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和思考[本站推荐]
浅谈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时代背景下,应主动顺应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立足职能,因地制宜地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模式,解决当前发展中社会治安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稳定,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既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又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县公安局积极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清障开道,响亮地提出“打霸除恶等同命案必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责任重于泰山”口号,强势推进打霸除恶向重点领域、行业、区域和村居延伸。坚持“露头就打、不露头就挖、打早打小、除恶务尽”的斗争策略,动真碰硬,重拳出击,形成了以城区为主,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常态化斗争格局。同时,瞄准“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两大目标,出台优化发展环境举措和服务经济发展承诺,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将服务的触角前移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实现了对重点企业的“零距离”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必须主动把公安工作融入到经济建设中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全力推助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中心的意识。把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使每一项任务的提出、服务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到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要的坚决执行。二是要继续深化打霸除恶专项斗争。围绕“摸排整治”和“打击处理”工作主线,确立“挖老”、“打新、“铲小”工作方针,创新建立常态联动、协作机制、易涉恶场所(行业)定期联系机制、线索摸排机制、专案挂牌攻坚机制和提高打击效能考核培训等长效严打机制。三是要深入落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服务发展是第一警务”的理念,改进户籍、出入境、消防管理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健全企业涉稳风险等级评估、预防经济犯罪协作配合等机制,开展“保姆式”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立足公安机关的打击职能
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业,是管理社会、维护稳定的基本职能,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最基本要求。近年来,县公安局把社会管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防范“两抢一盗”破案攻坚和“零发案日”“双竞赛”活动、“断油行动”、“断腿行动”、“猎鼠行动”等,设立流动红旗和奖励基金,采取离职追逃、离职破案等超常规措施,坚持每周两次开展专项清查行动,并把“破小案”作为维护稳定、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和谐、惠及百姓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指数逐年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必须立足公安主业,充分发挥打击职能,全力做好社会治安防范和稳控工作。一是要坚决遏制“两抢一盗”案件多发势头。依托“跨区域办案协作机制”,以“打团伙、打流窜、打系列、打职业、抓现行”为重点,运用蹲点守候、巡防布控、特情提供、阵地控制等手段,采取以动制静、以快制快的战术,联动联勤,全力遏制“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发。二是要打造立体化动态防控体系。按照“一警多能,合成化作战”的目标,落实“防线”、“守点”、“巡面”的巡逻防控力量,推行“红袖标”工程、“警治联勤”等群防群治工作模式,织牢“城区专业化、农村社会化”“两化”防控网络。三是要深入开展“零发案”创建。充分利用网络、短信平台等载体,落实心防、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动员开展邻里守望、义务巡逻等防范活动,推进“警铃入户、十户联防”、简易红外报警等小技防建设,努力减少和降低各类可防性案件发生。四是要全力打造“天网工程”。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整合社会面技防资源,大力推行以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报警系统
为主要内容的“天网工程”建设,力争实现对所有乡镇街道、交通要道、重点部位全面覆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善于破解社会管理的难点和新问题
维护社会治安、提供良好服务,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的期待和要求。需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举措。近年来,县公安局全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公安长远发展的难题和瓶颈,推行实有人口、房屋“双实有”的管理模式;制定虚拟社会管控方案,建立舆情观察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会同教育部门建立校园警务室,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在县电视台、电台设立交通曝光台,建立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先后推出“民生警务直通车”、运用“平安大家谈•警务广场”、“警民时时通短信服务平台”、“网上公安局”、“警方微博”等一系列惠民、便民、利民措施,社会管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对基础性、源头性问题深入调研,及时填补管理空白、弥补执法“短板”。一是要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问题。要建立常住人口信息定期抽验、核查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监督检查,落实业主和出租房主的责任,实行案前管控责任倒查制度。建立完善重点人员逐级报备等制度及高危人员信息预通报制度,提高重点人口列管率和控制率。二是要创新虚拟社会管理问题。提高网吧实名登记率、安全管理系统在线率,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网络评论员队伍,跟踪掌握重点人员网上活动情况;建立网上舆情监测分析研判机制和重特大案件、命案同步上案制度,提高侦察打击、防范控制能力。三是要提升治安行政管理水平。运用“警方微博”、“公安在线”等,走进“虚拟社会”,关注民生、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社会热点。每周至少开展两次以上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文明交通示范岗”创建活动。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推广娱乐场所分级管理办法。完善“加急服务、上门服务、提醒服务、超前服务、跟踪服务”等措施,擦亮窗口形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考虑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
