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保障综合练习题
社会保障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采取强制手段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遇到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法律手段,动员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以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3、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4、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三层含义)
5、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本手段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失去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援助,以维持其最低生存需要,维护其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优抚社会优抚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包括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臵等待遇和服务。社会优抚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之处,是其保障对象的特殊性,它是针对特殊社会成员所实行的优待抚恤。
7、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生活质量的福利措施和社会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在劳动报酬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之外的给付和服务。
8、失业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9、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0、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1、工伤鉴定工伤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致残后,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工伤鉴定机构对其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进行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的法定检验和评价。它是给予受伤害职工保险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工伤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2、企业年金在国家有关法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以企业
为主体建立的旨在为吸引和留住雇员长期为企业服务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向其职
工提供一定程度补充性退休收入保障的保险计划。
13、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倡导下,发动和组织基层社区成员在自愿、自治、自助、互助的基础上,为提高社区成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提供的各种
社会福利项目。
14、现收现付式
15、社会保险型模式
16、强制储蓄型模式
17、社会保障模式
18、福利国家模式
二、简答
1、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社会性:实施范围、资金来源和使用、制度目标
强制性:立法
互济性:互助互济
福利性:非营利、所得大于所费、福利性服务广泛
保障性:
公平性:权利、机会均等
2、简述社会保障的经济社会效应。
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社会补偿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公平功能
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控经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优化劳动力配臵,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负效应:就业,交易成本,耻辱感,资源配臵效率损失
3、简述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保障中的相互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矛盾 :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矛盾关系,效率和公平的增加,都要以对方一定的损失作为代价
公平与效率的相互补充: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反过来,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
4、简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两者之间的一般关系
在社会公平的基本目标下,社会保障具有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基本功能。
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
保障的水平和规模
(2、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从整体上有积极影响,但其相对影响或个别影响可能是不
确定的,甚至是消极的,会阻碍劳动力供给
(3、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
社会保障支出会成为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因此社会保障必然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从而影响雇主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
5、简述“第二代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1、第二代福利是要给人以扶持,而不仅仅是施舍。它意味着多种服务,而不
仅仅是现金补贴,它包括子女抚养和子女补贴、培训和失业救济金、老年人赡养
和养老金。社会福利应成为人们实现成功的“跳板”,而不应该成为各种缓解性
措施失败后的安全网。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必须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现代社会福利的目
标,应该鼓励人们从事工作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不仅仅是依靠救济而生活。
(3、第二代福利应该能够适应英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和照料孩子是夫妻共同承担的,而且退休生活将构成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必须使这种家庭生活变化趋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感来替代恐惧感。
(4、现代社会福利应该增强人们的社区感和使命感,现代福利社会所依靠的不是发放更多福利的家长式政府,而是提供就业和教育、帮助人们自救的能动性政府。第二代福利不应该通过高高在上的政府来发号施令,而应该鼓励地方决策和革新措施,鼓励公共和私人开展合作。
6、影响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7、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社会保险的强制性
2、社会保险的预防性
3、社会保险的互济性
4、社会保险的储蓄性
5、社会保险的补偿性
6、权利义务对等性(责任共担、自我保障)
8、比较养老保险几种筹资模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现收现付式 特点近期横向平衡
费率由低到高
体现代际转移 优点 收支关系简单 管理方便 无资金贬值风险 缺点 费率波动大 激化代际矛盾 影响企业成本核算
完全积累式 远期纵向平衡
费率稳定 能应付老龄化的冲击 劳动者权利义务关系紧密
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固定费率难以应付变化; 管理难度大
部分积累式 分阶段平衡
费率有弹性 既能满足一定时期的支出,又有积累;保值增值压力不大 兼具现收现付和部分积累的缺点
9、医疗保险的模式主要有哪几种?
(1).国家医疗保险模式(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4).个人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10、简述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
差别费率制即对单个企业或某一行业单独确定工伤保险费的提缴比例。差别
费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对各行业或企业单位时间上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以及工伤费用需求的预测而定。此种方式的目的是要在工伤保险基金的分担上,体现对不同工伤事故发生率的企业、行业实行差别性的负担,以保证该行业、企业工伤保险基金的收付平衡,并适当促进其改进劳动安全保护措施,降低工伤赔付成本。
浮动费率制是在差别费率制的基础上,每年对各行业或企业的安全卫生状况和工伤保险费支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由主管部门决定该行业或企业的工伤保险费率上浮或下浮。一般作法是在差别费率实施的3——5年后,在通过合理评价确定调控指标的基础上,开始实行费率浮动,浮动幅度为原费率的5%到40%。
11、社会福利体系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老年社会福利,残疾人社会福利,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以及一般社会成员的公共社会福利等内容构成。
12、简述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一)权利、义务的单向性——受益者享受单向的权利
(二)救助对象的限定性——对象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
(三)救助目标的低层次性——保障陷入生存困境的社会成员维持最低生活非改善或提高福利或生活质量。
(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可采用现金救助,又可实物救助。
(五)救助资金运动的单向性。
(六)救助对象全民性——强调公平,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13、比较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区别。
它一般由企业(雇主)创立,或是集体谈判的结果,政府一般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并予以监管,但是政府很少参与计划的设立;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较基本养老保险金要小,实施对象有较强的针对性,收益和贡献较为对称,缴款一般不被人们视为一种试图逃避的税赋;向高收入群体倾斜;
投资收益率不稳定并且在不同的投资计划下收益率差距悬殊;
不同企业设立的企业年金的内容和形式各异,企业年金积累额的可流动性、转移性较差,由此引发涉及公平与效率的一系列问题。
14、简述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1).面向特殊人群的福利服务。
特殊群体包括社区中有特殊困难的人和有特殊贡献的人。有特殊困难的人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在经济、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存在着各种生活困难的人群。有特殊贡献的人是指优抚对象。
(1)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2)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3)为优抚对象提供服务
(4)为少年儿童提供社区服务。
(5)为贫困者提供福利服务。
(2).面向普通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文体服务: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服务,如健身、书画、诗歌、种花等。咨询服务:重点是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活动,还有就业咨询、医疗咨询、房屋买卖咨询等,近年发展很快。
就业服务:再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就业信息咨询、就业中介等。
中介服务:家政服务等,通过中介组织使有需求的人和愿意按市场价格购买服务的人各得其所。
医疗服务:送医送药上门活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安定服务:治安巡逻、纠纷调解、问题青少年和两劳释放人员的帮教等。此外,象物业管理、志愿者服务等也属于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5、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主要有哪几种?
