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居合一”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时间:2019-05-14 15: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村居合一”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村居合一”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第一篇:关于“村居合一”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村居合一”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村居合一”模式是伴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社会群体——被征地农民成为新的城市居民而产生的。这一特殊群体在失去了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后,感受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现代文明,也面临着就业困难、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严峻挑战。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虽然仍带有浓厚的农民色彩,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不但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而且要求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但需要较为舒适的居住条件,而且要求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不但要求拥有劳动、生产经营权利,而且要求拥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上述这些新的变化,对“村居合一”型社区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7月上旬,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实地走访了经济开发区扬子津街道所辖8个社区,该街道除裴庄社区为纯城市型社区管理模式外,新华、新河湾、二桥、绿园、长鑫、汊河、吕桥等7个社区均为“村居合一”的管理模式。在维扬区、邗江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村居合一”型社区,通过座谈、走访,调研组对“村居合一”型的社区建设情况有了一定了解。近年来,扬子津等街道围绕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结合域内社区建设的特点,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表现在领导重视,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自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扬子津街道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社区工作,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形成了职能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格局。管理有序,社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根据《关于加强开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扬子津街道制订了《扬子津街道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近几年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步骤。各社区根据辖区实际,也普遍制订了社区议事规则、社区财务管理制度、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成立了居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居民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领导班子述廉报告,汇总代表评议情况,并将结果及时公开。以人为本,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扬子津街道辖区内有综合性、多功能性的街道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工作站8个,职工公寓1所,20多处便民服务设施。每个社区都建设了医疗卫生服务站,开展预防、保健、康复等医疗服务,尤其是街道与扬州市中医院联合成立了面积达1100平方、涵盖绝大多数常见病治疗科室的街道医疗服务中心,极大的方便了居民;建立了一个街道文化站,8个社区文化室,10处社区文化广场,6支社区文体活动志愿者队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社区环境不断改善,建成8个绿化文明小区,20多处示范路、小园林、街头景点、社区中心广场;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建立专职保安联防队、社区义务巡逻队,加强了流动人口、“三无”人员、刑解释教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促进社区稳定;强化社会保障服务,为社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仅2006年就成功就业314人,111户困难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宣传有力,社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各社区以开展“平安社区”、“文明社区”、“星级社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文艺汇演、纳凉晚会、体育比赛、企业用工招聘会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加大宣传栏、横幅、戗牌、标语的宣传力度,不断丰富广大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程度,居民生活满意度和社区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村居合一”的社区形式,在向城市社区的过渡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存在问题

1、职能定位不明确。“村居合一”型社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但管理上仍然沿用了农村村委会的传统管理模式,其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经营管理方式、产权关系、分配方式依旧如故,社区(村委)干部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和人员分工上没有明显的调整,原有的村委会管理集体经济的基础仍然存在,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能和自治功能尚未完全形成,对和谐社区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2、政策滞后。“村改居”是实现城市化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率先基 1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村改居”作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关键的一步,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户籍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和土地性质等方面,从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改变。从走访中了解到,实现“村改居”以后,政府在村集体资产处置和因征地拆迁等原因失去土地的人员安排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农民的户籍没有得到改变,对“外嫁女”、在外上学的学生、新添人口等参与集体资产分配权限的界定不明确,如“外嫁女”在出嫁时,原来分给她们的土地也随之收回,当她们到婆家后,由于是外来的不是本村居民,又分不到地,结果是失去土地,两头都没有着落。还有一些离婚后、户口仍在本村户口或迁回本村的妇女及其子女、随父母入户、户口在本村的子女,她们的权益需要得到合理的保护。这些现象反映了土地权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这既涉及土地分配的问题,也是管理上的问题;对“村居合一”的社区怎样适应新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也缺乏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对本社区搬出去和外社区搬进来的人员存在着跨社区管理的矛盾,也未加以研究和解决,如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城乡二元体制下,不少政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些方面有: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义务教育和公共服务等,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障碍。

