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社会化过程中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分析

时间:2019-05-14 15: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事业单位社会化过程中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事业单位社会化过程中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分析》。

第一篇:论事业单位社会化过程中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分析

论事业单位社会化过程中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分析

论文关键词]事业 社会化 人力资源

[论文摘要]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速与国内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接轨,我国许多事业性单位都实行了全部或局部的社会化改革。在这其中,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是事业性单位进行社会化改革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处理好了“人”的问题,才能使事业单位的社会化建设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

我国事业单位进行的社会化改革让事业单位的工作也走出了自己的老圈子,进入了社会,这就更要求了事业单位社会化中的管理模式要与社会企业的先进模式相接轨。“以人为本”是现今社会企业中最为首要的管理概念之一,可见“人”作为一个企业中最基本元素的重要性,而作为对管理“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者都进行了不少的探讨和实践,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事业单位社会化建设是具有中国国情的一次时间长、规模大的改革,要求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大体与社会企业管理模式一致,不过也存在着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在“求同存异”的建设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社会化部门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社会化人力资源建设在总体上的问题

由于长期习惯于在计划经济的思路和模式下开展工作,事业单位社会化企业同社会上的各类企业相比,仍然保留着许多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存在着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力度不大等问题。另外,片面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忽视人力资本投资,在人职匹配、功效挂钩、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误区,都会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负面影响,造成高校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很难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社会化改革的步伐,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社会化人力资源建设在引进人员上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实行社会化建设的同时,大多都习惯性的承担了原有事业编制人员(包括原有单位职工和单位分流至社会化企业的职工)的安置工作。一部分年龄大、学历低、素质差、已经不适合在原有岗位工作的人员被“理所当然”的安置在了社会化企业里。因此在事业单位社会化改革中,如何吸纳和留住高素质员工也是当务之急。不管是既掌握管理知识又掌握经济理论的高学历人才,还是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实践性中高级管理人才,甚至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都明显短缺,和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的职工年龄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三)事业单位社会化人力资源建设在内部发展中的问题

事业单位社会化企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虽说其中不乏人才,但整体上仍然存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业务素质不高的状况。在事业单位社会化企业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严重不足,而且现代服务技术与设备的不断更新,对人力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造成员工队伍素质相对下降,应对社会化的能力减弱。但是大多社会化企业都基于自己短期发展的需要,减少甚至想方设法逃避培训,使得事业单位企业在某些方面显得于社会脱节,发展缓慢。另外,社会化企业的临时工需求数量大、工种多,还有一些专业需求很强的岗位,而且其流动性相对较大,怎样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进行管理,是一个值得我们商榷的问题。

(四)事业单位社会化人力资源建设在激励方面的问题

事业单位社会化企业具有双重属性,既要求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又要营造

服务环境,保证服务质量,实现微利保本服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以及事业性管理与企业化管理之间的冲突,使得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若干缺陷。首先,社会化企业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绝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以经济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评估手段,从而使激励缺乏针对性和公平性。其次,虽然事业单位在逐步接近社会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在管理手段上简单陈旧,创新性不高并不断减弱,这也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二、改变事业单位社会化部门问题的对策

(一)战略规划社会化企业人力资源建设

在日趋激烈的社会商业竞争中,“以人为本”的概念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立足竞争和自身发展的基础战略内容,事业单位社会化的建设同样需要一支好的员工队伍。因此,事业单位社会化建设必须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纳入到整体发展战略和规划之中。首先,应该对事业单位企业现有的人员资源配置状况作一个详细的调查并作出分析: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职务结构设置;缺乏人才的类型、专业、年龄、性别等项目都要进行真实的测评,从而获得数据以便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以总体发展规划为基础,以得到的科学分析数据为依据,以满足社会化建设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目标,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比例和科技含量,增加知识型服务。