购买政府债券;
存入银行;
投资于符合政策导向的项目;
进入资本市场购买股票;
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16、影响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水平受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1、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经济是基础,对于社会保障来说同样适用,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等要素都是经济对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制约的表现。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那么社会保障可供分配的资源就越充裕,水平也相应提高。
2、政府服务取向和社会的再分配意愿的影响
经济发展、财富增多只为社会提供了帮助穷人的可能性,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水平还取决于这个国家政府的取向、社会的再分配意愿。政府对收入再分配越重视,社会对贫者越友善和关注,那么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水平就越高,社会保障制度也越完善。
3、人口结构和制度年龄的影响
人口结构对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的影响比较大,老龄少子化,享受着与缴费者之间的比例变动都会对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水平产生作用。制度年龄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一般来说,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的水平也会越高,因为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保障具有刚性增长的特征。
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确定合理水平,既要保证社会成员的生存,也要同时避免“养懒人”,达到保护与激励的统一。
三、论述
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风险的存在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逻辑起点。
为了弥补社会成员在遭遇各种风险时所受到的损失、伤害或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以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就有必要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2、社会化大生产的影响: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机器、技术、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带来的新的风险对工业劳动者造成极大的威胁,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而这些风险靠工人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抵御的,因而,对社会性保障制度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3、家庭功能的弱化:生产的社会化导致社会结构变迁、家庭功能(生产、教育、赡养)的削弱,生活社会化的程度的逐步提高,成员的个人需求成为社会需求,便产生保障社会化的要求。
(4、市场经济的的周期性变化:经济周期与生命周期密切结合,即解决失去收入劳动者的生活保障也保证了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运行。即利用劳动者有收入的时期,强制其缴纳一定保险费,由国家征集,而后再用于劳动者无收入的时期,为社会保障出台提供了契机。
(
5、收入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 :市场经济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不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产生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保证社会公平,就需要采取某种机制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水平上的差距
2、简要分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及改革趋势。
3、如何理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核心因素?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及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5、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比较
6、中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7、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途径有哪几种?
(一)财政集中型基金管理途径
含义:以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或直接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的方式管理社会保障基金。
投资途径:高比例购买一级市场的国债和定向社会保险的特种债券。
优点:风险低、保障基本收益,而且还便于操作。
缺点:投资收益要明显低于直接投资于金融市场的补充养老金。
(二)多元分散性基金管理途径:
是指社会保险专门机构委托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信托投资,并规定最低投资收益率的基金管理途径。
优点:具有较高效率、较高投资收益,投资方式种类、投资组合的灵活性。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增进市场竞争力度,体现优胜劣汰的优势,提高基金运营的透明度和投资绩效。
缺点:易受到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的制约。
(三)专门机构型基金管理途径:
由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社会保险银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会等专门机构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专门机构的董事会由财政、金融、劳动保障、工会、审计和社会保障机构等有关方面代表组成。
优点:通过严格规范、严格监控的方式,集中管理社会保障基金,负责实施基金投资营运,制定投资组合政策,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第二篇: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练习题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含答案要点)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3.实行特殊性保障原则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对象面向哪一层面?
A.全体社会成员
B.部分社会成员 C.全体劳动者
D.部分劳动者 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 C.思想教育
5.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按规定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有几种?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6.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哪一个?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7.下述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A.单位缴费
B.个人缴费
C.财政补贴
D.社会捐赠 8.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保障是什么项目?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9.现阶段我国法定的社会保险有几种?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0.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
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 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
11.我国建国早期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哪种社会保障模式? A.储蓄保障型
B.福利国家型
C.传统保障型
D.国家保障型 12.以下哪个国家是储蓄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代表?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13.最高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一个国家?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14.按照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定,职工个人的缴费工资基数如何确定? A.本人当月工资
B.本单位职工当月平均工资
C.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
D.本单位职工上一月平均工资
参考答案:1A,2B,3B,4A,5C,6C,7D,8C,9D,10B,11D,12D,13A,14C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基本功能?
A.实现共同富裕
B.维护稳定社会
C.保持社会公平D.促进经济发展
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法定性
B.互助性
C.盈利性
D.特殊性
3.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资金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方式保值和增殖? A.存银行
B.买国债
C.证券投资
D.期货投资 4.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哪些保险项目?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医疗保险 E.工伤保险
F.企业补充保险
G.财产保险 5.现代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模式有哪几种?
A.现收现付制
B.完全积累制
C.部分积累制
D.社会统筹制
6.按社会保障的给付原则分类,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一般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A.一律定额型
B.所得比例型
C.就业关联型
D.二阶层型 7.下列社会保险项目中,职工个人必须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哪些?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
8.下列社会保险保障项目中,哪些保险项目依法必须建立个人帐户? A.基本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基本医疗保险
D.工伤保险 9.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受保人不需缴费
B.社会保险待遇较高
C.保险待遇与劳动贡献挂钩
D.社会保险覆盖全体社会成员 10.在我国,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包括哪几类?