只有长期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更加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公安事业科学、跨越发展。近年来,县公安局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突出科技应用,着力提升信息化治安管控能力。组织实施“大走访”、“百警联村”惠民工程、“百警驻企”安商工程、“百警进社区”便民工程,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全部推行错时工作制,变“全时警务”为“时效警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同时,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公信力,促进了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工作。一是要继续抓好“三百”工程的深入实施。在“百警联村”、“百警驻企”、“百警进社区”工作中,深入开展“便民警务日”活动,主动提供便民服务,精心打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品牌,务实高效的服务群众品牌,公正亲民的公安形象品牌。二是强化信息研判和应用。坚持每日收集,每周汇总,每月综合,每季评估、每年深度研判情报信息。及时发现、分析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布预警信息,实现精确制导、精确指导、精确评估,提高情报信息的研判水平。三是提升执法办案水平。深入开展“立办结案”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和执法业务培训,完善民警执法档案,健全执法监督及执法考评体系,建立执法质量动态考评网上晾晒平台,创新示范案卷评选机制,提高执法质量,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
第二篇:关于基层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关于基层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公安机关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群众满意度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随着广厦天都城的入驻,多个房产公司接连入驻,星桥街道迅速进入了城市化建设阶段。同时,设立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吸引大批工厂企业入驻,带动了整个辖区的经济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星桥社会治安形态愈来愈严峻。如何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维护辖区的社会平稳,作为辖区派出所,我们面临许多新挑战:
一、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且流动性较大,增加了管理难度;
二、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近年来,我所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中,流动人口占了八九成,而同时,受害人也大部分是流动人口;
三、对流动人口、出租私房、公共场所等治安要素存在管理薄弱环节,致使部分地区成为治安乱源及案件高发区。
四、盗窃两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及入室盗窃等侵财性成为星桥主要犯罪类型,直接影响辖区群众的安全感;
五、巡逻队伍专业素养不够,导致治安防控力度有所欠缺。
六、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引起的各类不安定因素也随着城市化建设推进而增多。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
一、星桥靠近临平城区,经济发展较快,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其二,星桥开发区设有很多劳动力密集的企业,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其中部分人员因盲目流动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其三,星桥东依临平,西接丁桥,东南与乔司接壤,交通呈放射性,给违法犯罪活动带来便利条件;其四,星桥正处于城市化建设初期,由城镇、新建农民小区、传统农村(类似“城中村”)及商品房小区组成的空间结构,该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不便;其五,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上虚拟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星桥辖区的社会治安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大民警的工作力度,较好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但是从长远看,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提出适应社会大环境变化的管理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构建党委、政府主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格局,高质量、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和归口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二、要切实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按照“公平对待、优化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等多种管理手段有机结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更新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采取“村民小组长协助办证,有偿补贴”、流动人口办证厅错时上班、警务室设立便民办证点、大型企业上门办证、社区民警与管区工厂企业通过电子邮件管理流动人口办证等措施,切实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
三、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特殊群体教育管控工作
以实现动态管控为目标,构建社区、家庭、警务室“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改对象、涉毒人员、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教育管控。
四、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
切实把维稳集中整治与社会治安排查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对“城中村”等重点地区和流动人口较多、治安隐患突出、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管理薄弱以及案件多发高发的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经常性的动态摸排调查,同时加大信息技术在治安动态管控上的应用,配合专业治安巡逻队伍,打造严密的防控网络。此外,结合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以出租私房为重点,严格执行“以房管人”,通过挤压违法犯罪人员的藏匿、活动空间,为辖区居民打造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五、要切实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综合管控工作
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统筹虚拟与现实两个社会、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完善虚拟社会防控体系,加大虚拟社会管理力度,加强虚拟社会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六、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有效措施,是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明确打击犯罪是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预防犯罪是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把工作重点、力量配置、经费投入更多地转移到预防为主上来。要建立信息化的治安防控系统。一是要打造“信息化”的小区防控网,应用多种方法完善封闭式小区技防人防措施,全面推行围院式管理。二是打造“精细化”的路面巡逻防控网,根据街面治安实际科学划分巡逻警区,建立覆盖辖区道路的巡逻防控网。三是打造“规范化”的企事业单位、重点目标防控网,围绕重点企事业单位和重点目标,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和工作责任制,与街面、社区防控网相连接、相呼应。四是打造“标准化”的视频监控防控网,以全球眼和天网等视频探头为基础,对重点区域、道路、目标实施全天候电子监控,实现与路面治安力量联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七、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
