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从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入手,健全社区组织,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相适应的管理科学、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文明社区。”
并且强调,今明两年是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这一时期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总的工作思路是:以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和市第三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立新型社区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建立健全组织、明确职责作用、创新工作机制、转变领导方式和方法为重点,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社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按照这一工作思路,从现在起到明年,需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建立社区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
建立新型社区体制,是推进社区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建立新型社区体制的重点是建立社区组织,而社区党组织又是社区内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各区委和街道党工委一定要把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作为建立社区体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市第三次城管会后,一些区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各区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创新,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是要因地制宜设置社区党组织。凡已划定社区的地方,无论辖区规模进行了调整,还是未做调整,都要根据《党章》规定,按照社区党员的人数和分布情况,着眼于新的发展和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原则上,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要建立社区党委;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要建立社区党总支,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社区党委(如辖区规模较大,社会单位较多或非公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较多的社区);党员人数不足50人的要建立社区党的支部委员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社区党总支。需要强调的是,社区规模做了较大调整的,要防止把原来的居民区党支部简单合并为社区党委或党总支。组建新的社区党组织,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严格审批手续。同时,又要重点考虑,有利于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有利于整合社区党建资源,有利于加强社区党员管理教育,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无论是党委、党总支还是党支部设置,社区党组织均不设专门的工作机构,目前原则上不具有发展党员和处置党员的审批权。
二是要选好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原则上要选举产生,但考虑实际情况,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先由街道党工委任命或选派,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选举。随着社区体制的建立,社区中党员人数将明显增加,党组织的工作范围扩大、任务加重,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因此,选好社区党组织的负责人很关键。从朝阳、宣武两区的试点看,社区党组织的负责人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比较熟悉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要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逐步建立起适应社区建设需要、具有活力的社区干部
选用机制。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强对社区党务工作者后备力量的培养。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中的党员可以交叉任职,宜兼则兼、宜专则专,具备条件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可以通过选举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
三是理顺社区内党的组织体系。建立社区党委和党总支的,要按照党员分布和便于管理教育的原则,及时调整、理顺和建立健全下级组织,即党支部和党小组;党支部设置、党员人数相对较多的社区,也要根据党员的分布和工作需要,建立党小组。不管是社区党支部还是社区党委或党总支下属的党支部,关于要不要重新选举的问题,可以按以下两条原则办:第一,如果原支部建制已经打乱,调整范围比较大,应该按社区体制重新选举党支部委员会,并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第二,未做调整的,可以继续按原有的支部开展活动,但工作要向区域性拓展,并做好必要的更名手续,待换届时统一调整届期。同时,也要抓紧在流动党员、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一般要纳入社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特殊情况也可由街道党工委或区委直接管理。
四是调整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的设置。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一般建立在街道层面,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层面建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原已建立在居民区层面上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要随着社区的划定和社区党组织的建立,进行理顺和调整。
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及其分会,是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推进社区党建的组织载体。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的职责是不一样的,社区党组织是辖区内各种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是协商议事的机构,是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作用,并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
二、围绕建立社区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社区建设是一个过程,建立完善的社区体制,是一项长期任务。今明两年在划分社区、组建社区主体组织、理顺社区各种关系等方面的工作非常繁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干部群众的思想会比较活跃,也会出现一些模糊认识。对此,既不能急于求成,硬性开展工作,又不能等待观望,按兵不动。因此,围绕建立新型社区体制这一当前的中心任务,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与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推进社区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建立社区体制,加强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和市第三次城管会的有关文件,特别是要针对少数人目前存在的模糊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并要求党员承担起宣传群众的工作,成为推进社区建设的宣传员。要运用多种形式把市第三次城管会的精神宣传到群众。在划分社区,组建社区自治组织的过程中,要多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认同感,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在社区居民中培育“社区以人为本,民以社区为家”的新型社区理念。要注意克服和避免上面热热闹闹,下面冷冷清清的现象,一定要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尽快统一到中央文件和市第三次城管会精神上来。
