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当代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责
21世纪,信息的高速发展,也将整个社会带人了传媒时代。媒介的迅猛发展使我们都不能忽视其强大的影响力。新闻媒介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公众观察世界、观察社会的眼睛,公众也越来越依附于媒介对世界、对社会的感知。社会公众给新闻工作者的定义也是党和群众的耳目喉舌,是社会的公仆、人民的公仆,而记者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也使他在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低位。在整个社会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新闻工作者将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一、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责时间的数字在不停的变换,但是已有的历史将永远铭记史册,在新闻记者这个行业中,凡是受人尊敬知名度较高的记者,他们都是心中充满责任感的记者。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也是由新闻工作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所以要想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深刻全面的了解新闻、记者、社会职责等词的含义,这样才能有所实践。1.记者社会职责的定义。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责是指从事新闻活动的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它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每隔新闻工作者......
第二篇: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摘要: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今日,新闻媒体的监督及导向作用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正确履行职责的必备素养。我国的新闻记者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性,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条款,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道德失范
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容
所谓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指新闻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如何,直接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否。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事业以及记者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由于新闻媒体快速发展,新闻队伍不断扩大,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薄弱和自律不严,媒体管理一时跟不上,法制也不够健全等缘故,加之当前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作用,致使有些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背职业道德准则,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形象。
(一)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职业道德行为的失范和腐败现象在新闻界的滋生蔓延,己经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当前我国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滑坡、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行为失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偿新闻。把新闻这种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第二,收受礼金。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
第三,贪图享受。喜欢采访各种“产品鉴定会”、“请柬新闻”等。而不愿下基层采访,不愿到艰苦地区采访,整天浮在表面上。
第四,报道失真。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
第五,导向错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新闻媒介或记者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
第一,经济利益的驱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财富崇拜为兴奋点的社会大环境,对一些记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出现了部分记者只求眼前实际利益,放松了对自己素质和职业的严格要求。
第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忽略。一些媒体的领导认为只要记者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犯错,其他的问题无关大局。
第三,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有的媒体主管部门对记者操守的管理存在盲点,监督不严、监管不力,奖惩机制未够完善,一旦记者出现了事故也只能听之任之。
三、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起到利于社会和谐的正面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建立完善法规把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纳入法制轨道
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闻业走向市场,要接受新
闻业的规律制约,接受新闻道德的制约。西方国家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立法,而我国有关记者职业道德的法律还是一片空白。为此有必要推进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建设,加快《新闻法》出台,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立法,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进行规定,对违法行为追究其相应责任,从法律角度加强对进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约束。
(二)加强新闻记者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是新闻从业人员自觉按照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等活动,它不仅包括依照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而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解剖与批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且还包括在新闻职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操和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为了维护新闻传媒的声誉,重新树立记者的良好形象,一方面,各级新闻传媒及领导机关应该重视记者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引导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更新知识、熟悉业务,逐渐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读者、听众或观众服务。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要公正无私,要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选择、衡量,不能把个人偏见、个人好恶和个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其次坚持主持正义和真理,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新闻记者应该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会经常接触到社会上的矛盾冲突,一个称职的记者,要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以除恶扬善、扶正祛邪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同那种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以及错误言行作斗争;再其次坚持尊重事实说真话的原则。以高度的新闻职业道德约束自己,追求真正的客观报道,这是新闻工作者永远不能推卸的责任;最后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活动中,记者手中是有一定权利的,这种权利完全是由记者工作性质决定的,是党和人民给予的,绝不可看作是个人的资本。只有立业为公,真正履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这种权利才是用到正道上,记者手中的笔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三)健全新闻机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健全新闻机构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使记者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化,是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保障。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内容要细致周密,使记者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其次是各级新闻单位的领导要按制度办事,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最后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对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和在新闻报道上做出显著成绩的记者,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表彰或奖励,以激励大家献身于新闻事业。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人和事,要根据错误的性质、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危害,分别予以批评教育、处分,个别严重者应调离新闻单位,对违法者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