基层基础建设,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在基层,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量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的重点也在基层。因此,我们必须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切实发挥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一线平台作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首先必须夯实信息基础,要通过强化“人、屋、车、场、网、会”等基础信息的采集,确保各项治安信息底数清、情况明。其次必须夯实群众基础。通过警务室作为平台,开展“警民恳谈会”、“开门评警”“大走访”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广泛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第三篇:基层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基层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公安工作适应新形势、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县级公安机关是参与社会管理的基层单位,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内涵十分重要。笔者根据自身实践谈一下粗浅看法。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基层公安机关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选择,是公安工作从理念到方法的重大转变。
(一)准确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在我国政治体制下,社会管理是指党委、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领域进行协调、组织、监控的活动。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的过程。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正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本质。传统的社会管理是把社会管住、不出乱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不仅是把社会管住,而且要增加社会活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因此,社会管理创新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
基层公安机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把热情服务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一是保障民安。如推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变“被动防”为“主动防”。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等。进一步加强交通、消防和危爆物品管理等,让群众感受到公安机关对民生的重视。二是维护民权。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理念,用足用好法律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仅保护好受害人的合法利益,使之在人身权、财产权等方面都得以抚慰,还要维护好犯罪嫌疑人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执法,增强他们的理解与信任。三是促进民和。树立和谐理念,讲究工作方法,致力于化解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立;在治安行政调解中,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对因家庭、邻里、同事之间纠纷引起的其它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尽量调解处理等。(三)充分认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公安机关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不断显现。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矛盾涉及的领域广、波及的群体多,各种难以预料的社会风险明显增多,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就我县情况看,每年因回汉民纠纷、医患纠纷、征地拆迁、交通肇事逃逸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20余起,且有不断增加趋势,这些群体性事件群众关注度高,影响社会稳定。基层公安机关只有通过变革,不断提升管理理念,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才能进一步增强履行职责任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的原则
原则具有指导性作用,不同的原则会产生不同的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视野和方法。基层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出发,找到创新的理念和方法。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在“探索”中创新。探索是研究、是发展,探索的实质就是创新。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探索中创新要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积极探索维护政治稳定问题,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难题;积极探索打击违法犯罪问题,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两抢一盗”、黑恶势力、经济领域犯罪难题;积极探索治安管理问题,解决好“社会人”、特殊人群、公共安全管理难题;积极探索互联网管理问题,把握好网上斗争的主动权;积极探索队伍管理问题,解决好盘活警力资源,激发队伍活力难题。二是在“比较”中创新。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发现,才有创新。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面对基层公安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基层公安机关只有跳出公安看公安,跳出本地看本地,跳出队伍抓队伍,用开放的境界和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克服和纠正自身不足,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在“扬弃”中创新。创新不是全盘否定,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扬弃”是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基层机关要继承过去公安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当前社会治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内在规律,找出破解办法,创新工作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社会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者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灵活第四篇: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
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
