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时间:2019-05-14 15:2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第一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2-17 14:15:00 ]作者:李文君 樊洁编辑:studa071

4[摘 要] 中共中央要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本文就社会工作者的内涵以及与社会工作者相关的概念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

Abstract: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 proposed constructing great social worker troop.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cial worker’s connotation and concepts, analyzes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ocial worker troop’s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solutions to social worker troop’s construction.Key words: social work;social worker;social work troops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表明了中央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中央对党管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就社会工作者的内涵、与社会工作者相关的概念进行探讨,以便澄清有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认知误区;分析了在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的路径。

一、社会工作者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者的含义

社会工作者的内涵是什么呢?这是作为社会工作研究人员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美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其作了这样的界定:“社会工作者是毕业于社会工作学院,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巧为案主(一般包括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组织和社会)提供社会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帮助人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所需求的资源,促进个体与人们及其环境的互动,促使组织负起对人们的责任,影响社会政策。”[1]

《人事部、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中指出:“本规定适用于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美国的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者必须接受专业的社会工作学校教育,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同时是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人员;我国人事部、民政部则指出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和服务性质。

(二)与社会工作者相关概念的讨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者的内涵,需要区分以下概念:

1.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

志愿者在我国简称“义工”,指的是那些自愿提供各种资源进行社会公益事业,但是不求社会回报的人。只要是对他人能够提供帮助,能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事务,志愿者都可以提供,所以说,志愿者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

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在于,只要是具有社会公益心的人都可以做志愿者,但是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而且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必须受到职业伦理的约束。

2.社会工作者与非专业社会工作者

这里的社会工作者是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而非专业社会工作者指的是在我国从事民政系统工作的人员,以及在共青团和各种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我们知道,由于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体制因素,致使我国大量的应该由社会组织完成的事务全部由政府包揽,这样导致我国社会组织的不发达,社会工作者的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社会工作者与非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相同之处在于工作的助人性质和服务对象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为案主服务,而非专业社会工作者主要利用社会行政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没有受过专业的社会工作系统训练。

3.社会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师、思想政治工作者

很多人很难区分这三者的区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关注对象的心理反应和思想变化,注重情绪疏导和思想意识的教育。社会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在于社会工作更加注重工作员秉持的价值理念、而且挖掘社会资源,把案主视为“人在情境中”,心理咨询只限于心理咨询室的交谈和只重视心理反应。

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工作是助人、服务的理念,与案主是平等的关系,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和改造的理念,是高于对方的。

二、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将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这给社会工作事业吹来一股强劲的东风。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同仁们无不欢欣鼓舞,都说“社会工作的春天到来了”。可在欢欣鼓舞之余,反思现状,确实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

(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向荣先生指出,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他举了社会工作实务这门课说明了这种情况:“在目前我国内地的大学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课本内容,几乎都是将港台、英美的模式照搬过来。实际上,究竟如何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对应我国内地当前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需求,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所以,当从事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政府部门要社会工作学界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时,我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至少对于从事近10年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的笔者来说,颇有这样的危机感。”[2]

他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校所运行的考核评定制度对行为社会科学的制约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部门缺乏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现行高校以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论文为考核标准,并且以文章数量为基本考核指标,这无疑对社会工作这样的行为社会科学来说是一种制

约;他指出,在实际工作部门,知识与理论表面上是备受尊重的。但在实际合作中,研究工作往往被边缘化。参与开展实践性探索工作,是需要实际工作部门与科研教育人员密切合作的。

(二)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程度低

虽然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成熟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民政部人事教育司科技处的一位研究人员指出:社会工作是一种既有一定普遍性、共同性,又有较强的特殊性、本土性的实践活动。现代西方社会工作知识理论非常丰富,但这些知识理论只概括了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的经验,并没有反映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实际。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社会工作知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主要是学习、消化西方社会工作知识理论,而对不适合我国实际的专业价值、知识和技巧缺乏深入分析,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半行政、半专业社会工作经验和技巧没有认真进行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同时,社会工作教育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人才培养层次较低、教学规范化程度不高也影响了专业理论的形成。

