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十大风险

时间:2019-05-14 14:5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十大风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十大风险》。

第一篇: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十大风险

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即将开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称“中注协”)日前部署该项工作,发布了包括金融工具的分类、确认和计量等在内的十大高风险领域,提示注册会计师充分关注,有效防范。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紧密联系公众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切实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全面提升年报审计工作质量是年报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中注协要求,在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要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为指导,严格遵循执业准则,把风险导向审计落到实处,精心计划审计工作,合理安排审计资源,设计和实施好进一步审计程序,切实强化质量控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中注协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密切联系当前整体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危机对被审计单位可能造成的影响,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合理运用专业判断,有效应对面临的下列重大风险领域:金融工具的分类、确认和计量。重点关注(但不局限于,下同):金融资产(比如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尤其是终止确认)与计量;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分类、确认与计量(比 如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的分拆)。

资产减值情况。重点关注:存货、金融资产(尤其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项)、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商誉等资产的减值确认;ST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损失或减值的追溯调整;期后事项对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特定企业或特定商品与服务的影响。

反向购买交易的处理。重点关注:实际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识别;相关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重点关注:公司确定的未来期间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有无确凿可靠的证据支持,公司(特别是业绩较差或发生连续亏损的公司)是否存在因业绩需要等原因高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

关联方关系及重大关联方交易。重点关注:关联方交易是否有合理的商业理由;关联方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关联方交易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超出正常交易范围的重大关联方交易;管理层未识别或者未告知注册会计师的关联方关系或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之间特殊交易的经济实质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重点关注:管理层实施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过程;特定环境下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与会计估计相关的期后事项;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和披露的充分性。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重点关注: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的跨期确认;复杂交易事项(如授予客户奖励积分业务)及异常交易事项的收入确认与计量;特殊销售业务的收入确认与计量;特殊行业(如房地产业、软件业)的收入确认与计量;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由于舞弊导致收入高估的可能性。

重大或有事项。重点关注:未决诉讼、债务担保、重组义务等存在的风险以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政府补助项目的会计处理。重点关注:政府补助与政府资本性投 入的区分;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还是与收益相关;补助金额和确认时点的确定。

其他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计量;股份支付的确认与计量;公司合并、重大债务重组;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石油天然气、金融等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处理。

此外,中注协还提示注册会计师要审慎应对疑难特殊事项,包括创业板公司审计、持续经营审计、生产成本审计、现金流量审计等方面,对于其他特殊事项,如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薪酬考核压力可能导致的审计风险,以及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等也要特别关注。

做好年报审计业务信息报备依然是今年年报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上市公司变更年报审计机构的,前后任会计师事务所均应当在变更发生之日起5个工

作日内,以变更报告形式,将相关情况报备中注协和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省级协会。

今年,中注协仍将逐日跟踪上市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情况,密切关注年报审计中出现的“炒鱿鱼、接下家”现象,并对恶意“接下家”行为实施重点监控。对年报监管过程中发现的未严格遵循准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中注协将在执业质量检查中予以重点关注。

第二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工作的通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工作的通知

会协[2011]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各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

为深化行业诚信建设,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提升年报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服务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年报审计工作总体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要高度重视和精心实施2011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要把做好2011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作为巩固、扩大行业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有力举措和贯彻落实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实际行动。2011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要以深化诚信建设、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治理机制为核心,以维护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定、提升年报审计工作质量为目标,以强化年报审计风险管控、确保新审计准则和内控审计指引有效实施为重点,恪守诚信、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与立场,恰当应对重大风险,全面记录审计过程,如实反映上市公司实际,合理确定审计意见类型。

二、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事务所要按照职业道德守则的内容与要求,及时修订完善职业道德相关制度;要建立适当的监控机制,将职业道德相关制度作为业务培训的强制性内容;要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和质量控制复核人定期轮换、禁止股票交易等有关独立性要求的规定,以及向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时的独立性要求,持续强化独立性监控;要坚决抵制索取回扣、压价竞争、或有收费等不当行为,保持良好形象,实现良性发展。

注册会计师要始终牢记使命,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抵御压力,善于揭示问题,如实发表意见;要充分关注重大风险领域,审慎应对疑难复杂事项,敢于揭示重大错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要高度警觉,积极识别影响独立性的各种情形,确保职业判断客观、公正;要勤勉尽责,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决不因连续多年向客户提供审计服务等原因而在审计过程中麻痹大意、偷工减料,甚至丧失原则。

三、强化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事务所要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与要求,尽快建立健全适合自身规模和业务特点的、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应当涵盖业务承接、委派、执行的各个环节与流程。在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实施全程监控的同时,事务所要狠抓质量控制流程前移,尽早化解年报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审慎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风险,全力确保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工作质量。

(一)强化事前控制

在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环节,事务所应当切实做好评估工作,避免流于形式,既要考虑到客户的诚信和声誉,也要考虑自身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人力资源状况,避免超越自身能力承接业务。事务所应当委派具有必要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时间的合伙人及员工执行业务,避免因合伙人和员工业务负荷过重给事务所带来风险,同时,业务委派应当在事务所层面统一进行。

(二)强化事中控制

1.避免审计计划流于形式。项目合伙人和项目组关键成员应当高度重视并尽早计划审计工作,在初步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要充分体现风险导向理念,风险评估、内控测试以及重大审计事项应当由执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人员负责。考虑到审计准则较之前有较大变化,项目组要提前做好人员培训,确保全体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审计的实际需要。

2.避免风险评估流于形式。注册会计师要全面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尤其是发生的重大变化,注意与治理层或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以获取适当信息;要始终以职业怀疑态度,有效识别和恰当评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充分考虑由于舞弊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要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避免业务质量控制复核流于形式。一方面,事务所要强化项目组内的质量控制复核。项目签字注册会计师尤其是项目合伙人要深度参与审计业务,经常亲临审计现场了解实际情况,从计划、现场和报告几个阶段对项目组成员实施持续有效的督导。项目组内的复核,应当由经验较多人员复核经验较少人员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强化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应由事务所统一委派而不能由项目合伙人决定。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应具备复核工作所要求的经验与权限,并按照准则要求的复核内容切实履行复核职责,避免复核流于形式。同时,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客观性。

(三)强化事后控制

事务所要高度重视业务监控,要制定体现事务所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业务监控制度,并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业务监控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业务项目层面,应当更多地关注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存在重大缺陷以及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情况;事务所应当重视监控结果的通报、整改和复查,并将监控结果与业绩评价、薪酬和晋升相联系。

在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事务所要结合中注协下发的整改建议书,对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与此同时,事务所要进一步健全内部治理机制,深入推进总所与分所之间,以及总所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实质性融合,不断提升事务所的一体化水平,为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四、认真贯彻实施新审计准则和内控审计指引

(一)认真贯彻实施新审计准则

最新修订的审计准则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审计准则在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重要性、关联方、集团审计等方面有重大变化,增加了很多新内容;修订后的审计准则进一步强化了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彻底地贯彻到整套准则中;修订后的审计准则进一步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的责任与目标,对如何识别和应对关联方、公允价值会计估计、集团审计等领域的舞弊风险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指导,同时还强化了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的双向沟通及职责划分,增强了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指导力度,准则的适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事务所要准确把握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切实将新准则的精神与要求落实到年报审计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系统培训,改进业务督导,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准则把握能力和实际运用水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特点,统一总分所的专业技术标准和实务操作规程,并及时更新、完善,要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目标、优化审计工作流程、细化审计工作要求,充分满足事务所业务执行、业务质量控制以及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确保准则真正落实到位。

(二)认真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新业务,事务所和广大注册会计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

