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优化提升发展环境的实践与思考
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优化提升发展环境的实践与思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绿色江苏’,建设生态省”的战略部署,溧阳市委、市政府在“环境立市”战略理念指导下,结合推进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具体市情,精
心筹划,不失时机地启动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2007年5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并全面部署了生态市创建工作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市这一载体,把经济跨跃发展目标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全市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档次、水平。
一、主要做法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强力推动,溧阳生态市建设工作有了一定成效,为今后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铺垫了良好基础。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障。为确保生态市建设工作目标快速推进到位,成立了韩立明市长亲自挂帅,各位副市长分工负责,市各办、局和镇(区)主要领导参与的生态市创建领导小组,市有关部门和各镇(区)也分别组建了创建工作班子,有效强化了生态市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信息沟通、互动协作、保障落实等工作。为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技术指导,环保局强化了各业务科室生态市建设管理职能,提升了生态市建设业务指导能力。
(二)精心规划,确定建设目标。2006年,我市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本市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成功经验,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精心编制《溧阳生态市建设规划》,并制定《溧阳市建设国家生态市工作方案》,使溧阳生态市建设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
(三)明确职责,落实工作目标。为落实生态市建设工作职责,市政府按一体化、时序化要求,每年分解下达生态市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并与市各部门、各镇政府签订《生态市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列入市、镇和部门年度综合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促使工作职责具体落实到相关单位、人员。
(四)夯强基础,推进重点项目。在创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上,我市确定快速提升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项目,限期、优质推进到位。一是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推进。在加大日处理2万吨城东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扩面和提升处理效能的同时,全面启动日处理5万吨城西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天目湖镇、上兴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于2007年9月、2008年5月相继投入运行;社渚、竹箦、南渡、戴埠、上黄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主体土建工程已完工,其中社渚、南渡、竹箦设备安装已结束,戴埠、上黄设备安装即将结束;埭头、天目湖(二期)土建已开工;社渚、竹箦、上黄、天目湖管网建设已开工。二是城乡垃圾处理全面到位。根据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通过农村“三清”、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实施,有效削减了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特别是无害化户厕、沼气池工程建设,既减少了污染危害,又提升了农村综合利废效能水平。四是矿业整顿凸显成效。根据《关于实施全市矿业整顿工作的行动方案》要求,2007年已关闭13个采石宕口、14家轧石厂,溧城大石厂、戴埠水安山等11个废弃露采矿山整治项目通过验收,整治面积699.3亩;至2008年6月已拆除29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完成了93.5%。五是优美镇(村)建设呈现亮点。经努力,我市已建成生态村省级12家、市级25家,绿色学校省级8家、市级14家,绿色社区省级2家、市级5家,绿色宾馆省级2家,绿色家园国家级1家、省级1家,环境教育基地省级1家、市级2家。六是绿色景观工程彰显品位。城市公园、绿色广场、旅游景点、交通绿色长廊、街道和社区绿色提升工程快速到位,人居和谐环境展现新姿。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水域功能区划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ⅰ~ⅱ级标准,城市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346天,占全年天数的94.79%。
(五)科学实践,发展生态经济。近年来,全市在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富民强市进程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创新举措提升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建设如火如荼,强势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生态工业方面。按照“产品结构高档化、产业结构高能化、组织结构高效化、技术结构高新化”总体目标,加大调整力度,提高环保进入门槛,强力实施清洁生产,试点推行循环经济,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和化工行业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全市污染物总量控制有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促进提升了工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至2007年,全市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3家、iso14000认
证企业28家,实现“零排放”企业3家,建成环境友好企业4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3家。二是生态农业方面。在重点实施农田生态建设、农渔结合型生态建设、农牧结合型生态建设的同时,成功推进“一村一品”实践,使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品牌化、特色化、高效化现代农业转化,逐步形成了跨区域、高品位、集群化农产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市形成了南部山区以林、茶、果为重点,西北部地区以畜禽生产为重点,中东部平原以水产、种植业为重点的三大农业区域经济板块,建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园。三是生态旅游方面。建成了以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为中心,西郊森林公园、南山万亩竹海、瓦屋山、平桥石坝、王家鸟岛等景区连成一体,富有自然情趣,使人返朴归真的绿色旅游带,旅游业已真正成为溧阳的“无烟”优势产业,2007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35亿元。
二、存在问题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是一项攸关溧阳经济社会全局的战略任务。生态市建设经过近一年多的运作,有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方面。生态市是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无论在发展的观念、理念上,还是在产业发展的层次、社会价值取向上,以及在生态建设的标准、管理水平和人们的行为模式上,都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模式。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5项基本条件22项建设指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许多方面,追求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并朝着不断优化的方向持续发展,最终三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处于相互服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但是一些干部群众对生态市建设的理解存在认识误区,狭隘地把生态市建设等同于生态环境建设,没有认识到生态市建设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提升行政效能的工作载体。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口头上重视生态市建设,实际上认为生态市建设高不可攀,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对待创建工作敷衍塞责,表面应对考核、验收,却不开展实质性工作。