职业化程度低主要是指虽然在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适用范围、职业性质、职业水平级别、考试组织实施等方面,对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作了规定。但是,在我国,到目前还没有广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没有制定出社会工作的从业标准和职业规范,与律师、会计师等相比,其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威望也很低,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对学生吸引力不强。一些院校虽然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而毕业的学生因为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实际培养目标的模糊性。大量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也得不到正式的职业门类的承认。社会工作职业定位和岗位问题不解决,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需求大、素质低与体制性障碍的矛盾[3]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政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都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就以民政系统为例,李立国副部长指出:“截止2005年底,民政系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约有45.3万。而目前,我国有城市低保对象2 2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6 500多万,残疾人口8 200多万,重点优抚对象460多万,孤儿57.3万,还有老年人口1.43亿,常年受灾人口1个多亿。仅就工作量而言,平均1个工作人员要为1 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这与社会工作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4]

李立国副部长还指出:“目前,尽管民政系统培养或引进了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但现有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较低,而且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4]

虽然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现有的体制使得社会工作者很难获得职业认同。近几年,我国社会工作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各类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等,使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遇到很大困难,大多数毕业生改从他业,一些进入社区或福利机构工作的毕业生,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能安心工作。因此,不仅要改进教育培养方式,还要深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才能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更加宽广的就业渠道和施展才能的空间,才能顺利推进全社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5]。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实践与研究的良性互动

向荣先生认为应该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组建一支合作伙伴队伍,为社会工作提供一个较好的研究平台。通过实践的过程,特别是从各个部门中发掘一些有信心、敢于创新的实际工作人员与从事研究教学的学者组成一个长期的合作队伍,针对某项问题和工作进行研究。这样,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才有望形成。

(二)加紧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

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为契机,广泛开展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是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根据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尽快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事业单位中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调研,深入研究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等各类民政服务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等级设定要求、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6]。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

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今后人才的培养;二是指对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对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全国人大代表赵效定建议国家在培养职业社会工作者时,借鉴免费培养师范生的做法,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职业社会工作[7]。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教授指出,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的同时,要着力发展社工教育,通过优化教材、选派优秀教师,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门人才[8]。

对现有从事社会工作性质的在职人员,建议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大力提高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好、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社会工作师资队伍和从职人员[9]。

[参考文献]

[1] 傅忠道,杨坚康.社会工作者现状、建设及提升[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4:1.[2] 熊跃根.探寻美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路径[N].中国社会报,2007-03-12(8).[3] 刘华丽.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涵义与要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7-48.[4]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DB/OL].http:///sw/fugle_show7.asp.[5]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DB/OL].http:///sw/fugle_show7.asp.[6] 未来,我们将更真切地感受到社工[N].中国社会报,2007-03-12(1).[7] 陈蒲芳.试论社会工作者的素质教育与对策建议[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8] 像培养“师范生”一样免费培养职业社工[N].中国社会报,2007-03-12(1).[9] 向 荣.社会更需要行动者[DB/OL].http:///sw/fugle_show7.asp

第二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相关概念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相关概念

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相关概念(此概念是中组部研究班研讨形成的,是进行课题调研的基本依据):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在社会服务与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社会工作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社会工作师(者)是指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培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在特定机构登记注册的社会工作人员。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

社会工作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员。

社会工作人员分布领域:结合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才的界定,我们初步认为社会工作人员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

一、社会服务领域

(一)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

(1)老年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残疾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3)儿童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4)精神病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5)聋儿康复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6)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7)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

(1)社会福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会福利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会福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二)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

(1)农村敬老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救助管理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3)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社会救助类民间组织

(1)社会救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会救助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会救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三)收养服务

1、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

(1)收养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收养服务类民间组织

(1)收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收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收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四)社区建设

1、社区事业单位

(1)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城乡居民自治组织

(1)城市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2)农村村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间组织

(1)社区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区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五)优抚安置

1、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

(1)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3)复退军人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4)光荣院的部分工作人员;(5)军休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优抚安置类民间组织

(1)优抚安置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优抚安置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优抚安置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六)慈善事业

1、慈善类事业单位

(1)社会捐赠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慈善类民间组织

(1)慈善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慈善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慈善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七)减灾救灾

1、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

(1)减灾备灾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减灾救灾类民间组织

(1)减灾救灾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减灾救灾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减灾救灾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八)家庭生活服务(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1、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

(1)婚姻登记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家庭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

(1)家庭生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家庭生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家庭生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九)殡葬服务

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

(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的部分工作人员;

2、殡葬服务类民间组织

(1)殡葬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殡葬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殡葬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教育辅导

1、教育类事业单位

(1)各类学校的学生辅导员、就业服务指导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

(2)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3)工读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2、教育类民间组织

