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门县狠抓生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查
石门县狠抓生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查
张友亮
石门县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湖南屋脊”壶瓶山下。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境内山高、山多、空气清新、水质清洌、森林覆盖率高的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烤烟等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成果丰硕。
一、突出培育优势产业,实现生态与产业“双优”
1、依托资源优化布局。石门县地处北纬30°附近,全县“奇峰八千,秀水三百”,县境西北面是海拔2098.73米的湖南第一高峰——壶瓶山,东接广袤的洞庭湖平原,北下冷空气难进易出,南上暖气流易进难出,形成了冬无严寒、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独特环境,森林覆盖率高达70.4%,农作物容易积聚内含物,具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最佳生态条件。石门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益的生产优势,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做活山地文章,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决策,把全县划分为4大产业带:以蒙泉镇、皂市镇、秀坪园艺场等东部平丘区为核心的30万亩优质早熟蜜橘带;以罗坪乡、维新镇、所街乡、太平镇等中部山区为核心的4万亩优质烤烟带;以壶瓶山镇、南北镇、东山峰管理区等西北山区为核心的5万亩高山蔬菜带;以白云山、壶瓶山、太青山三大高海拔山脉为核心的3万亩有机茶带。
2、着眼安全主攻品质。生态农业的特征和目标,在于安全、放心和优质。在规范使用商品生产资料的前提下,石门县非常注重利用山青杂草焚烧火土肥、秸杆还田还地培肥地力,5万余口沼气池成为源源不断出产的“肥料厂”,田野四围大山中数不胜数的鸟雀益虫,成为替农作物除害灭菌的“保护神”。早在2004年,“湘冠”牌石门柑橘就入选了国务院接待用果,先后被评为“国家优质水果”、“中华名果”、“湖南水果金奖产品”,成为“国家地理证明商标”。石门县获得了“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柑橘出口示范区”和“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石门银峰”、“东山秀峰”双双入选“湖南十大名茶”。石门县获得首届“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和全国6个“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之一,“石门银峰”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茶文化节“唯一指定用茶”,被授予 “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壶瓶山”牌高山蔬菜远销到新加坡和港澳地区市场,烤烟进入了“芙蓉王”品牌烟的主配方。目前,石门县“三品农业”位居全省前列,到2009年底,“三品”认证总数达到4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9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116.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2.7万亩,有机茶认证总面积达到了1.1万亩。2010年9月7日,秀坪园艺场5000亩柑橘获“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GAP)和“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1108亩柑橘喜获“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柑橘质量再上新台阶。
3、立足市场叫响品牌。近年来,石门县接二连三地举办了一系列农业节会活动,为推介农产品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举办“夹山茶文化研讨会”、“石门茶禅之春”、“请您喝碗石门茶”等茶文化活动,石门茶叶声名远播。通过连续举办八届“中国柑橘节”,产生了“石门举办柑橘节,好柑橘在石门”的“注意力”效应。品牌的提升,带动了农产品竞争力的增强、价格的上升,主要农产品一般要比周边地区价格高出10%-20%。2009年底,全县柑橘面积达到44万亩,茶园面积达到10.1万亩,高山蔬菜面积达到5.3万亩,烤烟面积达到4.2万亩,四大产业总产值达到7.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9%,全县农民人均生态产业收入达到1300元,生态产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二、建立健全培植体系,落实服务与引导“三化”
1、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在扩张生态农业的过程中,石门县坚持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一抓“龙头”建设。目前,全县共有年产值过亿元的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及61家年产值过百万元的规模农业企业,“龙头”企业的年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了生态农业的“领头羊”。二是抓“大户”培育。现阶段,全县“一村一品” 的柑橘专业村达到232个、茶叶专业村167个、高山蔬菜专业村61个、烤烟专业村43个,专业大户成为了生态农业的“主力军”。三是抓“加工”增值。近年来,重点培植了金湘源、盛节节高、福慧达、湘丰茶业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了各类农副产品专业市场42个、3000多人的农副产品经纪人队伍,每年完成农产品营销额10亿多元。全县大中型柑橘加工厂达到57家,商品化处理加工能力达到350吨/小时,柑橘商品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2009年全县柑橘出口达到8万吨,其中直接出口1.8万吨,占全省柑橘出口总额的80%,全国柑橘出口总额的20%。茶叶加工厂达到281家,名优茶加工实现了机械化。
2、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为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石门县成立了高规格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石门县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和乡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近年来,先后制定发布了《绿色食品“石门柑橘”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石门银峰茶综合标准》、《石门县高山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等农业标准,形成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套的标准体系,建起了柑橘、茶叶、蔬菜、烤烟等10多个核心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总面积达到60.9万亩。石门县先后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柑橘优势农产品区域”、“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首批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湖南省放心菜基地县”,声名远播。
3、完善组织化协作体系。多年来,石门县十分注重农业中介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09年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7家,建立了柑橘、茶叶、高山蔬菜3个县产业协会,乡镇专业协会56个,吸引了2万多个种养大户、营销能人入会,带动农户3.8万户,增强了互通有无、合作共赢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创立营建长效机制,追求短期与长期“共荣”
