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代表建议督办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代表建议督办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吴雷廷
2007年09月25日13:2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是人大代表参加管理国家事务、行使民主权力的的重要形式之一。而认真督办代表建议,则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的重要职责。从总体上说,这些年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成效也越来越显著。但也无庸讳言,她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距离。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我认为由于督办代表建议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转换观念和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还必须注意具体的实施办法,也就是说要认真总结去年《监督法》贯彻实施以来代表建议督办工作的一些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推出新举措。
一、领衔督办制
“领衔督办制”就是代表提出的建议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各工委分工负责督办。具体做法为:一是把所有建议按内容分工交、农业、城建、社会事业及政权政法等几大类,由对应的工委和常委会分管主任、副主任领衔督办;二是要求领衔督办者深入每一个承办部门听取汇报,了解每一件建议的落实办理情况;三是不定期召开常委会主任会议,通报督办情况,并加大对重点建议的督办力度;四是领衔督办的情况由代表工委负责汇总后,及时与代表取得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最后,领衔督办结果要在常委会会议上进行汇报。
实践证明,仅仅把督办工作当作一项自觉行动还远远不够,应当建立起相关责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代表的建议意见落到实处,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效。如某地今年实行“领衔督办制”后,人大常委会各工委积极行动,其中一个工委在常委会分管主任的带领下,连续调查了两个星期、深入到16家承办单位了解情况,并主持召开了五个代表座谈会,把工作做到了家。同时,此举对承办单位的触动也很大,提高了他们办理的自觉性。在全部211件建议中,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部分解决的有65件;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解决的有93件,两项相加,占建议总数的75%,比上一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二、滚动监督制
“滚动监督制”是指对今年未能解决的建议进行排队梳理,选择那些群众反响强烈、而有关部门经过努力应该可以解决的建议,放到下一年度继续督办。这是一种“一跟到底”式的督办举措,目的是确保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实施“滚动监督制”,具体应把握好三点:一是选好建议。上一年度确定的重点建议,或者事关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或者事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经过重点督办后,大都得到了有效解决。要交到下一年度滚动督办的重点建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类是问题虽初步得到解决、但还不够彻底,一旦遇到适宜条件仍有可能重新出现。对这两类重点建议,人大代表都有迫切要求,所以要继续追踪督办。二是把握环节。首先,确定实施滚动监督的建议,要在科学分析建议办理情况、听取所提建议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经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同时,要与本年度人代会上的人大代表建议一并交办,并明确滚动监督的主办、协办单位,监督的时间、质量以及与代表沟通的要求等;此外,还要明确负责滚动监督的常委会领导和领办的政府领导。三是强化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滚动监督工作的领导,组织好班子。监督班子不仅要有相关的人大工委人员,而且要有人大代表参加;另一方面要制订实施滚动监督方案,及时掌握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办理进度,并适时提出针对性的督办建议。
三、验收公示制
“验收公示制”是指在建议督办的后期做好“把关”工作。首先是“验收”,具体内容为:一是查漏。就是对反馈上来的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核查,个别由于种种原因未及时办理的,要进行补办,不许蒙蔽过关。二是补缺。为确保质量,办理代表建议有许多环节和规定,如承办单位一把手签字、要有面商记录等等,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就退回重办。三是分析。对所有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分门别类,做到胸中有数,能准确地向人代会报告。四是倾听。选择代表有意见和要求的、或者没有得到妥然解决的问题,召开代表座谈会,通报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五是鉴定。主要是做好当年度“代表好建议”、“办理好单位”的推荐和确定下一年度实施隔年滚动监督的建议名单等工作。而后是对代表在人代会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所提建议的办理情况,通过人大网、人大工作通讯等多种媒体进行“公示”。
“验收公示制”属于“阳光操作”式督办,既提高了对承办单位的要求、加大了他们的压力,又使得
广大选民能够对代表建议的提出和办理过程一目了然,从而为他们依法行使监督权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打造出一座参与的“平台”。
四、协商论证制
“协商论证制”主要是针对初次办理不满意建议采取的举措。其做法是在初次办理结束后,组织召开由代表和建议办理单位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就初次办理不满意的建议,直接进行沟通和共同探讨。协商论证的内容有五方面:
一、代表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
二、建议是否属于办理单位的职权范围内;
三、办理单位遇到的的困难和问题;
四、办理的期限问题,如当年不行,能否列入明年的计划;
五、办理的其他途径。与“协商论证制”相配套,还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在初次办理结束后,应及时召开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对初次办理不满意建议的处理工作,确定协商论证会的重点;二是组织开展调研,分别到代表和建议承办单位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三是预发通知,要求承办单位准备有关建议不能办理的详细理由及提出的替代办法等。
“协商论证制”的关键是代表参与,所以要将人大代表定向视察活动与督办工作结起来,要求各被定向视察的单位积极配合督办工作,主动向代表汇报办理工作情况,自觉接受代表的监督。
五、办理台账制“办理台账制”是指对代表建议内容、责任措施、督办反馈、办理结果等,全部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办理台账制”后,办理进度及办得好不好、有没有在努力办等情况都变得清清楚楚,因而可以及时了解、掌握代表建议的办理进程。因为尽管近年来办理代表建议得到了全面加强,办理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也不容置疑,一些地方办理建议注重的是承办单位“口头”的情况汇报和对建议办理的答复,实际办得如何,则不甚了了。建立建议“办理台账制”,就为实施全程监督创造了条件,能有效防止那种敷衍塞责、“偷工减料”的现象。
