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陈利荣)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抓内涵发展,应建立系统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教学督导体系、完善教学督导机制。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建立健全督导制度、健全督导组织机构、明确督导工作职责、适度确定督导内容、改进督导方式方法等方面来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并分析了要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督导
一、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呼唤完善的教学督导机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质量问题已摆上新的日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势在必行。因为,现在高职教育从规模上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发展速度快,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社会认同度不高,高水平的院校不多,与职业性相关的条件缺乏等,归根结底是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为此,高职教育必须要从外延发展转到内涵发展上来,抓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也应该进入内涵发展阶段。
高职院校抓内涵发展,笔者认为应建立系统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教学督导体系、完善教学督导机制,这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因为抓特色培育、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办学条件建设、产学合作基地建设、就业工作等固然重要,但高职院校抓内涵发展首先必须要确立质量为本的观念,贯彻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观念,应该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前提。我们提出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要使高职教育让人民满意,首先必须是我们的教育有质量,有一定的特色。当然我们所说的质量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风,学生的积极性与学风,教学管理是否规范化,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实训条件是否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必须在高职院校内确立质量至上、质量第一的观念,坚定不移地做到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而教学督导工作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完成正确的教学决策、严格的教学执行、有效的教学监督这三方面的工作,而有效的教学监督主要要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督导工作来完成。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工作的过程和绩效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它是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状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二课堂、实习毕业环节等因素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进行综合评判,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以发扬成绩,纠正缺点,督促和指导师生按教学规律办事。因此,建立完善的督导制度应成为内涵发展的重点内容,必须切实加以重视。
二、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与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尽管各校也作了不少探索,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至少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督导认识偏差。一些高职院校对教学督导工作的认识不清,认为教学督导可有可无,认为教学督导工作可以由教务处等部门来完成,没有专门的督导机构。
2.教学督导队伍偏弱。有些高职院校在选聘督导人员时大多数选聘已退休、或因身体有病不能上课的老教师。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督导队伍要求的提高,清一色的老教师组成的督导队伍难以胜任督导工作。
3.教学督导内容偏窄。教学督导在实施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督导范围狭窄、轻重不均的问题。如偏重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忽视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偏重理论教学质量的督导,忽视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偏重教学秩序的督导,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育等。
4.教学督导方式偏简。在实施教学督导工作时,常把教学督导定位在督、查上。强调了一个“督”字,只是简单地通过了几次听课,给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等级。而这个等级可能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挂钩,这样的简单督导会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不能够科学地反映全面的教学情况。
三、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机制的构建
为了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每一所学校都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督导机制。笔者认为科学的教学督导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督导制度。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一个完整的督导工作制度应该包括督导工作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基本职责、基本任务、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等。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实行督教、督学、督管一体化,应坚持“以督促改、以导
助建、导督并举、重在引导”的方针。贯彻“到位不越位,建议不决策”的原则,实现教学督导与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2.健全督导组织机构。学院应实行院、系两级督导制度,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专家与校外专家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督导体系。院级一般设立督导委员会,并建立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督导队伍,并设立学院总督导,总督导一般由学校领导担任。设立督导评价处(或督导处),该处是督导委的执行机构,其工作由院长直接领导,承担督导委的日常工作,指导系级督导工作,负责学院督导的组织、协调工作。系级督导由各系部成立督导组,由系部主任任组长,系级督导员由系主任聘任,系督导组在院督导委员会和院督导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学督导人员聘用的条件一般为热爱教育事业、政治思想素质好、具有奉献精神、办事公正、高职院校教学与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具有副高及以上职务的教师等。
3.明确督导工作职责。督导委员会职责:负责制定院级督导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定期总结院级督导工作;对督导工作中出现的纠纷进行仲裁。督导评价处的职责:具体组织实施督导工作(包括听课、看课、教师说课,召开师生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教学测评,检查备课、作业批改,成绩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等),定期召开会议,评价学院督导工作状况,提出具体改进措施。系督导组的职责:根据学院的统一部署,结合本系实际,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本系督导工作。督导人员的职责:列席被督导部门的有关会议;对被督导部门进行现场考察,对违反学院有关规章制度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督导工作报告将作为院系决策的重要依据。总之,督导工作职责是通过实施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为改进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4,适度确定督导内容。督导内容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督导。如对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计划管理、组织管理等工作进行督导。二是教学活动督导。主要包括教师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生成绩评定、第二课堂、教学实习设计、毕业环节等方面的督导。三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督导。其重点是开展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对教材的内容是否熟悉、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理论是否联系实际、讲课是否生动、普通话是否标准、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纪律是否良好、课堂教学效果怎样等等。其方法主要通过听课和评课来进行。四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督导。学生学习质量主
