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新社会管理理念

时间:2019-05-14 15:1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与新社会管理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与新社会管理理念》。

第一篇:社会工作与新社会管理理念

社会工作与新社会管理理念

2009-06-17 10:48:00 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上海)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社会工作是一个科学门类,也是一种社会职业或社会组织形式,更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发展社会工作事业,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服务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第一,社会工作面向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提供社会服务,具有“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特征,可以弥补政府刚性管理的不足。在处理社会问题、社会冲突事件时,刚性的行政化管理和手段有必要性,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需求差别等缺陷。社会工作则注重解决某一人群或个人造成社会问题的原因,因此,具有政府单一行政化管理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二,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以社会工作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的重要助手。这表现为,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实施特定的社会政策和社会计划,而且因其深入了解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可以帮助政府修订和完善社会政策。此外,政府通过各类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社会工作者,向国民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实现“寓管理于服务”的社会管理理念。

第三,扩大社会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是实现我国社会再组织化不可或缺的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往的“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或“自然人”。这是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的低组织化状况,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造成挑战。这就要求,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其中就包括积极引入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队伍。

第四,发展以社会工作为核心的、以非营利为特征的社会服务机构,是实现充分就业的“第三条道路”。在传统的就业思路中,就业倚重的是市场和政府。其实,在特定的阶段,这两极的就业容量是有限的。在经济调整或危机时期,市场的就业容量则大大缩减。这就需要拓展新的思路,发展有助于民生建设、以社会工作为核心的各类非营利的社会服务组织。有必要采取积极的社会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创办各类非营利的专业社会服务机构。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第二篇:江必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进一步深化司法理念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6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法院调研时强调,各级法院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积极稳妥地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在法律的范围内实现最大的社会效果。

调研期间,江必新认真听取了河南高院以及商丘中院的工作汇报,对河南法院在行政审判、国家赔偿、审判监督、执行工作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给予积极评价;对商丘市两级法院积极开展巡回审判、认真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司法便民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江必新还到商丘芒山人民法庭看望了基层一线审判人员。

江必新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任务,做好人民法院工作,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指导,各级法院领导和广大法官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认识,要结合实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明辨方向,分清本末,贯彻到各项审判和执行工作中。在当前的工作中,特别要强调以下几个观点:一是要坚持司法的人民性。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司法的根本属性。建国以来我们就始终强调司法的人民性,但在不同的时期,人民的含义和范围不同,司法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强调人民性的侧重点和工作重心也不一样。当前,强调司法人民性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把维护好人民群众权益作为司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强调实质法治。实质法治强调法治和正义的高度结合,强调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统一,强调实现法律的目的。实质法治要求司法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要正当。三是要树立能动司法理念。“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人民法院和法官能动作用的发挥,法律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贯彻执行,法律的目的很难得到正确的实现。能动司法也是司法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坚持能动司法,也要符合司法的基本规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坚守司法的底线。四是要高度重视司法的可接受性。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法律实施从来都不是一个根本的办法,只有提高司法的可接受性,才是保障法律实施的真正强大的内在力量;只有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可和遵从,司法才能赢得公信,司法才有权威,二者相辅相成。当前,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积极倡导调解、开展巡回审判等方式,就是让人民群众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司法裁判。因此,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扩大司法的可接受性,另一方面,必须高度强调司法的权威性、规范性。五是要追求司法效果的最大化。司法效果包括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二者是有机的统一,密不可分。法律本身就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律本身就包含着对社会效果的综合考量,依法裁判本身也是社会效果的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在法律的范围内实现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江必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转型、整个社会结构在转型、人民的生活方式在转型、社会观念在转型,新情况、新问题大量出现,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如果不进行改革创新,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很难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就很难做好司法审判工作。改革创新就是兴利除弊,尤其要着眼于“除弊”,只有着眼于“除弊”,改革创新才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改革创新要事先把可能导致的弊端考虑清楚,并制定

应对措施。改革创新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来推动改革创新,确保改革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改革创新还要善于在法律之内寻求支撑点,以确保改革措施的可持续性和连续性。

