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式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式分析
一、引言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成立的,其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成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事业单位在改革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研究比较少。
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诸如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目标激励和晋升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及人才参与机制的制定等,这些机制都有效的提高了企业人才的创造性及工作积极性。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比如激励方式单
一、薪酬激励方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缺乏一个全面、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人性化管理缺失等。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理念缺乏
现代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采用了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措施,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却缺乏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大多数的管理者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当中,激励体制依然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的分配及使用过程中依然将人当作一种工具,凡事都以事为中心,而对人注重的仅仅是投入、使用及控制。
同时,在进行利益分配时,薪酬没有完全与贡献挂钩,基本上是
一种持续稳定的制度,更加没有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导入到管理体系当中来。同时,在激励方式的取舍方面依然采用的是物质激励与行政激励等手段为主,经常忽略了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忽视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在管理过程中尤其没有注意到人才的自身的利益,没有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认为整个事业的构成不是靠一个人能做好的,因此企业对个人的发展缺乏一个清晰的规划,极大的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难以在企业当中良好的凝聚力。
(二)薪酬激励机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薪酬激励机制在调节方面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在微观上对人才的配置方面进行合理的配置,不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导致事业单位人才流失不可避免。当前,事业单位的工资实行的依然是全国统一的基本工资制度,工资的增长是根据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的,之后由政府人事部门进行统一的审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当的采用了市场导向的形式,但是在工资方面依然采用刚性工资的基本方式。这种高度统一、过分平衡的薪酬模式使得事业单位自身的工资水平、工资总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社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相脱节,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利益驱动,难以有效的调动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这种过于统一的薪酬分配方式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人的实际工作业绩和才能,极大的损害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缺少一个全面、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绩效考核是一个主要的手段及方
式,其考核结果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人事政策效力的发挥。总的来讲,绩效考核的终极目的是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改善,实现单位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成就感。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当中,事业单位直接接受行政机关的领导和管理,所有的经费都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实施平均分配,导致工作氛围懒散,考核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就算建立起来也没有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实施。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
(一)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的几个原则
1、以人才的合理需要为依据的基本原则激励机制应该在广泛的征求单位的全体人员的意见之后在进行制定,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群众基础,然后再将之公布出来。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制度长期而稳定的坚持,确保其稳定性。虽然人的需求时不断的变化和升级的,但是单位在应该在结合这些变化进行适当调整的同时,坚持大方向的稳定性,决不能朝令夕改,确保激励机制发挥出作用。
2、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进行物质方面的激励的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精神激励。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的事业单位在使用薪酬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这时因为人还有精神需求,单位必须根据个人具体的精神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精神激励。
3、公正性原则人们的公正动机不但受到其所得的报酬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报酬的相对值影响。即不仅关心自己获得了什么,更加关
心别人获得了什么。即工作人员需要保持应有的公正性,这样才能激发其工作动力。
(二)建立起有效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在建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考核的终极目的,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在于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这对于衡量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科学的设置评价指标,应该结合本单位具体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设置,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考核结果中的主观误差;其三,确保考核关系与管理关系趋于一致,使得对某个绩效考核指标最具发言权的主体对这个考核指标进行最为中肯的评价。
(三)制定适合职工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
