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与实现途径
浅析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与实现途径
摘 要针对目前我国大型煤矿企业浪费现象严重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不同开采阶段、不同宏观分类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以及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5 条途径。关键词矿区 可持续发展 模式 途径
In large shallow coal enterpris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and realization ways
AbstractBased on large coal enterprises in China at present situation of waste
phenomenon Put forward different phase,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macroscopic strategic mode,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5 pathway
KeywordSmin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ModeWay
1引言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炭开采和燃烧工艺的现状和水平,导致矿区环境逐渐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地面塌陷和矸石堆积带来严重的土地资源破坏。据统计,全国己有40 万公顷塌陷土地,煤矸石堆积已达30 亿吨,并以每年2 亿吨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煤炭开采已造成19% 的溶岩水资源被矿井排出,加上每年2800 万吨洗煤废水、每年298 万吨火药厂废水的排出,污染了江河湖泊等水资源。我国煤炭行业的甲烷排放量占世界煤炭开采排放总量的1/3~1/4。其中,大型煤炭企业由于规模大,产量高,其所占比重较高,已成为制约矿山发展的主要阻碍。
日益资源枯竭的煤炭矿山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因煤炭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的地表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系统的破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气及其它废弃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这些都是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大型煤炭矿山企业对的资源开发而逐步形成的城市或城镇,因资源枯竭、地面沉陷、水土破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造成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有时后者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为严重,如我国东北的阜新、抚顺就是因煤炭资源枯竭而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阻滞。
这些情况表明,如何解决我国大型煤炭矿山企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每一个大型煤炭企业必然要面对的重大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每个企业的必然选择,也只有走可持续发
1展的道路才能根本解决上面所陈述的这些问题。
2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根据可持续发展和矿区的定义,矿区可持续发展可定义为:在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中,采用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提高矿产资源采收率和减少环境资源的消耗,合理利用矿区内的各种资源,使矿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环境优化型的新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循环经济要求经济的增长必须以资源有效利用和绿色生产技术来实现。
煤炭循环经济模式是针对传统经济模式的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点而提出来的。传统的经济发展不仅耗费大量的资源,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不仅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急剧下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也满足不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3.1 不同开采阶段的战略模式
(1)新建矿区实行业主赎权模式。矿产资源所有者将一定井田范围内的探矿权和采矿权通过招标有偿出让,并与获得采矿权的业主签订承租合同,合同内容包括订立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对于生态环境有损害的井田开采,必须规定业主同步保护和修复治理的责任义务。实行“业主赎权”制,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矿产资源管理的行为中来,有利于规范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对矿产资源及辖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行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推行“业主赎权”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矿产资源的科学评价。
(2)在采矿区实行制定环境标准,依靠科技进步,采、治、监并行的模式。在采矿区的开采布局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为实现“绿色矿区”的目标,应在减少环境损害方面下功夫。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在采矿区制定出环境保护的标准,使企业的生产计划按环境标准要求制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条带开采、离层带注浆、复垦、无矸石山开采、瓦斯与煤同采等新技术,尽可能减少环境损害。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督力度,实行“采、治、监并行”的开发模式,使企业在生产收益与环境补偿的平衡点上运行,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与此同时,企业要延伸以煤为主的产业链,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在煤矿进入衰退期时,有替代的新兴产业。
(3)衰退矿区实行政府主导、重建环境的模式。对于已进入衰退期的矿区和报废矿井,一方面积极寻找接替资源和发展非煤产业,另一方面则是寻求多种途径和方式,做好矿区的重建工作。科研和司法部门必须建立起对矿区环境损害的评估制度,划分矿区损害的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一整套环境修复、整治和综合利用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为各级政府制定报废矿区环境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这个重任只能由政府来承担,这也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个特点。
3.2 不同宏观分类矿区的开采战略模式
(1)人文型矿区实行绿色开采战略模式。人文型矿区是指矿区具有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和文化条件,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针对人文型矿区的基本特征,以煤炭资源开发开采为主导的矿区可持续发展,应推行绿色开采战略模式,即在矿井设计、煤炭开采和矿物运输等过程中,充分考虑矿区地缘(包含地理及相邻关系)、经济和生态环境等[1]
因素,把资源开采全过程形成的熵增负面影响控制在矿区发展具有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同时,使矿区各子系统在资源开采—环境保护—矿区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平衡架构下高效协调运行。
(2)生态型矿区实行生态开采战略模式。生态型矿区也可称自然型矿区,是指矿区仅具有人类居住的基本条件,但难以形成极化集聚效应,使矿区成长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对于生态型矿区应推行生态开采战略模式,即在矿井设计、煤炭开采和矿物运输等过程中,重点考虑开采前和开采后矿区生态环境的一致性。
(3)索取型矿区实行一次性开采战略模式。索取型矿区是指矿区处于人类无法长期居住的区域,如沙漠、高原、高寒、高热、山区等,这些矿区完成采矿使命后即撤走人员,因此,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水平实施基准只能选择不可发展类。对于索取型矿区应推行一次性开采战略模式,即在矿井设计、煤炭开采和矿物运输等过程中,重点考虑最大限度地回收矿物资源,同时尽可能少地给矿区及其周边造成环境灾害。
4矿区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
矿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必然为矿区内环境保护、社区
[2]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资金积累,这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托和保证。
4.1 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动煤炭企业改制。大型煤炭企业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互相参股等形式,改制为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国有中小煤矿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合作、出售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2)组建和培育大型或特大型煤炭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与发展企业集团是融转机建制、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发展壮大矿区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
4.2 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煤与非煤协调发展
优化矿区产业产品结构,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向煤炭深加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发展多种经营方向转变。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通过吸收外资、多元持股、与下游产业的企业联营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焦、煤-建材等高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并逐步延伸产业链。这是实行渐进替代型多元化发展模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保持矿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战略,也是矿区经济由产品经营走上资产经营轨
[3]道,从煤炭行业向非煤行业渗透发展的有效方法。
4.3 依靠智力支持,永续经济增长动力
煤炭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以科技发展和应用为主导的智力支持系统,具体体现在职工文化教育素质、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三个层面上。其中,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又成为推动矿区发展的智力支持内核。
4.4 完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企业应当以自己的优势或可能拥有的优势去打开相应的最有利于优势的发挥,最能实现企业盈利目标的那部分市场。为此,要建立灵活、高效的企业营销组织,造就一支懂专业技术、懂经营核算、懂法律法规、通营销技巧的销售队伍,选择安全、畅通、快捷的营销渠道和制定灵活有效的销售政策。
4.5 努力提高煤炭企业的资本和国际化经营水平
矿区经济的增长依托矿区内煤炭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而煤炭企业实力的增强离不开资本经营和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资本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核心手段。如果没有资本的大规模、高效率
运作,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炭企业集团是不可能的。煤炭企业的资本经营有实业资本经营、金融资本经营、产权资本经营、无形资本经营等多种形式。煤炭企业资本经营水平的提高,依靠企业决策层和专业人才的正确运筹,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相结合。
加入WTO 使我国的企业置身于一个完全开放、统一的全球市场体系下,外国企业和资本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对我国市场的进入,使国内的市场竞争实质上已经跨越国界延伸到世界市场。因此,煤炭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成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能够利用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借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壮大自身的实力。在巩固煤炭出口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到境外投资建矿、办厂和劳动力输出,以及与国外公司合资、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姜福兴、耿殿明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区”模式.科技导报,2002 ,2 2王家诚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1).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年版
