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观念 优化政务环境为XX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做出贡献

时间:2019-05-14 14:5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放思想观念 优化政务环境为XX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做出贡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放思想观念 优化政务环境为XX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做出贡献》。

第一篇:解放思想观念 优化政务环境为XX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做出贡献

解放思想观念 优化政务环境

为XX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做出贡献

为贯彻落实《XX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切实把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落到实处,督查科将以打造行政服务优质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目标,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发展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也永无止境。要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精神,只要有利于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建设,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别人不敢想的我们要敢想,别人不敢做的我们要敢做,在逆境中找出路,在变通中找办法,在创新中求突破,努力破解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难题。

(二)进一步学习总体方案。要把《总体方案》作为当前学习的重要内容,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地学习,力求学深学透学懂、善思善谋善用。通过制订学习计划和方案,把学习《总体方案》与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上来。通过学习,要弄清楚XX为什么转型、怎么加快转型、在哪些方面转型等问题,真正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三)进一步优化政务发展环境。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优化环境是重要保障。在当前各地竞相发展的形势下,谁的服务好,谁的条件优,谁的环境宽松,谁的发展就会快些。我们要走前列、做示范,必须创造比别人更优的环境,提供比别人更好的服务。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方式,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要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实效,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做到在限定期限内尽可能提早办,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灵活变通办,通过主动、高效的服务支持企业发展。要按照“责随职走,心随责走”的要求,对自己担任的职务、从事的工作大胆负责,敢于决策,不瞻前顾后,不回避矛盾,不逃避责任。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和“关键在做、关键在实、关键在效”的要求,多下窗口少坐机关、多调研少应酬、多实干少空谈,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问题、谋划发展和推动转型上,努力做到效好质优。

(四)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经济转型需要一套合理

有效的机制作保证。我们在认真做好行政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严格窗口考核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工作机制,如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注重实效的落实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等,确保每项工作都有牵头、有负责、有监督检查、有考评奖惩,不断实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举措、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不断扩大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不断以超常规的手段和办法推进转型。要围绕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重点任务和支撑保障,积极做好体制机制的废、改、立工作,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把《总体方案》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2年3月5日

第二篇: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意见

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意见

2012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转型发展中还存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当前,我市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关键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和《****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总战略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坚持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总战略,突出抓开放、抓城镇化、抓改革创新、抓创造新优势四个重点,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城市转型、服务业转型、农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八项工作,加快推进“十大建设”,在坚持推动“三化”协调的同时促进“四化”同步,打造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经济转型示范市。

二、明确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目标

自我加压、加快转型、当好示范,通过三年努力,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综合竞争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400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09万吨以上,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以上,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30%,城镇化率达到53%,森林覆盖率达到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2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6%,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000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1%。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0元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20万吨,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50%,城镇化率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16%以上,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600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着提升。

三、落实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任务

(一)工业转型方面,突出六大产业集群培育,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循环化工、铝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加快重点项目和产业聚集区建设,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骨干企业壮大、支撑体系健全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循环化工、生物三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到2015年,六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60%。

1、加快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壮大工业整体实力

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强化链式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依托厦工机械、大江重工等企业,发展工程机械、矿用设备、造纸装备等特色产业链,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风神轮胎、瑞庆发动机、中原内配、中轴集团等企业,发展绿色轮胎、发动机、专用车等特色产业链,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昊华宇航、焦煤集团、多氟多、佰利联等企业,发展氯碱化工、氟化工、钛白粉及高档涂料等特色产业链,壮大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依托中铝中州分公司、万方铝业、广东兴发等企业,加快完善氧化铝-电解铝-高档铝型材及精密铝铸件等特色产业链,壮大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广济药业、辅仁药业、健康元等企业,发展核黄素、水针剂、头孢类抗生素等特色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卓立烫印、飞孟金刚石、华晶科技、光源晶电等企业,发展烫印材料、超硬材料、光电材料等特色产业链,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15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铝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均超过3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2、加快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升级支撑能力

抓住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机遇,每年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以项目支撑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3年,重点实施4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产业升级方面,实施瑞庆公司年产61万台发动机(二期)、中国兵装****装备产业园等十大项目;科技创新方面,实施多氟多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卓立烫印热升华成像技术等十大项目;高新技术方面,实施中轴集团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等十大项目;老城区企业搬迁方面,实施昊华宇航老厂区搬迁改造等十大项目。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能源建设,加快****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龙源电厂、****东区热电机组和城区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2013年,****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主厂房全面开工建设;龙源电厂完成主厂房建设,进行主设备安装;****东区热电机组实现正常投产发电;城区电网改造全面启动。到2015年,龙源电厂和****电厂两台机组实现正常投产发电。

