第一篇: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李斌郑天亮张凯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针对煤炭行业发展中的人口、环境及资源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以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字:煤炭行业;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道路
1.引言
2011年3月5日,温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大量篇幅,多处表述,从“调整优化产业机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对 矿业发展提出了要求。温总理在总结“十一五”工作中,以9个方面谈到了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而“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优化”列于首位,面对这种约束,中国经济增长必须走一条能源和原材料“低消耗,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子。
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综合数年来国内外情况提出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依然方兴未艾,而煤炭行业更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由于对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历史不长,迄今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成果寥寥可数。因此,选择煤炭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既是煤炭行业发展本身的要求,也是增强可持续发展研究完备性的要求,更是资源经济与管理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2.1人口的挑战
当前,我国人口与发展的矛盾仍然尖锐,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是规模巨大但持续增长的人口数量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二是相对贫乏的人均资源和生存空间占有,是我国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质量的任务艰巨;三是人口素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每十万人中,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只占48.7%,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也只占3.6%;四是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迅速增大;五是城乡就业矛盾突出,结构性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
2.2环境的挑战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其矿业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一些矿区粗放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采方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矿山区问题,使矿区承受了太多的环境压力。煤炭行业带来的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矿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1矿区大气环境的影响
矿区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露天开采和井巷开采的爆破、运输及固体废物无序堆放、冶炼厂对矿石的冶炼加工过程。据统计,生产1t铅,排烟量达
3000电炉炼铜废气排放量达(4~6)×,/h。其次是露天开采的扬尘,大爆破生成的有毒气体、粉尘,汽油、柴油设备产生的废气,采、选、冶的固体堆积物氧化、水解产生的有毒气体、粉尘,汽油、柴油设备产生的废气,采、选、冶的固体堆积物氧化、水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由矿井排出的废气。据某地区露天矿的大气分析报告中,采场内大气中CO浓度为22.4~64.4mg/
为48mg/,超标3倍;NO浓度。此外,超标9~10倍。大爆破时空气中CO浓度高达
600mg/
煤和矸石山的自燃也能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大气污染改变了矿区大气自然状态的成分和性质,甚至形成酸雨,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据有关专家估计,全国煤炭系统每年有燃烧排入大气中的废气估计在1700亿
年排出甲烷量为90亿~100亿
2.2.2矿区水环境的影响
矿井水是矿山废水的主体,是在建井过程和井巷开采过程中,为保障正常生产和井下安全排放的地下水,水量大,成分复杂。我国大部分矿区缺水,同时矿井水直接排放,既是对水资源的浪费,使得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有污染了矿区水环境。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水资源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全国煤矿外排矿井水每年约为2
2亿以上,大部分矿区吨煤排水量约为2~4。焦作矿区,烟尘0.3Mt以上,SO20.32Mt左右,约占世界甲烷排放总量的30%。是我国著名的大水矿区,年矿井水排放量高达1.7
亿
56.7,平均每采1t煤需排水。目前,全国煤矿外排矿井水的利用率不足23%,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利用率。
2.2.3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的迅速发展,在矿山高强度开采过程中,由于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体均遭受不同程度破坏,“三废”达标排放率和土地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均较低;局部地区水源、大气、土地均遭到严重污染;采矿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历史遗迹问题严重,并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1年国家发展规划委员会发布的《“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中,就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列为重点工程内容,明确指出: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拓宽资金渠道,保证生