3、经费保障不平衡。缺少资金投入是目前影响社区建设发展的难题之一,当前社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下移的部分职能,然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经费保障不足造成社区部分工作难以开展。扬子津街道除裴庄社区今年由开发区管委会下拨5万元社区建设经费外,其他村居合一的社区目前主要依靠原村集体资产收入支撑社区的日常费用。邗上街道的村居合一社区虽然有区财政下拨的8万元经费,但钱少事多的矛盾仍然突出,同样依靠原村集体资产收入填补经费缺口。随着村掌握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失地居民越来越多,以及新建小区中大量居民入住,用少数人的资产服务于大多数人,就必然产生利益上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另外,社区组织资源整合的能力有限,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还有待加强。

4、参与意识不强。原农村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强。虽然他们主观上都渴望过上城市生活,但真正能主动参与新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却普遍不高。这些人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即认为建设新社区是政府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他们盼望的是政府帮他们把房子造好、把路修通,把环境整治好。当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时,又会过分地苛求政府。

二、几点建议

1、以居民自治为方向,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妥善处理撤村建居的遗留问题,将“村居合一”的模式逐步过渡到纯城市型社区的管理模式,是社区实现居民自治的重要条件。实行居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建设和谐社区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切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对社区从过去的领导转到指导、从指令转到协调、从管理转到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制订、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环境营造上。清理各类牌子,精简各类考核,切实减轻社区的负担,进一步明确社区职权,纠正和防止社区行政化倾向。二是积极构建完整的社区民主建设体系,包括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即“决策层”,社区居民委员会即“执行层”,社区协商议事会即“议事层”,社区党组织即“领导层”,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体系。同时不断丰富社区自治的内容,规范社区民主的形式和程序,通过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形式,不断加快社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进程。三是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增强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办事职能。让上级政府职能部门指派的各项政务和行政执法工作,包括创卫、计生、社保、普查、治安等等在街道办事处得到解决和落实,从而使居委会由为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奔走办事的“腿”,变成为社区居民办事的“手”,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使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职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2、以“村改居”为途径,逐步消除由城乡体制差别带来的难题

进一步加快“村改居”的进程,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指导性意见。撤消法律意义和行政意

义上的行政村(组),逐步探索建立起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税收、义务教育、劳动就业等体制,使农村居民在教育、就业以及税收等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地位和权利,妥善处理原村集体资产,积极推进“村改居”社区股份制改造,要按照原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分离的原则,将原村集体资产确权到人,变村民为股民,老人老办法的处理原则,维护原村民的合法利益,然后按照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成立社区居委会,变股民为居民实现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改变,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新社区建设。

3、基本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社区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

社区经费短缺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建议:一是政府应尽快建立制度化的社区建设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各类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实现社区服务无偿、低偿、有偿的有机结合,解决一部分资金困难。三是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制度,将政府职能部门转移给社区的社会事务的经费划拨给社区。四是广泛动员社区单位赞助、社会支持,多渠道筹措社区建设经费,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互助基金会等。五是积极依靠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与驻区单位签定共建协议,开展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共建活动,如文化共建、教育共建、法制共建等形成社区的资源共享、共建、共驻,既利用广大驻区单位的富裕资源,又节约十分有限的社区建设资金,对社区建设十分有利。通过以上一些渠道,实现政府、社会、市场、自愿者和社区居民等多方面力量的联合,解决社区服务和设施运营困难,实现社区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以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为根本,促进村民到居民的身份置换

城市化归根到底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组成部分,它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公共生活、新的人际关系及新的精神状态,不只是让居民换“牌子”转“户口”,而需要换“观念”富“脑袋”。“村居合一”型社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原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化,农业村落向城市社区转化。全面提高新社区居民素质,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居民内在精神层面文明程度的提升。凭借和谐社区建设这一平台,以综合有效的措施进行整体联动,消除法律与政策壁垒,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他们以自身居住的社区为平台脱胎换骨,实现从身份、价值观念到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真正走向现代文明。

第二篇:关于连湾社区幸福村居建设规划的建议

关于连湾社区幸福村居建设规划的建议

1.科学编制社区规划,指导社区建设有序进行

2.严格规划审批,控制居民新建住房

3.加强宣传引导,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4.强化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社区建设“三分建,七分管”

第三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农机局陈瑞

按照县委今年调研工作要求。近期我们组织局机关人员对我县城关镇、石井镇、石寺镇、仓头镇部分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了镇、村组干部和部分群众并与县新农办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大致了解了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意见建议。现整理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主要成效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县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工作方针,认真落实省、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展开。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根本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示范村建设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为切入点,以“一有二好三清七集中”和“三改四化五有六通七好”为突破口,以“合理规划、规范动作、开展县直委局企业驻村帮扶”为载体,强化责任目标,狠抓任务落实,扎实稳步推进,全县农村公益性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新农村气息初步显现。