3范维唐等.关于实施3 项重点洁净煤技术工程的思考和建议.科技导报,2002 ,3 4潘伟尔.2001 年煤炭经济运行评析, 2002 , 07 , 12
http :/ / www.xiexiebang.com
5耿殿明.精益化管理断想.大众企业管理,1996 ,10
第二篇: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及其实现途径..(范文)
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及其实现途径..宋
岭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 要: 要保证新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当前首要是抓紧可
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这种能力建设的要义是: 技术能力的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社会资本积累的强化;政府 作用的加强;等等。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能力建设;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F1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820(2004)01-0006-05
一、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新疆作为资源大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依靠 资源优势开发与转换战略, 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 时期, 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人们日益享受 着工业文明的恩泽和雨露。然而, 科技进步和经济 发展使得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的外部性问题, 却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破坏因素。可持续发展不是不要发展, 而是在发展 中采取积极的措施, 调整发展战略, 减少向自然界 的征服或索取, 增加对自然界的投入, 改善自然资 源的供给条件。新疆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 的形势要求我们应审视度势, 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 过度消耗资源、损害环境为代价, 单纯追求经济数 量的增长, 一味以强调发展经济来赶超发达地区、缩小差距的传统发展模式, 走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 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个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 用状况决定着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增长 与环境保护之间应该表现为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会提高, 对环境改善的投入也会增大, 完全可能提高环境资 源的总量水平。新疆目前的发展趋势恰恰是经济在 持续增长, 但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自然资源的供给条件越来越恶劣, 环境仍在继续 恶化。
新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具有现实的必
要性, 而且具有国家政策实施的紧迫性。西部大开 发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做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它与国内外 传统的开发模式不同,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把生态环 境建设和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提到了突出的位 置。国务院在部署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时, 明确要求 从保护和改善生态入手, 切实把发展经济的指导思 想转到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上来, 转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上来, 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经济社会繁荣。在西部大开发 中, 新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然而现阶段的突出 问题是, 资源优势还难以充分发挥, 生态破坏和环 境问题积重难返, 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要求我们不 可能继续沿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只有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 统筹规划, 通盘考虑, 以生 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开发建设的根本点, 把人
口、资源、环境纳入大开发的总体规划, 科学把握环 境与发展的关系, 以此作为推进新疆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指导思想。中央于2002 年11 月8 日召开的党 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明 确指出: “..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 地位, 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 国策..”,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 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才能有效地促
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由于可持 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强调人的实际生活福 利的提高, 强调发展的后劲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 对人类生活的支持作用, 关系到子孙后代, 而这一 切都依赖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因此为 确保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转变 传统发展模式为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二、能力建设是新疆实施可持续发展 的制度和技术保障
新疆资源环境突出特点是新疆自然生态系统
2004 年3 月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r., 2004 第32 卷第1 期Jo urnal of Xinjiang Univer sit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32, No.1..收稿日期: 2003-10-14 作者简介: 宋岭(1943-), 男, 新疆塔城人,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的生物存量少、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易遭受破 坏并难以恢复, 表现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特征。加之人们在长期拓展绿洲进程中, 缺乏对生态系统 保护、恢复重要性的认识, 那种不合理、不科学地利 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活动使新疆生态系统继续恶化;新疆长期以来流域规划落后, 随意截流引水造成下 游水环境状况改变, 导致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过度 砍伐造成山区天然林资源锐减, 对平原荒漠林的破 坏也十分严重。据新疆生态环境现状首次调查结果 表明: 绿洲扩大、沙漠扩展、土地次生盐碱化面积增 加同时并存。森林覆盖率经历了锐减到提高的过 程, 但森林分布及生态功能下降的趋势仍未扭转;草地严重退化, 草地面积仍在逐年减少;水域缩小, 河道断流, 湖泊萎缩;农药、化肥、农膜使用量逐年 增加, 残留地膜对土地的污染日益严重;矿产开发 对土地破坏和水资源污染已逐渐显露;新疆生物种 减少。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沙尘暴频发使绿 洲内大气降尘居高不下..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 由于新疆缺乏合理的资源管理体制及存在环境外 部性所致。而环境外部性和公共资源管理问题被普 遍认为首要的是产权问题。产权作为经济制度的核 心, 涉及到经济活动的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作为监 督实施产权的国家管理等。没有合理的经济制度和 明确的产权关系, 就无法确定经济代理人的经济利 益、责任和行为准则, 对于向公共资源开发中的“搭 便车”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源低效使用等问题的 解决便无从着手。明确了产权, 国家必须有效地行 使、监督产权的实施, 因而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和规 则, 以便有效地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由于能力建设 强调制度建设, 强调体制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作 用, 由于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以便维持经济运 行的稳定性, 同时必须有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使 其能适应和及时解决由制度本身在新的环境下产 生的问题。由于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 础, 它的利用程度和水平决定于知识和技术发展水平, 一般而言, 知识和技术水平越高, 自然资源利用 的多样性也越大, 从而为区域分工开拓着越来越广 阔的领域。同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知识通过信息 及控制技术能有效地改造一个地区资源组合特征, 强化其优势资源的地位, 从而实现区域分工的深 化,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对于依靠优势资源开 发利用与转换战略的新疆来说尤为重要。经济发展 过程中为了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需要改进生 产技术, 及时掌握新技术、吸收新知识的高素质人 才, 并需要由良好的机制来获取技术、知识信息。因 此, 知识信息的获取能力、学习能力、技术吸纳消化 能力、信息快速处理能力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 天, 对国家、地区的发展是最基本的因素。如果新疆 缺乏能够适应社会进步的人才库, 就很难最终实现 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将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需要 投资, 也就是需要强调教育的作用, 强调对人才的 引进和培训, 因而需要有效的体制发挥培养人的能 力和发挥人的能力。然而, 不容乐观的是, 新疆存在 严重的“孔雀东南飞”现象。据有关统计, 改革开放 以来, 新疆流失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 人等就有21 万人, 相当于现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 术人员的1/ 3;自1990 年以来, 新疆每年考入内地 大专院校的1.2 万多名学生中, 回到新疆工作的不 足20% [2]。另外, 新疆人事部门总结流失人才呈现 的特点表现为: 流失的专业技术骨干多;从南疆和 边远地区调往内地发达地区的多;考取内地院校的 研究生、大学生留在内地的多, 人才外流意愿趋势 越来越强。当然, 这与不良的用人制度是分不开的。因此, 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关系到新疆可持续发展 能力建设, 没有足够的人才, 可持续发展就会失去 依托。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 这一点。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的条件下, 各国与 地区间经济实力较量的背后, 是科技实力的较量, 而科技实力较量的背后, 则是教育和人口素质的较 量。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就要借鉴发达国家和 地区成功经验,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开 发人力资源, 实施人才超常投资战略, 从而增强新 疆的人力资本、自我积累能力, 盘活存量。惟此, 才 能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从资本的增值 速度看, 人力资本的增值速度远高于物质资本的增 值速度。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用比较成熟的计算 方法对1900—1957 年间美国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的收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计算和分析。发现 57 年中, 美国的物质资本投资额增加了4.5 倍, 而 同期收益值只增加了3.5 倍;人力资本的投资额仅 增加了3.5 倍, 其带来的收益值却增加了17.5 倍, 大大超过了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值[3]。同时人力资 本理论认为, 人力资源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 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能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即人 才资源才是一切资源中头等重要的资源。然而新疆 教育投资力度明显不足: 1998 年新疆教育事业费为 251 205 万元, 占新疆国内生产总值2.25% , 占新疆 财政支出总额的17.2%, 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但由于新疆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国内生产 总值1.4% , 财政支出仅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 1.9% , 使得新疆财政中的教育事业费在全国仅排
