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研究法第七章 行动研究练习
第七章 行动研究法
一、选择题
1、不属于行动研究具有的特点的是()
A.注重实践者的积极参与B.研究成果的普适性
C.研究方案的可变性D.研究目标的具体问题指向性
2、教育行动研究对园本课程发展的作用,阐述正确的是()
A.园本课程发展可以作为一种行动研究的模式
B.园本课程的发展为教育行动研究提供可靠基础
C.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作为园本课程发展的手段
D.园本课程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直接的舞台
3、不属于从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作出的反思,对行动研究进行划分的类型的是()
A.行动中反思B.内隐式C.对行动进行反思D.独立式
4、关于行动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行动研究的成果不具有普适性
B.行动研究起源于二战后的德国
C.在行动研究中,往往可以汇集多种研究的方法
D.教育研究对教育的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态度的影响
5、行动研究最早的提出者、运用者是()
A.勒温B.皮亚杰C.胡塞尔D.皮格马力翁
6、下列哪项不属于从研究的侧重点对行动研究所进行的分类()
A.强调行动研究科学性的研究
B.强调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功能的研究
C.强调研究参与人员合作方式的研究
D.强调研究的批判性的解放性行动研究
二、填空题
1、根据研究参与人员的成分不同,行动研究可以分为独立模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模式。
2、从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做出的反思来看,行动研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行动中反思和______________。
3、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但每一个螺旋圈都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计划、行 动、________和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支持模式
2、行动研究法
3、独立模式
4、合作模式
四、简答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来衡量行动研究的质量
2、简述教育研究和园本课程发展的关系
3、简要说明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必要性
4、简述行动研究与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
第二篇: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法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首先提出的,最初行动研究法在心理学、民族学领域被运用,五十年代被推广应用到教育界。七十年代以来,行动研究法在欧、美各国已经成为主要的教育研究方法之一。近些年来国外的教育科学方法论著中几乎都开辟专门章节论述行动研究法。可以说行动研究法也是当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教育科研方法之一。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征是:实践性、合作性、及时反馈性、开放性和兼容性。
行为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历史教学中运用行为研究法,可以将一节课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教育目标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及时根据课堂主体学生的行为活动,调整教学进度,活动强度和难易程度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又有机的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反思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快捷。
第三篇: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一般实施过程?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1)计划。即旨在改进现状的行动蓝图,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一般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尤其是第一、第二步行动计划。研究者可以依据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修改总体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
(2)行动。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进行实践,在行动环节也可以根据其他研究者、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
(3)观察。“观察”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对行动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
(4)反思。它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在反思环节中,在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行动的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并为下阶段的计划提供修正意见。
“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是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2)合作性。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理论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或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
(3)及时反馈性。在行动研究中,实践者直接进入研究,缩短了信息往返节,且在不同人员间信息转换出错率大减,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更为迅速、高效。一旦出现较为有效的结果,可以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影响到教育实践过程。
(4)开放性。从研究过程看,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促成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总目标的指引下,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甚至更改研究课题,真正体现边行动边研究。
(5)兼容性。行动研究并非一种独立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方法。它是依据要解决的实践问题不同而优选的多种教育研究方法于一体的一种多元化研究方法。
第四篇: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七--九章 行动研究法、撰写报告、发展趋势
第七章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来源:行动研究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库尔特。勒温于1946年为提高合作效率提出的一种集体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
行动研究的特点:注重实践者的积极参与;研究目标的具体问题指向性;反馈——调整性;研究方案的可变性;研究过程的民主化;研究情境的自然性;成果的非普适性。
行动研究的类型。(1)从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作出的反思来看,可分为三类。(阿特莱奇特,1997)①内隐式,②行动中反思;③对行动进行反思。(2)根据研究参与的成员成分不同,可以分为三类。①合作模式;②支持模式;③独立模式。(3)按照研究的侧重点,行动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类。①强调行动研究科学性的研究;②强调研究对教育时间改进的功能;③强调研究的批判性的解放性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适用范围以及局限。它的特点和优点是针对比较理想的行动研究模式而言的,会因为研究者和参与者教师比较强调该研究方法的简便易行、要求宽松,忽视了其计划性、系统性和潜在的控制性,使其缺乏起码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显得脆弱,不符合科学上的严格要求,行动研究以具体情境为限,研究的样本受到闲置,不具有代表性,对自变量的控制成分少,所以这种研究结果具有较大局限性,缺乏推广价值。