1、大力保护优美生态环境。为巩固生态农业的环境基础,石门县委、县政府相继做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石门的决定》、《关于大力保护森林资源,全面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的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高标准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全县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4%。石门县2004年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相继涌现了壶瓶山镇、子良乡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
2、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近年来,石门县全面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对全县近1000家农资经营商进行登记造册,聘请了基层信息员50名,在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生产区共设立了100多家绿色生产资料供应专店,严禁有毒有害生产资料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维护了生态农业的成果和声誉。
3、全程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科学“侦探”农产品质量,石门县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全县综合性农产品检测中心,建立了县乡一体化的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对粮食、水果、茶叶、肉类、蔬菜等20余类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准出”制度,确保了人民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石门生态农产品以安全、放心、优质、营养而享誉国内外,畅销大江南北,实现了生产-销售-收益-扩张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石门县委宣传部
第二篇:石门乡镇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吉首大学商学院寒假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课题:湖南省石门县蒙泉镇乡镇
企业发展状况的研究
作者姓名:田森
学科专业:市场营销
所在学院:商学院
学号:20104082026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它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经济因素的不断变化,在乡镇企业发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增多,并且,有些问题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
我的家乡石门县是一座逐渐现代化的城市。2011年石门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19672万元(现行价),比上年增长26.5%,其中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8300万元,增长32.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1372万元,增长16.2%。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0577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830万元,增长33.3%。在石门县工业整体增长的情况下,以柑橘、茶叶、马头羊为龙头的石门乡镇企业也是不甘示弱,增长迅速。但是,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却日益突出。利用这次假期,我了解了壶瓶山茶叶公司、秀坪园艺场等企业,下面我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县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做一个分析。
优势:政策法律优势:《乡镇企业法》的颁布为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规范了市场秩序。另外,县政府大力扶持我县乡镇企业,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减税等这些在政治和法律方面保障了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品牌优势:我县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盛产柑橘、茶叶、马头羊、水稻等,这些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数量充足、品质优越的原材料,像茶叶、柑橘,这在全国都是负有盛名的,所以具有了一定的品牌优势;交通优势:石门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铁路: 铁路:焦(焦作)—柳(柳州)线横贯县境,石(石门)—长(长沙)线与焦柳线在石门形成县城T型交汇,洛(洛阳)—湛(湛江)
线途经石门,三条主干线设计年货运量分别为1500万吨、1900万吨、5000万吨,襄(襄樊)—石(石门)复线货运量可达3200万吨。境内设有石门县站、石门北站、石门南站、七松站四座火车站,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客运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公路:石门距207国道澧县段仅25公里,距常张高速公路桃源入口50公里、慈利入口40公里。全县共有省道600多公里,S303、S304两条省道贯穿县境;有县、乡道2000多公里,80%以上的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有村道4000多公里。航空:石门至张家界国际机场130公里,可直达深圳、海南、昆明、重庆、北京等地。石门至常德机场115公里。水运:在石门境内建有闫家坝水运码头,最大吨位为100吨级。丰水期可直接从石门下船,枯水期可从澧县阳湖口码头或津市竹木坪码头下船(距石门60公里),经洞庭湖入长江。这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石门乡镇企业产品的“走出去”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人口优势:石门县总人口688196人,农村人口58.6万,占到总人口的85%左右,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乡镇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来源。
劣势:同其他地区一样,石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大问题。第一,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这已经成为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的瓶颈,因为缺乏资本,许多企业难以实施一些产品战略,拓展企业的业务,导致错失商机。第二,产品趋同,区域产品特色不足。由于企业缺乏创新,产品的形式较单一。比如,橘子生产企业的产品,没有得到深加工,附加值较低。第三,高素质人才匮乏。由于缺乏人才,企业技术结构比较落后,生产力得不到提高,改革困难。
机会: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当地政府及企业的宣传不断地落实,来自日本、美国、以及越南等国家来我县采购柑橘、茶叶和马头羊等产品的客户不断增加,这使得我县乡镇企业拥有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另外,人民收入的增加将直接将使企业产品销量的增长。
威胁:竞争越来越激烈,以柑橘为例,石门虽属于全国最大的早熟蜜桔生产基地之一,但是全国种植柑橘的县(市、区)有985个。其中最具竞争力的有四川、浙江、云南、广东等
省的柑橘。他们有上市较早、品质优越等优势。他们的市场占有率不可小视。另外,由于本县的主要产品来源是农产品,他们受气候等不可抗力影响较大,所以经营风险较大。