第三篇:倡导社会工作理念

倡导社会工作理念

内外兼修

促进和谐

一、社会工作概述

二、社会工作在“内修”中的作用

三、倡导社会工作理念

促进社会和谐

一、社会工作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三)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的含义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社会服务与管理领域,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简单的说,社会工作就是帮助人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专业活动。

2、社会工作的功能

补救功能: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人与环境调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防功能:帮助服务对象认识人与环境调适过程中的潜在问题,预防问题的出现。发展功能:挖掘服务对象潜能,实现服务对象自我提升发展。

3、社会工作涉及哪些部门和领域

在我国社会工作涉及的部门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其中政府职能部门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司法、公安等﹔群团组织有共青团、妇联、工会、老龄工作办公室、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等。

社会工作主要存在于社会服务领域。一方面是为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领域,服务对象有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失业者、吸毒者﹔另一方面是在一些特定机构中开展的社会服务,如在大、中小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医疗社会工作,调节医患关系,解决影响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在监狱和社区开展矫正社会工作,帮助犯罪人员回归主流社会﹔依托社区或非营利机构开展家庭社会工作,促进家庭和谐﹔在企业中开展企业社会工作,保护职工权益,缓解压力、发展能力等。

4、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

一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二是改善民生、增进社会福祉的迫切需要。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四是密切党群关系、夯实党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1、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

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是一种从人性出发的价值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人应该受到尊重。人生来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二、人的社会性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实现的。

第三、人有改变、发展和改善自己的能力。

以上三个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现专业目标的基础。

2、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

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3、对“助人自助”如何理解

对于“助人自助”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可以去体会。

同样是帮助一名吸毒者戒毒,警察会将他关押在接触不到毒品的地方;医生会用其它替代性药品帮他脱瘾;心理医生会对他进行心理辅导以解决一些心理问题;而社会工作者则认为一个人吸毒是有原因的,而且往往是与一些生活问题(如工作问题、家庭问题等)有关,如果不找出解决这些促使他去吸毒的背后原因,那么吸毒问题就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社工的工作就是从案主的吸毒动机(或称原因)入手,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调动案主自身的意志和能力(必要时可借助其他专业人士的配合),从而在根本上帮助服务对象戒毒。从上面例子中,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只有社工把服务对象看成是一个独特的个人,他所遭遇的问题有其特殊的原因,因此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应是高度个别化的“对症下药”,而且,社工不把自己看作强者,把服务对象视为弱者,而是把案主视为与自己是平等的一员。社工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自我的能力和要求,而且也只有调动起案主本身的力量才能达到根本的改变。因此,社会工作者强调“和案主一起”而不是“为案主或替案主”工作,也即“助人自助”。前文例子中,我们可以说每个服务提供者都是在助人”,但只有社工是在“助人自助”,这也就是社工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和是根本的魅力所在。

(三)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和间接社会工作方法。

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与咨询、社会工作研究。

1、个案工作

是指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2、个案工作的作用

①帮助个人或家庭善用社会资源; ②帮助个人或家庭挖掘潜能;

③帮助个人或家庭适应新的生活转变做准备; ④帮助个人或家庭处理突发性的危机事件。

3、个案工作的服务领域

* 家庭:亲子、婚姻关系调整,解决困难

* 儿童青少年:预防和治疗

* 学校:关系、学习、生活困难、成长

* 医疗卫生方面:医患关系、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和经济问题

* 矫治:服刑人员、吸毒人员等的教育

* 老年:心理、经济、照顾

* 贫困问题的缓解

4、个案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第一、个案工作坚持以助人和服务的理念为工作基础,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教育和改变的理念,以说服教育和思想灌输为主。个案工作强调的是平等关系,给予和互动,其假设是案主有了难题或困难自己不能解决,需要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是改变案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个案工作是一种平等的专业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上对下的行政关系。虽然个案工作关系中工作者有一定的权威,会给案主带来一定的不平等因素,但个案工作者从专业上能够自觉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权威来提高说服教育的有效性,甚至会运用行政关系来达到改变案主的目的。

第三、个案工作更关注案主的心理层面,注重案主的情绪及心理变化,思想政治关注更多关注案主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态度,注重案主的行为表现。