一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在全县298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活动,100个重点整治村达到了“三清七集中”标准,30个市级示范村在“三清七集中”的基础上达到了“三改四化五有 1

六通七”标准,昔日农村脏、乱、差状况得到迅速扭转,农村群众普遍感到村庄变靓了,道路变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了。

二是路容路貌焕然一新。按照“一拆二清三规范”的要求,对310国道沿线、新峪路、新仓线三条主干线进行了全面整治,主干线基本达到了边沟完善、排水渠疏通、路面平整、路侧垃圾清理、林木花带补植补栽、路牌标志安装、违章建筑拆迁、两侧墙体美化“八到位”,其余干线公路及入乡(镇)入村路段基本达到了沿线无垃圾、无建筑杂物、无残垣断壁、无不外粉墙体、无乱搭乱建、无有碍观瞻的门楼、无乱涂乱画的广告等“七无”标准,农村交通环境显著改善,县域内道路及其两侧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三是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2006年以来,3年共建成3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后的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涌现出一批经济发展迅速、特色突出的中草材、香花辣椒村、养殖等专业村。示范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群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日益改变,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影响着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四是公益性设施日趋完善。通组通户道路发展迅速,2006年以来以硬化通组通户道路,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等,农村群众昔日“晴天一身灰、下雨两脚泥”出行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加上农村超市的建设使用,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集中力

量建设的集村部、卫生室、图书室、计生服务室、文化大院等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为农村群众休闲、娱乐、学习、购物创造了良好的场所和优美的环境,广大农民逐步可以享受到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文明意识、精神面貌都有了显著的改变。

二、新农村建设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

虽然经过多方努力,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收到的成效还是初步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培育任务艰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这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我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大多数行政村地处山区和丘陵地带,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难度较大。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特别是村集体经济普遍非常薄弱,在基础设施完善和日常管理维护上无力投入应有资金,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的培育主要依靠市、县、乡三级大力帮扶和资金投入,真正依靠自身经济发展、积累力量建设新农村的行政村主要集中在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郊地区。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二是农民主体地位发挥不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建设和受益的主体。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农民群众自给自足、小富即安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依靠自身力量建设改造家园、改变生活质量的热情不够高,群众

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够积极主动。目前,大部分农村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经商,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也明显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主要依靠县、乡两级特别是乡镇政府的强力推动,建设资金主要依靠相关部门的扶持和资助,群众对改善自身基础设施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三是建设资金缺口很大。新农村建设虽然不是新村庄建设,但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落后的水、电、路、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是首要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各整治村和示范村上报的新农村建设投入预算来看,仅达到整治村和示范村的基本标准,平均每个行政村就要投入300万元左右,全县298个行政村共需投资八点九四亿元。按40万农村人口计算,平均每人需承担2235元。由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和社会历史原因,目前大部分行政村村办经济实体基本上是空白,没有什么可靠的经济收入,投入道路、文化设施、社区中心等基础设施和日常的管理维护等资金没有来源,县乡财政拿不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

四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巩固保持新农村建设成果,必须有长效机制和持续的投入来保证。2006年以来,我县在新农村长效机制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部分乡村实行“五户联保”卫生制度,县财政多方筹集资金购置配备保洁车,发放保洁补贴,部分行政村成立了专业保洁队伍,农村卫生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由于管理维护资金不足,群众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不强等原因,部分村村

容村貌较差,特别是农忙季节“脏、乱、差”反弹现象十分突出,部分村卫生保洁管理存在问题较多。

三、进一步对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为主的农村经济为重点,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根本,以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为保障,科学编制规划,选准有效载体,积极整合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搞好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首要任务。要注意扶持、引导和发展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以工贸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生态旅游带动型、劳务输出带动型、搬迁改造带动等乡、村类型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培育特色,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升二、三产业比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和物质保障。

二是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把工作重点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动员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作用,增强村两委引导

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三是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从农民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农村道路、饮水、卫生、文化、环境、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不断改善农村群众生产和居住环境,为农村群众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条件。