(二)工作思路方面。生态市建设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更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社会、自然生态三个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高效、合理、有序流动和传递等深层次内容,涉及到生态经济的构建、生态环境和生态人居的改善、生态文化的培育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对一些领导干部来说,是全新的工作,对生态市建设今后主要做什么、怎么做心里没底,更不会超前谋划、创新举措,导致思路不明确,行动迟延,进展缓慢。
(三)部门协作方面。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在全市一盘棋下科学、精准、高效运作。部分领导干部把生态市建设等同于生态环境建设,认为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互动协作、总结纠偏,形成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多头管理、各行各道的局面,难以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
(四)考核机制方面。目前,涉及生态市建设的工作考核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绿色gdp考核指标、生态补偿机制等均处于探讨、尝试、完善之中。我市虽把生态市建设内容列入各镇(区)年度社会经济综合目标考核,但由于各镇(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创建生态镇(村)计划时间年限相差大,横向之间缺乏可比性,很难真正运用考核的指挥棒,去调动各镇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推进各地的生态镇(村)建设工作。
(五)建设资金方面。生态工程投资大,生态效益见效慢、周期长,一些领导干部由于短期思想而不敢投资,怕被群众指责,市里有资金补贴的生态工程就上,没有补贴的生态工程不上,甚至部分有补贴的也不敢上。市财政预算安排的生态建设资金本来就少,过多依赖生态建设资金,不利于生态市建设的全面推进。目前,我市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的现状和等级与生态市创建考核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三、思考建议
建设生态市对受水、电、土地、环境承载力等资源要素制约的溧阳尤为重要,既有利于我市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全面、复杂、系统的综合工程,必须通过几年扎实有效的创建工作,并始终坚持“九个结合”,即:与推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合,与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结合,与化工生产企业整治结合,与改善环境质量结合,与良好生态基础创建结合,与各部门的创建活动结合,与环境管理机制创新结合,与环境教育结合,基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溧阳生态市建设工作面临的任务仍非常艰巨,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资金缺口大,如何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怎样科学精准切入,怎样高效组织推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现提出以下六点思考建议:
(一)加强宣传重理念,营造优良创建氛围。全市上下必须统一认识,积极投身到生态市建设工作中去,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加强生态市建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共同推进的社会氛围。一要科学创新生态市建设宣传方案。通过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区分不同对象,设计相应内容,宣传生态市建设的内涵、必要性,并将宣传工作落实到相关组织和部门,使宣传工作有组织、有计划,针对性强,内容全面,拓展宣传面,强化宣传效果。二要加强中小学生生态教育。通过创建绿色学校等载体,进行生态市建设宣传,使中小学生从小就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培育他们的生态意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三要开展有声有色的全民参与活动。利用好各类宣传媒介,开辟专题、论坛、专栏等,对生态市建设进行系统报道,强化宣传的效果;利用各种形式举办学习讲座、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结合6%26#8226;5世界环境日举办大型宣传活动,社区、街道把生态文艺演出活动送进千家万户。把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到全市78万人民的生活中,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营造人人关心、支持生态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领导明职责,落实创建工作责任。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对全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施、协调运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党委决策、政府实施、人大监督、政协支持、公众参与的推进机制,及时协调各项重点工程的落实。市、镇、村实施分级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强势推进生态市建设。二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通过对生态市建设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分工协作,落实任务,互不推诿。同时,把创建工作与政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列入各地年度社会经济考核。
(三)完善规划定目标,绘制创建工作蓝图。生态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区域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从抓规划、抓目标着手,抓好生态市建设各项任务,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要制定生态镇(村)建设规划。已启动生态镇(村)建设的镇,要抓好分解、细化生态市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制订详细年度目标,做到上下对接,远近衔接,相互促进。没有开展生态镇(村)建设的,应按照市里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指标体系,与当地可持续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认真搞好建设规划,把创建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二要抓好年度、届度计划的落实。要以生态镇(村)规划为依据,认真梳理重点生态工程,结合各地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要注重计划的可操作性,先易后难,并逐一落实到部门,落实到镇(村),确保创建工作远期有目标,近期有行动,年终有成效,保证规划时限目标的实现。