第22 位,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人才资源的有效开 发与合理配置是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的关 键,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从可持续发 展的内涵来看, 可以概括为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
第1 期宋 岭: 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及其实现途径7 社会持续三者的统一。三者能否统一, 则取决于人 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程度、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 源的素质, 以及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控制能 力, 只有人力资本才能从根本上调整三者关系以达 到平衡。
新疆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着双重挑战: 一方面 要大力发展经济, 同时另一方面又要保护生态环 境。物质资本的积累只能够促进部分问题的解决, 但在时间上始终是“滞后”的和被动的。这一切都是 对能力建设的挑战。然而对于经济高速发展是以部 分损害和牺牲自身生存环境的新疆来说, 要实现可 持续发展, 强化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 重视能力的 人才建设, 无疑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础和 前提。
三、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现实途径
就新疆来说, 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 重点及其实现途径主要是:(一)要重视技术能力的提高
技术能力是影响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及市
场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在现代经济增长中, 技术和 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20 世纪 初期, 在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 科学技术对国 民经济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仅占10%-15% 左右, 而到20 世纪中期则上升到40%, 70 年代以后又上 升到60% 以上, 80 年代上升到70%-80%以上。90 年代又上升到85%以上[ 5]。技术能力建设将对一个 国家或地区产生结构的优化,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人口素质等发挥重大作用。然而, 新疆的技术综合能力建设相对比较低, 综合实力在全国尚处于落后地位, 科技事业的发展 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存 在着一些阻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不利因素, 相关政 策尚未能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合力, 企业还没有真 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 大 部分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还游离于企业 之外, 科技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 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不健全, 导致科 技成果产业化速度缓慢;科技投入的总量小、增长 慢, 科技融资渠道不畅, 科技队伍结构和配置不合 理, 人才不足与人才积压的现象同时存在, 高层次 人才流失严重, 研究与开发人员尤其是学术、技术 带头人较少, 缺少聚集人才的设施和重大项目。例 如, 新疆2001 年用于科研与开发经费支出仅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0.22% ,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09%, 同年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5 万 人, 万人拥有量仅为205 人。直接从事科学研究与 开发的科技人员6 500 人左右, 占社会劳动力总数 仅0.06% 左右, 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12。而环 保系统的科技人员则更少, 全区仅有372 人[4]。可 见, 技术能力建设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是影响 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新疆的 技术能力呢? 第一, 技术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 知识和信息积累能力的反映。因此, 对于新疆, 要有 强的技术能力, 必须使之建立在知识不断积累和储 存的基础上。这主要表现在技术的获取、消化、吸收 与二次创新等方面。对于新疆目前的情况来看, 大 量的应该是二次创新, 主要是做好新技术的获取消 化和吸收工作。同时, 要努力克服新疆科技投入过 低和社会科技力量分散, 分布不合理以及企业科技 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第 二, 技术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 资本的积累, 只有通过对人力资源开发即进行投资(如教育、培训)后形成具有一定技能、技术水平和 熟练程度的劳动力, 也就是转化为人力资本, 才能 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力资本的存量越 大, 即劳动者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和生产能力越高, 劳动力的质量便越高;劳动者质量的提高, 一方面 会提高劳动边际生产力, 另一方面可提高要素更有 效率的组合和运用的效率, 还会改变物质资本生产 效率, 减弱或抵消资本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 将使 资源在既定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人力资 本是技术能力的活载体, 只有保障新疆人力资本载 体足够大, 质量足够高, 可持续技术能力建设才成 为可能。
(二)要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人, 内核是国民素
质。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全体民众的艰 苦努力去实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也要依靠全 体群众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无论是管理体 系, 还是法制体系、教育体系、科技体系以及公众参 与体系, 都是由人来建立, 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同样是为了实现新疆地区每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 人既是目标 主体, 又是决策主体与行为主体, 人的思想、观念与 行为贯穿于可持续发展全过程, 因此公众的可持续 发展意识、觉悟和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 正因为如此, 《中国21 世纪议程》在加强能力建设 的综合措施中突出强调了全民参与的问题。因此, 在新疆可持续发展中建立公众参与体系很有必要, 如加强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 建立环保民间团体, 推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真正做到充 分发挥各种团体以及公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与机制, 促使每一个人自觉 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并将之从伦理层面上升 到全民自觉的行动, 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8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
在制度上保证他们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及 其实施过程。与此同时, 政府官员首先要强化可持 续能力建设的意识, 确保政府官员在执行可持续发 展过程中, 有更大的动力。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 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三)要强化社会资本的积累
社会资本在某种意义上是制度资本的扩展或
超出经济学范畴的一般性概念, 它是指一系列的规 范、网络和组织, 为人们接近决策资源提供便捷的 途径。作为“共同行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能力 建设, 不能离开社会资本和积累。强化社会资本的 积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和保障。因为, 社会资本包含着信息获取途径的畅通及信息交流 与共享机制运行, 良好的合作与参与机制可以提高 经济部门的决策效率, 它就像一个社会稳定器能够 自动建立一种强化机制以保证那些涉及互动或共 同行为的期望能够实现, 社会资本包含了集中决策 的机制, 这是提供公共物品和管理市场过程外部性 的一个必要条件, 公共物品上的“搭便车”问题可以 通过集中决策, 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最大限度地 提高个人、团体和组织的生产力。社会资本具有渗 透和溢出效率社会资本如同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 人力资本一样, 其价值在于与其它类型资本的结 合, 使其它类型资本及其生产力的结合更为有效。世界范围来看, 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在社会资本积累 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新疆社会 资本积累能力相对其他能力更低。因此, 吸取他人 的经验, 新疆必须在确保完善的市场机制, 合理的 制度安排, 科学的法律框架有效率的政府组织前提 下, 为社会资本的不断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而 加快新疆可持续能力建设的步伐。
(四)可持续能力建设必须强化政府的作用 在自由资本主义运行方式下, 人们通常信奉小 政府, 也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 政府不应过多地 干预经济事务, 而应尽可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 功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 政府的作用应该加 强还是削弱? 总的来说, 人们普遍认为, 在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后, 政府的作用将不是削弱, 而是加强。因为, 一是可持续发展是合并生态效益的高效发 展。即某项经济活动的收益应扣除环境与自然资源 的损耗, 这就要求重构传统的价格体系, 进而建立 起合理的环境与资源价格体系, 然而单凭市场的力 量是不够的。从世界经验看, 资源价格的确定, 在多 数场合下的资源使用费只能通过政府实施。此外, 与环境和资源价格体系有关的资源定价、资源核 算、环境资源管理监测等任务只能由政府承担。二 是政府在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投入方面可以充 分运用税收和补贴杠杆, 有效地抑制所谓高消费、过度的资源耗费型的经济活动, 对浪费资源和造成 环境污染的各种经济行为给予高额税收, 而对于产 生积极的外部经济效果的经济活动应给予奖励。新 疆在资源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国土整治、环境资源 教育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投入不足。其重要原因之 一, 就是税收制度的薄弱。三是由于环境与自然资 源通常是公共物品, 而要做到对自然资源的资产化 管理, 使社会各主体对环境与资源的有偿使用要做 到合理, 其重任只能由政府来担当。政府在形成维 护、共享和共建公共物品的社会经济机制方面的功 能是其它任何力量所不能替代的。而这些又都是可 持续能力建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而一个力量 薄弱的政府是难以承担此重任的。总之, 在一个可 持续发展的社会里, 政府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6]。(五)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需要全社 会的长期共同努力, 也更需要有一种预先安排或设 计来为全社会所遵守,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社会经 济发展规划时, 把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融合或渗透在有关的社会经 济发展目标和经济政策中, 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 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在制订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 都是这样做的, 这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可持续 发展战略实施和增进可持续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 义和指导作用。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和兴起之前, 中国政府 实际上已将一些包含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容纳入
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如今, 《中国21 世纪议程》已 在“九五”计划和2010 年规划的制定中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 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 并对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 环境和生 态保护等规定了具体的指标和要求。
新疆在制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虽然也体现