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推动他们端正行业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其职业道德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新闻记者身份查验手段和举报投诉渠道,可一方面有效地打击假记者的诈骗活动,另一方面对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和查处。
参考文献:
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任庆,吴朝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J].青海社会科学
陆静高.以“八荣八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J].江苏教育通讯
南长森.新闻精品生产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J].当代传播
陈勇,唐辉.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呼唤与对策[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杨秋芬.当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理论与当代
曹陇生.新闻职业道德刍议[J].新闻知识
第三篇: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摘要】: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无论哪行哪业,皆有其职业道德,就像文人要有“文德”,武人要有“武德”。记者,作为报人,理所当然地要有“报德”——记者的职业道德。我国的新闻记者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性,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近些年出现了许多新闻道德失衡的现象,为此新闻记者坚决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条款,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原因解决方法
【正文】:
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容:
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1991年1月,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制定了六条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其主要功能就是:他们都是当的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喉舌,是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在新闻工作中,忠贞不渝的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是高好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优势加强媒体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质量的根本前提。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宗旨。新闻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对党、对国家负责和对广大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为人民立言,代人民立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舆论导向就是借助于社会舆论,引导或指导社会行动朝着某个方向或方面发展,作出反映社会实际,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广大群众,起着促进剂的作用。舆论导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受命于和服从于本阶级和本政治集团的政治需要,首先为本阶级和本政治集团的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为中国共产党服务。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明确坚定的大局意识;坚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做到服从和服务中心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讲究宣传艺术和引导艺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新闻工作者更应作出表率,更应有遵纪守法的法纪意识和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工作之需赋予新闻工作者“无冕之王”的美誉,但新闻工作者不能借合法的工作之由,办游离于法律之外事,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说廉洁自律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的道德“操守”,那么,遵纪守法则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应有的“本分”。很难想象,一个法纪观念淡漠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及时为媒体、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素材和新闻“产品”。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关键在真实,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新闻的内在要求看,真实是新闻的首要标准和第一选择;离开了真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新闻必须真实,但真实的事情未必可以构成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但真实存在的每一件事情不是都值得报道的,或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真实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行为的重要内容,真实的具体内涵:1,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必须是真实和准确的。2,坚持客观客观,公正的原则。3,当你认为已经获得足够的原始资料,可以动手写新闻时,叙述的客观性,公正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大优势,并且将其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包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开展正当的业务竞争等。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现象
(一):有偿新闻
1:随着我国媒体改革的发展,新闻媒体走向集团化,必将与经济更大程度的挂钩,出现了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新闻广告化或广告新闻化的情况,出卖版面,用一定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同时打着协办,赞助,专刊的形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有的甚至转让刊号,出卖报纸版权,严重违反《报纸管理暂行规定》。
2:收受红包。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一些私欲膨胀、意志薄弱的记者往往在尝到“甜头”之后不能自拔,有仅别人给的全都拿了,而且还得才进尺伸手要。结果陷入泥淖,不仅丢掉了工作,甚至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二): 报道失真。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导向错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所谓“四色报道”,即红色的秘密(报道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奢侈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描绘)。
三:失衡原因
(一)媒体竞争
这些年,全国的媒体数量大量增加,同质竞争、同城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不想抢首发新闻、抢独家新闻、抢可读性强的新闻,这给虚假新闻的出笼提供了可乘之机。出于利益的驱动,一些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抢夺第一手独家新闻,制假者乐此不疲地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目的就是为了遏尽所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2008年的不少假新闻,乃数年前便出世作祟的孽种,而且当年已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谁知几年后又承蒙我们的记者慈悲为怀,借尸还魂,化为新鬼,贻害人间。如《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2006年5月30日 《信息时报》已经披露其为“乱弹”;《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2005年2月出世,当时就被判为假新闻„„古来就有所谓的嗜痂之癖,原不以为然,如今看来,同仁中嗜痂者众矣!
