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新教材试点情况汇报
闵行区小学语文新教材试点情况汇报
一、背景与试点过程
2000年9月在主动争取、积极要求下,我区鹤北小学和原红旗小学(现教研学校)加入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市课改办的“识写分流,识多写少,大量诵读,优化写字”课题组实验,开始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新教材的课改研究工作。
在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教研所及试点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区研训员、各试点校教师积极投入,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1年暑假,原红旗小学(现教研学校)在市新教材培训中向全市教师作了关于“优化写字”的介绍,并推广了教研学校教师自编的手指手腕操。以后教研学校和鹤北小学分别申报了相关的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市区级科研课题一二等奖。2001年9月我区3所课改基地学校和4所非基地学校也加入了新教材的试点实验。
我区小学语文新教材试点工作以自愿介入,主动出击;层层推进,逐步推开为特点,具体情况如表一。
表一:小学语文新教材试点情况(2006年6月)
试点时间推进年级试点学校
2000年9月一至五年级
(首轮试点学生已升入中预年级)鹤北小学、原红旗小学(现教研学校)
2001年9月一至五年级鹤北小学、教研学校、实验小学、明强小学(包括黎明小学)、闵行小学、江川路小学、上音荟思学校(现协和尚音学校)
2002年9月一至四年级鹤北小学、教研学校、实验小学、七宝明强小学、闵行中心小学、江川路小学、黎明小学、协和尚音学校、华坪小学、颛桥中心小学、汽轮小学、七宝实验小学
2003年9月一至三年级37所小学
2004年9月一至二年级全区所有小学
说明:
颛桥中心小学、申莘小学和昆阳小学在2005年9月全面使用了小学语文新教材,积极参与第二轮试点学校的教研活动。
二、教师队伍(以第一、二轮试点情况为主)
(一)教研组情况
在区课改办的直接领导下,各试点学校都相应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精心挑选骨干教师任教新教材,特别是第一、二轮的试点初期,任教教师相对力量较强。但由于滚动推进,每学期都有一至二位骨干教师参加下一轮的试点工作,教研组长、教师更换较多,全区参加整轮的试点的教师为数不多,这些教师现在成为我区小学语文新教材骨干研究人员。
具体见表二。
表二:各校教研组情况(第一、二轮试点学校)
学校组长或
执教教师班级教研组情况
鹤北小学潘美芳
(首轮试点)3作为主动出击、自愿介入、首批参与新教材研究的学校,校长徐文英非常重视,经常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带动整个学校各学科整体投入二期课改的实践。分管教导夏恋丽任教新教材,语文教研组大组长尹晓波曾获区语文新教材评比一等奖,市语文新教材评比二等奖;首轮试点教研组长潘美芳自首批试点至今,曾在2001年和2005年的市级教研活动和教材培训中,执教研究课,受到专家和教材组老师的好评,曾获区语文新教材评比一等奖。第二轮试点教研组长胡洪多次在区教研活动中执教作文课,在作文教学方面有独道之处。学校自2000年加入新教材试点以来,每学期常常带头开展区教研活动。
胡 洪
(第二轮试点)
3教研学校李群芳2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在写字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在市级教研活动中交流发言和开放观摩课,但由于教师较少,平时的教研活动氛围不足,希望加强校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严丽华
2实验小学张卫红
(总校)8作为课改基地学校之一,实验小学对新教材的研究积极投入、研究深入。校长何学锋从各方面大力支持新教材研究,副校长张军、分管教导吴红霞积极参与市区级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张卫红工作责任心强,参加了整轮的市级培训,并作为我区惟一的教师代表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市级教研员和教师的新教材集训,在考查与评价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是我区语文新教材的骨干研究人员之一,带头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在市教研活动中执教观摩课。该校在教材钻研、教法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五年以来,基本每学期都有教师在区级教研活动中执教研究课。
康善芳
(分校)
4明强小学郭 芳10作为课改基地学校之一,明强小学在新教材的研究上,注重理念更新,方法创新,注重将“新基础理论”与“二期课改”有效的结合。校长吴国丽、副校长沈凤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导沈新红、分管教导俞亚勤担任新教材的教学。学校曾多次开展市二期课改研讨活动,经常聘请专家开设有关讲座。教研组长郭芳老师承担过多次市、区级公开教学课,是我区语文新教材研究的骨干教师之一,代表我区参加市教学评比取得市二等奖,是上海市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会成员之一。五年以来,每学期基本都有教师在区级教研活动中执教研究课。
闵行小学朱玲芳(原)
蒋美华(现)5作为课改基地学校之一,闵行小学在新教材的研究上,踏实、认真,注重有自己的风格,在教研活动中,注意提升研究的力度,给自我加压。该校承担的几次区级教研活动,都有专题研究内容,如同类教材的整合性研究、课外阅读的多篇整体研究等。在教导处带领下,教研组长和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级研讨活动,有思考、有研究。
江川小学何 晖6虽然不是课改基地学校,但也主动出击、自愿介入,作为我区第二轮参与新教材试点的学校,无论在教师的配备和硬件设施上,学校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关心。将教研组建设、语文新教材研究与学校的特色读书活动相结合,善于钻研,形成了学校教研组的特色,从课前预习、写作等方面着重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分管教导黄志勤、教研大组组长刘芸等对新教材研究投入力度大,五年级教研组长何晖带领全组成员进行了五年的研究,提高了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基本每学期都有教师在区教研活动中执教研究课。
黎明小学吴静娴3作为原明强小学的村校之一,黎明小学也较早进入新教材的研究,他们克服了师资、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困难,近几年发展较快,积极在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校长和教导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有多位教师在全区教研活动执教研究课,获得听课教师的好评。
协和尚音徐建国
顾从蓉2教师的自身素质较好,能与外区进行交流与研讨,故在新教材研究方面,教师有自己的理解,研究也有一定的深度,徐建国老师曾获区语文新教材评比一等奖,顾从蓉老师曾获二等奖。希望学校教师能积极参与本区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二)参与市级教师培训与市级课堂教学评比获奖情况
我区自2000年加入新教材试点以来,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在当时教学参考资料缺乏,教学辅助资料、教学图片、课件几乎为零的状况下,试点学校教师刻苦钻研教材,探索新教材教学方法,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制作教具、图片、生字卡片等,布置课堂教学环境、营造识字环境和氛围,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工作,受到市教研室、课改办、教材组的好评,参与了市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评比。
具体情况如表三。
表三:2001年至2006年各试点校市教学评比获奖及参与市级培训情况
学校教师内容
教研学校董屹敏(现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武蓉(现颛桥小学)市级培训活动中作“优化写字”经验介绍及推广自编手指手腕操。
教研学校武蓉(现颛桥小学)市级培训活动中执教一年级写字课。
鹤北小学潘美芳市级培训活动中执教二年级《会开花的石头》、五年级《失去的一天》。
