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的主要特征(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4:4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研究的主要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一篇:社会研究的主要特征

社会研究的主要特征:目的性.经验型.理论性.社会性。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社会研究的主体.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原则.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经验型.理论性.规范性.多样性。现代社会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其中包括: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基本方式以及各种具体方法和技术。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确定研究题目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收集资料阶段.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社会研究的分类标准和主要类型: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从研究方法上看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这两种研究可以针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但由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在研究过程中对问题的关注点也就不同。联系】在应用性研究中也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应用性研究是理论性研究的延伸。探索性的主要内容:实地考察.请教专家.查阅资料。普查的主要特点:结论确定.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势比较规范.调查项目少.工作量大。抽样调查的特点: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优缺点:定性研究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属于实证主义范式;定性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而定量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横向研究的优缺点:调查面广.多数采用统计调查的方式.横向研究还能够用于描述和解释社会变迁。只能进行间接的推测.而不能直接论证。纵向研究的优缺点:能较好的了解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能被广泛使用。此外.纵向研究的同组研究需要在多个时间点调查同一对象.由于调查对象搬迁.死亡等多种原因.导致调查对象的减少.从而影响其追踪研究的结果。选题的含义及意义:选题是指社会研究者根据客观需要和自身的研究兴趣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一般包含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研究的角度.题目的层次和研究的目标。选题过程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过程。一个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并且规定着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选题的标准:客观的标准】题目的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性;主观的标准】研究题目要是和研究者的特点。选题的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选择研究题目.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以及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等。研究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确定研究对象与分析单位.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社会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可以获得标准化的数据资料.并且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抽样调查.因此能够较好的反映总体的情况).实验研究(在人为控制的条件进行研究).文献研究(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而进行研究)和实地研究(能够获得比较真实和深入的研究资料)。

社会理论的概念:通过抽象概括而对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实质做出的反映.是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实质和规律的认识。社会理论的特点: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社会理论既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社会理论还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并且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变量】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社会理论可分为宏观社会理论.微观社会理论.中观社会理论。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经验归纳原

则.演绎推理原则.假设-检验原则.统计性原则.抽样-推理原则。人文主义传统的社会研究方法强调理解的方法。抽样术语:总体.样本和元素.抽样框和抽样单元.参数值.统计值和抽样误差。非概率抽样的类型及其定义:方便抽样(研究者使用对自己最为便利的方法来选取样本。)配额抽样(根据某些参数值.确定不同总体类别中的样本配额比例.然后按比例在各类别中进行方便抽样。)判断抽样(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或专家判断来选取样本。)雪球抽样(根据已有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概率抽样的类型: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多段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怎样进行分层.或者说根据什么原则确定分层变量。怎样确定样本比例。确定实际分层抽取样本的方法。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抽样精度;总体规模;总体异质性程度(总体标准差)。概念化: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即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操作化:是把概念抽象的名义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使其转化成能从经验上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和指标。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按精确度由低到高.测量分为: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信度: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主要类型: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效度: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主要类型: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准则效度。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效度高.信度必然也高;反之.则不然。问卷的基本结构:封面.致被调查者信.填答指南.问题.答案(选项).编码位.访问记录.结束语。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满足研究需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情况;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考虑具体调查方式。问卷设计应注意的事项:问卷中的提问应当尽可能简短;力求明确;要避免使用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进行提问;应当中性提问.避免暗示和诱导;不要使用否定形式提问;提问要使被调查者有能力回答;要避免询问研究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尽量避免涉及某种情境进行提问;尽量使用第二人称提问.在必要时使用第三人称陈述.避免使用第一人称。问卷中的答案设计应使答案与问题相对应.避免答非所问;应当努力设计完备的答案;应该努力使每个答案彼此独立.具有互斥性;在能够使用高层次尺度时.应当尽量使用高层次尺度;答案要简洁明了。问题中的问题排序遵循的规则:把内容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了解现状的问题放在前面;在派访问员面访的情况下.可以先问一些个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在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问卷的情况下.一般将容易引起他们关注的问题放在问卷的前面;开放题一般放在问卷的最后面。高质量问卷的标准: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问卷调查的优缺点:优点】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在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时.比其他一些方法更节省调查资源;通常具有较好的隐蔽性;更为标准化和规范化;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缺点】问卷调查的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问卷有时与多样化的现实有出入;问卷篇幅一般比较简短.难以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问卷调查不利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自由交流。除此之外.问卷测量的效度与信度有时难以保证;有时被调查者难以理解或不愿意回答问卷中的一些问题;有时问卷调查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被调查者有时会有不真实的回答;仅靠问卷调查的数据有时难以深入的反映现实社会的复杂现象。访谈法的优缺点:优点】询问与观察相结合.灵活性大.适用范围广.控制性强。缺点】访问的标准不一.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成本较高.访谈通常时间长.匿名性不够强.受访问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访谈法的类型:结构式访谈法和无结构式访谈法.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法.小组访谈法和个别访谈法.一般访谈法和特殊访谈法。小组访谈法的实施(5—7):要取得小组访谈的成功.必须认真做好小组访谈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对访谈过程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控制.还必须及时做好访谈后的各项工作。小组访谈的优缺点:优点】了解情况快.效率高;可以通过被调查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