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必要性。①改善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的要求;②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师以教育教学作为一门专业须具备的特征:①其成员采用的方法与程序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作为支持;②其成员以学生的利益为压倒一切的任务;③其成员不受专业外势力的控制和限定,有权作出自主的职业判断。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三条途径。①通过系统的自学;②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③在教育情境中检验已有的理论。
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可能性。(1)幼儿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困难。①缺乏必要的研究时间;②缺少必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③还可能遇到缺乏研究经费,领导不支持等。(2)幼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独特优势。①幼儿教师处于最好耳朵研究位置,有最好的研究机会。②做中学,研究是最有效的学习。提高教育研究技能的有效方式有:阅读、合作、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有四个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行动研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①研究前周密计划;②研究中观察、发现问题,用实验手段不断改进现状;③行动研究需要自主、自觉的参与者;④行动研究需要多方长期合作。
行动研究的评价从几方面进行?①研究是否有利与发展和改善当前的教育现实,是否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②研究是否达到了解放教育实践者的目的,使他们不再受到传统科学权威的压抑,提高他们从事研究的自信和自尊;③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的方法与实践的要求如时间、经济条件、专业知识等是否相容;④研究是否发展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加深了他们对实践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质量和社会地位,使其专业受到社会更大的重视;⑤研究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是否与具体情境下的行动目标以及民主的价值观念相符。
试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1)计划: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从解决教育情境中问题的需要和设想出发,收集各种有关的知识、理论、方法、技巧、条件,是行动研究者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同时初步设想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包括研究的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的行动步骤的初步方案。(2)行动:要按目的实施计划,行动应该是灵活的、能动的,包含有行动者的认识和决策。(3)“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4)反思:对感受到的与制定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
行动研究的意义。符合国情需要;有助于实现多种方法并用;可开阔受益面。
教育行动研究和园本课程关系。①园本课程发展和教育行动研究不仅是操作层面的术语,而且有着更深刻的背景,强调权力的再分配能动作用和参与合作等。②园本教程的发展和教育行动研究都具有很强烈的实践性。③园本课程发展和教育行动研究都坚持现场本位立场。④园本课程发展和教育行动研究都极力主张权力的下放,都强调实践者的专业自主和专业权威。⑤园本教育课程发展和教育行动研究的理想程序大致
相同。⑥二者的出现有相似的社会背景。
教育行动研究对园本课程发展的作用。教育行动研究可为园本课程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作为园本课程发展的手段。
第八章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评价
教育研究报告是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是对研究工作者的目的,过程,成果等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者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教育研究报告的分类。(1)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分类。①以教育事实为主的教育研究成果;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②以教育理论为主的教育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以及部分学位论文。③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的教育研究成果。(2)根据教育研究报告的理论假设分类。①质的研究报告,主要以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为基础,②量的研究报告。以对研究假设的证明或证伪为目的,以实验法、调查法为主。
撰写教育研究报告的意义。可以展示研究成果以取得社会承认;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可以提升研究水平;可以增强研究者的科研能力。
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处理好求实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借鉴吸收的关系;处理好论文规范性,准确性与可读性的关系。
研究报告主要成分的撰写说明。(1)标题(2)署名(3)摘要(提要)(4)文献综述(5)研究问题(6)研究假设(7)研究方法(8)结果与分析(9)讨论与建议(10)参考目录资料。
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作用。对科研成果的鉴定作用;能促进学前教育研究工作的改进和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评价能够促进研究工作整体质量的提高;能够为科研管理和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建议。科研成果的评价从内容上看,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科研成果评价的内容。①科研目标评价。只要是指对研究开始确立的整体思路,而其核心就表现在理论构思之中。主要涉及两方面,即研究课题的创新价值,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的科学性、可靠性。②科研过程评价。研究结束后,对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③科研结果评价。主要从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进行。
教育研究成果评价的一般要求:问题提出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恰当性与新颖性、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讨论与结论的科学性。
教育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与总体目标的一致性;评价指标的相对独立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方法:研究者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相关行政部门评审。
学前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方法及其相互作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关系;通信评价与会议评价方法及其关系。
第九章 学前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当前学前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①当前教育研究中未能处理好“建构理论”与“解决实践问题”的关系;②学前教育研究片面追求客观化和科学规范性。
后现代思潮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①学前教育研究中需要一种反思,批判精神;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③学前教育研究对定性研究的重新审视;④学前教育研究应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树立一种对话。