第二,要加强领导,积极支持和保障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能。要组织好社区居民代表和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的推荐选举工作。应该明确,社区规模的确定,须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但在社区体制条件下,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居委会无论是人员构成,还是职责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决不能用简单“翻牌”代替新型社区自治组织的建立。在建立社区自治组织的过程中,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使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并充分体现其意愿,以保证自治组织成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有意识地推荐党员参加自治组织的工作,从组织建设上保证党对自治组织的领导,积极推进党领导下的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民依法自治。街道、社区党组织还要积极引导和帮助社区自治组织,在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制定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为加强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打好基础。
第三,要以建立社区体制为契机,贯彻“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原则,为群众办实事。建立社区体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社区党组织要善于体察群众冷暖,了解群众需求,反映群众意愿,为群众办实事,把给群众以更多的实惠,做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在为民办实事的实际工作中。当然,在社区建设中,各地情况不同,工作的着力点也不尽相同,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准自己工作的突破口,既要积极推进,也要注意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贪大求全,开“空头支票”。
三、围绕建立社区体制,积极探索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市第二次城管会以来,按照市委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各级党组织围绕社区建设各项任务,扎实工作,取得了开拓性进展,特别是适应区域性党建工作的要求,在开展地区性、公益性、群众性、社会性工作上有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下一步,要围绕建立社区体制,推进社区建设的新任务,进一步探索加强社区党建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第一,要建立以“四性”工作为结合点,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工作联动机制。这个机制的有效载体就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及其分会。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区域性党建工作中是主导力量,起牵头、组织和协调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区体制的建立,区域性党建工作的重心要在一定程度上向社区转移,因此要及时以社区为单位,调整充实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通过组织载体和活动载体建设,把不同隶属关系的社会单位党组织统一组织协调起来,围绕社区建设的目标,协商议事、献计献策,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作用于社区。目前还有一些社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强宣传动员,形成广泛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从需求出发、服务入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和卓有成效的服务,把更多的社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组织发动起来,切实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社会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第二,要建立以理顺社区各种关系为着力点,以明确职责为重要环节,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原有体制下,多年形成的关系不顺、职责不清、职能扭曲的问题十分突出。通过建立社区体制逐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虽然难度较大,但必须坚定信
心,增强责任意识,从理清工作职责入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其它组织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街道办事处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是指导与接受指导的关系。社区党组织对社区自治组织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政治领导实现,而不是直接包揽和代替。为此,市委组织部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城市社区党组织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请大家讨论,希望同志们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提出修改意见。各区委也要从实际出发,着手研究制定规范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的工作意见。
第三,要建立以服务居民为立足点,以志愿者活动为主要形式,充分体现先锋模范作用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随着社区党员队伍构成的多样化,既给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和舞台。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要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渗透到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渗透到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渗透到社区居民的“四自”中。从目前情况看,仅给党员提一般要求是不够的,必须根据党员队伍构成的情况,在原则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分类管理。对居民党员和离退休党员,要发挥他们热爱社区、熟悉社区、关心社区的优势,动员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成为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对于流动党员、非公企业中的党员,要着重进行党的宗旨、组织观念和纪律性教育,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社区意识和服务意识,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对在职党员要积极探索在社区内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途径及方法,发挥他们的职业优势和个人特长,服务社区、建设社区。通过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围绕建立社区体制,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6月19日,市里召开了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扩大会议,研究确定了下一步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我们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认真抓好落实。
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将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又一个重点,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特别是今后一段时间,要继续以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工作为重点,紧紧抓住建立社区体制这一契机,在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要摸清底数,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要充分利用工商部门经济“户口”普查的结果,加快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步伐,把消灭“空白点”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任务。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探索对流动党员、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进行管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把每一个党员都编入党的基层组织,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要求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注意抓典型,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从整体上推进这项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中党的工作。
五、适应建立社区体制的要求,努力转变领导方式和方法
社区党组织建立后,要承担起领导社区工作的重要政治责任。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上,必须强调转变领导方式和方法,不能再以直接管理的方式实施领导,更不能使社区党组织又成为一级政府性机构,要寓管理于组织、协调、引导和服务之中。