态环境投入的增长。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
2.3资源的挑战
2.3.1产煤区与用煤区错位
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我国北方地区,已发现资源占全国的90.29%,其中的65%又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形成了包括山西、陕西、宁夏、河南、新疆及内蒙古中南部的富煤区。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的我国南方地区,已发现资源只占全国的9.65%,而其中的90.6%又集中在川、贵、滇三省,形成了以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和云南东部为主的富煤地区。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地区,已发现资源占全国的89%,而该线以东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能源的主要消耗地区,也是煤炭资源贫乏的地区。因此,北煤南运,西煤东运,是我国的客观实际,并将长期存在下去。
2.3.2总体量巨大与具体量有限
作为煤炭生产大国,中国的一般煤炭资源都很丰富,足以满足几个世纪的开采使用的需要,但具体到每一个矿区或煤矿,其可采的煤炭资源受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又是有限的,一般可采服务年限均在百年之内。因此出现了总体资源丰富与具体单元资源有限的矛盾,产生了矿业开掘企业特有的“生命周期”、“中长期异地循环”的现象,出现了总体可以持续而具体难以持续的矛盾。
2.3.3生态资源支持能力
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内的资源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开发活动的阀值大小,判断标准是资源环境系统的相对稳定和外作用力撤销后的可恢复性。
东部平原矿区,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垦殖历史悠久。这里最宝贵的环境资源是土地,是珍贵的耕地。而本区煤矿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最大冲击也恰恰是土地资源的破坏。平均每开采1万t煤炭孙氏 土地
0.05-0.07
不足0.017的矿区农业的沉重负担。,成为人均耕地
西部煤炭矿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数量的损失不是主要问题,矛盾出现在其他资源价值和土地资源质量的损失上。在华北矿区,采煤排水疏干使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大量流失或被污染,大大降低了土地资源价值和农业产量;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紧缺,是生态脆弱地区,任何较大的不利扰动都会造成不可逆的生态退行性变化,煤矿开发不当,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大面积土地荒漠化。
3.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3.1煤炭行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3.1.1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煤与非煤协调发展
优化矿区产业产品结构,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向煤炭深加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发展多种经营方向转变。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通过吸收外资、多元持股和下
游产业的企业联营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焦、煤-建材等高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并逐步延伸产业链。这是实行渐进替代型多元化发展模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保持矿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战略,也是矿区经济由产业经营走上资产经营轨道,从煤炭行业向非煤行业渗透发展的有效途径。
3.1.2完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煤炭企业应当以自己的优势或可能拥有的优势去打开相应的最有利于优势的发展,最能实现企业盈利目标的那部分市场。为此,要建立灵活、高效的企业营销组织,造就一支懂专业技术、懂经营核算、懂法律法规、通营销技巧的队伍,选择安全、畅通、快捷的营销渠道和制定灵活有效的营销政策。要加强对市场和营销信息的收集、反馈、分析和处理,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动态,较少决策风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1.3推进建立国际矿业合作新机制
2011年3月7日,在加拿大勘探开发者协会第79届年会(PDAC)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讲话中表示,有关各方应坚持对话协商,加强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国际矿业合作新机制。中国愿同各方平等合作、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矿业形成更加合理的矿产勘查开发结构,更加稳定的矿产品贸易结构,更加科学的资源配置结构。
汪民说,矿产资源全球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靠本国的资源满足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是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加强合作,中国国土资源部制定了《支持地质和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加大了鼓励外商来华投资和国内企事业单位到境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政策支持力度。全球矿业合作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各方合作的空间和前景十分广阔。