3、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升产业承载力

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强力推进“十大建设”新区和产业集聚区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增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2013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到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三个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就业人员突破20万人。各产业集聚区创建成省级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两个以上产业聚集区进入全省“十强十快”,****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新区创建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各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现代化工产业,****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沁阳产业集聚区发展现代化工、铝精深加工产业,孟州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化工产业,武陟产业集聚区、博爱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修武产业集聚区、温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特色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70%左右,沁阳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孟州产业集聚区、武陟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500亿元,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博爱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300亿元,温县产业集聚区、修武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200亿元。

4、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构建和完善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创新人才、科技管理五大自主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2013年,重点实施2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重点科技攻关专项,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1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0家。到2015年,打造16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省院士工作站达到15家。

5、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提升信息化拉动力

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2013年,建成23家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到2015年,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达到60%以上,建成50家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

(二)城市转型方面,突出多中心、组合式、紧凑型、复合型理念,建设宜居宜业特大城市

以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组团壮大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向宜居宜业特大城市转型。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6、强力实施中心城市三年大提升行动,提升城市承载辐射能力

提升老城区。推进路、水、电、气、暖、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北部山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严格规划控制。完成棚户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推进四城区城乡一体化改造提升,完成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化水平。

发展新城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功能复合”要求,着力提升****新区产业聚集能力、综合承载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5年,****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0%以上,成为****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的新引擎。高标准建设新河区域,打造融高端商务、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功能复合区。

建设高效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强力推进“十大建设”铁路和公路建设,抓好郑焦城际铁路、环城快速通道、迎宾路南延和****黄河大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等项目,规划建设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年,开工建设迎宾路南延及****黄河大桥项目,完成月山站更名****西站并启动升级改造。2014年,郑焦城际铁路运行。2015年,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公路力争通车。

7、加快发展城市组团,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

围绕中心城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交通网络,加快各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产业链接、交通一体、服务共享,优先实现焦修博武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其他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推动县城老城区集中连片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启动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行动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

8、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新型城镇化新亮点

按照“四规合一”和“三个集中”原则,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优先推动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不适宜居住的偏远山区村庄新型社区建设。2013年,加快推进68个已开工社区建设进度,力争2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再开工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到2015年,4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

(三)服务业转型方面,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

把服务业提升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两区”建设为载体,以加快文化旅游业融合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着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

9、加快“两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

加快商务中心区和10个特色商业区建设,大力培育商务服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业态。高水平编制实施“两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积极吸纳国内外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两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高端服务业入驻“两区”奠定良好基础;大力开展“两区”专题招商,吸引一批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的行业龙头和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入驻,把“两区”建成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城区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城市形象新亮点。

10、实施文化旅游业转型提升工程,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深度挖掘功夫文化、怀药文化、名人文化、怀商文化、煤矿文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确立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景观,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档次,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

发展旅游新业态。持续扩大“太极故里、山水****”两大品牌影响力辐射力,积极开发都市休憩、农业体验、工业观光、太极养生、怀药保健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山水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文化体验游、保健养生游转变,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养生基地。

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和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推进旅游标准化。加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旅游标准推广力度,做好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旅游。

11、壮大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加快焦西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培育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到2015年,培育15家以上AAA级物流企业,培育2家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农产品保鲜中心,建成焦西物流园区,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将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剥离,成立独立核算企业或委托专业机构经营。

(四)农业转型方面,突出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大力发展新型现代农业

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为突破口,以八个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2、加大投入和科技创新,保持粮食高产领先地位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步伐,2013年新增40万亩永久性标准粮田,2015年建成100万亩永久性标准粮田,粮食单产达到1150公斤,继续走在中原经济区和全国前列。发挥全国首家市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优势,大力实施农机装备提升行动,2015年全面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

以“温麦系列”、“平安系列”为重点,扩大小麦良种种植面积。到2015年,小麦良种总产量达到5亿公斤、外调率达到96%,建成辐射周边十余个省的全国重要小麦良种繁育集散基地。

13、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

高标准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市新型农业现代科技园区等八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三年努力,将其建成大陆与台湾合作交流基地、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基地、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基地、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4、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发展

壮大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打造中国中草药种植基地和药材保健品基地。2013年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以上。

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3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万亩;2015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0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60%。

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00家以上、覆盖率达到38%;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000家以上、覆盖率达到50%以上。