(1)教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教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民办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一)司法矫正

1、司法矫正类行政单位

(1)看守所的部分工作人员;(2)少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戒毒所的部分工作人员;(4)监狱的部分工作人员;(5)劳教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6)街道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工作人员;

(7)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工作人员;

2、司法矫正类民间组织

(1)司法矫正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司法矫正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司法矫正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二)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类事业单位

(1)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工作人员;

(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就业服务类民间组织

(1)就业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就业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就业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三)医疗卫生

1、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

(1)医院从事医政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2)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

(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医疗卫生类民间组织

(1)医疗卫生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医疗卫生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医疗卫生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四)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类事业单位

(1)计划生育指导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2、计划生育类民间组织

(1)计划生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计划生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计划生育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五)职工权益维护

1、企业

(1)企业负责职工权益维护的部分工作人员;

2、职工权益维护类民间组织

(1)职工权益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职工权益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职工权益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十六)青少年事务

1、青少年事务类事业单位

(1)青少年宫的部分工作人员;

(2)儿童活动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青少年事务类民间组织

(1)青少年事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青少年事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少年事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七)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间组织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八)其它

1、宋庆龄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2、中国红十字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红十字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二、社会管理领域

(一)宏观社会管理

1、中国共产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地区党组织群众工作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和其他基层单位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2、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

3、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信访局等部门和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等事业团体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教育、公安、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计划生育、扶贫办、信访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残联、老龄协会等事业团体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包括: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学生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2)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监所管理局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刑事侦查局负责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相应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3)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优抚安置局、救灾救济司、最低生活保障司、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中国收养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4)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管理局、基层工作指导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司法行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 员;

(5)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6)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农村卫生管理司、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医政司、疾病预防控制局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卫生行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7)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8)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信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信访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9)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劳动保护部、法律工作部、女职工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工会组织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0)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少年部、社区和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共青团组织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1)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权益部、儿童工作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康复部、教育就业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残联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3)中国老龄协会老年权益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老龄协会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4、其它

(1)宋庆龄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2)中国红十字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红十字会的部分负责人;

(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负责人;

(二)微观社会管理

1、中国共产党的街道办事处、乡、民族乡、镇、社区、村基层单位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2、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

①老年人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②残疾人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③儿童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④精神病人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⑤聋儿康复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⑥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的部分负责人; ⑦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

①社会福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社会福利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社会福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3、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 ①农村敬老院的部分负责人; ②救助管理站的部分负责人;

③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社会救助类民间组织

①社会救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社会救助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社会救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4、收养服务

(1)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

①收养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2)收养服务类民间组织

①收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收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收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5、社区建设(1)社区事业单位

①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城乡居民自治组织 ①城市居委会的部分负责人; ②农村村委会的部分负责人;(3)社区民间组织

①社区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社区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社区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6、优抚安置

(1)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

①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部分负责人; ②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的部分负责人; 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的部分负责人; ④光荣院的部分负责人; ⑤军休所的部分负责人;(2)优抚安置类民间组织

①优抚安置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优抚安置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优抚安置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7、慈善事业(1)慈善类事业单位

①社会捐赠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慈善类民间组织

①慈善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慈善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慈善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8、减灾救灾

(1)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 ①减灾备灾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减灾救灾类民间组织

①减灾救灾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减灾救灾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减灾救灾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9、家庭生活服务(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1)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 ①婚姻登记机构的部分负责人;(2)家庭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

①家庭生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家庭生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家庭生活服务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0、教育辅导(1)教育类事业单位 ①各类学校的部分负责人;

②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负责人; ③工读学校的部分负责人;(2)教育类民间组织 ①教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教育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民办学校的部分负责人;

11、司法矫正(1)司法矫正类事业单位 ①看守所的部分负责人; ②少管所的部分负责人; ③戒毒所的部分负责人; ④监狱的部分负责人; ⑤劳教所的部分负责人;

⑥街道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负责人;

⑦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负责人;

(2)司法矫正类民间组织

①司法矫正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司法矫正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司法矫正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2、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类事业单位

①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负责人; ②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农民工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负责人; ③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负责人; ④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负责人;(2)就业服务类民间组织

①就业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就业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就业服务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3、医疗卫生

(1)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

①医院从事医政工作的部分负责人; ②精神病院的部分负责人; 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医疗卫生类民间组织