(二)经济利益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侵蚀媒体,为片面追求娱乐性、轰动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将一桩小事炒作成热点,或是无中生有,将并未发生过的事描述得活龙活现。在2006年、2007年的假新闻中“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大雨袭杭百舸归”“英皇证实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正迎合了受众的猎奇心理,这也使得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率迅速飙升,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一方面,现在每年许多组织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评奖活动,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能够获奖,提高个人地位和声誉,就想方设法修改自己的作品。“华赛”大奖作品造假中国高楼第一爆(后期修改制作),当年“非典”时期一对新婚伴侣走上街头的照片(记者找了两位青年假装成新婚伴侣),还有近来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和《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获奖照片造假事件。
(三)媒体行业管理缺陷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了更加及时、快捷、大信息量地获取新闻,招收了大量新人扩充到记者队伍中来,其中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媒体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有时甚至是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的储备,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更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记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了,使得庞杂而混乱的新闻记者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是没有编制的招聘工,他们大多数人在现行的管理机制下承担大量工作任务,其收入与发稿数量直接挂钩,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多出稿、出重大新闻、独家报道,为了追求最大化的“轰动性”、“可读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从而违背了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成为虚假新闻的制造者。
四:解决方法
(一)建立起新闻界的新闻批评体系
由新闻界的专业人士发起组织独立的新闻批评机构。这个新闻批评机构必须
担负起监督媒体的责任来,其任务是受理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意见,如关于新闻报道不公正或是有造假新闻或其他毛病等。如果该机构发现被指责的报刊确实有问题,它就把发现的情况公布于众。虽然这对犯有过失的编辑记者或刊物并不是什么判决或处罚,但它却能激起公众对这样的编辑记者或刊物进行谴责。相信这一“公开宣传”的武器会起一种促进作用。当然为了支持新闻批评机构的工作,新闻界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性的新闻评论杂志,这些新闻评论杂志定期对新闻工作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并向大众提供报告。强化监管职能,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监管就是要发现假新闻,鼓励媒介之间互相举报假新闻。同时,建立一个媒介等级信用评价机制,发假新闻多的媒介信用等级相应降低。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的媒介、从不发假新闻或者极少发假新闻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得到更多的信任。
(二)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
从当前的实际来看,搞好新闻报道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要有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记者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忠诚于党,取信于民。提高记者的道德修养,关键在于提高记者的作风。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就要无愧于记者的光荣称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所以说,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乃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
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实事求是。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素质坚持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地进步,加强自律。另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仔细核实新闻,许多假新闻还是可以避免的。
(三)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
当假新闻被揭露,除了遭到舆论的谴责外,对于造假始作俑者的记者,一般处理办法是扣发稿酬、在媒体曝光、暂时封杀其“作品”,这种对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其结果就导致对教育后的效果检验和行为监督缺少相应的手段而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助长了新闻造假之风气。因此杜绝
虚假新闻,既要依赖新闻记者和媒体的职业道德自律、新闻行业从业规范的约束,同时也需要一种他律,即新闻法规。我国快速发展新闻事业在呼唤一部专门的新闻立法,呼唤一部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来惩处假新闻的制造者,通过立法来进行强制性制约,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总而言之,坚决制止、杜绝虚假新闻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界、全体新闻工作者、全体受众共有的责任!
第四篇: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摘要】: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无论哪行哪业,皆有其职业道德,就像文人要有“文德”,武人要有“武德”。记者,作为报人,理所当然地要有“报德”——记者的职业道德。我国的新闻记者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性,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近些年出现了许多新闻道德失衡的现象,为此新闻记者坚决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条款,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原因解决方法
【正文】:
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容:
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1991年1月,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制定了六条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其主要功能就是:他们都是当的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喉舌,是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在新闻工作中,忠贞不渝的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是高好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优势加强媒体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质量的根本前提。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宗旨。新闻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对党、对国家负责和对广大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为人民立言,代人民立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舆论导向就是借助于社会舆论,引导或指导社会行动朝着某个方向或方面发展,作出反映社会实际,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广大群众,起着促进剂的作用。舆论导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受命于和服从于本阶级和本政治集团的政治需要,首先为本阶级和本政治集团的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为中国共产党服务。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明确坚定的大局意识;坚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做到服从和服务中心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讲究宣传艺术和引导艺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新闻工作者更应作出表率,更应有遵纪守法的法纪意识和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工作之需赋予新闻工作者“无冕之王”的美誉,但新闻工作者不能借合法的工作之由,办游离于法律之外事,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说廉洁自律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的道德“操守”,那么,遵纪守法则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应有的“本分”。很难想象,一个法纪观念淡漠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及时为媒体、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素材和新闻“产品”。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关键在真实,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新闻的内在要求看,真实是新闻的首要标准和第一选择;离开了真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新闻必须真实,但真实的事情未必可以构成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但真实存在的每一件事情不是都值得报道的,或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真实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行为的重要内容,真实的具体内涵:1,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必须是真实和准确的。2,坚持客观客观,公正的原则。3,当你认为已经获得足够的原始资料,可以动手写新闻时,叙述的客观性,公正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大优势,并且将其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包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开展正当的业务竞争等。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现象
(一):有偿新闻
1:随着我国媒体改革的发展,新闻媒体走向集团化,必将与经济更大程度的挂钩,出现了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新闻广告化或广告新闻化的情况,出卖版面,用一定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同时打着协办,赞助,专刊的形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有的甚至转让刊号,出卖报纸版权,严重违反《报纸管理暂行规定》。
2:收受红包。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一些私欲膨胀、意志薄弱的记者往往在尝到“甜头”之后不能自拔,有仅别人给的全都拿了,而且还得才进尺伸手要。结果陷入泥淖,不仅丢掉了工作,甚至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二): 报道失真。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导向错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所谓“四色报道”,即红色的秘密(报道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奢侈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描绘)。
三:失衡原因
(一)媒体竞争
这些年,全国的媒体数量大量增加,同质竞争、同城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不想抢首发新闻、抢独家新闻、抢可读性强的新闻,这给虚假新闻的出笼提供了可乘之机。出于利益的驱动,一些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抢夺第一手独家新闻,制假者乐此不疲地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目的就是为了遏尽所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2008年的不少假新闻,乃数年前便出世作祟的孽种,而且当年已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谁知几年后又承蒙我们的记者慈悲为怀,借尸还魂,化为新鬼,贻害人间。如《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2006年5月30日 《信息时报》已经披露其为“乱弹”;《郭晶晶怀上霍启刚
骨肉欲离队》2005年2月出世,当时就被判为假新闻„„古来就有所谓的嗜痂之癖,原不以为然,如今看来,同仁中嗜痂者众矣!