15、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

以蔬菜、水果、四大怀药、水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种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打造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农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土壤整治,保障食品绿色安全。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转型发展全过程,以城市水系和生态网络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2015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主要河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达标率超过省定目标,使****的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16、建设城市水系,提升生态质量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城市水系建设,2013年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加快推进新河区域综合治理,开工建设大沙河带状湿地景观、影视湖水库,开工建设东湖水库、龙寺水库和圆融水库,完成幸福河引水工程,灵泉湖形成水面1000亩。到2015年,初步建成城市水系,打造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和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

17、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全力实施林业生态网络建设,打造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南水北调河道两岸景观绿化带、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及城区公园绿地、各类带状湿地景观等,形成“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绿色生态网络体系,打造国家森林城市。

18、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加大力度推进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整治,实施扬尘、油烟、噪声、尾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pM2.5监测,强化水、大气、重金属、土壤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下大力气解决事关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19、推进节能减排,建设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大力推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公共领域节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2013年,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1%的目标。到2015年,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的目标。

培育有色冶炼废渣、煤炭和火电废物、工业副产石膏、化工废渣、废旧轮胎五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壮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2013年,利用工业固废突破810万吨。到2015年,利用工业固废达到1700万吨,建成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六)对外开放方面,突出区域互动和高端招商,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的综合性战略举措,以深化央企战略合作、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201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5.7亿美元。到2015年,全市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130亿美元,使用外来资金达到3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7亿美元。

20、推动区域合作,促进融合发展

依托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强化中原经济区城市间战略合作。紧紧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新机遇,推动城市框架向南延伸,促进与郑州都市区对接,加快与郑州融合发展。对接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与晋东南在能源、旅游、物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合作发展。

21、实施高端招商,拓展开放领域

紧盯央企和世界、国内500强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瞄准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突出装备制造业招商,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22、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海关及综合保税区建设,依托****海关监管场所及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内陆无水港”,打造综合保税区、“内陆无水港”互联互通的区港联动体系。2013年,建成****海关监管场所,****海关开关运行。到2015年,建成综合保税区和“内陆无水港”。

(七)深化改革方面,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转型发展动力

以行政事业体制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先行先试力度,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原经济区改革创新先行区。

23、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

加快行政事业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率先实现行政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完全脱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财政体制,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加大公共财政民生投入力度,创建全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示范市。

深化投融资、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五大投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积极引进外资银行,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建设,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发展直接融资,引导创业投资,培育规范风险投资,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

24、推进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农民宅基地确权发证,建立转移农民承包地、宅基地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增强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建设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创新集体建设用地转让、作价(出资)入股、出租等流转制度,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人地挂钩试点,探索结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启动人才服务产业园项目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各类人才,创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八)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幸福程度

以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做好民生工作,每年办好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让老百姓更多更好地享受转型发展成果。

25、统筹城乡就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26、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职教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建国家职业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建设,加快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实施中小学提升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优化改造项目,实现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全覆盖,逐步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数字社区、市民一卡通、食品溯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系统、云数据(资源)中心等信息化惠民工程,打造“无线城市”和“智慧****”,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2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序衔接和转移接续。到2015年,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同等缴费标准、享受同等待遇。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和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健全困难群体、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机制。持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28、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

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建设平安****。

四、强化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综合协调、政策研究、沟通对接、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研究对接政策、战略咨询和决策参考作用。

(二)坚持务实重干。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有关政策文件,深入研究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转型发展的新知识、新本领,进一步增强推动转型发展的能力。要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把精力用在推进转型、造福百姓上。要勇于负责,勇于担当,遇到矛盾不回避,碰到问题不推脱,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把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各项工作推进好、落实好。

(三)提升工作标准。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和本部门实际,变“要我转”为“我要转”,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对照先进找差距,加压驱动、拉高标杆,争创一流、打造亮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指标要争先进位,确保完成;转型发展中需要大胆探索、率先实现的改革创新目标,要探索路子,争当样板;对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11个重大产业基地和重要平台、23个重大项目和《****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的示范、试点和基地创建工作,坚决完成,力争提前实现。

(四)突出项目带动。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涉及的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以项目突破带动转型跨越。更加注重谋划项目,围绕转型发展,积极谋划大项目、新项目和好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更加注重项目招商,主动对接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大力引进项目。更加注重项目推进,科学推进、高效推进,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更加注重项目服务,创优环境、创新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办证、用地、融资、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五)强化责任分工。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实施。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和“七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