(二)加强人才资源引进工作

人才资源是指人力资源中素质层次较高的那一部分成员的总称。对于事业单位社会化建设中的来讲,各级决策与经营管理者和重要技能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属于人才资源,这部分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仅决定着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结构,而且决定着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整个事业单位社会化建设的成败。在事业单位社会化建设中人才的引进上,首先就要制定一系列吸引得住人才的倾斜政策,以优厚的条件去吸引人才;然后,根据所引进人才的特点和专长,把他们都合理地安排到相应岗位上,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给他们以施展才能的空间;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充分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培养他们对事业单位企业的兴趣和感情,给他们一个能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

(三)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要想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和社会竞争力,适应社会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必须从上到下克服培训是负担、是走形式、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等错误认识,把员工培训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系统地开展员工培训,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实现员工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改变,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更快的速度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企业的绩效考核可以参照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方法,加入社会企业员工考核的一些现代化元素,但是主要还是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内部考核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法。

总之,在事业单位社会化建设中,不论是单位领导层,还是社会化的管理者,都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人力资源建设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不过,在事业单位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结合我国国情和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认清事业单位社会化企业与社会企业的本质区别,采用更适用与自己本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方法,以人才引进、人才发展和留住人才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人才激励和科学使用人才为途径,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使人力资源更适应于当今事业单位社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Lawrence S.Kleiman 著孙菲译《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M]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5.12

[2]郑善学,赵广汗,《高等学校社会化改革》[C]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04

[3]邵冲,《人力资源管理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

[4]张建星,《事业单位研究》[EB/OL]2005.05

第二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分析

摘要:人力资源规划是事业单位的一种战略性规划,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率,也直接能关系到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成长。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为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提前做准备,应对事业单位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出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过程。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各项人力资源业务的规划,去制定改善的措施,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要想提升运转的效率就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在具有如此强烈竞争的社会中,事业单位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变化,从而也就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事业单位就要不断的去完善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不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政府机构,它是介于政府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一般是由国家政府机构设置的,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社会服务组织,其特点就是非政府、非企业、非盈利。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要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方面,事业单位无法设立重要岗位的接班人制度,一些国家政策的变化、上层领导的喜好、人事部门的倾向等等都会对重要岗位的接班人产生一定影响的,不可能做到坚决按照制度去执行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大多是以社会公益的目的,而不是经济效益,所以导致事业单位不能正视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最后一个方面就是事业单位的人员很少出现人员流行,但是只有人才不断的流动起来,才能有助于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是关系着未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逐步认识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途径,合理的利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它有助于调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转型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机制正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深化,所以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新的要求,必须要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

2.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有助于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升。要想开展好管理工作,就要对员工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不断使员工努力提升自我价值,从而促进整体员工素质的提高。

3.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高效有序的服务体系,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

三、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脱离自身发展实际,缺乏现代人力资源规划的理念。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必须要立足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实际,不能脱离实际,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都是借鉴照搬,对于事业单位的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很难摆脱传统的想法跟理念,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由于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差,所以导致大部分人员的思想理念比较落后,而新时代的事业单位要求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所以很难适应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需要。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实施障碍多,执行力不够,并且得不到重视。有的事业单位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从而导致了规划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实施,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还在延续着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缺乏合理的人员流动及今生,人才得不到更好的利用。

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各项绩效、激励和约束管理机制不够合理,这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措施

1.转变人力资源规划传统化的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事业单位在整个的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要脱离传统的想法,大胆创新,用现代化的理念和思路去考虑问题,既要立足于眼下,还要展望未来,人力资源规划要引进竞争机制,用合理的选聘制度,吸引人才,让人才得到充分的利用,让人员流动起来。管理者更要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开发人力资源,制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事业单位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2.注意人力资源规划的整体性和整合性。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再大胆创新的同时也要有大局意识。整合性地原则既要体现在数量和能力规划相结合,也要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单位文化相结合。

3.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l体系。在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训体系的设计,首先,通过在对内部员工的调查,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计划;其次,制定好各项培训内容等等,确保培训的切实有效。