来.把认识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起来。缺点】易受被访者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保密性差;比较费时。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道或不便于报道的对象的资料.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缺点】常常难以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一些社会现象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难以用于对事物或现象长期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研究中.被观察者如意识到被人观察时会改变其行为.很难认识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价值.意义或心理活动。观察法的基本类型和典型案例:实验室观察(班杜拉等人进行的有关模仿学习的研究)和实地观察.参与观察(马林诺夫斯基对土著民的研究)和非参与观察.结构式观察(贝斯尔对小团体内部互动过程的观察分析)和非结构式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非结构式观察的优缺点:优点】在于它的弹性.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可以表现出足够的灵活性.所收集的资料不会受到事先预定的观察项目和记录标准的干扰和限制.能更深入.全面.客观地收集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的信息。缺点】观察过程.观察内容.观察记录会因观察者不同而不同.所收集的资料带有较多的观察者个人色彩.观察结果缺乏必要的信度.难以重复验证。另外.非结构式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没有统一的形式.通常只能进行定性的分析。观察的实施过程:观察的准备(明确观察的目的.制定观察方案.理论准备和物质准备。)观察的实施(进入观察现场.对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或参加到观察对象的生活当中.进行观察或测量并记录观察资料。)观察资料的审核.整理和分析。观察的信度:观察所获得资料的可信赖.可验证的程度。影响因素:观察内容界定的明确性程度.观察类别定义的严格性程度.环境的变化性.人的变化性。观察的效度: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能够准确.真实.客观的反映被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程度。影响因素: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对于研究课题的适当性;观察内容的选择与操作化的方式;“观察者偏见”;“被观察者效应”;观察者的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实验法的相关概念:实验者.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实验对象.实验组.控制组.实验检测.前测.后测。实验法的特点:通过控制情景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它在人造情境下观察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外部变量.来研究某种自变量的发生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实验结果易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实验法的一般原理:先测量在没有受到A的影响之前B的情况(前测).然后施加实验刺激A并保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再对受A影响后的B进行测量(后测)。最后通过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来判断A和B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实验的基本设计:单变量(后测设计.前测后测设计.四组设计)多变量(完全随机多因实验设计.拉丁方设计)。实验法分类:实验室实验(严格。齐默巴多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现场试验(霍桑实验.啤酒偷窃案)实验法的优缺点:优点】能够把实验变量与它带来的影响分离开来.同时它较为经济.易于重复.对研究的控制能力较强。缺点】人为造作.样本选取的缺陷使研究结论推论时有局限性.实验人员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实验还受到道德与法律的限制。文献研究的优缺点:优点】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适于作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费用较低。缺点】文献质量无法控制;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二手资料分析应着重注意研究主题的选择.研究资料的搜寻.资料的加工.资料的分析。二手资料分析的突出优点:省钱.省时.省力。缺点:资料的效度常常难以保证.以及二手分析者对于原始资料中也许包含的差错和误差不了解.从而易于得出有问题的结论。内容分析的主要环节:抽取文献样本;确定分析单位和进行编码。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成本低.省时省钱;便于重复研究;允许研究者对一段历史时期内发生的事件的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缺点】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同时内容分析常常要面对信度和效度方面的问题。资料审核的原则:真实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资料整理的原则:条理化.系统化.统计汇总。计算机汇总的步骤:编码.登录.录入.程序编制。单变量统计分析包括集中量数分析.离中量数分析和相对差异量数分析。集中量数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中数。差异量数包括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标准差。研究报告的类型及标准:普通研究报告与学术性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描述性研究报告与解释性研究报告(作用和功能的不同).定性研究报告与定量研究报告(研究的性质).综合性研究报告与专题性研究报告(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确立主题;组织材料;拟定提纲;撰写成文。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对事实的陈述力求客观平实;把事实告诉读者;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避免借权威之名来增强文字的力量;避免哗众取宠。普通研究报告的特点:普通研究报告由于面对的是非专业研究人员.这类研究报告在内容上更加强调对研究结果的描述.说明和应用.不太关注对社会研究方法.过程和工具的介绍;在语言上更加大众化.口语化.更加通俗易懂;在格式上.更加灵活随意.更多地采取直观的方式进行说明。普通研究报告主要以工作报告的形式存在.或发布于面向大众的报纸或杂志上。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在结构上包含的部分:标题.导言.介绍研究方法与步骤.结果与讨论.摘要与结论.参考文献与附录。