(六)积极争取支持。充分发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转型发展工作联系点等优势,认真研究吃透政策,加强对上汇报沟通,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重大产业布局和项目入驻。认真落实与29个省直部门、金融机构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和厅市会商机制,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七)营造转型氛围。充分运用报纸、广电、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了解转型、关注转型、支持转型、投身转型的浓厚氛围。加大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先进典型、亮点样板的宣传力度,示范引导,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八)严格考核奖惩。把转型发展的成效作为考核部门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完善转型指标评价和考核办法,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部门评先和干部使用挂钩。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导督查力度,每月通报一次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严格奖优罚劣,对于转型发展快、转型成效显着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给予重奖,主要领导干部优先推荐提拔重用;对于未完成转型发展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取消评先资格,在全市通报批评。

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本地、本部门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细化转型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确保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第三篇:市审计为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日前,在市召开的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长对今年上半年罚没收入锐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这种结果与审计机关多年来始终围绕预算编制管理开展审计监督,强化了预算编制、强化了预算管理有密切关系,要求进一步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以监督促服务,通过审计监督,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环境的优化,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市审计局在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总是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经过认真分析,他们发现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单位和部门,但根源却是预算编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以及“收支两条线” 执行的不严格、不到位。因为受财力的影响,近些年来,地方财政预算一般都未能打足,缺口由部门或者单位自行调剂或者自行解决,导致部分有行政审批权或者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和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乱收费、乱罚款,再加上“收支两条线”执行不到位,部门和单位收多少用多少,财政缺乏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的发生,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现象,也使得相互之间攀比成风,想着法子捞钱成为一种“理直气壮”的行为,成为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源。

针对上述情况,市审计局在连续几年的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中都向市政府、市人大呼吁,要求财政部门改进和细化预算编制,实行严格意义上的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制度,把应该纳入预算的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收支分离、罚缴分离”规定,坚决不搞部门内部收支“自求平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上述观点逐步得到了市财政局、市政府、市人大的认可。特别是XX年年以来,在地方财力不断改善和财政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审计局提交了比较完整的关于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该意见和建议,2009年,市财政局结合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和公务员工资津贴改革的要求,对市直109个部门、250个单位编制了比较完整、规范的部门预算,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了预算管理,保证了政府财力的相对集中,取消了罚款收入返还政策,遏制了权力部门乱收费、乱罚款的内在冲动,并按事权多少分类别大幅度提高了公用经费标准,基本保证了不同部门与单位的基本支出,重点保证了执法部门的基本支出。科学合理的预算安排使预算的约束力明显增强,各部门和单位严格执行预算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根据2009年8月市财政局受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关于XX年年财政决算和200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反映:2009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明显好转。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市直罚没收入完成2772万元,占全年预算数的29.75%,比上年同期下降32.75%。不仅使多年来屡禁不止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得到了遏制,规范了执法行为,净化了行风政风,而且优化了经济环境,推动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篇:市审计为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日前,在市召开的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长对今年上半年罚没收入锐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这种结果与审计机关多年来始终围绕预算编制管理开展审计监督,强化了预算编制、强化了预算管理有密切关系,要求进一步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以监督促服务,通过审计监督,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环境的优化,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市审计局在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总是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经过认真分析,他们发现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单位和部门,但根源却是预算编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以及“收支两条线” 执行的不严格、不到位。因为受财力的影响,近些年来,地方财政预算一般都未能打足,缺口由部门或者单位自行调剂或者自行解决,导致部分有行政审批权或者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和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乱收费、乱罚款,再加上“收支两条线”执行不到位,部门和单位收多少用多少,财政缺乏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的发生,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现象,也使得相互之间攀比成风,想着法子捞钱成为一种“理直气壮”的行为,成为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源。

根据2009年8月市财政局受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关于xx年年财政决算和200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反映:2009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明显好转。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市直罚没收入完成2772万元,占全年预算数的29.75%,比上年同期下降32.75%。不仅使多年来屡禁不止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得到了遏制,规范了执法行为,净化了行风政风,而且优化了经济环境,推动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市质监局21条措施服务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

市质监局21条措施服务经济

转型示范建设

市质监局为全面贯彻落实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的要求,围绕市委政府重点工作,立足发挥职能优势,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研究出台了《关于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意见》,提出了21条措施,积极服务工业转型、农业提质增效、服务业上档升级,助推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建设。

一、发挥职能优势,服务产品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发挥质量工作基础作用。紧紧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聚集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中心工作,在质量、计量、标准化等方面,大力扶持我市高成长性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完善管理基础,强化监督管理,有力促进全市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二是对新上项目严格把关。对鼓励类、允许类产业主动服务,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早日达标投产,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对限制类产业准确把握政策,完善跟进措施,规范许可手续,积极搞好服务;对“两高一低”等禁止类的落后产业等项目,及时向市政府提出拒绝引进建议。三是发挥认证认可、市场准入等制度调节作用。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规定的产品,坚决不予许可。对列入国家、省政府淘汰和禁止生产的产品,及时撤回生产许可证,淘汰落后产能。指导鼓励类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企业积极开展认证认可活动,促进相关企业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是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鼓励和支持能源计量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引导用能单位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和检测体系,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引导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