另外,建立“办理台账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每年积存的“挂帐建议”,可以有选择地采取上门督办、视察调研、甚至询问、质询的方式,督促其落实到位。这样就保持了办理工作的连续性,代表建议办理不会因年度改变、领导人的调动而不了了之。
(作者为浙江奉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
第二篇:关于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人大代表向国家机关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统一简称代表建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代表的民主权利,也是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重要方式。办理好代表议案建议,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办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办理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常委会围绕着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不断改进议案建议督办形式,加大议案建议的督办力度,提高办理实效,为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议案建议督办工作的回顾
近年来,市人大代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认真履行各项职权,提出了许多事关石狮经济社会发展的议案建议,涉及我市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常委会本着对代表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作为加强监督,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对议案建议的督办力度,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快办理,确保各项议案建议的办理落到实处。
(一)领导重视,把督办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代表选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具体表现。常委会把议案、建议的督办作为发挥代表作用,维护人大代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重要途径。对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常委会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督办工作列入常委会重要工作。一是召开交办会。每年人代会后,常委会都要协调市政府、政协,组织召开代表议案建议交办会,布置交办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常委会领导还在会上对办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开展视察检查活动。每年8、9月份,常委会都要组织一次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大检查,确保议案、建议的落实。如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石狮市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的议案》,历经几年,由于工程进展较为缓慢,代表反映强烈,引起常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多次召开主任会议,形成督办意见,向市政府发出督办件,催促市政府尽快落实,在常委会的反复协调、跟踪督办下,终于使这项议案得到落实。目前,石狮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已建设完工,投入使用。
(二)突出重点,强化督办力度
常委会对代表反映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涉及面较广、迫切需要解决的建议,作为督办重点。同时采取调查研究、听取汇报、视察检查、做好工作协调等措施,使办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如去年人代会上,灵秀蔡建省代表提出的“出台保护外来劳工政策”、市直李远志代表提出的“加快石狮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祥芝刘雄伟代表提出的“确保大堡工业区工业用水”、锦尚邱清林代表提出的“加快建设石锦路及相配套的自来水工程(宝盖加压站)、永宁龚永康代表提出的“尽快落实西偏村至宝盖山旅游路路灯”等一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急需解决的建议,作为重点督办项目,市政府对这些建议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分工抓好办理工作,使问题得以较好解决。
(三)反复督办,确保代表议案建议落到实处
为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保证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能得到解决和落实,就要保持监督工作的连续性,反复跟踪监督,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力度,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我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蚶江海防官署中的对渡碑,作为海峡两岸人民“三通”的历史见证,却被湮没在一堆废墟中,对渡碑的保护问题已两次在市代会上被代表提为建议案,但因时间跨度大,历史情况复杂,致使食品站、供销社搬迁问题久拖不决。2001年,常委会向市政府发出了督办件,委托教科文卫委出面召集市经济局、科技文体旅游局、蚶江镇政府、食品站、供销社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题协调会,要求大家本着服从大局,尊重代表意见的精神,终于达成了一致的处理意见,并形成了书面材料,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同年底在市镇联席会议上,这件久拖不决的事终于得到了解决,并落实了有关经费20万元。2002年,常委会结合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执行情况的调研活动,再次对对渡碑情况进行监督。在我们的督促下,海防官署已完成了食品站、供销社建筑物的拆迁工作,2003年底完成围墙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图纸设计中。总之,近几年来(2001—2003年),在常委会的督办下,代表提出的4件议案和263件建议,都得到了较好办理,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议案建议督办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通过实践,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改进督办方式、规范督办程序、增强办理实效等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要加强工作协调,强化交办时效
根据《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的规定,代表提出的建议应当在大会闭会之日起十日内交办,三个月办复,但由于每年召开代表大会后,临近元旦、春节,加上石狮每年3月9日的“海博会”,忙于走访慰问和“海博会”的筹备工作,致使代表议案建议不能按时交办,少则拖个把月,多则拖几个月。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加大对《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的学习宣传,增强法规意识,强化交办时效。同时,要加强与政府和政协的工作协调,提前做好交办的准备工作,确保按时召开交办会议,完成交办任务。