要看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的程度、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及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学生的基本素质等。五是对教风、学风的督导。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力和精力有限,我们只有适度确定督导的范围和内容,抓住重点开展督导,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5.改进督导方式方法。好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断改进督导方式方法尤为重要。如我院在日常的督导工作中实行了“日督、周报、月评、期析、年结”的工作模式。即每天都有督导人员在校园内进行教学巡查、听课等日常督导;每周对一周的督导情况向学院有关领导和教务处进行通报;每月召开督导工作专题分析会,分析、评价学院督导工作状况,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每学期末,召开督导委员会会议,分析、评价学院一学期来的督导工作,有针对性的布置下一学期的工作;年末对一年的全院督导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规划来年。
四、教学督导工作必须认真处理的几个关系
由于高职院校开展督导工作时间不长,现成的经验不多,只有认真探索、积极实践,不断总结,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做好这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的关系。教育督导工作面广、任务多,它包括教学督导、学校管理工作督导、德育工作督导、体育工作督导等。而教学督导是指对全院教学工作的督导。但在实践中,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相互联系的,仅仅对教学进行督导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实践工作中,除了主要抓好教学督导工作外,我们还对学生的教育、教师的师德、学生的公寓、教风、学风等工作开展督导,把教学工作以外的情况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以便得到及时妥善解决,但是,学院的督导在条件成熟后应做到教育督导,当然应以教学督导为主。
2.督与导的关系。督是指检查、监督,导是指导,两者是并列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督导工作中既要检查、监督,又要指导,不能只监督不指导,也不能只指导不监督,检查、监督是为了指导,要在监督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去指导解决问题。当然,指导是在检查、监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如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通过查看教案、听课以后,再给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督导组与有关职能处室的关系。督导组与教务处、系(部)等部门是协作的关系。在督导中要涉及教学管理、教学各环节、教学质量评价等大量的问题,因此,督导组不能以“督导”的身份居高临下,而是以服务的态度,善意的方式向有关职能处室提供信息,协助解决问题。我们认为在许多工作中很多资料的提供、各种活动的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只有在有关职能处室的支持配合下(有的工作是联合进行),才能确保督导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利荣.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探索田.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2]周建松.关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思考[J].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学报,2006,[3]刘卫明.谈高职教育教学督导[J].石油教育,2005,(2).,(3)
第二篇:完善督导工作推进机制
完善督导工作推进机制、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这需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区域内学校合理布局,缩小校际差距,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同时,也需要完善教育督导工作推进机制、政策措施,确保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的优质均衡和过程公平。2010年我区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子课题《关于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机制、政策措施及督导评估的研究》,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区全面落实“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领导到位。区政府还制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了责任落实。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学习,我们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巩固“两基”成果,是构建和谐铁东、促进铁东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工作纳入日程。
一是在解决教育中长期发展问题上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区委书记王宇、区长黄成亲自把关研究全区教育“十二五”规划。区长黄成在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按照铁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改造建设城区初中4所,城区小学8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农村中学5所,农村小学5所(不含村小),民办学校1所。在全区建成8所规模较大的公办幼儿园,其中市区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建或新建幼儿园4所,使全区70%以上幼儿能就近接受公办幼儿园优质幼儿教育,为周边义务教育学校培养优质生源。
二是政府在解决教育重大困难和问题上重视。3月8日黄成区长主持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决定投入1043万元推进校安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时决定每年投入120万元用于校车奖补资金,解决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另外,为了解决农村教师上下班交通问题,区政府投资70万元修建了九中通往外面的连接公路,彻底解决了师生交通问题。还投资18万元为十二中购买了教师班车,每年投资10万元为九中和平东二小租用班车,解决了教师上下班问题。
三是领导亲力亲为,在高位操作上体现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王宇明确提出,教育工作是全区一项战略性的重要工作。是“走特色立区之路,建富裕和谐铁东”的重点工作,要抓紧抓好。并亲自走乡镇、下基层指导学校布局调整,帮助学校排忧解难。为了解决超级大校、超级大班问题,王宇书记亲自与开发商洽谈,采取换建方式重建了18312平方米的三中南校区,两个校区将探索采取隔年招生方式,有效解决超级大校问题。
黄成区长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教育均衡发展,他指出,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民生,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经费要优先投入教育。朝阳小学地势低洼、交通不便,黄成区长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请市政府领导现场办公,通过置地新建5444平方米新朝阳小学教学楼,今年暑期就能竣工,铁东区北部学生就近入学问题将得到解决。
二、制定规划,确立目标
为确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收到实效,责任落实到位,区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义务教均衡发展的意见》、《铁东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等文件。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推进城乡教育的一体化总目标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构建城乡终身教
育体系,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纳入日程,抓好落实
我区坚持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定期听取专题汇报,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解决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区人大、区政协也根据代表们反映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深入学校视察并提出整改要求。为改善全区的办学条件,区委书记、区长经常亲自带领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的重要领导深入农村学校现场办公,对 农村学校教学楼的改造,操场、围墙的改建等问题,当场拍板决策,确保在区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资金按时到位。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区政府将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建立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四、增加投入,改善条件