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但总体上看, 体现在发展规划 中的融合和渗透力不足, 目标不够明确, 过于原则, 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新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 候, 不可利用的荒漠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占60% 左右, 森林面积很少, 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14% , 新 疆水土资源的空间组合不平衡, 新疆水资源主要集 中在西北方, 而和田、东疆和天山北麓大量缺水, 新 疆绿洲荒漠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趋严重。针对新 疆封闭性、干旱性和脆弱性的特殊生态环境, 加之 新疆人口增长过快, 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加大的特 点, 新疆必须制定具体的, 带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 并在实施和落实中, 不断提高新疆可持续建
第1 期宋 岭: 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及其实现途径9 设能力。
结合新疆的区情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
求, 增强新疆可持续能力建设, 制订社会经济发展 规划时应该充分体现以下内容:(1)大力发展科学 技术, 实施“科教兴新”战略, 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科 技支持能力。同时, 要在新疆研究开发清洁生产工 艺和产品, 促进循环经济。(2)应用经济手段保护资 源和环境。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原则, 制定合理的自 然资源价格体系,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作用。(3)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促使资源优化 配置, 制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计划, 提高废物资 源化水平,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节约原材料, 制定出 积极开发新能源、新原料, 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治理 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同时, 要加大对自然环境的 投入, 解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科技问题, 缓解 由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制约和压力。(4)建立健全有利于可持续发 展的地方法规和经济政策, 加强与可持续发展有关 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促进可持续法律法规 的实施。新疆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家法律, 制定地方 环境与发展的配套法规, 以完善与可持续发展有关 的立法体系。要有效地正确处理、协调可持续发展 战略实施中的各行为主体错综复杂的关系, 必须依 靠法律加以规范。(5)在国家人口政策的大框架内, 确定新疆适宜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使人口自然增长 率不超出区域的资源承载能力。与此同时, 要加强 各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公众参与能力, 确保人 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新局面[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2] 李隆超.加快乌鲁木齐市人才资源开发为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服务[ J].改革与发展, 2002,(8).[ 3] 徐世义.2020 年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M ].乌鲁木 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4] 新疆统计年鉴.(1997-2002 年)[ Z].北京: 中国统计出 版社.[ 5] 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6] 赵丽芬.可持续发展战略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1.[ 责任编辑: 刘志友] Xinj ian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 ity and the Means of Real ization SONG Ling(Col leg e of Economics and Manag ement, X inj iang Uni ver sity, Urumqi, X inj iang , 830046)Abstract: The cha ng e of eco nomic development m ode to sustainable develo pment one is to ensur e the aim of ov erall w ell-off society to be r ealized in Xinjiang.At present, what is to be done is to build the ability o 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ability means the uplifting o f techno log ical abilit y, the reinfo rcement o f public par ticipation, the str engthening of social capital accumula tion, the streng thening o f go ver nment functio ns, and so o n.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ilding o f sustainable dev elo pment ability;means o f r ealizat ion 10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
第三篇:儒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儒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杜小安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1989年5月举行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目标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已经成为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与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94年7月4日,我国政府批准了第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条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积累下来的宝贵历史经验和智慧,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角度,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想资源,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建立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上,最终根深叶茂,结出健康和长久的果实。
一、儒家的义利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我们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不但要有量的扩张、也要有质的改善。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追求经济规模和效益的增长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包括人均GDP增长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投资的增长率,另一方面突出强调环境治理保护力度和投资的比重,包括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总产出比率、保护区面积率。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既要追求经济增长,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后劲,不能鼠目寸光、急功近利,更反对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儒家 圣贤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儒家的“义利兼顾”、“以义制利”、“诚信为本”等思想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价值,来纠正社会上流行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想。义利关系问题(义利之辩)是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对国家、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创要的作用。孔子最早提出义利之辩,他主张重义轻利,义以生利,以义制利,义然后取,见利思义。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不过,孔子并不否认功利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论语·子路》里,孔子说过先“庶”(人口兴旺)、再“富”(生活富裕)、后“教”(教育)的发展观。可见他肯定了实际功利对于社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孔子在谈论食、兵、信三者孰为重时,以“信”为第一,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足食”和“足兵”体现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则属于道德追求的范围,可见孔子将道德追求置于优先于功利追求的地位。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强调要贵义贱利,舍生取义。荀子主张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西汉董仲舒继承了孔孟的义利观,提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的论点,强调道义和功利不能并存。他的这个观点对后来影响很大。宋代又就义利关系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辩。程颢、程颐、朱熹等坚持董仲舒的观点,认为道义和功利是互相排斥的。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二程语录》)陈亮、叶适则认为道义和功利并不矛盾,功利体现在道义之中,离开功利无所谓道义。叶适说:“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习学记言》)后来清代学者颜元也认为义利不能偏废,应该并重,反对董仲舒的观点,主张 “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
随着全球化浪潮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问题明显的凹现出来。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违法乱纪、不讲公共道德、不负社会责任、胆大妄为的人乘机钻空子,贪赃枉法,大发不义之财。他们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制假贩假,挥霍无度,过分渲染高消费、超前消费,炫耀富裕,追求眼前利益和笑贫不笑娼的片面舆论导向更使一些人见钱眼红,对不仁之富垂涎欲滴,导致社会腐败、道德滑坡、人心冷漠;他们为发财致富不择手段,狂采滥伐、竭泽而渔、滥捕偷猎、任意排污、盗损文物等,使生态环境受到更严重的威胁。由此加深了社会的贫富不均,使环境问题变本加厉,从而使破坏性的经济生产活动到处泛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儒家的义利观当中吸取营养,帮助当代中国人惊醒。儒家的义利之辩可以为我们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个重要的思维视角。正确看待和处理义利关系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人们安身立命的道德原则问题,同时也一个重要的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导向问题。面对拜金主义盛行和物欲横流的现实状况,我们应该大胆借鉴儒家重义轻利、先义后利、义利并重等思想来进行社会调节和规范,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标准作为道义原则去捍卫和坚持,制约和引导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功利原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不要放松对道义原则的追求。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罔顾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无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就成了唯利是图的小人,最终在经济利益的疯狂追求中迷失自己,发展就成了一种对人类贪欲的追逐,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并祸及子孙后代。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市场机制的运行规范,使经济活动有法可依,同时辅之以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环境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法规,把人们的经济行为量之以法,使不法之徒不能妄为;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加强社会教育和启蒙,强化健康、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高尚的社会道德风尚,批评抵制那种片面宣扬金钱至上、发财享乐的错误舆论,把维护社会道义和生态环境提高到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的地为,以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的顺利实施。
