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专题
一、研究的理由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统一到矛盾的观点上来。
3、从学生情况来看,此专题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难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知识的储备(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遵循认识秩序(特殊—普遍—特殊);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考查方式及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略)
(二)主观题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设问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等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技巧
一是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一个原理或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审答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较而言,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考查方式更普遍一些。
三是审动词,即“动词法”。“看”——如何看待、认识、评价?/“做”——如何处理、解决?/“看和做”——如何认识和处理?
四是审客体,即分析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A”还是“A对
1B”的差异。
2.答题技巧
①用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时,可以选择多个原理及方法论作答,答案宜“宽而浅”;用“×××原理”时,则只能选择指定的原理及方法论作答,答案宜“窄而深”。②答案的组织,要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分层表述;表述简洁、到位;原理内容与方法论要配套正确,不能张冠李戴。
③一般而言,“看”——可以考虑的原理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等;“做”——可以考虑的原理有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普与矛特辩证关系等。
四、相关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经济类】
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基本特征
6、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7、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
8、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0、进口与出口的辩证关系
1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2、入世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3、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辩证关系
1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5、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民生活
17、对农业的“多予、少取、放活”政策
18、以工促农、城市反哺农村
19、“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20、股份制的性质
【政治类】
1、我国的国体与政体、国家结构形式
2、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4、“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5、宗教的作用
6、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8、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10、一国两制的作用
11、反腐形势分析
1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五、典型例题
1、综合类
【例一】(《5+3》P142第13题)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①对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②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者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例二】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企业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
①对立统一关系具有普遍性。企业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着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
②一方面,二者是对立的。一定时期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从而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③作为企业经营者,应坚持全面的观点,把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
【总结】一个是直接给定答题范围“对立统一”,另一个是“矛盾分析法”,范围好像有大小,但实
际上一样。所以不能只看答题范围,还要看后面的答题对象。
【例三】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中国经济正在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国民经济实现连续5年高速增长,GDP总量超过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5年新成就,道路不平坦:当我们通过宏观调控缓解煤电油运瓶颈的制约,又面临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增长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难题、、、、、、在跌宕起伏的5年中,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引导中国经济渡过急流险滩,闯造新的奇迹。特别是今年以来,党中央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三过”,抑制“两高”(高耗能、高污染),支持农业,改善民生,推动国民经济转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运用矛盾的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经济近5年的发展状况。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中国近5年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中国近5年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学会抓住主流,分清支流。中国经济近5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经济近5年的发展,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结果。
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它决定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必然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经济近5年的发展跌宕起伏,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⑥矛盾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经济近5年的发展,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困难和问题;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总结】此题也属于“看”类。但可以运用的原理和方法论很多,这主要是由所给材料的复杂性决定的。所以,原理和方法论的选用,归根到底由材料“决定”。
【例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创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认识: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处理: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例五】材料一 目前我国GDP增长速度居世界前茅,但中国资源绩效居世界倒数第六位,资源约束和高污染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经济发展和降耗减排是一对矛盾,GDP位居全国前列的某省2006年却做到了妥善解决。具体做法是:省、市政府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与企业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并对其加强监督,扶持关键节能技术的改造和高效节能产品的应用。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材料二当前,中央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GDP增长速度,纵容甚至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此,有关人士呼吁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运用法制有效制约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结合材料,试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①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全面分析矛盾。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好与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快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好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经济的较快发展能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供物质条件。把经济发展的好与快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②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次要矛盾。我国当前必须集中主要力量解决好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这一制约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同时也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较快发展,为推动降耗减排工作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总结】注意动词——认识(分析、评价、看待)、处理(解决、实现、保证)、认识和处理等区别,在原理和方法论的选取上也有细微的不同。
2.一个原理或方法论类
