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社区双拥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做好社区双拥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小龙坎街道解放坡社区:李德远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亿万军民的伟大创造,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其独特的性质、显著的功能,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一、做好社区双拥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l、做好社区双拥工作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企业改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工作岗位竞争日趋激烈,从事岗位人员不稳定、人员流动加快等特点越来越显现出来.一些优抚对象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成为社区内的纯居民。原来由单位承担的优待抚恤工作,理所当然地延续到社区,由社区承接下来。否则,这些人会因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失而找政府,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2、做好社区双拥工作是维护广大优抚对象根本利益,促进双拥工作社会化的需要。社区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单位,也应履行开展双拥活动的责任和义务。城市优抚对象生活在社区之中,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对他们的家庭生活最了解,最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我们社区经过几年来的建设,1
社区服务设施基本齐全,为优抚对象提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服务,既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又切实为优抚对象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困难,有利于双拥工作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3、做好社区双拥工作是促进安定团结,建设文明社区的需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党、政府和全国人民的优良传统,邻里互助、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文明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不重视双拥工作,不可能是文明社区。双拥活动开展得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国防意识,有利于调动广大优抚对象参加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社区居民沟通情感,相互帮助,有利于促进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文明社区建设,减少和杜绝争吵打骂的不良恶习。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两条:一是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二是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这两条正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做好社区双拥工作内容广泛、任务繁重:
1、建立双拥组织网络。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理应承担双拥工作任务。要较好地完成双拥工作任务,就必须建立双拥工作组织,制定双拥活动制度,保证双拥的经常化、制度化。社区建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区双拥活动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社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除吸纳社区内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参加外,还特别邀请驻扎在社区内的单位领导参加,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具有广泛性。社区居委会建立双拥活动服务小组,具体从事双拥活动。
2、完善双拥服务设施。在社区开展双拥工作的内容之一是为优抚对象及其家庭开展服务活动,要利用现有的社区服务设施.制定双拥服务的优先、优质、优惠政策,努力搞好服务。
3、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一是以社区为单位结成共建对子,开展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二是发动社区内的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结成共建对子,开展军民共建文明单位活动;三是与社区内现役军人所在部队建立共建关系,及时了解军人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共管共育本籍军人做“四有”新人;四是组织和发动社区内的优抚对象开展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活动。通过开展社区军民系列共建活动,稳军心,固国防。
4,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随着改革的深入,无工作单位的优抚对象人数逐年增加,他们的工资在银行领取,医药费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报销,原来的工作单位一般不管理.更谈不上节日的走访慰问活动。针对这一新情况.社区就要承担起走访慰问优抚对象的工作,各级地方政府要在财政预算
时安排给社区慰问经费,由社区代表政府在每年的春节、“八一”前后组织慰问活动,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5、开展家庭服务活动:社区内一般都有一些服务设施,如残疾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图书室和生活服务网点等,这些服务设施在为社区内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为社区内的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免费参加社区内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将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家政、生活服务网点的电话,发放给优抚对象,优抚对象在家中只要一个电话,随即有人上门服务;组织红岩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定期到优抚对象家庭开展服务活动。做好双拥工作,必将推进双拥工作向基层发展向纵深延伸,做好社区双拥工作,必将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二〇〇九年六月八日
第二篇:做好提案深化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做好提案深化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荆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提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优势,注重整合政协整体优势,认真抓好重点提案的深化和未立案意见的办理工作。扩展了提案工作范围,丰富了提案工作的内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扩大了政协提案工作影响。