区政府把教育工作放在了全区的首位来抓,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实行了“三个坚持、五个一点办法”。三个坚持:一是无论财政多么紧张必须坚持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划拨;二是坚持教育费附加按时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三是坚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五个一点办法:区级财政挤出一点;社会集资、融资一点;学校创收一点;赊欠贷款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增加教育投入。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逐步增加教育投入,保证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仅2011年我区预算内教育拨款19432.9万元,比2010年的16021.6万元增长21.29%。2011年财政经常性收入12706万元,比2010年的10567万元增长20.24%,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05%,实现了法定增长。
我去还多渠道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捐资助学,改善办学条件。
2011年区捐资助学协会下拨资金28.826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购置教学设备;2012年,四平河南商会捐款10万元,四平烟草意向捐资15万元,将全部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各校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共接受捐赠桌椅2850套,电脑105台,图书3300册,黑板55块,摄像机4台,照相机4台等教学仪器共计107.4万元。
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11年由国家、省投入60%,区里投入40%,共177.5万元用于小学科学实验室配备,多媒体装备、体音美卫生器材和图书配备。教育部门和学校累积筹措各项经费265.2万元用于功能室建设、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体音美器材,共新装备试验室15个,图书室3个,新增微机400台、图书11800册。
区政府还决定投入资金研发义务教育校车3G传输系统、义务教育学校监控传输系统,建设标准化食堂,实现厨房、餐厅、进货渠道、食谱、收费和服务人员六项统一标准。将协调公安部门为每个学校安排一名驻校警务室民警,协调交警部门在主要街路学校门前做好上下学交通疏导,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师生人身安全。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内在活力
铁东区教育系统城乡教职工编制数3115人,实有在职3021人,城市教师编制1697人,实有1901人;农村教师编制1224人,实有926人。为了解决城乡师资失调问题,我们在加强队伍管理同时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推进师资均衡配置。
1、严控农村教师调出。我们把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人才工程来抓,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数量减员的情况,严格控制农村教师调出。整改以来,农村教师调出数量为零。
2、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一是在职称等方面区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由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了四东人社联字[2011]3号文件,提高农村
学校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农村学校由原来不设小学超高级教师岗位,现设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的2%比例,小学高级教师的岗位数由原来的40%增设到60%的比例,让农村教师切身利益得到提高,保证教师留得住,充分调动了农村教师任教的积极性。二是吸引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区政府规定农村学校职称有岗位,城里学校教师可以跨校竞聘。三是按四东政办发[2005]18文件精神“对„送教下乡‟人员送教时间连续每满两学期增加专业工作业绩赋分的15%”执行;四是在评选各级先进时对农村学校给予优先考虑。在评先选优工作中我们对农村学校给予政策倾斜,2011年推荐的先进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占推荐总名额的35%以上,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大力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素质。采取送课下乡与上派研修相结合,通过校内校外、网上网下几种学习形式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积极探索建立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逐步缩小城乡教师队伍的差距。
2012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城区教师整体超编和农村学校局部缺编问题:一是保证以往倾斜农村学校的优惠政策继续执行。二是努力做到四突破。即:农村教师晋职数量有新突破;农村教职工考核评优有新突破,评优总量比城里教师多10%;农村教职工激励作用有新突破,在选拔、任用领导职务时有农村工作经历的人员优先考虑;农村教师培训有新突破,搭建农村教师成长平台,农村教师每年的培训名额要占全区培训总数的50%以上。改善农村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工作能力。
六、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保证校际间协调发展
一是认真执行中小学收费各项规定。严格实行“一费制”,通过层层签定责任书,形成收费工作规范化的制约机制,使我区教育系统真正成为群众放心满意的人民教育。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让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上起学。
二是大力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我们加大了宣传教育和执法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控辍保学”,如实施减免政策、实施“两免一补”、落实区级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在控辍保学中的责任等。
三是坚持依法办学,严格执行小学和初中“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保障生源的均衡分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十分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城区所有中小学在完成新生录取工作后,在不突破招生计划、不突破班额限制的前提下,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支持,为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大开绿灯,指定学校,免收借读费,简化手续,从多方面给与农村儿童关心,让这些孩子在校安心学习、快乐学习。
四全力推进校安工程。按照校安工程三年规划,新建项目9个,面积20221平方米。加固项目19个,面积56226平方米。要对已经竣工的2个项目进行标准化配备装修,高标准完成在建设的4个项目,对其他22个项目要抓紧招标,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所有项目4月中旬陆续开工,8月20前加固项目全部完成,10月末新建项目全部竣工。随着校安工程的如期完工,我区学校办学条件将普遍提高,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五是新增优质教育资源。适应城市化,决定在东部紫气大路附近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城学校”。设计班型中学24个班,小学30个班。计划中学招生1440人,小学招生1350人,解决东南部中小学生就近入学问题。
拟将九年一贯制学校第九中学向四平至下三台公路附近迁移,设计班型24个,计划招生1080人,解决东北部学生就近入学问题。
六是规范招生工作。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改革招生制度、严肃招生纪律,确保中小学招生工作规范有序。为做到教育公平的起点公平,全区不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按学区就近免试入学,严格学籍管理。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相关政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杜绝抢挖生源和与入学有关的教育乱收费。
在2015年前,全区中小学每个年级每个班将完全达到省定标准。即:小学不超过24个
班,独立中学不超过30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不超过36个班。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不超过50人,按照《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和不懈努力,我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缩小了城乡和校际间的差距,形成了一批城乡特色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乡村的孩子受到了与城市相似的教育;缩小了城乡教师的差距,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行为发生很大转变,教学、教研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和谐的人际环境开始形成;城乡学生的潜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开发,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个性与特长得到张扬和发展,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我区的基础教育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第三篇:教育教学内涵发展