鹤北小学尹晓波一年级《小猪问路》市新教材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并由市教研室拍摄录像课。
实验小学毕惠兰
(现莘光学校)市级培训活动中执教一年级《当妈妈拉开窗帘的时候》、二年级《最后的玉米》;二年级《大海的尽头》获市新教材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
实验小学张 怡市级培训活动中执教一年级说话课《评选动物明星》。
实验小学张卫红市级培训活动中执教五年级《妈妈,我们要活下去》。
实验小学应瑾瑾市级展示课一年级《花木兰》;二年级《神秘的恐龙》获市新教材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明强小学郭芳市级培训活动中执教三年级《给妈妈的礼物》、五年级《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执教四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和五年级《屋顶上的月光》获市新教材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
江川路小学刘芸市级青年教师展示课四年级《秦陵兵马俑》。
三、经验与做法
(一)加强指导与培训,注重实践与研究
1.试验初期,加大新教材研讨密度。首轮试点学校每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研讨教法。第二轮起因试验学校的增加,改为平均2周一次。
2.借助市教研室和教材组的力量。首轮试点和第二期试点学校直接参加由市教研室和教材组组织的市级培训,每月1次市级研讨活动。这对于学校教师来说,由于直接接受市教研室和教材组的培训,培训足迹遍级各区县,所以相对来说,教师观念更新较快,教材把握较到位,对教材的研究更深入。
3.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对首轮和第二轮试点学校在专题性研究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指导,如召开相关的教师座谈会,及时了解试点进展状况,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相关研究;进行了低年级多元评价研究、中年级分层分片的教材研究和作文片段训练研究、中高年级的单元导读教学、读写结合等研究。
(二)加强渗透与辐射、整合与开发
1.自新教材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一直本着“以点带面,提早渗透二期课改精神”的观念,通过开放式的教研活动,邀请面上其它学校教师参加新教材教研活动,将二期课改理念辐射全区,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
2.定期开展新教材课堂教学评比。尝试将评比过程与教学观摩相结合,向面上各校更好地宣传“二期课改”,使面上各校的领导和教师对新教材有初步的、直观的认识;也为试点学校的教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逐步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学科网站,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加强对多媒体资源使用的指导与研究,提高信息技术的在课堂的应用效率。2003年6月开通小学语文新教材网页,为教师提供新教材的电子版教材、教学指南、目标与策略、教研动态等。但因人员精力和技术力量不够,以及教师进修学院和教育教学研究所部门与功能调整等原因,网页于2004年底停止了更新。
2004年8月在上海市小学全面推进二期课改之际,我们利用暑期教师培训,采取论坛形式,形象生动进行了新教材培训,受到了培训教师的欢迎。论坛具体内容见附件。
四、思考与建议
由于我区小学语文新教材推进的特点是自愿介入,主动出击;层层推进,逐步推开。但在推进过程中,各年段之间的衔接与循序研究不够,特别是中高年级阶段,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训练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等研究较为欠缺;新老教材考查与评价方面合卷形式与内容研究缺乏;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研讨的热情及研究与反思的深度等有待提高与深入,因此,我们下阶段工作将从如下三方面重点进行研究:
(一)整体推进与分层研究相结合拟成立小学语文新教材研究小组,以中高年级教材研究和评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熟悉新教材和志愿进行研究的青年骨干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每学期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开发研究课题,对面上学校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二)全面提高与示范引领相结合1.通过全区展示、分片研讨、专题研讨等各种不同层面的研讨与展示活动,将新基础教育的本土化研究与二期课改的实践研究有机结合,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寻求实施新课程方案和使用新教材的规律与方法,为二期课改的全面推开提供借鉴。
2.加强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由区课改办、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对各试验校及提前介入试验的学校进行专题调研。深入课堂,及时总结课改经验,了解课改试验中的困难、问题,共同研究对策。
3.发挥课改基地校和提前介入试点学校的引领作用,总结学校教研组、专题研究等方面的经验,向全区宣传推广。
4.继续开展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评比活动,并以此为抓手,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5.聘请市教研室、市教材组及有关专家指导我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讲座、报告及带教等形式,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水平。
(三)加强对考查与评价的研究,完善评价体系
1.加强考查与评价的研究和培训,组织分管教导和教师进行相关的研讨,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评价的要求,改变目前教师对考试复习无从着手,对日常教学中的训练重点和难点把握不透等状况,重点研究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提倡综合性、开放性,能体现学生能力发展的考试,重视学习过程和情意态度的评价。
2.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注重学校和教师的自主发展和内涵发展。
3.完善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的内容,修订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傅军
2006年6月
第二篇:新教材培训汇报材料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培训汇报材料
郭玉荣
2009年7月21到22日我受学校的委派到石家庄参加了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培训,这次培训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教材总主编倪文锦教授解读新大纲,二是石家庄信息管理学院研究所的陈金海就《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报告。
倪教授对大纲的解读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明确课程任务、培养目标,落实新大纲 ;二是改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三是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 ;四是新教材的把握和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课程任务、培养目标,落实新大纲
(一)教学大纲修订的思路:(1)以继承和完善为前提,客观剖析2000年<大纲>﹐在承接的基础上完善和提升;(2)以理念为指导,提升高素质劳动者文化素养﹐体现课程功能;(3)以务实为要旨,根据实际需要﹑正视实际现状﹑针对实际问题﹑务求实际效果;(4)以整体推动为目标﹕明确课程定位----确立改革取向----引导观念更新----规范内容与要求—--指导教学实践与改革----提出教材编写要求;(5)以清晰表述为要求﹕说正确﹑说准确﹑说清楚﹑说明白。