(四)分类指导树典型,理顺创建工作思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自然、社会因素不同,基础条件不一,在创建过程中,要理清思路,引导和推动一部分社会基础好、生态环境优、经济实力强的地区率先走上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一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要区分对待,全面推进不同类型的生态镇建设。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在创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形成思路鲜明的推进机制。二要分层突破,抓好典型。生态市建设分市、镇、村三个层面,推进过程中要分层突破,市里抓典型的镇,镇里抓典型的村,村里抓典型的户,分三个层面,立体推进。要制订生态镇创建实施方案,排出生态镇创建计划,加快全市10个镇通过生态镇验收;各村要抓住重点,扬长避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出自己的典型和样板。加快创建生态村步伐。这样才能把生态市创建工作引向全社会,防止创建工作流于形式。三要以点带面,立足农村。生态市创建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一般来说,城区和集镇经济、技术条件较好,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并且有多年工作基础,环境问题解决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广大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污染主体分散,新问题层出不穷,环境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要高度重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村庄整治时要解决农村垃圾的收集中转、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问题,点上抓示范,面上抓整治,点面结合,使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常抓常新。
(五)突出重点求实效,提高创建工作品位。生态市建设是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种具体实践和探索,重在实干,创建过程的组织、管理、探索和协调比结果更重要。因此,必须力戒浮燥,真抓实干,在创建上狠下工夫。一要抓住重点,明确主攻方向。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领域,把水资源紧缺、土地资源制约两大瓶颈因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区域协调。一手抓循环经济发展,调整生产力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科技水平,破解土地要素制约;一手抓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固废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破解水资源要素制约。二要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按照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先急后缓的方针,抓住重点地区的重大环境问题,始终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如加快规范实施化工行业清理整顿、矿山整治和完善巩固工业企业提标、达标排放,抓好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染集中控制,积极推广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等。三要把握关键环节,寻找创建载体。要通过生态镇(村)的创建,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系统而扎实地推进创建工作。实践证明,一个镇、一个村达到建设标准并不难,难的是全面、均衡地推进创建工作。生态市建设绝不能满足于总体规划的编制,只说不干;也不是少数点上轰轰烈烈,面上按兵不动,如果没有绝大多数生态镇(村)和环境优美乡镇作支撑,生态市就不可能名副其实,徒有虚名就失去了创建工作的实际意义。
(六)创新机制抓协调,提升创建工作效能。为确保生态市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推动,创建工作应该创新机制,全方位、全区域协调快速推进。一要完善创建制度。制定创建工作的有关例会制度、会商制度、情况报告制度、联络点制度等,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统一指挥,协调行动,落实责任,形成领导机关和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各行各业齐创共建,各镇村齐头并进,并驾齐驱的局面。二要创新工作机制。创建工作中要尽量集中各部门、各渠道的人力、物力,按照投入渠道不变、建设内容不变、隶属内容不变、管理责任不变的原则,围绕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事、急事,领导机关、部门中该办未办、需办无力办的难事、大事,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政府布局、综合整治、整体推进的原则和思路,狠抓落实到位,协调推进各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三要建立保障体系。要加大对生态市建设的政策扶持,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布局、重要生态功能区抢救性保护、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快研究制定并出台扶持政策,及时拨出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
第二篇: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文章标题: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为了转变机关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___县委、县政府于今年4月正式在全县乡镇以上机关及具有
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经过四个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县机关效能建设在推动机关转变职能、规范管理、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提高效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它是勤政工程、廉政工程、民心工程的综合体现,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和反腐倡廉源头治理的一项工作来抓,为了提升地位,促进工作开展,我县一开始便把组建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作为目标,实行高位推动。为此,成立了以县长和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领导为正、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机关效能办公室,同时把原有的优化发展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和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合为一体,新成立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由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兼任主任,从县直单位抽调10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全县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各地、各单位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加强了领导,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强力推进,我县把机关效能建设纳入了全县各单位年终工作目标考评内容,将全县119个单位划分为一、二、三类效能建设考评单位,从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机关效能建设网络。
2、建章立制,规范行政行为。效能建设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制度管人管事。县委、县政府首先作出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县委、县政府两办又先后下发了《关于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行为的暂行处理办法》、《___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考评方案》和《___县优化政务环境年活动方案》等几个规范性的文件。县机关效能领导小组也出台了《___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制度》、《___县机关效能建设投诉中心工作规则》、《投诉件办理工作制度》、《___县机关效能监督员暂行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行了明确规范,使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在全县119个单位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否定报备制、政务公开制、考勤制、失职追究制等8项制度,同时要求做到“两卡四上墙”,即机关工作人员佩戴胸卡,设置桌位卡,工作机构示意图、工作程序、工作制度、行为规范上墙,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各地、各单位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完善,尤其对工作人员绩效考评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县委办公室将个人绩效考评分为岗位工作和经济工作两大块进行考评;县工商局推出了《德能勤绩廉考评实施办法》,成立了督查考核组,每季度考核一次,收到良好的效果。