5、个案工作与心理辅导或治疗的区别

①从处理的问题看,心理辅导着重处理较严重的精神病疾患,如精神分裂症、人格异常、心因性躯体题症状等。个案工作处理一般性的情绪不适或心理困扰性的神经症,如焦虑不安、抑郁等。

②从知识背景看,生理学、精神医学和心理学是心理治疗与辅导工作的主要知识基础。它强调对于所遇到的问题和所处的环境作出个人调整,而不以改变个人的生存环境为己任,所以较少触及挖掘社会资源和改变社会机制的问题。个案工作处理的是个人社会功能发挥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更多的则是环境方面阻碍个人正常发挥社会功能的因素。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医学等是个案工作者的主要知识基础。

③从工作手法看,心理辅导强调的是“攻心”术,“心病要用心药医”。个案工作除挖掘个人潜能,让个人做调适之外,还强调调动个人之外的组织和社区资源来解决问题。

④从工作关系看,在我国,心理辅导与治疗员在当事人的关系中多充当权威人物,以专家的身份面对当事人,他对当事人负有专业责任。个案工作员强调与当事人保持平等的工作伙伴关系。对人的价值、独特性、自决权的尊重,是社会个案工作关系强调的重点,工作员在这一关系里不仅负有专业责任,常常还肩负着社会责任。

6、小组工作

简称团体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社会团体工作为一般儿童、青少年、成人所组成的团体提供教育与娱乐服务,为有社会和心理问题或生活不利的人们所组成的团体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等服务,从而预防与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团体工作的特点是借助团体特有的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来实现个人发展与矫治的目标;或通过团体的协同工作达成社会行动。

7、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①尊重小组成员的权利和能力。是小组工作的核心和基本信念。包括自我作主、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权力和能力,平等、自由、公平公正对待等的权利。

②民主参与和决策。主要指工作者应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活动的目标和活动方案应由小组成员一起参与决策。

③赋权的原则。赋权是一个动态的改变,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从事发展工作需要实现的目标,是过程、手段也是结果。小组工作的这个价值观要求小组的目标是让小组成员实现自我赋权。

④个别化原则。⑤互助互惠的精神,小组工作者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成员之间建立团结合作的关系,共同实现自我制定的目标。

8、小组工作的功能

①康复: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回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②能力建立: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而不是治疗的过程

③矫正: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

④社会化: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⑤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持

⑥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到、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成担社会责任

⑦解决问题:协助组员作出决定并解决问题

⑧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

二、社会工作在个人“内修”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内修”的基本目标主要是两个:一是全面提高个人的素养。这是促进各方面和谐的基础。二是搞好家庭内部和谐。

(一)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有利于全面提高个人的素养

第一,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有利于缓解个体因压力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理失衡问题。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旦这种压力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或者是人们之间的心理支持体系不能发挥作用,就往往会导致焦虑,急躁等心理性疾病,如果长期积累就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而社会工作方法尤其是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会对个体某些心理产生辅导作用,加强了人们心理体系的自我支持力度,从而缓解因心理失衡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二,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有利于促进个体尊重他人的价值与尊严,端正待人处事的态度。

社会工作强调平等之爱,以帮助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在它的所有活动中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它有崇高的理念,同时又脚踏实地、忘我地进行工作。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能够改进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把热爱人类、服务人类当作自己个人生活的主导信念。

第三,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有利于提高个体道德品质。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它对于社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提高个人道德水平当作自己的目标。

第四,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有利于提高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具有科学化、人性化、柔性化的特征,有助于避免或化解许多社会矛盾,形成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和谐人际交往关系。

(二)社会工作对和谐家庭建设的作用

根据家庭的内涵和功能,所谓和谐家庭,应该是以情爱为连接纽带,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和普遍幸福为责任目标,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自由的家庭关系、民主宽容的家庭氛围、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共处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情爱、平等、民主、自由、责任、宽容、进取、科学,是和谐家庭的八大要素,也是每个人需要不断提升的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生活品质。

和谐家庭的八要素 :

