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权颁证之提高认识 密切配合
提高认识 密切配合-----红堡国土所召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专题会议按照《清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水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清政办发(2012)48号)和《清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清国土资发(2012)76号)文件精神。红堡国土所于2012年7月23日,就辖区内红堡镇国土所展开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的确权登记工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土地权属界线复杂,要积极稳妥的做好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红堡国土所的乡镇红堡镇政府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就红堡镇23个行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调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镇政府领导要求全镇村干部积极配合,负起责任,并抽调镇上的干部专门配合这项工作,红堡所所长也就开展这一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要求镇村两级干部及一勘院作业单位必须进行实地勘测,明确各村的权属界线,在对一个村进行实地勘测的同时,村干部和相邻村的村干部要进行权属确认,避免因界线确认不清楚发生纠纷,确保这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篇:提高认识 密切配合
提高认识 密切配合
-----红堡镇召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专题会议
按照《清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水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清政办发(2012)48号)和《清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清国土资发(2012)76号)文件要求。红堡镇于2012年7月23日召开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专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镇属单位负责人、镇上全体干部职工及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共一百多人,就如何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做了动员部署,会上,红堡镇主要领导强调,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各村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性。要积极配合,加强协作,确保红堡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完成。红堡国土所负责人也就开展这一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强调此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土地权属界线复杂。要求镇村两级干部及一勘院作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负责,要进行实地勘测,明确各村的权属界线,在对一个村进行实地勘测的同时,村干部和相邻村的村干部要进行权属确认,避免因界线确认不清楚发生纠纷,确保
这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篇:三严三实之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依法用权 用权为公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按照公司和矿党委关于“三严三实”活动第二阶段“严以律己,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要求,下面我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就严以律己这个专题,从重要性认识、自身不足和整改措施三方面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重要性认识
在“三严三实”要求中,严以用权对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对待权力怎么使用权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党员干部要落实好三严三实要求,做到严以用权,必须认识到以下三点。
严以用权必须遵循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让领导干部更好地做到严以用权,本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关键是增强法治思维。例如在企业里面只有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才能让他们增强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自觉性,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按照规章制度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切实做到法不授权不可为。恪守权力的界限,做到“心中有法”,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只有严格按照宪法和党章的规定,才能担负起执政为民的重任,持续推进依法治企。严以用权必须奉公为民。常言道“公生明、廉生威”,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强调的都是用权为公。总书记强调指出:“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作为国有企业二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我觉得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权利是组织和人民赋予的,坚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责任意识,坚持服务群众宗旨,将手中的权利用到为民解忧,为民解愁,多到群众身边去,丢掉官架子,抛弃官调子,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始终维护职工群众利益、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上,摒除特权思想,严禁特权行为,消除特权现象,坚决防止权力“异化”。今天,用权为“公”还是为“私”,奉“公”还是为“私”,更是检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权力、宗旨观念强弱的显著标志。
严以用权必须强化监督。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既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也是“严以用权”的必然选择。任何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任何干部,不受监督和约束,迟早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牛鼻子”,在从严教育管理干部、从严加强作风建设、从严推进反腐倡廉、从严扎紧制度笼子等方面做到履职尽责,自觉接受监督,不踩“黄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使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自觉接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当前公司打造“千亿”升级版是前所未有的新征途、新跨越,各级党员干部只有严以用权,慎独慎微,把心思都用在为公司改革发展上,才能真正做到无愧于心,不辱使命。