在社区建设中,要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树立开放、健康、向上的社区文明形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在领导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工作中,要深入探索新型领导方式和实现途径。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支持和保障社区居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同时又要严把政治关,确保社区居民自治的正确方向。积极引导和组织社区居民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并要求社区党员在其中起表率作用。
第二篇: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总体目标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总体目标:
杨焕宁(公安部常务副部长)
为了把握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公安部明确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为目标,以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
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执法思想端正、执法主体合格、执法制度健全、执法行为规范、执法监督有效,确保既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又理性、平和、文明执法。三五年内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执法的具体规范绝大部分能够建立起来,执法活动有据可循;执法管理体系建立起来,执法监督更加有力;教育培训的要求全面落实,执法素质明显提高;信息化手段在执法中得到普遍应用,执法效率显著提升;执法办案场所的设置和安全防范设施符合要求,能够有效遏制恶性执法问题和重大执法过错的发生,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有明显提高。这些目标要求对全国的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我们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系统、高效、规范的执法管理体系,变事后管理为执法过程、执法环节的系统管理和即时管理。一是加强执法源头管理。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普遍为基层执法实战单位的办案场所和一线执法执勤民警配备现场执法录音录像设备,并强化使用,既固定了证据,也约束和保护了民警。二是加强执法质量管理。公安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公安机关法制员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为县级公安机关的执法勤务机构和派出所配备专兼职法制员,发挥其执法办案“质检员”的作用,对案件进行法律审核把关。目前,此项制度已在全国得到普遍落实。三是加强执法安全管理。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执法办案场所进行规范化改造,按照接待群众、内部办公、办案和生活区域实行分区设置,办案区与其他功能区实行物理隔离并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按照要求,今年年底之前,全国60%以上的执法办案场所必须完成改造。目前,北京、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河北等地的执法办案场所已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大多数公安机关已经完成60%的改造任务。部分地区已开始在市局、分局建设统一管理的办案场所。可以说,执法办案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和应用,是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工具和方式的重大变革,对公安民警的执法办案思想和行为正在发挥着引领、塑造和改造作用。案件嫌疑人被带到公安机关后,必须也只能进入办案区,从人身安全检查、涉案财物存放、信息采集到讯问、羁押,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标准化操作,而全过程的录像监控使民警的办案流程特别是讯问全程都被置于摄像头下,既规范了执法活动,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创建活动,不断推动科学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畜牧业经济发展,到2020年把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创建内容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战斗
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全力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监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率为100%,力争全县不发生区域性
重大动物疫病,为全县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3、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进一步提高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
4、扎实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及农牧民养殖户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
5、组织实施种类畜牧业项目,确保养殖示范户享受到项目资金支持。
6、大力开展养殖技术承包,全面提升畜牧业技术服务效果,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平安单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等各种形式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进步、民族政策落实、民族地区稳定为抓手,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财务会计:站内资产管理,职工工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的核算管理 秘书:印章、财产、重要证件等的保管,站内常规文件、党建资料起草、打印、上报、建档案。
项目申报:绵山羊、猪、牛、鸡、獭兔等相关项目的申报、实施、总结
畜种改良:畜种引进、牛改冻精等的运送发放,母牛受胎产犊调查、家畜品种改良。畜牧技术推广:畜牧科技培训及实用技术推广,规模养殖场(户)技术承包。
物业管理:楼院水、电、暧、卫生、治安等的管理
职工食堂:食堂动物资金核算及食堂日常食物管理
动物疫病防控: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预警、预报;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资储备。兽医技术推广:兽医科技培训及实用技术推广,规模养殖场(户)技术承包。
兽医实验室:病料采集及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被检物验收及无害化处理
畜牧兽医科技咨询服务部:畜牧兽医科技咨询服务,宣传并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时反馈动物疫情信息。
第四篇: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部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以实施《甘肃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为主线,以“创建节约型学校,节约减排、科学发展”为核心,以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为目标,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公务车辆,认真做好建筑节能,积极创新机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化改革,推进建筑节能。不断加强管理,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节俭意识,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安全社区建设是
安全社区建设是
提升城市本质安全度的有效载体
陈杰曹辉
(沈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6年4月,中央综治办、国家安监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目前,沈阳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工矿商贸领域事故大幅下降,平安创建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安全生产领域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既是平安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载体。而安全社区建设是平安建设的重中之中的工作,因为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管理和功能完善的主要载体,国内外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在通往城市化的道路上,社区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安全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1、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核心问题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事情。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安全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发展既不能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试想人的生命都没有保障,还有什么利益可言,更何谈以人为本。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创建安全城市、安全乡镇、安全社区、安全企业继而实现平安建设的目标,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况且这不单纯是为了本地区、本单位的人民群众和职工的利益,也是为了全局全社会的利益履行责任与义务。