认真做好重点提案选择和办理工作,不仅是发挥政协各民主党派及各参加单位智力和组织优势的重要途径,还是提升提案整体质量的关键,历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本届政协以来,我们从重点提案中选择一些涉及我市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重大课题,从市委、政府领导批示的提案中,选择调研课题,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审议批准,经过认真审议确定课题,作为全年工作重点,然后组织专班进行专题调研,并经政协常委会讨论通过,形成政协建议案。使这些建议直接进入中共荆州市委、市政府决策程序,列入市委中心学习组专题学习讨论的课题,进而成为全市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2007年,市民盟所提《积极构建荆州“人水和谐”城市的建议》重点提案,市委书记和市长作出批示,列入了当年市政协工作专题调研计划。为此,市政协分四个专题调研组,就构建“人水和 1 谐”城市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市直20多个相关部门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30多家企业,以及城区重点涉水、治污和血防试点工程。经市政协三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讨论通过,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构建荆州“人水和谐”城市的建议案》。同时,通过电视台连续宣传播放构建“人水和谐”城市专题片,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作出批示。市委中心学习组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讨论市政协的建议案,进而将其确定为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明确提出了“建设人水和谐城市,推进荆州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决定近几年实施“十大工程”。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了《关于建设“人水和谐”城市的实施意见》。几年来,市政府先后投入近三亿资金,积极实施“十大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对城区护城河、荆沙河等水系清淤疏挖、砌石护坡、生态补水工程,同时新建两个污水处理厂,对荆州城内实施了雨污分流等工程,使荆州中心城区水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2008年,我们将市民进《关于建设荆州创新型城市的建议》、市农工党《关于提升荆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列为重点提案,上报主席会议审定,市政协集中力量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专题调研,听取了25家市直部门的情况汇报,调查了30多家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在荆高校,召开了10多次专题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经市 政协三届十六次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关于建设荆州创新型城市的建议案》,同样引起市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中心理论学习组对此案进行专题学习讨论,市委书记当场高度赞誉了此建议案。
我们还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荆州市的实际,连续在重点提案中选择一批提案,组织专班深入调查研究,将重点提案转化成建议案。
2009年,为与湖北省委提出的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对接,我们将潘成华委员《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加快荆州旅游业发展》确定为重点提案,围绕我市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主题,深入市直50多个部门和企业及10多处景点、景区,从四个方面开展调研,经市政协三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协商通过,提出《关于建设荆州文化旅游城市的建议案》。该建议案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专门组织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讨论,并荣获第四届“荆州文化旅游新闻奖”特别奖,省政协也以《议政建言》予以转载。我们还根据湖北省委《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以及市委书记和市长指示,围绕推进荆州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问题,由市政协成立调研组,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协参加,组成25个课题,分专题调研,形成《关于积极推进荆州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若干建议》。
2010年,根据市委书记批示,我们将《关于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列为本年市政协重要调研课题,成立四个调研组,采取市、县(市、区)联动、座谈、走访、典型解剖、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办法,对50多家市直部门、30多家中心站所、58家企业,选取四个角度开展专题调研。经市政协三届二十六次常委会专题协商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案》。市委书记应代明亲自参会听取意见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抓落实。该建议案被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研究室主办的《领导参政》第2期全文转发。市纪委向全市通报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要求限期整改。为科学编制好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我们采取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互动方式,选取7个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召开市政协三届二十七次常委会专题协商讨论。市政协综合会议发言和委员讨论情况,以《参阅件》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为科学编制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