前不久,上海恒源祥集团公司董事长刘瑞旗掀起了一场关于企业文化发展的“狼羊之辩”,讨论道义与功利的冲突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做狼,还是做羊?这时每一个中国企业都面临的重大思想问题。2004年,随着一本叫做《狼图腾》的小说持续畅销,人们对狼的生存哲学和发展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该书将“狼性文化”归结为敏锐的嗅觉、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三大特征。小说唤起了不少人对“狼性”的渴望。此后,狼道”就开始被广泛移植到企业领域。在企业界,人们对狼的崇拜风起云涌。“狼性”管理理论开始大行其道,狼赫然成了成功的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对《狼图腾》一书评价很高。他说:“读了《狼图腾》,觉得狼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其二,最佳时机出击,其三,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号称中国第一CEO的张瑞敏之言立即在企业界掀起了阅读《狼图腾》的高潮,大小企业纷纷仿效狼的精神,打造狼一样的团队。狼性文化的影响之大之深已非一般文化现象可比。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过分强调竞争的残酷性和挑战性,严重忽视人的人文关怀和悲天悯人的大爱精神,一味强调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把人性异化为狼性。然而,一些企业文化研究学者也揭示了狼性文化的致命弱点,如独断专行、攻击性过强、残忍冷酷、贪婪无比、家族式垄断、僵化死板等。狼性文化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狼性企业文化中深藏着固有的本质——残酷无情,你死我活,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蔑视规则,无视人性等等缺陷,极易造成企业及员工在文化上的迷失。在与市场竞争对手的拼杀中,置对方于死地将是惟一目的,即使一方获胜,也会因失血过多元气大伤,形成“双输”的结果;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由于人性的缺失,很容易形成强硬的刚性文化,员工与老板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将以“性恶论”为原则,互相提防、互相猜忌,毫无信任感,必然产生巨大的内耗。很显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狼性文化”是一剂致命的毒药,绝非商业大道。因此,上海恒源祥集团在招聘广告里公开表示不提倡„狼道‟,而信奉„羊道‟。在恒源祥董事长刘瑞旗眼中,“羊道”提倡包容与和谐,提倡创新与改变,提倡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他认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并不只有靠“狼道”才能使企业摆脱竞争的泥潭。恒源祥确立了以“羊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开创了以小企业、大品牌为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规模经营和快速扩张,使恒源祥迅速成为国内毛纺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中国著名品牌。刘瑞旗认为,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主张先义后利,就是“羊道文化”的体现,很值得今天的企业家借鉴。“羊道”的精神强调和气生财、合作双赢、诚信为本、和谐相处等原则,追求创造性而不是对抗性,因此能够长久持续发展;而“狼道”精神更多的是强调竞争性、对抗性,以及对他者的攻击性和毁灭性,因此会犯鼠目寸光,急功近利,自取灭亡。刘瑞旗的“狼羊之辩”将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引入企业文化中,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二、儒家人文思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人口控制、文化教育、居住环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文明、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精神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人类自身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口综合治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改善人居环境等几个重要方面。儒家思想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人口综合治理方面,儒家的“博爱”“大同”思想和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积极价值。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只有妥善解决人口问题,才谈得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人口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人口控制工作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不少农村地区生育水平仍然偏高。大量调查研究数据表明,由于受文化教育水平低的人们受到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孝道的影响,具有强烈的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封建思想。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批判儒家思想里的封建余毒,扭转重男轻女的陋习,同时利用儒家思想里“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激发人们的公德心,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就能破除养儿防老旧观念;并通过增强人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促进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把国家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贯彻到底;同时通过继承儒家教育为本的优良 传统,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我国人口普查与人口调查已表明,文盲半文盲妇女的生育水平很高,而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们具有自觉节制生育的愿望,生育水平较低。因此,提高国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也是人口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些举措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变“政府要我少生优生”为“我要少生优生”,降低人口数量,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
其次,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方面,儒家“尊师重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积极价值。教育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又是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手段。现代科技文明的基础在于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越高,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越高。尤其在信息化社会,拥有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我国推行的科教兴国战略正是这种时代潮流的体现。而如果人们教育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受改善生活、发财致富的经济驱动力的驱使,人们很容易发生对环境生态破坏性的生产,诸如盲目采伐森林、开垦荒坡等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扩大,滥采矿藏造成的矿产资源浪费与耗竭,盲目生产造成的能源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在经济相对落后,资源相对贫乏,而人口基数又十分庞大的我国,今后发展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导致环境破坏的工业化道路,而采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必须采用高新技术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技术,因而对人们的教育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针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在全体国民中进行专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这种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人们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对当今社会及人类后代的责任感,增加参与持续发展能力。这种教育不仅要使人们获得科学知识,也要使人们具备高度的道德水平。这种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广泛的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是,儒家尊师重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虚怀若谷、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学思并重、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实事求是、举一反
三、以身作则、锲而不舍、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等教育思想都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儒家“里仁为美”“择仁而居”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类住区发展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对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的更高要求。当今世界许多地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增长、高速城市化、住房不足、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严重匮乏等带来的种种挑战。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简陋、有害身心健康的环境中。所以,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联合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人类住区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以及所有人(特别是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中国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动员所有的社会团体和全体民众积极参与,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这里既有改善物质居住环境的的意思,如住房、交通、安全、卫生等环境,也包括改善人文环境,如社会交往、文化教育、邮电通讯、业余娱乐、健身体育等环境。在儒家思想里,孔子特别强调人居环境的人文因素。他深感居身之地有“仁”的重要性,提出“里仁为美”的思想。他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他认为,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好人也会逐渐变坏,和好人住在一起,坏人也会慢慢学好。他因此对物质性的环境看的比较轻。有一次,他告诉弟子想去九夷居住,弟子说那里太粗陋了,不宜居住,孔子回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孟子曾经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荀子《劝学篇》明确提出“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的思想。刘禹锡的《陋室铭》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王安石《里仁为美》说“为善必慎其习,故所居必择其地。”可见儒家对人居住的人文环境具有很高的标准要求。
三、“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它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现实需求,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要求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所以,我们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决不能走西方文明浪费资源的发展模式,更不能模仿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古人看待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思考和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主张“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强调建立天、地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本义并不是谈人与自然关系的。在儒家来看,“天”可以有三种属性。他首先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冥冥之中宇宙的主宰,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决定王朝兴衰命运的主体,同时是赋予人仁义礼智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是赋予人良知和良心的根源,有时还指我们头顶的浩瀚穹苍。汉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第一种含义,认为“天”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天,也是世界的大主宰,可以和人感应、能够决定人的吉凶祸福。他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强调第二种含义。孟子认为,上天赋予每一个人仁义礼智道德观念和良心原则,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因此,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宋明理学家张载、二程都继承了这条路线。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思想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荀子在《天论》篇里强调第三种属性,仿佛天就是物质性的大自然,但在他的整体思想里,“天”仍然是主宰、是人敬畏的对象。