【例六】 2006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会议要求中国各地方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防止搞单一模式,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请结合上述材料,依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对如何建设现代农业提出建议(至少三条)。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②解剖麻雀,抓好典型。选择实验点,总结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进而推广到其他地区。③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各地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要以中央的方针为指导,同时要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
【总结】此题重在方法论的解读,并与材料有机结合。
【例七】 为让广大农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系列惠民政策:一是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从矛盾分析的角度,说明让广大农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对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意义。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让广大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可以使人民群众在已有的生产发展水平上更普遍地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审好此题的关键是把握“A对B”的意义,所以答题要围绕“B”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去分析。
【例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取得的。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按照这一精神,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反腐败斗争,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建设,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
分析事物时应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措施。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
【例九】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总结】可以只用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一个原理,有时也可以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或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一起使用。
【例十】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从30年前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央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30年后为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央决定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体现了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不同阶段矛盾特殊性的把握,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③在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中央要求先试点,然后寻找适合各地实际的模式稳妥推进,这体现了对不同地区矛盾特殊性的把握,有助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推进。
【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材料分析。
3.“迷惑类”——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例十一】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近期有望获批,有关专家指出:成渝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相比,既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也有产业结构趋同、人均GDP指标比较靠后等自己的一些短板。成渝经济区的开发应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让高新技术产业唱主角,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其它地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作出示范,提供借鉴。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在成渝经济区的开发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成渝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发挥比较优势。
②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成渝经济区的开发中,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以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在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指导下,借鉴其他地区区域发展的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推动成渝经济发展(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等知识可酌情给分)
【总结】此类题的设问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解题的重点是审题,解题的方法是——先看答题范围,确定相关原理及方法论;再看分析对象,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切记:不可被后面的迷惑,抓住重点——前面的答题范围。
第二篇:矛盾分析法论文
浅析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生活中应用
目录
摘 要...................................................................................................................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绪
论......................................................................................................................................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4 1.2 研究方法...........................................................................................................................................4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4 第二章矛盾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5 2.1 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特点...............................................................................................................5 2.1.1 矛盾分析法的内涵............................................................................................................5 2.1.2 矛盾分析法的的特点.........................................................................................................5 第三章 当前社会中矛盾的现状分析...................................................................................................8 3.1 矛盾在社会中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8 第四章 矛盾分析法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8
4.1 矛盾分析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9 4.2矛盾分析法在工作中的应用..................................................................................................................9 4.3矛盾分析法在民生问题中的应用..........................................................................................................9
第五章 结论.......................................................................................................................................11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
要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核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法对社会现象作矛盾分析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把社会现象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察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其次,从这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的外部表现。分析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同时注意矛盾发展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矛盾分析法 社会应用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生活在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矛盾。如果矛盾处理不当将会引发不可收拾的结果。因此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解决问题就先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一系列的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的处理中体现哲学思想中矛盾分析法对社会矛盾处理的知道意义。
具体而言,研究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有如下重大的意义:
(1)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矛盾。(2)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水平,该变自我对社会矛盾的不够成熟的看法。
(3)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提高整个社会的哲学文化水平。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主要采用实践调查和书本知识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实践调查:实践调查主要抓取社会中出现的最平常的生活矛盾,社会矛盾。