3.2煤炭行业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3.2.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根据我国人口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把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起来,制订一个合理增长、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综合人口方案,并认真贯彻实施。①要实现人口的合理增长,继续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基本国策来贯彻实施。②要提高人口素质,继续抓好优生优育工作。③要优化人口结构,重点解决好人口年龄结构和区域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老年社区服务网络,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对迁移人口的政策引导。
3.2.2以科技创新推动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2010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合作、责任、发展”主题论坛上,科技部代表在发言时表示,只有进行自主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解决水和矿产资源的瓶颈问题。
张景安介绍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研发的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了50余开发项目,累计经费达20多亿元,研发了一批矿产勘探新办法、新技术,更新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新发现具有远景规模的矿产地块60余
处。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我国将以精细开发、安全开发、节能减排、综合调配技术装备为重点,开发和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科学配置科技资源,建立若干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平台、工程转化平台、工程示范和产业化基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自主创新为矿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3煤炭行业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3.3.1改进放顶煤综采工艺,提高综采工作面煤炭采出率
放顶煤综采开采目前存在的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工作面采出率低。这是放顶煤综采的特征所决定的。1995年全国通配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平均采出率为81.1%,采区采出率国家规定为75%,实际全国平均为71.7%。放顶煤综采提高顶煤采出率的技术途径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①合理优化综放工作面几何尺寸,减少初末采、端头损失率。②解决端头支架、排头支架的放煤问题,减少工作面端头顶煤损失。③改进装备条件和工艺方式,减少工作面工艺损失。
3.3.2废弃物资源化
矿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中,相当一部分可作为资源经过加工处理变成有用产品。如矿区开采过程中遗弃的废物主要有矸石、废气和废水,力求将其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加工生产为有用产品,矸石以及粉煤灰的加工利用技术有制造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部分具有较好化学成份的可以提取其中的稀有元素和制造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大部分可以用作铺路、充填塌陷区造土还田。
3.4煤炭行业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3.4.1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清洁开采和洁净煤技术
通过制定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清洁开采和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推广清洁生产,对矿产采、选、运、加工、回收等环节层层控制,实行封闭式管理方式,建立清洁型闭合生产与消费体系。洁净煤技术及其产业化是我国今后煤炭加工利用的重中之重,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炭污染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家将洁净煤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给予了高重视,并制定颁发了《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确定了洁净煤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方向,这不仅有利于环境状况的根本改善,而且也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3.4.2扩宽环保筹资渠道,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经济实力
建立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整治专项基金,如土地复垦基金、塌陷土地综合治理基金等。争取国家对环保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及生态政治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及生态整治工程,形成以养业、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环保工程资金问题。并可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地方政府,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合作,共同开发复垦塌陷土地,建设废弃物资源化项目,有计划的引导公众参与环保投资活动。