事务所要正视内控审计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与问题,尽早结合自身实际研究整合审计策略,修改业务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内控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体系;要处理好企业内控审计业务与内控咨询评价业务之间的关系,确保内控审计业务独立性;要组织注册会计师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内控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等的系统学习,准确把握内控审计的理论内涵和实务精髓,尽快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内控审计队伍,确保内控审计工作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注册会计师要充分认识企业内控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尽早与客户沟通,以便为客户整改内控缺陷预留充足时间;要立足于整合审计,充分考虑财务报表审计的舞弊风险评估结果;要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足以应对识别出的、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评价为应对管理层和治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要处理好内控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矛盾;要处理好内控审计与企业内控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在已承接内控审计业务的情况下,既不为企业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也不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五、充分关注重大风险领域与疑难特殊事项

在年报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要始终保持职业怀疑和高度警觉,充分关注下列重大风险领域与疑难特殊事项,充分考虑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可能性,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一)重大风险领域

1.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在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并评价哪些类型的收入、收入交易或认定可能导致舞弊风险;关注新业务或新产品收入的合理性;关注ST公司以及微利公司收入的真实性;考虑重大资产置换收入确认时点的恰当性。

2.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要考虑关联方交易是否有合理的商业理由,交易价格是否公允;要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可能导致的潜在重大错报风险始终保持合理怀疑,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始终予以充分关注;要关注管理层以往是否存在不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情形,以及可能显示存在关联方关系或者关联方交易的记录或文件(比如与主要销售客户交易集中在年底发货、开票、收款);关注对被审计单位具有支配性影响的关联方及其交易;对异常重大交易,应作为特别风险,实施特别的、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加以应对。

3.资产减值。要特别关注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及商誉等资产的减值确认,考虑减值准备计提期间是否适当以及ST公司资产减值的完整性;考虑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行业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如房地产行业的存货、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考虑期后事项对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管理层有关资产减值的书面声明不能代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判断。

4.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要运用职业判断,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及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关注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以及是否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交易或事项。

5.期后事项。要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是否进行调整和充分披露,特别要关注重大的售后退回、存货减值以及诉讼判决。

6.重大或有事项。要重点关注未决诉讼、债务担保、重组义务等是否存在风险以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7.政府补助项目的会计处理。要重点关注政府补助与政府资本性投入的区分;政府补助与资产及收益的相关性;公司收到补助金额的时点以及确认补助收益时点的恰当性。

8.其他。比如:股份支付;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是否存在因业绩需要等原因高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股份支付的确认与计量;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处理;公司合并或重大债务重组相关业务的处理等。

(二)疑难特殊事项

1.创业板公司审计。要关注刚上市业绩就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关注公司的业绩压力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管理层舞弊);要全面了解公司的核心技术、研发优势、业务模式和市场开拓能力,对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给予充分关注;要准确把握公司的业务形态、收入模式、技术水平、市场前景和风险特征,对公司的成长性和持续经营能力做出独立客观的评判;要对照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后续公告,持续跟踪创业板公司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关注公司的诚信水平和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高度关注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充分揭示创业板公司风险防范的能力和水平。2.持续经营审计。要重点关注ST公司等存在经营风险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关注管理层是否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估;公司是否计划采取或者正在采取改善持续经营能力的相关措施;关联方或者第三方提供或保持财务支持的协议的存在性、合法性和可执行性,以及对公司提供额外资金的能力;公司是否对正在采取或即将采取的持续经营改善措施予以充分披露;公司采取的持续经营改善措施能否打消自身的重大疑虑,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自己独立的专业判断,并考虑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影响。

3.信息系统审计。关注公司信息系统开发方式;关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比如信息安全策略和制度、系统安全日志记录、敏感数据传输加密);关注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心和网络运行(比如数据输入控制和数据修改控制、异地备份);关注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与数据库的开发(比如系统上线及验收、系统试运行);关注信息系统的系统软件硬件与网络支持(比如系统变更的申请和审批、系统软件变更);关注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比如系统的日常操作、系统的日常巡检和维修、异常事件的报告与处理)。

4.利用专家的工作。在利用专家的工作时,要对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客观性(比如资产评估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关联)进行评价;要对专家的工作结果或结论的相关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其他审计证据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如果专家的工作涉及使用重要的假设和方法,应当评价这些假设和方法在具体情况下的相关性与合理性;如果专家的工作涉及使用重要的原始数据,应当评价这些原始数据的相关性、完整性与准确性。

六、认真做好年报审计业务的信息报备

事务所要按照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业务报备要求,指定专人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业务报备工作,确保报备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上市公司变更年报审计机构的,前后任事务所要根据《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工作规程》(会协[2011]52号)的要求,在变更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变更报告形式(详见附件)将相关情况报备中注协业务监管部和所在地省级协会相关部门。事务所在年报披露后修改审计意见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中注协业务监管部书面报告。中注协将对事务所年报审计业务报备情况进行检查,并择机通报。

我会将严格按照《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工作规程》的要求,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密切关注其中可能存在的“炒鱿鱼、接下家”问题,对恶意“接下家”行为实施重点监控,并适时启动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机制。对年报监管过程中发现的未严格遵循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的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我会将在执业质量检查中予以重点关注。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抄送: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附件:

关于××公司变更2011年报审计机构的报告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按照中注协《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工作的通知》(会协[2011]112号)的有关要求,现将××公司变更2011年报审计机构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变更年报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名称、代码及其前后任事务所

1.上市公司名称:

2.上市公司代码:

3.前任会计师事务所:

4.后任会计师事务所:

二、变更年报审计机构的日期与原因

1.变更事务所的日期:

2.变更事务所的原因:

三、前后任事务所之间的沟通情况

××会计师事务所

××年×月×日

中注协网站:中注协发布通知 要求全力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工作

为深化行业诚信建设,提升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质量,进一步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服务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12月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发布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证券所及注册会计师全力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工作,将其作为巩固扩大行业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有力举措和贯彻落实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实际行动。

《通知》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密联系行业发展实际,密切跟踪近期国内资本市场热点问题,有效针对今年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发现的典型案例,准确把握年报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明确了2011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即:以深化诚信建设、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治理机制为核心,以维护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定、提升年报审计工作质量为目标,以强化年报审计风险管控、确保新审计准则和内控审计指引有效实施为重点,恪守诚信、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与立场,恰当应对重大风险,全面记录审计过程,如实反映上市公司实际,合理确定审计意见类型。

《通知》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突出强调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各领域诚信建设。针对今年国内资本市场相继出现“绿大地”财务欺诈、“胜景山河”发行后终止上市等案件,《通知》在显著位置,单列一部分阐述职业道德规范实施问题,充分体现了中注协对行业诚信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一贯支持。

《通知》强调指出,在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期间,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要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守则要求, 恪守诚信、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与立场,深入推进自身诚信建设。事务所要及时修订完善职业道德相关制度并建立适当的监控机制;要严格执行有关独立性要求的各项规定,持续强化独立性监控;要坚决抵制索取回扣、压价竞争、或有收费等不当行为,努力实现良性发展。注册会计师要始终牢记使命,敢于揭示重大问题,如实发表审计意见;要勤勉尽责,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积极识别影响独立性的各种情形,确保职业判断客观、公正,决不可在审计过程中麻痹大意、偷工减料,甚至丧失原则。

二是重点针对2011年证券所执业质量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2011年,中注协对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强调事务所从质量控制体系和业务项目两方面防范系统风险。针对2011年执业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通知》明确要求事务所强化自身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并在项目审计中充分关注重大风险领域与疑难特殊事项。