(二)要改进督办方式,实行分工督办制
根据代表建议数量多,涉及部门广,要求办复的时间性强等特点,必须对督办方式加以改进。一是要分解督办任务。由过去人事代表联络部门一家督办变为人大常委会机关各委(办)参与督办,即把代表建议的相关内容归纳分类,分解到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与“一府两院”联系单位的相关部门,并加强经常性督办。二是确定重点建议。对内容涉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代表反复提出一直未获得解决的难点问题的建议,经主任会议研究确定为重点建议。重点建议要控制数量,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在5个左右为宜。确定的重点建议分工常委会领导抓好督办工作。
(三)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办理进度和质量的提高
一是要开展视察讲评等活动。在督办过程中,要通过组织检查、视察、讲评等方式,促进办理工作的落实。二是要宣扬表彰先进典型。办理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对承办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简报等媒体以及每年召开的交办会上进行宣传和推广,并对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三是要纳入承办单位主要领导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对办理工作认真负责、质量高的要给予表扬;对办理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的要给予通报批评。
(四)要切实抓好代表对办理情况“评判”的反馈工作
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满意不满意,代表的评判是标准。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承办单位对代表所提的建议办结后,向建议的领衔代表发出征求意见通知书,并限7天反馈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意见,若是没有反馈意见,则按满意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代表对办理情况的反馈意见不够重视,回复率很低,这样很难准确掌握代表真实的意见。因此,要协调“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尽可能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地征求代表的意见,同时,要教育代表不论是面对面征求意见,还是发通知书征求意见,都要如实反映情况,表明态度。对办理工作满意的单位,要给予肯定;对办理工作不满意的单位,有关部门要督促重新办理,直至办理满意为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代表的意愿,不断增强议案建议的办理实效,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三篇:加强代表建议督办)
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切实提高办理质量
提出建议,是法律赋予代表的职权,是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工作。督办好、落实好代表建议对于提高代表履职积极性,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我区人大常委会以代表满意为目标,积极探索代表建议督办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了建议办理质量,给了代表比较满意的交待。
一、提高建议质量,夯实督办基础
代表建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办理工作的好坏。现实中,由于代表素质参差不齐,加上所处工作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代表建议质量也高低不齐,影响了办理的质量。为此,我们注重把好代表建议提出关,多方引导,保证建议提出的质量。
一是把好提出关。我们发现建议办理过程中存在两难,一方面,代表认为建议提的越多越好,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办不好代表不满意;另一方面,由于提的建议质量不高,政府及其部门办理难度较大,不办代表又不满意,陷于两难境地。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规范建议提出的质量,我们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代表议案建议提出办法,规定了建议提出的范围、途径,应遵循的原则。同时,组织代表开展专题培训,对建议怎么提、提什么,行文格式等进行规范,保证提出的质量。
二是把好筛选关。代表在提建议时往往存在着选民说什么就提什么,不加提炼的情况,建议的质量难以保证。为此,在每年人代会前,常委会都要求各地把好建议提出的筛选关,坚持不属职权范围的不提,与个人利益相关的不提,严把审查关。代表提出建议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初审,再提交相关机构集中会审。这样,一方面,极力保证代表建言的积极性,引导代表注重提出质
量;另一方面,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障了建议提得准、提得精、能办好。
三是把好调研关。现实中,有些代表由于不注重调查,提出的建议内容空洞,有些甚至是道听途说。为此,每年人代会前,常委会都会提前要求各代表联系组认真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既注重反映问题的全局性、代表性,又注重真实性,弄清根源,使建议更有可行性和操作性。通过调研把关,对一些事实不清、内容不实的,发回代表重新进行调查补充;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且重大的,常委会组织调研组进行调查核实,确保建议的质量。
二、加大探索力度,改进督办方法
近些年来,我区政府及法检两院越来越重视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但是,随着代表参政理政能力的提高,广大代表对“件件有答复”已经感到不甚满意。因为在实践中,仅有%的建议得到了办理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余下%的建议由于多种原因仅仅是进行了“答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把好代表建议质量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
一是转变评判标准。代表建议办理的好不好,有它的评判标准。过去我们的标准是“答复满意”。在这一标准下,许多代表看到建议承办单位作了一些具体工作,又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即使没有真正办出效果,感情上也不好不投个“感情票”。这样一来,虽然“答复满意率”年年都在%以上,但真正取得实质性效果却不多。为了切实提高代表建议的办理质量,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答复满意”这一评判标准转变为“结果满意”。这一标准提出以后,既增强了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代表提建议、提好建议的动力,代表建议的办结率大幅提高,达到%。
二是严格抓好交办。每年人代会后,人大常委会有关委室对
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整理研究,提出分析报告,拟定交办意见,编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一览表,然后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人姓名、所在单位、内容摘要、拟承办单位等列表,做到一目了然。对属于多个单位共同承办的,确定主办和协办单位。及时召开交办会,交办会由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政府区长或常务副区长,各承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具体办理人员参加。交办会上安排承办任务较重的单位进行表态发言,同时由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讲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程序。