(二)经济利益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侵蚀媒体,为片面追求娱乐性、轰动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将一桩小事炒作成热点,或是无中生有,将并未发生过的事描述得活龙活现。在2006年、2007年的假新闻中“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大雨袭杭百舸归”“英皇证实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正迎合了受众的猎奇心理,这也使得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率迅速飙升,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一方面,现在每年许多组织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评奖活动,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能够获奖,提高个人地位和声誉,就想方设法修改自己的作品。“华赛”大奖作品造假中国高楼第一爆(后期修改制作),当年“非典”时期一对新婚伴侣走上街头的照片(记者找了两位青年假装成新婚伴侣),还有近来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和《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获奖照片造假事件。
(三)媒体行业管理缺陷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了更加及时、快捷、大信息量地获取新闻,招收了大量新人扩充到记者队伍中来,其中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媒体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有时甚至是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的储备,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更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记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了,使得庞杂而混乱的新闻记者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是没有编制的招聘工,他们大多数人在现行的管理机制下承担大量工作任务,其收入与发稿数量直接挂钩,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多出稿、出重大新闻、独家报道,为了追求最大化的“轰动性”、“可读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从而违背了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成为虚假新闻的制造者。
四:解决方法
(一)建立起新闻界的新闻批评体系
由新闻界的专业人士发起组织独立的新闻批评机构。这个新闻批评机构必须担负起监督媒体的责任来,其任务是受理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意见,如关于新闻报道不公正或是有造假新闻或其他毛病等。如果该机构发现被指责的报刊确实有问题,它就把发现的情况公布于众。虽然这对犯有过失的编辑记者或刊物并不是什么判决或处罚,但它却能激起公众对这样的编辑记者或刊物进行谴责。相信这一“公开宣传”的武器会起一种促进作用。当然为了支持新闻批评机构的工作,新闻界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性的新闻评论杂志,这些新闻评论杂志定期对新闻工作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并向大众提供报告。强化监管职能,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监管就是要发现假新闻,鼓励媒介之间互相举报假新闻。同时,建立一个媒介等级信用评价机制,发假新闻多的媒介信用等级相应降低。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的媒介、从不发假新闻或者极少发假新闻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得到更多的信任。
(二)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
从当前的实际来看,搞好新闻报道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要有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记者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忠诚于党,取信于民。提高记者的道德修养,关键在于提
高记者的作风。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就要无愧于记者的光荣称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所以说,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乃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实事求是。
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素质坚持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地进步,加强自律。另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仔细核实新闻,许多假新闻还是可以避免的。
(三)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
当假新闻被揭露,除了遭到舆论的谴责外,对于造假始作俑者的记者,一般处理办法是扣发稿酬、在媒体曝光、暂时封杀其“作品”,这种对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其结果就导致对教育后的效果检验和行为监督缺少相应的手段而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助长了新闻造假之风气。因此杜绝虚假新闻,既要依赖新闻记者和媒体的职业道德自律、新闻行业从业规范的约束,同时也需要一种他律,即新闻法规。我国快速发展新闻事业在呼唤一部专门的新闻立法,呼唤一部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来惩处假新闻的制造者,通过立法来进行强制性制约,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总而言之,坚决制止、杜绝虚假新闻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界、全体新闻工作者、全体受众共有的责任!