3、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为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深入人心,我县制定了机关效能建设宣传工作方案,对机关效能建设宣传工作作出了详细安排,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了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为主题的专栏,实行三固定:固定栏目、固定时间(___新闻每周播出一期)、固定体裁(政论时评和新闻跟踪),对一些单位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和吃、拿、卡、要等问题进行跟踪报道,目前选择了乱收费、粗暴执法、办事推诿拖拉、行为不规范、上班不在状态等五起典型案例进行新闻曝光;同时,对一些群众反映好、外商满意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报道宣传,进一步树立典型,弘扬先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电视专栏开播时,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就开展效能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接受县电视台记者的采访,37个部门领导分别在电视台作服务承诺发言,接受社会监督,在全县引起了较大反响。二是强化对外宣传。为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扩大影响,借机造势,我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多角度地报道机关效能建设动态,现已在《___日报》、___电视台、《井冈山报》、吉安电视台、吉安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发表稿件20多篇。三是抓好公益广告宣传。在城南、城北工业园区和县城广场设置了三块大型机关效能建设广告宣传牌,在县城一些显要位置挂设了6块小型广告宣传牌;中心编发简报7期;在县城广场设立了宣传橱窗,张贴宣传资料,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在30多个主要窗口单位、服务部门的显眼位置设置了“如
果您对机关办事不满意,请拨投诉电话2610110”的宣传牌。还在县城广场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宣传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500余份。
4、严格监督,确保稳步推进。我县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工作布署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安排、有重点地加强了机关效能的监督检查工作。四个月来,已开展督查11次,形成督查通报6个,提出整改意见建议124条。工作措施上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制定了详细的督查时间表,每月度对全县各机关单位效能建设情况安排一次明察或暗访活动。从4月20日以来,中心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先后组织人员对会风、防汛、乡镇干部农忙期间在岗情况、县直机关上下班纪律等开展了专项督查。同时,各地、各单位对照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认真抓好本系统、本单位内的检查与自查。这样上下联动,加强监督,不断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的规范化、经常化。二是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根据机关特点和效能建设进展情况挑选了8个县直单位和4个乡镇作为效能建设示范单位,中心工作人员对示范单位实行“1+1”挂点联系制度,定期走访指导,收集反馈有关情况,通过召开示范单位座谈会,有针对性地推广他们的作法,突出这些单位先进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县机关效能建设的整体推进。三是专门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从社会各界中聘请了21名效能监督员和20名内线监督员,不定期组织他们对全县各单位机关效能建设进行明察暗访,参与机关效能建设。同时,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还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立了投诉箱、印发征求意见表、上门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选择一些典型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和深度剖析,发挥舆论监督的优势,向社会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公布处理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单位效能办反馈责令单位对违规人员按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认真受理,大力查处案件。投诉件的受理与查处是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的主要日常性工作,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坚持按照有诉必理、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违必纠、快办快结、优质高效的原则,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中心建立了“三表一单一书一卡(即投诉登记表、呈批表、反馈表、转办单、效能告诫书、服务联系卡),对投诉件的处理要求当日投诉、当日报批、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程序。一方面,积极为各类投资商排忧解难,严肃查处干扰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如对县林业稽查大队违规上路拦车和界埠乡收税人员擅自对企业拉闸断电等案件进行了严厉查处,公安部门对直接责任人作出了治安处罚,投诉中心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效能处理,县电视台还进行了跟踪报道,在全县产生了很大影响,深受企业主好评。另一方面,及时查处了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行为的案件。据统计,今年4月20日以来,共受理各类投诉161件,通过自办、联办、转办等形式办结158件,正在调处3件,办结率98.14,为外商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其他服务对象减免收费和罚款97652元(其中查处违规金额6.6万元),责令当事人赔礼道歉6人,书面检查21人,治安拘留1人,治安处罚6人,通报批评机关工作人员3人,通报批评单位15个,调整岗位2人,各级效能办对违规人员进行经济处罚达150人次。
6、开展测评,提升机关形象。机关形象和干部作风的变化如何,是检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晴雨表”和“温度计”,而民主测评是检验的手段之一。为此,我县在6月份和7月份分别开展了股级干部民主测评和县直机关形象测评,以及基层(企业)评部门活动,把说话权和表态权交给群众,交给企业主。一是开展了股级干部民主测评。首先对农业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卫生局、水利局、质监局、国税局等7个部门的67名股级干部进行测评,参评人数502人,发出问卷调查表3790份,走访服务对象76户,找各层次人员谈话158人,收集问题、意见、建议678条,对反映较差、得票不高的8名干部进行了重点提醒谈话,其中就地免职1人,通报批评1人,并在县有线电视台《党风廉政之窗》专题节目中推出专辑进行深度报道。二是开展县直单位形象测评和基层(企业)评部门活动。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基层干部等各阶层人员中聘请评议员45名,对35个县直单位开展了形象测评,并对其他59个党政部门进行了基层(企业)评部门活动,测评结果与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评挂钩,对排位前三名的单位颁发了“群众满意单位”奖牌,排位后三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测评大会上当场表态发言,并责令在电视台作公开发言。通过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关乎投资形象的良好氛围。
二、初步成效