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事务所的系统风险防范和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如何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通知》强调指出,事务所要切实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与要求,尽快建立健全适合自身规模和业务特点的、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应当涵盖业务承接、委派、执行的各个环节与流程。在强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同时,事务所要狠抓质量控制流程前移,尽早化解年报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事务所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体系发现问题的整改,不断提升事务所一体化水平,不断为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对舞弊风险和异常情况关注不够,关键审计程序实施不到位是项目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如何做好项目审计,《通知》强调指出,在年报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和职业怀疑态度,充分关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资产减值等重大风险领域,以及创业板公司审计、持续经营审计等疑难特殊事项,评估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尤其是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可能性以及是否需要通过追加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予以应对。《通知》从专业技术角度,对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的热点审计领域予以回应。比如,对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日益普遍,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日益隐蔽,利用关联方及其交易进行财务造假的案件日渐增多这一热点问题,《通知》对如何做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予以详细提醒。又比如,对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创业板公司业绩变脸问题,《通知》对如何评估和揭示创业板公司风险予以详细提示。

三是充分体现了新审计准则和内控审计指引贯彻实施的迫切要求。新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准则和指引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工作的最终质量。《通知》以较大篇幅,阐述了贯彻实施准则及指引应当注意的重大问题。

《通知》强调指出,事务所要准确把握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切实加大投入,强化培训,改进督导,完善专业标准。事务所要正视内控审计可能遇到的挑战与问题,尽早建立健全内控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内控审计业务独立性;准确把握内控审计的理论内涵及实务精髓,尽快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内控审计队伍。注册会计师要充分认识企业内控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尽早与客户沟通,为其整改内控缺陷预留充足时间;要立足于整合审计,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充分考虑财务报表审计的舞弊风险评估结果;要处理好内控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内控审计与企业内控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

《通知》最后强调,事务所要指派专人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业务报备工作,并确保报备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中注协将严格按照《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工作规程》的要求,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密切关注其中可能存在的“炒鱿鱼、接下家”问题,对恶意“接下家”行为实施重点监控,并适时启动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机制。对年报监管过程中发现的未严格遵循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的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将在执业质量检查中予以重点关注。

第三篇:XX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年报

XX公司 【2014年年报】

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回顾

2014年,公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行业市场竞争继续加剧。公司全体员工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实施管理变革,转变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本,以使客户120%满意为目标,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公司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4,849,688.3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23%;营业利润66,317,685.3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248,749.2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9%。报告期净利润水平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为保证市场份额、提高产能利用率,产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按照25%执行,对公司净利润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4年,公司按照经营计划,积极推进并落实公司发展战略,主要工作如下:(1)实施管理变革,转变经营理念。公司先后同两家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就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公司《共同纲领》和《行为准则》,为全体员工思想和行动统一了方向,树立了衡量价值的标准;明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并组织各部门分别制定部门战略规划和工作计划;对公司所有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说明书进行修订,为公司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结合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及公司发展战略,调整营销模式。公司改变了过去完全依靠区域客服中心了解市场、收集信息、开发和服务客户的营销模式,成立了四个事业部,进行市场信息收集、行业状况分析、营销策略把控、重点客户的维护与开发等工作。通过营销模式的调整,公司所有的资源、工作和服务都指向了外部客户,既强化了公司对市场和客户的了解,又加强了公司对区域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支持,为及时地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求、达到客户满意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3)研发资源向生产和市场服务倾斜,为市场营销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公司充分利用募资金建设的“塑料改性剂研发中心项目”,结合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加大了为市场和生产提供支持的力度,对生产和市场反馈的产品问题(如产品转化率、流动性、析出、稳定性等)持续进行试验,解决了部分型号产品析出、稳定性等14个问题,并为各事业部提供部分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技术人员协助走访客户的方式,为开拓市场、开发客户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4)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公司充分利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的产能,暂停使用日科新材料厂区落后产能,提高了设备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同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产品的能耗和损失进步一步降低;不断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加强安全环保宣传、培训,为安全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基础。

(5)深入开展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依据。报告期内每月开展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工作,对成本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状况进行分析,为成本的降低和各项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1)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自设立以来至报告期末,一直致力于PVC塑料改性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过变更。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是ACR抗冲加工改性剂、AMB抗冲改性剂和ACM低温增韧剂,专门用于提高PVC塑料加工时的加工性能、抗冲击强度和低温韧性等,公司的产品被广泛用于管道、建筑材料、注塑、吹塑制品等领域。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304,849,688.39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23%;营业成本金额为1,123,990,070.6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68%;研发投入金额为51,103,232.25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9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92%。

二、主营业务分部报告

1)报告期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 单位:元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 分行业

PVC改性剂

1,287,200,439.58 176,920,661.98 分产品

ACR

791,370,786.90

111,384,590.78

ACM

371,154,335.54

43,532,616.05

AMB

122,792,029.22

22,708,646.84 其他

1,883,287.92

-705,191.69 分地区

国内

888,341,466.05

116,656,019.93 国外及港台地区 398,858,973.53

60,264,642.05

2)占比10%以上的产品、行业或地区情况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营业成本比上毛利率比上年 年同期增减年同期增减同期增减 分行业

PVC改性剂

1,287,200,439.58 1,110,279,777.60 13.74% 31.02%

36.88%

-3.70% 分产品

ACR

791,370,786.90

679,986,196.12

14.07% 9.38%

13.91%

-3.43%

ACM

371,154,335.54

327,621,719.49

11.73% 143.79%

159.76%

-5.42%

AMB

122,792,029.22

100,083,382.38

18.49% 16.88%

15.45%

1.01% 其他

1,883,287.92

2,588,479.61

-37.44% 18.75%

89.07%

-51.12% 分地区

国内

888,341,466.05

771,685,446.12

13.13% 34.86%

42.10%

-4.43% 国外及港台 398,858,973.53

338,594,331.48

15.11% 23.21%

26.31%

-2.08% 地区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外部经营环境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公司所处行业为PVC塑料改性剂行业,为化工新材料的细分行业。PVC塑料改性剂的下游行业是PVC塑料加工行业,包括各种管材、板材、型材、发泡材料、木塑制品等生产厂家,这些PVC制品主要用作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和电器材料等领域。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20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增速比比2013年回落9.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26,4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2%;房屋新开工面积726,48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现在正处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在传统行业、传统领域比较大,建筑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压力,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面临较大地挑战。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上增加投入,城镇化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房地产投资的持续走弱。因此,未来城镇化的推进、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大量增加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PVC改性剂行业的发展。

未来PVC改性剂行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将持续并存,房地产业的整合将进一步促进塑料加工业的整合。在传统产业转型的“新常态”中,公司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竞争将会加速市场整合,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由于PVC制品的性能、功能要求千差万别,塑料改性剂行业的本质类似于服务业,能够适用经营环境变化、准确掌握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将进一步占据行业的领先地位。

(二)未来发展战略 未来公司将不断从“卖产品”向“为客户提供问题整体解决方案”进行彻底的转方式调结构,准确了解客户需求,聚焦客户的挑战和焦虑,为客户提供简单、适用、恰如其分的现实问题解决方案;以客户为本,以使客户120%满意的人为本,以基于客户价值的绩效为导向,持续共同成长;通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努力,不断积累客户的信任和尊重,努力成为PVC塑料改性领域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2015年经营计划

2015年是公司第二个“十年发展期”的第二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重点抓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坚定不移地推动公司从“卖产品”向“为客户提供问题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型升级,推进从速度规模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方针,正确选择客户、准确了解客户需求,正确辨别机会和陷阱,全员对客户负责、全员以客户为中心、全员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优化“客户价值链”各个环节流程,提供令客户120%满意的综合问题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成本。

2、将企业经营上升为产业链经营,打造“上下游一体化”。通过上下游一体化,将公司打造成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的销售平台和下游客户的采购平台,把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升级为产业链和产业链的竞争;通过上下游一体化,与供应商的技术团队融为一体,实现技术领先; 与下游客户的技术团队融为一体,实现商业领先。

3、重点做好对客户和市场的调查、分析、分类和选择,以及对客户需求、问题的掌握与选择。深入理解客户需求的细节,将客户需求的数字化并进行分析,跟随客户需求的变化,消除客户的压力与焦虑,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引入和建设ERP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化管理为思想,为公司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依据,协调各部门围绕市场导向,更加灵活的开展业务活动,实时地响应市场需求。重新构建公司的业务和信息流程,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大的能动性。通过ERP系统将公司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将公司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从而确保客户导向流程的有效实施。