五、结语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在当前这个不断改革的大环境下,转变老思想、旧观念,大胆进行创新改革,在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发挥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更好的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篇:调查报告: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

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 方法的调查报告

院系: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贺荣华学号:20124190059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便是有力的见证。

利用暑假期间我回到家乡,通过问卷,实地调查,咨询相关人员,询问本地农村人等形式完成了这次实践报告。

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收入的主要来源及提高收入的主要困难,村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主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随机抽取的调查样本,其基本情况比例分配符合正态分布原理,抽样方法科学。

(2)从性别看,被调查者中,男性所占比重为55%,女性为45%。(3)从年龄分布看,被调查者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20%,26-50岁的占40%,51-60岁的占24%,60岁以上的占16%。从学历状况看,被调查者中,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占2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7%,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大专文化程度及以上的占12%。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村民中有50%对新农村建设很了解;有35%比较了解;13%不太了解,只是听说过;还有2%的没听说过新农村建设这一说法。

(2)村民对目前收入状况的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14%的村民对自己目前的收入不满意;76%认为比较满意;10%是满意的。

(3)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村民的主要来源是传统农业;被调查中66%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打工所得;20%为个体经营;14%为其他行业收入。

(4)农村的村风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29%的村民认为村风很好没有不和谐的现象;71%的认为村风比较好,有个别不和谐现象;没有人选择村风比较差或一点都不好.

(5)农村的民主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村委对关系村民利益的事情如何决定这一问题,被调查中80%的人选择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或集广大群众意见决定;20%的人选择由村干部决定.(6)村民普遍反映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好。每村都装上了路灯,门前都是宽阔的水泥路,公园里还有很多健身设备,绿化、垃圾处理等都比较完善。大多村民认为村干部对村民很关心,特别是对老年人更是关心。有些村每年拨一定的钱给老年人交纳养老保险。

(7)在对领导阶层的访谈中得知,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抓经济,同时政治、文化一起抓.积极及时的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文件。

(8)村领导认为每个村的建设都应该有他们自己的特色,确实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而且这种模式都处于从基本成熟到较成熟的转型阶段。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领导班子经验不足,村民的不理解和配合不够。

(9)调查中发现农民存在两忧一忧失地后丧失生活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征地现象比较普遍,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大多数农民的“恋土”情结较浓,不愿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虽然部分年青人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开始离开土地外出务工,逐渐融入大都市的生活中,但是他们更相信祖辈传统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倘如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仍觉得故土难离,特别是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4050”人员,更担忧失去土地而丧失了生活的依靠。

二忧拆迁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部分农民虽然对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十分向往,但是由于自身素质较低,收入不稳,对搬迁建设新居缺乏足够的信心。一方面,他们盼望自己现在的居住条件能够尽快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把仅有的一点积蓄都投入到建房上去之后,往后的生产和生活无所依靠,因此,他们对搬迁到农民新村既赞同又担忧。同时,部分农民担心进入农民新村集中居住后,家庭费用支出增多,特别是水、电、气等费用的支出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三、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类型的村队、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2)村民对于征用土地没有很好的认识,他们担忧失地后丧失生活来源。这使得农民对政府工作的开展不够理解和支持,从而给政府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农村的文化建设有待加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很重要。许多农民反映文化水平低是限制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平时的文娱活动也很少。

(4)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是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不断涌现。靖江是个轻纺名镇,有许多的印染厂,污水的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靖江是个空港新城,地处萧山国际机场附近,机场的电磁波、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四、对策与建议

(1)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村喇叭、明白纸、标语横幅、宣传车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转变农民的观念。提高和加强农民对土地征用的正确认识,把他们的观念从传统的依靠土地中转变过来。同时,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

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教育投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适时的为村民免费提供一些技术培训,开展一些体育,文娱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

(4)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大力宣传和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特别是企业。有污染的企业要加大力度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减少甚至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机场带来的污染,政府要积极的与机场负责人沟通,做出有效举措。加大对减少噪音,电磁波设备的投入。