三是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来自方方面面。在督办代表建议中,发挥好代表作用,不仅能利用代表自身的资源,帮助办好建议,也能使代表对建议办理的全过程更加清楚,从而获得代表的理解和支持。对于一般的代表建议,我们以三个百分比作为督办目标。这三个百分比是答复率100%、走访率100%、满意率95%以上。其中,走访率和满意率是我们考核的重点。所谓走访,就是承办单位走访代表,即承办人与建议人的面对面。一是办理前,承办单位与代表沟通,了解代表已经掌握而未付诸文字的相关材料和对承办方的具体要求,就有关问题与代表达成共识;二是办理中,及时向代表汇报办理过程和进度,征询代表意见;三是办理后,邀请代表实地察看,汇报今后的打算,尽可能求得代表的理解和满意。在此期间,我们也密切与代表联系,随时把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收集起来,反馈给承办单位,有时对难度较大或意见有分歧的,还把承办单位和建议人约到一起面对面地交流,从而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所谓满意率,就是所有建议必须由建议人在我们寄发的《办理代表建议承办表》上署名签上“满意”或“基本满意”。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反馈意见的建议,我们还电话催促建议人及时反馈,以保证每一件建议都有反馈意见。对于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我们则全程邀请代表参与,这样一来,办结率和满意率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四是注重营造氛围。营造全社会都来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氛围,对于加强督办,提高建议办理质量非常重要。我们发挥区内人大网、政府网和网络电视台等网络资源,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同时还将建议办理工作作为重点积极向省市新闻媒体上报,营造良好的代表建议办理氛围。此外,我们还公布负责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相关工委的电话,就建议的办理和其他有关问题,接听市民电话,解答市民疑问,接受市民监督。这样,就既把代表建议的提出与办理臵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又对承办单位起到了激励和鞭策作用。
三、着眼长远成效,完善督办机制,我们认识到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真正把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做好,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制。俗话说:“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领导”。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更是如此。为此,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关于代表建议督办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代表提出的建议,要在进行分类后,按照分工由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分别负责督办;同时还要选择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或问题反映较集中的建议作为重点建议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亲自督办。重点督办的重点建议以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督办函的形式向政府进行督办,由政府副区长根据分工进行领办。对需要两个以上单位承办的,明确了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避免承办单位相互推诿扯皮。
二是建立跟踪督办制。在要求政府内部督办的同时,我们还要求提出建议的代表要随时关注本人的建议办理进度和落实情况,要变被动为主动,代表对答复不满意的,及时反馈给代表小组,再由代表小组反馈给区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现场督办方式予以督办。另外,通过召开承办单位与代表的见面会,让代表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面对面地进行评说,这样既有利于加快办理进度,也可以及时了解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困难,有利于相互沟通和理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建议办理工作。
三是建立重点督办制。重点督办的建议,往往是难办的建议,有的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的涉及多部门之间的协调,有的在落实中需要较多的资金,有的则属于代表提了多年而一直没有落实的历史遗留问题等。对这些重点建议由常委会分管领导和相关工委按照督办计划以“点对点”的形式予以落实,并会同政府走访承办建议的重点部门,召开建议办理推进会,特别是对重点建议办理进度缓慢的,主任办公会议专题听取情况汇报,实施跟踪督办。
督办代表建议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尽管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做法和经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督办手段,加大督办力度,开创督办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与建议(推荐)
新形势下乡镇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是我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和传统,是一种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群众性自治活动。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对全乡人民调解面临的形势、现实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人民调解的现状
近年来,我乡人民调解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于全乡广大人民调解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工作,我乡的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截止至2011年,我乡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 12 个,调解人员 32人,做到了乡镇、村社都有人民调解委员会,部分村还设立了纠纷信息员和法制宣传员作为人民调解队伍的补充。我乡每年对全乡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成效明显,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2.人民调解工作卓有成效
至目前,我乡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68起,调解成功67 起,调解成功率达 97.2 %。其中,防止群体性上访2次,制止群体性械斗3次,防止纠纷引起的民转刑2人次。1 全乡各级调解组织扎实工作,为防止民间纠纷激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望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3.探索人民调解工作初显成效
