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

时间:2019-05-14 15:4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

第一篇:关于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

关于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区正在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支撑点,城市社区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完善城市社区建设,已成为解决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新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社会调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推行社区直选,强化居民自治。《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组成必须由选举产生,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必须推行社区居委会直选。社区居委会直选,是指通过召开本居住区域内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全体社区居民和社区成员代表参加的大会形式,按照民主、公开、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一人一票”直接投票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社区直选是基层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表达利益要求,实现合法权益的最直接舞台,经济和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迅速反映到这个舞台上来。实践证明,通过扩大基层民主这种形式,使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变化,促进政府积极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对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自我服务。社区自我服务是社区的一项重要自治功能。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人口流动性加剧,城市人口老年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趋势都迫切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难以“破题”,主要受两大突出

矛盾的制约,一是社区服务能力不足与居民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二是居民参与意识不强与社区缺乏凝聚力的矛盾。我们通过调查青岛胶州市阜安街道办事处了解,他们社区28个居委会,有常驻和流动人口15万之多,通过搭建起邻里互助中心,建立起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卫生保洁、有偿便民、社区文体等便民服务队伍的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融公益性、互动性、赢利性于一体,尽社区所能,急居民所需,把社区逐渐打造成为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幸福家园”。据介绍,各社区的“邻里互助中心”主要向广大群众提供免费的综合服务。内容包括户籍、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综合治理、党员管理等28项服务。它既为居民解决难题、代办事务,又为居民提供各种公益性活动,畅通了政府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渠道。目前,大到办低保,小到看水表,居民几乎所有对公益性服务要求,只要在邻里互助中心登个记,就可以得到满足。

在党员志愿者队伍中,他们将党小组建到了楼座,一个党小组就是一支服务队。目前,这里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了600多人。各社区还开展以服务居民为重点的党员“一人一岗”活动,组织大家参与纠纷调解、济贫帮困、绿地认领、义务巡逻、卫生保洁等公益活动。卫生保洁队伍也别具特色。过去,环境卫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往往是花钱不少,效果不好。为此,办事处引进市场机制,招标选定物业公司,由其负责社区的卫生保洁工作。各社区与物业公司约定,每两栋楼配备1名保洁员,第一年实行免费服务,第二年起按照每位居民每月1元钱的最低标准收费。卫生保洁队伍建立后,社区环境整洁

有序,社区形象明显改观。

在组建有偿便民服务队伍中,各社区委员会与辖区内那些信誉好、服务周到的商业网点建立起协作关系,为他们统一悬挂服务标志,统一印发便民服务卡,使各种生活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目前,参加有偿便民服务的协作单位达到86个,每年开展上门服务1000余次,居民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我们了解到,各社区还组织起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300多支,注册从事志愿服务的居民超过了6000人,形成了群众有难有人帮,邻里不和有人劝,不良行为有人管的良好氛围。而街道的文体活动队伍则发展到了拥有秧歌队、舞蹈队、腰鼓队、门球队等45支,参加各种文体队伍的社区居民超过了1万人。

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抓典型、树榜样,激励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对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和社区建设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理顺社区关系,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我国实行城市社区自治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居民自治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使城市社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农村转移出来的流动人口、社区范围内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离退休老年人、下岗和失业人员等,这些人口大多脱离了原来的地域或“单位”管理进入了城市社区,急需社区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予以整合。另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化,社会自主性力量增强,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如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的群众自发组织等,其中有的是利益性组织,如社区中的业主委员会。这些组织的出现既丰富了基层群众自治的主体力量,同时也对基层群众自治的功能和地位形成一定的冲击,如业主委员会对居民委员会形成的冲击。因此,自治组织如何协调好与群众组织、利益组织的关系,保证自治组织在社区中的主导地位,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基层自治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推广创建“平安和谐社区”,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稳定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

创新型社区、建美好家园,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牢把握社区建设的根本,深深扎根于居民群众自治的实践,不懈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够开创社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关于我市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汇报[定稿]

关于我市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邓华圣

(2007年6月1日)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与会人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及主任会议要求,调查组的同志于5月26至28日,深入到琼湖街道办事处的新建、新和、山巷口、金田等社区,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的和平、义和、庆云山、书院、湘北、大桥社区,草尾镇的草尾社区,通过填写表册、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接待来访等形式,对我市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向主任会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我市的社区建设工作是2002年开始起步的。2002年12月,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1〕17号)文件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首先在城区成立了12个社区居委会。2003年元月,市委、市人民政府以沅办字〔2003〕3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的意见(试行)》。2006年,我市按照省、地市的要求,依法依规对社区(居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由原来的36个社区(居委会)整合成28个社区、1个居委会(其中城区16个社区、1个居委会,建制镇12个社区),并全部实现了支部书记和主任一肩挑的要求。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组织,由社区居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按照沅办字〔2003〕3号《关于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的意见(试行)》文件规定,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能有10大项。