衡阳市政府副厅级干部、市公安局局长 徐发科
社会管理创新是公安工作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的主旋律。各级公安机关必须按照观念人性化、机制规范化、手段信息化的思路,找准切入点,把握好结合点,遵循创新规律,积极理性推进,使公安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一、要强化创新理念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利用现有的社会管理资源和经验,引进和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对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全党、全国的热门话题和热点工作,各地公安机关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有不少同志认为工作创新是“自找麻烦”,不逼着创新就不愿意创新。实际上,对这些警种和单位的负责同志而言,不搞社会管理创新才是真正的“自找麻烦”。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化、思想观念深刻变异、治安形势深刻变迁的新形势下,社会财富增加,个人活力激发,利益格局分化,社会矛盾凸显,人们的心情、心态、心理预期都在变化,必须把加强社会管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墨守陈规、因循守旧、萧规曹随、不思进取,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拥护。正因为治安形势和群众的需求在不断变 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必须随之变化。不变,就会思想僵化、步履蹒跚,就无法正确面对变化的世界,无法能动改造客观世界。长治久安离不开社会管理创新,实行管理创新确实是大势所趋。为此,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是不能把创新看成高不可攀。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为了建设稳定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全舒畅的活动环境,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最大受益者。社会管理的实践表明,问题和矛盾总是存在于群众之中,而解决的办法往往也隐藏在群众中、孕育在实践中。因此,必须以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起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实用管用为原则,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群众工作不是单向的“给”与“取”,而是双向互动。当今社会利益多元化,公众参与意识强烈,必须畅通渠道,让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以群众视角创新社会管理。当社会需求和公安工作的需求两者高度统一的时候,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才有可能变成现实。群众是衡阳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源”,群众最期盼什么,我们就应该创新什么。要深入群众最关注的地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困难,使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即时传至公安机关决策层,让创新之路越走越宽。从这个角度来说,创新能力实际上是群众工作能力高低与否的直接反映。
二是不能停留在领导层面搞创新。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各级领导负有重要责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导者。群众是力量之源、创新之源,很多创新的做法、创新的经验,2 都是来自于基层先创先行;领导的作用,主要是发现、总结、提升和推广。只有既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又善于总结推广实践中的新鲜经验,才能使创新的精神力量同群众的实践要求真正结合起来,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不竭源泉。
三是不能局限在零星项目上搞创新。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创新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提升我们的工作。因此,必须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既要有优势项目,也要有次要项目;既要有综合项目,也要有单一项目;既要有大项目、好项目,也要有小项目。可见,各个警种、各个单位都有创新的任务,都要挖掘创新的潜力。衡量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真创新、假创新的标准,就是创新的要求是否转变为全体民警的实际行动。
四是不能满足少数部门搞创新。真正的创新高手在基层。许许多多的创新思想是基层民警首先开始探索的,许许多多的创新方法是基层民警最先开始使用的。要善于发现、总结、提炼基层单位、民警的创新火花,使创新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经验的辐射作用,使创新渗透到工作每个细节。
五是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管理创新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公安一家单打独斗就能做好的,必须把增加“内力”与引进“外力”相结合。要解决封闭主义的问题,实行开门创新。必须将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母系统中,贴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布局,联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并 3 将群众吸收进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公安牵头、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创新工作机制。要坚持探索与借鉴相结合,善于学习其他地方、单位的好经验,尽量少走弯路,在此基础上丰富、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在网络安全保卫工作方面,公安机关必须与网络宣传、通信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形成管理合力;在打击电信诈骗这种非接触式新型犯罪方面,公安机关要针对犯罪分子利用网络、信用卡跨国跨境快速实施犯罪、甚至连发案地点都很难确定的特点,与银行、银监会等职能部门协商、合作,实现跨地域依法快速查询、冻结涉案资金,才能最大限度地挽回受害人的损失。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必须主动加强同外事、统战、民族、宗教、民政、国安、文教、卫生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和工作协作,建立合作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掌握情况,完善管理措施,优化处置工作方案。又如在社区警务改革上,要依托社区民警在社区居委会和基层党组织任职这一平台,推行集警务与党务、政务、事务、家务“五务一体”警务新机制,更加有效地整合社区群众、基层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社会力量,实现对社区社会治安面、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以及特殊人群的高效管控,等等。只有建立政府主导下的部门协作机制,打破部门封锁、信息壁垒,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才能真正推动公安社会管理创新。
二、要把握创新走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找准着力点,才能有所作为。创新工作要把握四点:
一是创新项目量的把握。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要形成规模效应。市公安局已决定选择十个重中之重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力争在全省公安机关具有领先性和影响力。通过重点项目的培育,带动全市管理创新项目的发展,形成整体的创新成果和规模效应。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两眼向外,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创新经验,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切实把本地经验特色化、外地经验本地化。