五、心得体会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

社会是一所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使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短短时光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但我选择了坚持。七月,我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七月,我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在我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在自己的人生蓝图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但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磨练了自己的心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培养了自己的韧性。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更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对自身价值有了更客观的评价。我们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

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简介:贺荣华,汉族,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土木2班,指导老师:王芳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分析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分析

张洁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邮政编码:065000)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使城市农村共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是其重要的课题。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的农村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近些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面临着来自城市污染转嫁的压力,生态遭到破坏,农业生产严重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正常发展,为此我们要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关键词:新农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型

1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现状

新农村建设不但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观,村容村貌也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各地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但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态环境承受的污染负荷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日渐显现。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大,虽然推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有机型农药,但还有部分群众使用已淘汰的有机氧等剧毒农药,对大气、土壤等造成极大污染。同时大量使用无机化肥,致使土地板结,地下饮用水氨氮含量增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低,每年还有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焚烧,不仅污染了大气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有机质。

畜禽养殖污染。

1.2农村养殖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

畜禽污染已成为较大的污染源。此外,畜禽类屠宰场所均为零散经营,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没有建设规范的污染防治设施,粪便和废水只作简易处理或放任不管。

1.3农民不良生活习惯积习太深农民环境意识不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对环境影响较大,存在许多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村民95%以上使用廉价的含磷洗衣粉,并且生活污水绝大多数采用渗排,无序排放。垃圾随意乱倒,柴堆、土堆、粪堆随处可见,家禽、家畜到处乱跑,到处拉粪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1.4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问题

在广大农村,除了中心场镇区域使用自来水外,大部分村民均是使用地表水、井水或地下水,如遇旱灾,就存在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供水不足,有的地区

水质也不太好,全区大部分村庄没有集中式安全供水设施,大部分村民的饮用水都未经过净化处理,可以说,农村村民的饮水安全始终存在一定的问题。

2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成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影响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客观因素,也有内外在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矛盾,根据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影响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新农村建设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存在盲目追求“高、大、新、全”的现象,从而导致建设摊子铺得过大,布局有些零乱、土地配置有些失当、功能分区不太明显,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加大了环境的治理难度。

2.2缺乏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但乡镇一级人民政府却往往忽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导向,未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应有的地位来加以重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重开发建设,轻环境保护;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盖厂兴镇不治污,毁林建房不绿化的现象在依然存在。更有些人误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随意利用之物。

2.3自然资源的过量利用

自然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的成效。在人类将自然资源加工成产品、又将生产排泄物返回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那么生产排泄物将会积聚过多,就可能会造成污染。反之,如果能够循环、综合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转化率,那么,其生产排泄物就必然会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从而也就相应地会减少。

2.4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城市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农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相当一部分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跟不上新农村环境保护的需要。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处理能力不强,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不高,使一些常规技术很容易解决的诸如烟尘、污水、垃圾等污染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2.5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效益往往见效快,而且效果比较明显;而生态环境效益则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累积性。一般说来,经济效益容易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它与人们的自身权益直接相关联。但如果只是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相应的生态环境效益,往往就会适得其反。3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对策

3.1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 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试点, 探索农村治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抓紧研究制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3.2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加强环境规范管理

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必须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最关键的还是要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速对农业环保的环境立法,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3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治理建设资金

由于农村环境广阔,管理难度较大,因此资金投入是必要的保证。一是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与城市环保同等对待,利用各级政府财政分担一定比例的方式,列支专项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二是采取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参与政策措施相结合。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觉的做好环保工作。三是通过建立沼气池、垃圾临时堆放池、生态果园等,达到农户、自然环境、社会的和睦相处,从而维护好农村环境。

3.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 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参考文献:

1刘伟光: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生态农业,2006(1).2杨勇刚: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2).3聂国卿:我国转型时期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6).4冯肃伟:新农村环境建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刘铮,雷志松.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法制创新[J].可持续发展, 2005(2).作者简介:张洁,女,1990年3月23,河北省廊坊师范,13级,廊坊市安次区爱民西道100号,065000,***,675267076@qq.com,指导教师:闫博慧

第五篇: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在历史长的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但如今人们在追逐社会物质水平的同时,却淡忘了古今圣贤的谆谆教诲,追求精神文明的热情日益下滑。本文将着重分析当下我国道德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部分解决的对策。关键词

道德历史现代

目录

前言...................1.道德社会化的含义..............1 2.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2 3.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3 4.解决对策................4 参考文

献................4前言

关于道德社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道德情感影响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倾向,而道德行为又是道德认知好道德情感的体现,通过到道德行为可进一步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巩固和发展。它虽无形无影,却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端正人们对外界的态度,并时刻调节着自身的行为。中华民族历代的经典道德故事中,无不在向后人传达道德基本规范。远有汉朝苏武牧羊使节不辱使命,北宋范仲淹忧乐心系天下,更有巾帼英雄冼夫人流芳百世;而近也有救死扶伤的“抗非英雄”钟南山等。这些道德模范在不同时代及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传承文明精神,建设文明社会起到示范、鼓励、凝聚城市精神的作用。

1.道德社会化的含义

道德是人们一种社会性的行为,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之

中才涉及到道德问题。人们用“道德”表达某种情感和行为的应当。“道德的”即意味着“应当的”。道德、不道德的判断不是以某个人的观念为依据,而是以整个社会的观念为准,因此,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由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尤其是由社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经济生活决定。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的道德意识的变化。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协调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社会用道德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向社会成员发布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指令,道德就同法律一样,成为某种规范,即道德规范。为了达到用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的目的,社会依靠利用的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途径或手段。

因此在人的社会生活中“道德的”东西有三类:一是社会或个人关于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的意识和观念,即道德意识;二是社会生活中规范、调节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三是人们所进行的可以用道德与否来进行判断的行为,即道德实践行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不断思考社会秩序的重建,无论是孔子以尧舜时代为蓝本的“大同”理想还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都试图通过公共管理行为来恢复某种道德秩序。通过公共管理行为来推行和执行道德规范成为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支柱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涵。

儒家认为,社会失序在于维系社会基本秩序的道德体系崩溃了,恢复和重建道德秩序是当务之急。道德秩序何以能得以恢复并发挥作用,儒家认为在于人之基本品性。孔孟倾向于认为人性具有内在的“善端”,后天影响使得人性发生变化。儒家认为,人之道德本性是内在的,人具有内在的道德意向结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即使认为“人性恶”的荀子也承认“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人具有内在的道德善端和道德意向,但要获得符合道德要求的现实行为,需要通过道德教化将人的道德本性 发扬光大,最终重建道德秩序。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上》)强调的是自我道德修养和外在道德灌输的帮助,荀子提出“化性起伪”侧重的是外在的道德教化,孟子和荀子在逻辑起点上存在差别,但在公共管理中通过道德教化来规范和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并实现社会道德秩序这一点上是相同的。综上所述,道德的定义是: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是由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它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道德活动)三个部分构成。

2.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科尔伯格(L·Kohlberg)从道德两难故事入手,根据儿童的相关回答提炼了道德发展的三大水平六大阶段(后发展为七大阶段)。

欧洲有一妇人得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发明的新药镭才能救她。药剂师索要成本价十倍的价格,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一位熟人借钱才凑够要加的一半。他

对药剂师说,他的妻子要死了,请求药剂师廉价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但药剂师拒绝并称发明此药只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药。

讲完故事,主试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回答时,不能简单的回答“应该”或“不应该”,而要说清理由,以此来判断其道德社会化水平。

一、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作出判断好坏是非。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二、习俗水平:以及行为是否有利于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判断。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