虽然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并不是直接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而不能直接用于解决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但这个“天人合一”思想却能够给现代生态伦理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首先,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认为“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为一”,把人类社会放在整个大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和交流,认为天地万物是人的物质生命和精神信念的重要基础。由此一基础所显出的是人对于自然万物在精神价值上的统一性和在宗教情感上的尊重和敬畏。我们看到,在儒家祭祀的对象里不仅有至上神、祖先神、圣贤神,还有大自然之天神和地祗神,如日神、月神、山神、河神、土地神、五谷神等等。只有认识并认同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这一宗教基础,才能为人们自觉自愿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找到根本解决之道。其次,面对当前人类遭遇的生态危机,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克服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藉由自身科技智能发展所建立起来的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主义和科技霸权,使人类严重背离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路线,由科技发展所构筑起来的骄傲与虚荣,由弱肉强食和急功近利导致的贪婪和物欲,把人已经异化成金钱、强权和科学技术的奴隶,很难重新回到天地的怀抱。正象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描述人类在自然状态下那样,“人对人是狼与狼的关系”,到处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则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操作手段。它在承认人与自然差别的基础上,把人类之爱推之于自然万物,从而将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统一起来,解去“蔽于天而不知人”和“蔽于人而不知天”的两种偏 颇倾向。它提醒我们现代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尊严”的前提下来获得人类自身的尊严,如何在“天人相分”的同时找到人与自然的宗教和精神纽带。第三,人类社会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是依靠科技创新而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历史,同时也是在环境问题的逼迫之下不自觉不自愿地回归自然的历史,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云汉的生态学价值也在当代处境下才得到重视而显示它本身的存在意义。现代文明滥用科技导致的弊端已日益显著,比如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破坏、新疾病丛生、自然资源匮乏、人口爆炸、全球变暖等等。如果这些弊端里的任何一项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人类前途必然遭到毁灭。因此,人类从客观上开始出现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现实迫切需要。当代学者季羡林先生为此提出“东西文化互补论”,主张人类必须悬崖勒马,正视弊端,痛改西方“天人对立”的思想方法和征服掠夺大自然的发展模式,采用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方法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开始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之时,也大胆提出科学发展的理论,主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十分强调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这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显示出它重要的生态学价值,对中国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总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们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大胆地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为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人文精神、儒家的义利观都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精神支持。
参考文献: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8年。
管仲连、涂方祥、杨琳:《中国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海洋出版社,2006年。
刘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王石生 余天心:《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竞争力研究》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8。杨波等:《儒家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战略
怎样正确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状况?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使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②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资源状况。③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这是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它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自觉地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面对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实现计划生育法的基本国策。实现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②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③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环境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④实施可持续发展,依靠你我他。党和政府正在带领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中学生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第五篇:浅谈绿色饭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绿色饭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马红霞
目录
摘要:........................................................................................................................................前言.................................................................................................................................................2 Keywords.......................................................................................................................................3
一、绿色饭店的概念...................................................................................................................4 1.1、绿色饭店理念的提出....................................................................................................5 1.2、绿色饭店理念的含义.....................................................................................................5 1.3、发展绿色饭店的基本原则.............................................................................................6 1.4、发展绿色饭店的基本要求.............................................................................................6
二、绿色饭店的发展现状............................................................................................................................7
2.1绿色饭店的优势分析.......................................................................................................7
2.1.1.绿色需求日益旺盛...............................................7 2.1.2.绿色营销空间广阔...............................................7 2.1.3.实施绿色营销节约成本.......................................................................................7 2.2、发展绿色饭店的必要性.................................................................................................7
2.2.1.绿色饭店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7 2.2.2.绿色饭店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8 2.2.3.绿色饭店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8 2.3、我国绿色饭店的发展现状............................................................................................8 2.4、我国绿色饭店的主要特点..........................................................................................10 2.5、绿色饭店发展存在的问题..........................................................................................11
三、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12 3.1、充分认识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重要意义...........................................................12 3.2、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原则和目标...............................................................................12 3.3、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主要内容...................................................................................12
四、结论与展望...........................................................................................................................14 参考文献.......................................................................................................................................15
摘要:绿色饭店是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以“安全、健康、环保”三大理念为核心,在安全方面重视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和食品安全;在健康方面突出绿色客房、绿色餐饮和卫生操作;在环保方面关注节能、降耗和垃圾处理。
受国家经贸委的委托(现由商务部接管此项工作),中国饭店协会经各方考察、论证,历时两年于2002年6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绿色饭店标准,并在部分省市的住宿与餐饮行业试行。经过最后的完善,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备案,2003年初,国家经贸委正式发布了我国饭店行业的第一个绿色饭店国家行业标准(SB/T10356-2002),并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住宿与餐饮行业最权威的绿色饭店标准。