4、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面临日益增加的应收账款,公司面临的重要工作是在不断提高对销售回款率的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营收规模,用更科学、严谨的尺度来衡量公司的销售业绩;公司将通过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加大业务人员对应收账款催收的责任以及采取法律手段等措施,不断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5、按照“客户价值链”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人力资源能够保障“客户价值链”的高效运行;以客户价值创造绩效为导向,加强绩效考核,促进公平、公正;同时以公司《共同纲领》和《行为准则》为基础,建设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令客户120%满意的企业文化,提升品牌竞争力。

6、强化安全环保管理。通过培训树立全体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强化安全环保主体责任;

同时,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检查所有的安全环保隐患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并对培训和检查情况形成报告,持续跟踪和整改不合格项目。

7、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根据公司2014 收到的产品质量投诉信息,利用 SPC/SQC 管理体系,分析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总结解决的办法,不断提高产品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准确率和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的 100%合格。

8、加强仓储管理,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和服务质量。加强产品出入库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入库,强化仓库6S管理,确保产品整洁、安全、便于查找;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和服务质量,保证产品按时到货以及产品整洁无破损。

四、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的详细情况说明

经山东和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2014 母公司实现净利润

60,846,121.84元,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233,702,817.84 元,减去本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6,084,612.18 元,本末公司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288,464,327.50 元;资本公积金余额为461,515,964.56 元。公司2014 利润分配预案:以2014 年 12 月31 日的公司总股本40,500 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0.5 元人民币(含税),合计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2,025 万元。

该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2014 年股东大会审议。

第四篇: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截至2018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已上市的3,531家公司(其中A股3,513家),除康达尔、山东地矿、*ST华泽、凯迪生态、千山药机、抚顺特钢、中毅达、美都能源、*ST上普9家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外,其余3,522家均按期披露了经审计的2017年报告。按期披露年报的公司中,124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17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36家被出具保留意见、71家被出具带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

为掌握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的情况,证监会会计部组织专门力量抽样审阅了798家上市公司2017年报告,审阅中重点关注了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合并、收入确认、政府补助、金融工具、资产减值、非经常性损益等方面的会计处理、财务信息披露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年报审阅发现问题所反映出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执业问题予以关注,形成本监管报告。

年报审阅过程中,证监会会计部发布了6份年报会计监管简报,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上市公司2017年财务报告和内控报告存在的问题179项,涉及138 家上市公司。同时,证监会会计部通过问询沪深交易所、建议专项核查等方式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并向有关各方传递关于执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和审计规范等方面的监管标准。

一、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执行问题 总体而言,上市公司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但仍有部分公司存在执行会计准则不到位、会计专业判断不合理、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

(一)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

2014年新修订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明确了以控制原则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整体上,上市公司能够掌握和运用合并报表范围的判断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存在合并范围判断不恰当的问题。此外,在处置子公司股权、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编制等方面也存在执行偏差或不到位的情况。

1.对合并范围的判断

(1)对结构化主体控制的判断

上市公司参与发起设立、管理和投资结构化主体的交易较为常见。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结合各项因素综合考虑是否对相关结构化主体具有控制。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判断是否控制时,容易忽视结构化主体的设立目的、其他方是否享有实质性权力等因素。例如,个别上市公司参与设立有限合伙企业(并购基金),并认购其全部劣后级份额,将其分类为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根据合伙协议,上市公司对合伙企业优先级份额本金及固定收益承担保证义务,优先级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投资决策委员会中享有席位,优先级合伙人委派的决策委员对拟投资项目享有一票否决权。考虑到合伙协议对优先、劣后级的设置以及上市公司对优先级退出本金和收益做出的保证安排,优先级合伙人实质上享有固定回报,并不承担合伙企业的经营风险,其在投资决策委员会中存在一票否决权安排,实质上应视为一种保障资金安全的保护性权利。上市公司享有合伙企业所有剩余的可变收益、承担全部亏损风险,同时从设立目的分析,如合伙企业是为上市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设立的,上市公司相较其他投资方有更强的动机和意图主导合伙企业的相关投资活动以影响其回报,即上市公司对此合伙企业具有控制,应当予以合并。

(2)对单独主体的合并判断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方通常合并的是被投资方的整体,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情况下,投资方可以将被投资方可分割的部分(即“单独主体”)予以合并。单独主体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该部分的资产是偿付该部分负债或该部分其他权益的唯一来源,不能用于偿还该部分以外的被投资方的其他负债;除与该部分相关的各方外,其他方不享有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权利,也不享有与该部分资产剩余现金流量相关的权利。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通过增资方式成为某公司的控股股东,并约定增资完成后将该公司原有业务全部剥离给原股东,后续以该公司为平台开展新业务。上市公司取得该公司控股权后对其董事会进行了改选,但认为被投资公司原有业务仍由原股东控制并拟剥离给原股东,因此未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上市公司将被投资单位业务进行分割,需要满足会计准则中有关单独主体的认定要求,即所分割业务相关的资产、负债必须与公司其它资产、负债严格分离。但在我国现行法律环境下,同一法律主体的资产、负债往往较难满足单独主体的有关要求。在股东之间分割资产、负债的约定尚未通知全部债权人并已获得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不应将被投资单位分割为两个部分进行部分合并。

(3)涉及一致行动协议的合并判断

上市公司与其他投资方达成一致行动协议的情况下,是否应将被投资公司合并,应当基于“控制”的定义和原则,综合考虑一致行动协议的商业意图,一致行动协议授予上市公司的权力是否明确、完整等因素进行判断。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通过与其他投资方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将持股比例不超过50%的被投资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该一致行动协议未明确其他方是否将与被投资公司相关活动相关的表决权完整授予上市公司,协议期间也未明确约定。仅依据该一致行动协议,无法有效判断上市公司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可变回报等的持续性。上市公司不应将此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范围。

2.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问题

(1)子公司超额亏损的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持有子公司51%的股权,该子公司本期出现巨额亏损且资不抵债。上市公司本期合并报表中对于该子公司少数股东承担的当期亏损超过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份额的部分,列报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而未按照要求冲减少数股东权益,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2)未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处置子公司部分股权时调减商誉账面价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未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变化,不导致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发生变化。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在未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处置子公司部分股权,合并财务报表中按照股权处置比例调减商誉账面价值,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

(3)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编制不正确

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将整个企业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其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应当相互抵销。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子公司设立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并购买专项计划全部次级权益及部分优先级权益。上市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该专项计划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但却未将子公司对专项计划的投资形成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相应负债进行抵销。

(二)企业合并相关问题

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形式多样、股权结构及交易安排较为复杂,相关会计处理存在一定操作难度。部分上市公司对于企业合并中并购日无形资产的辨认与计量、或有对价等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存在一定问题,使得财务报表使用者难以充分了解相关并购交易的商业实质及其影响。

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应在取得控制权日以公允价值计量被购买方所有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包括被购买方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各项资产和负债,以及被购买方财务报表中原未予以确认的资产和负债,例如内部研发形成的非专利技术等。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大额商誉,其商誉占合并对价的比例高达90%以上。大额商誉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上市公司未能充分识别和确认被购买方拥有的无形资产,导致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金额被直接计入商誉。

2.或有对价相关问题

(1)一般或有对价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应当将合并协议约定的或有对价作为合并对价的一部分,按照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入企业合并成本,并确认相应的资产、负债,后续变动应视其性质分别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或有对价公允价值的计量应基于标的公司未来业绩预测情况、或有对价支付方信用风险及偿付能力、其他方连带担保责任、货币的时间价值等因素予以确定。