三、后习俗水平:能够摆脱外因,看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第七阶段:从宗教或超自然的观念角度来看待道德和道德行为。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1989)的研究表明,中国小学生的道德判断一般处于前三个阶段,达到第四个阶段的极少,几乎无人达到第五六个阶段。

3.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财富的积累,道德建设逐步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并有退化迹象,社会中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人与物的关系被颠倒,人成为金钱的奴隶,许多人唯利是图;社会诚信严重缺损,假冒伪劣行为比比皆是,主要变现为极端利己主义、价值取向物质化、道德规范模糊化。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个人甚至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医疗、失业、养老、救助等,个人为保障生活,应对生活中不可预料的危机,不得不倾向于储蓄财富,同时集体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导致个人信仰危机加深,从而促使利己观念横行。

近年来,人们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关注市场经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对道德建设有所放松,导致社会个体道德失范的行为有上升的趋势。道德调控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一个的重要方式,在帮助社会成员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归根到底要实现主体意识的道德自觉,没有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道德调控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高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加强公民的道德自律能力是必经之路。

2006年江苏南京市的一起民事诉讼案引起极大争议,见义勇为与肇事者两种身份的莫名互换,而当地法院根据荒唐的判断依据得出的荒唐的判决结果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新一轮的言论骚动。如果说当事人对彭宇的诬蔑还属于道德层面的错误,应该受到良心谴责,那么当地法院的裁决就是公然和我们的社会公德宣战了。为社会公德的加速败坏和堕落提供了法理上的支持。平民的不诚信不可怕,司法不诚信才是最可怕的。人们常说,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可现实就是这样无情,英雄不仅流血,还是要流泪,辛酸的泪,无助又无奈的泪!连法律都没有扶持他们,道德已经被逼到了社会的墙角。

伴随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已凭借政治、科学、经济、体育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跻身国际大国行列。但传统文化的宣传似乎又落了下来。从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对道德的重视是首当其要的。目前却演变成大部分人“笑贫不笑娼”的意识。反复纠结道德社会化这个论题似乎成了一个不符合当下“新价值观”的话题,更有些冷饭热炒的不适宜。宏观社会的不重视,加之新生代成长过程中缺乏的不断灌输和矫正过程,使得道德社会化的脚步停滞不前。

4.解决对策

道德”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字眼。它几乎如橡皮泥一样,在律己和律人时,变化万端,判若霄壤,总是能“宽以恕己,严以律人”。道德式微,法律最该亮剑。道德滑坡,法治更需要爬坡。只有在一个公正的法治社会,道德才不会被老是拿出来当万能挡箭牌。法律面前,没有避风港没有特区,只有罪与非罪。不管你是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还是执法者,谁胆敢触线,谁就要做好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准备,再无自由裁量的道德盲区。

不可否认的事,尽管道德有很大程度的沦陷,但国家主体机构却从未放松对道德社会化的宣传。始于2003年迄今已举办第十届的《感动中国》便是最好的举证。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该栏目旨在传递身边的大爱,让观众感受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是官方或民间,仍然在通过报章杂志、公益广告、街道宣传栏、纸质倡议书等更多渠道传达对道德理想的一份坚持,努力唤醒沉睡人心的公德。

参考文献

[1] 李萍.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厦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3]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下载论事业单位社会化过程中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事业单位社会化过程中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模版]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曾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推动着进步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但随着经济、科学等方面迅速发展,我国社会道德问......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社会价值观趋向于......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精选]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发生的,具 有鲜明的社会转型期特征。正视这一点,是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的必......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学 生 专 业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方向)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内容提要 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但如今人们在追逐社会物质水平的同时,却淡忘了古今圣贤的谆谆教诲,追求精......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 ----------yuzihan345--------------- 摘要: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由于我国的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的子女不得不成为“......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范文)

    浅谈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摘要】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势在必行。对许多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既有技术以及信息......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

    201703考试批次 《人员培训与开发》结课作业 学生姓名:丛蕾学习中心:威海学习中心 学号:***0001 考 号: 专 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层次:高起专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