第二篇:小城镇交通特征研究

小城镇交通特征研究

前言

小城镇因为规模较小,其交通问题未能够引起重视,而小城镇大部分依赖于过境公路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用地形态布局和交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般而言,城市越大,与外界的联系越多,区内交通、区际交通越多,过境交通较少;相反,城市越小,对外的联系越弱,区内与区际交通越少,而过境交通量越大。根据统计,一般100万人以上城市,过境交通只占1%-9%,50-100万人的城市,过境交通占8%-14%,10-50万人的城市,过境交通占12%-28%,2-10万人的城镇,过境交通占14%-47%,而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过境交通高达60%以上。本文从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城镇过境公路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负效应,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1 过境公路穿城布局的历史成因及其正负效应

1.1 成因分析

过境公路穿城在我国的城镇当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由此影响到城镇的布局和发展;穿心式布局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 1)与我国长时期较低的机动化水平相适应

建国后到80年代中叶,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交通线数量少、质量差、运力低的状况,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现代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以广泛分布在中华大地的公路为例,从“一五”到“六五”期间,技术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铺装公路比重由1952年的43.6%上升为1985年的79.6%,1-4级公路占总里程的64.4%,并且高速公路的建设业已开始。汽车工业的发展为公路运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985年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21万辆。虽然如此,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等的制约,汽车作为运输的主力军大多发生在城市之间,为二、三产业服务,广大乡村及小城镇地区长期处于低机动化的运输阶段,畜力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是地方运输的主力,速度慢,运输效率低。在低机动化阶段,城镇发展依赖于公路,沿路展开,许多市场干脆紧贴马路,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增添市场的热烈气氛,在机动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对交通的干扰还没有明显凸现。

2)长期存在以路兴商、以路兴镇思想

交通对城镇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大大刺激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架桥被看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标志;一旦公路建成,两侧地段则成为最有价值的地方,“要先富,去占路”,以路兴商、以路兴镇,占路搞经营,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法宝。地方政府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往往要求公路部门在选线时选在从镇中心穿过,而不是只打擦边球,“镇镇通公路”的建设结果是镇镇穿公路。在城镇发展的初期,机动化的程度比较低,过境公路穿城确实为城镇带来了工商业的繁荣,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建制镇90%以上是过境公路穿城的布局,中小城市也有许多是由过境公路穿城布局发展而来,而非公路穿城的乡镇大多比较落后和偏僻。随着社会经济和机动化的发展,公路穿城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1.2 穿心式布局的正负效应