年报分析发现,针对附有业绩补偿条款的并购交易,大多数上市公司在确定企业合并成本时未恰当考虑或有对价的影响,在购买日及后续会计期间将或有对价的公允价值简单计量为零,或在后续结算将实际支付或收到的补偿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调整权益。个别公司在标的公司业绩承诺不达标时,以收购时的股份发行价格确认和计量应收补偿股份相关金融资产及损益,而未按照应收补偿股份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2)控股股东提供企业合并业绩补偿款

实务中,部分并购交易安排由购买方控股股东对购入标的资产做出业绩承诺。此类安排中,购买方控股股东既不属于购买方也不属于出售方,其对购买方所收购标的资产的业绩进行承诺是基于其与购买方的特殊关系,且使购买方单方面获益。因此,此类补偿安排应当视为权益性交易,购买方应将取得的相关利得计入资本公积。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公司收购交易中,对被收购公司业绩作出承诺,就实际业绩与承诺业绩的差额对上市公司予以补偿;2017被收购公司业绩未达标,上市公司应将预期将自控股股东收取的业绩补偿相关的资产计入资本公积,但公司未对该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3)出售方支付或收到业绩补偿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并购交易中出售方收取或支付或有对价的权利或义务属于金融工具,出售方应将此权利或义务按照金融工具准则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年报分析中发现,部分上市公司作为交易中的出售方,对于未来应收业绩补偿,未按照金融工具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而是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进行核算,或者未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4)合营或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或有对价

与合营或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或有对价应参照企业合并或有对价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对某公司增资后能够实施重大影响,将其分类为对联营企业投资。根据增资协议,被投资公司原股东承诺,若被投资公司在约定的期间内业绩未达到承诺标准,则原股东无偿将其所持被投资公司 部分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作为补偿;若被投资公司实际业绩超过承诺标准,则上市公司将其所持被投资公司的部分股权转让给原股东作为奖励。该股权补偿安排应参照企业合并或有对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但上市公司仅在报表中披露该事项相关安排而未进行相应会计处理。

(5)或有对价披露问题

年报分析发现,多家上市公司未在合并当年披露与企业合并相关的业绩承诺条款,仅在承诺业绩未完成、公司收到出售方补偿时才披露业绩承诺条款;部分上市公司虽然披露业绩承诺条款,但并未在购买日及后续期间披露确定或有对价公允价值所采用的估值方法、关键假设及依据;对于被购买方未实现业绩承诺的情况,多家公司未说明该事项对相关商誉减值测试的影响。

(三)收入相关问题 1.总额法和净额法的区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实务中,企业从事居间服务或代销服务,相关日常活动是为委托人提供居间或代销服务以赚取代理佣金,而并非自身买卖商品。企业对此类型服务,仅应将获取的代理佣金确认为收入,除此之外收取的其他款项属于代收款项。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将居间或代销业务中代委托人收取的款项全额确认为收入;部分从事供应链业务的上市公司,将其代理客户采购或销售商品视同自身买卖商品全额核算收入; 部分百货类上市公司既有自营业务,又有联营业务,但未恰当区别两类不同业务模式、分别制定不同的收入政策,而是统一采用总额法确认销售收入。

2.收入确认的时点与条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销售商品收入满足商品所有权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收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等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对于建造合同,在合同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确定、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计量、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时,才可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企业确定合同完工进度时,可以采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等方法。

年报分析中发现的收入确认和计量问题主要有:一是发出商品相关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提前确认收入。如个别电商类上市公司发出商品,在客户尚未确认收货、商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的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二是已提供商品和劳务相关经济利益流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仍确认收入。如个别上市公司作为施工方,以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建造合同收入及相关债权,其中部分债权尚未与客户达成一致、存在争议,相关款项预计很难收回,上市公司将此尚未达成一致的款项确认了收入,不符合准则规定。三是完工进度的估计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如个别上市公司未对合同约定的阶段结算款与完工进度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直接将 各阶段收款进度作为完工进度,根据合同约定的结算款确认各阶段收入。

(四)金融工具相关问题

上市公司发行及持有的金融工具种类日益繁多,加之金融工具准则本身较为复杂,实务中上市公司执行金融工具准则一直属于问题较多的领域。

1.与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衍生工具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附在主合同上的衍生工具,如果可以和主合同分开并能够独立转让,或者具有与主合同不同的交易对手方,应被视作一项单独存在的衍生工具。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取得被投资单位40%股权,根据协议约定能够向被投资单位派驻2名董事(共5名),且五年后有权要求转让方(被投资单位控股股东)以约定价格回购上市公司持有的被投资单位股权。上市公司将上述投资作为其他非流动资产核算。依据股权转让协议,上市公司实质上取得了两项资产:一是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是一项看跌期权。两项资产中前者合同对手方为被投资单位,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后者合同对手方为被投资单位控股股东,应将其单独确认为衍生金融资产。两项资产的合同对手方不同,而上市公司基于很可能行权的判断将两项资产确认为一项其他非流动资产,不符合准则规定。

2.以担保方式继续涉入的金融资产转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但未放弃对该金融资 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和负债。当继续涉入方式是提供财务担保方式时,继续涉入资产应当根据转移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财务担保金额两者的较低者确认,继续涉入负债应当按照财务担保金额和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之和确认。其中,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通常指提供担保应收取的费用,应当在财务担保合同期间内按照时间比例摊销,确认为各期收入。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报告期内向金融机构转让长期应收款,同时以存款向金融机构提供部分质押担保。对此,上市公司终止确认长期应收款,根据担保金额相应确认了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但计量时未考虑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根据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当企业向金融机构转让应收账款并提供财务担保时,其所收取的转让对价实质是包含了金融资产转移对价和应收取的财务担保费用两个组成部分,其中财务担保费用部分应当予以递延,按照时间比例摊销计入各期收入。上市公司对此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未考虑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导致长期应收款转让损益增加,财务担保合同执行期间的损益减少。

3.应收商业承兑汇票的终止确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取决于金融资产所有权上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程度,并且风险与报酬的转移程度是对交易前后风险变动相对值的度量,而非风险本身的绝对值度量。风险与报酬的转移不应仅针对信用风险,还应综 合考虑其他风险,如利率风险、延期付款风险、外汇风险等。商业承兑汇票的主要风险为信用风险和延期付款风险。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将背书转让的商业承兑汇票终止确认。根据我国票据法对追索权的规定,在背书转让合同未明确约定无追索权的情况下,该类金融资产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并没有转移,背书公司不应终止确认相关资产。

(五)政府补助相关问题

新修订的政府补助准则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了政府补助与收入的划分原则,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应按照收入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二是对政府补助在利润表的列报进行调整,对于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应将其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对于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应将其计入营业外收支。三是允许企业采取净额法列报政府补助,尤其对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对于财政直接拨付给企业的贴息资金,企业应将对应的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年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执行新政府补助准则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能正确区分政府补助与收入。个别公司作为政府工程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将自政府取得的价款作为政府补助核算。实际上,公司所取得价款是对其所提供项目建设和运营服务的补偿,本质上是政府支付给公司建设和运营工程项目的对价,应确认为收入而非政府补助。二是将代为收取的来自于政 府及各类上级组织的款项作为政府补助。如上级工会组织拨付的工会经费补助等,为公司代收款项,并非给予公司的政府补助。三是个别上市公司将与其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技改项目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四是个别上市公司将获得的财政贴息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其他收益,未按规定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六)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相关问题 2017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明确规定了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条件和计量方法、划分为终止经营的条件、终止经营损益列报以及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此外,利润表中新增“资产处置收益”项目,用以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