①医疗卫生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医疗卫生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医疗卫生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4、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类事业单位

①计划生育指导站的部分负责人;(2)计划生育类民间组织

①计划生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计划生育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计划生育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5、职工权益维护(1)企业

①企业负责职工权益维护的部分负责人(2)职工权益维护类民间组织

①职工权益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职工权益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职工权益维护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6、青少年事务

(1)青少年事务类事业单位 ①青少年宫的部分负责人; ②儿童活动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③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青少年事务类民间组织

①青少年事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青少年事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青少年事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7、妇女权益维护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事业单位 ①妇女法律帮助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②妇女活动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2、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间组织

①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社会工作人员分布领域:结合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才的界定,我们初步认为社会工作人员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

一、社会服务领域

(一)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

2、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

(二)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

2、社会救助类民间组织

(三)收养服务

1、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

2、收养服务类民间组织

(四)社区建设

1、社区事业单位

(1)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城乡居民自治组织

(1)城市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2)农村村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间组织

(1)社区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区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五)优抚安置

1、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

2、优抚安置类民间组织

(六)慈善事业

1、慈善类事业单位

(1)社会捐赠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慈善类民间组织

(七)减灾救灾

1、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

(1)减灾备灾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减灾救灾类民间组织

(八)家庭生活服务(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1、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

(1)婚姻登记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家庭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

(九)殡葬服务

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

2、殡葬服务类民间组织

(十)教育辅导

1、教育类事业单位

(1)各类学校的学生辅导员、就业服务指导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

(2)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3)工读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2、教育类民间组织(1)教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教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民办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一)司法矫正

1、司法矫正类行政单位

2、司法矫正类民间组织

(十二)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类事业单位

(1)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工作人员;

(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就业服务类民间组织

(1)就业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就业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就业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三)医疗卫生

1、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

(1)医院从事医政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2)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

(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医疗卫生类民间组织

(1)医疗卫生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医疗卫生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医疗卫生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四)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类事业单位

(1)计划生育指导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2、计划生育类民间组织

(十五)职工权益维护

1、企业

(1)企业负责职工权益维护的部分工作人员;

2、职工权益维护类民间组织

(1)职工权益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职工权益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职工权益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十六)青少年事务

1、青少年事务类事业单位

(1)青少年宫的部分工作人员;

(2)儿童活动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3)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青少年事务类民间组织

(1)青少年事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青少年事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少年事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七)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间组织(十八)其它

1、宋庆龄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2、中国红十字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红十字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第三篇: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产业结构平稳转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2010年颁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已明确提出了会计人才发展的政策方针、发展目标,随着经济不断深入、竞争日益加剧,重视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

一、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国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具体落实到各个企业,还存在着如会计人员结构失衡、制度不完善、专业单

一、道德观念淡薄、综合性人才稀少等或多或少的问题。[1]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一)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结构比例失衡制约发展

现阶段,会计人员在比例、学历及职称方面的结构还亟待均衡化。很多单位虽然产业庞大业务繁多,但会计人员却只有廖廖数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与其规模极度不匹配,很难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需要。人员文化层次程度参差不齐,无职业资格证上岗的情况屡见不鲜,拥有职称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会计队伍整体现状不容乐观,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层对财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自我意识太强;不考虑企业经营状况,单纯追求节约开支,致使会计人员配备不足。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够重视,用人唯亲,致使会计人员上岗门槛降低,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空缺。继而造成一人身兼数职、分工不明确、工作量超负荷、岗位无法胜任、专业素养低下等不良后果。

(二)法制观念缺失,道德观念淡薄,职业操守有待提高

会计部门每天都与金钱打交道,一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难以抵挡利益的诱惑,为了一己私利,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弄虚作假。还有些企业领导为了政绩或考核指标,强令会计人员更改数据伪造信息,人为地制造会计舞弊案件,会计人员对此不能坚持正确的立场,盲目听从或屈服其压力。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领导层不够自律,面对利益时缺乏自我约束力,对员工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会计人员法制观念缺失、道德意识淡薄、职业判断标准模糊,缺乏足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清楚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容易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损害到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三)管理层干涉过多,企业制度陈旧无章可循

无论何种工作,都需要依托相应的法规、制度支撑。宏观方面,我国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工作;行业微观环境方面,需制定详细的企业内部工作制度,不管在格式、内容还是使用范围上,都要能够适用现阶段的业务,能够满足与各部门生产应用的衔接,为具体工作提供细节性的参照执行标准。

