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管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管理学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原理、管理形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所组成,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活动的科学。管理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客观规律。管理学是揭示管理的规律性,即如何按照客观规律要求来合理组织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它主要研究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管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一、生产力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合理配置企业中的人、财、物,使各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研究如何根据企业目标及社会需求,合理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组织生产力,在企业里包括很多具体内容,如市场预测、产品开发、制定经营计划,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组织和控制,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科技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等等[1]。总之,就是要合理地组织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按质、按量、按期、低消耗地为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
二、生产关系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其他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完善组织机构与各种管理体制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企业就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经济责任制、工资奖励、经济核算等制度[2]。
三、上层建筑方面
主要是研究如何使企业内部环境与企业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用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的发展。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是管理学研究的是在现有经济运行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运行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即研究的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管理学是研究企业如何提升自身战略垄断力即核心竞争力,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艺术,提供打击竞争对手赢得顾客的手段。
经济学往往从政府层面来研究政府如何克制企业垄断、提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主要是解释问题的因果逻辑,为政府提供制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提供依据。
管理学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经济学专业主要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含税务)。
参考文献:
[1]单宝玲.现代企业管理理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41-43
[2]张明玉.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7-28
第二篇:有关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今天有幸参加了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学校教科室主任研修的第一次活动。上午聆听了朱建人处长的指导性讲话,以及两位优秀教科室主任的经验介绍,有很大的触动。下午在阮望兴所长的主持下,对课题报告的撰写进行了交流、互动,本人也借此机会上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在交流和阮所长的点评中,受益匪浅。
在交流、点评中,我还觉得有一个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什么是课题研究的对象。
经网络搜索,在关于“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的大量网页中都有如下的说法:“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在大量的课题研究方案中,对课题的研究对象的阐述也大多是基于上述的理解。
2. 社会研究的对象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它社会单位,一般包括社会中具体的个人、家庭、社区、各类专门人群以及各类组织等。
在理解什么是社会研究对象时,必须要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不同,以及“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概念的差异。
首先,社会研究对象在概念上不同于研究内容。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范围中的任何社会单位。
其次,“社会研究的对象”与“社会调查的对象”也是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后者是指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单个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
在用从单个的调查对象所得的资料推论总体情况时,要注意区分类别概念和集合概念。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性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只代表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年老或残疾)的人所构成的类别。对于类别概念的事物,可以用其全部和多数成员的特征去推论整个类别群体的特征。相比之下,对用集合概念来代表的集合体则不能做这样的推论。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几何体。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对象(收集资料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从一般原则上讲,在每一个层次的分析单位上收集到的资料只能分析和推论该层次的情况。如果混淆了分析层次,则可能导致“以偏概全”或“简单还原”的错误。前者是指从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中得到的资料去简单推论高层次社会单位的情况。后者这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其中每一个成员。
最后,在进行社会研究时还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调查对象的范围和规模。
3. 社会研究的内容
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社会研究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的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收集的信息。总的来说,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不同的层次。
第三篇: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府经济学在国内大约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8年春秋出版社(北京)出版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斯蒂格里兹(Joseph E.Stiglitz)的《Economics of Public sectors》(《公共部门经济学》1986),当时书名译为“政府经济学”。该书以美国的政府、政治及经济过程为对象,主要分析公共部门的行为,其中以政府支出和税收为主。书中的分析单位以联邦政府为主,也谈到州政府。作者的出发点是混合经济下的政府作用,分析的依据是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和公共选择学派的公共物品理论。
斯蒂格里兹把公共部门经济学当做一种经济学,从“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策”这些经济学通常要回答的问题来定义研究对象,认为公共部门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它侧重于研究在公共部门中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公共部门经济学“是关于政府的作用,公共部门内部选择范围的限度,政府对私营部门的诸决策的影响程度等的一门学问”。具体而言,即研究社会资源中应该用多少来生产公共物品;什么时候政府应该对这些公共物品的生产负有直接的责任,什么时候政府从私人企业中挑选这些公共物品;什么公共物品应该生产,谁从公共物品中受益;“有一个领域是政府经济学而不是经济学其他分支所特别关心的,即集体选择的确定过程”。在给出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后,他又进一步指出政府经济学的研究集中在政府活动上,包括三个方面:
搞清政府参与哪些活动和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尽可能地理解与预测政府这些活动的全部结果;
评价各种政策。
斯蒂格里兹认为,公共部门经济学中既有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又有规范经济学的内容,这其实已经不是典型的经济学了。
从公共部门的角度谈政府经济学的还有“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早在1980年,斯蒂格里兹就与安东尼·E.阿特金森合著出版了《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的中译本——《公共经济学》。他们对“公共经济学”和“公共部门经济学”没有作严格的区分,认为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但在这里斯蒂格里兹和阿特金森特别指出了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认为公共经济学发端于财政学,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是公共部门的主体,所以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公共经济学对财政学有所扩展,“更注重财政收支对整个经济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更注重严格的数理经济分析”。“公共经济学还研究公共经济部门本身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即回答为什么需要有公共经济部门,其活动的领域„„还涉及公共部门产品的定价问题和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问题”。1 以政治学的眼光,《公共经济学》一书中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没有进行区分,这是该书的一个疏漏。
1993年英国经济学家彼·M.杰克逊发表了《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Current Issues in Public Sector Economics),表明公共经济学已经从美国走向世界,得到西方学界的普遍认同。作者也强1 蔡江南等:见安东尼·E.阿特金森等著:《公共经济学》(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蔡江南等译,“译者的话”,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1994。
调该学科与财政学的区别。“‘公共部门经济学’这个概念取代研究领域比较狭窄的‘财政学’只是近年的事,传统的财政学主要侧重财政方程式中的税收方面,忽略了公共支出的公共选择。”2除了这一点之外,杰克逊还指出:“与财政学相比,公共部门经济学近来发展的一个特征是经济学家们现在更加注重共用品(公共政策)的需求和供给。” 3 2000年以来,国内引进了许多西方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中名为《公共经济学》有几种,它们沿用了大体相近的体例,只是其中有的更偏重数量分析。彼·M.杰克逊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Current Issues in Public Sector Economics),郭 彼·M.杰克逊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郭庆旺等译,3页。庆旺等译,2页,第1版,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3