年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执行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会计准则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将尚未通过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或者未经买卖双方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同意的拟处置资产,不恰当地作为持有待售资产进行处理;二是将已处置的不构成主要业务的子公司作为终止经营列报;三是对于当期列报的终止经营,未在当期财务报表可比会计期间信息中将其相应损益调整为终止经营损益列报;四是对于本期出售主要业务构成终止经营的,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终止经营相关损益、现金流量及可比期间信息;五是固定资产等生产经营性资产相关处置损益未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中列报,仍作为营业外收支列报。

(七)资产减值相关问题

资产减值是企业运用会计估计与判断的重要领域。上市公司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以及考虑资产减值测试中的影响因素或选择参数等,直接影响其财务报表结果,需要充分披露相关判断依据、计量方法和影响因素等信息。

1.未充分关注资产减值迹象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企业应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进行减值测试。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专用设备闲置、在建工程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或投资的联营企业长期未开展经营业务等情况下,仍未对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并购的标的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相关承诺存在较大落差,合并形成的相关资产未来所能带来的净现金流量可能已远低于原预计金额,在此情况下,上市公司未对商誉或相关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2.商誉减值测试方法不正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企业应当以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为基础,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恰当确认商誉减值损失。企业应当根据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可收回金额。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方法不正确,如个别公司相关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按照其在相关子公司中享有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确定;另有个别公司将商誉相关资产组的可收 回金额与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而非分摊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

3.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恰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企业应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与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金融资产一起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分组计算确定减值损失。当采用组合法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前与之相同或类似的、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的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时情况确定本期各项组合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政策中,将关联方作为一个组合不计提坏账准备,但未说明相关原因;其中个别上市公司应收款项对应的关联方债务人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0%以上、偿债能力明显不足,但仅由于其为关联方,未对相应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不符合准则规定。部分上市公司对单项金融资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后未计提减值,但未按要求再将相关资产计入组合予以减值测试。

4.利用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调节利润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调节利润的嫌疑。如个别上市公司通过年底改变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或比例、变更针对亏损合同计提预计负债的金额等方式调节利润;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在年底转回以前计提的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调增本年利润,或本期集中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以便在需要利润时转回,以调节不同会计期间的利润。5.资产减值披露问题

(1)商誉减值相关信息披露不充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企业至少应当在每年终了时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披露商誉减值测试过程、参数及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方法。年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相关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对期末存在的巨额商誉,未披露任何减值测试信息;未按规定披露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以及减值测试中使用的增长率、毛利率、折现率等关键参数或假设等重要信息;对当期计提的减值准备披露过于笼统,仅披露是基于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等。

(2)其他资产减值信息披露不充分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未披露应收款项组合的信用风险特征及各项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坏账准备计提依据披露不充分或不清晰,未按规定披露应收融资租赁款、预付款项本期坏账准备计提、转回、转销、核销的原因及金额,未披露本期转回或转销存货跌价准备的原因以及确定可变现净值的具体依据等重要信息。

(八)所得税相关问题

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外,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还需要考虑资产收益方式、未来应纳税所得额是否足够用于抵偿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上市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和计量不够谨慎或者相关会计处理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

1.针对预缴所得税的预售收入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房地产公司和港口物流公司,针对预缴所得税的预售收入,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该部分收入,会计与税法的确认原则一致,未造成企业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公司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长期股权投资相关递延所得税确认有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且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的除外。因此,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否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进一步考虑持有意图,如企业拟长期持有该投资,一般不确认所得税影响。同理,对于合并商誉的减值准备,只有未来处置子公司时才可能转回,因此如果没有处置子公司的计划或意图,则不应确认商誉减值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未具体区分投资持有意图、是否近期计划出售等因素,直接将分步收购下合并日前所持股权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商誉减值准备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未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 个别上市公司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收购标的公司,购买日标的公司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远高于原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但公司未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导致企业合并商誉低估。

4.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递延所得税确认不正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亦不影响合并报表层面子公司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时,确认了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导致对合并报表资本公积的调整金额错误。

(九)非经常性损益相关问题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年修订)(以下简称“解释性公告1号”),明确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具体项目和披露要求。部分上市公司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恰当识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或者未充分披露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相关信息。

1.未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恰当识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根据解释性公告1号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对照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综合考虑相关损益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的关联程度以及可持续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联营企业股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理财产品,并未根据公司经营特征、相关交易和事项发生的频次及性质进行判断,仅以其自身主要经 营活动包括投资及投资管理为由,将上述事项对应的投资收益作为经常性损益列报。个别上市公司将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原持有股权在购买日按公允价值重估产生的损益,或处置合营公司产生的投资损益,错误地列报为经常性损益。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对于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按照新修订的政府补助准则采用净额法列报,但未将其作为非经常性损益予以披露。另有个别商业零售业公司将提前终止经营门店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列报。

2.与非经性损益相关的披露不充分

根据解释性公告1号,公司除应披露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外,还应当对重大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内容增加必要的附注说明。公司对“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以及根据自身正常经营业务的性质和特点将规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当在附注中单独做出说明。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将部分政府补助或解释性公告1号列举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作为经常性损益,但未在附注中说明理由和依据。

(十)其他会计处理问题 1.委托开发无形资产会计处理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企业对于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其中对于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在满足会计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时,才能将其予以资本化并在达到预定用途时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将研究开发活动外包给 其他方时,应当判断该交易的经济实质是属于公司自主研发还是外购技术;如为自主研发,企业应将相关支出比照自行研究开发费用的规定处理。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委托其他单位进行无形资产开发,其实质上为公司将自主研发项目外包,公司将预付开发方的款项,在不满足研究开发支出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

2.固定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在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对于弃置费用,企业应当根据或有事项相关准则规定,按照现值计量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根据当地法规要求,计提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义务保证金并专户存储,但将相应金额计入营业成本和专项储备,未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并相应进行折旧。

3.债务重组会计处理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务转为资本的方式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份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对于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债权人应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债务重组日应为债务重组安排生效日(相关债务解除日)。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以房产抵偿公司债务,相关债务重组协议约定以抵账房产不动产权属登记变更为生效条件。报告期内抵账房产权属登记变更未完成,在此情况下上市公司终止确认重组债务,并确认相关债务重组收益,提前了债务重组日时点,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

4.预计负债的确认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企业对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应在其满足相应条件时确认预计负债。对于因合同约定或商业惯例产生的售后保修义务,企业应于销售交易发生时相应确认预计负债。如果企业未决诉讼很可能导致其经济利益流出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应当就相应事项确认预计负债。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将其售后维修费用在实际发生时予以列支而非在销售交易发生时确认预计负债,同时亦未能对有关售后维修义务在销售时点是否能予以合理估计做出说明。个别上市公司因合同纠纷被起诉,法院一审已判决其败诉,企业很可能需要承担赔偿义务,公司仅因二审尚未判决未计提预计负债,缺乏合理性。个别上市公司与主管税务机关就纳税义务金额存在争议,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公司违反税收规定,并要求补缴税款及罚金,相关纳税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上市公司仅因正在申请上级税务部门复核而未计提预计负债,依据不足。

5.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区分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会计估计变更指的是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期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企业应 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会计估计变更。前期差错指的是企业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相关可靠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因主管税务机关对其子公司进行税务检查需补缴以前期间税款。确定应缴纳税款的金额涉及会计估计和判断,公司在未具体分析该事项是否属于前期会计差错、相关补缴金额是否重大的情况下,均将其作为重要会计差错追溯调整前期财务报表。如果公司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未能合理使用前期报表编报时已经存在且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导致前期纳税申报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情况,应将此作为前期会计差错进行处理,属于重要前期差错的,应追溯调整;如果公司前期根据当时的信息、假设等做出了合理估计,当期按照新的信息、假设等需要对前期估计金额作出变更的,应将此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个别上市公司以前已完成业绩承诺,后因本期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整,导致以前业绩未达标,上市公司将业绩补偿相关收益确认在本期。如果上市公司前期已与被收购公司原股东明确约定,在被收购公司业绩承诺未实现时即按照约定金额对上市公司进行补偿,且原股东具有支付能力,该情况下公司应将相关事项作为前期差错,具有重要性的,应予追溯调整;如果上市公司与被收购公司原股东于发现差错时重新约定补偿事宜,则不应将其作为前期差错,可将相关影响在本期确认。6.非货币性资产出资会计处理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损益。接受方应将非货币性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按投资方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贷记实收资本,并将投入资产公允价值与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企业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一般应当评估作价。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对全资子公司以非货币性资产增资,将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母公司个别报表资本公积,而非处置损益,不符合准则规定。个别上市公司子公司接受投资方以技术出资,未对该技术评估作价,也未对该技术出资进行相应会计处理。