将重点提案转化为建议案,有利于发挥政协位置超脱的组织优势、人才聚集的智力优势和委员广泛的信息优势,有利于促进市委、政府中心工作,扩大政协组织影响,更好地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做好重点提案的转化,是凝聚政协提案工作合力的集中体现。从选题到调研拟定提纲,调研组及人员的配备,市政协提案委与办 公室、研究室紧密配合。调研中,各委室均分配课题,由分管主席带队进行,同时还邀请委员中的有关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主席会、常委会加强对调研课题的选择以及调研成果的讨论和审议,从而使政协工作合力得到强有力的深化。为使转化的建议案能取得更大实效,在选题上还应该注意做到“三性”。首先是全局性,即提案内容要事关全市工作大局,或者是全省工作的重大部署,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重大事项。二是紧迫性,即提案所提出的问题既要是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同时也要是市委和市政府关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可行性,所提出的建议要切合本市实际,既有针对性、前瞻性,又要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我们在做好重点提案转化工作的同时,对未立案而作为意见、建议处理的,通过加强制度化建设进行了规范。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活动的深入推进,反映在政协提案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的提案越来越多,在不立案的提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为了既保证提案质量,又能让委员关注的问题有一个通畅的反映渠道,使这部分意见能得到较好落实。我们首先是认真把好审查关,在初审的基础上,送提案组负责人进行集体会商,再提交提案委员会集体审查。经过“三堂会审”,确保了提案质量。其次是改变以往对意见和建议处 理往有关部门一送了之的做法,认真规范意见和建议的办理程序,做到了“三个一起”。即意见和建议与提案一起交办到承办单位;前往承办单位开展督办活动时,对提案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一起督办;年终承办单位向政府报告提案办理工作时,将意见、建议处理情况一起报告。与此同时,我们加强与意见、建议承办单位联系与沟通,共同商讨落实办法,尽力提高意见和建议办理成效。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是每年接受政协意见最多的单位之一,我们与他们沟通,请他们在每年安排的城市道路和房屋维修改造等例行工作计划中,将委员意见涉及到的街道和路段作及时调整,优先安排。委员意见中对城市背街小巷路灯不亮的情况也有涉及,我们及时与供电部门联系,今年五月供电局专门开展了城市夜间照明补光工程,使城区背街小巷照明,消灭了盲区。几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提案,反映洪湖市某中学校长在学校工程建设及设备购置中有腐败行为,虽经学校部分教职工多次集体上访也未能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该校正常教学。我们将该提案作为意见转交市信访局处理。经过认真工作,很快查清了该校长部分受贿及贪污行为,及时撤销了校长职务。提案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处理后,该校全体教职员工给市政协送来“伸张正义”锦旗。
政协提案工作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中,一是要增强责任感。重视从委员意见和建议中反映出来的社情民意,不要因为这部分提案 质量不高、事情锁碎而忽略其社会意义。因为这体现了委员及其代表的周围群众对政协组织的高度信任和寄予的厚望。意见反映出的情况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也反映出我们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做好意见和建议的办理工作,不仅可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也能保护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努力提高提案质量的紧迫感。二是要自加压力。我们体会,可以从科学安排工作力量和发挥政协整体优势两个方面去化解。在工作力量安排上,我们尽量减少重复劳动。把意见建议的办理和提案办理一并安排,一起处理。在发挥政协整体优势上,我们将提案和意见均分解到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以及政协分派到政府各部门的特邀民主监督员、行风监督员身上,明确各专委会和派遣的“两员”在前往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时,将提案和意见办理工作列为重要议程,过问并督促办理工作。
第三篇: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实现我们党执政的历史使命的重要目标。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对于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随着我市城乡建设事业的快速推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类矛盾的频发、冲突的加剧,信访数量居高不下,信访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科学认识当前建设系统信访工作的新特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无疑是各级建设行政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在第六期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期间,对我市建设系统的信访工作进行了一次调查和研究,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我市建设系统信访的主要特点
从近年来市城建委的信访受理情况分析,当前我市建设系统的群众信访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1、信访总量居高不下。2004年,建设系统群众来信来访总量为844件(次),占到全市政府部门总信访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群众来信171件;群众来访673批次,1650人次。5人以上集体访62批,637人次,占总人次的38.6。群众联名信签名人数有所增加,最多达136人。上访到国家有关部委、省建设厅,以及20人以上的群访、重复访较往年有所增加。2005年上半年共收到群众来信67件,接待群众来访126批次,757人次。根据目前态势,预计今后几年信访量还将保持高位。
2、信访内容涉及面广。建设系统的群众信访主要涉及到规划、拆迁安置、商品房质量、落实私房政策,以及危改、环卫等。其中求决类问题占80左右,此外还有一些群众对城建工作的建议、意见等。从群众来访的涉及范围来看,商品房质量问题仍居首位,而规划及建筑施工对周边影响问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位居第二,再次是城建、房管等方面。这些问题大都涉及群体切身利益,解决难度较大。
3、信访方式发生改变。部分信访件是通过政府网站的省长、市长信箱反映后转入我委。也有通过新闻媒体来施加压力,并且要求在网络论坛上给予公开答复的。有个别群众还将反映投诉事件的现场情况拍成录象后刻成光盘直接寄往省、市甚至中央有关部门。一些上访人员选择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时机上访,向上级领导机关施加压力。
4、无序上访问题突出。一些上访群众情绪激动,行为出格。有的因为没有达到目的而频繁来机关纠缠,甚至漫骂有关领导。部分信访人,不听劝阻,攻击接访干部,损坏公物。群众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的数量增长,不仅增加了上访群众的精神和物质负担,而且给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办公和工作秩序。
5、涉法信访数量增加。由于信访制度在听取社会弱势群体的呼声,实现社会正义等方面起到很大的权利救济作用,处理问题较司法程序更为简便快捷,因此,许多上访人员将本应由司法部门解决的涉法问题也通过信访渠道要求政府部门解决。