标准的制定是参照国际惯例,借鉴了欧洲、北美等国家在实施绿色饭店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了我国住宿与行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和人们的消费水平,为我国的上百万家酒店、餐馆、度假村等众多住宿与餐饮企业创建绿色饭店,实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由于绿色饭店的创建、实施与保持将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标准中根据企业在提供绿色服务、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出的不同程度改进,“中国绿色饭店标准”将绿色饭店分为A级到AAAAA级共五个等级,以鼓励企业持续不断的努力。
迈入新世纪,我国的住宿与餐饮行业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人们对生命健康有了迫切的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生存发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绿色饭店将把营造安全、卫生、放心的消费环境引向科学、规范的轨道。
关键词:中国;绿色饭店;发展趋势
前 言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国、各地区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许多行业制定了相映的行业准则以约束并促进组织的环境行为。因此,各类组织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依赖当地的环境状况,饭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对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所做的努力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并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饭店的环境管理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而创建“绿色饭店”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
绿色饭店是一种新的理念,它要求饭店将环境管理融入饭店经营管理之中,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调整饭店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实施清洁生产,提供符合人体安全、健康要求的产品,并引导社会公众的节约和环境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它的实质是为客人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在经营过程中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排放、预防环境污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绿色饭店是一种方向和目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为指导现阶段的实践,本标准把绿色饭店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其核心就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绿色饭店的创建、实施与保持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与饭店其它管理体系的运行相协调,是一个与饭店各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
饭店建成的年代有长短、经营的范围有大小、建筑的形式各不同,设备设施技术性能也有差别,因此在创建、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饭店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并积极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获得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
本标准专为创建绿色饭店、实施环境管理提供指南。本标准对创建绿色饭店、实施和加强环境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由于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以及饭店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绩效的改善,本标准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
Concerning our hotel to carry out green marketing situation, task
and development trend
Author:zhao-qia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marketing hotel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otel service quality of green marketing in China and the hotel to carry out green marketing situation and task, then reveals our hotel to carry out green marketing development trend.Keywords: hotel, Green marketing, Development trend
年代 ,世界进入了“环保时代”、“绿色时代”。绿色时代的到来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饭店业也不例外。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 ,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虽然旅游饭店不像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重工业给生态和生物带来严重的破坏 ,但也会给环境带来程度不同的隐性或显性的污染及资源浪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 ,从政策上、法律上对我国饭店的经营行为作了规范 ,要求饭店必须实现营销绿色化;国际环境保护的潮流也对我国饭店产生重大冲击 ,要求饭店按国际环境标准从事营销。在国内外的环保压力下 ,我国少数饭店开始树立绿色营销意识。然而 ,毋庸讳言 ,我国大多数饭店离绿色营销尚远 ,甚至根本不具有绿色营销色彩。我国饭店实行绿色营销还任重道远。
一、绿色饭店的概念
“绿色饭店”,迄今为止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饭店行业经营管理的不断创新、环保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不断变化,“绿色饭店”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
绿色饭店在国际上被称为“green hotel”,也可称为“ECO—emcient hotel”(生态效益型酒店)。绿色是一种比喻说法,是用来指导饭店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所谓绿色饭店是指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绿色饭店有三大标准— — 安全、健康、环保。安全是绿色饭店的一个基本特征,主要关注的是饭店行业的公共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和食品安全这两个因素;健康是指为消费者提供有益于健康的服务和享受;环保主要是指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能降耗,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酒店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为顾客提供安全、健康、环保要求的客房和餐饮的基础上,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国外有人把“绿色饭店”称为“生态效益型饭店”或“环境友好型饭店”,这些提法反映了绿色饭店的某些基本特征,是事物不同层面的体现。2002年4月,中国饭店协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绿色饭店发展论坛”上,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对“绿色饭店”的概念做了颇有见地的、具体的解释。
因此,结合国内外的情况,我们认为:绿色饭店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
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其核心是在为顾客提供符合安全、健康、环保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的基础上,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1.1、绿色饭店理念的提出
绿色饭店的理念就是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以及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与发展联系起来,报告明确指出:目前严重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人类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其生存的空间也在遭到破坏,于是就必然要选择一种既满足发展要求,又能保护生存环境的发展方式,即可持续发展。绿色饭店的提出,就是基于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饭店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高投入、高产出的消费场所,要为客人创造舒适的空间就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在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的今天,饭店应该在满足客人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供更多的健康产品,以最合理的资源配给来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最终实现饭店的可持续发展。
90年代中期,国外绿色饭店的理念引入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外资、合资饭店和部分由国际管理集团管理的饭店开始实施“绿色行动”。但主要内容局限于降低物资消耗和减少固体废弃物等方面,且没有形成规模。
1999年,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中国生态旅游年”开幕,“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主题。如何通过旅游这个窗口,引导社会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如何促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环境形象,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成为我省旅游行业管理者的思考和关心的问题。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当年3月,由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计经委和浙江省环保局共同发起的“创建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活动正式启动。
1.2. 绿色饭店理念的含义
绿色饭店的“绿色”,其含义有三层:
第一,提供的服务本身是绿色的。即要为顾客提供舒适、安全,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等。
第二,服务过程中使用的物品是绿色。要求用于服务的所有物品是安全、环保的。
第三,经营管理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之,要在确保服务品质的前提下,做到尽量节省能源、降低物质消耗,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
1.3. 发展绿色饭店的基本原则 1.3.1减量化原则
饭店在不影响产品及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通过减小产品体积、减轻产品重量、简化产品包装,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垃圾的目的,从而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标。
1.3.2再使用原则
在确保不降低饭店的设施和服务的标准的前提下,物品要尽可能地变一次性使用为多次使用或调剂使用,不要轻易丢弃,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范围和用量。
1.3.3再循环原则
物品在使用后,将其回收,把它变成可利用的再生资源。1.3.4替代原则
为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饭店使用无污染的物品或再生物品,作为某些物品的替代。
1.4. 发展绿色饭店的基本要求
1.饭店最高管理者承诺持续改进环境绩效和污染预防,并遵守有关环保、节能、卫生、防疫、规划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最高管理者指定一名管理者分管绿色饭店的创建、实施与运行,各部门设有负责环境管理的分管人员,形成管理网络, 创造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创建绿色饭店的内部环境。
3.饭店应制订环境方针,明确“创绿”目标和指标,建立并实施有关节能、环保和倡导绿色消费的规章制度。
4.各级管理者要定期检查饭店各部门的运行情况,有记录、有整改的措施,并有成效。
5.饭店主要公共场所和部门应有体现保护环境、注重生态的装饰,有倡导绿色消费的告示和文字说明,有相关的报刊杂志展示。
6.应对饭店全体员工进行全面的环境意识的培训和教育,使培训与实施办法同步进行。特别是对环境可能发生重大影响的工作岗位的员工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
二 绿色饭店的发展现状
2.1绿色饭店的优势分析 2.1.1.绿色需求日益旺盛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日益发达人们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近几年来中国经历了几次大的自然灾害,普通百姓也从灾难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之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宣传更加深了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环保、绿色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参数。
2.1.2、绿色营销空间广阔