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①研究主体的平民化;②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的平等化;③研究情境的自然化;④研究领域的微观化;⑤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区别。社会科学界普遍认为,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她们分别被认为属于硬科学和软科学,遵循的是两种十分不同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路线。量的研究者往往钟情于数字的精确性与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对质的研究的直观性缺乏足够的信任。质的研究者偏好丰富翔
实的、发生于具体情境中的细枝末节,不相信纯粹的数据统计。建立在实证主义之上的量的研究认为,质的研究只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和表面的探索和描述,不能进行逻辑的论证和科学的检验;而建立在建构主义之上的质的研究则认为,自己的研究传统无论是在经验的层面、哲学的层面还是伦理的层面都比量的研究更加优越。
质的研究方法的特点:①质的研究方法以间接的方式把握教育事实的主观性存在。②质的研究方法注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相互主观性”,即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研究者必须以被研究者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来了解对象,才能真正把握对象的主观世界。③质的研究方法注重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或人的生活的“整体性”。
量的研究方法的长处:适合在宏观层面大面积地对社会现象进行统计调查;可以通过一定的研究工具和手段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理论进行验证;可以使用实验干预的手段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随机抽样可以获得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研究工具和资料收集标准化,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可以进行相对准确的测量;适合对事情的因果关系以及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量的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对事物的一些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不能获得具体的细节内容;测量的时间往往只是一个或几个凝固的点,无法追踪时间的发生过程;很难了解当事人自己的视角和想法;研究结果只能代表抽样总体中的平均情况,不能兼顾特殊情况;对变量的控制比较大,很难在自然情景下收集资料。
质的研究的长处。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社会现象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对小样本进行个案调查,研究比较深入,便于了解事物的复杂性;注意从当事人的角度找到某一社会现象的问题所在,用开放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当事人看问题的方式和观点;对研究者不熟悉的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注意事件发生的自然情境,在自然情境下研究生活事件;注意了解事件发生的动态过程;通过归纳的手段自上而下建立理论,可以对理论有所创新;分析资料时注意保存资料的文本性质,叙事方式更接近一般人的生活,研究结果容易让人信任,容易起到迁移作用。质的研究的短处:不适合在宏观层面对规模较大的人群或社会机构进行研究;不擅长对事情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进行直接的辨别;不能像量的研究那样对研究对象进行工具性的准确的测量研究,其结果不具备量的研究意义上的代表性,不能推广到其他地点和人群;资料庞杂,没有同意的程序,很难建立公认的质量衡量标准;费时又费力。
第五篇:我国学前教育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
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各个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以规范和发展本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早我国学前教育的研究在整个教育研究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已有的研究以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课程与教学、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管理为主;幼儿教师的究稳步增长但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匮乏;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关注不够;学前教育的质量和评价研究较少。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 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资源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 求越来越高,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完成规划纲要既定发展目标,需要各级各部门全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着力提高指导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推动学前教育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一、充分认清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规划纲要发布一年来,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投入力度,学前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还未建立。一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要求,近年来各级财政在学前教育上的总投入相对较低。目前,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的平均只有1.3%,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7%的平均水平。巴西、墨西哥、蒙古等与我国国情较为接近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也已达到或超过了8%,其中蒙古更是达到了18%。二是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调整相对滞后。与幼儿园日益增加的运行成本相比,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明显偏低,很多地区的幼儿园收费标准10多年未进行调整,无法满足其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需要。严重的收支倒挂,影响了单位办园的积极性,也引发了社会的择园需求,使“入园难”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加重了家庭负担。据调查,我国幼儿教育经费总收入来自家长的占80%,33.3%的家庭的教育费用支出竟高达家庭收入的20%~50%。家庭是当前公共幼儿教育经费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幼儿园,家庭几乎是幼儿教育经费的全部责任承担者。尽管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来源,但家庭仍然承担了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成本。