A.养老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优抚
D.社会福利
E.失业保险
参考答案:1BCD,2AB,3ABC,4ABCDE,5ABC,6ABD,7ABC,8AC,9ABC,10BCD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试题
回答者: 糟兴虎 | 一级 | 2011-5-20 15:14
社会保障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的保险互助组织最早产生于()A、北京B、上海C、武汉D、广东
2、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投保资助型B、福利国家型C、国家保险型D、储蓄保险型3、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的是:()A、法国B、德国C、英国D、瑞典
4、具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A、新加坡B、德国C、英国D、瑞典
5、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7、国家统筹的保险模式最早是在()建立 A、中国B、前苏联C、英国D、德国
8、投保资助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A、瑞典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9、实行自我保障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A、瑞典B、新加坡C、英国D、中国
10、()颁布的失业社会保险立法,标志着世界上强制性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A、法国B、德国C、瑞典D、英国
11、目前采用最多的失业保障模式是()
A、非强制性的失业保障模式B、失业救济制度C、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失业社会保险。
12、50年代初期,工业国家规定的失业津贴等待期多数是()天 A、6 B、7
C、8
D、9
13、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给付期最长()月。A、12
B、18
C、24
D、30
14、我国于()年起,开始推行合同制,同时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就业保障制度开始与市场经济国家接轨。A、1985 B、1986
C、1987
D、198815、1883年,()政府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
A、美国B、德国C、智利D、瑞典
16、()于1920年首创了全民卫生服务,即由政府负责向全民提供医疗服务,并且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付。
A、匈牙利B、瑞典C、芬兰D、挪威
17、美国老年医疗保险中采取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方法是()A、工资制B、定额付费C、按病种分类付费D、RBRVS支付制
18、HMOS四种形式中最普遍的是()A、有医疗服务提供者发起并组织管理 B、由私人医疗料保险公司发起 C、有大中企业或企业联合组织发起 D、有社区团体组织发起
19、医疗保险制度中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倍左右 A、2
B、3 C、4
D、5
20、()实行储蓄保险型医疗保险制度,还实行了健保双全和MEDI计划 A、瑞典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21、按基金筹集和费用分担方式,社会保险模式可分为()A、投保资助型B、国家保险型C、福利国家型D、储蓄保险型
22、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23、社会福利的内容()
A、未成年人福利B、老人福利C、残疾人福利D、劳动者福利
24、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点()
A、强制性B、补偿性C、储蓄性D、互济性
25、社保基金的来源渠道()
A、企业缴纳B、劳动者个人缴纳C、国家财政基金D、基金投资收益
26、我国长期实行()的就业政策
A、高就业B、低工资C、高工资D、高福利
27、老年保险制度的三种基本模式()
A、国家统筹的保险模式B、投保资助型C、自我保障型D、福利国家型
28、职业教育与培训分为三个层次()
A、职前训练B、在职培训C、失业培训D、普通教育
29、享受老年社会保险,必须达到规定的年龄和所要求的工作年限,才能领取养老金,实行该种限制条件的国家有()
A、前苏联B、中国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D、新加坡
30、老年社会保险基金中,是退休费用定量化,必须考虑()A、预定死亡率B、预定退休率C、预定出生率D、预定新增就业率
31、从事铅汞业等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者其工龄计算工作一年按()计算 A、一年B、一年零三个月C、一年零六个月D、一年零九个月
32、就业保障制度包括()
A、失业预防B、失业补救C、失业保险D、职工培训
33、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最长为(),最短为()A、24,12
B、18,12 C、24,18
D、34,24
34、医疗保障中实行贝弗里奇模式的有()A、英国B、瑞典C、前苏联D、芬兰
35、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有()
A、政府债券B、银行储蓄C、股票D、项目基金
36、社保基金的投资原则()
A、安全性原则B、长期受益原则C、多样化D、可流动性
37、社保基金的特点()
A、强制性B、安全性C、储蓄性D、互济性
38、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A、社会保险B、社会优抚C、社会救济D、社会福利
39、社会福利包括()
A、未成年人福利B、残疾人福利C、老年人福利D、劳动者福利
40、医疗保险基金筹集资金的原则是()
A、以支定收B、以收定支C、收支平衡D、略有结余
41、社会保障的最初形态是()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优抚D、社会福利
42、社会保险的特点()
A、强制行B、互济性C、储蓄性D、补偿性
43、社会保险体系的核心部分是()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44、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
A、低水平B、广覆盖C、双方负担D、通胀结合
45、政府可以运用社会保险进行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A、自动稳定器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基金投向D、货币政策
46、我国目前养老金的筹集方式基本上是()A、现收现付式B、储备积累式C、混合式 47、1993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第()次失业高峰 A、3
B、4
C、5
D、6
48、医疗保险的特点是()
A、普遍性B、复杂性C、短期性D、长期性
49、一直保持使用私人医疗保险体制的是()A、瑞典B、芬兰C、挪威D、美国
50、医疗保险运用最普遍的一种费用支付方式是()A、按服务项目B、按人头C、总额预算制D、定额付费制
51、我国的职工福利制度是在供给制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特征是:
A、业有充分自主权
B、企业办社会、福利项目多,形式单一 C、实行纯粹福利分配
D、福利项目灵活多样
52、实行从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波兰
53、下列国家中属于商品化兼福利政策的住房保障模式: A、捷克
B、新加坡
C、德国
D、日本
54、新加坡从1995年开始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规定----------的公积金用于购买住房及保险金,其余用于医疗费及其他特殊费用。
A、80%
B、85%
C、60%
D、75%
55、我国改革前住房保障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有: A、福利性B、供给性C、非商品性D、产权模糊性
56、住房公积金归职工个人所有,存入职工个人公积金帐户,可以把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与----------两种功能不同,支付使用处于不同阶段的帐户资金通用,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A、职工福利基金帐户
B、职工困难补助个人帐户 C、职工养老个人帐户
D、职工生育津贴帐户
57、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A、生活需求法B、恩格尔系数法C、生活形态法D、国际贫困标准法
58、一般说来,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必须经过-------程序。
A、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B、普遍性原则C、法制化原则D、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59、最低生活保障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建立有效的安全网: A、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法制化原则
D、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60、目前,我国开展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由各级---------制定政策,负责行政管理,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
A、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B、劳动服务部门C、政府部门D、民政部门 61、下列关于致贫因素的分析,属于人的因素的是:
A、人的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人口出生率 D、口的不健康心理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导致贫困状况的持续
62、以下农村扶贫的方式和方法中,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促成双重性质,扶贫效果深远的扶贫方式是:
A、以工代赈B、劳务输出C、小额信贷D、生活救济 63、扶贫目标的实现和扶贫项目的实施,首要条件是:
A、政策支持和引导B、思想扶持C、科技和信息D、足够的资金 64、我国扶贫资金的来源有:
A、国家扶贫资金B、地方配套资金C、国际组织扶贫资金D、企业帮扶资金 65、以下属于法律援助内容的是:
A、诉讼费减免B、免费提供律师C、公证D、法律咨询服务
66、发展中国家法律援助制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建立,还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完备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体制多元化现象的存在,使得---------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和处理纠纷的主要手段。
A、法律援助B、民法C、诉讼法D、传统的习惯法 67、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的体现,有关其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国家对全体人民基本公民权利的保障B、完善诉讼民主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发展D、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安定团结 68、下列法律法规中,包括法律援助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B、《刑事诉讼法》C、《民事诉讼法》D、《法律援助法》 69、世界各国法律援助资金来源主要有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两种模式,法律援助资金间接投入的主要方式是:
A、法院免费诉讼制度B、政府财政拨款C、诉讼保险D、社会捐赠
70、--------是确定当事人能否获得法律援助的基本条件,是决定法律援助程序能否启动的关键。它既体现法律援助制度的性质,也体现了国家经济和法律援助制度的发达程度。A、法律援助对象的确定 B、法律援助的对象和范围 B、法律援助资金的到位D、法律援助立法和范围 71、我国法律援助的范围主要是:
A、公诉案件的被告
B、有经济困难的自诉案件的当事人 C、盲聋哑残疾人、未成年人
D、可能被判死刑的被告人
72、从社区发展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当代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A、社区治理和社区福利
B、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 C、社区工作和社区福利
D、社区生活和社区发展
73、近30年来,经济发达国家,包括那些高福利国家,政府的包袱越背越重,普遍感到单纯依靠政府解决不了全社会的福利和社会服务问题。于是,这些国家逐步将之转为--------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
A、群众自治B、自我服务C、小型、多样D、分散于社区 74、社区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保障模式,与传统意义的社会保障工作和一般性的社会工作相比,有以下特征:
A、福利性服务B、区域性服务C、群众性服务D、综合性服务 75、下列关于社区服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区服务能够充分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 B、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是互助互济,协调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 C、当前我国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健全,社会参与率高 D、进一步发展我国社区服务事业,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提高社区服务的规范化水平76、社会保险区别于雇主责任保险的突出特点是
A.统一筹措保险资金
B.共同承担风险
C.更有效的保障工人的利益
D.分担企业的责任 77、——是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的前提条件
A.职业病
B.工伤
C.残废
D.工伤鉴定 78、工伤保险施行
A有偿责任制
B无偿责任制
C共同责任制79、1953年,我国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建立起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A单位保险
B社会保险
C 职工保险
D
政府保险 80、1996年¬¬——的颁布实施,将工伤保险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制度,加以体系化|、规范化,表明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A《劳动保险条例》
B《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C《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法》 D《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81、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分几个部分以下
A医疗待遇
B疾病待遇
C伤残待遇
D 死亡待遇 82、综合考察当代优抚失业,其发展形势大致可地分三类 A社会保险式
B 社会救助式
C 社会福利褒扬性
D 社会救济式 83、下列不属于社会优抚的对象是
A复员军人家属
B 现役军人
C 退役军人
D 病故军人的家属 84、优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A死亡优抚
B 伤残优抚
C社会优待
D 退役安置 85、社会优待手段包括
A资金保障
B 服务保障
C 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
D就业保障 86、社会优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
A国家政策拨款
B 企业缴纳费用
C社会募集统筹
D个人投保 87、下列不属于社会优抚保障基金的是
A抚恤优抚
B 安置经费
C 福利费
D补助费 88、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
A机会均等
B特别扶助
C 特别保障
D 普遍国民待遇 89、以下属于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有
A康复保障
B 教育保障
C 就业保障
D 环境保障
90、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规定:康复技术以——为骨干,——为基础,——为依托,已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新的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A社区康复
B康复机构
C 残疾人家庭
D 康复协会 91、根据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方针,残疾人教育着重发展
A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B义务教育
C中等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92、根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规定,残疾人教育采取——的方针
A集中就业
B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C多层次,多种形式
D 多渠道 93、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A残疾人社会物质保障 B 残疾人社会安全保障
C 残疾人文化福利保障 D残疾人社会发展保障 94、职工利的主要内容
A职工集体福利
B职工福利基金
C 职工福利补助
D 职工福利费用 95、----------是国家和单位职用于生活福利设施和福利补贴的各种费用的总称
A职工福利经费
B 职工福利基金
C 职工福利补助
D 职工福利费用 96、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福利费的主要来源是
A国家财政拨款
B 单位行政费用
C 单位收入
D 个人缴费 97、下列哪项不属于与改革职工福利制度相配套的重要举措
A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制度
B 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C改革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D 改革企业社会保险制度 98、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经费从——中列支
A企业社会保障基金
B企业福利基金
C企业后备基金
D 企业发展基金 99、西方国家的企业主动向职工提供的福利中,与我国职工生活福利文化福利相类似的项目主要有
A带薪休息
B 职工援助方案
C
教育资助
D
生活福利 100、按照国际标准,住房补贴一般占职工工资的——
A10%—15%
B 10%—25%
C 20%—35% D 20%—30% 101、医疗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
A 定额自付B 扣除保险C 共付保险D 限额保险
选择题答案:
1、B2、A
3、C
4、D
5、B
6、C 7、B8、C9、B10、D
11、C12、B13、C14、B15、B16、A17、D18、A19、C20、B
21、ABCD
22、AB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BD
27、ABC
28、ABC
29、AC 30、ABD
31、C
32、ABC 33、A
34、ABD
35、ABCD
36、ABCD
37、ACD
38、ACD
39、ABCD 40、ACD
41、B
42、ABCD
43、A
44、ABCD
45、ABC
46、C
47、B
48、ABC
49、D 50、A
51、B
52、A
53、BC
54、A
55、ABCD
56、C
57、B
58、B
59、ABCD 60、D 61、ABCD 62、B 63、D 64、ABC 65、ABCD 66、D 67、ABCD 68、ABC 69、A 70、B 71、ACD 72、A 73、ABCD 74、ABCD 75、C 76、ABCD
77、D
78、B
79、A
80、D
81、ACD
82、ABC
83、A
84、AB
85、C
86、ACD
87、C
88、AB
89、ABCD 90、ACB
91、A
92、B
93、ABD
94、A
95、D
96、A 97、B
98、B
99、ABCD
100、D
101、ABCD
第三篇:社会保障法练习题A
社会保障法练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2、社会优待
二、简答
1、我国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哪些情形,停止领取失业保险
金?