抓实教育科研,提升教育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是人的因素,其次是要有恰当的方法,再之是坚持不懈的做下去。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实际,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切实加大措施提高校干的领导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养,为促进教育优质化,内涵式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基础。
1.抓好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挂靠上海华师大、东北师大、北师大,定期组织校干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从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改革、教学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借助专家优势,提升发展层次;从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实效性,通过组织校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论坛活动,让专家培训发挥引领作用,取得实效。继续抓好外聘内培活动,认真分析我区教师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开展学科主题性培训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跟踪和剖析,直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益。
2.建立学科骨干教师团队。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教学的统筹管理,调动各级名师和骨干教师的积极性。积极为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待遇,要既压担子,又给待遇,切实发挥他们在教学教学和教育科研方面的教学引领作用。建立各学科名师和骨干教师团队或学科教师成长共同体,理顺区级管理力量的统筹调度作用,积极开展以名师骨干教师牵头的主题性教研活 1
动,做到定专题,定人员,定目标,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辐射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
3.切实抓好班主任培训工作。班主任处于学校管理的中间环节,在学校整体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传达学校管理理念,落实学校管理思想的重要作用。学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能够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结合新时期对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要做到常规工作不留缝隙,特色工作常抓不懈。加强对班级教学和管理环境建设、班干部培养、特殊学生的教育转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如何与家长沟通及进行有效家访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论坛,交流区内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水平,通过各种培训活动让班主任做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心人。
4.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在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下要抓住契机,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教师队伍,要创造条件积极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便利,要从知识层次、年龄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分析当前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开展不同层级的教学和管理培训。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积极争取政策,让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尽快在2-3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二、开展有效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加强教学研究,落实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各项教学活动要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生的学业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是加强课题研究。课题的定位要切合学校实际,要确定研究的方向,研究的价值,不能定大而空的课题。课题研究要紧扣课堂教学,结合教师专业成长,立足学生发展。对全区各级各类课题进行定位分析,深入开展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紧密的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深化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效率。要立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校校本教研结合,形成区、校联合推动,教师人人带课题的局面。课题研究做到任务到人,职责明确目标明晰。发挥教科研的实效性,积极推广学校、教师的优秀教科研成果。
二是转变教研方式。全面推进有效教研,找准教育质量提升的切入点,研究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点,落实教研的时效性,杜绝花架子和走形式的教研。开展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活动前要明确解决的问题,活动中要触发教师的思考,活动后要进行总结和提升。在系列化主题教研活动中形成问题研究的串联体系,梯次解决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
推进问诊式教研,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费时费力没有成效的。不能只有教研活动形式上的热闹,而缺少实效性的落实和提高。开展教研活动不只是把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呈现出来,而要从备课、问题设计、学情分析、课堂提问、练习设计、分层作业、教学评价与激励、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生自学与互助等方面有点及面分析优秀教师的课堂,提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加以归纳和总结。引导教师在教学的有效性对比中,积极改进课堂不足,汲取优秀教师的成型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三是加强交流与学习。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但也不是闭
门造车。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学习。通过区内和学校间及教研组间各个层级的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公开课和观摩课研讨活动加强教学经验交流。学校要增强教学改革中的合作意识,实现教学研究中取长补短。
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纵观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课各级名校,课堂教学都是有章法的,课堂上是有“法”可依的,这个法就是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既规范“教的行为”,也规范“学的行为”。关键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在形成一定规范之后,既可以让优秀教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课堂教学,又可以让一线的普通教师循着优秀教师建立的“规范”逐渐学习教学与管理的策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头脑一热的事情,既要深入研究名校的成功经验,更要细致分析学校各个层级的教师现状。要从优秀教师的课前备课、上课、教学策略的实施、对教材的处理等环节把握有效课堂的教学结构,分析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研究同一学科不同课型的模式探究和不同知识点教学的不同课堂教学模式。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从备课到上课到课后练习逐步梳理、分析和总结,归纳出适合学校教师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过程是一个有机融合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照搬和拿来主义。
二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中一定要有学生的因素。学习是学生个人的事情,一个不会自主学习的人很难在社会中不断持续发展。要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引研究如何实现“先做后学,先学后教”,要切实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要时刻研究和贯穿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包括阅读数学类学科教材的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独立审题能力、独立操作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自主解决问题。通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融汇知、情、意、行的综合教学,全面推进有效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是强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充分结合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手段,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坚持“实用”和“科学”的原则,破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益。