4.结语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从现在起直至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要实现的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了中国今后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不考虑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高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对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
[1]郝忠.大型矿区可持续发展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
[2]刘思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10
[3]中国煤炭学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R].1996年
[4]中国煤炭学会.煤炭工业矿区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研究[R].1998年
第二篇:2013年煤炭行业研究
2013年:煤炭行业喜忧参半 价格趋于理性
2013-02-20 09:22:49 来源: 【大 中 小】 跟贴 0 条
2012年,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原煤产量保持整体较快增长,煤炭进口再创新高,煤炭行业告别“黄金十年”……接下来的2013年是十八大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煤炭价格逐渐趋向理性,实现煤炭总量控制有一定难度,铁路煤运紧张局面有待缓解,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工作提上日程。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政策环境改变的形势下,本报记者对2013年煤炭行业发展进行展望。
2012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未来电煤市场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其中主要包括建立电煤产运需衔接新机制,2013年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发改委不再下达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
从2000年煤价开始一路高启后,煤电“顶牛”就成为了煤电市场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对于煤电市场来说,每一次政策的出台,都会伴随着或大或小的市场震动。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此次改革对国内煤炭价格的影响有限。2012年年末为完成生产指标和销售任务,煤炭生产企业纷纷抓紧生产,贸易商们也开始清理库存,造成了煤炭供应量的爬升。截至12月26日,环渤海动力煤(5500大卡)平均价格634元/吨,较前期下跌1元,而这一价格比2012年年初降了163元/吨。对于多数煤矿和电厂而言,当前市场煤价格水平已与相同热值的重点合同煤相差不大。因此,电煤价格并轨对其经营效益的冲击有限,不会影响煤炭和电力的正常生产秩序。长期来看,取消重点合同煤后,2013年电煤价格将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从需求来看,尽管近期煤炭需求有了一定回升,但春节后的二、三月份是动力煤传统的需求淡季,市场情况并不会得到较多的改善。从供应来看,2013年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煤炭主产区将继续释放新增产能,原有产能在经历2012年停产、限产后也将重新投放。并且,包括电厂在内的各环节电煤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压缩了电煤价格上涨的动力和空间。
宏观经济形势对煤炭价格的走势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从国内看,2013年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级地方政府势必会把保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增长的政治环境无疑将优于2012年。为稳增长,2012年9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审批、核准通过了一大批基建投资项目,2013年将是这些项目的重要建设期,这必然会带动钢材、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需求有所回升。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3年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虽然中央明确要求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但在许多地方政府看来,城镇化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投资。在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双双回升的基础上,电力、钢材、水泥等能源原材料需求增加,各种煤炭需求有望整体回升。
第三篇:煤炭行业深度研究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政策引导毁灭供给,中国煤炭去产能必由之路
供需错配是产能过剩的原因,创造需求与毁灭供给是产能去化的两条出路。产能过剩从根本上说是供需之间的错配带来的动态不均衡。因此,解决产能过剩只有两条途径:创造需求或毁灭供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存在两类不同的产能去化路径:一类是创造需求视角下,追求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增速的相对去产能;一类是毁灭供给视角下,产能绝对规模收缩的绝对去产能。
美国煤炭行业产能去化经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供需短期错配,提升产业集中度收窄供给弹性,支持出口创造需求,实现供需关系修复。美国煤炭行业的产能去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且产能去化阶段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阶梯型特性相互匹配。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期,燃气机组对燃煤机组的替代过程中,小煤矿逐渐退出煤炭行业,市场与政策的双重调节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从而降低了供给弹性,从中长期解决了需求略有好转情况下产能的过度释放。在平台期,受欧洲高气价影响,美国煤炭积极扩大出口欧洲市场,同时谋求向亚洲地区输送。创造出口需求承接供给弹性收窄,美国煤炭行业成功实现产能相对去化,ROE水平回升至15%。