第二,书本知识:主要来自高中课本和一些期刊杂志,社会分析。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
本文采用从实际出发,综合书本,分析现状,最后得出结论的研究思路。文章大体采用原理解释---举例分析---综合结论的模式,简洁明了。
第二章矛盾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2.1 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特点
2.1.1 矛盾分析法的内涵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括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说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一切事物从它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这就是说时时有矛盾。
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2.1.2 矛盾分析法的的特点
第一,矛盾具有普遍性。第二,矛盾具有特殊性。第三,矛盾具有客观性。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事物就是矛盾,所谓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恰当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同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存在这一个“中介”,他认为这一“中介”的作用就是把对立面导向调和直至消失,也就是“调和论”,而马克思认为这一观点否定了矛盾的客观性,矛盾的本质不是理念中的统一,而是某种更深刻的东西,即本质的矛盾。(现实生活中的差别,对立和斗争,才构成了矛盾的本质。[1] 2.1.3矛盾分析法的具体内容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
第一,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就是要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看问题。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一不是相互依赖,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的。[2] 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事物本身都存在利与弊,对与错,是与非,因此,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而列宁也说过:“对立的统一(一直统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看、绝对的一样。”[3] 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事物本身都存在利与弊,对与错,是与非,因此,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看问题。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一样的矛盾,如生物的新陈代谢,自然界的生物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如小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样貌会有差别。矛盾双方有各自特点,如在工作中生搬硬套,不懂灵活应用。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对矛盾认识更深刻。
第三,抓住重点和主流
抓住重点和主流,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和主流,如果事物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颠倒了,那么事物的性质会改变。
第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一点论)或离开重点谈两点(均衡论),都是错误的。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事情,例如工作任务在同一时间下达,你就必须先选择重要的,需要及时完成的工作来做,但是也要在做完重要的,需要及时做的工作后,做好剩余的工作。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也就是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这样才能统筹兼顾。
第四,矛盾双方是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
矛盾是一个相互的对立关系,矛盾有他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他们均是对立的关系。但是矛盾也有他的统一面,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在矛盾论中有这样的两句话:一,事务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他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的统一性。[4]
第三章 当前社会中矛盾的现状分析
3.1 矛盾在社会中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当前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不论是生活上,学习上;个人,集体,社会;都存在着矛盾。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了矛盾不去分析解决必然会扩大矛盾,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学习中,特别是对于高三的学子。他们面临着很多矛盾,例如:学习任务的繁重与大学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父母老师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我自己的惰性之间的矛盾„„
工作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个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同事之间相处„„
民生,三农问题;当前国家走改革开放道路和西方“和平演变”的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种种矛盾„„ 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合作和摩擦„„
一切矛盾的存在都具有它的客观性,我们要解决矛盾首先就是要分析矛盾存在的现状,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第四章 矛盾分析法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4.1 矛盾分析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事情,怎样正确对待学习,怎样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学生一直很困惑的问题。
运用矛盾分析法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认真学习的前提,这是学习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端正学习态度首先就是要明白为何而学,你可以是为工作而学,为美好生活而学,为获取知识而学,为开阔眼界而学。总之,态度正确了,学习才会有效果。其次是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题太难,单词记不住,不能背诵古文,这些困难是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不要一味把这些问题,困难看做是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困难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会给你带来麻烦,但同时也让你在思考如何解决困难、问题,如此以来,可以提高你的思维能力。因此,用矛盾分析法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4.2矛盾分析法在工作中的应用
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每个人都想大展身手,获得成功。然而现实中总是会有问题,例如现在有一个工作,只是做一般的工作人员,待遇不高,以你的工作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可这不是你梦想的工作,你是选择这个工作,还是继续等待好工作?矛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看你是如何解决。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难题,例如工作不上手,与同事关系不好,办事能力低,都会严重影响工作质量,这就需要用到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看问题,同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找到解决的关键,但不忽视次要的方面,做到统筹兼顾。
4.3矛盾分析法在民生问题中的应用
民生问题是今年来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帮助人民解决就
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如国家提供工作岗位,家电下乡,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等,一系列措施使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变。但真正要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特别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就应该以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这样才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根据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抓住起支配作用的主要矛盾,国家能更准确制定方针政策,更有效解决民生问题。
4.4矛盾分析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应用
一个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这两个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起主要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思想文化领域的协调和谐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抓住重点,即提高生产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根据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具体表现,它是对立中的和谐。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为了完成新时期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同破坏社会不和谐的现象作斗争,如同恐怖势力、邪教、贪污腐败、盗窃、抢劫等作斗争。对影响社会和谐因素的斗争、克服,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则社会和谐无从谈起。
4.5矛盾分析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国家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在与别国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国家间共同利益扩大化,使相悖的利益缩小化。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运用矛盾分析法来看待国际关系,才能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
第五章 结论
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人们更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在工作中,甚至在社会各个方面,矛盾分析法都是解决问题至关重要的一环!