四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完善领导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县级主导、镇、村两级为主、县直部门参与的工作及考核监督机制,形成各方共同努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格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各类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健全完善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把有限资金向示范村、重点整治村和积极性高的村倾斜。

五是巩固保持建设成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取得成果来之不易,一定要进行很好的巩固和保持。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画、文艺节目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治理农村脏乱差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形成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严防脏、乱、差现象反弹。对正在建设的示范村和重点整治村,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做到边建边管,建管并重。

二0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第四篇:加强窗口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加强窗口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的调查

与建议

加强窗口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加强窗口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窗口单位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地位特殊,与解决“事难办”等6个重点问题关系直接。如何加强各级窗口单位的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省效能办组织人员于5月中下旬,到杭州、温州、绍兴等地和省直部分单位进行了调研,走访了有关窗口单位,实地察看了市、县、乡等集中办事大厅和便民服务中心,召开了8个由不同类型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了解窗口单位在加强机关效

能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听取各方面对窗口单位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全省其他部分市、县窗口单位的情况也作了一些了解。

一、窗口单位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

窗口单位一般是指执行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业务、直接展示机关形象的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窗口单位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其机关效能建设开展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效能建设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各地从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一开始,就把完善窗口单位服务作为重点来抓,强化窗口单位的服务功能,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努力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为基层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主要做法:

1、普遍建立行政服务中心。这项工作我省起步较早,声势和影响较大。目前全省11个市、87个县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行政服务中心或集中办事大厅,有的是以经济审批项目为内容的审批服务中心,有的是涉及群众利益和事务的综合性行政服务中心,还有分设于各部门的专业性办事大厅。如湖州市共28家政府组成部门中,有19家部门进驻到湖州市审批办证中心。杭州市投资项目集中办事中心有进驻部门15家,另有34家政府组成部门分别建立了专业性的办事大厅。省直各厅局重点加强了专业办事大厅建设,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工商局和省外经贸系统等还启动了网上审批工程。在做法上,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和办事大厅普遍实行“一门受理、窗口办理、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等比较规范的运作机制,降低行政成本,方便群众办事,实现了依法行政与提高办事效率的有机结合。如省工商局在全省工商系统积极推行“一字工作法”,即:窗口一站式、示范一文本、告知一口清、办事一周结、投诉一拨灵、一审一核制、一事一公示、一月一讲评。杭州市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推出“五大公开、六制办

理、七件管理”的运行机制,即推行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材料申报、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全面公开;实行即办事项直接办理制、一般事项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控制事项明确答复制、特急事项特别办理制;对即办件、退回件、补办件、承诺件、联办件、特办件、上报件分门别类落实管理办法。推行这项运行机制以来,共受理服务事项4839件,已办结4657件,办结率为%。该区中泰乡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同志反映,他们3月下旬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一项中外合资项目时,仅花了1个小时就拿到了区外经局、经济发展局联合签发的项目建议书,这在以前至少需要2-3天的时间。

2、建立完善办事服务制度。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窗口部门效能建设的基础。各地的窗口单位从企业和群众的需要入手,制订和推出了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办结公告制、ab岗制、否定报备制、并联审批制、责

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改进办事流程,缩短办事周期,增加工作透明度,切实解决事难办的问题。杭州市工商局推出导办服务制、接待礼仪制和服务对象评议制,切实降低了投诉率、复议率和诉讼率。衢州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三破三立”,对一些不利于效能建设、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进行清理,对一些不健全的制度进行了完善。绍兴市推广“一审一核制”,实行“告知承诺制”,建立“一站式”收费制,有效转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服务质量,树立了机关干部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

3、实行全程代理服务。许多窗口单位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全程代理服务窗口,有专人按职能代办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避免了群众来回奔波。如海盐县在各镇建立为民办事代理受理室,受理室突出经济发展和便民服务两条工作主线,对相关事项实行全程代理,积极推进了服务型政