饭店是一个高消费场所,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并产生大量废弃物。高星级饭店每天每间客房产生的垃圾平均达1.5斤,每位客人每餐产生的垃圾平均达近1公斤。床单、被罩、浴巾、台布等棉织品往往一日一换,这不仅降低了物品的使用寿命,而且大量洗涤剂还造成水体污染。另外,还有由于消费者缺乏环保意识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都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其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时正在向这方面倾斜。因此,饭店服务业的绿色营销发展空间广阔。
2.1.3、实施绿色营销节约成本
饭店在实施绿色营销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绿色技术开发、采用绿色产品,既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可降低饭店成本。河南洛阳牡丹大饭店,将其200个客房的灯进行了更换,在减少功率的同时,灯的亮度反而增加,灯泡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一般可以提高五六倍,更换灯泡的时间从原来的两个月一次延长到只须一年更换一次,一年可节电7万度左右,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全部收回投资。2.2、发展绿色饭店的必要性
2.2.1、绿色饭店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由于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分别在北京、上海举办,以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星级饭店在近几年内的增长势头是非常惊人的。到目前为止,国内按四五星级标准在建或已建成并将在2010年年底前投入运营的饭店还有1057家,其中五星级标准的就有507家。在这些饭店中存在着绿色饭店、经济型饭店、主题饭店、商务饭店、度假型饭店等多种经营模式,可谓是“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在这急剧增长的背后隐藏的是激烈的竞争。因此,利用绿色饭店自身的优势,提高绿色饭店的竞争力,已成为绿色饭店面临的紧迫任务。
2.2.2绿色饭店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环境保护意识强的国家,饭店是否达到绿色标准,已经成为左右人们选择的重要因素,甚至很多人愿意付较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例如:77%的美国人、94%的意大利人、82%的德国人表示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绿色因素。据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的绿色消费总量已达到5000亿美元。环保问题将成为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饭店在未来市场中的地位将日益突出。
2.2.3绿色饭店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饭店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对它的承认。绿色饭店不仅能够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还可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可使消费者在感受饭店为其提供优质的绿色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绿色饭店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尊敬与信赖,提升绿色饭店的知名度和公众形象,提高绿色饭店的无形资产和品牌效益,最终增强绿色饭店的整个核心竞争力。同时,绿色饭店还要遵守国家规定的相关条规依法经营,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2.4绿色饭店能够顺利地通过绿色壁垒
近年来,国际市场竞争已把环境保护意识提到日益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针对环境保护的目的,采取了积极措施,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标准,严格限制进出口贸易,目前,国际上已签订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国际贸易中必将会受到许多环保措施的限制,需要经过更多的绿色壁垒,如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等,这对于我国现阶段还未成熟的绿色饭店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遇。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提高绿色饭店的竞争力可使我国饭店业更加顺利的通过绿色壁垒,实现跨国经营的竞争战略目标。
2.3、我国绿色饭店发展现状
在2010年中国饭店业大会暨绿色饭店博览会期间,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布,对于今后行业走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报告体现了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从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提升行业质量出发,坚持落实节能节水20%的目标,并推出30家经典案例以为示范
报告首次发布在2010中国十大绿色饭店,中国绿色饭店能耗成本、营业水平、低碳运行情况,技术设备投资回报率等6大指标数据,为行业发展树立先进典型,提供技术设备信息和运营数据支持,从绿色饭店发展的内涵切入,对我国绿色饭店创建的社会背景进
行了分析,解剖了我国住宿业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开我国绿色饭店发展状况。
自国家在饭店行业中推动绿色饭店创建活动以来共计产生700余家绿色饭店,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在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技术、设备、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综合节能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且潜力巨大。实践证明,绿色饭店创建可以帮助企业平均节电15%、节水10%。仅以国内现有的一万多家星级饭店为例,如果都创建绿色饭店每年可节约水相当于近2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可供180个中小城市一年用水;节电相当于目前三峡电站近一个月的发电量,近170个中小城市一年的用电量。创建绿色饭店蕴含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2.4、我国绿色饭店主要特点
(一)一个标准:中国绿色饭店标准是我国绿色饭店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国家行业标准。
(二)两个标识:中国绿色饭店的创建和评定涵盖饭店行业的两种业态。
1、饭店(包括住宿、餐饮两种业态的企业)。对达到或超过绿色饭店标准的饭店,将准许使用“中国绿色饭店”标识。
2、餐馆(单一的餐饮业态的企业)。对达到或超过绿色饭店除“绿色客房”部分外的标准的餐馆,将准许使用“中国绿色餐馆”标识。
(三)三个理念:“安全、健康、环保”,这三个理念是构成中国绿色饭店的主体内容。
1、安全。是绿色饭店的一个基本特征。在饭店中,影响安全的主要是消防安全、治安安全、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和消费安全这五个因素。
2、健康。是指为消费者提供有益于健康的服务和享受,即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因此,在建立绿色饭店的过程中,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在评审绿色饭店时,应把是否提供健康的服务和产品作为重要的特征和因素进行考虑。
3、环保。绿色饭店的环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减少浪费、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例如,让消费者适量点菜、注意节约、提供剩菜打包、剩酒寄存服务等。
2)在饭店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把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低到最小。例如,绿色饭店可根据顾客的意见,对没有使用完的用品不再添加等,以避免一次性消耗用品过度使用所导致的污染。
三、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
3.1、充分认识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重要意义
我国住宿业发展在促进对外开放、发展旅游经济、满足商务和会展等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住宿业经营方式已经成为能够影响社会消费行为的因素之一。为推动住宿业节约资源、节能降耗以及保护环境,促进住宿业在建设、经营等各个环节树立节约与环保理念,引导行业转变增长方式,培育社会节约消费风尚,有必要在住宿业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
倡导和创建节能环保健康型的绿色饭店也是国际住宿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各地商务、发展改革、国资监管、环保、旅游、标准化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充分认识在住宿业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相关工作。3.2、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原则和目标
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原则是:政府加强指导,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组织,住宿企业实施创建,社会公众参与,全面促进住宿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主要目标是:引导住宿企业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树立绿色经营管理理念,建立节约长效机制,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方向,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创建绿色饭店,力争到2010年全国创建10000家绿色饭店。
3.3、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大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住宿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及创建绿色饭店活动必要性的宣传,发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扩大社会影响,积极营造住宿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创建绿色饭店的社会氛围,调动住宿企业创建绿色饭店的积极性。
(二)引导住宿企业节约资源。各相关部门要引导住宿企业开展节约电、水、煤、油和燃气等资源活动,严格执行各地制定的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标准,使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有效使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消耗。
(三)引导住宿企业保护环境。各相关部门要引导住宿企业发展环境友好型建设;在经营中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各类用品过度豪华包装;控制污水、烟尘以及废气的排放,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等等。引导住宿企业建立绿色管理制度,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增强
四、结论与展望:
对于我国绿色饭店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1.再思考(Rethinking)—— 转变观念
环境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人们故意破坏的结果,而是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尤其是90年代以来变得日益严重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固体废弃物的增加,于产品生产者的生产理念、人们的生活理念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饭店要重新思考现行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把环境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考察现有行为的合理性,然后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长期以来在旅游界流行的“旅游业是无烟产业,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的观念需要改变。事实上,我国许多地方为了开发旅游业大兴土木,已经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许多破坏是不可弥补的。
2.再循环(Recycling)—— 节约资源
由于地球上的绝大多数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对它们的利用效率,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对可循环使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再利用可分为微观再利用和宏观再利用两个层次。微观再利用是一种企业内部的行为,而宏观再利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由政府干预或其他的方式而实现。饭店内部首先要努力实现微观再利用,例如中水、冷凝水的回用等。但是纸张的宏观再利用,即纸的再生,在饭店?诓渴俏薹ㄊ迪值模旯墼倮么丛焯跫碚舅偷皆熘匠Ы性偕
窗逊掀闹秸糯悠渌
姆掀
耸保
沟甑娜挝袷且杏煞掀反
镏蟹掷氤隼矗
3.再减少(Reducing)—— 降低成本
简化、减少的根本目的是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源效益。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现代饭店就是豪华生活的代名词,所以饭店非常注重“包装”,包括对服务过程、对提供物品的包装,正是这种包装使得饭店产生大量浪费,并产生大量废弃物。典型的例子就是饭店提供的生活用品、卫生用品包装精美,但被客人打开后就成了废弃物,饭店完全可以实施简化包装,既能节约资金,又可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又如饭店为客人一天一换床单,为此饭店每日有大量的床单要洗,用水量大大增加。而在不影响卫生标准的情况下,减少床单的更换次数可以减少水、电的用量,减少织物、设备的磨损和洗涤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