二、存在不足
1.严以用权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少数干部对规章制度缺少敬畏感,对按规章制度办事认识不够。
2.把手中权力用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上力度不够,对基层反映的问题,有时因为手头工作紧,部分交给了分管部室落实解决,部分问题解决不到位,服务群众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1.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确保依法用权。一是带头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做学法的模范,同时将法治学习教育与矿党委中心组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对自身分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度,做到“虑必及法”、“行必依法”,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符合原则、程序、规矩、法律,不越红线、不逾规矩,进一步提高自身依法决策能力,让各类权力行使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二是在利用好、执行好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借助5S精益管理手段,对内部各项制度与流程进行再次审视梳理,全面深化的流程梳理和标准化建设,逐步构建“六标一体”综合管理体系,逐步达到人要规范化,事要流程化,物要组织化的精益化管理要求,为各级领导人员依法用权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
2.进一步强化服务群众意识,确保为民用权。为民用权就是要始终坚持心中有民,运用权力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时多想群众利益、多听群众意见,进一步缩短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就我们矿山而言:一是创新管理干部下基层、扶贫帮困、大病救助、春节慰问等工作机制,通过岗位慰问、家庭走访、宣传报道、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困难职工生活工作状况,采取措施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二是为职工做好六件实事,加强矿区绿化管理,为职工创造更加美好的居住和办公环境,继续做好矿区居民住房维修和管理工作,改善职工居住环境。
3.进一步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确保规范用权。一是加大落实集团公司和矿八条实施意见监督检查力度,让各项纪律和规定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和碰不到的红线,继续开展好“五项整治”,坚决防止“四风”现象的反弹。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落实领导人员“一岗双责”,进一步落实纪委监督职责,强化“公车管理”、“接待行为规范”等专项工作治理。三是建立强力问责反腐机制,严肃责任追究,严格一案双查,做好廉洁风险教育、排查、防范、预警和化解工作,尤其是要规范“人、财、物”等主要领导和重点岗位干部用权行为,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提醒警示,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努力打造风清气正、事业有为的干部队伍。
第四篇:三严三实之严以用权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1严以用权不逾矩
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是关键。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就能为人民造福,滥用权力就会损害群众权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修身”和“律己”主要是为用好权。如何做到严以用权?我们邀请基层党员干部讨论。
织密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
制度是规矩,敬畏制度才能不越红线、不逾规矩。严以用权关键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给权力运行划“红线”、布“雷区”,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笼子”要严密结实。权力具有天然膨胀性和腐蚀性,没有“笼子”约束不行,“笼子”不严密结实也不行。要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界定每个职能部门及每个岗位职责与权力边界,规范和明确权力运行程序、环节、过程、责任,而且要做到可执行、可考核、可问责。“笼子”要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开,让违规行为“无处藏身”。“出笼”要严惩。要让“笼子”通上“高压电”,增强制度执行力,既要有严的制度,又要有严的执行,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
例外。不管什么人,“出笼”必受惩,不搞“网开一面”和“下不为例”。心中有戒不任性
心有戒尺,方知高低。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领导干部心中要有戒尺,把手中的权力用当其时、用得其所,才能一身干净、为官有为。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其所能造福一方,胡作非为将权倾人亡。要心存敬畏,对待权力决不能趋之若鹜,更不能徇私枉法、以权谋私,要始终有平常之心、戒惧之意,淡泊名利、坦然处置,筑牢慎权慎行的防火线;要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置于群众监督的阳光下。
有多大权力就要担多大责任,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作为。要扎实履职尽责,以焦裕禄、谷文昌等先进模范为镜,发扬“老黄牛”精神,能担重任、敢涉险滩、勤于耕耘,积跬步才能见长效;要甘于奉献,着眼地方长远发展,要甘于追求潜绩,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守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后世政声。答好用权“三问”
弄清“权是什么”,明确公仆身份。为民谋利是权力的王道。权力是服务人民的工具,不是个人享受的工具。如何用好权力,本质上是用权为公还是用权为私的问题。自古以来的历史说明,为
官只要用权为“公”,就会得到人民的称赞和尊重,否则,就会让群众不耻和诟病。明白“为谁用权”,担起肩上责任。职务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要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懂得“怎么用权”,遵从法纪规矩。对手中的权力,要有敬畏之心,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
遵守规矩不能无所作为 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干部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少了,但少数干部却出现了为官不为的“权力休眠”现象。有的认为条条框框多了,束手束脚,为官越来越难,干脆“为官不为”;有的认为“油水”没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脆懒得去干,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严以用权和干事创业不是对立关系,严以用权是为了更好干事。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遵守规矩不能无所作为。纪律、规矩挺在前,不是让干部用权时缩手缩脚,而是要在纪律规矩内办事。
做党的好干部的确“不易”,越是“不易”,就更应倍加珍惜、严以用权。
治理“权力休眠”必须出重拳、用重典。对那些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的干部,有效的办法是“不换思想就换人”,让“权力休眠”者“休息”,腾出位置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2--“畏、慎、敬权