四、发挥教学评价杠杆作用,加强教学的过程评价和管理
首先,任何一个层级和部门只有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没有过程督查是无效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虽则需要慢功夫,但却要高效益。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区级教学工作的统筹规划与落实。加强对各学校教学改革方向的指导,加强区校间的沟通,促进工作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强化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过程性视导,督促学校落实新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教研改革,提升办学效益。
再者,教学不是封闭在一个学校内的事情。不是关起门来自我发展,引导学校开门办学,逐步制定发展和比超的目标,通过教学督导营造学校间争优创先,不断内涵发展的良好局面。
教科研部2011年11月
第四篇:科学理解廉政内涵完善教育考核机制
在廉政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力度的新形势下,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片面地认为抓廉政建设只要不贪污、不受贿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不到位的过时观念,必须重新认识,正确理解廉政的内涵。
一、进一步明确廉政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集团公司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级党委、纪委重点围绕着廉政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诸
如多年来实施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机制,教育、制度、监督为一体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既教育挽救了大多数,又严厉惩处了少数腐败分子。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不少同志均从反面典型上得到了这样的启示:他们犯的是贪污和受贿错误,只要自己不贪污、不受贿就行,认为搞廉政建设就是解决贪污受贿等问题。应该说,这种认识是不到位的。因为这种认识只是解决了在廉政范畴内的廉洁问题,而廉政的内涵很广泛,廉洁只是廉政的一个方面,一项重要内容,但廉政不能仅仅是指廉洁。如果我们对廉政的理解过于狭隘,就不可能对廉政建设做出全面反映,也会影响到廉政建设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廉政的内涵,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廉政建设。廉政应当包括廉洁、廉明、廉正三个方面。所谓廉洁,就是克勤克俭、两袖清风;所谓廉明,就是明察秋毫、依法断事;所谓廉正,就是光明正大、办事公道。需要说明的是,“洁”、“明”、“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今天的廉政内容和标准,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着重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八个方面都是我们廉政建设的内容。如果不理解这些内容,简单地认为只要不贪污、不受贿就万事大吉了,那就大错了,而实际需要我们大家做的还有很多内容,只有把“洁”、“明”、“正”三个字的内涵理解了、精神吃透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贯彻落实新时期廉政建设的工作任务。
要强化新时期廉政宣传教育,打牢廉政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阵地,进一步宣传新时期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倡导以“洁”、“明”、“正”为特点的廉政文化,宣传先进人物模范事迹,营造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氛围。加强各种学习和培训,引导党员干部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新时期廉政建设“洁”、“明”、“正”内涵实质,做到在思想作风上要“固本”、在学风上“持恒”、在领导岗位上“慎权”、在工作过程中“务实”,在工作履职上“负责”、在生活细节上“清明”、在做人上“守正”,成为脚踏实地,重实干戒空谈,重实绩戒虚夸,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人。自觉做到慎独、慎始、慎微,不法之言不说,不义之财不取,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做一个口、手、脚、心都全面干净的人,做一个群众信任的人。
建立健全廉政工作预防、监督、惩治机制,努力开创本廉徐矿新局面。一是建立党内领导集体廉政工作防范机制。面对我党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围绕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方针、政策、决议、决定;在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程序运作以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上级要派员到位督促检查下级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对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和党内外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整改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强化对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党员领导干部诺廉、述廉、评廉、重大事项报告、廉政公示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增强其执行力、透明度,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尊重党内外群众意愿,维护广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选择权和监督权。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职试用期等制度,提升保廉能力和工作质量。三是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充分发挥党内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物资采购、煤炭销售、货款回笼、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程序运作以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开展专项治理,主要治理各级职能部门及班子集体在上述各项工作方面工作不到位、不作为的现象,帮助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到位整改问题,堵塞管理漏洞。四是加大惩处力度,依纪依法打击腐败分子。
三、建立新时期廉政建设的考核机制
明确考核责任主体。把新时期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每年年初将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目标和企业其它工作一并进行分解落实,形成重点工作目标,实施统一管理。对新时期廉政建设任务,按照分级、分线、分项的原则进
行分解,使之落实到人头、落实到部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细化考核内容,既要力求全面,以反映新时期廉政建设的全部情况,又必须突出重点。从责任分工上,可分为领导班子集体应承担的责任,领导班子正职应承担的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应承担的责任。实行量化考核百分制,将责任内容分解
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根据每项指标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确定合理分值和计分标准。
检查和监察结合,实行考核动态管理。根据年初制定目标考核内容和时间要求,结合任务完成情况,建立管理台账,动态考核。坚持运用定期考核、重点考核、专项监察和综合考核等方式,注重把检查与评议、定量与定性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党代表、职工代表参与考核。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广开言路,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将群众评议作为评定落实责任制实效的重要依据,群众测评满意率达不到80%的应确定为不合格单位,群众满意率不高的,不能作为新时期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建立考核档案,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新时期廉政建设考核与评人、用人有机结合,突出考核结果的运用,建立奖惩激励措施,将考核结果作为对班子集体及成员的实绩评定、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记入新时期廉政档案。
第五篇:完善机制 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完善机制 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作者:董章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添加时间:2004-12-13
点击次数:119
添加到收藏夹
完善机制 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环翠区教委副主任 陶遵旭
(2001年8月24日)
同志们:
2001年4月,区委、区政府隆重召开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动员大会,正式批转了区教委关于《威海市环翠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政府行为在我区全面启动,为全区教育的未来和未来的教育描绘了美好蓝图,是我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高点定位,全面规划新世纪教育大发展的战略决策。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教育总体水平达到同期国内先进地区教育水平,实现初步现代化的要求;再经过若干年努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05年的基本指标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幼儿入园率达到98%;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达到100%;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中专)的比例达到6:4;青年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35%;新成长劳动者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教师学历100%达标;中小学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校通”。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教育系统的广大领导干部要振奋精神,根据各自单位的特点,以创新的思路制定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方案和措施;以务实的态度带领广大教职工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向既定目标迈进。下面,我主要谈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镇和示范校,典型引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育现代化要从镇和区直学校两个层面进行。区委、区政府根据各镇(办)、区直学校的办学水平,确定4个试点镇(崮山镇、温泉镇、张村镇、草庙子镇),8处试点学校(一中、二中、实验中学、城里中学、长征小学、古寨小学)。8处试点学校,古寨小学是市级规范化学校,其余7处学校全部是省级规范化学校,试点学校要积极努力,加大投入,加强校园网建设,力争2002年率先完成教育现代化基本指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镇(办)又是农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农村选择以镇(办)为单位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试点镇要根据本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教育资源状况,精心规划教育发展目标,推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建立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的镇教育模式,争取三年内(2001年--2003年)初步完成教育现代化基本指标,以点带面,推动乡镇教育现代化进程。其它镇也要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思想启动,规划先行,为下一步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各镇(办)主要以初中和中心小学为试点,组织实施,以试点镇、试点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条件、校容校貌等为榜样示范作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到2005年,全区各镇全部达到教育现代化指标。整体推进镇(办)教育现代化战略,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提高规模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逐年减少,村村分散设点的学校布局已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教育大发展。到2000底,共有初中12所,完小42所,村小2所。规划到2005年,初中调整到10所,小学调整到18所。从而达到每镇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1处初中,1-2处小学,1-3处幼儿园的目标。各镇具体目标如下:温泉镇:小学、初中、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到位,从2001年--2005年,保持小学2处、初中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1处;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14处,2003年调整到5处,2005年调整到3处。崮山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6处,2003年调整到4处,2005年调整到3处;小学2001年调整到2处,2003年调整到1处;初中、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到1处。张村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11处,2002年调整到9处,2003年调整到6处,2004年调整到2处;小学、初中2001年已调整为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2002年调整为1处。草庙子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8处,2002年调整到6处,2005年调整到2处;小学2001年调整到2处,2003年调整到1处;初中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到1处。羊亭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9年,2002年调整到7处,2004年调整到3处;小学2001年调整到6处,2002年调整到5处,2003年调整到3处;初中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为1处。桥头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7处,2002年调整到6处,2004年调整到5处,2005年调整到2处;小学2001年调整到5处,2003年调整到4处,2004年调整到3处,2005年调整到1处;初中2003年调整到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为1处。泊于镇:幼儿园2001年调整到8处,2002年调整到7处,2004年调整到6处,2005年调整到2处;小学2001年调整到5处,2003年调整到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已调整为1处。初村镇:幼儿园2004年调整到4处,2005年调整到2处;小学2002年调整到3处,2003年调整到2处,2004年调整到1处;初中已调整为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2002年调整为1处。孙家疃镇:幼儿园2002年调整到9处,2004年调整到6处,2005年调整到3处;小学2003年调整到3处,2004年调整到2处;初中已调整到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2002年调整到1处。二是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渠道和运行机制,提高教育的投入水平。镇办教委要积极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为本镇规划现代化宏伟蓝图出谋划策,积极协调好镇政府,依法保障公用经费足额划拨到位,同时还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有计划建设好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初中、成人教育中心校,力争到2005年,镇中心园达到市级以上示范园标准,中心小学、初中、成人教育中心校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
二、创建规范化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推进整体办学水平的现代化
学校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阵地,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将通过学校的现代化得到体现。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具体指标之一是到2005年全区中小学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现在,全区有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实验中学、城里中学、塔山中学、长征小学、鲸园小学、威海七中8处省级规范化学校,有威海四中等31处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达到39处,占学校总处数的34%。今后,要继续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规划2001年古寨小学、古寨中学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2年威海四中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3年实验小学、统一路小学、威海五中、威海六中、威海十中、张村镇中心小学、草庙子镇中心小学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4年南山小学、码头小学、塔山小学、威海十二中、威海十四中、威海十五中、威海十六中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5年威海二职专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