府的建设。淳安县针对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来县城办事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全县范围内的乡镇行政审批代理员队伍,为乡镇和群众办事提供全程代理服务。据统计,杭州市共有乡镇代理员732名,村代理员2504名。工作中实行“一窗受理、内部运作、上下联动、全程服务”的模式,体现了让群众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的理念,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拉近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4、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对基本建设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个体工商户、企业登记等涉及2个或者2个以上部门联合审批的事项实行并联审批,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流程,进一步理顺各个审批环节和平台。我省杭州、绍兴、湖州、嘉兴等市的窗口单位率先实行了网上并联审批办法,明确了各窗口单位的审批范围、操作流程、协调运

作和责任追究等事项,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杭州市工商系统实行企业注册网上前置并联审批,实现工商部门与相关前置证照办理部门链接为一体的新型审批系统,具备了“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证照公告、数据共享、实时统计、在线监督”等功能,使服务对象办理审批足不出户,省时省力,透明度高,方便了群众办事,促进了廉政建设。

5、加强对中心的内部管理和监督。许多窗口单位和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内部考核、外部评议和制度约束,建立专人监督、自我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来规范窗口行为。绍兴市便民服务中心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先后制订、完善了《绍兴市便民服务中心考核细则》等五大类10多个制度。杭州市工商局开展了亲情服务用语征集活动,要求窗口单位工作人员按自己的工作岗位想一句格言警句,并进行评选,通过这一活动

来统一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湖州、丽水等地在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争创“群众最满意的窗口”、争做“群众最满意的工作人员”等星级服务竞赛活动,将窗口效能建设纳入月度考核的内容,每月实行百分定量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出服务优胜窗口和服务优胜个人。温州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制订了《窗口服务考核评比细则》,分为七大类,按百分制进行考评,使量化打分考评结果更加合理、公平,促进了窗口单位的效能建设。

6、拓展服务内涵和方式。不少窗口单位在机关效能建设中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按照提速、提质、提效的要求,拓展服务方式,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服务措施和便民活动。如,杭州市一些窗口单位开展了亲情服务、延时服务和延伸服务,在提升窗口形象上狠下功夫。杭州市工商系统开展“办事窗口细节服务”活动。各级注册大厅推广亲情用语,对平时的用语习惯进行反省,细查不够礼貌的用语、易引起误解的用语,一一收

集编成服务忌语,下发各注册厅工作人员作为警示。各分局的办事大厅编写了细化的操作指南,并在红盾网上向社会公布,细化了政务公开,方便公众了解工商办照方面的详细规定和有关流程,还专门聘请了企业工商联络员,加强与招商引资机构的工作联系,将服务面向社会,向窗口外延伸。杭州市房管局办证中心和市房改办实行365天无休日和午休轮流值班工作制度,方便群众办事。绍兴市国税局以纳税人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质量。该局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从观念上和制度上确保以增强纳税人满意度为主要目标的行政运作机制。衢州市开辟了绿色通道、爱心通道,找上门、到基层、下社区开展延伸服务,并积极推行预约服务、节假日现场服务等,以适应群众和经济主体不断提升的服务要求。

二、窗口单位效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和职能定

位不够明确。我省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是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探索,但中心的建设和职能定位还缺乏法律、法规的确认和保障。中心对窗口人员和部门的监管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各地中心的名称也不统一,有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7种不同名称。机构级别和人员编制也不统一。

2、少数部门认识不到位,对窗口授权不够充分。有的部门存在寻租情结,认为减少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程序会削弱部门权威,损害部门利益。有的审批项目应进未进,有的存在肢解审批事项、进“瘦”留“肥”等现象,导致办事中心成了“第二收发室”和投递站。

3、审批环节仍比较多,服务对象办事比较繁琐。据某市投资项目集中办事中心问卷调查统计,有80%的投资者认为,目前项目审批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审批环节多”。不少服务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相对滞后,部门与设在中心 的窗口之间没有实行联网,影响了办事效率。

4、部门职能交叉比较多,造成一些审批事项不能统一办理,主办部门与协办部门的责任落实与协调不够,存在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增加了服务对象的办理难度。

5、部分窗口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够熟练。窗口部门直接面对群众,工作比较繁琐,业务要求比较高,工作压力大,造成一些工作人员不太安心窗口工作,人员流动频繁;有的工作人员掌握的业务不够系统、全面,工作不够细心,出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服务对象意见比较大。