所谓正效应,是指穿心式布局在一定时期对城镇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过境公路穿城的城镇发展快于其他地区,而用地布局与交通的矛盾则发生在可容忍的范围,未对城镇的发展造成大的影响。所谓负效应,是指随着机动化的发展,用地和交通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沿路布局造成的外部成本大大上升,对城镇进一步的发展带来的制约作用超过促进作用。一般来讲,随着机动化程度的提高,正效应逐步下降,负效应渐渐上升;当负效应达到或者超过正效应的时候,就应当考虑过境公路外迁。

正效应:

对上海金山320国道沿线的枫泾、兴塔、朱泾与同区域内非过境公路沿线的吕巷、松隐、钱圩的比较,经济总量突出,镇区规模大,人均GDP水平高,二、三产的比重较高。如表3所示,上海与浙江交界处的枫泾,1995年GDP总量为26516万元,人均6628元,而松隐的GDP总量为10132万元,人均为4112元;枫泾的一二三产的结构为29:56.8:14.3,二产远远高出一产,而松隐的三产结构为40.6:45.5:13.8,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相差不大。320国道沿线的朱泾、兴塔,从镇区规模和经济总量上来看也比较大,钱圩工业也比较发达,人均收入较高,是由于靠近金山石化的缘故。

表1 GDP(万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朱泾镇***140.2830.4770.240 枫泾镇***7790.2900.5680.143 兴塔镇***4012060.3670.5530.080 吕巷镇***840.3800.5040.116 松隐镇10***14030.4060.4550.138 钱圩镇***780.2230.6500.127

负效应:

然而,也应当看到,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的提高,过境公路穿城所带来的边际效益下降,而过境交通与用地布局的矛盾则显得突出,对城镇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以永嘉县瓯北镇为例,老104国道穿越,其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工厂企业在老104两侧呈带形分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道日益拥挤,过境交通与城镇布局的矛盾凸现出来,不得已只能将国道外迁,而将原穿城部分改造为内部干道。

过境公路穿城的负效应还体现在对城镇内部道路系统的影响上,下面将结合城镇现状调查中

凸现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论述。2 小城镇道路系统现状 2.1 道路网现状问题特征 1)密度较高,但干支结构不尽合理 一般小城镇只有干支两套道路系统,而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大多数城镇仅仅有一两条穿城干道,其它道路相对狭窄;在发展过程中,支路间距不均匀,有的间距几十米,有的间距数百米,造成道路系统的先天失调。许多地段是先建房,后通路,造成道路开辟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曲折、错位的小路多,机动车难以通行。

而今城镇道路建设又出现贪大求洋的倾向,新建或者改造的道路不管实际需要如何,一律采取干道的做法,宽宽荡荡,而旧的道路依然狭窄、拥挤,形成旧城条条是支路,新区路路是

干道的局面。

2)除了少数道路外,大多路况较差,不能适应机动化的发展

在低机动化时期,城镇机动交通以机动三轮车、拖拉机以及少量小型货车为主,车型小,速度慢,运量低;对道路的要求不高,在城乡所有道路上均可通行;而进入机动化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货运汽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车辆速度快、车型大、运量高,对道路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城镇旧有的道路难以满足。还有许多道路桥梁的瓶颈,车辆难以通过。速度的提高打破了城镇原来的节奏,交通危险性增加;运量增大,旧有路面难以承载,造成道路的严重破坏。

3)缺乏管理,道路资源被侵占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在:

市场、商店侵占。如前所述,城镇的原始积累和发展源自过境公路的带动作用,而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兴办市场、沿路开店。马路市场、马路商店侵占道路资源,并不是说市场、商店直接占路,而是指沿路修建的市场、商店因为缺乏规划和管理,紧贴道路,没有自己的车辆和人流疏散场地设施,结果进出市场、商店的人车均拥挤在道路上,造成交通堵塞。北方城镇每逢集市的日子,这种状况非常明显。更有一些临时性的违章搭建建筑,伸出路面,直