这方面主要是从对工作人员的精神激励来考虑的,单位能够考虑到职工个人的职业规划将在心理上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使得其原意将自身的利益与单位的利益结合起来,原意将自己奋斗的舞台置于这个单位。
第二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探讨
文章标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探讨
[摘 要]对当前事业单位转变人力资源观念的研究,参考企业管理,重点探讨和分析各种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方式。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与企业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事业单位的的社会负担过
重。除负担正常的事业费支出外,还负担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过去作为各种优秀人才大本营的事业单位原有的令人难以舍弃的优惠福利条件,或者说是能够吸引人才的优势,如住房、养老等,随着各种福利制度的改革已经消失,或已被货币化福利所替代。
事业单位在用人机制、工资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条条框框较多,而企业在上述方面的机制要灵活得多,人的价值能得到充分体现。
2、事业单位普遍无力进行人员再培训、再教育
虽然各级政府不断提高事业经费投入,但事业单位经费水平并没有在本质上得到提高,面临的困境依然存在,人员无法得到系统培训。
3、人才市场发育滞后,人才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人才流动滞后,制约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人力资源还处于粗放配置状态,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尚未健全,而且价值规律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流动方面发挥作用还很小;而政府行为、计划机制和行政手段起的作用依旧很大,这使得人才积压和人才短缺的矛盾尚难以有效化解,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开发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增长。
4、人才进入和退出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市场壁垒高,流动受限制
人才流动成本太大,人才尚难得到有效配置。事业单位招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外部人才环境较差,特别是来自企业的人才争夺和来自政府部门的人才吸引,使事业单位难以保留人才。
5、事业单位管理者者缺乏紧迫感,人力资源投资不足
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既人满为患,又人才奇缺,并忽视职员的整体发展。
二、对人力资源认识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是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时代,人才作为一种资源的生产要素地位空前提高,人力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知识成为人类实现一切预期目标的前提和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知识资本”成为单位创造效益的推动力;在某些领域,智力成分业已成为衡量单位业绩的重要标准。许多研究成果表明:事业单位能否保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持续增长,主要靠的是职员的知识,职员所掌握知识能力的发挥,靠的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此,提高政府和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非常重要。中国已经入世,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面临更多的压力——人才竞争、市场竞争等不确定的市场情况。所以提倡人力资源激励及其新的管理观念乃是事业单位永葆生机的重中之重。“以人制胜”的观念在竞争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事业单位要创造良好环境吸引人、留住人,必须营造良好的内外部人才运行环境,特别是内部软环境建设,塑造单位形象,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倡导具有事业单位特色的单位文化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以此来统一职员思想、观念、行为,激励大家奋发向上;要为事业单位内各层次间增加相互接触机会,加深相互了解,减少隔阂,缓和紧张的工作气氛,协调一切力量为事业单位谋发展。
三、对人力资源科学务实的激励方式
1、激励应以职员需要为中心
职员是单位主体,单位成绩的取得来自职员的努力。所以,要创造更大效益就要充分调动职员的积极性,从不同层次了解和满足职员需求,避免单一化。现有的激励理论中有很多实际的研究成果,激励理论围绕人的基本需要展开了研究,不同理论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作为管理者来说,要根据职员的基本需要实行激励,以多种报酬作为手段来满足职员的基本需要,而不局限于以工资多少让人才去留的绝对论。报酬有内在的报酬和外在的报酬。内在的报酬包括参与决策、更大的工作自由和权限、更多的责任、更有趣的工作、个人成长的机会、活动的多样化等,职员在社会需要、尊重需要等层次得到满足才可得到激励;外部的报酬有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直接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和薪水、加班费、假期津贴、绩效奖金等;间接报酬包括保险、非工作日工资、服务和额外津贴等。非金钱性报酬包括满意的办公设备、满意的工作分工、有魅力的头衔等。就报酬方面实行薪酬制度,也可以实行灵活方式。例如,编制内和编制外就业,因为人才流动的政策限制性使得编制内就业实现较难,而且个人对人力报酬各有偏好。自由编制就业可实现事业单位和职员互利合作。职员的需要与组织的目标常常不尽一致,这就需要通过激励来使二者协调起来,首先要增加个人实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采取措施进行强有力的控制,比如以加薪、减薪、晋升、降职、淘汰等方式推动个人付出更多努力。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协调时,还要考虑个人实现组织目标之后,组织对个人需要的满足。管理者在奖酬职员时既要以工作绩效的大小为标准,又要考虑职员想要的是什么报酬,考虑职员需要的差异性,尽可能地做到职员奖酬的个性化与灵活性,但应在客观上尽力做到公平、公正。
2、从目标、强制、竞争和合作四个方面实施激励
目标管理是在实践中直接倡导具体的目标和绩效
反馈,作为有效激励方法被人们当作一种管理科学。目标管理强调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中群体、个人的具体目标。所有的目标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当个人目标、群体目标都实现时,组织目标就会实现。在目标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目标要具体,尽可能量化,而且在目标的制订过程中强调参与性,即不是由上级制定好目标后分派给下级,而是下级也参与制定目标,上下级共同制定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在目标管理中,对每一个目标的完成都规定具体的时间阶段,目标必须要在这个时间阶段内完成,并在整个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信息的反馈,使职员了解实现目标的情况,以便让职员控制和修正自己的行为。
强制会给职员以巨大的推动力,不论职员喜欢与否,迫于这种强有力的推动,职员会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组织中,强有力的控制应该是激励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个体角度来说,自我实现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成就需要为优势需要的人和自控能力非常强的人毕竟是少数,从群体、组织角度来说,仅仅是出于对实现目标的强烈渴望而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人也是少数,努力地提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强制的推动作用。控制包括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的控制,它们可以来源于环境和竞争的压力,也可以来源于组织、群体、个体的自我要求。