经过对当前中国社会现状的矛盾分析得知,事务的矛盾无处不在,只有充分认识到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才能更好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调节矛盾双方的关系,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懂得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则,就知道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不同具体事物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仍然不能把握具体事物的规律解决具体的矛盾。[5]懂得矛盾分析法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
从论文中得知矛盾分析法对于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同时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对社会现状的深度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客观上提高了社会的知识文化水平。
致 谢
参考文献
[1] 叶汝贤 何梓焜,《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M],中山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第45页
[2] 李达,《唯物辩证法大纲》[M],人民出版社,第四章 第266页
[3]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第一卷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332页
[4]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第二卷 矛盾论 第327页
[5] 杨超,《唯物辩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 [M] 人民出版社,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129页
第三篇:医患关系之矛盾分析法
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医患关系
1.现实中,医患关系就是一对矛盾,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医生拥有对疾病与人体生理、病理等知识的掌握权,运用自己的知识为患者治病;患者是医生救治的对象,是医生实施诊治计划的对象,两者是统一的;但两者对医疗知识掌握的不全以及涉及其中的经济利益又造成两者对立。对立统一规律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当前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强有力的武器,无论医生还是患者,无论主管部门还是媒体,必须好好利用这一宝贵手段解决存在问题。
2.医患矛盾主要方面——在“医”方面
现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够高,对患者冷、硬、推,如开贵重药物、看病马虎(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对病人的问题(如疾病宜忌、疾病调护)爱理不理,因此使患者发生不满心理,冲突、纠纷不可避免发生。这是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存在封建恩赐思想:你来求医,是在求我,你得听我的,这种没有丝毫同情心的思想,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才怪,此其一。其二,由于客观上正常收入不能满足医生物质需要,少数医生趁治病机会搞行业不正之风:“回扣”、“红包”,损害了患者利益。其三:少数医务人员以行医作为谋私利的手段,坑害病人,导致病人意见很大,有的花了很多钱,医不好病,在心理上很不平衡,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其四:部分医生“爱病不爱人,看病不看人”,只关心对己之科研、课题有用病人,对其他病人爱理不理。
3.矛盾次要方面——在“患”方面
病人认为:医学很神秘,医生是万能的,一张处方包治百病;有些病人怀疑医生,拿着医生处方就到处问处方是否存在问题;隐瞒病情,忌讳病情,说一部分隐瞒一部分,甚至不说,否认病情,或者前后不一致,跟医生玩捉迷藏;贫穷患者怕花钱,不敢直接到医院做体检看病,非万不得已不到医院看病,而是拖病,富有病人则认为只有贵药、新药才是好药,多用药就能治好病;不遵从医嘱,如戒烟、戒酒等;有的病人忙着赚钱,根本不在乎健康;社会的进步,患者对医疗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有些患者对疾病一知半解,就胡乱指挥医生用药、做检查;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急危重症的认识不足够;总想一个处方,搞定所有事情,不愿意复诊、住院;总是往成名的医生,或者年纪较大的医生那边,人之常情,对自己的生命当然比较看重,希望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为自己治疗疾病。但这也造成成名医生的门诊量较多,供不应求;有的患者不愿意排队候诊,因此就动员一切资源插队,造成就诊的次序混乱,造成医疗矛盾。
第四篇:矛盾分析法分析医患关系
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医患冲突及其解决的对策
班级:商研1521班 姓名:刘雪融 学号:10011315615
当前医患关系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医生和患者之间本来应是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协作关系,但目前一些地方这种关系已经发展到紧张的地步,彼此缺乏信任,不能够相互理解,矛盾增多,医疗纠纷频发,冲突不断。
我国现如今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在社会矛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医患关系的冲突,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从数量上看,医疗投诉及纠纷明显增多。以前一般不会发生的纠纷,现在却易形成纠纷。处于开放性角色定位的患者与处于规范性角色定位的医生之间,极易形成经常性的矛盾,患者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要求更高,有时甚至很苛刻。其次,从内容上看,非技术性纠纷,特别是与医疗费用相关的经济纠纷急剧上升,临床技术性纠纷相对减少。临床技术性纠纷比例相对下降,是由于在“ 举证责任倒置”等压力下,医生为了自我防护,实施了保护性医疗行为。这样一来,医疗事故、技术过失自然减少,但与之对应的病人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最后,从处理途径看,打砸医院、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相对增多,选择医疗事故鉴定、诉讼途解决的较少。医疗事故处理的机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患者对从鉴定,诉讼途径维权的信心不足,加上有些媒体对医疗纠纷事件报道的负面倾向,使得医患冲突进一步恶化。