但是很多时候,因为管理层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人为干扰太多,总是习惯采取一言堂、领导说了算的老派做法,导致法规、制度形同虚设。对于已制定的条例准则,也常常是多年不变,陈旧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致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无章可循,业务很难合法化规范化,给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从源头上造成了阻碍。

(四)后续教育跟不上,专业技能浅窄单一

会计工作在不同阶段,工作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范围也会不断的延伸。但企业往往忽视后续教育,会计人员除了参加必须的会计继续教育考试,没有任何的业务培训机会。高层认为不必要,员工也会产生安于现状的懈怠思想,工作敷衍完事就行,不主动去提高知识,钻研业务。

会计人员长时间负责单一业务,业务水平就会老化,容易造成技能的局限性;没有机会接受新生事物,知识贫乏停滞不前,工作容易出现失误,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准都将受到影响。一旦发生轮岗或企业体制改革的情况,会计人员就需要很长的过渡时间,很难在短期内胜任新岗位、应对新变革;也很难在企业的关键时刻发挥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一是严格上岗制度,优化人员配备。企业应根据经营规模、经济实况配备充足的会计人员,持执业资格证上岗,明确职责分工,在注重能力的同时注重学历和品德。领导层要亲自过问财政事务,在重大问题上给予指导把关;在日常工作中给予会计部门相对的独立性和一定的自主权,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分握权,保证会计工作在企业宏观管理下健康有效进行。

二是注重会计人员的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要经常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研修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对品德、纪律、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工作意识,提升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面对诱惑,能够坚持践行会计价值理念,秉持高度责任感,做到依法办事客观公正。

三是建立评价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企业可以从基本职能、业务知识、创新能力、品行等方面设定考评内容,每月以打分的形式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对于达到标准、考取职称、有建功立业表现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反之予以批评教育或惩罚。以此调动整体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励整个会计队伍创新的积极性。奖惩结合很重要,只奖不惩或只惩不奖,都会适得其反,易使会计人员产生固步自封或者自暴自弃的情绪。

(二)改善执业环境,不断修订完善各项制度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政策、社会信息或者企业管理等诸因素的变化,现行制度往往会与其产生冲突。企业不能一味的因循守旧,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业的财务人员,定期分析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总结制度不再适用的真正原因,及时梳理各类陈旧的条例,根据现状重新制定或者补充修正。

企业只有根据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借鉴同业经验,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会计制度、规章条例,将工作标准划分的更加精细、严谨,才能使会计人员正确行使工作权力,保证日常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为规范本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性的执业环境和进步空间。

(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实现财务信息化

会计人员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备敏锐的经济洞察力,才能及时掌握信息动态、有效的结合应用企业信息化和财务信息化。对内应实现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共享;实现财务数据和技术生产共享;对外实现与税务、银行的共享;实现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共享。真正达到互相之间的信息连接,形成一体化。[2]改善企业发展滞后、改革迟钝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是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内容,弥补业务缺陷;选择实用性强的课题,带领大家共同研究,同事之间互相交流,集思广义。多借鉴优秀行业在财务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的成熟做法,增强理论水平,拓宽业务思路。

二是对于国家新颁布的财经政策法规、企业修订的规章制度,有针对性的举办讲座培训,深入领会切实贯彻,真正做到依法循章,不钻漏洞。

三是研发使用新的财务软件系统时,统一组织学习。不能只挑选部分人参加,人为的拉大差距,要为全体会计人员扩充知识面提供条件。加强学术讨论,观摩案例分析,提高整体会计人才队伍的实务操作能力。

(四)着眼未来发展,培养多元化的管理会计人才

随着经济深入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做帐,更多的是注重对数据的分析和运用。管理型会计正是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能够在组织制定和执行战略规划时发挥综合作用。[3]

目前我国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几乎都是核算型会计,在税收、预算、决策及内控方面缺少多元化知识能力,企业应通过多种途径引进或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为壮大会计人才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一是与高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定向培养,毕业后到企业服务。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对方在校期间就能系统的接受相关知识教育,针对性较强。二是对在岗的会计人员,提供统一学习实践机会。通过考核,从中选拔出接受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进一步组织专业进修,从基础工作、税收筹划、分析决策、预算管理及沟通协调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培养合格的管理型会计人员。■