1、推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通过机关效能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基本上杜绝了“二为”(不作为、乱作为)、“三乱”、“四难”现象。各部门、单位办事效率提高,工作人员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县国税、地税、工商等一些窗口部门都推行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县交警大队把车管科和事故处理科作为热点、难点窗口来抓,变“热点”、“难点”为“亮点”,今年以来,车管民警无一人被投诉,事故科无一起退查、上访案件发生;县园区局倾力为投资者服务,富隆木业公司是一家外商企业,在今年雨季,该公司围墙一角被水冲垮,面临倒塌的危险,园区局领导知道后,主动调配车辆运土填埋,得到企业老板的赞扬。许多干部和群众反映,现在部门和工作人员中出现了“四怕六变”:怕群众投诉,怕形象测评,怕效能督查,怕受到处理;变官老爷为公仆,变高高在上为深入群众,变行政管理为行政服务,变务虚为务实,变无所事事为想事干事,变态度冷漠为热情服务。
2、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各地各部门都在努力向“亲民、为民、富民”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机关迈进,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全县各乡镇、场今年改变以往放农忙假的旧习,大多数干部都坚持在双抢第一线,他们深入村组,指导抗旱、协调放水;大洋洲镇为解决邻县边界村社会治安问题,建立了社会治联防机制;县自来水公司建立了公司经理走访工业园区及主要企业用户制度;县园区管理局对园区内115家企业实行干部挂点联系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受到外商的称赞。如今,群众到机关办事,进门找工作人员有胸牌、桌牌、人员去向牌,办事方便,服务态度也比以前好了,群众心情舒畅。通过投诉中心,许多群众意见得到处理,行政“错位”、“越位”、“失位”行为得到遏制,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部分重复上访件得到解决。有位供销社职工反映积压粮挂油票有关部门推诿不管的问题,多年反复向上反映,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到投诉中心投诉后,经过调处解释,得到满意答复。由于投诉件办结满意率高,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一些外籍客商碰到大小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找投诉中心帮助,许多客商与投诉中心成为朋友。
3、改善了经济发展软环境。一些与企业联系较密切的职能部门转变观念,以企业满意为标准,变管理为服务,为企业稳步发展提供最佳服务。县工商局免费为企业代办省级名称预先核准和商标注册申请;县质监局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免检产品;县园区管理局和各乡镇招商办对招商引资在建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全县30家审批、办证、收费单位全部进入经济服务办事大厅,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县投诉中心为重点企业发放保护牌,使投资者放心、安心、舒心。通过机关效能建设,经济发展环境有明显改观,___的投资环境与其他地方比较,有了一定优势。如浙江老板陈国强先后到几个县市考察投资环境,经过反复比较,认为还是___的投资环境更优,最后决定在___投资办厂、安心发展。今年上半年,___县招商引资引进内资39729万元,引进外资919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6.9和252。引进项目64个。已投资落户的老板反映,___投资环境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4、提升了___的对外形象。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全县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高涨。一些部门的作法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扬,同时受到企业主的称赞。在提升___的对外形象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县民政局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争取___赣中农村人才市场在我县挂牌成立,成为全省唯一建立省级人才市场的县,我县被推荐为全省唯一参加全国人事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县。
5、强化了反腐败源头治理。在机关效能建设中,由于加强制度建设,推行了公示公开制度,规范了行政行为,强化了监督手段,提高了管理效能,使反腐倡廉的关口前移,有利于形成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和监督防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腐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有效地防止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继续发生,起到了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行为的积极作用。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第三篇: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
新蔡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
大 会 发 言 材 料 之一
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
工商联和社会新阶层界委员王鹏
经济发展环境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招商引资成效及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推进新蔡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不断优化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加大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我县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相比,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下。行政执法利益驱动比较严重,“四乱”屡禁不止,还存在只收费不服务的现象。服务不够热情,办事讲关系、凭感情,不给好处不干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该办的事不好办。二是企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中小企业融资难、人才缺乏与流失等问题依然较普遍存在。三是优化环境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政策措施支持。如何规范对企业检查行为、收费行为,如何规范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行为等,都需要给予明确规定。四是行政服务中心没有有效发挥作用,该进的没进,进驻的人员没权利审批。五是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对外地车辆的处罚上,有些部门看是外地车辆就想方设法罚款,影响我县形象。六是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不浓。宣传和推销新蔡做的还不够,新蔡及新蔡的产品知名度还不高,企业产品走向市场比较艰难,加大了我县招商引资的难度。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认 93
识不到位的原因,有体制机制因素,有监督和惩戒不力的原因等。
二、对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工业化进程的快慢,既取决于县委、县政府抓工业经济的措施和力度,更取决于发展环境的改善程度。我认为,优化发展环境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工作千头万绪,困难和阻力重重。许多问题和矛盾,如果没有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协调、调度和指挥,就很难得到根本解决。要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优化工作例会制度和重点案件督办制度。要明确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地方党政一把手不抓环境就是渎职和失职”的观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境”的原则,落实优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政务环境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核心。一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没有政务公开,就谈不上高效和优质服务。政务公开的内容包括:有关的政策、法规、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办事责任等。要让投资者、经营者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事能不能办、怎么办、找谁办、会办到什么程度,会得到什么结果;交费应不应该交,交多少,交给谁,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二要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环境的根本好转,有赖于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要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变强调“管制”为主动“服务”。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清理事项,简化程序,确保行政服