6、少数省级综合经济部门没有设立办事窗口,基层单位办理一些审批事项要一个一个业务处室跑,很不方便,办事透明度不高、容易产生暗箱操作等现象。

三、对进一步搞好窗口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建议

1、着力规范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和集中办事大厅的建设。要把抓好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作为整合窗口资源、提高窗口单位机关效能的有效载体。在认识上解决思想失意、权力失落、利益失衡的问题,在制度上应尽早出台《浙江省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加强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的规范化建设,坚持“能进则进,进彻底、彻底进”的原则,规定凡是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1 2 下一页

第五篇:关于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公务员是各项社会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使其成为社会的典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市政协将这个课题作为重点调研题目,去年以来,以省政协来我市调研为契机,与市委组织部、纪检会、文明办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深入到市法院、国税局、交警大队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市财政局、建设局、经贸委、国土资源局、地税局、房管局、计生委、环保局、工商局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并赴福州、厦门、南昌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公务员作为道德建设的重点人群,这支队伍的道德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总的看,在公务员道德建设中,全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有力的保障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1、强化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抓政治理论学习。市委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作为一项战备任务,突出抓好市、县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副处级以上干部“双休日“党校学习,紧密结合形势和干部思想实际,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品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各部门都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精心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落实,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抓道德规范的学习。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行之后,很多单位人手一册,认真学习,并举办和参加知识竞赛。人事部制定的《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下发后,及时要求公务员做到熟知、遵循、践行。各级各部门针对单位、行业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简明易记、便于操作的服务规范和行为规范,如“首问责任制“、“局长接待制”、“服务承诺制”等,通过道德规范的学习教育,促进了公务员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三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传统教育的同时,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展览等形式,利用成克杰、胡长青和从福奎、李真等反面教材,教育大家严于律已,警钟常鸣。通过开展“三讲”集中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加大教育力度,提高了全市各级公务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四是抓好岗位培训。针对入世需要,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赴清华大学进行系统培训,对全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WTO知识和规则培训,对公务员队伍进行了标准化认证体系、英语、法制等培训,增强了公务员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能力。一些具有依法行政权和行政管理权的部门,经常对本行业的公务员进行岗位培训,增强了公务员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的观念。近两年来,由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公务员轮训30多期,受训人数l 1万余人次。

2、抓实践,树典型,提升公务员道德素质

许多部门围绕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一些行政执法、社会服务、垄断性行业部门率先创建“文明窗口”。很多单位结合节假日、纪念日,举办联欢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书画比赛,向灾区捐款、献爱心等活动,使广大公务员在参与中情操受到陶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各类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涌现出了一批鲜活感人的事迹。很多单位在工作中,普遍开展了评选“十佳人民公仆”、“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勤廉兼优先进个人”等活动,树立了优秀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做到了学有榜样。通过评选和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文明新风逐渐树立,社会正气得以弘扬。

3、坚持制度创新,规范公务员道德行为

在健全公务员思想道德的保障机制方面,经过认真探索和实践,市委在干部管理上实施的制度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例如,完善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制度,坚持事先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公示,把公示的受众面扩大到社会各界。市委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作

为一项制度,明确规定把政治理论作为笔试、面试和答辩的重要内容,达不到平均分数一概不予录用,并把提高思想道德水准的要求贯穿于任前谈话、试用期考察和任后考核的全过程。在市委领导下,各部门坚持把政治成熟、思想坚定、人格高尚、品质优秀、作风正派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贯穿于选用干部的具体工作中,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德、能、勤、绩、廉”考核标准,并把干部评价体系中“德“的内容细化为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可感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正确引导公务员的道德追求。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使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广大公务员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在加强道德建设和岗位职责上,许多单位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行业和岗位规范。例如,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并完善了《院长、庭长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执法责任制度》,市财政局制定了《财政系统干部职工行为规范》、《财政工作纪律规范》。这些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公务员的岗位行为,收到好的效果。