Accounting tal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talent team, in promoting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maintaining market economic order,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and so 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2010 issued by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long-term talent development planning(2010-2020)“has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development policies, development goal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conomic, competition aggravates day by day,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trengthen accounting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task is imminent.A, enterprise accounting personnel team construction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all parties, China's accounting personnel system in many area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But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ous enterprises, but also the existence of such as accounting personnel structure imbalance,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professional single, moral concepts, such as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personnel, such as more or less.[1]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henomena,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a)lack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structural imbalance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aints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structure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the proportion,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itle is still need to be balanced.Many units, 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y business, but only a few accounting personnel Liao Liao, the proportion of small, very difficult to match the size,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aily business.Personnel and cultural level is uneven, no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is not uncommon, with the number of titles is less and less, accounting team overall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is far behind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management of the nature of the financial work is not clear, self-awareness is too strong, do not consi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 the pursuit of savings, resulting in inadequate accounting personnel.To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s professional is not paid attention to, with the person only close, causes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guard the threshold to reduce, highly educated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vacancy.Then a man wears several hats, unclear division of labor, work overload, post can not be competent, low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dverse consequences.(two)lack of legal concept, lack of moral values, professional ethics to be improved Accounting department on a daily basis are and money dealing, some accounting personnel at work, it is difficult to resist the interests of the temptation, for their own gain using duty embezzlement and fraud.Also some business leaders to performance or assessment indicators, forcing accounting personnel changes to data fal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human cases of accounting fraud, accounting personnel this can not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sition, blindly follow or succumb to the pressure.Investigate its reason, mainly due to the leadership is not enough self-discipline, lack of self binding in the face of interests, the staff did not play a good role model.Lack of legal concept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lack of moral consciousness, professional judgment standard, lack of sufficient caus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an not clear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accounting work.Once that happens, it is easy to make bad things,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companies and countries.(three)the management interference is too much, the enterprise system is old and no chapter to follow No matter what kind of work, all need to rely on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support.The macroscopic aspect.In our country, the accounting law and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to guide the work of the accounting;microscopic environment, need to develop detailed internal working system, no matter in content and format, or the use of scope, applicable at this stage of the business, can satisfy with the production department application interface, provide details of refe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s for the specific.But a lot of the time, because the management of accounting work enough attention, too much artificial interference, always used to take one-man, leadership of old-fashioned, lead to the regulations,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the useless.The established rules, and is often the same for many years, old lag, simpl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chang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the work unsystematic busines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legal standardization of to accounting talents tea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source caused obstacles.(four)follow-up education can not keep up, professional skills shallow narrow single Accounting work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contents of the work have a corresponding change, the scope will continue to extend.But enterprises tend to ignore the follow-up education,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addi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cessary accoun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examination, there is no business training opportunities.Executives believe not necessary, employees will have the status quo of laches idea, perfunctory finished work, does not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mprove knowledge, studying business.Accounting personnel for a long time in a single business, business level will be aging, easy to cause the limitations of skills;no chance to accept new things, poor knowledge of stagnant, work prone to mistakes, overall level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personnel will be affected.Once the rotation or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 system, accounting personnel requires a long transition time, very difficult in the short term qualified for new jobs, to deal with the new change;also difficult at a key moment in the enterprise play the mainstay role.Two,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the enterprise a few countermeasure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personnel,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First, strict appointment system, optimize staffing.Enterpris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cale of operations,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s equipped with adequate accounting personnel, holding a certified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 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ability to pay attention.

第四篇: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

作者:张有德

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13期

人才队伍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坚持以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切从人才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激励、调动和凝聚人才,保证人才资源得以科学、持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引进上,最大广度地实现人才的人岗相适。紧紧围绕发展需要引进人才,将发展意识强烈、发展思路清晰、发展能力突出的人才选配到发展最需要、最关键的岗位“挑大梁”,让勤于发展、敢于发展、善于发展的人才有干事创业的空间和舞台。有重点地选拔开拓精神强、敢于面对挑战的人才,到一线勇挑重担;选拔具有现代理念、善于驾驭和处理复杂局面的人才,到困难和矛盾一线攻坚克难;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具有丰富市场经济知识的人才,到产业转移升级开发主战场锤炼打磨。同时,充分考虑人才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把人才选配到最能发挥特长、最能展现优势的岗位上,确保人岗相适、才尽其用。