2、补充养老保险的特征?
3、.失业保险关系的转移有哪些情形
4、.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我国失业保险金申请领取程序?
2.试述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是如何规定的?
社会保障法练习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
3、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各类单位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
4、社会优待
社会优待是国家、社会、群众对烈属、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伍红军老战士等优抚对象给予帮助和照顾的制度。
二、简答
2、我国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哪些情形,停止领取失业保险
金?
(1)重新就业的人员
(2)应征服兵役的人员
(3)移居境外的人员
(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
(5)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人员。
2、补充养老保险的特征?
(1)立法的半强制性
(2)分配的直接性
(3)基金来源的单一型
(4)实施的灵活性
3.失业保险关系的转移有哪些情形?
(1)人际转移: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持失业人员死亡证明、领取人身份证明、与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按规定向经办机构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2)跨区转移:A、失业前所在单位与本人户籍不再同一统筹地区的,其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提供由两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商确定;B、失业保险关系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迁的,失业保险费用应随失
业保险关系相应划转;
C、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在省、自治区范围内跨统筹地区转迁,失业保险费用的处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4.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1)由国家立法和社会自治管理相结合(2)实行保险费由三方负担原则
(3)实行现收现付的模式
(4)实行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论述题
1、论述我国失业保险金申请领取程序?
(1)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应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报受理其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备案,并按要求提供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参加失业保险及缴费情况证明等材料;
(2)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向受理其单位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填写《失业保险金申领表》,并出示《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证明材料;
(3)经办机构自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领者的资格进行审核认定,计算申领人员的领取期限,并将结果及有关事项告知本人;
(4)失业保险金按月发放,由经办机构开具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制定银行领取。领取记发时间为从其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发失业保险金;
(5)失业保险金期限即将届满的失业人员,经办机构应提前一个月告知本人。
2、试述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是如何规定的?
认定为工伤的情形:(1)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3)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因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5)患职业病;(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视为工伤的情形:(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形:(1)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2)酗酒导致伤亡;
(3)自杀或自残。
第四篇:社会保障学综合复习题
社会保障学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
2、1952年国际劳动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和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6、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17、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18、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社会保障支出。
19、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
20、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
21、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
22、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障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23、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24、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5、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26、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27、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多种,有大类。
28、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
29、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
30、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账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
3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
32、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和度。
33、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
34、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35、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
36、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
37、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38、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年代初期。
39、“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40、从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旨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41、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
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索。
43、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44、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45、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
46、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47、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48、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
49、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
50、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51、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52、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53、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
54、“下岗”这个概念是自1995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55、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性。
56、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57、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58、我国优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优抚安置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兴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2、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3、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社会保障项目构成的体系的综合,是指现代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涵而构建保障国民有生活安定感和社会有稳定感的社会安全网络。
4、社会保障分配: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
5、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是一种按受闪原则征收,由获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直接税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而开征的种税。
6、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因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帮助他们缓解克服贫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7、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8、医疗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就是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9、生育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
10、工伤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11、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是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12、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就是最基本的意义来说,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
13、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是国家通过有关立法,对立法范围内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区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具有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
答:社会保障的特点有:一是强制性;二是社会性;三是福利性;四是互济性;五是不可逆性。
2、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1)补偿功能。(2)稳定功能。(3)调节功能。
3、简述社会保障的方式
答:(1)社会保障对受保人提供的保护,通常有两种方法:现金补助和提供服务。
(2)针对收入损失提供现金补助的措施,通常称为“收入维持”方案;对受保人提供特种商品或直接服务的方案,通常称为“实物补助”。
(3)“收入维持”方案有3种方法:一是就业关联制度。二是普遍保障制度。三是经济状况调查制度。
(4)世界上还有其他2种保障方式:一是公营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二是雇主责任保险制度。
4、简述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答: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有:(1)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福利。是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高生活水平,增进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核心的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暂或永久失去劳动力而减少或失去工资收入的情况下,仍能享有和在业期间相差不大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5、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7、简述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和方式 答: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5条渠道:(1)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2)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交费;(3)个人交费;
(4)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5)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损增。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现收现付式;(2)完全积累式;(3)部分积累式。