务大厅的“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落到实处。为杜绝“四乱”现象发生,应统一规定行政执法人员不允许直接收取任何现金,一切收费罚款必须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行政府承诺制、限时制、首问责任制、申报代办制度,规范承诺内容,切实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对外地车辆原则上只纠章不罚款,或者实行首次违规警告制。
(三)完善监督机制,重拳查处案件。坚持和完善法律监督、专门机关监督、行政内部监督与社会公众监督四管齐下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委、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的监督作用,加大对干扰、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等侵权案件处理的监督力度,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侵犯公民经济利益和人身权利的执法人员必须依照法纪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建议政府聘请一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优化工作的监督员,赋予一定的权力,明确其职责,经常开展活动,参与行风评议。对评议的结果实行公开,对连续两次评为后三名的单位,其单位“一把手”应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建议党委对其实行末位淘汰。要重视人大、政协行风政风评议结果的运用,将其作为被评议单位及其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奖惩升降的重要依据。要加强和完善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审计及财政专项的监督,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
(四)打击震慑经济犯罪,实施园区保护措施。要狠刹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收“保护费”的歪风,及时处置和严打阻工闹事事件及肇事者。对制假售假、敲诈勒索、坑蒙拐骗、扰乱工程招投标秩序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和取缔。建议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有了封闭式管理的工业园区就有了优良的经济环境。要加大园区企业挂牌保护措施,对入园实施检查的单位和人员,必须实行准入制,由县优化办批准才可进入检查,所有收费罚款项目要经县优化办备案
并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要制定实施对企业的检查准入制、处罚预告制和整改免罚制。对预告处罚的企业,确实按要求在限期内整改了的,就要实行免予处罚。
(五)加强银企合作,优化金融环境。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要重视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培养和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鼓励和支持成立贷款担保公司,引导和组织企业、工商户等实行联保等形式,解决贷款难问题。要完善机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推进银企之间的交流合作。要完善企业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产权权属证书,为企业贷款提供方便。
(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要严把执法人员进口关,按照”逢进必考“的原则,从源头把住政策法规执行队伍的素质关。所有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挂牌工作,接受投资者和群众的监督。建议在行政执法人员中实行淘汰制,对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欺压百姓的执法人员坚决依法查处并清除出执法队伍。要建立一整套明确细致、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特别要建立由法律制裁、经济制裁、行政制裁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制度体系,重拳打击违纪违规、滥用职权者。同时,对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要从严处理。要禁止向执法部门下达收费、罚款和创收任务,坚决纠正各种形式的收支挂钩现象;要利用业余培训、轮训、严格考核等办法,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其业务素养、办案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公检法司等部门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干部交流轮换制度,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办案质量评查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第四篇:推进效能建设 优化发展环境经验总结
推进效能建设 优化发展环境
为了转变机关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新干县委、县政府于今年 4月正式在全县乡镇以上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经过四个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县机关效能建设在推动机关转变职能、规范管理、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提高效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它是勤政工程、廉政工程、民心工程的综合体现,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和反腐倡廉源头治理的一项工作来抓,为了提升地位,促进工作开展,我县一开始便把组建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作为目标,实行高位推动。为此,成立了以县长和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领导为正、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机关效能办公室,同时把原有的优化发展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和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合为一体,新成立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由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兼任主任,从县直单位抽调 10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全县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各地、各单位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加强了领导,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强力推进,我县把机关效能建设纳入了全县各单位年终工作目标考评内容,将全县119个单位划分为一、二、三类效能建设考评单位,从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机关效能建设网络。