接侵占了道路空间。

马路摊贩侵占。摊贩占路现象大中小城市均有,类型以小商品、副食品、小吃、水果、修理摊为主。城镇因为过境公路穿城、过往人员杂、管理的力度小等原因,因而现象要比大中城市严重的多。摊贩一般占用人行道,导致行人通行的不便,甚至被挤到车行道上去,严重阻碍了交通,并且带来事故;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和穿城公路上则沿路摆放,有的搭建摊位的竹竿、木棍之类甚至伸出路面,形成路障,给往来车辆带来事故隐患,也危及摊贩本人的安

全。

停车、行人侵占。由于停车场地少,管理力度小,车辆乱停乱放也侵占了大量道路资源。机动车停车占用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停车占用人行道,在车辆多的路段更为突出,造成道路有效使用路面减少。行人侵占则表现为交通意识差,有人行道不走,或者不靠路边行走,而在路中间荡来荡去,对来往的车辆视而不见,对身前身后的鸣笛声充耳不闻,阻碍车辆通

行,带来事故隐患。2.2 道路设施现状问题 1)静态交通设施匮乏

停车场地少。尤其是沿路布置的市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配建的停车场地,汽车、三轮车、板车、自行车乱停乱放,占路停靠,带来事故隐患。

交通站场少。许多小城镇没有专门的车站、维修站等场地,公交、小巴、出租车等沿路停放待客、争抢客源,造成交通秩序混乱;门店式的维修点更是占路经营,待修的车辆沿路摆放,严重阻碍交通。

2)路灯、绿化、交通标志牌等附属设施不足

林奇在《城市的印象》一书中描述道:“一个可识别的城市就是它的区域、道路、标志易于识别并且组成整体图形的城市”,“道路„„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其它环境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而在小城镇建成区环境当中,道路普遍缺乏路灯、绿化等附属设施,交通标志牌设置的也很少,千街一面,千镇一面,缺乏特色和识别性,对道路交通的使用者也非常的不利。在某镇的现状调查中,由于没有指示牌,我们的调查人员常常误入死胡同,并造成多人调查工作的重复。

2.3 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结合城镇用地布局,配合公路部门,将过境路外迁。

结合镇区改造,理顺道路系统。

道路建设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遵守规范,不能只搞形象工程。

规划建设中配建停车场地和交通站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设施。小城镇交通方式特征研究 3.1 现状交通方式特征

小城镇作为城乡过渡的一种实体空间,其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别,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讲,小城镇用地规模小,用地混合度较高,居民出行距离短,出行方式以步行、自行车、摩托车为主,在城镇内部的出行中,步行占一半以上,自行车、摩托车出行占30-40%,公共交通比例不到10%。在镇域的出行中,以公共交通和私人摩托车为主。据对上海郊区城镇的调查表明,居民日常出行中,步行方式比例高达35-40%,自行车占25-30%,摩托车占15-25%,公共交通在日常出行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在长距离出

行中才有优势。

人对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主要有:经济性、连续性、独立性、快速性、舒适性、安全性等,而不同的交通方式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出行需求。

1)步行。步行以人自身的行走来完成在空间的位移,是城镇居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其特点是路线受自我控制,活动比较自由,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相互干扰较少,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除了消耗体力外,不产生其它成本,适合短距离的出行。缺点是体力消耗较大,受天气影响大。居住在步行范围内(即15分钟或1公里以内)基本上是不乘车的。随着出行距离加大,愿意步行的人就逐渐减少,到一定距离后,因步行时间太长或体力消耗太多,而以车代步。2)自行车。自行车是我国城乡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其优点主要有:体积小,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连续性交通;价格便宜,简单易学,能够大量普及;以人力驱动,无污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出行距离适中,适合于居民日常出行的距离范围。缺点是受体力、气候、地形条件制约比较大。我国的自行车交通比较发达,自行车代步的出行距离,幅度也较大,从1公里到10公里左右,一般3-4公里范围内的自行车交通更为普遍。我国是生产和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国家,是一个自行车王国,产量和拥有量都占世界的首位。参考一下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许多国家尽管以小汽车交通为主,但拥有自行车为数亦不少,如芬兰3.5人1辆,比利时3.1人1辆,瑞士3.1人1辆,美国2.9人1辆,日本2.6人1辆,瑞典2.3人1辆,西德2.4人1辆,丹麦2.2人1辆,荷兰1.6人1辆,自行车短程交通在汽车拥有量很大,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家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在我国还将长期存