竞争是激励的重要方面。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虽然职员可能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是当存在竞争时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会发挥得更充分。
合作也是激励的必要方面。通过合作可以综合运用不同职员的技能、经验,使工作绩效更高。职员的个性因素会影响合作的效果,进行合作的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这就要求职员要诚信、正直、可依赖、具有技术技能与人际技能、愿意为别人维护和保全面子、愿意与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和信息、行为表现前后一致、处理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判断力等。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探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探讨。
第三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探讨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探讨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1.与非国有企业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过重。除负担正常税收外,还负担退休职工的福利待遇。过去作为各种优秀人才大本营的国有企业原有的令人难以舍弃的优惠福利条件,或者说是能够吸引人才的优势,如住房、养老、公费医疗等,随着各种福利制度的改革已经消失,或已被货币化福利所替代。
国有企业在用人机制、工资制度、激励机制等条条框框较多,而非国有企业在上述方面的机制要灵活得多,人的价值能得到体现。
2.国有企业普遍无力进行员工再培训、再教育
国有企业并没有在本质上得到提高,面临的困境依然存在。员工无法得到系统培训,外部竞争环境恶劣,特别是来自经济发达的珠江、长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竞争,使国有企业难走出困境。
3.人才市场发育滞后,人才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人才流动滞后,制约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人力资源还处于粗放配置状态,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尚未健全,而且价值规律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流动方面发挥作用还很小;而政府行为、计划机制和行政手段起的作用依旧很大,这使得人才积压和人才短缺的矛盾尚难以有效化解,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开发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进入和退出市场壁垒高,流动受限制
人才流动成本太大,人才尚难得到有效配置。国有企业招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
5.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紧迫感,人力资源投资不足
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既人满为患,又人才奇缺,并忽视企业员工的整体发展。
二、对人力资源认识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是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时代,人力作为一种资源的生产要素地位空前提高,人力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知识成为人类实现一切预期目标的前提和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知识资本”成为企业创造收益的推动力;在某些产业,智力成分业已取代市场份额成为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准。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国有企业今后能否成功,主要靠的是企业员工的知识,企业人员所掌握知识能力的发挥,靠的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此,提高政府和企业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非常重要。中国已经入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更多方面的压力———人才竞争、市场竞争等不确定的市场情况。所以提倡人力资源激励及其新的管理观念乃是国有企业永葆生机的重中之重。“以人制胜”的观念在竞争中会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要创造良好环境吸引人、留住人,必须营造良好的内外部人力运行环境,特别是内部软环境建设,塑造企业形象,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倡导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以此来统一员工思想、观念、行为,激励大家奋发向上;要为企业内各层次间增加相互接触机会,加深相互了解,减少隔阂,缓和紧张的工作气氛,协调一切力量为企业谋发展。
三、对人力资源科学务实的激励方式
1.激励应以员工需要为中心
员工是企业主体,企业利润的创造来自员工的努力。所以,要创造更多利润就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不同层次了解和满足员工需求,避免单一化。现有的激励理论中有很多实际的研究成果,激励理论围绕人的基本需要展开了研究,不同理论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作为管理者来说,要根据员工的基本需要实行激励,以多种报酬作为手段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而不局限于以工资多少让人才去留的绝对论。报酬有内在的报酬和外在的报酬。内在的报酬包括参与决策、更大的工作自由和权限、更多的责任、更有趣的工作、个人成长的机会、活动的多样化等,员工在社会需要、尊重需要等层次得到满足才可得到激励;外部的报酬有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直接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和薪水、加班费、假期津贴、绩效奖金、利润分红、股票购买权和分配等;间接报酬包括保险、非工作日工资、服务和额外津贴等。非金钱性报酬包括满意的午餐时间、满意的办公设备、满意的工作分工、配有秘书、有魅力的头衔等。就报酬方面实行薪酬制度,也可以实行灵活方式。例如,编制内和编制外就业,因为人才流动的政策限制性使得编制内就业实现较难,而且个人对人力报酬各有偏好。自由编制就业可实现企业和人员互利合作。员工需要与组织目标常常不尽一致,这就需要通过激励来使二者协调起来,首先要增加个人实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采取措施进行强有力的控制,比如以加薪、减薪、晋升、降职、淘汰等方式推动个人付出更多努力。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的协调时,还要考虑个人实现组织目标之后,组织对个人需要的满足。管理者在奖酬员工时既要以员工绩效的大小为标准,又要考虑员工想要的是什么报酬,考虑员工需要的差异性,尽可能地做到员工奖酬的个性化与灵活性,但应在客观上尽力做到公平、公正。
2.从目标、强制、竞争和合作四个方面实施激励
目标管理是在实践中直接倡导具体的目标和绩效反馈,作为有效激励方法被人们当作一种管理科学。目标管理强调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中群体、个人的具体目标。所有的目标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当个人目标、群体目标都实现时,组织目标就会实现。在目标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目
标要具体,尽可能量化,而且在目标的制订过程中强调参与性,即不是由上级制定好目标后分派给下级,而是下级也参与制定目标,上下级共同制定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在目标管理中,对每一个目标都规定具体的时间阶段,目标必须要在这个时间阶段内完成,并在整个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信息的反馈,使员工了解实现目标的情况,以便让员工控制和修正自己的行为。