人民调解就是在人民调解组织主持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德,用说服教育、规劝疏导的方式,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近来年,我们在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率先全乡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对结联动,在乡司法所设立调解室,调解了大量的民间纠纷,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形成了“大调解”的工作格局。
二、人民调解的特点
人民调解具有公益性、民间性、自律性、自愿性的特点,他简便、及时、经济、亲和。与法庭审判、行政调解、信访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相比,具有独有的优势和特点:与法庭审判相比,不收费和不伤和气是人民调解的优势所在,人民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可以大大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这对没钱打不起官司的贫困弱势群体来讲,无疑是最大的福音。同时,如果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一方被告上法庭,最后无论法庭如何公正判决,都将伤害彼此的“面子”,甚至形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更有甚者,当事人双方会因一场官司而结为世代冤家。而人民调解,双方当事人并未对簿公堂,面对的不是铁面无私的法官,而是本村、本乡镇的可以信赖的“熟人”,调解人员在以实事为依据,2 依法律为准绳的前提下,在合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合情合理“和为贵’,调处的结果,并不是一纸判决,而是双方都同意的调解协议,调解以后,双方当事人往往会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友好的、不计前嫌的邻里乡亲;与行政调解和信访相比,人民调解的范围更广泛,更具有亲和力,程序更加规范、简便。人民调解员与当事人大多是邻里乡亲,情况比较了解,对双方当事人比较熟悉,调查取证、调处更加方便。行政调解和信访中,由于工作人员对双方的情况不太熟悉,调查取证、处理难度很大,有时很难使双方或来访者取得满意效果,容易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及越级上访,从而干扰了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给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三、人民调解的发展方向
1.专职化。从人民调解员队伍的人员角度看,要逐步实行人民调解员的专职化,走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道路,改变现有基层人民调解员身兼数职的状况,既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又能一心一意搞人民调解工作,使人民调解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2.多样化。从人民调解工作形式看,目前主要是乡村两级为主的调委会相对稳定,但覆盖面还远远不够,尤其是要加强行业性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如设立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消费纠纷调解委员会等。
3.专业化。从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建设角度看,要努力提高广大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一个优秀的人民调解员要掌握灵活的调解技巧、高超的调解艺术、得体的调解方法、还要掌握一定的 3 法律、法规、政策和专业知识。要通过改善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加强队伍培训,努力造就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4.规范化。从人民调解工作的角度看,要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水平。其核心是要提高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公平公证性。规范人民调解行为,提高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公信力,成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新方向。
四、人民调解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上认识不到位。最关键的是领导干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认识不深。主要表现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会上重要、会后次要;口头上重预防、实际上重打击。看不到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的作用;看不到人民调解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作的贡献。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是关键。
二是经费保障不到位。人民调解工作原来没有独立的工作经费,不少扎根于基层的人民调解员工作辛苦、办事受苦、生活清苦,收入与劳动付出完全不相符。
三是人员落实不到位。村调委会一般只有一个人,即调解主任,工作中是“单打鼓、独划船”。严格来讲,一个调委会应有2个以上的成员,对矛盾纠纷的处理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解员到场。目前,所有村人民调解主任不是专职的,是由村支书、村主任或村会计等人担任,调解工作无法达到质量要求。
四是业务素质不到位。我乡每年组织两次对全乡调解员进行集中培训,这是我乡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重大举措。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全乡90%的调解员都能按要求对纠纷进行建期排查、对案件进行立卷归档,调委会的建设、管理也在逐步规范,业务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但对调解员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支队伍仍需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增强处理新时期矛盾纠纷的本领。
五、人民调解的建议
一是要完善人民调解网络。人民调解工作要创新工作机制,首先是要在网络建设上创新。针对不同地区的矛盾纠纷特点、民风民俗特点来完善网络建设。近年来,我乡在人民调解网络建设上不断求实创新,走出了一些新路子。全乡绝大多数村在村民小组设立了纠纷调解员、纠纷信息员、法制宣传员,大大提高了处理矛盾纠纷的效率。事实证明,这些探索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壮大了人民调解员队伍。
二是要实现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要达到工作场所、标牌、印章、调解文书、统计台帐的“五有”要求和组织、制度、工作、报酬“四落实”标准,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印章、标识、程序、制度、文书的“六统一”。调委会要完善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岗位责任制、纠纷排查报告制度、纠纷讨论制度、纠纷回访制度等。目前我乡大多数的村调委会做到了“五有四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调解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快规范化建设,推动自身的进一步发展。5 司法行政机关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帮助解决发展人民调解事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是要探索人民调解新模式。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是形式灵活、不拘一格,随时随地可以调解。