2、建章立制,规范行政行为。效能建设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制度管人管事。县委、县政府首先作出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县委、县政府两办又先后下发了《关于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行为的暂行处理办法》、《新干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考评方案》和《新干县优化政务环境年活动方案》等几个规范性的文件。县机关效能领导小组也出台了《新干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制度》、《新干县机关效能建设投诉中心工作规则》、《投诉件办理工作制度》、《新干县机关效能监督员暂行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行了明确规范,使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在全县 119个单位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否定报备制、政务公开制、考勤制、失职追究制等8项制度,同时要求做到“两卡四上墙”,即机关工作人员佩戴胸卡,设置桌位卡,工作机构示意图、工作程序、工作制度、行为规范上墙,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各地、各单位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完善,尤其对工作人员绩效考评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县委办公室将个人绩效考评分为岗位工作和经济工作两大块进行考评;县工商局推出了《德能勤绩廉考评实施办法》,成立了督查考核组,每季度考核一次,收到良好的效果。
3、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为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深入人心,我县制定了机关效能建设宣传工作方案,对机关效能建设宣传工作作出了详细安排,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了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为主题的专栏,实行三固定:固定栏目、固定时间(新干新闻每周播出一期)、固定体裁(政论时评和新闻跟踪),对一些单位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和吃、拿、卡、要等问题进行跟踪报道,目前选择了乱收费、粗暴执法、办事推诿拖拉、行为不规范、上班不在状态等五起典型案例进行新闻曝光;同时,对一些群众反映好、外商满意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报道宣传,进一步树立典型,弘扬先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电视专栏开播时,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就开展效能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接受县电视台记者的采访,37个部门领导分别在电视台作服务承诺发言,接受社会监督,在全县引起了较大反响。二是强化对外宣传。为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扩大影响,借机造势,我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多角度地报道机关效能建设动态,现已在《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井冈山报》、吉安电视台、吉安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发表稿件20多篇。三是抓好公益广告宣传。在城南、城北工业园区和县城广场设置了三块大型机关效能建设广告宣传牌,在县城一些显要位置挂设了6块小型广告宣传牌;中心编发简报7期;在县城广场设立了宣传橱窗,张贴宣传资料,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在30多个主要窗口单位、服务部门的显眼位置设置了“如果您对机关办事不满意,请拨投诉电话2610110”的宣传牌。还在县城广场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宣传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500余份。
4、严格监督,确保稳步推进。我县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工作布署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安排、有重点地加强了机关效能的监督检查工作。四个月来,已开展督查 11次,形成督查通报6个,提出整改意见建议124条。工作措施上主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制定了详细的督查时间表,每月度对全县各机关单位效能建设情况安排一次明察或暗访活动。从4月20日以来,中心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先后组织人员对会风、防汛、乡镇干部农忙期间在岗情况、县直机关上下班纪律等开展了专项督查。同时,各地、各单位对照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认真抓好本系统、本单位内的检查与自查。这样上下联动,加强监督,不断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的规范化、经常化。二是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根据机关特点和效能建设进展情况挑选了8个县直单位和4个乡镇作为效能建设示范单位,中心工作人员对示范单位实行“1+1”挂点联系制度,定期走访指导,收集反馈有关情况,通过召开示范单位座谈会,有针对性地推广他们的作法,突出这些单位先进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县机关效能建设的整体推进。三是专门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从社会各界中聘请了21名效能监督员和20名内线监督员,不定期组织他们对全县各单位机关效能建设进行明察暗访,参与机关效能建设。同时,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还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立了投诉箱、印发征求意见表、上门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选择一些典型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和深度剖析,发挥舆论监督的优势,向社会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公布处理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单位效能办反馈责令单位对违规人员按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认真受理,大力查处案件。投诉件的受理与查处是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的主要日常性工作,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坚持按照有诉必理、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违必纠、快办快结、优质高效的原则,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中心建立了“三表一单一书一卡(即投诉登记表、呈批表、反馈表、转办单、效能告诫书、服务联系卡),对投诉件的处理要求当日投诉、当日报批、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程序。一方面,积极为各类投资商排忧解难,严肃查处干扰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如对县林业稽查大队违规上路拦车和界埠乡收税人员擅自对企业拉闸断电等案件进行了严厉查处,公安部门对直接责任人作出了治安处罚,投诉中心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效能处理,县电视台还进行了跟踪报道,在全县产生了很大影响,深受企业主好评。另一方面,及时查处了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行为的案件。据统计,今年 4月20日以来,共受理各类投诉161件,通过自办、联办、转办等形式办结158件,正在调处3件,办结率98.14%,为外商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其他服务对象减免收费和罚款97652元(其中查处违规金额6.6万元),责令当事人赔礼道歉6人,书面检查21人,治安拘留1人,治安处罚6人,通报批评机关工作人员3人,通报批评单位15个,调整岗位2人,各级效能办对违规人员进行经济处罚达150人次。
6、开展测评,提升机关形象。机关形象和干部作风的变化如何,是检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晴雨表”和“温度计”,而民主测评是检验的手段之一。为此,我县在 6月份和7月份分别开展了股级干部民主测评和县直机关形象测评,以及基层(企业)评部门活动,把说话权和表态权交给群众,交给企业主。一是开展了股级干部民主测评。首先对农业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卫生局、水利局、质监局、国税局等7个部门的67名股级干部进行测评,参评人数502人,发出问卷调查表3790份,走访服务对象76户,找各层次人员谈话158人,收集问题、意见、建议678条,对反映较差、得票不高的8名干部进行了重点提醒谈话,其中就地免职1人,通报批评1人,并在县有线电视台《党风廉政之窗》专题节目中推出专辑进行深度报道。二是开展县直单位形象测评和基层(企业)评部门活动。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基层干部等各阶层人员中聘请评议员45名,对35个县直单位开展了形象测评,并对其他59个党政部门进行了基层(企业)评部门活动,测评结果与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评挂钩,对排位前三名的单位颁发了“群众满意单位”奖牌,排位后三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测评大会上当场表态发言,并责令在电视台作公开发言。通过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关乎投资形象的良好氛围。