8、简述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答: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二是资金来源多渠道,有政府,非营利组织、雇主、雇员,还有政府、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的。三是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中央、地方、企业、社会团体、私人机构、个人等多层次的体系,各层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庞大的社会保障管理网。四是强制和资源相结合。
9、社会救助对象有哪些? 答:社会救助的对象是:(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
(2)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困难的人;(3)城乡贫困者。
10、简述划分贫困线的方法 答:确定贫困线有四种方法:
(1)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食物支出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生活绝对贫困的家庭。
(2)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
(3)市场菜蓝子方法。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资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
(4)生活形态式方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救助。
6、简述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关系 答: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有:(1)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2)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3)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4)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5)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11、简述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答: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是:(1)救济范围窄。(2)救济标准低。(3)救济工作随意性大。
12、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类型 答:社会养老保险的类型有:(1)自保公助型社会保险制度。(2)福利型的“全民保险”。(3)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4)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的特点。
13、简述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 答: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有:
一是生育社会保险的对象较少,覆盖面较窄。生育保险的对象是婚并即将生育的劳动妇女。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已婚且有工作的妇女和参加保险。我国的条件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职业妇女,而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二是生育保险的原因是由于生育行为而暂失去劳动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营养和休息得当就能自然恢复体力。
三是生育社会保险具有双重性质,它同时保障劳动力自身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又具有唯一性。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14、简述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
答:工作社会保险的特点有:一是实施保险的强制性。二是保险内容的丰富性。三是工伤保险的雇主完全责任制和无过失补偿原则。四是工伤赔付与工伤预防相结合。五是保障水平的差异性和多层性。
15、简述我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 答:我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主要是:
一是覆盖范围窄。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并未实行工伤保险制度。
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保险方式是“企业保险”,是典型的“雇主责任制”。
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基本上是50、60年代制定的,没有建立该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
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工伤保险局限于善后。
16、简述失业的社会影响
答:失业无论对整个社会还是对社会成员个人或其家庭,都有一些负面影响:(1)对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浪费了劳动力资源;(2)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来说,失业使其失去了收入和生活来源;(3)失业的存在,必然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17、简述社会优抚安置保障的特点有 答:社会优抚安置保障的特点有:
一是优抚安置保障内容的综合性。兼有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三种制度的特点。
二是优抚安置保障的待遇标准具有激励性。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保障待遇要高于普通国民的保障水准。
三是优抚安置保障手段的计划性。经费来源于国家的地方财政筹集,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政府有计划地分配任务。
四是优抚安置保障目标的双重性。一方面是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还有褒扬革命军人,起宣传教育作用。
我国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特色。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86年,主要是在部分市县试行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作人养老保险基金儿童节实行个人缴费,同时在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中建立待业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1987年—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并以此带动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由市县统筹过度到省级统筹。
第三阶段:1991年—1995年,对养老、失业等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主要是扩大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结构、推行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等。
第四阶段:199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事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8年成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使社会保障体系走向统一管理。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废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助对象的合法利益;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偿机制;依法安置退役军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加强福利设施建设等。
2、论述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答: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包括:(1)服务管理。直接而对受益人,包括登记、资格审定、档案管理、信息处理、待遇支付、咨询服务等业务。失业项目还包括促进再就业等一系列服务。
(2)基金管理。不直接面对受益人,在经办业务过程中,主要发生在“上游”和“中游”:通过收缴形成基金,通过运营进行保值增值。
(3)收支两条线。就是将基金管理和服务管理分开,基金收缴由税务部分代办理,存入财政专户;服务业务由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4)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督。是由一定的机构或个人用一定的规范去衡量与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相关的行为,看它是否符合规范,包括:
一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这是最经常的监督。虽有效,但也有局限性,主管部门成为经办人经办机构的代言人,不能真正代表受保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
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监督。实行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管理,财政部门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专户,对暂不能纳入预算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待条件成熟后向社会保障预算过渡。
三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管、支三分离。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的统一管理,税务部门负责基金的征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支出结算及离退休经费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收支两条线格局)
四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和社会保险基金严格分开。严禁从社会保险基金提取人员经费和服务管理费。
五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监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法律机构的参与很强。德国专门有社会法院,负责实施社会保障立法,企业受保人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纠纷,可以诉诸法律程序解决。法律监督的特点是公正性和强制性。
六是受保人的监督,这是建立监控机制。
3、试述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答: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一是保证英国大多数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强了广大劳动者的体质,为英国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社会需求,是一种鼓励先消费后生产,重视消费胜于生产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三是促进了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医疗、职业培训、老年服务等产业部门的发展;四是福利制度为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良好前提条件,对调拨经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化解。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二是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三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减少了政府税收来源,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四是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
4、试述瑞典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和“瑞典病” 答:瑞典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拥有富足的物质;具备完善的医疗制度;实行普及型教育。
二是居民收入的均等化。瑞典社会福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累进制的所得税及其他税收,使财富在各家庭间再分配,趋于收入的均等化。在工资政策上,同工同酬,职工内部的收入差别较小;雇员和雇主间的收入差距,实行收入越高纳税越多。
三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经济稳定表现为充分就业,社会稳定体现在阶级合作。
“瑞典病”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共福利支出膨胀。
二是税负过重;瑞典的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雇佣税、财产税等,间接税是增值税。
三是高通货膨胀。
削弱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6、试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答: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1)、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从那时起到1999年底,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由试点阶段(1993年6月—1995年5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6年底)进入普及阶段(1997年—1999年底)。
(2)、低保对象。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具体有三类:
一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
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第二、三类人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增的保障对象。(3)、发放标准。第一类人员发放标准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如原有救济,按原救济标准发放。对第二、三类人员发放标准是补足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不计人家庭收入,即差额发放。
(4)、保障资金来源。由地方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进行专账管理。
7、目前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哪些问题?