1.新大纲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大纲 表 述
2000年《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新《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新大纲构建模块化内容结构:
结构 基本內涵 作用与意义
基础模块 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 1.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制度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革的要求。
职业模块 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 2.体现规定性与灵活性结合限定
选修内容﹐提高了可选择性。
拓展模块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3.具有鲜明职教特色 的任意选修内容
3.新大纲强化语文应用能力
着力点 表述(列举)意义
课程任务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 从“定位“上保证﹐具有“纲” 文字 …… 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 的作用
课程教学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 的语文基础知识﹐ 从培养目标高度丰富”应用能
能掌握日常生活 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 力“内涵 代文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 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 1.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内容。1.以规定性要求 落实。
2.减少文言文和写作教学内容,降低 2.明确高素质劳动者必备 教学要求 的”应用能力"
4.有机渗透职业教育元素
渗透点 突出体现
课程任务教学目标 于“任务”中渗透职教元素,以“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 为“目标” 的归宿和检验标准
教学内容教学结构 特指职业模块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1.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内容。2.通过“实践活动”平台,创设职业情境
提升语文活动地位
落实点 突出体现
教学内容 设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强调其具有整合功能
教学实施 1.在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中规定教学时数。
2.提出“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任务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教学建议
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1.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特点,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要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2.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3.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4.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
落实新大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现状,首要的任务有三个:
1.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观念的革新,一是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换位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行情境教学和开放教学。
3.改革评价机制,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这方面来。
二、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模式 1.情境式教学模式
创设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是事件的探索者或问题的解决者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只听别人的讲解
具体程序是:
第一,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第二,确立问题。在上述情况下,选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去解决。
第三,自主学习。要求每一个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解决,教师只负责提供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协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五,效果评价。在所有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特征:学生中心(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情境中心(活的情境是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问题中心(学生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
2.支架式教学模式
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支架。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介入程度比较大,引导教学的展开,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在学生逐渐掌握、建构起所学知识概念后,教师介入的程度逐渐降低,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到最后教师撤去支架。
基本程序是:
第一,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引入情境,提供工具)
第二,搭建支架,引导探索。(帮助确立目标,提供探索方向;明确问题情境,解释隐含问题; 提供术语、概念及解决问题原形,使学生顺利迁移,要循序渐进加大难度,逐步放手)
第三,教师放手,独立探索(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视角、方法等)
第四,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探索过程、解决方案、思考方式方法,乃至感受与他人交流,大家分享不同的成果)
第五,效果评价(个人自我评价,集体对个人评价,这是反思提升的过程)
3.目标——导控模式
又叫“目标式教学”
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教学评价为保证,以多种教法结合使用为桥梁。以群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为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基本程序:目标认定——前臵补偿——达标教学——矫正深化。
目标认定:定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三方面的目标:认知性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前臵补偿: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三个目标的诊断,作好有关准备,旨在解决学生学习新课时在知识、技能、策略、情感等方面的缺陷。
达标教学:掌握新知,形成能力(技能技巧),渗透情感教育,突出人文关怀。