2、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提升城市本质安全度的重要基础。社区安全,既是城市整体安全的组成部分,又是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还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环境。我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量大、面广。我市已发展有30万个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拥有300万从业人员,监管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和空白点。特别是,高危行业比较多,重大危险源监控量大。这些从业大军离开单位,社区就是他们生活的聚集地。同时,大部分个体经济组织又分布在社区。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乡镇、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更是重要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创建安全乡镇、安全社区、安全企业,深化平安建设活动,直接关系着全市的安全生产状况,关系到城市是否安全稳定。安全社区立足基层,关系到千家万户。开展安全社区,就是固本强基,让每个微观环节和局部都能达到安全要求,让每个人都有安全感,这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3、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内涵的延伸和拓展。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这一重要原则和方针既强调了在思想认识上要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又强调了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安全工
1作要从预防入手。特别是强调了要把发展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在安全前提下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在目前安全生产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还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实现安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的企业,必须依靠基层政权、相关组织和单位,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的干部群众,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运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机制和手段,扎实地做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尤其是要通过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把更多的基层、单位建设成安全保障型的,为实现安全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安全生产与平安建设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搞好安全社区和平安建设的重大意义,正确处理安全社区建设与安全生产工作之间的关系,周密规划部署,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有序推进,全面做好安全社区建设。
二、沈阳市安全社区建设基本思路和目标
沈阳市安全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出发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双基工作建设。落脚点是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城市本质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推进和谐沈阳建设。
总体目标:以《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为依据,落实《沈阳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有关安全社区建设计划,通过安全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伤害事故,改善社区安全状况,提高社区人员安全意识和社区安全保障水平,为广大市民创造安全、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至2010年,全市通过国家级安全社区验收的数量占全国总数的确10%。
阶段性目标是:按照沈阳市安全社区创建标准,在全市9个建成区878个社区全面开展创建活动。2006年年底前,每个区要选定3-5个社区完成试点工作;2007年年底前,全市60%的社区要实现安全社区创建达标,并上报5个社区通过国家验收;2008年年底前,全市所有社区要完成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试点布局:选择10个街道、2个商业区、2所学校和39个社区共计53个单位作为首批创建国家级安全社区试点单位,已上报中国职安协会备案。
三、沈阳市安全社区建设的主要举措
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上,我们本着为市民创建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全力建设安全城市的原则,超前思维,提前介入,大胆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国家的肯定。
2006年10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安全社区建设动员大会暨启动仪式,国家安监总局、中国职安协会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全面启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去年11月20日,国务院安委会在《全国安全生产简报》(第40期)上,以“沈阳市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为题,全文刊载了我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情况,并向全国各地推荐我市的做法。今年1月10日,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关于沈阳市安全社区建设有关问题的复函》对《沈阳市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予以批复,并要求我市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创建经验和做法,适时加以推广,为其它地区创建安全社区和建设安全城市提供示范。主要举措:
1、统筹规划、立足现实,放眼国际
社区安全是城市安全的基础,建设安全社区是提高城市整体安全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基于这样的认识,沈阳市高度重视安全社区建设,把其作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重点建设工程,纳入了《沈阳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市政府先期投资500万元支持此项工程建设。根据沈阳市基层安全机构较为健全,工
作基础较好的实际,我们提出了到2010年,力争全市60%的社区达到国家级安全社区标准,并部分通过国家验收。同时在此基础上,全面引入国际“安全社区”的理念,在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和日常工作中,进行多方位对接,选择1-2个社区开展国际卫生组织认证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2、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共同推进
为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我市于2006年4月成立了由综合市安监和综治办主要领导挂帅的安全生产领域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市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各区县和试点街道、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机构。2007年初,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对我市安全社区建设方案的批复意见和我们实际工作中体会到的安全社区建设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工作特点,我们调整了市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由主管副市长任主任,安监、综合治理、公安(消防、交警、警务)、民政、教育等部门参加,构筑了横向各部门联动,纵向专业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推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全面展开。目前我市的安全企业创建、平安学校建设、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及消防安全进社区等工作开展的各具特色。
3、结合实际,制定措施,全面启动