在,发挥重要作用。

3)摩托车。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摩托车在城镇迅猛增长。与自行车相比,摩托车以燃油作动力,省力、舒适;出行速度快,省时;同时又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价格适中,城镇工薪阶层消费得起。其缺点是产生的噪音、废气等对环境有比较大的污染,较难控制,不适宜于少年儿童以及老年人等弱势人群。

4)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运送速度,在城市的市区约为15-16公里/小时,郊区城镇约为20公里/小时,比较舒适和安全,出行费用也不高,适宜于城镇中长距离的出行以及弱势人群使用。缺点是不够机动灵活,不能够实现门到门,需与步行、自行车等方式结合。在小城镇中,公共交通一般作为远距离出行,如到县城,到其它城市,其它乡镇以及由镇到通公共交通的村,而在城镇内部出行中使用比较少。

3.2 交通方式构成发展趋势 1)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很多。如出行时间的长短、出行者的年龄、公共交通发达的程度及服务水平和票价、道路交通状况;自行车拥有量、地形、天气、季节等等都能使之发生

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的形态生长和机动化的发展,是从更深层意义上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因素。以收入水平为例,研究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对交通快速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越高,而对经济性的要求则降低;对上海小城镇有关调查显示,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出行中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降低,而摩托车、出租车(人力三轮车、小汽车)的比例上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时,小汽车出行不到1%,而人均月收入超过2500元时,小汽车出行超过5.2%;在休闲娱乐出行中,从人均收入500到2500元,步行比例由58.7%下降为27.5%,而摩托车由11%上升为22.5%,小汽车上升为11.8%。

2)发展趋势

城镇的扩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机动化的发展,将对居民出行产生深刻的影响,城镇主要交

通方式未来将产生以下变化:

步行出行的比例将有所下降,向购物、休闲集中,向老年人群集中。

随着经济和机动化的发展,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将有所下降,并且向老年以及弱势人群集中,中青年部分向机动化转化。

摩托车若无政策限制,一定时期内还将有比较快的增长,尤其对于镇际和镇域的出行,增长集中在那些工作在城镇,而居住不在此的中青年人群。

小汽车将逐步进入家庭,但近期增长有限,原因仍然是收入水平的限制。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和镇域经济发展以及联系的加强,公共交通的比例将有所上升,镇域和镇际私人经营车辆增长快,须加强政策引导。结语

如前所述,当前对于小城镇的交通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城镇是动态发展的,问题小不等于没有问题,现在的小问题遗留下去,会变成将来的大问题。在参与小城镇规划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对其交通普遍特征有所把握,是进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必要环节。

第三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2)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3)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四篇:80后消费行为与特征研究

企业管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80后”青少年消费行为与特征研究”

后”青少年消费行为与特征研究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80

1.引言

在几年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80后仅仅代表一群不成熟的青少年,而如

今,以及集体“奔三”的80后已经长大了,他们逐渐在各个领域成为主流力量,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很多领域的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消费

心理和行为特征深受营销与企业界的格外重视。80后一代具有独立个性、有思

想、追求酷、彰显个人本色,这一切与目前的主流营销观念——体验营销与象征

性营销思想十分吻合。从字面定义上来说,80后是指在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但很显然,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不是字面意义解释那么简单,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现象。他们存有从小到大眼见祖国由相对困难落后直至今天的成就的完整记忆,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多少物质生活享受却简单充实、在今天看来珍贵特别的童年时代,以及率先跨入中国的信息新时代前沿接触新生