6、信访呈规模化、组织化趋势。许多上访群众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状态。不少集体上访有人指挥、精心策划、上下联络、互相串联,对政府施加压力。有组织、规模化的上访,使需要解决处理的问题更趋复杂化。群体性上访的急剧增加,已成为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形成建设系统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当前建设系统信访工作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客观原因。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一些积累多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一定时间,而群众心情极为迫切。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群众信访和集体访、重复访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城市建设推进速度越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越大,拆迁、征地规模扩大,必然导致群众信访数量激增。当前建设系统信访的相对活跃是城市建设快推进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特殊阶段。
2、主观原因。少数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和工作人员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式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侵害群众利益,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造成群众对干部失去了信任。一旦某事激发或挑动,就会很快在群众中产生共鸣,形成大规模上访问题。一些问题矛盾不能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有的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或应该解决的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引发大规模群众上访。
3、当事人的盲目性。一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群众普遍认为事情只有闹大才有影响力,领导才会出面解决;二是对我国法律、政策缺乏了解,认为行政裁决、司法解决综合成本
太高,而视上访为解决问题的捷径,宁可选择上访而不愿选择起诉,盲目地找有关领导,甚至越级上访;三是许多群众对领导重视信访产生误解,形成了一种“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以闹取胜”的错误观念;四是少数群众遇到城市拆迁安置时,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中,过分强调自身利益。
4、机制内部原因。目前信访部门可以受理任
何与国家机关有关的信访案件和其它民事、经济案件,结果模糊了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的界限,形成越位现象。现实中,信访部门常常作为事实上的责任主体,被推上了化解矛盾的第一线,造成处理矛盾的责任主体错位。信访机构和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与所承担的任务极不相称,导致信访工作应接不暇、“救火救急”、被动应付,从而引发重复访、集体访。
5、信访法制化严重滞后。主要问题是信访受理范围不明确。对于许多本应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的问题,群众宁可访“人”而不访“法”,习惯于通过上访找政府解决。此外,对无理缠访、闹访,对影响机关工作秩序的滋事上访人,处理时无政策可循、无法规可依,即使国务院新《信访条例》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三、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建设系统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些是政府信访工作存在的普遍现象,仅靠建设行政部门一家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但更多的问题是系统内部的问题,只要各级建设行政部门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建设系统的信访工作的严峻形势一定能得到根本的改观。
1、充分认识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思想认识到位是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是贯彻执政为民宗旨的根本要求。群众通过信访形式向我们反映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许多是由于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护,遇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要落实执政为民的宗旨,就是要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日趋复杂,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断显现,并大量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如果群众反映的这些信访问题久拖未决、矛盾任其发展,个别性事件就可能激化为群体性事件,局部性问题就可能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就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不仅会影响城市建设工作,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群众之所以来信来访,也是出于对党和政府充满了信任,寄予了厚望。做好信访工作,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理顺了群众的思想情绪,就会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如果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就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挫伤群众的思想感情,动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不断创新建设系统信访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是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的根本。一是建立高效运转的领导负责机制和协调机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定期地召开信访工作专题会议,听取信访部门的工作汇报,排查分析疑难信访事项,协调解决信访难点问题。要设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统一受理信访举报。所属企事业单位要专门落实人员处理信访工作,做到上下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二是建立畅通无阻的信访机制。要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个反映。主要负责人要带头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对信访中的重大问题亲自过问,亲自处理并协调解决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开展“领导下访”活动,通过下访接待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现场解决旧城改造、危房改造、私人建房、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畅通人民群众信访的渠道,把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使许多发生在基层的信访问题得以“就地解决”。信访接待室要配备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同志承担信访接待工作。三是建立信访举报查处机制。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做好初信、初访苗头性问题的排查分析。建立和完善重大信访举报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纠正。建立信访举报工作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案件督办查办责任制、信访工作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访监督、署实名举报答复、信息报送和情况反馈、信访协调等制度。四是建立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实行重大信访件报结制度。对来信来访均做到15日内告知受理情况,60日内办结。重大信访件报结时,由承办单位领导、经办人及信访人签署意见。推行信访事项终结制工作,对建设系统的信访事项及时进行督查,明确责任,提高信访办结率。通过信访办结效率的提高,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3、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水平