不同视角对于医患冲突有着不同的理解,从社会心理角度,角色扮演立论角度,心理学角度等角度出发,看法虽有不同。但也有着基本的共同点,可以从矛盾分析法中进行总结与概括。矛盾分析法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以达到认识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与机制的方法。它是对社会现象作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社会现象作矛盾分析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把社会现象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察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其次,从这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的外部表现再次分析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同时注意矛盾发展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
本着以上矛盾分析法的精神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医患冲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卫生保障制度的变革。卫生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对于患医关系的恶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个人承担医疗费用加大是造成患者对医院不满意的一大原因。二、社会法制的不健全。目前不管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法律,还是维护医生权利的法律都非常不健全,甚至存在着真空地带, 导致了时常发生的医疗纠纷的不当处理。医疗鉴定的不透明与不公正,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在民众中的信誉,使极少数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规则丧失信心,从而用暴力来宣泄不满。三、医疗服务不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造成医疗流程上的不合理,如病房的探视陪伴制度、作息时间规定、病员管理制度、伙食众口难调等等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诸多不便提引起患者误解或纠纷的原因之一。四、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异。患者对于医疗行为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及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缺乏了解。一旦出现不理想的治疗效果,即可诱发医疗纠纷。五、信缺失是导致患医关系紧张的最根本原因。当医患之间的诚信关系遭到破坏时,患者本能地对每一个医学程序都怀着不信任的态度,这种怀疑不仅影响到了治疗本身,而且左右着患者处理个人期望与医学本身现实状况时的态度。
第五篇:矛盾观点联系
《生活与哲学》矛盾的观点测试题
提示:
1、矛盾的观点包括: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客观性,承认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2、矛盾分析法是指:承认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练习题:
1、一些地方以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为由,压制群众上访。这种做法从哲学上讲()
A.是回避矛盾掩盖矛盾的做法
B.违背了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违背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D.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的道理
2、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任何矛盾都有主次方面
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C.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D.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总和
3、当今的一种时尚,是把战争艺术应用于商业、行政管理和社会交往等领域,这本是科学艺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但有些兵法原则并不能在非战争领域应用,比如“兵不厌诈”,用之于战争是无可厚非的,而用之于商业和社会交往则是不道德的。这说明:()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颠倒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在实践中是错误的 D.颠倒了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会遭致失败的结果
4、我们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交流态度。中国文化年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向法兰西的。这种文化交流态度表明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D.矛盾的普遍性始终决定着矛盾特殊性
5、广东省政府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 事日程。上述材料体现了:()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C.分析问题应坚持联系的观点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 “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据此回答6—7题。
6、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7、下列成语与材料中唐诗的哲学内涵相一致的是:()A、声东击西
B、居安思危
C、循序渐进
D、画蛇添足
8、掌握系统优化的观点要求我们()A、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 C、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11、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
《生活与哲学》矛盾的观点测试题
参考答案
1—5 A B B A B 6—10 A B B D A 11.(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1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2分)(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分)(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分)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