美国钢铁与日本钢铁产能去化经验:经济转型导致长期错配,毁灭供给实现产能绝对去化。美国钢铁与日本钢铁业产能去化均以经济转型为背景,美国工业化的完成与日本的结构性萧条构成产能去化的趋势性条件,毁灭供给成为行业产能去化,修正长期供需关系的唯一路径。同时,美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日本低成本钢材进口冲击与日本钢铁行业面临的石油危机和尼克松冲击,成为产能快速去化的催化剂。但产能去化过程中政府态度的差异性导致二者产能去化的效果差异:美
国政府采取阶段性贸易保护扶持钢铁,导致行业产能去化不彻底,行业盈利能力始终在低位徘徊;日本钢铁行业通过“减量经营”政策督促产能淘汰,日本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在产能的快速淘汰后很快出现回升。
中国长期经济转型叠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双重压力推动煤炭行业去产能,进口煤冲击或为去产能的催化因素。我国经济面临长期转型压力,经济增速下台阶与投资拉动贡献的降低导致中上游供需长期错配。同时,本届政府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导致能源消费结构进入调整期。经济结构转型叠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产能面临绝对去化压力。
沿海大量进口煤的冲击将有望加速产能规模去化进度。
借鉴美国经验,我国产能去化需要政策干预,但各省方式略有差异。
1、我国煤矿投资回收期较长导致退出难度加大,产能去化需要政策推动。
2、供需区域半径影响去产能方式,距离消费地越近越需要使用行政手段。因此,安徽河南需强制小煤矿关停,内蒙可以更多通过市场手段。
3、温和税收政策仅能改变产量增速,不能改变产量变动方向,因此,行政命令与财税手段需要高力度,从而促进行业产能快速去化,从而实现盈利能力和景气度的回升
第四篇:中国煤炭行业分析
基于我国近年煤炭行业的发展
煤 炭 行 业 分 析 报 告
报告人:辛明亮 2012年04月10日
目录:
一、前言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三、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
四、我国煤炭行业投资分析
五、我国煤炭行业收益回报率浅析
一、前言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能源是世界经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一次性能源相比,煤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二出口大国,煤炭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现状
(一)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几部均衡
我国煤炭探明储量超过2000亿吨,占世界煤炭探明总储量的12%左右,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煤炭资源主要由烟煤构成,占总储量的75%。其次是褐煤、无烟煤,分别占总储量的13%、12%。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
(二)行业市场集中度低
世界主要采煤国家的煤炭行业,都以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的大集团和大公司为主。世界煤炭产量排行前三名企业的年产量在2亿吨左右,我国的神华、衮矿、大同等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只是徘徊在0.6亿吨左右,列世界排行第十位之后。主要产煤国家最大企业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我国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低,煤炭企业集团的生产规模落后于世界上跨国煤炭公司的生产规模。
(三)近年产量小幅波动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但是在1949年,我国煤炭年产量仅为3243万吨。1989年,我国煤炭产量首次超过10亿吨。近年我国煤炭年平均产量为12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0.03%。
(四)进口煤炭在部分地区具有价格竞争力
2002年我国煤炭进口达到1081万吨,比2001年增加3倍多。沿海地区是进口煤炭的主要消费者。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电力的需求,动力煤的需求因而直线上升。在这些地区,从国外进口煤炭与北煤南运比较而言在价格上更有优势。此外,国际市场煤价低迷,国内煤炭价格上升也是进口煤炭成倍增加的一个原因。
三、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煤炭需求将持续增长
自1990年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四大行业的用煤比重逐年上升。
目前,消费量分别占煤炭消费总量的48%、14%、9%和7%。基于上述四个行业的发展,其消费量增长仍然持续。预计到2012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以每年2500万吨的速度增长。
(二)出口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煤炭出口始于1982年。在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引导下,出口量由最初年280万吨达到了2002年的8575万吨。我国煤炭种类齐全,出口主要为动力煤、焦煤、无烟煤及焦炭等。煤炭出口的主要地区是日本、韩国、印度及欧洲。我国煤炭出口市场价格在亚洲优势非常明显,但我国向日本出口的煤炭占其进口总量的10%,出口韩国仅占其进口总量的12%。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煤炭出口到这些国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出口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三)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通过兼并、联合、参股等方式,我国煤炭行业将形成3个煤—电—路—港—航综合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公司和企业集团。大型公司和企业集团的出现,将从根本上解决行业规模和发展问题。同时,行业退出机制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关闭破产力度会加大,对资源枯竭,资源及开采条件差、产品无市场、长期亏损无望的国有煤矿,将依法关闭。