【参考书目】:
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2008(4)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2009(6)高等教育出版社
南长森。新闻精品生产和新闻职业道德建设2006,(6).杨秋芬。当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2005,(7).曹陇生。新闻职业道德刍议[J].新闻知识2005,(7).
第五篇: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姓名:许景明学号:S210894334专业:物流管理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几年我们即看到了不少例如“五一二”地震大学生争当自愿者的好现象,但同时也听闻了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负面新闻,令人感到十分遗憾。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牵扯到许许多多的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十分紧迫而意义重大的课题。本论文就着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解决办法做一点简略的阐述。
首先什么是社会责任呢?我觉得社会责任感从广义上说是指个人、组织对自己、他人、家庭及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从狭义上说是指个人、组织对社会的责任。
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他们从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出发,为了民族挺起脊梁,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寻求真理,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祖国为民族尽了自己的全部责任。在和平建设年代,华罗庚放弃终身教授待遇,为了真理,为了民族,为了祖国人民,同茅以升、钱学森、李四光等民族精英们,在民族责任的感召下,毅然回到了祖国,把他们比生的精力和才智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强盛,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佳绩。说到现在,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兢兢业业,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做出了大的贡献。树立了践行“三个代表”的光辉典范,他们的先进事迹是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我们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生动教材。
社会责任无大小。举一个例子来说,你说当地震发生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和在路上扶起摔倒的老大爷哪个社会责任感大呢?其实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我们
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大学生将会是未来的生力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关系到社会价值体系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良好的高校教育,有针对性地通过理论灌输、理性分析引导、情境激发、行为养成、实践体验等途径,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形成、巩固、提升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并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采。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如理想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弱化,意志品质比较脆弱,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等,具体表现为:
一 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够客观。
不少大学生出现对社会漠不关心的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举个例子吧,当祖国发生自然灾难,不少大学生捐款就没有了之前的“阔气”。又如:当路边的一些意外冲突,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当看客,这些林林总总,就是大学生对自己社会责任感认识的缺失。
这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责任感的缺乏重视。这个现象在一些地方中还不少。
二 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许多人为自己的成功想了不少法子,在个人前途中下了不少功夫。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三 缺乏人生奋斗目标,缺乏对社会责任感的塑造。
现在大学的课程设置得较高中课程较少。给现在的大学生留下了不少业余时间。不少品德兼优的大学生很好的利用了这些时间。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却自甘堕落,“迷茫”在象牙塔里面。
举个例子。平时我在学校里,看到一些同学平日无所事事,以电脑等打发寂寞。这些学生并不是“笨”,而是缺乏一个系统的人生规划和目标。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责任的奋斗目标,社会责任感的塑造也只能纸上谈兵。
四 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
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
五 一些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度的强调学科知识。在一些高校中存在不少“应试教育”的影子。一些老师仍然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智”。这点缺失令人寒心。缺乏对社会责任感的系统教育和合理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只重视学习,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感的确立。
六 社会上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社会责任感
在我国社会上虽然也存在一些例如青年志愿者等社会组织,但是毕竟影响有限,在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树立社会责任感上面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 最重要的还是要抓学校教育 我们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一些举办特色的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的责任感作为社会道德观念,是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只有把大学生人生观的教育放到一定高度,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对人生需要,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等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我们的高校产生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以为大学生身背的责任感的重量。社会责任感是一种义务,为社会贡献的义务,要求他们对自所作所为承担行为责任,通过一定的方式,是他们去认识,去领悟,在这样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 强化大学生立志成才 积极的创造条件让大学生能够有较好的条件,以便大学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的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和社会责任哟即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和成才观,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同时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和成才的动力。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大学生充分的利用大学宝贵的四年
时光,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刻苦学习,多掌握知识。
四 我们大学生需要多多产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许许多多的社会实践值得我们大学生参加,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重新发现自我,领悟到自我的价值,学到书本学不到的东西,了解社会现实,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责任,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增强较好的社会的责任感。
举一个例子,比如每年的支教,我们可以利用暑假的闲暇时间可以到教育状况较差的地区进行支教,开展智力扶贫大学生,有许许多多的支教回来的大学生回来学习后,做事不仅仅更加细致认真,而且极大的加强的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培养一个人才是极为有利的。又例如现在社会上有青年志愿者组织,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使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语言沟通的能力提高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实实在在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这是个很好的现象。希望我们大学生和高校继续再接再厉,秉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共同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