事物、成为新千年第一批彰显个性的族群的少年时代。

2.“80后”鲜明的性格特点及其究因。

80后一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长大的,改革开放也赋予了80后鲜明的性

格特点。

(1)包容性强。改革开放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向世界开放,开放的结果必然是

互相流动,这主要体现在西方文化、社会习俗甚至饮食习惯流进中国来,而中国

人开始走出去,去留学、考察、观光、做贸易。先是表面的流动,然后逐渐进入

更深的层次,从知识方面、精神方面和文化方面开始流动。

(2)以自我为中心。因为8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被父母宠爱,以

自我为中心,养成了被认为是自私的个性,不太顾及别人的利益和感受,父母对

他们的过分容忍养成了他们的霸王个性。

(3)理性和感性的平衡。80后的一代人,最大的缺点可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互相之间的相容性不够。但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敢于坦率直言他们的利

益和需求,为了使彼此之间避免伤害,他们一定会寻找一种新的透明的社会分配

机制和交往机制,达到在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满意的状态。

(4)崇尚创新,勇于挑战。80后是喜欢问为什么并怀疑一切存在的一代,他们在寻找这些存在背后的合理性,如果发现不了合理性,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理性来重建秩序。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对80后产生恐惧的人,很多是有着固

定的权威,不太愿意使既定秩序改变的人。

80后是一直亲眼见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新一代,因此他们的精神和生活状态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就这一时

期的80后来说,主要可以归结如下:

(1)职业不稳定。“跳槽”对于80后是个高频词汇,由于刚刚踏入社会不久,80后的年轻人都希望将来有好的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稳定,这与80后一代乐

于接受挑战的性格也不无关系。

(2)收入相对微薄但追求生活的高品质。工作经验缺乏,资历尚浅,总体来说80后的收入仍显单薄,但是80后对生活的品位起点却很高,注重生活品质,这也导致很多年轻人“入不敷出”,出现了“月光族”“啃老族”等新兴群体。

(3)对父母的依赖。这种依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不管是学生还是走进了社会,80后都还未在身心上达到成熟,面对买房、买车、结婚等重大开支,80后大多数仍无法实现独立。

消费心理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消费者心理受到消费环境、消费引导、消费者购物场所以及个人因素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称为消费者行为。“80后”一代虽然还未完全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导者,但他们是未来的市场中坚力量,只有了解他们独特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特征,才能帮助我们如实分析和预测未来中国市场的消费结构,引导企业作出正确及时的营销和广告策略调整。

3.“80后”消费特点

(1)天生逆反,寻求独立:从消费者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过多的呵护反倒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他们想要保有更多自己的空间,而不需要其他人过多地干预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不愿意去关心别人,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立的。可见在这一代人身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

(2)喜欢新鲜,追求刺激:80后一代讨厌墨守成规,喜欢多变、刺激和新颖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新产品,但忠诚度一般不高,习惯将各种品牌换来换去,因为他们是在海量广告的浸泡中长大,遭受产品和各式信息的缠绕,但是,他们更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同时,也擅用搜索工具寻找答案。作为不少消费领域的消费先锋,80后一代更注重品质,他们追求时尚,倡导个性,价格不是80后一代考虑的首要因素,他们有很强烈的消费冲动。

(3)注重个性,追逐时尚:这一代的青年人,成长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时期,生活水平较上一辈也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他们打破了“计划”时不变的“蓝色”、“绿色”,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他们认为“我就是我”,“Nothing is impossible”,“just do it”,崇尚个性化,风格化的价值观念,于是需求变得多样化,消费变得复杂化,一切都因为“我”有“我”的特定需求和消费欲望。“我”产品只属于“我”,他们带有“我”的情感色彩和特定的选择价值,能够体现“我”的消费品位,消费文化和消费追求。而整个的消费过程也带有了极度的自我VIP化,甚至每一个“我”都可以成为商家的一个细分市场。