石门县乡镇企业发展优势明显,但是,问题也不少。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乡镇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呢?要想发展就必须“扬长避短”。不断利用企业的区位优势,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国家应该继续改革金融证券市场,完善融资体系,为乡镇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企业要与时俱进,引进人才和技术,格力创新,进行产品质量改革,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篇:12.5转变发展方式
12.5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努力释放发展潜力,争取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以提升产业中高端竞争力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初步研究成果,有可能、有潜力形成中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有以下四个领域: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具有竞争优势提升空间的产业、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产业、国家直接大量投入支撑的产业。当然,哪些产业能够形成长期竞争力,最终将取决于市场竞争。
三是以完善社会保障和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改善民生。这既是发展的宗旨,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有效扩大内需的需要。重点解决覆盖不全、碎片化、难接续、水平低等问题。建立全国联网和功能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
四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两个轮子,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现代化达到更高水平。在当前情况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统一市场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完善土地制度,加快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五是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六是进一步增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力度。这既是应对国际压力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要制定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行动纲领和分阶段实施方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道德规范等手段,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责任体系,形成节能减排增效、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工业企业通过多种途径转变发展方式的调查
工业企业通过多种途径转变发展方式的调查
当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工业企业面临的一道新的“课题”,能否完成好这一“课题”,决定着企业下一步能否获得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强大动力,决定着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命运。要完成好这一“课题”,决不能墨守成规,每户企业都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寻求自己独特的道路,日前,记者对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进行了调查和探寻。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航”
实践中,许多企业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能否基业常青,关键取决于技术创新,只有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创办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法士特集团、陕鼓集团、秦川机床集团、陕煤化集团、西京公司创办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或者省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的还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增加研发投入,大力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探索,推出一批企业急需的研究成果。目前,法士特取得科研成果115项;西京公司年平均开发新产品超过500项以上;陕鼓有三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管理创新成果获国家一等奖;秦川机床集团研制出国内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蜗杆砂轮磨齿机,亚洲规格最大的成形砂轮磨齿机等新产品,其中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技术及产品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在矿井安全治理、新型煤化工、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技术专利方面,陕鼓集团与中科院、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晋煤集团等单位合作研究,拥有专利技术59项,法士特获国家专利40多项。另外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陕鼓主持制定了8项,西京公司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0余项,国际标准2项,行业核心地位得到巩固。
不光是国有企业,部分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大量涌现,企业实力增强,在国内外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步长集团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8%用于产品研发。该集团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新药50多个,国家专利100多件,在研产品近80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中成药专利企业。去年销售收入中的98%都来自独家专利产品。西安智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新能源(太阳能)、新光源(半导体WLED照明)产品的研发生产,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销往18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已拥有国际国内专利125项,正在申请的专利88项。研制开发的第三代大功率LED照明系列产品,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工业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发展目标。
近年来,秦川机床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深入研究风电行业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开发出专用加工装备,使行星轮支架、轮毂、轴承座等风电典型零件实现了国产化。围绕太阳能、核电产业的发展,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专用加工装备,部分产品已形成销售收入。西京公司把“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作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目前,已建成完善的外延片和管芯生产线,生产出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方面,围绕单晶硅炉和单晶硅拉制生产做了积极探索。此外,还在电磁屏蔽材料项目、新型电子浆料项目、超声电机项目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法士特”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加大对节油型产品的研发力度,在首届中国卡车节油大赛中,法士特变速器获“省油成就奖”和“最省油变速器奖”。