4、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公务员的道德建设 许多单位积极探索,从具体制度上强化监督。一是普遍实行了政务公开。将有关政策、法规、制度以及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时限、结果等凡不涉及国家机密的都实行公开,置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二是把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加强对公务员生活圈和社会圈的监督。教育广大公务员以德律已,以德服人,八小时内外保持一致。三是以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和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广大群众为社会监督员的形式进行监督。四是坚持领导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廉政和诫勉谈话、廉政通知书、离任审计、廉政述职和群众评议、廉政档案六项制度。五是紧紧依靠群众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全市聘请了行风监督员9053人,并出台了《廉政勤政质询规定》,共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3 l 05件,初步形成了依靠群众及时发现问题,依靠群众及时纠正问题的机制,促进了行业部门转变了作风,改进了服务态度:六是严肃执纪,以查处促监督。把查处作为监督的延伸,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制度要求,对各级公务员严格管理,对违纪行为及时查处,严肃处理,提高了监督实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实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市委十分重视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发动群众参与行风评议,突出抓党政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全方面积极效果。突出表现在:公务员队伍的总体素质明显提高,“团结、求实、创新、图强”的廊坊精神进一步升华,全市上下形成了干事业、求发展,干群一心、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使公务员队伍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应该说,公务员队伍的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进步的但是,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即使是成效比较明显的部门,工作任务也仍很艰巨,同时也无须讳言,全市范围内还存在着某些公务员道德失范的现象,公务员道德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公仆关系错位。少数公务员淡忘宗旨观念,优越感滋长,责任感弱化,摆不正自己和群众的关系,致使公仆意识淡化,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失去平衡。

2、奉献精神失落。,艰苦奋斗精神在一些公务员身上逐渐失落,享乐主义思想膨胀,敬业精神差,工作推诿应付,吃不得苦,受不得累,不愿触及矛盾,不愿解决难题。

3、行政信誉下降。少数公务员缺乏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的观念,滥用政府的行政资源和社会信用资源,工作不讲效率,办事不讲信誉,热衷于“现得利”,甚至虚报浮夸、“制造”政绩,导致政府信誉下降,政策传导系统失灵。

4、道德意识弱化。个别公务员法制观念淡薄,公事私办,私事公办,公私不分,甚至贪污受贿,终至走上违纪、违法犯罪的道路。(二)公务员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l、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领导干部对道德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对这项工作的

研究和实施停留在肤浅层面,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脱离,工作流于形式,活动趋于表面。在一些人眼里,经济建设是硬指标,道德建设成了软指标。公务员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使广大公务员熟知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2、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有的部门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讲得少了,思想教育和道德褒扬不那么理直气壮,单纯用物质利益或职务提升来诱导公务员。努力成了常用方法。对新形势下公务员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的教育培训开展得较少。

3、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上热下冷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工作力度不够的现象。一些好的制度和行为规范,在有的单位已经提出并认真付诸实施,但与之职能相同或类似的单位却还在原地踏步,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地方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有声有色,但有的地方主管部门力量薄弱,机构不健全,难以形成合力。

4、监督机构脆弱。对公务员的行政效能及不良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一是同级监督难度较大。由于监督客体对监督主体存在利益上的制约性,因此监督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同级监督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对各地、各部门、各级别一把手的监督更是乏力。二是公务员道德建设与有效的社会管理结合得还不够,需要把公务员道德建设融入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群众监督不力。,广大群众对监,昏的内容、形式、程序等还不够了解,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知如何监督、甚至不敢监督的现象,并且群众监,昏的渠道也不够通畅。四是舆论监督还没有允分发挥作用。大众传媒对公务员道德监督不够,即使偶有监督报.道,内容也一般化。一些单位聘请的“行风监督员”,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五是对公务员生活和社交中的道德表现还缺乏有力的监督。

5、道德规范过于笼统。对公务员的道德要求缺乏层次区分,内容过于划一,不够细化。一些行业和单位还没有根据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制定明确具体的道德规范。因而,一方面对少数公务员的不良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另一方面公务员考核内容缺乏详细的道德指标,导致对公务员的考评缺乏全面性,存在“重实绩轻道德”的倾向。

三、几点建议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表明了我党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加深理解,统一思想,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更加自觉地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充分认识公务员道德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要充分估计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实实在在地抓,坚持不懈地抓,把思想道德建设同经济建设融在一起抓。首先,各级领导应在道德建设中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令人崇敬的人格力量影响广大公务员,用良好的道德行为带动群众。其次,各级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列为工作议程。坚持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再者,各级领导还应增强信心,把公务员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制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建立领导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公务员道德建设抓载体、重实践,突出重点,层层推进。要继续开展“创建三讲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要坚持虚事实做,使虚变实。要注意克服空喊虚抓的形式主义作风,注意培养正面典型、宣传正面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努力营造鼓励公务员遵守道德规范的良好舆论氛围。