矫正深化:依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校正教学,为没有达标的学生提供第二次学习机会,对优秀学生进行延伸训练。
4.情——知互促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又陶冶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
A 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或场景表演等手段构成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融入情境,求得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效统一。B 参与各类活动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和实践操作等活动,在特定的气氛中,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创设情境的活动中去。C 总结转化
通过教师启发与总结,使学生实现科学知识和道德情感的内化。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
1.小组成员应该是异质互补的。小组长必须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一定要把小组长的工作做好。2.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要有每周的评价、课上的评价、作业的评价、考试的评价,所有的评价基本上都在小组进行。
3.在小组培养团队精神,学习过程中要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对抗。4.小组形式必须明显,应该小组学生坐在一起。
(二)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强化预习。预习必须是有目的的,教师检查预习一定要及时、认真。2.要有朗读、诵读的考察和评价 3.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展览、比赛。如读书笔记比赛、读书卡片展示、读书批注展览等。
(三)处理好双主体的关系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稳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主拨、主帮作用。2.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思路狭窄需要拓宽,遇到疑难需要打开思路,迷途之中要引上正路,走投无路时要铺路架桥。
(四)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
1.改变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将着眼点放到生活中去(社会),放到专业发展上去。2.把教学内容的来源与现实生活(包括专业)联系起来,教学中的许多知识、原理、概念、规则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可以把书本中的这些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相联系,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加深体验和理解。
3.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相联系。了解生活中的用途、解决什么问题,使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专业)密切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4.通过学生直接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优化、内化、重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大知识间练习的强度。
(五)多元的教学互动技巧
互动性表现为师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体验,针对某一事实进行的交流、研讨、合作、分享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1.根据学生层次、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激发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自主性,要根据不同层面需求,设臵互动详目。
2.发挥互动的整体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教材、信息资料、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包括专业环境)的互动。
3.注重课程文化的建构性。语文课程不再是人类教育的理性概括,而是学生的文化再生产。学生通过与课程的对话和对课程意义的建构,变文化传承的受动者为文化再生产的经营者、参与者。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课程内容的“精确掌握”,而是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文化的解读、三维目标的主动建构。
(六)淡化学科特点,突出服务功能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工具,工具是用来服务的,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发展,服务于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要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2.以服务为宗旨。
服务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听读说写)
服务于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口语训练,交际技能,文明水准)
服务于专业学习(语文通用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陈金海老师的报告分三项内容:一是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任务,二是正确认识语文实践活动,三是开展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课程任务,落实新大纲
(一)课程任务
理解、运用和发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
实践、能力和基础——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高素质劳动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职业教育特点:
培养目标:高素质劳动者。为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服务
学生特点:发散思维强势,善于交际,动手能力强,渴望得到认可,有上进心。
教学特点:重在培养能力,重在养成、引发。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能力不应该只从文化课的考试来判断优劣,应该从多种智能的角度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基础模块要求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在活动中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成才方向,以利于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模块的要求
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拓展模块要求
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发现和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落实新大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首要的任务有三个:
1.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观念的革新,一是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换位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行情境教学和开放教学。