第四篇: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1 卷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里明确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研究物质生产一般的自然规律,而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规律。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方式,既不是指生产力,也不是指生产关系或二者的统一。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解释有如下表述:“„„同这种独特的、历史规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量使用“生产关系”这一词语,在研究对象的表述中同时使用“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可见,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方式不是指生产关系,但也不是指“生产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我国理论界的看法比较一致,在各种版本和各种体系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是这样定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生产关系,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经济理论界普遍认为,社会生产力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虽然有些论者也明确提出,“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但这也不过是一个联系问题,并不说明社会生产力也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很大的范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本身也属于西方经济学。但根据我国对西方经济学的传统理解,西方经济学仅指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外的西方经济学说。在这里,我们只谈谈西方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学。
1、早期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历史上有这样几个阶段:古代思想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增长财富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和财富增长;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领域中研究财富及其增加的;19世纪庸俗政治经济学家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一般。
2、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微观经济行为,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以消费者、生产者和生产部门为对象,研究如何获得最大满足或利益。这样,微观经济行为或人类行为成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宏观经济行为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他通篇研究总量,他以 GNP、总就业、总供给、总需求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国家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实际上他的研究对象就是宏观经济行为。这种研究对象的转变突破了古典经济学只研究微观经济行为的局限,为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微观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行为的结合。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他们有巨大影响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指出:“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他们在不同人之间进行分配。”斯蒂格利茨试图打破萨缪尔森所创立的同一教科书中分为微观和宏观部分的做法,从而在其教科书中写道:“经济学研究的是: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如何被利用。”这都表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微观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行为。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内容上包括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论是财富及财富增长还是微观经济行为、宏观经济行为及二者的结合 ,实际上都可归到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之中。具体说来:对财富增长的研究,不论是得自对外贸易,还是得自农业生产,都属于生产方式,因为贸易属交换行为包括在交换关系中,农业生产是当时劳动力和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的结合方式,属于生产力的一种利用形式。微观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行为的目的在于通过资源配置实现产值最大化,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运行机制实际上就是生产力利用方式的不同机制。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内容上包括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比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更具有解释力。
四、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应持有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是阶级属性不同的两种思想体系,它们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得出它们的研究对象也截然不同的结论,事实上,不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马克思的一贯思想中,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并无本质的区别。其区别只是表现在他们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所使用的方法。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奉行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但如果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持怀疑态度,必然会批判多于借鉴,否定多于肯定。实际上,以前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实践证明,这种态度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也不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当然,西方经济学抛开生产关系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抽象地研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永存与和谐,显然是片面的和有其阶级用心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研究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问题,而且研究在不同的经济制度和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不同社会结果。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对西方经济学都应该公正客观、实事求是。我们在批评西方经济学的片面性时,不能带有自己的片面性,实事求是地承认西
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正确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 赵淑英, 纪红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新探[J].鸡西大学学报,2002,(02)
[2] 卢健.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再认识[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7,(02)
[3] 李增刚.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J].山东经济,1999,(05)
[4] 邹晓青.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再认识——兼评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5] 薛治龙.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01)
[6] 方杏村, 华红莲.试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
[7] 冀纯堂, 郭冠清.重新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J].当代经济研究,2004,(07)
[8] 吕晓萍.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再认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9] 陈祖华, 李宗卉.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几点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03)
[10] 童水栋.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11] 张魁峰.谈《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兼谈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0,(01)
[12] 朱正国.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几个问题[J].济宁师专学报,2000,(01)
[13] 毓溦.新形势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再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0,(01)
[14] 谭运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3)
[15] 付廷臣.试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南都学坛,2003,(04)
[16] 刘月季.经济学研究对象综述[J].九江师专学报,2000,(02)。
第五篇: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班级管理学是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成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性,以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涉及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组织管理问题,也涉及课外学生活动的管理问题。
与班级管理学相近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学和学校管理学,因此有必要明确这三门学科的研究范围问题。实际上,教育管理学重在研究国家和政府及其所属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从研究内容的层次上看,与班级管理学相近的是学校管理学,但二者在研究内容上仍是有区别的。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诸因素与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中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而班级管理学主要研究班级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尽管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中也包括学校管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学校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有效进行的条件,但就目前现有的学校管理学著作来看,研究内容的层次主要还限于学校的层次上,对学生的管理与教学活动的管理的研究是较粗浅的,而这正是班级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然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对班级的管理者——教师(如班主任)的管理问题,加班级管理者应具有的各项素质、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等,而在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中,并没有把班主任作为特定的对象加以研究。可见,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与其他相近的学科存在着分界,这也是班级管理学之所以存在的前提性条件。
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班级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问题;(3)班级中学生的特点与管理问题;(4)班级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