二、初步成效
1、推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通过机关效能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基本上杜绝了 “二为”(不作为、乱作为)、“三乱”、“四难”现象。各部门、单位办事效率提高,工作人员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县国税、地税、工商等一些窗口部门都推行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县交警大队把车管科和事故处理科作为热点、难点窗口来抓,变“热点”、“难点”为“亮点”,今年以来,车管民警无一人被投诉,事故科无一起退查、上访案件发生;县园区局倾力为投资者服务,富隆木业公司是一家外商企业,在今年雨季,该公司围墙一角被水冲垮,面临倒塌的危险,园区局领导知道后,主动调配车辆运土填埋,得到企业老板的赞扬。许多干部和群众反映,现在部门和工作人员中出现了“四怕六变”:怕群众投诉,怕形象测评,怕效能督查,怕受到处理;变官老爷为公仆,变高高在上为深入群众,变行政管理为行政服务,变务虚为务实,变无所事事为想事干事,变态度冷漠为热情服务。
2、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各地各部门都在努力向“亲民、为民、富民”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机关迈进,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全县各乡镇、场今年改变以往放农忙假的旧习,大多数干部都坚持在双抢第一线,他们深入村组,指导抗旱、协调放水;大洋洲镇为解决邻县边界村社会治安问题,建立了社会治联防机制;县自来水公司建立了公司经理走访工业园区及主要企业用户制度;县园区管理局对园区内 115家企业实行干部挂点联系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受到外商的称赞。如今,群众到机关办事,进门找工作人员有胸牌、桌牌、人员去向牌,办事方便,服务态度也比以前好了,群众心情舒畅。通过投诉中心,许多群众意见得到处理,行政“错位”、“越位”、“失位”行为得到遏制,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部分重复上访件得到解决。有位供销社职工反映积压粮挂油票有关部门推诿不管的问题,多年反复向上反映,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到投诉中心投诉后,经过调处解释,得到满意答复。由于投诉件办结满意率高,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一些外籍客商碰到大小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找投诉中心帮助,许多客商与投诉中心成为朋友。
3、改善了经济发展软环境。一些与企业联系较密切的职能部门转变观念,以企业满意为标准,变管理为服务,为企业稳步发展提供最佳服务。县工商局免费为企业代办省级名称预先核准和商标注册申请;县质监局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免检产品;县园区管理局和各乡镇招商办对招商引资在建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全县 30家审批、办证、收费单位全部进入经济服务办事大厅,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县投诉中心为重点企业发放保护牌,使投资者放心、安心、舒心。通过机关效能建设,经济发展环境有明显改观,新干的投资环境与其他地方比较,有了一定优势。如浙江老板陈国强先后到几个县市考察投资环境,经过反复比较,认为还是新干的投资环境更优,最后决定在新干投资办厂、安心发展。今年上半年,新干县招商引资引进内资39729万元,引进外资919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6.9%和252%。引进项目64个。已投资落户的老板反映,新干投资环境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4、提升了新干的对外形象。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全县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高涨。一些部门的作法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扬,同时受到企业主的称赞。在提升新干的对外形象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县民政局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争取江西赣中农村人才市场在我县挂牌成立,成为全省唯一建立省级人才市场的县,我县被推荐为全省唯一参加全国人事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县。
5、强化了反腐败源头治理。在机关效能建设中,由于加强制度建设,推行了公示公开制度,规范了行政行为,强化了监督手段,提高了管理效能,使反腐倡廉的关口前移,有利于形成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和监督防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腐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有效地防止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继续发生,起到了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行为的积极作用。
第五篇:52全力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建设
寿 阳 林 业 信 息
(第52期)寿阳县林业局办公室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桥接“三个触点”
全力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建设
我局以组织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创先争优”为平台,以大力推进“效能革命”为抓手,从触动思想敏感点、触击行为可塑点、触发工作创新点入手,“三个触点”桥接互动,全面推动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深入开展。
一、触动思想敏感点,从问题源头上铲除影响发展环境的一切障碍
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把主题教育与创先争优、对标履职、干部作风建设、承诺践诺相结合,紧紧围绕“思想革命”、“效能革命”两条主线,分“学习文件、提高认识,认真组织、深入讨论,结合讨论、搞好承诺,全面总结、梳理汇报”四个阶段,在全局组织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思想大讨论。看人人是否有书面材料、人人是否发言、科室负责人是否逐一进行点评,搞好督促检查。通过组织全员思想大讨论,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增强干部职工思想敏感性,铲除了影响发展环境思想障碍。
二、触击行为可塑点,从言行举止上转变制约发展环境的作风养成坚持把搞好领导班子调研、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教育的重点工作,集中查找存在问题,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抓起,塑造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身形象,转变工作作风和日常养成,着力提高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要求执行力。局领导班子成员在深入座谈、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和个人剖析材料,对照发展环境中存在的“八个方面”问题,结合分管工作,对我局发展环境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发挥了带动和辐射作用,推进了主题教育的开展。
三、触发工作创新点,从组织培训上探索促进发展环境的教育模式
我局以打造工作亮点,着重提升优化教育活动综合成效,将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教育寓于职工培训工作,收到良好效果。为提升干部职工的党性修养,强化组织纪律观念,组织进行“追寻伟人足迹、重温先烈精神”的现场体验活动,组织参观我县灵芝公园、祁寯藻故居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尹灵芝纪念馆等工程。通过亲走、亲看、亲读、亲诵等实践活动,开拓了主题活动的新模式,打造了主题活动的新亮点,再造了主题活动的新优势,使干部职工痛定思痛,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进一步认清了我局优化发展环境的新形势,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为今后努力开展工作,夯实了坚定基础。
信息站 胡萌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