(一)情爱的归属是和谐家庭的幸福源泉

(二)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和谐家庭的根本保证

(三)民主的良好氛围是和谐家庭的重要基础

(四)自由的个性发展是和谐家庭的多重韵律

(五)责任信念是和谐家庭的精神支柱

(六)宽容的处世原则是和谐家庭的润滑剂

(七)进取的人生态度是和谐家庭的强大动力

(八)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和谐家庭的健康之脉

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温暖的避风港,人们是否能得到幸福要看家庭是否美满。家庭和睦稳定也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大前提。建立家庭内部的平等关系,维系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支持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工作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微观、中观、宏观的环境中,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

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或理论,并以家庭为中心及维护家庭的完整,视家庭为一个整体并顾及到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需求,而提供各项家庭服务,以从事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包括对整体家庭及各个家庭成员两者的需要从事评量、介入和评估等,即为家庭社会工作。

关于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三类: 临床式服务与具体式服务

(1)临床式服务包括:咨询辅导、社会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如家庭关系咨询、婚姻辅导、教育方案、就业协助,等等。

(2)具体式服务包括:经济补助、住所、食物、信息提供等有形的服务等。

以家庭问题作为服务内容的区分

(1)夫妻关系紧张、离婚、分居、婚外恋。

(2)亲子关糸的障碍。

(3)单亲家庭。

(4)青少年离家出走或逃学逃夜。

(5)未婚妈妈或未婚怀孕。

(6)身体和智力障碍、慢性疾病、爱滋病患者。

(7)儿童虐待和疏忽。

(8)性虐待。

(9)婚姻暴力。

(10)老人虐待、老人照顾。

(11)家庭成员的问题,如化学性物质依赖(酒瘾、药瘾)、情绪与行为、意外伤害、死亡、服刑、赌博,等等。

(12)和家庭福利有关的服务,如经济援助、老年服务、移民服务、在宅服务和法律服务,等等。

以儿童福利为取向的服务内容

(1)支持性服务,包括个案、小组、家庭治疗、家庭倡导、社区心理卫生、保护性服务、情绪治疗和性虐待等;

(2)补充性服务,包括在宅服务、日托等;

(3)替代性服务,包括寄养照顾、中途之家、教养机构、领养等。

社会工作对和谐家庭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1)经济的协助,即需要政府及社会福利机构从经济方面扶助缺少资源的家庭,包括失业救助、医疗救助、小本贷款、副业训练及技艺训练等。

(2)心理的治疗,家庭由于夫妻和父母、子女间对于角色认知、价值观念之不同或地位转变之关系而引起冲突,于是夫妻失和、家庭代沟,致使家庭成员间在心理上经常受到困扰。社会工作通过心理治疗模式可以使家庭成员得以充分沟通,从而恢复正常之关系。

(3)社会的服务,有些家庭,其困扰可能来自许多方面,需要配合社区资源、邻里关系,提供社会服务。

(4)制度的配合,从制度上着手,建立一种社区对家庭的网状服务体系;各种工商行业与职业的制度亦应负责维护家庭与支持家庭的共能。

总之,对于和谐家庭的建设,社会工作可以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可以提供法律及心理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可以开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家庭整体素质,从而使家庭更具和谐氛围。

三、倡导社会工作理念

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平等相处的生活状态,人们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和社会支持是健康社会的表现。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我们所致力于建设的比较理想的社会状态的描绘。社会和谐是人们从事正常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福祉的一种表现。

在现代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致力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这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工作所擅长的、面对面的、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的职业,能够通过具体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不但如此,社会工作通过自己的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上弘扬服务和慈善精神,促进互相关爱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这样,社会工作就直接和间接地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关注社会和谐是当代社会工作的一个特点。所谓关注社会和谐并不是说社会工作弱化了对社会问题、社会不平等的关注,而是说社会工作在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关注各类社会群体的正常需要的满足,关注人们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它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去促进各群体的发展和社会认同,促进各群体的社会团结。