四、我国煤炭行业投资分析
下游需求
通过对第二产业、重工业、四大高耗能制造业的用电情况分析来看,12年1-2 月主要用电产业用电需求下滑十分明显,相应地,1-2 月全国火电发累计电量同比仅增长6.79%,处于较低水平,我们认为电力需求增速未来1-2 个月内保持较低水平的概率较大;1-2 月,全国生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3.19%,处于较低水平,钢铁行业的不景气短期难以改变;12 年前2 个月水泥产量增速远低于近2 年同期水平,仅为4.82%,参考水泥的主要下游需求情况,预计水泥需求在今年会保持一定增速,但是增速将会低于11 年;1-2 月,全国合成氨产量同比增长13%,实现较快增长,考虑季节因素,预计5 月中旬之前,合成氨需求均会保持较高水平。
原煤产量
1-2 月全国原煤产量5.4 亿吨,同比增长5.3%。自05 年以来,仅比09年的3.60%的增速略高,与10、11 年同期的30.50%、12.23%增速相比,明显处于较低水平。考虑到国家对煤炭产量的总量控制以及山西、内蒙对今年煤炭产量的规划,预计12 年煤炭产量增速将低于11 年水平。
进出口
1-2 月,我国净进口煤炭3798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88.7%,前2 月我国进口煤炭延续了去年11、12 月的较高水平。
库存
煤矿和重点电厂库存均较为充裕、港口库存近1 个半月下降明显。山西省煤矿库存近1 个半月来总体保持上涨,目前较2 月17 日低点上涨了15%;秦皇岛煤炭库存量较2月15日高点下降了17%,广州港煤炭库存较2月9日高点下降了30%;截至3 月23 日,六大电厂可用天数为21 天。
煤炭海运价格
煤炭海运价格连续6 周上涨,秦皇岛-广州、秦皇岛-上海沿海干散货(煤炭)运价指数近6 周以来分别累计上涨了15%和19%。
价格回顾
在我们重点观察的各地煤炭价格中,截至3 月末,动力煤价格:国内生产地动力煤均价同比涨幅在5%左右,中转地动力煤均价变化不大;澳大利亚BJ 动力煤FOB 均价同比大幅下跌11.3%;炼焦煤价格:除少数地区价格小幅下跌外,总体来看,各地焦煤价格小幅上涨;无烟煤价格:略有上涨;喷吹煤价格:价格同比涨幅在2%以内;焦炭价格:总体来看小幅下跌。
价格预期
动力煤:预计随着工业开工率逐步提高、大秦线在4 月份的检修以及前期下跌周期较长,并参考近期煤炭海运价格的持续会升、港口库存的持续下降,我们预计动力煤价格在4 月份将会继续回升,但由于今年下游需求增速的下降,我们预计煤价上涨幅度不会很大;炼焦煤价格:由于下游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经济增速的下降而降低对钢铁的需求,预计炼焦煤需求受其影响,短期内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炼焦煤的稀缺性,价格下跌的空间也较为有限。
二级市场表现
按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计算,2012 年初以来,SW煤炭开采Ⅱ行业涨幅为11.21%,跑赢沪深300 指数涨幅3.78 个百分点;与申万23个一级行业相比,煤炭板块市场表现排在第10 位。
行业估值
SW 煤炭开采Ⅱ市盈率(TTM,整体法)为14.1 倍,自2000年以来的平均值为29.9 倍;市净率(MRQ,整体法)为2.6 倍,自2000 年以来的平均值为3.8 倍;通过与历史均值和历史低点对比,目前煤炭板块估值水平不高。
行业评级
经济增速的下降已被市场所预期,而政府为保持经济增速下降不致出现过快势头则可能出台各类刺激政策;通胀水平的回落,为流动性改善提供了操作空间;目前煤炭板块估值水平不高,考虑行业的资源属性,我们认为行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综合以上,我们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另一方面,自年初以来整个市场及煤炭板块和个股已累积了一定涨幅,不排除4 月份出现回调的可能。
重点推荐
具有良好成长性、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的永泰能源;2012年原煤产量增量结构不断优化的山煤国际;资产注入预期强烈、喷吹煤龙头企业潞安环能;估值水
平较低、业绩增长明确的兰花科创。
五、我国煤炭行业收益回报率浅析
煤炭的产业回报率我们判断是这样,就是近期内可能由于大规模的收购,从产业本身来看,我们是出于两种视角来看,一种是产业本身,第二种是产业的并购整合过程中,带来的产业回报率的是怎么样的提升。本身这个行业,是我们建国以来就有的行业,它是一个平均利用率比较稳定的一个行业,在近二十年国家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均能源的消费量越来越高,煤炭产业本身,利润率还是相对比较好的。这个比较好是什么样的好呢?它是一个稳健的好,上市公司平均回报率固定在20%左右,就是它的利润率,但实际上有可能会更高,这个净利润率,它是稳健的,但是这一轮的煤炭产业要去看的时候,就不简单看历史了,因为它有并购,而且是超乎常规的并购,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净利润的提升,是利润值的提高很快,它有规模效应,它利润也会很快,在于它的金融的结构,就是它如果并购的都是在产矿,它不是从头到尾的过程,它收购都是成熟矿,不是从资源,探矿权再到采矿的过程中收购过来的,现在是收购过来后,技改一投入,立刻就可以打采了,他的周转速度是很快的,与传统的煤矿投资是不一样的,所以这轮产业回报率可能会上升很快,就因为并购的这个存在。
第五篇:中国可持续发展
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调研与思考
20092630张春兰
相信我们都看过《2012》,虽说只是一部电影,可能更多的是娱乐大众,但我们也似乎开始忧虑起来,玛雅人寓言2012年12月21日为世界末日,12月22日的阳光将会永远不见。而这两年来,世界到处都发生着天灾人祸,有人会说,这些事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不足为信。但我认为,这些看似有些危言耸听的事情片段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环境问题似乎越来越严峻,而一些社会及经济问题也越来越令人头疼。如果我们人类还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高速度的经济发展的话,这些盛世幻影也会随之幻灭。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古至今,都会出现社会或环境等问题,就中国而言,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
我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举世瞩目,我国经济自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品也正在逐步提升。但在我们享受这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我们又是否知道,这看似繁荣的经济是付出了多少代价才换回来的么? 而这样的繁荣能否持续下去呢?