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关键在人。首先,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批阅来信和约访、下访、领导接待日制度,把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作为己任,通过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其次,广大信访干部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抓好信访工作,接待处理好每一件来信来访和来电。积极协调,迅速办理,及时回复,让群众难有处诉,冤有处申,愿有处偿。三是要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信访工作形势严峻,主观上还在于我们一些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不当、责任心不强引起的。机关工作人员务必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把握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在工作中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送温暖,解难题,化解矛盾,理顺情绪。
4、加快构建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建设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作战、相互配合是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市和县(区)建设行政部门、所属委企事业单位信访工作组织网络,在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协力抓好信访工作。要将信访工作列入对机关处室及所属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各处室(单位)落实信访问题的责任。要加强与市政府信访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定期互通情况,形成内外联动的信访网络体系。
建设系统信访工作是检验我们建设部门工作成效的一面镜子,是促进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怀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建设系统信访工作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特点,健全工作机制,讲究策略方法,提高我们解决群众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构建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就一定能够做好建设系统的信访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而为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社区认真做好八一期间双拥工作
社区认真做好八一期间双拥工作
为庆祝建军节的到来,结合我社区的实际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社区共建紧密结合,拓宽主题思路,多角度、多形式开展活动,以开展“双拥共建促和谐”行动为主题,本着资源共享,社区共建的原则,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把爱心献给为我国国防建设,为保卫国家安宁做出突出贡献的社区子弟及家属。通过文化拥军、情感拥军、服务拥军等形式,将纪念活动组织的扎实生动又富有实效,现将社区在八一期间开展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是充分运用多种宣传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宣传国防教育知识、征兵知识。增强广大居民群众的国防意识与广大青年依法服兵役的自觉意识。二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走访慰问活动,对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烈军属等重点优抚对象进行普遍走访慰问。三是在 “八一”节期间对辖区内的军烈属进行走访慰问。准确掌握、了解辖区军人家属的生活、工作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对有困难的军人家属进行经常性的服务。
社区将在良好的双拥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拥活动的创新发展,将双拥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树立好社区这一光
辉旗帜。
第五篇: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的本质就是社会和谐,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经济才会兴旺发达,老百姓生活水平也会得到逐步的提高,综合国力也得到了增强,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爱心,美好生活需要互助,良好人际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何才算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呢?对于我的理解,和谐美满的社会,冲满爱心的社会,拥有高尚道德的社会,和谐的社会还是得靠群众去创造.人与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假如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勾心斗角,只为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利益,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中,社会如何会发展,经济如何会发展,例如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扶持,帮助,尊老爱幼,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这种环境下的社会.如何会不兴旺.所以说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才会提高,经济也随之兴旺发达,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提高.建设和谐的社会对国家,对人民都是重中之重.只有在和谐的社会,国家才会兴旺发达,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才会提高.所以说,只有建设和谐的社会,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