(一)发展社会工作,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来意义上的“单位”的社会职能剥离,原先观念上的“单位人”越来越多地变为社会人。大量原先由单位承担的服务内容现在单位、政府都不再承担,而要社会来承担,但是社会又缺乏相关的制度、组织机构、人员和资源,这表明,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形势的要求,政府必须转变社会管理的职能,让出一部分资源、制度和空间,通过购买服务、授权、外包、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这是科学的社会管理的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强调社会和谐,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使命是促进人类福祉,协助全人类满足其基本人性需要,尤其关注弱势群体、贫穷者的需要,增强其力量。社会工作者协同或代理服务对象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变迁,帮助个人、社会群体及社区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建设强调社会和谐,保持家庭和谐与稳定,注重服务的“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社会工作尊重个人“生活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民主权利,并以实现社会公正作为其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注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社会利益的协调,并通过专业服务实现社会公正。这与和谐社会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不谋而合。人与生俱来就应该具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文明社会的发展也是不断向这个方向努力。但是由于转型社会在收入差距、基本权利保证、机会均等、劳动分配、社会调剂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社会不公问题,使不同阶层、不同个人所占有的资源亦有很大的差别,这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社会公正的心理感受,而且也不利于公正社会的建立。社会工作的民主观遵循平等、尊重、助人自助、和谐互动的专业理念,并具有助人、救难、解困、发展的专业功能,对于保障社会成员权益、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强调的“权利”民主观,就是从社会工作事务层面协助政府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由于资源差异产生的权利缺失问题,帮助国家建立一个公正、民主的社会体系。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基础之上的,通过相互交往、认同、信任,以及负责任地处理矛盾与冲突,使这种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社会工作对每个人都给予关心和尊重,意识到个体的差异和文化及种族上的多元性。社会工作要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和服务对象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友爱、相互支持的关系,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只有在解决困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时,同各种帮助对象确立一种融洽的、自然的关系,才能够使服务对象觉得自己活得有尊严,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充满激情的去面对生活,并乐意表述自己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服务对象因社会变革而产生的社会心理失衡,帮助他们增强自立自强的决心和信心,从根本上破解制约自我发展的各种困境。

(五)社会工作解决和预防并存的价值理念对社会矛盾的化解也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方法解决个人、社会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对社区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帮助越轨个人回归到正常生活轨道,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工作在干预的同时也强调社会问题的预防性,通过及时发现问题介入社会政策的制定,在宏观层面和社会政策层面为社会提供整体全面的服务,防患于未然。尤其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而言,由于社会工作的方法是来自群众,又用于群众的,因此,很容易得到群众认同、接近群众,真实地了解问题,从而有助于恢复社会秩序和保持社会稳定。

(六)人与社会相互依存性的价值观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好的启示性作用。社会工作强调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一方面社会要帮助个人解决困境,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恢复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个人也要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体系的良性运转。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当前社会的改革必然会给个人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社会工作对案主进行的各种救助则可以有效化解甚至预防问题的发生,防止个人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发现问题又能够及时提出相关的政策见解,通过国家政策、制度的完善,稳定社会结构,保证人们在一个秩序良好、保障健全的社会中生活。

总之,社会工作可为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的社会功能,协调、平衡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发挥重大作用。当前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个人与社会都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需要加大宣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工作原则,提高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独特作用,践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第四篇: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

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

(一)接纳尊重,唤醒自尊

接纳意味着在对矫正对象开展工作的时候,积极主动地理解对方,接受对方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和人的价值,并尊重对方的人格。接纳的关键在于不以工作者个人的价值观评判或取舍对方,应时刻对矫正对象保持一种信任、接受和尊重的态度。

接纳并不意味着社区矫正工作者认同矫正对象的价值观和言行,而是将他的言行与他本人分开来看。我们接受的是他这个人,任何个体作出这样那样的行为都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认识到他犯罪的原因才能理解他,理解他才能与之沟通,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矫正工作。

接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接纳是尊重的先决条件,透过尊重,我们为矫正对象营造一个安全、温暖和宽松的环境,使其放下防御,消除戒备,自由并安心的敞开自己,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透过尊重,双方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工作关系,真诚表达,真心互动,有利于尽快进入主题,提高工作效率。透过尊重,唤醒矫正对象的自尊,激发他重新审视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恢复生命的勇气和信心,最终实现人生自助、回归社会的目标。