(2)、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一是公办园数量明显不足。据统计,从1993年起,我国内地公办幼儿园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10.2万所减少到5063所,而民办幼儿园却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公办园与民办园比例严重失调。二是优质幼儿园占比较低。由于缺乏资金来源,大部分幼儿园经费只能用于教师工资、日常办公等开销,硬件建设、设施更新、师资培养等无力投入,影响了办园质量的提高。三是民办幼儿园两极分化严重。作为城市办园新增量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基本由开发商招标承包给个人经营,受办学成本推动和利益驱动,凭借较好的办学条件,提高收费标准,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另外一些民办园则在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上投入不足,给教育管理、幼儿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3)、幼师队伍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需求。一是队伍规模缺口较大。据调查,北京市未来3年需幼儿园专任教师3.6万人,而目前只有2.14万人,缺口1.46万人。湖南省在园幼儿约142万人,按规定需配备21.3万名幼师,目前只有不到4.8万人,缺口达16.5万人。重庆市目前有专业幼师1.6万余人,全市幼儿园师生比为1∶38,远远超出国家《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所规定的1:6-1:7 的比例,幼教缺口达上万人。二是学历层次有待提高。整体而言,我国幼儿园教师学历偏低,很多地区幼儿园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还占较大比例,学历层次总体上还是以中专毕业为主,硕士、本科学位的老师更是屈指可数,离幼儿教师学历大专化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4)、城乡幼儿园教育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一是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由于家庭支付能力有限,农村幼儿园收费普遍较低,甚至在某些沿海发达地区,月收费在100元以下的幼儿园也占到幼儿园总数的90%以上。低廉的收费扣除教师工资外, 几乎没有剩余资金改善办园条件。设施设备难以达到规定标准,尤其缺乏大型活动器械、现代教学设备、玩具和活动材料;办园场所不规范,没有独立卫生间、多功能活动室、保健室等配套用房。二是师资力量薄弱。与城市幼儿教师相比,农村幼儿教师收入更低,更难吸引正规幼师毕业生。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幼儿教育培训,有些中小学转岗教师,虽经短暂培训,但多数不适合岗位要求。有的地方学前教育还仅仅停留在托幼阶段,缺乏科学的幼教知识、保教方法、教育能力,难以完成学前教育的任务目标。
二、根据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我国应当如何解决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拓展多种运营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欧洲国家的教育体制及法制建设很完善,且教育较为公平,政府投入的公办学校从硬件配备到师资分配都很均衡。家长很自然地就近选择学校,从而避免了盲目择校、扎堆入学、乱收费等一系列不公平现象的出现,私立幼儿园的收费也有章可循。完善的教育督导制度更进一步保障了教育公平公正与良性发展。而当前我国公办幼儿园的特点是国家不仅在人员工资上给予财政拨款,在园舍建设、装备配备上每年也会投入一定资金,但在收费标准上并未体现出与时俱进,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还停留在很多年前的水准,这种现状就导致了公办幼儿园物美价廉、人满为患、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少数人享有,呈现出教育不公平的局面;另外,近几年各种大小规模的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收费可观,办园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却没有规范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去制约。对此,政府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应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与措施,以保障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政府应大力完善教育督导体系,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法制建设,强化教育督导的地位和作用,以此保障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
(二)加强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提高管理者及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养与水平在师资培养上,法国强调不论是园长还是教师,都需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其中不乏博士学位的园长,大学本科毕业更是幼儿园教师从业的基本条件。在经过严格公正的层层选拔之后,刚毕业的学生才能成为一名新手型教师,入职之后紧接着就是教师培训。法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国家之一,近20 多年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法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始向制度化、社会化、多样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完善的督学制度、定期的督导考核更是对教师的无形鞭策。据了解,督学对教师的督导评分和教师的待遇息息相关。如果一位教师在督导过程中连续三次成绩不佳,那么这位教师退休时所拿的工资将和其他教师形成 12 年的差距。当前,我国教师人才的选拨起点也在逐步增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质量的提升,但对于各类人才的职后培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幼儿教师职后教育的规划和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在幼儿教师的学历教育费用上,教师全部或部分自费的机率是83%,幼儿园支付的机率较小,上级部门基本不负担教师学历教育的费用。在幼儿教师的非学历教育费用上,幼儿园负担的较多,上级部门全部负担的机率是6%,负担1/3费用的机率是9%。可见,政府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投资是微乎其微的。政府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应进行统一管理,运用有关规划、政策等手段,规定相关部门的职责、理顺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保证经费投入;其次还应通过督导和表彰等形式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幼教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再次,在我国幼儿教师职后教育中应构建以“幼儿园为本”的,由高校、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学院、省市区级教研室、幼儿园共同参与并分工合作的教育网络。在这一网络中,各个培训部门应以教师的需要和发展为本,探索科学的培训程序,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摸索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科学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减少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教师反思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
(三)完善人性化的学前教育管理网络法国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每个城市按人口数量设立幼儿园。通常情况下,小城市一个或几个居民区设一个幼儿园,大城市有的居民区可设两个以上的幼儿园。每个公立学校的设备都由市里统一安排,条件都较好。另外,在为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服务上,法国也采取了众多人性化的措施。如法国各市政府把“教育和儿童”一项放到政府网页第二大主题的位置上,其中公布了与“幼教”有关的一切事宜,大到这个城市幼儿园的分布图,哪个居民区要新开幼儿园,小到哪个幼儿园在整修,每个幼儿园招多少孩子,有什么娱乐设施等,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有些甚至还会把每个幼儿园下周给孩子们吃什么全部列在网上。
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也应该加强人性化服务,如鉴于我们的国情,宏观的幼教政策法规、幼教动态、本地区发展现状、前沿教育交流等内容都应该能在政府网页上查找到,并要适时更新这些内容,以体现政府的权威性、引领性、时效性;细腻的园所动态、班级管理、卫生保健、营养食谱、家园互动、育儿知识等则应可以在每个幼儿园的网站上找到,并能方便家长分享交流。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在根本上反映的是以人为本的态度,只有主动服务,重视细节,并持之以恒,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3]邓志伟.二十一世纪世界幼儿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日、美、德、法四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1998,(6)[2]曾莉.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教育导刊,2008,(2)[4]谢延龙.法国教育督导制度及其启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1)[5]叶平枝.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学前教育,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