答:目前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问题。有人认为,农村人多,政府管不过来,有的说农村有责任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养老不会有问题,所以不需实行社会养老保险。
(2)《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设计上的不足问题。
一是方案设计是一种以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强制性储蓄型保险制度,但分担风险的能力很弱,只有个人自助,少有社会互助。二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基金的安全、有效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基金通过存入银行、购买国债、国库券来保值增值,但通货膨胀却使养老金价值大打折扣。三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城乡有别,这是由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试图用绝对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来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不可能的。但也有一个衔接问题。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问题。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普遍存在覆盖面窄、参保率低、积累少、养老金领取水平低等不足。这与农民的特殊心态有关。有部分农民不愿从劳动收入中提取养老金,主要是因为自己收入低、担心积累的钱到时不能兑现,还担心平均主义大锅饭,也有的一怕党的政策变,不愿冒政策风险,二怕养老金不能养老,钱不值钱。所以要加快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依法保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村的社会救助制度,不能操之过急。
8、试论述我国失业、下岗现象增多的原因及如何实现再就业。
答:我国失业、下岗现象增多的原因:
一是我国在相当长后段时间内,劳动力在总量上供给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增长型,即每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步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另一类是改革和发展的派生型,即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者因经济结构调整或体制转轨等原因,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寻找就业机会。
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产生一批失业人员。隐性失业显性化。
三是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还与企业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有关,许多产品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社会需求。
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各个行为劳动用工相对减少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而职工的失业、下岗问题越来越多。
1995年,劳动部门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网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实施再就业工程,首先要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然后就是要尽快实现再就业。关键是资金的筹集和到位。资金筹集采用“三三制”;国家财政预算、企业负担、社会筹集各占1/3。
实施再就业工程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再就业,补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机制。转变择业观念;社会各界要理解关心、帮助、引导;加强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发展、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
实施再就业工程,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
9、论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发展思路。
答:改革和发展目标应彻底改变传统制度下的“剩余福利”思路,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特别是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
一是改变城乡福利分割、单位或行业福利分割的局面,社会福利社会办。
二是建立统一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和监督机构。现在,社会福利事业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
三是多渠道筹措社会福利资金。四是多层次发
5、试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答: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
一是该制度使新加坡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人民有了老年、疾病、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
二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公积金除了用于支付会员利息和正常提款外,积存部分大都用于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
三是这种公积金制度,本质是强调个人最多是家庭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会产生“惰性”。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不足:
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性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
二是保障水平参差不一,特别是对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
三是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
四是过高的交费比率,降低了新加坡人储蓄的可能性,因而老年时的退休金来源单一,不利于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同时高额投保费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展社会福利事业。
第五篇:《社会保障学》综合复习题
《社会保障学》复习指导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6、(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17、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18、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
19、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
20、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
21、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
22、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2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24、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5、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26、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27、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7)大类。
28、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
29、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
30、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确定该地区或该社会成员应否进行救助的关键是(界定贫困),即确定所在地(最低生活标准)。
31、中国的贫困人口还存在着突出的(精神贫困),它主要表现在(接受教育程度低、轻视科学与技能、盛行迷信)等方面。
32、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社会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
33、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34、2003年6月20日我国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
35、从全球范围看,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
36、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
37、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38、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
39、“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
40、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41、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帐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的全面创新。
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
43、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44、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45、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年,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
46、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47、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保险待遇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
48、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49、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50、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理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51、1958年后,我国已不再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代之以(待业),并限定在城镇范围。
1986年国务院颁布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
52、“下岗”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自(1995)年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53、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性)。
54、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55、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
答: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稳定机制。
2、社会保障体系
答:社会保障体系是由一系列社会保障项目构成的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社会保障基金
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4、社会保障分配
答: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
5、社会保障税
答:社会保障税是一种按受益原则征收,由获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直接税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而开征的一种税。
6、社会救助
答:社会求助是对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经济、环境、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给予救助,以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
7、社会养老保险
答: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8、医疗社会保险
答:医疗社会保险就是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9、生育社会保险
答: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
10、工伤社会保险
答: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11、失业社会保险
答:失业社会保险是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12、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就其最基本的意义来说,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
13、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
答: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是国家通过有关立法,对立法范围内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区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具有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14、社会优抚制度
答:社会优抚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项特殊制度。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
答:社会保障的特点有:一是强制性;二是社会性;三是福利性;四是互济性;五是不可逆性。
2、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1)补偿功能。(2)稳定功能。(3)调节功能。
3、简述社会保障的方式
答:(1)社会保障对受保人提供的保护,通常有两种方法:现金补助和提供服务。
(2)针对收入损失提供现金补助的措施,通常称为“收入维持”方案;对受保人提供特种商品或直接服务的方案,通常称为“实物补助”。
(3)“收入维持”方案有3种方法:一是就业关联制度。二是普遍保障制度。三是经济状况调查制度。
(4)世界上还有其他2种保障方式:一是公营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二是雇主责任保险制度。
4、简述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答: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有:(1)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福利。是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高生活水平,增进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核心的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而减少或失去工资收入的情况下,仍能享有和在业期间相差不大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5、简述我国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答:(1)社会保险:包括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2)社会救助:包括自然灾害救济、最低生活保险制度、乡村五保制度;(3)社会福利:包括全民保健、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4)军人保障:包括军人社会保障、军人抚恤、退伍军人安置、军人福利、军人优待;(5)其他制度:包括公务员医疗补助、住房公积金。
6、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7、简述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关系
答: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有:(1)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2)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3)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4)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关系;(5)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8、简述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和方式
答:主要有5条渠道:(1)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2)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交费;(3)个人交费;(4)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
(5)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捐赠。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现收现付式。(2)完全积累式。(3)部分积累式。
9、简述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答: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二是资金来源多渠道,有政府、非营利组织、雇主、雇员,还有政府、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的。三是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中央、地方、企业、社会团体、私人机构、个人等多层次的体系,各层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庞大的社会保障管理网。四是强制与自愿相结合。
10、社会救助对象有哪些?