二是创新项目面的把握。公安机关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对网络的管理、对社会的管理,以及对社会治安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和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要赋予管理平台、手段更多的政策含量和服务内容,必须集中各个单位、各个警种的智慧,破解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使各单位、各警种成熟的零星经验,变成全市公安机关的整体的创新优势,以新的思路应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各种挑战。
三是创新项目质的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真正具有创新的元素,不能搞形式主义。在市政府“数字衡阳”的整体思路下,我们正在探索以市场化的思路建设“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采取公安规划、企业出资、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行,这种方式目前在全省是唯一的,将为建立衡阳特色的“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社区有群防、单位有技防、院落有人防”的立体化警务防控模式打造鲜明的亮点。除上面的创新项目外,全市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完善、5 提质已取得效果的创新项目,真正形成衡阳特色,尽快形成现实的战斗力。
四是创新规律的把握。社会管理创新要遵循公安工作规律,切实防止想当然的盲目创新、为片面争当先进而创新的错误倾向。为此,要建立规范管理创新的机制,制约乱动手、假创新,通过机制的管理,约束有关单位及警种的管理创新活动。特别是对直接关乎民生的工作创新,要慎之又慎,不能因为创新而损害群众的利益,做到既要管得住、又要管得活,既要保证社会安全、又要方便广大群众。各单位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时,必须坚持“三个立足”,即立足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能、立足本地的治安实际、立足人民群众的民生意愿。在创新之前,要认真调研、充分酝酿,必要时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切实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三、要强化创新效果
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要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脚踏实地的创新;要解决形而上学的问题,科学地统筹创新,把工作提升的程度和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注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长治久安方面下功夫。打牢基础工作是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底数不清、信息不灵、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力量薄弱分散,是长期以来困扰基层基础建设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坚固可靠的基层基础,社会管理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量 6 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的重点也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必然也在基层。因此,我们必须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切实发挥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一线平台作用。
二是要在提高驾驭能力上下功夫。社会管理创新包括公共安全管理、打击违法犯罪和人口、场所、虚拟社会管理等子系统,其核心是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大局的能力。要围绕社会管理中“人、地、事、物”等基本要素,从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环节入手,制定接处警、治安巡逻盘查、交通纠违、群体性事件处置、纠纷调处、窗口服务、强制措施的执行、涉案财物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工作细则,把执法过程中每个单位、每个民警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干不到会追究什么责任都规定得清清楚楚,将每个民警的执法行为强制入轨,提高民警的发现、侦查、控制和处置能力,从源头上防止执法问题的发生。就衡阳的实际情况,当前必须着力提高广大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综合执法的能力、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动态环境下打防管控的能力、内部管理的能力,建立扫黑除恶、治毒扫黄、惩防盗抢的长效工作机制,为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工作基础。
三是要在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上下功夫。当前,信息化的触角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物联网、泛在网、富互联网、语义网、“智慧地球”等,令新一轮技术变革蓄势待发,必将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信息 7 化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相互交织,正在全方位地影响、改变、塑造着世界,社会呈现日益复杂的形态,以传统手段管理社会已经寸步难行。掌握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将信息化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进器”,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手段、新方法,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至关重要的环节。要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定期会商研判机制,提高信息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积极探索合成工作机制,在明确各部门、各警种社会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体系,促进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要积极推动情报信息从战术应用到战略应用、从操作应用到决策应用、从表层应用到深层应用的转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为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要积极构建物联网“感知警务”新模式,在证件防伪、安全控制、交通管控等警务领域引进、采用物联网与传感技术,尽快实现涉人、涉车、涉物和重点场所管理上的突破,提升现代警务的实战能力和服务水平。在风起云涌的信息化浪潮中,衡阳公安过去已经被动落后,这种局面必须终结。从现在起,必须科学规划、高位布局,结合实际、面向实战,立足于“集约化、少投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实现后发赶超,从而在信息的互联共享中发挥最大的实战效益,进而依托信息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四是要在树立公安形象上下功夫。窗口单位和一线民警的一言一行,直接关乎公安机关形象。当前在服务态度、办事速度、服务质量、办事环境等方面与群众的期望值还存在 8 差距,警务调查的评价值还不高。必须确立“人本、专业、安全”的服务理念、“更快、更亲、更严”的工作追求,将“服务理念、专业素质、职业精神”确定为提高窗口单位服务水平的“三大支柱”,走“以服务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努力创建文明窗口,争当文明使者。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不是简单的扶老携幼、救危帮困,而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施舍恩惠,而是职责所在。