二、实施质量提升,服务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质量兴市战略。广泛开展质量兴县、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引导和激励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力开展政府质量奖的培育、争创、评审工作,完善质量示范引领机制,选树一批质量管理优秀、科技创新突出、品牌建设显著的企业,推动优势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输出,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充分质量兴市工作牵头人的作用,建立健全质量工作宣传、协作、激励、考核、保障工作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探索建立涵盖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工作等全面、全程、全民的质量工作目标体系,努力营造“企业重视质量、社会关注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工程。以鼓励类产业中的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主体,通过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认定,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等手段,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明显的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力争用3--5年时间,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一大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具有行业主导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国际国内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培育形成3个具备世界级品牌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培育壮大5个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品牌优势明显的中国名牌产品;培育形成50个具有国内竞争能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的河南省名牌产品;培育4个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争创2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提升质量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三是强化宏观质量分析。坚持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制度,开展重点产品专题分析和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定期向各级政府报告,向有关部门、行业、企业通报,向社会发布,真正使产品质量分析成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成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诊断书,成为群众了解产品质量状况的窗口和指南。四是创建服务业知名品牌。围绕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依托“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两大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窗口行业如

酒店、交通运输、零售服务等服务品牌创建。围绕产业集聚区和大型制造业企业,建设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物流枢纽。强化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推广应用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扩大服务内涵,努力建成一批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五是壮大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以省政府确定的“双百”企业和市政府确定的“双30”企业为重点,通过质量提升、品牌带动、标准引领、技术服务等手段,促进企业产品升级、质量提升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用率。从科技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等中小微企业中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进行重点服务。指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以计量、标准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企业开展标准宣贯、企业管理、生产操作、检验检测技术等培训活动。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三、严格监督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打假扶优。帮助企业维权打假,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12365投诉举报系统建设,充分发挥质量投诉、案件举报和业务咨询等作用,架起政府、企业、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在全系统继续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家电下乡产品等,深入开展专项打假行动,严厉查处食品非法添加、假冒农资、假劣建材、黑心棉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备案条件、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坚决依法吊销、注销许可证。二是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严格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按照企业质量状况,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大力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改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切实提高抽查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严格落实后处理工作,建立

健全向社会公开监督抽查结果和不合格企业后处理结果的“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抽查的威慑作用。三是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认真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质量信用档案建立工作,完善企业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开展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严惩质量失信行为,建立企业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四、强化技术保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通过制修订标准,占领行业制高点,鼓励企业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年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项以上。积极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每年确认1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积极开展国家农业综合标准示范县创建工作,三年内力争创建全国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18个。二是推进诚信计量工作。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贸易公平、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计量新需求,建立科学合理、先进适用、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传递和测量溯源体系。围绕我市经济发展和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加强工业计量,推动企业进一步加强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的计量基础工作,强化能源计量监管,积极拓展工程计量,加快大力值计量、高压计量、大口径流量计量、大型医疗设备计量能力建设,完善计量技术服务体系,提升全市计量器具制造行业的质量水平。三是强化技术检测服务保障。加快“焦作市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基地”建设。形成以焦作市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基地为中心,四大怀药、轮胎及橡胶制品等省级质检中心为支撑,各县检验检测机构为辅助的全市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制定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加强风险信息资源共享,提升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水平和防范处置能力,切实做到对质量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五、创新服务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开展“心贴心”服务。对85个重点工业项目和规模以上企业实行领导和科室两级分包制,专人负责跟踪、动态掌握项目情况、随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二是提供“点餐式”服务。建立质量管理、标准服务、检验检测等10个专家服务队,根据项目和企业需要,按照各专家服务队职能提供对方所需要的相关服务。三是实施“三免费”服务。对新上企业实行首次免费检验检测服务,对新上企业代办或免费办理有关证件,对新上企业提供的有关咨询、查询、审查、培训等服务实行首次免费。四是落实“三全两满意”服务企业工程。围绕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努力实现企业满意、政府满意;开展提前介入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延伸服务、提醒服务、维权服务、跟踪服务、主动服务等八项服务活动,为项目顺利建设、早日投产和企业生产创造优良环境。

下载解放思想观念 优化政务环境为XX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做出贡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放思想观念 优化政务环境为XX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做出贡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