依法治国,必先从严治党;从严治党,首在从严治吏;从严治吏,重在从严用权。领导干部严以用权,必须念好“畏、慎、敬”三字诀。
畏权如用火。
权如火,可伤人,也可助人,关键看我们如何认识权,如何使用权。一些领导干部,一朝大权在握,便忘了党纪国法和为官初衷,自以为权大于法,把权力异化为换取私利的筹码。为此,不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吃拿卡要,大搞权钱交易。如此,无异于惹火烧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领导干部要畏权如用火,充分认识公权私用的危害,时时自警、处处自省、事事自律,管住自己的欲望,管好手中的权力。
慎权如履冰。
权力有大小,亦有边界。一些领导干部害怕枪打出头鸟,用权便不敢太“用劲”,干事创业能做十分做八分,可做可不做的坚决不做,最后错失了发展良机。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为了引起上级关注,用起权来又太“任性”,凡事能做八分做十分,大工程大项目行要上,不行也要上,搞一大堆形象工程,劳民伤财无数。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用权无度造成的。所谓慎权,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手中权力,把握好权力的使用范畴,既不胆小怕事,又不任性妄为,力争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作出最好的决策,让权力发挥最大功效,为人民带去更多福祉。敬权如布雨。权力来自人民,故而也必须用之于民,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其带来的好处。畏权,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不出事;慎权,是让权力在允许范围内充分运作,确保做对事;而敬权,则是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手中权力的神圣性,把权力当做为人民服务的平台而非满足一己私欲的工具,让权力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去运行,并最终做成事。领导干部应敬权如布雨,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以最直接、最实用、最科学的方式,解决人民群众最急切、最
关心的现实问题,充分体现出我们党用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伟大情怀。3权为民所用
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关键环节。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用权,是为民用权权力观的根本要求,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的行使也必须为人民服务。因此,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指出:“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甘当人民公仆,用手中的权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
严以用权,“公”字最重要,“责”字记心间,“特”字要摒弃。权力如流水,在沟渠河道之内奔涌,可灌溉田地、运输货物。倘若破堤决坝,肆意泛滥,将会淹田毁屋,损害巨大。为防止权力之水泛滥,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公私分明。“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强调的就是用权为公,用权为民。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领导干部要坚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责任意识,掌权为民、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总书记“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是各级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个人修养的毕生追求,为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严以用权”就是要求干部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权力是把双刃剑,“挥”之不慎可能会伤及自己;权力是一团炽热的火,“燃”之不察可以将自己焚毁;权力是一泓激流的水,“掘”之不疏会招致灭顶之灾。这是从一些党员干部由于用权不慎而走向犯罪深渊的典型案例中得出的沉痛教训。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树立正确权力观。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来自人民,只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使权力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才能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相反,如果在权力行使问题上搞小集团主义、特权主义,甚至将权力视为谋取一己私利的工具,不仅背离了党的宗旨,而且会滑向腐败的深渊。
二要把权力当成负担。苏联解体不久,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就说过一句话,他说权力应该成为一种负担,当权力是
负担的时候,政权就稳如泰山了,权力一旦变成乐趣,一切就完了。这个话如果不是因为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丢掉政权,雷日克夫是说不出来的。国家解体了,丢掉政权了,他就体会出来了。权力成为负担,就是我们的各级领导、掌权者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人民工作,生怕我们的工作出毛病、人民的利益受损失,这样我们党才能稳如泰山。如果把权力当做乐趣,拿着权力吃喝玩乐,甚至贪污腐败,那一切就差不多了。雷日科夫的话可谓入木三分,对于我们有着很强的警示意义。
三要依规用权。用权为公,可以赢得人民赞誉和尊重;用权谋私,很难避免身败名裂的下场。正是因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法依规用权,严格遵守规范和制约权力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正无私地行使权力,任劳任怨地履行职责,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四要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最容易产生腐败。有力的监督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别要时时刻刻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老老实实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主动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总书记提出的“严以用权”要求中,严以用权直指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就能为民谋利,为民造福;滥用权力就会损害群众权益,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只有严以用权,才能不逾规矩。严以用权,要用之为公。常言道“公生明、廉生威”,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强调的都是用权为公。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官越大、权越重,为人民服务的担子就越重,越应该做出成绩。用权为“公”还是为“私”,向来是区别当“公仆”与做“老爷”的分水岭,鉴别清官与赃官的试金石。今天,更是检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权力、宗旨观念强弱的显著标志。自古以来的历史说明,为官只要用权为“公”,就会得到人民的称赞和尊重,否则,就会让群众不耻和诟病。