我市印发的《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职责界定表》显示:社区一共有41项职能,其中由社区承担、部门指导的15项,如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等;由社区与部门共同承担的5项,如民事纠纷调解、市民教育等;由部门承担、社区协作的21项,如民政、低保、劳动就业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职能在逐步增加。据民政府部门介绍,目前我市社区的工作范围和主要职责已增加到28项。

调查走访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各级各部门对社区建设工作是比较重视的。一是给社区拨付了工作经费。市人民政府每年给城区每个社区拨工作经费4.5万元和平均1万元的奖励经费,对原建制镇已成立了社区的按每条街每年3000元的标准拨付,并列入了财政预算。这几年,市人大代表连续写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建议案,市人民政府都作了答复,并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2007年起,每年对城区16个社区各增拨1万元经费,以弥补经费不足。同时,民政局、劳动局每年分别给城区每个社区各1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劳动局还对建制镇的社区按每年1万元的标准拨付了工作经费。茶盘洲、南大膳等镇对社区经费保证得比较好。二是为改善社区办公条件付出了努力。我市采取财政投入与部门支持的办法改善社区的办公条件。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为部分社区提供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市城区的金田、新和、黄家亭、和平等社区已有了自己专门的办公场地。三是社区共建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主要表现有三:其一,“有困难找社区”的观念逐步深入社区居民心中。其二,市政府明确的共建成员单位有所行动。其三,辖区单位共驻共建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二、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我市的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制约发展的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办公场地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城区的16个社区办公场所符合要求的只有金田和黄家亭两个社区,勉强能开展工作的有和平社区、新和社区,其他12个社区都是租借的办公场地。庆云山办事处的5个社区(义和、庆云山、书院、湘北、大桥)每年需支付房租2.32万元。建制镇的12个社区有5个需租借办公场地。社区现在的工作量与成立初期发生了显著变化,每天来访、办事的居民络绎不绝,办公、档案、妇检等设施设置相当简陋,已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经费保障的问题。社区的工作包罗万象,面广量大,社区的干部是真正的“全日制”脱产干部。尽管广大社区干部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但巧妇是难为无米之炊的。从目前的现状看,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社区的办公条件改善和各项工作运转。除了新城区,其余的社区既无自己的办公场所,又无固定的创收项目。办公经费和干部待遇基本上是“三靠”,一靠上级拨款,二靠单位赞助,三靠违规收费。为了支持社区建设,市人民政府将下拨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但仅靠这点拨款根本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第一,城区每个社区每年的工作经费只预算5000元,2007年才增加到1.5万元;第二,城区每个社区干部的待遇只预算为每人每年6000元,即人平月工资500元;第三,城区的社区干部社保中的“公家部分”未作考虑。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要考虑社区干部的社会保险问题。调查发现,有的社区因经济状况较好,干部的社保问题已经解决,有几个社区采取的是个人垫资,社区挂帐的办法,但大部分社区没有解决好。由于存在攀比心里,严重影响了大部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制镇的的社区经费保障方面的问题更突出,市财政只按每条街每年3000元的标准拨给工作经费,没有考虑工资待遇。他们的待遇由镇里确定,有的镇只划指标,工作经费和待遇只能从市财政拨给的那点有限工作经费和默认的一些服务性“乱收费”中解决。黄

茅洲镇社区干部待遇视同村干对待,月标准为280元至350元。今年1-5月的工资还没有着落。虽说,劳动部门拨了一些工作经费,那也只能保证“专款专用”后略有结余。可见,经费保障问题是社区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

三是社区共建的问题。社区居委会属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基层组织。社区所辖单位和个人对社区建设都有责任和义务。但是现状却不尽人意。第一,许多居民及辖区人员对“社区”一词感到陌生,根本就没有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有的甚至拒绝承认自己是社区的一员。第二,少数部门单位缺乏社区共驻共建意识,对社区建设不太关心、不太支持。调查组从多方面了解到,琼湖街道新建社区所辖沅江纸业公司,擅自挂牌成立“沅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社区管理委员会”,根本就不愿服从所在社区管理。第三,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行工作职责发展不平衡。早在2002年,市委市政府就对全市28个相关的部门单位明确了社区建设工作职责,但据介绍目前只有6个单位拿出了具体措施,也就是说,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社区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诸如下岗人员组织关系、户籍移交等许多交接衔接工作存在不少漏洞。