四是要实现人民调解工作标本兼治。“治本”是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让法制进村入户,让群众学法、守法、用法。乡司法所自2009年来,连续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效营造全乡上下学法用法氛围。“治标”是指妥善调处矛盾纠纷,对已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早受理、依法调解、及时结案、减少诉讼、防止矛盾升级、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通过调解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实现人民调解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五是要完善“五个机制”
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和作用。
(一)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矛盾纠纷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员及信息员扎根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建立并很好坚持了纠纷信息定期报送制度。一旦发现纠纷苗头,在报告当地党委、政府的同时,及时上报司法行政机关。形成典型性、突发性、影响大的重大矛盾纠纷随时报告制度。
(二)健全排查机制,积极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坚持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每月一次大排查制度。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 6 多发季节,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会战,进行滚动式、拉网式排查。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以及重点人、重点事进行重点排查。
(三)强化调处和应急处臵机制,防止矛盾纠纷扩大升级。指导各类调解组织牢牢抓住矛盾纠纷“调处”这个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调解、协商等方法,积极稳妥地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小矛盾酿成大事端。对于重大群体性矛盾纠纷,及时控制局势,引导群众合法有序地表达意愿和诉求,严防引发重大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四)落实联动联调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建立了矛盾纠纷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将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作为联动联调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与协作,合力调处矛盾纠纷。对不属于人民调解范畴的矛盾纠纷,及时分流到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限定时限。乡镇调委会对排查和受理的矛盾纠纷,建立台帐,逐案落实承办单位和具体承办人员,明确调处要求和调结时间。
(五)硬化考核奖惩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到实处。每年年底,乡委乡政府要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对因排查调处不力致使矛盾纠纷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篇: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探索与思考1
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作为党的助手,青年先锋队的共青团组织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企业共青团作为企业的组织机构,其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团员青年作为企业共青团的主要目标群体,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随之产生新变化,呈现新特点,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问题。在这一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想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决破除“就团论团”的旧模式,创新思维、创新载体,突出引领、服务的职能作用,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全面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心任务中,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从而赢得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实现企业团组织的良好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进一步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2010至2012年,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全党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的又一重大活动。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紧跟党的部署,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的根本原则,在基层团组织和团员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下面是我从事企业共青团工作以来的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做好企业共青团工作,必须明确团工作的定位
1、思想观念上要定位准确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的中心任务和追求目标是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共青团必须围绕服从、服务于企业这个中心任务。作为党组织的后备军和企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企业共青团应该定位为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和经济效益提高来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的积极作用,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产品价值和产品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各级团干部要站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工作能力与企业所需要,为党组织所欢迎,为团员青年所接受,与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步。
2、工作内容上要定位明确