严以用权,要行之有规。权力的边界就是法制,权力运行要遵循法律的轨迹,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级别的领导干部都没有法外之权。简政放权,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进,都是为了让权力之手规矩起来。要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界定每个职能部门及每个岗位职责与权力边界,规范和明确权力运行程序、环节、过程、责任,而且要做到可执行、可考核、可问责。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并要让“笼子”通上“高压电”,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不管什么人,“出笼”必受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时刻警示和告诫自己。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只有不踩“黄线”、不越“红线”,才能担负起执政为民的重任。
严以用权,要用之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古代封建士大夫尚有如此忧民的朴素情怀,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更应甘当人民公仆。要树立“权为民所赋”的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民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
严以用权,不僭越,守规矩,从里里外外规范权力运行,让领导干部掌权不迷失,方能顺民众之 所愿,应民心之所盼,以过硬作风,担改革重担,增进人民福祉。
恪守严以用权 坚持用权为民
第五篇:农民三权问题
农民“三权”首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热议
农民“三权”首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热议农民财产权利保护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陈炜伟、樊曦、林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
将这三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权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尚属首次。代表委员认为,以如此明确坚决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农民权益,体现了政府的决心。当务之急是要让政策在基层得到切实落实。
捍卫农民权益的“保护伞”
“听到温总理说到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时,我真是发自内心地和代表们一起鼓掌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兴城市四家村党总支书记张文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激动。
一些代表和委员指出,近年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下,一些地方忽视农民利益,造成侵害农民合法财产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张文成列举说,一些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失去土地,却得不到合理补偿,或者补偿很低;有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撤乡并镇,让农民“被上楼”,甚至以让农民进城为条件,要求他们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承包地经营权。
与此同时,有的地方在处置农民集体资产及收益时不公开、不透明,也不时引发矛盾纠纷。个别村干部违背村民意愿,私自处置集体资产和增值收益,村“两委”成员收入明显高于普通农民,也是广大农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要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中认为,这些具体措施和保护农民“三权”一起,构成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伞”。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但从户籍上来讲还有很多人是农业户籍,大量的农民工将来还有可能返回农村。
“农民进城会涉及到原有财产和权益保护问题,比如原来的承包地、宅基地在集体有的分配权、林地等等,要保护他们原有作为集体组织成员相应的权利,让他们带着财产进城。”陈锡文说。
城镇化不能以牺牲农民权益为代价
陈锡文委员认为,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要使用土地,所以确实有些矛盾。
“比如现在要发展重点农业产业,要进行适当的土地流转,通过合作经营和专业合作社来扩大经营,但绝对不能因为这个形式让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失掉了!”全国人大代表崔林涛说,“不管怎么流转,农民的土地权利都应得到保障。”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占补平衡时以次充好的现象损害了农民利益。很多良田被占,盖上楼房,但是补偿的土地是一些产量很低、不
太适合耕种的边际土地。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财政’,这种冲动造成对农民利益的侵害。” 张文成说,一些地方受错误政绩观驱使,在征地时漠视农民的权益,甚至造成纠纷和矛盾。守护好农民的法定财产权利不仅事关农村发展,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多方协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陈锡文委员说,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三件大事,将为缓解农村土地纠纷和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件事是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二件事是由农业部牵头,开始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三件事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来研究,提出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到征收农民土地条款的修改。”
“这三项工作的推进,都会为缓解农村土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鸿翔指出,让农民在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属性不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土地红利,这是在“十二五”期间应该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谈到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时,一些代表和委员表示,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并不仅仅是农民居住形态的变化,还将带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土地被征迁后,一定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如政府、开发商和农民可从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农民个人账户,等被征迁的农民五六十岁之后,再定期发放养老保险。
“一次性的补偿要合理,但使农民的生活长期有保障更加重要。我国处在发展变革的变化中间,农民的利益绝不能被忽视,党和政府关注这个问题,是全局性的。农民比例高,相对又是弱势群体。保障‘三权’就是要保证农民的基本保障和长远利益。”崔林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