3.改革评价机制,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这方面来。
二、正确认识语文实践活动
(一)活动特点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组织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搜集资料)直接体验。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收获。(例如展示成果)
综合应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应用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能力,提高素养。(例如任务、展示、评价、交流)
(二)活动意义
融视、听、说、做于一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兴趣浓厚,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或演 讲,或表演,轻松活泼,无疑,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主持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评价方式
(1)评价的要素。按态度、过程、效果(即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素养提高程度)三要素评价学生活动的情况。
(2)评价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两个方面,前者针对个人,后者针对小组或集体。
(四)活动分类
1.“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个人活动。可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2)小组活动。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横向交流机会和团队合作条件,应是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活动”组织形式。
(3)班级活动。以班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在“活动”开始时的动员、方案说明、活动完成后的总结、评价,以及展示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的完成,可以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
2.活动种类
(1)课上语文实践活动(单项活动)阅读欣赏活动、朗读怡情活动、专业欣赏活动 口语交流活动、写作表达活动、专业能力活动(2)课下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活动)编排小报活动、调查采访活动、专业活动活动 才艺展示活动、排练剧本活动、辩论演讲活动(3)趣味语文活动
描述(人、地、景、物)说明(事、物、理)朗读与背诵 议论(人、事、理)展览解说(批注等)对抗与竞赛(4)专业语文活动(分为工科类、文科类、其他类)介绍和解说活动 专业交接班活动 专业技术讨论活动 即席发言活动 求职和应聘活动 专业技能展示活动 3.活动策略
以小组活动或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
1.小组成员应该是异质互补的。小组长必须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一定要把小组长的工作做好。2.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要有每周的评价、课上的评价、作业的评价、考试的评价,所有的评价基本上都在小组进行。
3.在小组培养团队精神,学习过程中要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对抗。4.小组形式必须明显,应该小组学生坐在一起。
三、开展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领域普遍而严重存在着的非语文、泛语文现象,有必要再次强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语文质的规定性,进而明确在教师的引领之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是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的噱头。
语文实践活动上成德育课 只重形式不重效果 语文实践活动上成专业课 学生不配合不敢安排活动 收不住口影响教学进度 只重表演忽略语文要素 学生活动教师没有事情做 重视活动忽略评价
(二)实践中应该关注的几方面 1.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
(1)将着眼点放到生活中去(社会),放到专业发展上去。
(2)把教学内容的来源与现实生活(包括专业)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加深体验和理解。
(3)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相联系。了解生活中的用途、解决什么问题,使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专业)密切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强化预习。预习是活动的基础,教师检查预习一定要及时、认真。
(2)要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评价标准,朗读、诵读、朗诵也要有活动和评价
(3)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展览、比赛。如读书笔记比赛、读书卡片展示、读书批注展览等(当然要配合适当的评价)。
3.注意活动评价
所有的改革要有评价机制的支撑,修订大纲特别强调了改革评价机制的问题,主张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这方面来。
评价要重过程、重方法、重体验、重规律、重创新。
要以人为本、主体多元、过程引领、科学合理、动态推进、促进发展。
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评定分数,而是要在观察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诊断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励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和方式,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考核认知领域的问题,更要关注心理层次和行为层次的问题,做到全面评价。
(1)评价体系
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的方法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新大纲主张语文教学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团队精神等。例如,学生的预习、课上表现、活动表现、与他人合作等。
(3)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某一阶段进行的考试。以试卷形式呈现,学生的考试分数是评价等级的重要因素。
(4)评价的基本程序
小组形式——确定标准——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认定 4.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习调控、感悟理解、口语表达、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交流合作、实践应用、辩证思维、联想想象、模仿创新等能力
(1)学习调控能力:能适时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适时修正情感态度并正确调动已有知识获得新知。
(2)感悟理解能力:能正确感受、认知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正确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3)口语表达能力:正确运用口语技巧与他人交流,善于倾听和正确评价。能正确转述别人的意见,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发表见解。能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述问题。