团组织面临的工作领域十分广泛,但这并非要求面面俱到。因此,要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到两
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服务企业生存发展的定位,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促成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必须要坚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定位,团组织要代表和维护青年人的合法权益,为青年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之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服务。
3、组织目标上要定位准确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培训课程上,一位外国教授问一位团委书记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她说从事共青团工作。教授就问共青团的产品是什么?这位书记当时被问住了,因为确实从来没有思考过共青团也能生产什么,也有产品,也有品牌。此后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总结归纳出共青团组织工作目标的定位,即:共青团是生产青年人喜爱的优质的精神精品!团组织是生产“产品”的车问。我觉得在现有的企业制度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所有的团干部都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结合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目标定位就是要打造一条适合****特点的青年精神精品生产线,将青年的力量凝聚到这个方面上来,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现状分析
1、企业共青团无明确的职责分工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按照科学管理的原则,职责分工比较明确,企业不会脱离自身的实际和需要,专门给共青团组织划一块任务。因为。共青团实质上是一种群众性、自发性的组织,既没有权,也没有钱,开展各项工作就必然存在方方面面的困难。这就需要企业共青团干部多想办法,寻找最佳切人点和着眼点,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开展各项有效的活动。
2、企业共青团在职工心目中的认识
一是在基层团干部中流行这样一种看法: “生产任务忙,没有时间做团的工作。”这很明显把共青团工作与企业中心任务割裂开了;二是一些青年职工认为,团组织可有可无,有了她对我影响不大,没有她企业照样运行,而且基层一些团组织开展活动不得法,活动缺乏新意,难以满足青年不断变化的需求。
3、企业共青团在领导心目中的认识
一是企业高层领导普遍比较重视共青团工作,因为青年是企业发
展的脊梁,是企业的未来,但苦于企业经费上的困难,以及团组织本身定位,所以仍然没有解决企业共青团目前存在的困难;二是企业基层党政领导有的比较重视,大部分不是很重视团组织工作,因为基层单位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只要把生产经营抓好就行了,当然从根本上我认为还是有为才有位的问题。
三、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开展企业共青团工作才更有效,更有为
1、要善于借力,整合各方面资源。协调各部门关系,联合发展,共同提高。共青团组织在现有的各种条件下,很难独自开展或者完成一件大的、复杂的活动,只有善于借助外部的力量,才能发挥团组织的优势,扩大影响。例如,积极与人事部、党群部、安全生产部、工会等联合组织培训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月”、职工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在上级团委领导下开展“学习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这样,联合外部力量,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靠团的优势服务企业和社会,靠服务企业和社会吸纳资源,靠企业和社会资源服务青年,使企业共青团工作步入发展快车道。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团干部承担着传递信息、转化角色的任务。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成效。一方面,团干部要系统地学习和把握现代管理学知识,并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合理决策活动方案,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企业团干部要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优秀青年工作者的角度,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团结、带领青年在工作中努力奋斗,做到有成效、有作为。
3、要跳出“就团论团”的圈子。认真分析团工作和青年自身特点,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和把握
现今的条件使团组织不可能与过去一样有许多时间专门搞相对封闭的、固定的活动,应当看到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恰好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一是搞好传统的活动,结合生产任务的完成的实际情况,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各种岗位练兵、生产突击、青年创新创效、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挖掘团员青年的内在潜质,使他们在工作中切实感到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二是拓宽团工作领域,给青年团干部出任务、压担子,锻炼团员青年的管理决策、社会交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储备有生力量。
4、要创新团的工作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外部条件的变化必然要求团的工作模式发生变化。而创新是一个企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动力。首先,要从思想上认清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怎样创新等几个重要问题。俗活说“知难行易”,只要你真正明白了,想通了,具体去做总是比较容易的。所以,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一定要认清以上问题,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其次,要创新团委班子的工作模式,发挥团委班子的整体作用。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按照团委委员工作能力和特点分工,根据各委员的工作特长,在活动的组织,后勤服务,宣传报道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工。分工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指导、帮助、反馈工作情况,这样,既锻炼了委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又提高了团委整体工作能力。最后,要根据青年的需求和
爱好,开展一些适合青年口味的新活动。例如,有的青年对技术信息、教育培训等兴趣浓厚,我们可以成立一些相应的兴趣小组等非正式组织。同时开展先进技术讲座等活动,提高青年的技术水平。有的青年也许爱好文体娱乐活动,我们就可以有选择性地在特定的节假日开展一些适合青年的文体娱乐活动,既可以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又可以活跃青年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