为此,有对外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正确处理严格执法的“刚性”和为民服务办事的“人性化”之间的矛盾,做到既刚性如山,又柔情似水。为此,要经常开展业务技能、服务技能、礼仪知识、形象塑造培训,并通过主题文化活动、创办内部刊物、星级等级评选、选树典型等方式,规范执勤人员的言行举止,增强职业精神,激发窗口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培养民警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执法为民的理念。窗口民警要用发自内心的微笑感染服务对象,做到微笑在眼、微笑在言、微笑在体、微笑在心,使微笑服务成为我市公安机关窗口单位的品牌。要健全执法制度、细化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管理、解决执法瑕疵,通过量化执法质量目标、明确执法岗位职责和程序流程、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加强执法过程控制、强化执法监督等方式,促进执法、管理、服务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在具体工作方法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预约服务、引办服务、延时服务、网络服务,推广应用网上申报、办证、咨询等方式。为即时征集群众最真切的意见,随时满足服务对象的新期待、新要求,各窗口单位都要设置服务满意度电 9 子评价器,方便群众在办事时对窗口服务进行监督,使广大群众随时随地能得到优质高效服务,打造为民服务的“新干线”。
四、要激化创新活力
社会管理创新考验官员素质。对于公安机关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坚持维护秩序与激发活力并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现代警务机制、体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这是对公安机关执法能力、管理能力的一场考验。要把创新队伍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注重挖掘队伍潜质,调动民警的责任心。如果内部机制不创新,无法激活队伍的活力,那么社会管理创新也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解决警力不足问题,在近期难以大幅度增加总警力的情况下,要向内挖掘潜力,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警力资源,解决机构臃肿、部门繁杂的通病。要借鉴石鼓分局的做法,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鼓励年事较高、身体不好、积极性不强的民警提前退休,也是激活内部的方法。要通过深化城乡警务战略,大力深化社区警务改革,鼓励民警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乡村,特别是充分发挥社区民警、驻村民警的作用,把自己看小些,把群众看大些,会同基层组织、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零距离服务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今后,要把基层工作经历尤其是社区工作经历作为市局机关民警提拔的刚 10 性依据,引导警力流向基层,使民警心系百姓、安心基层、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在基层一线增长才干、无私奉献,真正做到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扎扎实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
激化基层管理创新活力。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基层公安机关作为整个公安管理活动的基础环节,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基层有第一手的鲜活信息,有第一线的实践经验,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活力。只有树立创新“课题到基层选,成果到基层用”的思路,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调动、激发基层公安机关和基层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基层首创”成果为社会管理创新提速,才能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不竭动力,才能深入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方法指导公安工作,充分尊重基层的创造精神,充分激发广大民警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要鼓励民警开展“创意警务”,积极创新基础工作法和侦查破案技战法,不断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不断增强民警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第五篇:浅谈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浅谈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要顺应社会发展形势,从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加强治安管理,有效开展虚拟社会管理和有效调动公安民警积极性等方面,创新思路、勇于探索、强势破题,积极破解维护稳定难题。公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排头兵,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县区级公安机关首要的政治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30年来累积的各类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集聚和释放,使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刑事案件呈高发态势。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大量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强势推进,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涉稳事件数量呈多发趋势,成为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处理、调解、化解难度不断增大,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事后“救火”的旧思路、老办法应对,只能事倍功半,容易造成被动。因此,只有不断创新,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未雨绸缪,及早谋划,才能牢牢驾驭社会稳定大局。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顺应社会建设进程,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现代科技作用和基层创造精神,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新路子。