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新亮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企业服务化是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也会应运而生。面对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工业企业做了积极探索。陕鼓提出“全力推进两个转变(从提供单一产品的供应商,向全方位提供动力设备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资本运作转变)”,打造世界一流透平强企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组合全球56家优秀企业打造透平系统服务产业链,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竞争力强的透平系统问题解决方案。同时,与13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银行综合授信,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二是建立由300多人组成的精良的服务队伍,为客户机组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发展循环经济为发展方式转变另辟蹊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由高消耗、高排放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转变是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之一。不少企业在“再制造、再利用”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法士特集团公司目前变速箱社会保有量已接近300万台。根据“谁制造,谁回收”的国际通用准则和自身发展需要,把变速箱及其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做为再制造、再利用项目,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变速箱再制造业务将会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近年来投资数百万元,淘汰燃煤锅炉,更换天然气锅炉;回收废液化油、润滑油;开展修旧利废,利用新的补焊技术使模具可重复利用,2009年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为提高材料利用率,将料头改制利用1004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资源类企业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成绩非常突出。陕煤化集团业已由组建初期的单纯煤炭生产,发展成为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以煤电、煤层气开发、煤炭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集团公司围绕煤制化肥、煤焦化、煤干馏制油、煤基烯烃、盐化工等五大煤化工产业链协调发展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使转变发展方式提速
工业企业利用好国内外的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秦川机床集团在统筹发展的基础上,主动走出国门,扩大国外市场,控股收购了底特律UAI公司(联合美国工业公司)60%的股权,将旗下美国拉销机床刀具公司、北亚当斯制造公司、阿伯机床公司三家子公司纳入麾下。通过跨国收购掌握UAI公司独有的拉床、拉刀磨床、拉刀、拉削工艺的“四拉合一”技术,不仅为我国机床工具产业发展输入了全新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贸易渠道,也使公司掌握了走进国际市场的主动权,成为工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典型。陕煤化集团,在抓紧建设阿根廷天然气制尿素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南美洲工程承包和贸易项目。“十二五”期间,该集团公司决心跨出省界、走出国门,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围绕获取和储备煤炭资源,赴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寻求发展机会;有选择地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亚地区合作推进资源开发项目。法士特大力开拓北美、欧洲市场,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立分公司,扩大总成产品出口。步长集团、智海公司产品出口也取得明显成绩。
眼下,工业企业通过不拘一格的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绩,下一步,工业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任重道远,如何深入发展,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要从战略高度抓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工业企业坚持科学发展,掌握未来国际竞争主动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抓住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机遇,引导企业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高素质人才和领军团队人才培养,引进更多企业需要的人才、技术和建设资金。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提高研发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在做强做大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培养发展新兴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装备条件具备的企业参与航空、航天、核工程、船舶等军工产品生产和项目建设。最终使工业企业能够借助各种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
第五篇:关于常德澧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调查
关于常德澧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调查
严文波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织部分和关键环节。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辖32个乡镇,总人口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万,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具有澧县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对于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探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近期,笔者对全县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做法与成效
多年来,澧县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完成农业总产值19.8亿元,实现增加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5元,增长8.5%。