(二)真诚信任,良性互动

真诚信任指的是社区矫正工作者面对矫正对象时保持一种真挚、诚实的态度,表里如一,开放自信,信任对方。社区矫正是重塑心灵的过程,工作目标是使矫正对象灵魂得到改变。重塑心灵必然要触动心灵,只有矫正对象的心灵开启了,发自内心地想改变,想重新做人,外界的工作才能发挥作用。开启人的心灵,关系的建立尤为重要,没有矫正双方和谐的、良性的、信任的关系作基础,矫正工作就可能事倍功半,流于形式。

真诚信任要求矫正工作者以一个真实的自我投入工作,不戴面具,不以势压人,不装腔作势,要以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想法、真实的言行开展工作,真情流露,以情感人。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便是犯过罪的人,也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一些罪犯待人冷漠、冷酷无情,那不是他的真我,是长期生活在无情的环境中,使他的情感迟钝了。是他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将真实的感情过滤了。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帮他找回真实的自我,使他恢复情感,以一个人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才能达到人的回归。

真诚不等于信口开河,没有节制。如果矫正工作者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随便表达,随意说话,是对真诚的误解。真诚并不是要求矫正工作者去表达他所有的感受,而只是要求他所讲的,要全部真诚。真诚并不等于可以允许自己完全自由地作表达,因为除非我们所说的有助于当事人成长,否则就不必将所有知觉到的思想和感受与当事人分享。必须牢记,帮助矫正对象改过自新、顺利回归社会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与之有利的话我们就说,真诚地说出来,与之不利的话就不能说,否则就会出现破坏性真诚。

(三)维护自决,灌注希望

自决即自我决定。社区矫正工作中,矫正工作者与矫正对象之间具有明显的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很容易形成矫正工作者替矫正对象作决定、全权代理、大包大揽的局面,容易导致矫正对象过度依赖、放弃责任、无理要求的不良后果。社区矫正实践中,一定要强调矫正对象具有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力,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决定自己的走向,当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付出代价,承担责任。归根到底,矫正对象的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认罪服法,积极悔改,可以促进个人改变,家庭安宁。不思悔改,坚持错误,必然造成个人前途断送,家人痛心疾首。在这过程中,矫正工作者承担的是支持、帮助的角色,不可越俎代庖,替他抉择。

维护矫正对象的自决,不等于矫正工作者可以袖手旁观,不闻不问,而是要满怀信心,灌注希望。留意矫正对象点点滴滴的进步,及时反馈,积极鼓励。关注和肯定矫正对象的正确选择,认同他的正面表现,表彰他的积极言行,使矫正对象看到希望,腾起梦想,鼓足力量,自助自强。

摘自《社区矫正工作手册》(肖君拥

唐正主编

研究出版社)

第五篇: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对社会工作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社会工作价值不论中外都有其思想来源和基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新教伦理和社会福利思想。中国社会工作价值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及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学习借鉴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中具有普世性的理念,又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两者兼容互补、相得益彰。为此,要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和选择。

鉴于文化的多样性,比较视角的多向度,所得结论各不相同。纵观人类近6000年的历史,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全世界约有63种宗教,192个国家,292个民族,6700多种语言。就中西文化比较也是非常复杂的。有些学者择其某一特征作抽象概括,如学贯中西的大哲冯友兰这样表述:“我们还可以套用孔子的话,说海洋国家的人(西方人)是知(智)者,大陆国家的人(中国人)是仁者,然后照孔子的话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这是对中西文化独特价值和互补性的一种说明。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2]陈独秀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