强制会给员工以巨大的推动力,不论员工喜欢与否,迫于这种强有力的推动,员工会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组织中,强有力的控制应该是激励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个体角度来说,自我实现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成就需要为优势需要的人和自控能力非常强的人毕竟是少数,从群体、组织角度来说,仅仅是出于对实现目标的强烈渴望而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人也是少数,努力地提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强制的推动作用。控制包括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的控制,它们可以来源于环境和竞争的压力,也可以来源于组织、群体、个体的自我要求。
竞争是激励的重要方面。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虽然员工可能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是当存在竞争时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会发挥得更充分。
合作也是激励的必要方面。通过合作可以综合运用不同员工的技能、经验,使工作绩效更高。员工的个性因素会影响合作的效果,进行合作的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这就要求员工要诚信、正直、可依赖、具有技术技能与人际技能、愿意与别人维护和保全面子、愿意与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和信息、行为表现前后一致、处理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判断力等。激励是管理的核心。
第四篇:转变观念,探索人力资源激励方式
转变观念,努力探索人力资源激励方式
一、激励理论概述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用于管理上,则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或手段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厂网分离后各发电企业已真正步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行列。如何生存、发展是目前各发电企业所面临的主要课题。笔者认为只有在企业内部苦练内功、整合资源,倡导人力资源激励及其新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以人制胜”的观念在竞争中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人、留住人,必须营造良好的内外部人力运行环境,特别是在企业内部软环境建设方面:塑造企业形象,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
护人,倡导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以此来统一职工思想、观念、行为,激励大家奋发向上,协调一切力量为企业谋发展。
二、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激励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使员工安心和积极地工作,它还在于这种短期作用之外,发挥使职工认同和接受本企业的目标与价值观,对企业产生强烈归属感的长期作用。
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企业所需的人才吸引过来,并使他们长期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通过激励,还可以使企业在职员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激励可以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
三、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激励手段,创新激励方式。
激励方式的选择,首先应当以员工需要为中心,并遵循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罚款等。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利润的创造都来自各层次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企业要实现更多的利润,就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不同层次的了解和满足员工需求,避免单一化。国内知名企业联想集团采用多渠道的激励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根据员工的基本需要实行激励。依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要以多种激励方式或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来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不局限于“以工资多少让人才去留”的绝对论。
激励有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的激励机制包括参与决策(如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更大的工作自由和权限、更多的信任与责任、更有趣的工作、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个人成长的机会、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等。外部的激励有直接报酬、间接报酬和非金钱性报酬。直接报酬包括工资、加班费、绩效奖金等;间接报酬包括各项保险、福利待遇等;非金钱性报酬包括满意的工作休假(如旅游、带薪年休假、疗养等)、满意的办公设备、满意的工作分配、有魅力的头衔(如首席员工称号、先进工作者荣誉)等。就报酬方面实
现激励机制,必须区别情况,选择或综合运用切实可行的激励方式。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厂结合岗位动态管理办法,打破用人的传统界限,采用双向选择,拿出岗位来让广大员工参加竞聘。从一般岗位,再到本厂的中层管理岗位,让一些有才能有能力的员工走上适合的岗位,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
对于激励方式的选择,笔者认为,除了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这些传统激励方式以外,还应当努力探索诸如情感激励、参与激励、培训激励等“新”模式。
情感激励: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员工的感情沟通,尊重职工,使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对内有“亲和力”,更加注重人情味和加大感情投入,能够给予员工适当的情感抚慰。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解决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碰到的困难,使员工能够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员工潜能的充分发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与激励(也可称为责任或压力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职工参与管理是调
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企业应当在冲破“职称+学历”的人用格局,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激发和调动其工作和创新激情。
培训激励:企业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这是企业给员工的最大福利。许多外国知名企业,老板和员工对于激励的认识已经提升到了这一阶段,他们认为企业对员工最大的激励就是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和条件,籍此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同时激发员工更大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激励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去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客观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手段和目标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要的开放式的激励方式,使企业在激烈的、残酷的市场竞争是日益壮大!