1、抓布局调整,做优传统产业。大力调优内部结构,努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一是增加粮食产能。坚持以高产创建为载体,以压单扩双为重点,全县粮食播面增至100万亩,稻谷总产40万吨以上;坚持层层办点,全县示范面积达11万亩,高档优质稻首次超20万亩,新增红缨高粱0.7万亩,甜糯玉米0.4万亩。二是稳定棉油种植。全县棉花面积25.96万亩;双低油菜面积66.3万亩,总产8.71万吨,基本实现冬季农业全覆盖。三是巩固猪渔养殖。全县规模养殖比重达55%,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小区2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000余家,上半年出栏生猪44.09万头,水产品起水2.07万吨。
2、抓质量提升,做强高效产业。把发展高效产业作为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任务来抓。一是突出南方葡萄发展。采取贷款贴息、奖励扶持、跟踪服务等措施,主推红地球、夏黑、户太8号等品种,做到标准生产、连片推进。去冬今春新扩园区6757亩,总面积达到2.4万亩,鲜果总产跃上1.5万吨,亩平收益可超1.5万元。制定发布特色产品标准9个,建成标准化百亩基地33个。二是
突出有机茶扩种。围绕高山有机茶,打造太青“双上绿芽”有机食品品牌,新扩标准茶园2800亩,茶叶面积近万亩。三是突出柑桔品改。抓住行情低谷,推进柑桔品改计划,现已完成近3万亩品改,年前再完成“苹果柚”高接换头1万亩。此外,全县还完成油茶新造3500亩,新增城郊设施蔬菜3000亩,推广楠竹种植1万亩,发展虾、鳖、蟹等特种高效养殖1万亩等。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高效种养殖面积6万余亩。形成了平原区葡萄、湖区特色水产、丘岗区桔柑油茶、山区有机茶等特色高效农业模式。
3、抓龙头带动,做大加工产业。县里出台有关政策,围绕棉花、粮食、油脂、水产品、肉类、葡萄、啤酒等十大领域,聚力做强产业龙头,然后通过龙头转方式、调结构,发挥带动作用。一是基地带动。太青山有机食品公司基地已达3500亩,处于全省领先位置;采取订单生产,盈成油脂签定双低油菜基地20万亩,洞庭春米业签定优质稻基地10万亩,华湘棉花签定优质棉基地5万余亩,实行统一供种供肥与技术服务,并落实优质优价收购。二是专合组织带动。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思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县组建了农康葡萄、富民棉花、食品加工等农民专合组织29个,创建农产品品牌35个。三是科技带动。全县农业企业技改投入达1.5亿元,其中9家轧花企业完成达标技改,400型打包机产能占到全省30%;加州水产公司引进淡水鱼加工工艺,上半年出口6600吨,创汇1200万美元,填补了澧县食品加工出口创汇的空白。目前,全县发展加工企业64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带动基地37万亩,联接农户1.2万户。
4、抓项目实施,做好低碳农业。依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建设民生工程,实现农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进全县低碳农业发展。一是推进林业生态。完成绿化造林4万亩,其中工程造林2万亩,丘岗开发1.5万亩,四旁造林150多万株。二是整治面源污染。积极推行健康养殖,压减珍珠养殖5500亩,建成13个健康养殖示范小区,大型养猪场基本实现“零”排放;积极开展水库禁投,全县30座小Ⅰ水库以上水库实现人放天养。三是发展农村能源。推广太阳能350套,新建沼气池1830个,占形象进度52%。四是加强民生水利。采取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新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4.29万人。
5、抓城乡统筹,做亮休闲农业。坚持推进镇村同治,配套拓宽服务功能,高起点打造一批农业休闲精品线路和景区,充分挖掘王家厂水库、双龙曾家水库、梦溪宋鲁湖水库、闸口天供山林场、“彭-钦-艳”风景区、张公庙黄河葡萄休闲农庄等县内资源,新建农家乐、葡萄观光园、垂钓中心、乡村茶座等370余处,其中梦溪宋鲁湖旅游度假村已投入6000万元,累计投资将突破5亿元。
二、困难与问题
尽管目前澧县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全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1、农村投入受限,支持转方式的基础不牢。国家农业投入虽逐年增加,但在铺开项目的同时,地方配套的压力也在加大;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建设等,国家未纳入投资计划,加之农民负担政策收紧,目前公共投入鞭长莫及,不能满足大面需求;各种生产要素仍高度集中,存贷“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农村融资难问题没有根本缓解,巨大的前期投入制约了高效产业发展。
2、科技支撑薄弱,引领转方式的核心不强。目前,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老年人和体弱妇女,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科技教育滞后,农技推广存在着人员缺乏、管理体制不顺、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农村技术人才匮乏,加快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科技支撑明显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
3、产业发展缓慢,促进转方式的保障不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受两大问题的影响,发展缓慢。一是专合组织问题。农业转型最大障碍在于分散种植模式与现代市场竞争的矛盾。在发展专合组织上,存在品牌支撑力弱、基地园区规模小、标准化生产落实、管理相对疏松等突出问题,对产业的拉动效应有限。二是土地问题。农业产
业化的突破方向在于引入工业化理念,发展产业园区,但供地十分紧张。如澧县正积极推进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选址在城郊的澧澹乡境内,拟引进雨润集团、汇源果汁等各类企业30家以上,规划用地3平方公里,征拆及用地等面临很大困难。
三、对策与建议
1、创新工作方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思维定式,切实遵循价值取向,减少行政命令,更多采取“反弹琵琶”方式,坚持推行“一个高效产业、一个主打品牌、一个专合组织、一套质量标准”,以基地带农户,以效益促扩张,形成良性循环。
2、强化科技支撑。在农业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条件下,科技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要大力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建立新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农技推广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全面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使其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从单干型向组织型、从身份型向职业型、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3、加快基础建设。要在积极向上争取的同时,加大项目整合与部门帮扶力度,增加财政以奖代拨,引导各类要素向农村流动,突出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问题,逐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夯实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保障。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4、发展新兴产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幅调整,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快速升温,进一步抓好产业对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促进农村就业再就业;进一步抓好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整治农村面源污染,促进乡风文明,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澧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文章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