2、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做好培训教育工作

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出进行宗旨观念和理想信念教育,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对公务员的学习培训要形成制度,常抓不懈。培训教育的内容要突出重点,一是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切实

加强对公务员的权力观教育,三是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义利观教育,四是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自律意识教育。培训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注意把多种教育活动与公务员的工作特点紧密结合,既突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又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性,使公务员道德教育新鲜生动,取得实效。各级公务员都应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纲要》,加大贯彻执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力度。建立公务员教育培训档案和培训考核机制,把教育培训与公务员的考核、任职、定级和职务晋升结合起来,作为上岗晋冠的重要依据和必备的资格条件。特别是行政执法部门应强调先合格、后上岗,对新招录的公务员,各行业应根据自已的特点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不合格的坚决不能上岗。对在职公务员,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并严格考核。

3、规范管理,细化准则,改进公务员管理方式

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有关规定的同时,各级各部门还应结合本行业实际对公务员的各个职位制定简明具体、易于操作、便于评价的职业道德行为细则。要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公务员道德建设机制同建立和完善广纳群言、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政治、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内在而长久的动力和源泉。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管理人员录用和淘汰制度,确保优秀的公共管理人员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并逐步得到重用。主管部门应切实把道德建设与公务员的考选、录用、培养、晋升、奖惩等管理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正确把握用人导向,坚持选拔干部把“德”放在首位,把道德建设切实体现到党的组织人事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还应坚持制度创新,积极研究探索,努力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把提倡与反对、激励与处罚、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有机结合起来,使公务员道德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充分考虑并保障那些大公无私、崇尚奉献精神的干部在现实的政治、物质以及其他方面的实际利益,努力使他们获得精神的、物质的、社会的多方面的效益,真正做到奖优惩劣,赏罚分明,有力地促进干部道德建设。

4、多措并举,健全制度,不断完善道德监督机制

在现实社会中,各种不同的职业,有其不同的职业利益和职业权力。相比之下,公务员的职业权力和职业利益尤其彰显和突出。绝对的权力容易产生绝对的腐败;不受制约的权力,也必然走向腐败。没有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监,昏制约机制,便无法形成扬善惩恶的力量,思想道德建设就无法深入,道德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公务员道德监督、制约制度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群众监督制度。完善人民民主制度,尽可能地扩大政府及其公务员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接受群众的监督。公务员道德行为一旦失范,应使之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二是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媒体的作用,宣传良善,针砭邪恶。对缺德、少德或无德者给予强大的社会舆论攻势和压力。三是加强利益制约机制。加大公务员道德缺失者在政治、经济、人格、声誉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所支付的成本。四是完善举报制度。当代公共组织管理中典型的发现机制就是内幕举报机制。事实证明,这一机制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如我国处理的各种腐败案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举报特别是内幕知情者举报而得以查处的。对此,要严格制定举报的各种政策和程序。五是强化和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制度的设定不容许任何人藐视或破坏,对一切违反制度行为必须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惩处。通过各种制度建设,使公务员“不想”、“不能”、“不敢”冒犯道德风险,确保公务员履行道德规范。

下载关于“村居合一”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村居合一”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移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

    关于移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背 景: 本调查报告出于2009年7月份湛江东海岛钢铁厂基地首期移民搬迁工作基本完成之后,通过对东海岛移民新区中部分居民进行的随机调查。得知,移民们......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大全]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1〕......

    关于开展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调查材料

    关于开展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调查材料 按照市、县关于对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调研通知,现就城区街道社区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现状及总体规划情况。 富县城区......

    关于XX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疆奎屯市东轩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1.调查介绍 1.1调查背景 东轩苑社区是我生活了20年的地方,这里有着我所有美好的回忆。每次放假回家,总觉得这里又变了,又和以前有了......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1〕......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26lt;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

    松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调查与建议

    松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调查与建议一、我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基本现状 (一)专班组建及时 1、组建了工作专班, 2、落实了工作责任 3、启动了基础工作 (二)工作推动扎实 外出考察......

    紫阳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紫阳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作者:谢应波 所谓公共资源交易,主要是指政府对掌控的公共资源通过市场手段进行配置时,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