(十一)现金流量表披露问题 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范围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将为取得1年期银行贷款质押的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被冻结的银行存款等作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现金流量表中列报。

2.现金流量表列报分类不准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年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对现金流量分类不正确的情况较为常见:个别公司将非同一控制下并购子公司支付的对价或收到标的公司原股东业绩补偿款,作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列报;个别公司将收到之前预付购买设备款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而非投资活动现金流。此外,个别公司将收到的新三板挂牌补助和支付的新三板挂牌费用,作为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由于新三板挂牌并不涉及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的变化,也未购建形成长期资产,企业应将此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列示。

3.现金流量表总额/净额列报不正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除客户代收取或支付的现金以及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项目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外,现金流量应当分别按照现金流入和流出总额列报。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将其发生的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往来款、保证金、理财产品等不符合净额列报的现金流量按收支净额予以列示。

(十二)其他信息披露问题

除上述提及的信息披露问题外,另有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估计变更信息披露不充分、财务报告文字表述或附注列示存在简单错误等问题。

1.会计估计变更披露不充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相关事实和原因。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仅披露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在会计估计变更,没有按照准则要求披露变更的内容和原因,以及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等信息。

2.其他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或列报不准确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以下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问题:未披露所得税调节表;对于当期发生金额重大的债务重组收益未披露任何信息;对于因背书或贴现终止确认的未到期应收票据,未披露与金融资产转移相关的信息。部分上市公司未正确区分流动与非流动资产或负债,如未根据递延收益预计转入利润表的时间划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错将一年以内的长期待摊费用划分为其他流动资产,错将预付长期资产款作为流动资产列示。

3.简单错误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中存在文字表述有误、前后信息矛盾、报表项目与附注信息勾稽关系不正确、报表项目串行、涉及金额的项目数字正负号相反等简单错误。

二、内控与年报审计问题

(一)内控信息披露问题

目前,主板上市公司已全面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应在披露报告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 告。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近年来也在深交所规则层面加强了内控信息披露和相关鉴证要求。上市公司总体上能遵循相关内控信息披露要求,但仍存在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披露不规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结论不适当、缺陷和整改措施信息描述不充分、内控审计报告强调事项段使用不规范等问题。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1)评价范围披露不规范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以下简称“21号文”)要求,内部控制评价范围应当披露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并对评价范围是否存在重大遗漏形成明确结论。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未披露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占比等事项,个别上市公司披露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占比过低但未作进一步说明。

(2)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恰当性存疑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已经达到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的缺陷,但未予以披露,且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为不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例如,某上市公司披露2017业绩快报修正公告,公司当期财务情况由原来的预计盈利转为亏损,其业绩修正的主要原因为财务核算不规范、根据审计机构初步审计结果进行更正。公司认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标准之一为注册会计师发现未被公司内部控制识别的财务报告重大错报,而在根据会计师初审结果更正本期业绩快报的情况下,公司仍然认为其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恰当 性存疑。另有个别上市公司被审计机构出具了带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段的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结论却为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恰当性存疑。此外,个别上市公司本期对已披露报告进行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后重新披露年报,且该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包括对已经公告的财务报告出现的重大差错进行错报更正。公司对已披露年报进行重大差错更正,却未根据厘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修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结论,不符合相关规定。

(3)内部控制缺陷和整改措施描述不恰当

21号文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分别披露报告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认定结果及缺陷的性质、影响、整改情况等内容。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描述仅限于上市公司发生的相关事项本身,未恰当分析缺陷的类型、产生原因、拟采取的具体整改计划、整改责任人、预计完成时间等信息。例如,某上市公司多起担保、对外财务资助均未履行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策程序,公司认定前述事件属于报告期内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但未披露该事项的产生原因,相关缺陷整改情况及措施也仅简单披露为“今后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确保公司治理符合相关制度的规定要求”,内部控制缺陷描述和整改措施描述均流于表面。

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披露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以提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相关风险。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强调事项段中进行披露。个别审计机构对于发现的上市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仅披露缺陷的内容、未说明该缺陷事项对控制目标的影响,披露不规范。此外,个别审计机构在被审计单位不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情况下仍披露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

(二)年报审计问题

近年来,随着证监会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不断推进,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逐步提升,发表审计意见更为谨慎。截止2018年4月30日,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上市公司2017财务报告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124份,其中,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达到53份,较上年同期30份增加76.67%。会计师事务所在保障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2017上市公司报告存在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问题,也同时反映出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未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财务报表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年报审阅发现,部分注册会计师未对管理层在业绩压力下通过舞弊操纵利润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导致未充分关注债务重组收益、资产 处置损益及其他非经常性损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未充分关注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损益确认时点是否恰当,损益确认金额是否准确,信息披露是否完整等问题。

2.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近年来,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修订频繁,上市公司创新业务和交易不断涌现,财务报表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涉及的职业判断事项越来越多,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年报审阅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涉及合并报表、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政府补助等复杂会计处理方面存在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的错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相关错报、专业胜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重大非常规交易审计不到位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时,对重大非常规交易给予特别关注。对于重大非常规交易,应评价其商业理由(或缺乏商业理由)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从事重大非常规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或掩盖其侵占资产的行为。年报审阅发现,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结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以及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其他信息,评价被审计单位重大非常规交易是否明显缺乏商业实质,对于异常的高额收益,未警惕是否存在隐含的利益输送或关联方交易,从而未识别出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4.会计估计审计不到位 基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存在的内在不确定性,财务报表中诸多报表项目,例如固定资产、商誉减值、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或有事项的考虑及预计负债的确认等,都涉及会计估计,注册会计师应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财务报表中确认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相关披露是否合理、充分。年报审阅发现,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复核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所作的判断和决策是否存在偏向时,主要基于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及意图进行评价,未充分考虑其与市场、行业情况及历史信息的一致性,未有效评价重大假设条件的合理性,导致未识别可能存在的管理层偏向并作出恰当应对。

5.其他审计问题

年报审阅发现的上市公司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问题还反映出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不足,部分审计程序流于形式,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上述年报审阅中发现的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与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审计问题,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发布本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向市场传递关于执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和审计规范等方面的监管标准,引导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切实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和审计项目执业质量。

二是整理汇总年报审阅中发现的上市公司问题线索,与交易所、有关证监局等一线监管部门配合进一步了解情况,在此基础 上如认定上市公司存在违反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或财务信息披露规则的,将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三是收集整理系统内各单位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监管中发现和遇到的问题,分片区组织召开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协调会,加强相互沟通交流,针对有争议的问题形成共识,统一监管口径。

四是针对会计准则具体规范不明确、实务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加强调研,推动财政部制定准则指引。对于准则有原则性规定但执行中有争议的问题,尽快形成监管口径,以监管问答等形式对外发布,指导市场实践。同时,持续收集整理典型案例,以案例指导的形式,提升上市公司理解和运用准则的能力,促进市场主体会计专业判断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五是进一步关注市场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收入、金融工具等新准则实际执行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以及新型业态、新型交易面临的会计处理问题,及时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以促进上市公司实现新旧准则执行平稳过渡。