使用上,最大深度地挖掘人才的内在潜能。对“成长型”人才,多引导、多培训、多压担,让他们在实践中得以磨砺、增长才干,促使他们尽快成熟;对“成熟型”人才,放手使用、委以重任,多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承担更富挑战性、更具开拓性的工作,让他们在责任和压力的双重负荷下释放出最大能量;对“过渡型”人才,在充分信任的同时,传压力、给任务,帮助他们消除到站思想、克服“50岁现象”,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坚持凭实绩用人才,对发展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大胆起用、放手使用、给予重用,真正让想发展的有舞台、敢发展的有前途、会发展的有地位。

评价上,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才的干事热情。不简单地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对敢闯敢试、勇于探索的人才给予理解和支持,宽容探索中的失误,允许创新中的挫折,保护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引导广大人才敢于负责、不回避矛盾、不规避风险。对长期严格要求自己、表现一直较好的人才,不因一时一事之过而“一棍子打死”,坚持看本质、看主流、看大方向,更多地看到人才身上的积极因素,看到人才身上的闪光点。对一些挑战性大、工作负荷重的人才,要经常交心交流,缓解其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干事创业。

第五篇: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事业建设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也需要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来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

一、社会工作基本情况

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社区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内的特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如高龄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单亲家庭、问题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吸毒者、艾滋病患者等提供较为专业的服务。社区社会工作者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工作者制度的核心内容有二:一是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包括与之相关的教育培训、水平评价、岗位设和薪酬待遇等制度;二是民间运作机制,建立以“公办福利机构为基础,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社会服务运行模式。由政府向有一定信誉、社工水平较高和服务质量较好的民间组织购买服务。

二、目前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从全国来年社会工作开展较为成熟的主要有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其中上海市针对青少年犯罪出现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和暴力化的趋势,决定构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体系,2003年8月在上海团市委成立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2004年2月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上海市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作为职能部门,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购买阳光中心等社团和青少年事务社工的相关专业服务,承担全市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及维权保护等工作。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上海籍的16至25岁,没有固定工作、不再继续就学、缺乏监管的青少年,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闲散青少年”、“边缘青少年”。上海市推行社工制度的核心是由政府购买社团和青少年事务社工的相关专业服务,充分发挥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小政府大社会”,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政府直接管理青少年事务为吃“套餐”,那么政府购买社团的专业服务可称之谓“点菜”,满足了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期中多样化的需求。

由团区委指导成立的新市民家园,引进青少年维权热线“小陈热线”,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专业服务,正在对社工制度进行有益的试点。目前团区委正在城阳街道部分社区进行试点,探索青少年事务社会化管理模式。

三、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工制度

团区委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关于建立社区社会工作者制度的实施方案,通过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具有城阳区特色的社区社会工作制

度体系。

一是严格准入标准。要求社会工作者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管理规定,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经公开招聘后录用的社会工作者由团区委负责统一进行岗前培训。每年由团区委负责对社会工作者进行一次综合培训;各街道团委负责不定期对社会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适应本职工作。

二是强化日常管理。社工将受聘于民间组织,再由团区委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团区委对民间组织提出工作目标,并委托街道团组织对日常服务进行考察,民间组织负责具体监管社工的操守和服务。如果对某个社工的服务不满意,可以根据合约,要求民间组织更换社工;如果更换的社工仍然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可以根据合约更换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

三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社会工作者实行季度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以社会工作者能力、操守、业绩为主要考核评估内容,结合思想品德、职业素质、专业水平和聘期内的工作表现,由团区委和社会工作者所服务的社区给予考核意见,团区委每年开展优秀社会工作者评选活动,对评选的优秀社会工作者,由团区委给予表彰和奖励。

共青团城阳区委员会

2009年3月12日

下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努力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作者:仲祖文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5228 更新时间:2006-12-18 10:21: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信息化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人才队伍建设中,促进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实现有效降低......

    XXX县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XXX县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及解决的办法队伍管理和人才建设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作用凸显,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关键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5月全国人才会议......

    关于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社会工作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在协调社会......

    福建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精选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福建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者:林思思 郗永勤 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12期 [摘 要] 高技能人才在福建省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

    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

    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调查与思考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专业社会工作机构1家,通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88人,其中中级28人,初级60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较弱。全市民政系统各级......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五篇材料)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 穗字〔2010〕12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 (2010年8月15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

    江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务实中推进

    江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务实中推进 发布时间: 2009-04-01来源: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大胆探索,放手实践,目前已形成“以社会工作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