针对沈阳市社区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我们组织有关专家深入调研和论证,于2006年4月制定了沈阳市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同时把这项工作列入沈阳市政府2006年15项和2007年22项重点工作之中加以推进。在当时情况下,对我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目前我市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标准已与国家标准接轨。
2006年9月,国家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出台后,我们经过深层谋划和充分论证,制定了《沈阳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我市安全社区建设规划、工作目标和基本任务,方案已通过国家安监总局批复。
为使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2006年10月31日,市政府启动了全市9个建城区区898个社区的创建工作。国家安监总局和中国职安协会的有关领导到场,并做了重要的讲话;同时视察了沈阳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情况,对沈阳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目前,我市首批53个创建国家级安全社区试点单位名单已上报中国职安协会备案。
4、强化培训,促进交流,提升能力
安全社区建设对我们来说是个新课题,为了提升我市各级人员安全社区创建的工作能力,我们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工作。一是于2006年10月,邀请了中国职安协会专家欧阳梅女士来沈阳进行安全社区建设培训,共培训300余名社区安全干部,讲授了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工作机制与创建方法。二是市里组织开展了对各区县安全社区促进机构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其对本地区创建工作的指导能力。三是各地区也开展了了针对社区居民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全市免费印刷发放《安全社区知识手册》4万册。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对内组织各区县互相参观学习,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对外已组织3批人员到国内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开展较好的北京、上海和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通过上述工作,使我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5、深入基层、专家指导、解决问题
为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2007年3月,我们成立了沈阳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专家组,聘请了国家安监总局、中国职安协会、辽宁省和沈阳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作为专家组成员,由市政府安全生产顾问郎宏图任组长,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制定了专家组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制度,定期深入社区进行指导、咨询,解决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危险源的识别
技巧,事故隐患系统排查方法,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要点等。目前专家组正对试点社区逐个辅导。
6、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展开
沈河区是我市的中心城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近年来,沈河区以建设平安沈河,打造沈阳首善之区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安全社区为着眼点,高效整合全区各种资源,强化基础管理,创新社区安全管理机制,开创了沈河模式的安全社区创建之路。其成功经验:一是政府大力领导与推动,增加了创建的工作力度。沈河区2005年就已经启动了安全社区促进项目,2005年9月即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主管领导任副主任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12个专业工作组,加强了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领导。二是构建安全社区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实施“三横九纵”立体网格监管。“三横”即社区、街道、区三个层级的横向网格,“九纵”即公安、安监、质监、交警、消防、城建、卫生、教育、药监等九部门的纵向管理网络。从而构成纵横交错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网络。三是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效结合,建立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五色防线”和基层党委的作用,搭载综合治理治安监控系统进行安全动态监控,实现了人、物、技三位一体的有效融合。四是委托中国职安协会,率先在全国开展商业区(中街商街)安全评价与危险辨识项目,实施科技兴安方略,提高了创建的质量和档次,也为全国大型商业街(区)的安全评价与安全管理提供了借鉴。
东陵区丰乐街道在2004年就开始探索和实践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近几年工作又了新的突破。一是成立安全工作者协会,由驻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教育、个体业户和志愿者等组成,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又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也通过这种自愿与自我约束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的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的有效落实。二是为了加强宣传,筹划建设200米社区安全知识宣传长廊,目前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沈阳市安全社区建设的下一步对策
通过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实践与体会,我们深深感觉到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推向深入:
一是充分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做好共建工作。安全社区建设涉及到道路交通、消防、卫生、生产安全、社会治安等方方面面工作,因此仅仅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充分调动公安、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的积极性。建立共建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将这项工作有效、扎实地推进。
二是加强专家指导,提高创建质量。要充分发挥市安全社区建设专家组的作用,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深入社区进行咨询、指导。工作机制上,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系统防范”的工作方针,强调建立治安、消防、社会稳定、科普宣传等多方面的协同工作机制;工作内容上,要在编制应对各类伤害事件的安全预防方案的基础上,在企业、商场、学校、幼儿园等重点部位定期组织开展演练。日常工作中,重视风险调查和隐患分析工作,建立记录事故伤害发生频率并分析原因的制度。
三是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市民参与热情。在创建过程中要坚持以“依靠群众创建,为了群众创建”为思想支撑,立足于如何让群众受益,力求办好事、办实事,让居民切身体会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要结合居民需求,瞄准对居民易造成伤害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积极推行安全介入,整合资源,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问题。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创建工作能力。一方面要对组织领导、实施开展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创建工作与国家要求和标准规定相吻合;另一方面要对市民进行培训,以提高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市区各级创建组织也将组织开展各种预防事故与伤害的培训,通过各种层次与各种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我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水平。
五是加强交流总结,不断推广工作成果。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种安全社区网络活动,了解掌握国际国内安全社区建设的动向,吸取外地创建的成功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运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组织本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总结创建成果,推广创建工作经验,在抓好试点单位工作的基础上,均衡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