(4)搜集整理能力:能运用一切有效手段搜集信息并按照需要整理信息,能够分门别类,能够提炼检索。
(5)分析归纳能力: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材料,能运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适当扩展或压缩材料内容。
(6)交流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交往与合作。能够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协调一致。特别是交往过程中的态度、语言、姿态,注重交往效果。
(7)联想想象能力:正确观察事物,正确地运用多种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例如,发散联想、引申联想、逆向联想、多角度联想,想象的分解、组合与类比),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8)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正确地分析、判断、定义、推理,能够一分为二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9)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获得成功,能够正确地统筹、安排实践环节,正确的操作和训练。
(10)模仿创新能力:能够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进行与之相类似的活动,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
另外,可通过下列活动培养语文通用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例如,倾听与交谈、收听与转述等。
思维能力训练活动:例如,提炼与概括、联想与想象等。
遣词造句训练活动:例如,摘句与联句、评价与鉴定等。
演讲辩论训练活动:例如,角色演讲、小型辩论会等。
主持人训练活动:例如,欢迎与欢送主持、专题活动主持等。
第三篇:新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
新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通过写读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读过之后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从中受到启发、教育,甚至终身难忘,把这些感受、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写好读后感。
二、小组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师板书: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指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读后感作文教学,读是前题,感是写作重点,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认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从中受教育和启迪。
(1)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叙述、抒情三结合。
3、探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4.教师总结读后感写作方法。
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编排了读后感作文教学。学生初次遇到写读后感作文,总会碰到新的问题——难写,甚至不会写。因为小学生作文大多是以写记叙文为主,学生一般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而写读后感作文却有别于记叙文,它必须写出因读后感的内容。可以写课文中某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写对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理解和感悟;当然也可以写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总体感受或见解。在写读后感中提出自己的质疑,经过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见,读后感作文又带有议论文的写作成分。因此,读后感作文教学时,关键要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怎样教学生写好读后感作文呢?总体可围绕“引、析、联、结”这四个环节来开展作文教学。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所引原文体现出观点。
联:在所给原文的基础上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三、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四、作文讲评
1、指明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点评,防止作文步入以下误区:
2、佳作欣赏,体会读后感的写作特点,边听边想怎么写的:
开头:由读引发感想,开门见山,概括感受。
中间:(1)感受具体,边叙边议,叙情节不照抄原文,议感受得体。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指导自己行动,不然写作无意义。
结尾:概括升华主题。
3、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及疑问,提升认识。
4、总结选材:
5、质疑:同学们,心中有什么收获或疑惑说出来评议。
“文章不厌百遍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每个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都不同,有差别才能相互启发,形成互补,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课后自我修改作文,补充完善。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新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读过之后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从中受到启发、教育,甚至终身难忘,把这些感受、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写好读后感。
二、小组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师板书: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指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读后感作文教学,读是前题,感是写作重点,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认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从中受教育和启迪。
(1)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叙述、抒情三结合。
3、探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4.教师总结读后感写作方法。
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编排了读后感作文教学。学生初次遇到写读后感作文,总会碰到新的问题——难写,甚至不会写。因为小学生作文大多是以写记叙文为主,学生一般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而写读后感作文却有别于记叙文,它必须写出因读后感的内容。可以写课文中某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写对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理解和感悟;当然也可以写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总体感受或见解。在写读后感中提出自己的质疑,经过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见,读后感作文又带有议论文的写作成分。因此,读后感作文教学时,关键要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怎样教学生写好读后感作文呢?总体可围绕“引、析、联、结”这四个环节来开展作文教学。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所引原文体现出观点。