在抓好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木桶原理告诉我们,薄弱学校的存在将制约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改造薄弱学校是提高全区教育整体水平的重点所在,所以我们要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在抓现代化建设、创建规范化学校的过程中,不能人为地扩大学校间的差距,而要努力缩小差距。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给薄弱学校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棒、组织才能强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薄弱学校中去。二是要运用政策导向机制,选聘优秀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鼓励名师多学校兼职;在毕业生分配上给予倾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在资金安排上除了足额发放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外,每年区教委安排一定的专项补助,尽快帮助薄弱学校脱困。四是通过“强弱联合”,结对子,“一帮一,一对红”。由区教委安排区直学校与镇办薄弱学校结对子,区直学校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同时还要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薄弱学校可以选派教师定期到区直学校听课学习,区直学校也要选派名师定期到薄弱学校去授课、讲座、培训,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五是改革办学体制,通过“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实行办学体制多元化,扩大教育消费,增加教育经费,改造薄弱学校。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抓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改造薄弱学校是并重的两项工程。无论是规范化学校,还是一般学校、薄弱学校,都要按山东省、威海市制定的规范化学校标准装备学校,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
三、创建教师培训机制,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为此,将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严格的行为规范,健康的人格和强烈的事业心;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现代化科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和进行现代教育科研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教育、教学、教改中取得成果;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热爱学生,育人有方。2001年--2005年主要做好下列工作:
2001年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进一步学习原国家教委1997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区教委2001年4月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引导教师由“单纯教书”向“全面育人”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书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真正成为名实相符的师表。
2002年进行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学习威海市教委2000年编发的《教育政策法规选编》,并熟记重要章节;全面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工作改革的决定》,各学校要进行一场专题讲座,举行相关政策法规考试。评选“师德标兵”。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2003年进行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现代化教育理念。
2004年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素质教育在美国》等教育论著。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确立创新意识,举行现代化教育思想考试。评选师德标兵。
2005年进行终身学习观念教育。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始终站在教改前沿,主动承担科研课题,确立研究性教、研究性学的观念,确立终身学习的人生理念。教师达到一个崇高的境界,把教育作为一项高尚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全身心投入,以身立教,向社会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位社会的积极成员。
2、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建设一支老中青年龄梯度合理,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各学科配备齐全,各职级教师满足岗位所需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在普遍达到国家规定学历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设立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保证专款专用。区直中学按每人每年300元、区直小学按每人每年200元、镇办中学按每人每年200元、小学每人每年100元标准筹措。用于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经验交流和继续教育。
(2)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才。2001年开始由教研中心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学校全员培训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培训。各中小学要有一位校级领导负责教师培训工作,并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通过结对子、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等多种方法,为教师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2002年将举行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2003年举行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理论考试。中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理论培训由教研中心负责。新教师任职培训由学校负责,包括制订培训计划、选聘指导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实践,凡未参加培训或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暂缓转正定级。
(3)通过脱产学习与在职进修相结合的途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组织动员骨干教师积极参加2001年区教研中心与中科院举办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市教育学院举办的各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动员学历不达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参加成人高考、教师助学自考。
3、实施“名师带动”工程,激发教师内部的成才动机。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出一批“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并逐渐将他们培养成为“名师”,使教研、科研一体化。为此,我们将建立和完善“达标---优秀---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五个梯度、一个序列的教学评估激励机制。从2001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教坛新星”,每两年评选一次教学能手,每三年评选一次“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达标---优秀”是基础业务荣誉称号,教学能手属于发展层次,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是高层次业务荣誉称号。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评选必须是课堂教学水平达标中的优秀者。通过开展评选优质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活动,建立名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冒尖。同时,要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区教委将建立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档案。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每学期要给同学科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搞一次业务讲座,以提高教师整体执教水平。
四、创建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
办学条件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办学条件现代化的目标:一是到2005年,每镇保留1-2处幼儿园,1-2处小学,1处初中,1处成人教育中心校;二是全区中小学到2005年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三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完成校园网建设工作。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渠道作用,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教育经费的足额到位。加快发展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同时,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及国际友人、爱国华侨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系。积极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促进教育消费,增强教育自身发展活力,促进教育多样化发展。
2、集中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分期分批装备学校,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健康地发展。总的目标是到2005年,仪器设备、图书、音体美器材的配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区直学校仪器设备2001年达标,镇办学校2002年达标;区直学校音体美器材2002年达标,镇办学校2003年达标;区直学校图书2004年达标,镇办学校2005年达标。