一、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社会管理工作各个方面现实状况的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在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思想认识方面。思想理念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第一步。我们的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当前世情国情社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把握不准,对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评估不足,对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高,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按部就班搞工作,四平八稳抓队伍”的陈旧观念和“不动不错,越管越乱”的错误认识,缺乏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如此以来,整个社会管理工作在机制、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就成为空谈,管理难题的破解、管理资源的整合及管理效能的提升更无从说起。二是在警务机制方面。与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规律相比,现行警务机制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在决策指挥上,往往凭经验、靠行政命令来部署;在勤务组织上,延续“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的传统模式,城镇社区警务和农村警务机制还不够成熟;在警务部署上,部门、警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不能发挥整体合力,政府频繁调用警力参加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机关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是在硬件配套方面。虽然近年来警用装备不断加强,基层基础的警务保障逐步完善提升,但受经费保障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基层公安机关在办公条件、执勤工具、车辆装备、通讯保障、搜排爆装备等公安基础硬件保障上离正规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各类大型安保活动增多、涉稳事件频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和违法犯罪手段日益更新,公安机关硬件上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社情敌情变化的速度,人海战术下产生的防管控打网络疏漏和管理服务效能低下问题突出。
四是在软件跟进上有局限。主要体现在队伍建设和信息化的推进两个方面。尽管近年来公安队伍在不断增编,民警数量有所壮大,但与高速增长的人口总量、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相比较,民警人数比重偏低,民警严重超符合工作。同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器”的信息化工作在基层一线处于起步阶段,一线民警主动吸收信息化改革的能力有限,使信息化作为“推进器”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所做的有效尝试
一是在社会矛盾源头治理上推行“人性化”措施。公安机关应大力提倡“调解优先”和“柔性执法”的理念,既要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又要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围绕“三个最大限度”的总要求,完善以“三调联动”为主体的柔性调处机制,进一步创新执法理念,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了公安执法问题和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的发生。
二是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把握“动态化”原则。建立了专业化的巡控队伍,落实车巡集中化、处警专业化、步巡责任化的“三化”要求,最大限度将警力部署在街面、社区和案件高发地段,强化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的治安巡逻盘查。坚持走治安防范社会化道路,广泛发动群众,将巡逻警力延伸到各单位、门店和背街小巷,逐步形成了以专职巡逻民警为骨干、专职治安巡防队和保安人员为主要力量、其他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积极推进城市治安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技防设施网络化,并积极服务实战,逐步形成了“专业队伍打、社会力量防、技术手段控”的动态防控新格局。
三是在公安行政管理服务上坚持“社会化”路线。在引导各类场所规范经营、大力整顿黄赌毒问题、加强行业场所阵地控制的同时,积极服务第三产业发展,努力净化治安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安全管理从严,坚持源头治理从紧,阵地控制从优,大力推动加快消防工作社会化和社区防范物业化的进程,推出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不断优化证照办理服务。特别是在创新旅馆业管理方面,积极开展旅馆业工作人员安全知识持证上岗培训,将出租房屋家庭式旅馆纳入旅馆业管理,探索出了“旅馆业协会”行业自治管理的新模式。
四、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要将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我们要自觉融入和服务大局、敢于创新进取、勇于探索担责的工作理念,这样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公安事业发展的最前沿。
二是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器”。辽宁省公安机关早就提出了“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即创新公安情报工作,强力推进“大情报”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监管机制,强力推进“大网安”格局;创新打击犯罪新举措,强力推进“网上作战”;创新和谐警民关系途径,强力推进“户籍服务一网办”,都是以信息化手段为基本依托。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强警意识,切实提高全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运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手段,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公安工作的流程再造和效能倍增。三是要把握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要在创新中继承发展,不能丢弃传统的政治优势。党政的高度重视是开展公安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社会管理涉及众多方面、诸多部门,只有建立党政统一领导,公安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的工作格局,积极解决一批机制性、体制性、保障性问题,才能实现有效管理,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强化“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务实作风,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确保出台的制度和制定的文件附有操作性、针对性和生命力。
四是要把握和谐管理的理念。要创新和谐警民关系途径,以“服务措施一网办”破解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难题。大力推行网上便民措施,努力构建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办事流程,打开电脑就能查询办理结果,鼠标一点就能办理业务的阳光警务模式。积极推行“外网受理、内网管理”审批模式,提升网上便民服务效能。积极推行网上预警,预防和减少犯罪危害。积极推行网上信访和警民互动,开通警民互动qq群、社区警务论坛、微博等警民联系平台,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我们一定要敢于承担风险,克服畏难情绪。要支持、鼓励、尊重基层公安机关的创造性工作,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事情,不管障碍有多大都矢志不渝地去干、善始善终地去做;凡是有利于群众利益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都千方百计地去办、持之以恒地去做。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创新永无止境,在创新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始终保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做到困难面前不
畏惧,矛盾面前不回避,找准关键点,勇破重难点,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积极探索,在思想解放上求突破,在工作创新上求实效,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把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融入到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