[3]以个人为本位,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家族为本位,重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号称“文化怪杰”的辜鸿铭在其有世界影响的名著《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有四大特征:深沉、博大、淳朴和灵敏。相比之下,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淳朴,但不深沉。英国人一般说来很深沉、淳朴,却不博大。德国人一般说来深沉、博大,却不淳朴。而法国人既没有德国人的深沉,也不如美国人博大和英国人淳朴,但拥有非凡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灵敏”。也有的学者谈到英国精神时,归结为“海德公园式”的民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谈到美国精神,概括为“五月花号公约”与美国梦;谈到中国精神,倾向于谈儒家的“天人合一”与“内圣外王”之道。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西方人重在求“真”,以知识为本,而中国人重在求“善”,以伦理为本。在思维方法上,西方人重“分析”,重实证,中国人重“综合”,重整体,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比较和判断,对我们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提供了有可比性的参考。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既要参照西方的价值观,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本文拟着重探讨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互补性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很广,内容极其丰富,而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价值观。在传统价值体系中又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干。在这一主干中又有哪些精华值得我们弘扬呢?

1.和谐。……

“和谐”思想和“中庸”之道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中”是世界的根本;“和”是世界的光明大道。达到了“中和”,世界万物便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了。有位外国人向中国一名学者提出:中国哲学最精华的是什么?答曰:如果只讲一个字,就是“和”;讲两个字就是“中和”;讲三个字,就是“致中和”。此话有一定道理。

既然和谐是理想的状态,那么,怎样去实现“和”呢?儒家认为,根本途径在于保持“中道”。“中”指事物的“度”,即不过也不要不及。对人的态度要“谦和”,既不“狂”也不“狷”。凡事叩其两端而取其中,便是“和”的保证和实现“和”的途径。“和谐”的思想基础是“和而不同”。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在中国历史上,有所谓“和同之辩”,西周末年史伯已认识到,由不同元素相配合,才能使矛盾均衡统一,收到和谐效果。五味相和,才能产生香甜可口的食物;六律相和,才能形成悦耳动听的音乐;善于倾听正反之言的君王,才能造成“和乐如一”的局面。他说:“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可谓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对和谐理论进行探讨的思想家,对“和”与“同”的区分,对矛盾同一性有了一定认识。从今天哲学上讲,“和而不同”即事物的多样性统一,而不是无差别的绝对同一。中西文化一个重要差别就是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三百年来西方文化讲三争:竞争、斗争、战争。把斗争绝对化,“仇必仇到底”。而中国文化如宋代张载所言:“仇必和而解”。“和”的最高理想目标是“大同世界”。“和谐”具有普世价值。

……佛教尤其是中国化的佛教,有一套治心又救世的和谐理论。其“六和敬”教规中每条都有一个“和”字:“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2006年4月在普陀山举行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发表的宣言,提出当代佛教“新六和”的理念,即“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集中反映了当代佛教的和谐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我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以充实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2.仁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何谓“仁”?仁具有多重含义,从价值观上看,其基本的规定是“爱人”(见《论语·颜渊》),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泛爱众而亲仁”,这是早期的博爱思想,一种朴素的人道原则。当马厩失火被焚时,孔子所问的是:“伤人乎?”而不打听是否伤及马(《论语·乡党》)。首先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因为马对人而言只是工具,只有外在的价值,只有人才是目的,有其内在价值。“爱人”的行为规范是“克己复礼”,也即自己的行为要符合一定的社会秩序。孟子讲“仁义”,是说只有爱心还不够,还必须有推己及人,重点是为“他人”,推而广之就是为“社会”。这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不但讲“仁义”还要讲“仁政”,反对“苛政”。儒家的“仁爱”思想有两个基本原则:一为“仁道”,一为“恕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恕道”。联合国2001年文明对话小组讨论中,神学家孔汉思提出,儒家的这两个基本原则应是普世伦理的基础,现在已被国际公认为“黄金律”了。孔子被世界所尊崇,美国、英国出版的名人辞典都列举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目前,全球孔子学院已达150多所,美籍华人科学家曾将孔子“四书五经”送上月球。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呼吁中国政府,应再次把《礼运·大同篇》重新放置于联合国大厦内,供各国人士仰慕。孔子的“仁义”价值观已积淀为中华民族心理结构的深层。南宋诗人谢涛《梦中咏史》曰:“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民生。”