三、一些认识和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重要。尽管社区建设、社区管理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依据,但社区的作用是不可能低估的,也是其他组织不可取代的,社区的建设是大势所趋的,社区工作是大有作为的。2006年8月,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益阳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益发〔2006〕2号)。这也说明了我们应加强社区建设。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市的社区建设工作,调查组特向市人民政府及有关

部门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市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搞好社区建设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部门单位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居民,特别是“单位人”、“企业人”自觉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中去,激发他们“爱我社区,建我家园”的热情。

2.要积极探求社区建设经费保障的新路子。制约我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办公场地的问题、经费保障的问题、社区共建的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实力的问题。少了票子,缺少经费,什么事情都很难办成。全市28个社区、140多名社区干部所需经费仅靠市财政拨款是难以保证的。因此,要积极探求解决社区建设经费问题的新路子。我们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探求经费保证的路子。一是把租用办公场所的费用节省下来,用于工作经费。各级政府要借鉴外地做法,通过多渠道筹资新建、调剂划拨国有闲置用房等办法,把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的问题解决好。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居乐业,安心本职工作。二是市人民政府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明确社区的办公经费和干部待遇保障规定,并且适当提高社区干部工资标准。三是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为社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创造条件,特别是要给予其创收的载体。四是广泛发动社区所辖单位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五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为社区适当拨给工作经费。

3.整合社区资源,形成我市高标准、高起点的社区新格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我市社区格局还是2002年建立之初规划的,现已时过境迁,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行政区划的调整,社区的设置也应作出相应的整合和调整,原城区5个街道办事处下辖16个社区,去年通过综合配

套改革后,调整为2个街道办事处,但16个社区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市人民政府应考虑整合有限的资源,合理布局,科学设置,精兵简政,走大社区发展的路子。

4.进一步明确城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强化其工作职能。为全面推进我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各成员单位协调、规范、高效地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给28个成员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责,市人民政府要把贯彻执行工作抓到位,督促成员单位把自己职责履行好。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的引导、指导和管理,规范社区的工作行为,不断提高我市社区建设的档次和品位。

第三篇:关于我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持续推进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大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覆盖,城市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但仍存在公共服务社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制约着社区服务效能的持续提升。市委政研室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当前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为提升城市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我市积极开展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创新实践,在强化党建引领、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建成社区“大党委”制度示范点*个;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便民利民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覆盖,服务用房面积由“十二五”末的*万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万平方米;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城市社区现有工作人员*人,社区社会组织*个,社区志愿者*人;社区服务内容逐步完善,城市区五级养老体系初步构建,社区体育公园体系建设高效推进,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满足。

二、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掌握居民需求不精准。

居民需求发现机制还不完善,对居民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的社区服务需求掌握不精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务供给不足和供需错配。比如,高密度社区对停车服务有需求,低龄儿童家庭多的社区对托幼服务有需求,老旧小区较多的社区对充电桩有需求等等,部分社区对这些需求掌握得不够、统筹考虑不足,社区服务尚不能满足居民现实需求。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居民需求的自主权不够。在社区服务内容设置上,以自上而下

“一刀切”的行政服务为主,社区作为执行者,很难根据居民需求自下而上作出调整。在工作力量分配上,受大量行政类“硬任务”的挤压,公共服务等“软任务”往往因无暇顾及而被搁置。二是社区收集需求的机制不健全。我市社区服务需求的收集方式主要以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为主,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等多渠道收集需求的机制尚不健全,导致部分社区发现居民需求不及时不到位。三是社区工作者发现需求的能力参差不齐。社区工作者来源多样,有原居委会留下来的,有社会招聘的,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在工作热情、服务意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差别较大,有的能够深入群众生活、敏锐捕捉居民需求,有的却对群众需求缺乏感知甚至麻木不仁。