2001年底,区直学校、农村中小学要全部配齐高标准的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现代化实验室。
加速校园网建设,确立远程教育体系,创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2001年区直中小学要兼顾当前应用和未来发展,确定校园网建设目标,完成校园网主干、办公子网和网络教室的建设,按局域网的模式完成校园网主干。到2002年,区直学校要完成教学子网的建设和校园网的整体建设。教师用机达1-2人一台,每教室一台微机。2003年,区直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
乡镇中小学2002年开始建设校园网主干,信息点设置布线到位,教师用机达4人一台,网络教室连接好。到2003年,乡镇中小学可与教委中心网连接,教师用机达3人一台。到2004年,教师用机1-2人一台,实现办公自动化,建成教学子网,实现“校校通”。从2001年开始小学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从2002年开始在中小学推行计算机等级证书制度。为保证四年级以上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各学校微机室可运行WIN95的微机数量小学不少于48台,中学不少于50台。
五、创建科学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注重质量与效益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立足点和归宿,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水平,依赖于教育管理的科学高效,为此,我们要牢固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教学强化过程管理、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依据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实施依法治校。特别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到2005年,使环翠区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1、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依法治校、依德治校,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加强“十五”规划德育读本实验,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搞得生动、扎实有效。坚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各学校要积极探索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2、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题研究、考试改革、督导制度改革等,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们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使毕业生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各学校要按照我区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规划,依据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的可能性,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办学思路,构建崭新的富有个性的学校教育模式。总的要求是小学要深入探索推行学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学校特色;高中要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加大课堂改革力度,提高教学效率,为高校培养更多合格加特长的学生;职业学校要根据环翠区经济发展的状况,调整专业结构,办好骨干专业,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类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
3、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更新教学内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分化和综合的趋势,是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强大动力。一方面要增强课程意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颁发的课程计划;另一方面要在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精神指导下,对课程安排进行改革,给学生选择课程的机会。在人文教育课程方面,适当减少学科课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中小学要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育,正确处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研究性课程、乡土教材和学校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把素质教育的重点,切实深入到课程改革中来。在保证基本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实现课程体系多样化。
4、建立“”科研兴校”的运行机制,依托科研提高办学水平。一所学校要实现较高的办学目标,创出名牌,形成特色,创立办学理念,最根本的出路是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依靠教育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靠教育科研培养名师,造就一支风格鲜明的优秀教师群体;依靠教育科研,丰富完善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发展。各学校要建立一支由一名校领导、科研处主任、骨干教师组成的科研队伍,制定近期和长远目标,确立工作职责、义务和待遇,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教育科研要按照提出一个问题、建立一个课题、确立一个目标、实施一项研究、形成一个成果的程序进行。由骨干示范,典型带路,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我区教育科研网络,达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科研的目标。建立科研活动评估和奖励机制,对科研成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创建评估和奖励机制,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在全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动员大会上,区政府与各镇政府、竹岛办事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本次会议,区教委与区直中小学签订目标责任书,区教委依据现代化工程总的目标和各镇(办)、学校教育发展水平,制定了环翠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分解目标,同时,要依据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育政策法规要求和教育现代化总的目标要求,分别制定了《环翠区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高中)评估方案》,在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区教委将对各镇、学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每年年终评估,主要以目标完成情况为依据。2005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委托区教委组织专门班子,依据评估方案对各镇(办)、学校现代化工程进行全面检查评估验收。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对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中质量高、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镇(办)、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区教委研究奖励意见如下:
(1)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标的试点镇,试点校分别奖励10万元。
(2)完成校园网建设,实行“校校通”的镇、学校分别按投入的30%计奖。
(3)乡镇布局调整到位奖励2万元。
(4)当年通过省、市规范化学校或电教示范学校验收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
(5)区直学校结对子帮助乡镇学校,效果明显、成绩突出分别奖励2万元。
(6)2001年开始,学校购买微机,区直学校每台奖励300元,乡镇学校每台奖励500元。
(7)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每年分别奖励
元。
各镇(办)、学校要根据《威海市环翠 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方案》总的目标任务要求,依据本次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教育发展水平,制定出本单位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方案,方案于8月30日前交区教委办公室。
同志们,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年,也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起步年,我们坚信,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区教育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圆满完成教育现代化目标,为环翠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环翠区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