答:社会救助的对象是:(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2)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3)城乡贫困者。
11、简述划分贫困线的方法。
答:(1)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食物支出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生活绝对贫困的家庭。
(2)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
(3)市场菜篮子方法。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
(4)生活形态式方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救助。
12、简述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
答: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是:(1)救济范围窄。(2)救济标准低。(3)救济工作随意性大。
13、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类型
答:(1)自保公助型社会保险制度。(2)福利型的“全民保险”。(3)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4)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14、简述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
答:一是生育社会保险的对象较少,覆盖面较窄。生育保险的对象是已婚并即将生育的劳动妇女。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已婚且有工作的妇女和参加保险。我国的条件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职业妇女,而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二是生育保险的原因是由于生育行为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营养和休息得当就能自然恢复体力。三是生育社会保险具有双重性质,它同时保障劳动力自身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又具有唯一性。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15、简述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
答:一是实施保险的强制性。二是保险内容的丰富性。项目多,包括工伤津贴、工伤医疗、职业康复、伤残抚恤、丧葬费补助和遗属抚恤等项目;技术性强,需要制定一系列技术标准。三是工伤保险的雇主完全责任制和无过失补偿原则。把工伤原因和保险赔偿相区别,雇主承担工伤保险的全部费用,雇员无须缴纳工伤保险费。四是工伤赔付与工伤预防相结合。采取工伤保险的风险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五是保障水平的差异性和多层次性。一般而言,工伤保险的待遇比医院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待遇水平要优厚得多。
16、简述我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
答:主要是:一是覆盖范围窄。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并未实行工伤保险制度。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保险方式是“企业保险”,是典型的“雇主责任制”。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基本上是50、60年代制定的,没有建立该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工伤保险局限于善后。不注重开展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预防工作。
17、简述失业的社会影响
答:失业无论对整个社会还是对社会成员个人或其家庭,都有一些负面影响:(1)对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浪费了劳动力资源;(2)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老说,事业使其失去了收入和生活来源;(3)失业的存在,必然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18、简述安置保障的内容
答:安置保障的内容包括:(1)对军队转业干部与城镇退伍义务兵的就业安置,这是整个安置工作的主体;(2)军队离、退休干部晚年生活的安置;(3)农村义务兵的退伍安置。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历程。
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年―1993年,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延续,但新型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1993年―1997年,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这一阶段以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以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
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有:一是1998年新一届中央政府在保留民政部的同时,新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二是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成为改革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设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三是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
2、论述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答: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包括:(1)服务管理。直接面对受益人,包括登记、资格审定、档案管理、信息处理、待遇支付、咨询服务等业务。失业项目还包括促进再就业等一系列服务。(2)基金管理。不直接面对受益人,在经办业务过程中,主要发生在“上游”和“中游”:通过收缴形成基金,通过运营进行保值增值。(3)收支两条线。就是将基金管理和服务管理分开,基金收缴由税务部分代办理,存入财政专户;服务业务由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4)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督。是由一定的机构或个人用一定的规范去衡量与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相关的行为,看它是否符合规范,包括:一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这是最经常的监督。虽有效,但也有局限性,主管部门成为经办人经办机构的代言人,不能真正代表受保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监督。实行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管理,财政部门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专户,对暂不能纳入预算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待条件成熟后向社会保障预算过渡。三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管、支三分离。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的统一管理,税务部门负责基金的征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支出结算及离退休经费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收支两条线格局)四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和社会保险基金严格分开。严禁从社会保险基金提取人员经费和服务管理费。五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监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法律机构的参与很强。德国专门有社会法院,负责实施社会保障立法,企业受保人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纠纷,可以诉诸法律程序解决。法律监督的特点是公正性和强制性。六是受保人的监督。这是建立内部监控机制。
3、试述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答: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一是保证英国大多数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强了广大劳动者的体质,为英国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社会需求,是一种鼓励先消费后生产,重视消费胜于生产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三是促进了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医疗、职业培训、老年服务等产业部门的发展;四是福利制度为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良好前提条件,对市场经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化解。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二是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三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减少了政府税收来源,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四是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
4、试述瑞典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和“瑞典病”。
答:瑞典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拥有富足的物质;具备完善的医疗制度;实行普及型教育。二是居民收入的均等化。瑞典社会福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累进制的所得税及其他税收,使财富在各家庭间再分配,趋于收入的均等化。在工资政策上,同工同酬,职工内部的收入差别较小;雇员和雇主间的收入差距,实行收入越高纳税越多。三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经济稳定表现为充分就业,社会稳定体现在阶级合作。“瑞典病”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福利支出膨胀。二是税负过重;瑞典的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雇佣税、财产税等,间接税是增值税。三是高通货膨胀。
5、试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答: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
一是该制度使新加坡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人民有了老年、疾病、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二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公积金除了用于支付会员利息和正常提款外,积存部分大都用于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三是这种公积金制度,本质是强调个人最多是家庭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会产生“惰性”。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不足: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性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二是保障水平参差不一,特别是对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三是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四是过高的交费比率,降低了新加坡人储蓄的可能性,因而老年时的退休金来源单一,不利于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同时高额投保费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6、试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答:(1)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从那时起到1999年底,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由试点阶段(1993年6月―1995年5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6年底)进入普及阶段(1997年―1999年底)。
(2)低保对象。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具体有三类:一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第二、三类人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增的保障对象。(3)发放标准。第一类人员发放标准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如原有救济,按原救济标准发放。对第二、三类人员发放标准是补足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即差额发放。(4)保障资金来源。由地方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进行专帐管理。
7、为什么说进入21世纪,我国的灾害管理体系发生了重大转型?
答:进入21世纪,我国的灾害管理体系发生了重大转型,主要体现在:(1)灾害救助目标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减少经济损失转向以人为本。(2)灾害救助内容开始从事后救济转向全方位求助,特别是应急救助。(3)灾害救助的组织指挥,开始从依靠行政人员的个体经验转向系统的预案与应急行动。(4)灾害救助的组织过程,开始从封闭转向全方位透明。(5)灾害救助的标准,开始从传统的低标准转向保证基本生活并与国际接轨。(6)灾害救助的装备,开始从传统的以人力和手工为主的工作手段向高科技装备的应用。
8、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答: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迫切性主要表现在:(1)家庭结构小型化及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养老的冲击,未来农村完全依赖家庭养老不太现实。(2)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对家庭养老带来的冲击。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生活就失去了依靠。(3)非农化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冲击。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城镇化和非农化,对大量留守农村的人来说冲击是巨大的,“养儿防老”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毫无疑问,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农村地区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已经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尖锐地提出来,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可能性。
9、论述我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及缺陷。
答:第一,它是一种奇特的混合模式。既非国外流行的社会化福利,也非西方福利多元主义模式或职业福利模式。第二,它是典型的城镇福利制度。尽管传统福利的水平并不太高,但就其项目与保障内容而言,对城镇居民确实既全面又慷慨,而对农村居民的福利保障则显得严重不足。第三,它是典型的就业关联福利制度。传统福利主要是围绕着城镇就业劳动者设计的,且以企业或单位为本位实施。传统福利模式的制度性缺陷:1.制度结构的板块状,与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原则相背离。2.工资分配与福利分配相混淆,导致政府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角色错位。3.实施范围的身份限制,表明了制度安排的非公平性。4.资金严重短缺,福利方面供需矛盾十分突出。5.职业福利严重异化。其主要表现在于:1)性质异化。2)地位异化。3)功能异化。4)影响异化。综上可见,传统福利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若不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便必然损害经济改革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必然阻碍着中国的企业走向现代化、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