联:在所给原文的基础上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三、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四、作文讲评
1、指明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点评,防止作文步入以下误区:
2、佳作欣赏,体会读后感的写作特点,边听边想怎么写的:
开头:由读引发感想,开门见山,概括感受。
中间:(1)感受具体,边叙边议,叙情节不照抄原文,议感受得体。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指导自己行动,不然写作无意义。
结尾:概括升华主题。
3、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及疑问,提升认识。
4、总结选材:
5、质疑:同学们,心中有什么收获或疑惑说出来评议。
“文章不厌百遍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每个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都不同,有差别才能相互启发,形成互补,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课后自我修改作文,补充完善。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七》
一、谈: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我想大家一定感触很深,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追忆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我们难以忘怀;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字里行间饱含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感受我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吗?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自读阅读提示,了解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1、默读提示,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⑴ 什么是读后感?(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⑵ 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预设:
1、“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2、“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
3、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自学阅读提示,让学生自主提炼写好读后感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为习作做了良好的铺垫。
4、点拨: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可以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随时积累下来,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的准备。
三、阅读范文,感悟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边读边思考:从这篇读后感中你体会到了写读后感的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习得写法:
通过读《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3、交流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⑴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⑵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⑶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⑷ 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成功=刻苦+勤奋+机遇──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4、归纳写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四、同学们已经选择了自己所要写的内容。那就请拿起你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
(一)培训内容、时间和讲座老师
(二)培训时间(共5天)
教 研 室2007年7月15日
小学四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
(一)培训内容、时间和讲座老师
(二)培训时间(共5天)
教 研 室
2007年7月15日
小学班主任培训
(一)培训内容、时间和讲座老师
(二)培训时间(共5天)
教 研 室
2007年7月15日
中学班主任培训
(一)培训内容、时间和讲座老师
(二)培训时间(共5天)
教 研 室
2007年7月15日
村小教导主任培训
(一)培训内容、时间和讲座老师
(二)培训时间(共5天)
教 研 室
2007年7月15日
2007年暑期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安排表
(一)培训内容、时间和讲座老师
(二)培训时间(共12天)
教 研 室
2007年7月15日
第五篇:小学语文新教材怎么教
小学语文新教材怎么教
马关县一小牛兴艳
语文新课标、新课程颁布以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然而我们不难注意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片面性的、极端性的作法。为了更好的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以人为本,体现语文课的人文性、工具性的的特点。作为实施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把握教材蕴含的新特点,从而实施的教法。
新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四大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新理念贯穿在教材始终,体现了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还体现了国家对小学语文教育要求,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新颖性、简洁性、人文性、时代性、范例性、灵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代表了小学语文具有改革的方向。新教材既注意从我国丰富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中吸收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又充分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体现了时代要求和现代意识。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认为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的独特优势,活用教材,实施新的教法。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为例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把握编者意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课前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介绍,把握编者意图,包括编写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教学重点等等,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丰富学生的精神