3.民本。……

4.自强不息。《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已,人应效法天行之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易传》中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方的人,容纳不同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各遂其生。《易传》提出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刚健有为的两个表现,前者为自立之道,后者为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其思想渊源来自孔子。与此相联系的是人的志气和节操。孔子讲“杀身以成仁”,孟子讲“舍身而取义”;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种浩然正气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自强不息的另一突出表现是“日新”“革新”观念。《礼记·大学》称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肯定“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断的改良、革命、维新、变法都传承了“日新又日新”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千年来成为我国民族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5.重家庭,讲孝道。……由“亲亲”观念出发,衍生出一套“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五伦”关系准则。“五伦”中三伦是关于家庭的。其正面价值是增强了家庭的亲和力和民族的凝聚力,形成了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朋友相助的良好风尚;负面价值是助长了家长制和皇权思想的发展,抑制了个性自由和人的平等权利。也产生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在家庭伦理中“孝道”居核心地位。“血亲”和“孝亲”密切相联,不仅表现为对死去的先祖的隆重

祭奠,更表现为对活着的长辈的绝对孝顺,遵从的是“百善孝为先”。不孝子孙是最劣称谓。儒家提倡以孝治天下,“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不孝”为犯法的“首恶”。把“孝道”法律化了。我国现代法律也规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在美国法律中规定有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没有“养儿防老”一说,子女18岁后走人,用餐各付费用。

儒家的家庭伦理和“孝道”,是与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相适应的,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而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思想,仍不失为当今一种可贵的价值资源。

中西价值观存在差异,各有其特殊性,但也有其普遍性。有差异才需要互补,各有短长,才应取长补短。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很需要实现中西价值理念精华的融合。

我国很重视和谐的价值观,这是对的,但在传统文化中对竞争有所忽视。西方文化是崇尚竞争,主张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一个社会没有竞争就无活力,而无和谐也无稳定有序,“和谐”与“竞争”要统一起来。中国讲“天人合一”,西方讲征服自然。前者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重主客体二分和主体精神的发挥,这两者应当融合。中国社会工作在坚持“和谐”理念的同时也应鼓励受助对象提高竞争意识,方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立。

儒家的“仁爱”学说,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忽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西方却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前者为“群体本位”,后者为“个体本位”,两者互补才是全面的价值整合。

……

美国的职业精神也体现在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中,规定很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定性。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中国的自强不息同西方的强调自助是较好融合的。在思维方式上,中国重综合、重整体、重直觉体悟;西方重分析、重逻辑、重实证。两者都可辩证统一起来,形成更加科学的方法论。处理中西价值理念的关系,既反对“全盘西化”,也不当“国粹派”,不重蹈二元对立的“体用之争”,聚焦点在中西文化精华的融合。既为融合,就不是拼盘,而是辩证统一。这应是今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研究要突破的重点。要善于把西方的“求真”,同中国的“求善”相结合,既作智者,又为贤人,既内修德性,又外建事功,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作优秀的“社会工程师”。

下载社会工作与新社会管理理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与新社会管理理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一、 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一) 公共管理概述 1. 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 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

    学校教育与管理理念

    二里乡红工小学 办学思想与管理理念 (讨论稿) 办学思想——愉快教育 ▲开展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开心服务、快乐成长”。 教师开心工作,服务学生,实现价值; 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只要与专业相关都可以) 1.论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2.论助人自助 3.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 4.加快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5.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理......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管理工程系自考本科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1.论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2.论助人自助 3.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 4.加快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5.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的系......

    学校管理理念与案例

    学校管理理念与案例 今年寒假以来,认真研读了《学校管理理念与案例》一书,有如下体会。 本书对学校管理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合理的选择,并以全新的方式进行了内容的组织、......

    管理理念

    管理篇 管理理念 * 一个人走一百步,不如一百个人走一步。 * 企业不是等大了再搞名牌战略,而是应该利用名牌战略搞大。 * “良将无弃木,名主无弃士”。 * “人往高处走,才向善政......

    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 我们的经营理念:因势而变,因您而变 “因势而变”:强调招行必须根据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改变自己,适应市场。 “因您而变”:是招行的自我......

    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以文化提升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文化提升人:以集团文化凝聚人,以科学知识培养人,以共同价值取向引领人。以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规章规范人,用奖罚激励人。人才理念人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