其实,国家和政府都已早已重视起这些问题,也适时提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指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它既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也符合中国当今国情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内容。
但事实上,就算政府一直强调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似乎总是收效不大。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在坚持走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前,必须知道横在我们面前的那些阻碍有哪些。这些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生态和环境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人们一味的关注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却忽略了因为这些我们要付出的巨大代价。改革开放后,我国也随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因为利益的驱使,不顾生态环境的破坏,只要有利益可图,何顾生态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控制着这些商人,甚至根本不治理,其实我们都知道,一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生冲突,很多人会很“明智的”选择前者,而这些错误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遭受更严重的环境危机。另外,我国人口众多,环境资源压力大,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加之我们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差,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且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越是贫穷的地方,环境破坏则越严重,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如此的恶性循环,也难怪可持续发展道路困难重重了。
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发挥法律的作用,相关立法机构要依据“防范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法相关立法工作,建立大环境立法体系,并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制定适合本地的环境法。在制定正确的环境法律之后,最后就是执法了,执法是末端环节,所有相关事情执法者必须依法处理,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况且,有时候“杀鸡儆猴”也不是坏事,现今中国社会腐败风气严重,腐败现象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见怪不怪,但就是这些腐败,致使在一些环境监督和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造成更严重的环境危机。所以,执法者必须依法处理。当然,由于腐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所以这方面的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其次,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公民守法观念。中国由于长期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现代法律并非本土产物,对法律总持一种排斥态度,尤其是环保法,历史上只有破坏环境与自由,而无保护环境的传统。同时在公有制条件下,自然资源权比较抽象,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被处位于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经济关系而不是法律关系,由此,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也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在经济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所取得的经济成果令世界惊艳,但是,最近诸多事件表明,这样的经济开发似乎变得不理性了,一味的追求GDP或企业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经济是泡沫,不可能会长久下去,是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质上就是对发展作理性的限制。经济的发展,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当然,这是需要眼光和胆识的,但无论怎样,我们必须坚持走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们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最后,就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是个很广泛的范畴,而中国也正在积极改善社会各项事业,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有效成绩。但我想说的一点是,中国自古就以勤劳勇敢,团结友爱标榜的一个仁爱之国,但最近的种种事情让我觉得这是一个让人彷徨的社会,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仁爱之心成为奇迹,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无论这个国家发展有多么迅速,如果人民的灵魂没能同步的话,那么发展又有何用呢?要知道,物质是永远无法代替精神存在的。所以,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势在必得。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些想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朝夕而就,应该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只有我们坚定不移的贯彻这一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