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
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小学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实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语文实践性的活动,以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更新观念、转变教法;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这是小语界值得骄傲的宝贵财富。但是由于时过境迁,又的教法已经不适应新教材的特点。因此,教师们在施教的时候,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吐故纳新,优化教学:第一、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多读精讲,注重积累。就高年级而言,阅读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阅读课文,如指名挑战读、男女比赛读、分角色读、小组比赛读等,引导学生在自悟、自得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达到入境入情。要
力避繁琐、单调、枯燥的课文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背诵,强化语言积累。另一方面要尊重并鼓励学生说出个人的阅读感受,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还要重视课文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学生创设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讲究方法,提高质量。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漂亮。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子,精读课文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等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第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第四、在习作教学中既要主要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小练笔也不可忽视,要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写日记或读书笔记,以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第五、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衔接、日积月累、课外读屋、展示台甚至是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地运用教材资源;第六、在教学策略上,要整体关顾,灵活处理。人教版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课文,口语交际·习作、乃至回顾拓展,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具有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前后贯通,整体优化。在每组教学中,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运用什么方法施教,必须心中有数。不要出现“单打独斗、临阵磨枪”的现象;第七、在教学思路上,要转变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形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在教学“展示台”时要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展示,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创设的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交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得自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做到活用教材,让教材的范例性得到充分显现
人教版第十二册教材,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较之以前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在内容上,设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具备了较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教学时在兼顾总体目标的同时,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大胆创新,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切忌千篇一律,死搬硬教。在教学内容难度方面,教材总体难度适中,但也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在施教时要让学生学习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让教材的范例性得到充分显现。
五、极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教学中要尊重
教材,但也不能囿于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新教材,应该具有这种新型的课程意识,一方面要站在教材之上,把教材看作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教材,科学灵活地处理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教师和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源地。教材倡导主动积累语言、鼓励广泛阅读。在教学时除让学生识记词语盘点,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积累语言,促进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注意把握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积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六、渗透思想教育,体现教材的人文性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新教材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在第十二册新教材新人入选的课文中,有表达爱国情感的《彩色的翅膀》,有体现关爱他人的《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有保护环境的《大瀑布的葬礼》、《青山不老》等等。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只鉴以上的认识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是不够的。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深入地实践,才能更好地活用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过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4.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用书(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5.《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