六是结合年报审阅发现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执业质量问题,进一步强化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项目的监督检查,督促其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勤勉尽责,不断提升执业质量。同时,加强与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联系,加大专业指导和培训力度,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五篇:水务上市公司已发布年报战略

武汉控股(年报)

(a)做好供水、污水处理主营业务,加强战略合作,提升发展空间 公司充分做好制供水、污水处理主营业务。制供水业务方面,在安全达标生产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科学管理,优化运行,严格控制消耗指标和运营成本费用;污水处理业务方面,严格执行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设施设备管理、加大管网疏捞力度等多种手段提高处理水量,强化水质管理,确保达标排放,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技术管理,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储备。

在充分做好供水、污水处理主营业务的前提下,公司充分把握水务市场化的发展机遇,通过与同行业间的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外拓展水务环保业务,延伸产业链,开拓公司发展空间。

(b)做好长江隧道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安全运营。

公司控股的长江隧道公司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报告期内,长江隧道公司按照“内保安全,外树形象,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活动,进一步强化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并将预案演练工作常态化,确保了长江隧道全年安全无事故运营。报告期内,长江隧道公司荣获了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并在中国建筑业协会会同全国 13 家行业协会共同组织举办的“改革开放 35 年百项经典工程”评选活动中入选。

(c)不断完善内控体系,避免和防范各类风险。

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精神,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全面开展内控工作。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公司管理制度汇编为基础,按照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分类整理,包括了公司各部门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涵盖了公司运作的各个环节,形成较为规范完整、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更新了内控手册,并组织公司内控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关键控制点及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完成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维护和有效性评价工作,强化内控体系,提升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兴蓉投资(年报)

2014年,在国家环保政策及“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兼容型,一主多元”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在夯实水务主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管理等优势,布局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环保项目建设运营。此外,公司加强了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使得公司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大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报告期,公司总体经营业绩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2014年,公司进一步明确和实施了“兼容型,一主多元”的发展战略,并积极落实经营计划。本报告期,公司快速推进项目建设。成都自来水七厂一期、新建污水处理厂一期、银川和西安污水处理项目、成都市第一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厂、垃圾渗滤液扩容等项目均已投入运行。同时,与多家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融合先进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并获授成都市中心城区中水服务特许经营权,现主营业务范围已拓展至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管道安装、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水服务,业务区域已扩展至西安、兰州、银川、深圳、海南和四川巴中等地。目前,公司已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供排水规模已超过500万吨/日,正式投入运营的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规模为2300吨/日,污水污泥处理项目规模为400吨/日,中水服务规模30万吨/日。公司将继续加大环保领域的投资力度,正在加紧推进规模为2400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桑德环境(年报)

桑德环境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废物资源化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事业,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固废处臵工程系统集成、设备制造和投资运营业务、环卫一体化、再生资源及特定区域市政供水、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运营服务业务。

回顾2014内,公司环保类主营业务继续保持稳健的经营态势,公司环保类各项细分业务经营业绩均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公司2014在固废处臵、水务运营、环卫一体化、再生资源以及环保设备制造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以及突破。2014,公司以在固废领域技术、市场、管理模式中的领先业绩再度蝉联“中国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同时公司于2014入选“深市精选指数”。

刚刚过去的一年,公司正式进入环卫一体化领域,目前在河北宁晋、山东青岛、湖北宜昌、湖南邵阳、湖南郴州、安徽淮上区、山东郯城、安徽亳州、辽宁营口、河北保定、湖南攸县、湖北咸宁、河北张家口、河南新乡等区域实施环卫清扫保洁及垃圾中转运输的业务布局,公司并购的深圳丰采环卫业务分布包括深圳市主要区域,目前公司已取得的环卫清运项目年合约额约为3亿元左右;并为今后运营收入大规模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过去的一年,公司市场拓展业绩显著,取得13项环保固废项目特许经营权,涉及的固废处臵以及资源循环经济项目投资约为47.74亿元;取得1项固废处臵领域战略合作项目,涉及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投资约30亿元;公司在再生资源领域的家电拆解业务布局雏形初现,成为再生资源领域有实力的参与者。

过去的一年,公司积极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持续创新,公司积极进行业务和战略转型,构建固废、水务、环卫以及再生资源四大业务平台战略,倡导智慧环卫,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公司未来环境业务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公司以发展成为新一代综合环境服务商及城市矿产系统开发商的战略布局积极拓展各项业务,从环境服务细分领域综合联动布局,在环境服务相关固废处臵领域延伸全产业链业务,强化重点并在环境服务业务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维尔利(年报)

报告期内,受公司2013新签工程订单大幅增长及收购杭能环境的影响,公司2014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较2013年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2014年公司在新业务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持续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公司业务范围的延伸,公司在继续拓展渗滤液业务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餐厨业务、污水处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董事会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稳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2014年,受公司2013新签工程订单大幅增加及收购杭能环境的影响,公司2014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较2013年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拓展渗滤液处理业务,大力拓展垃圾渗滤液运营业务,实现了运营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公司大力拓展餐厨垃圾处理业务,积极推动公司餐厨垃圾处理工艺走向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收获多项餐厨垃圾工程订单,此外,公司还积极借助北京汇恒的水处理业务平台,积极拓展污水处理业务市场,积极参与各地市政污水PPP项目的洽谈及沟通。同时,2014年公司实施完成了公司年初筹划的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杭能环境100%股权的并购重组工作,并积极开展对杭能环境的并购整合工作,以推动协同效应尽快释放,实现公司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推动公司战略转型。

国祯环保(非公开发行)

生活污水投资运营业务收入占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 50%,未来该业务是公司重点发展的方向,而资金实力是生活污水投资运营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2014 年,公司通过上市提升了资金实力,暂时相对地解决了公司业务规模严重受资金约束的问题,使得公司生活污水处理规模稳步提升。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公司也面临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此背景下,公司拟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金实力,突破现有资金规模限制,较为迅速地提升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为公司能够为客户持续优化高性价比的污水处理系统服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奠定了基础。

中电环保(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招股说明书中的未来发展目标运作,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公司内外部资源,坚持以技术研发和服务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不断巩固工业水处理市场的优势、积极拓展烟气治理和固废处臵新领域,保持了主营业务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打造环保服务创新平台,为环保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服务,探索和创新环保行业发展模式,快速提高公司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前期披露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在报告期内的进展情况。

下载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十大风险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十大风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析上市公司的年报掘金股

    透 1过表面、财务数税据,挖项掘指标对分照分析 析 如果是一家小型的上市公司,竟然欠税几千万元,这欠税很可能就是虚构的。税既然是虚构的,收入和利润自然也是虚假的,其造假的手法......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分析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分析 ——以安妮股份为例 一、公司简介 厦门安妮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由原厦门安妮纸业有限公司改制设立,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9,500万元。安妮股份长期从事......

    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截至 2015 年 4 月 30 日,沪深两市 2014 年已上市的 2,613家上市公司,除新中基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外,其余2,612家均按时披露了2014年年度报告......

    上市公司年报工作备忘录(第1-5号)

    2007年年度报告工作备忘录(上交所)(1-5号) 2007年年度报告工作备忘录 第一号 对年报准则有关条文的剖析(一)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2007年修订)(以......

    上市公司董秘谈年报编制工作

    上市公司董秘谈年报编制工作 年度报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最重要的环节与核心的内容。及时、准确的年报信息披露可以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资产运营情况、治理结构的完善......

    上市公司年报非标报告意见汇总2014

    非标准审计报告意见汇总(2014) 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原因 (一)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1.松辽汽车(瑞华事务所审计)。如财务报表附注所述,松辽......

    浅谈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文化

    浅谈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文化风险文化,又称为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通过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

    三年盈利的化工类上市公司年报5篇范文

    近三年盈利的化工类上市公司简介和产业链图 1.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醋酸醋酐乙二醇 已二酸环己酮丁醇丁醛辛醇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不断进行公用工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