(4)感性冲动,超前消费:新一代的青年,由于从小处于家庭的核心,在成长中备受关注,形成了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理念,并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在消费中崇尚属于自我的消费选择——“我的选择我喜欢”。而这种选择同时又大都带有强烈的自身情绪因素影响,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受影响的弹性很大,尤其当感官受到广告传媒、促销人员、价格折扣、外部环境、群体消费趋向等等各种因素,或其综合作用影响时,其消费行为变得情绪化、感性化、冲动化,期望借此来体现自身的独特,消费的重点有时甚至脱离商品本身,热衷于其衍生的各种附加价值。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学生的消费类型已逐步由“生存型”向“享受与发展型”转变,尽量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超前消费被大学生们广泛认可。

4.结论

80后一代选择产品或品牌的准则不再基于“好”或“不好”这一传统的理性认知观,而是更基于“喜欢”或“不喜欢”的感性情感态度观。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是产品或服务能提供的一种感觉或附加价值。80后的消费主张就是“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它充分反映出了这群消费者对“个性”张扬的追求特点。他们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80后消费需求的日趋差异性、个性化、多样化,促使现代社会进入了重视“情感满足”胜过“机能价值”的时代。“80后”这股新生力量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其消费理念有其时代特征。调查显示,“80后”群体更加追求品牌消费,但不崇洋媚外;更加注重享受生活,注重家庭多于事业;此外,与“70后”、“90后”相比,“80后”的交际范围也更加广泛。

时代特征决定了“80后”的压力要高于其前辈“70后”和“60后”,压力的来源主要是角色冲突和职业发展。而解压的主要方式是玩电子游戏、去咖啡厅、酒吧消费以及走亲访友。中国的“8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充斥着“80后”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网上聊天交友、网上购物、玩网络游戏的比例在过去三年里均呈现出增长势头。其中,网上购物发展尤其迅速,而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也保持着两位数的上升速度。

总之,80后的消费是新式的,他们的消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选择我喜欢”,更多的是在乎自己的感受,感性消费为主。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涵义和特征

如何理解小课研究涵义和特征?

我觉得小课题研究,就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用此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向,采用恰当的方法并积极主动进行实践改进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能够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简单短期有效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特征:

(1)研究的范围不在多在于精细,源于教师自身的所需,解决自己真实的教学问题;

(2)研究周期相对较短,小课题研究就是解决了教学中实际和眼前问题和困惑,可以一两周完成,也可一个月左右完成研究,方法相对简单;

(3)研究成果质朴,表达容易,形式多样,如教育随笔、日记;

(4)研究投入较小,可以一人或者小组几个人完成;

(5)研究方法简单便捷,每个教师都可以开展。

下载社会研究的主要特征(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研究的主要特征(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外体育教学特征研究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特征、趋势和改革的新动向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等正在作为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想和潮流强烈地主导、影响、推动着世界......

    红色旅游的特征及开发研究

    红色旅游的特征及开发研究 ——以于都县为例 摘要:在深入开展对于都县红色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于都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了于都县红色旅游资源特征,评价了开......

    《小学社会研究》

    本科 教育学专业《小学社会研究》1.网上查阅资料,完成300字左右读后感“你对杜威学校教学实验的看法”。 杜威的最重要的学习观,就是“从做中学”,提倡把对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经......

    社会研究方法

    2013年第二学习阶段 姓名_____________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电子商务》试题(本试题页不上交) 请下载试题,查看“标题”属性。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论文关键词]中国 传统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保障 民本性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社会福利体系具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固有风险和运行机理,它具有局......

    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习惯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也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和超前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

    行动研究概念特征(共五则)

    教 科 知 识 讲 座 ——“行动研究”的概念、特点与实施 摘自《湖州市校长培训班学习资料》一、行动研究的概念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起源于美国。库尔特·勒温于1944......

    研究发现NK细胞新特征

    研究发现NK细胞新特征 加州大学微生物免疫系与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自然杀伤细胞的一种新的特征,这一成果公布在1月11日Nature在线版上。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