大唐陈村水力发电厂王章军
第五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分析
摘要:人力资源规划是事业单位的一种战略性规划,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率,也直接能关系到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成长。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为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提前做准备,应对事业单位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出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过程。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各项人力资源业务的规划,去制定改善的措施,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要想提升运转的效率就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在具有如此强烈竞争的社会中,事业单位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变化,从而也就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事业单位就要不断的去完善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不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政府机构,它是介于政府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一般是由国家政府机构设置的,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社会服务组织,其特点就是非政府、非企业、非盈利。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要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方面,事业单位无法设立重要岗位的接班人制度,一些国家政策的变化、上层领导的喜好、人事部门的倾向等等都会对重要岗位的接班人产生一定影响的,不可能做到坚决按照制度去执行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大多是以社会公益的目的,而不是经济效益,所以导致事业单位不能正视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最后一个方面就是事业单位的人员很少出现人员流行,但是只有人才不断的流动起来,才能有助于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是关系着未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逐步认识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途径,合理的利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它有助于调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转型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机制正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深化,所以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新的要求,必须要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
2.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有助于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升。要想开展好管理工作,就要对员工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不断使员工努力提升自我价值,从而促进整体员工素质的提高。
3.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高效有序的服务体系,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
三、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脱离自身发展实际,缺乏现代人力资源规划的理念。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必须要立足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实际,不能脱离实际,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都是借鉴照搬,对于事业单位的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很难摆脱传统的想法跟理念,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由于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差,所以导致大部分人员的思想理念比较落后,而新时代的事业单位要求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所以很难适应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需要。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实施障碍多,执行力不够,并且得不到重视。有的事业单位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从而导致了规划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实施,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还在延续着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缺乏合理的人员流动及今生,人才得不到更好的利用。
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各项绩效、激励和约束管理机制不够合理,这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措施
1.转变人力资源规划传统化的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事业单位在整个的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要脱离传统的想法,大胆创新,用现代化的理念和思路去考虑问题,既要立足于眼下,还要展望未来,人力资源规划要引进竞争机制,用合理的选聘制度,吸引人才,让人才得到充分的利用,让人员流动起来。管理者更要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开发人力资源,制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事业单位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2.注意人力资源规划的整体性和整合性。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再大胆创新的同时也要有大局意识。整合性地原则既要体现在数量和能力规划相结合,也要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单位文化相结合。
3.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l体系。在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训体系的设计,首先,通过在对内部员工的调查,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计划;其次,制定好各项培训内容等等,确保培训的切实有效。
五、结语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在当前这个不断改革的大环境下,转变老思想、旧观念,大胆进行创新改革,在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发挥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更好的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