(二)公共服务社区化程度低。

我市公共服务社区覆盖率低、服务质量不优,与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优质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比如公共体育服务方面,*%以上的社区缺少功能比较完善的健身中心或社区体育公园。比如养老服务方面,尽管已初步实现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但在管理运营、服务类型上还存在欠缺,尤其是老年人比较需要的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还比较薄弱,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率不足*%。比如文化服务方面,往往是政府送戏、百姓看戏的单一模式,缺乏“以需定供、按需配送”的互动式、点单式服务,导致吸引力不强、群众参与积极性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共服务资源总量有限。当前,各级财政都比较紧张,虽然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占比相对稳定,但是绝对值和购买力比较有限,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整体不强,全市范围内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逐级递减,资金、人员、设施等下沉不足,社区能够得到的资源比较匮乏。目前,主城区建成大型体育中心*个、大中型体育场馆*个,而有的社区下辖十几个小区,却只有*套基本健身器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纳入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私营性质,社区层面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足。三是社区承载能力不足。社区事情多、资源少的矛盾突出,服务半径过大,服务空间狭小,服务力量薄弱,无法承载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左右的城市社区管辖面积超过*平方公里、服务用房面积小于*平方米、服务居民超过*户,部分社区平均*名工作人员服务*余户居民。

(三)社区服务社会化不足。

在社区服务的供给上,由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较多,由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驻地单位等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的服务较少。比如,在社区公共服务中,通过市场化方式供给的占比不到*%,且相对集中在养老、医疗等领域,市场力量尚未形成对政府的有效补充。比如,绝大部分驻地单位的停车场、图书馆、活动室等服务资源在节假日期间处于沉睡状态,但是由于驻地单位参与社区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很少向社区居民开放各类闲置资源。究其原因:一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不健全。政府对公共服务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政府购买或补贴的项目较少,大部分社区公共服务内容尚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市级层面仅有文化演艺活动项目入围,区级层面仅有养老服务纳入。市场主体的引入、管理和退出机制不完善,服务标准不明确、进入门槛较低、考核评估缺失,导致提供服务的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且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高。集政务、医疗卫生、养老、托幼、文化、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体建设滞后,市场化运营不足,社区服务供给方式还不够便捷高效。二是能够承接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少。目前,我市共有社会组织*家(其中专业化社工组织仅有*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量为*家,分别是郑州的*%、*%,开封的*%、*%,*的*%、*%。同时,社会组织孵化培育能力较弱,全市只有*、*、**个区设立了社区治理与创新办公室,负责孵化培育社会组织,但也因为本地缺乏专业孵化机构,只能从外地引入,导致工作连贯性和可持续性较差。三是社会力量动员力度小。社区根据居民实际需求,主动对接社会组织、慈善机构、驻地单位等社会力量,设置服务项目、筹措服务经费、募集设施场地的实践较少,社会力量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发挥作用极为有限。

(四)居民自我服务效能不高。

目前,我市社区服务仍以基层政府为主导,居民自我服务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自治组织的数量不足群众性组织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向社区反映,自治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比如,自乐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组织之间、组织与居民之间的协调组织能力不高,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自我、服务他人的能力不强。比如,志愿服务组织行政化色彩较浓,大多数志愿服务活动的项目确定、人员招募、活动开展均依托体制内力量组织完成,群众自发形成的志愿组织和自行设计开展的服务少,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不足,活动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程度较低。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不强。由于社区居委会均在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居民往往更倾向将其定性为一级政府,对其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一些社区居民以“单位人”为主,工作之余没有时间参与社会事务,“社会人”意识和社区融入度不足。二是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引导支持不够。一方面,对群众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够,对社区群众组织在活动资金、组织协调、活动场地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发展需求解决还不彻底。另一方面,对社区服务专业人才培育不足,我市社区工作人员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仅*人、持证比例不足*%,专业能力偏低。

三、优化城市社区服务的建议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内容覆盖、服务模式、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列为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为了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我市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着重在四方面下功夫。

(一)完善需求响应机制,提高服务精准度。

居民需求是社区工作的“指挥棒”,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及时准确掌握需求,积极回应需求,推动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一要进一步拓宽居民需求反映渠道。统筹用好“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发挥便民服务站、居民微信群等基层服务窗口作用,随时接待群众反映民情;完善社区定期接访、交流恳谈、实地走访等机制,主动挖掘居民需求;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作用,有效融入社区治理,精准发现居民需求。二要完善分类分级处理机制。对收集到的居民需求进行汇总研判,并依据轻重缓急和为民、便民、安民等服务类型分级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实现“清单式”管理。充分考虑居民需求的差异性,科学设计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完善设施、开展活动,不断推出个性化服务,避免服务内容“一刀切”,提高需求办理的精准度。三要完善服务评价机制。健全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度,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推广社区服务“好差评”评价激励制度,推动社区服务更精准地适应群众需要。

(二)推动公共服务进社区,提高服务社区化水平。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增加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补齐社区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公共服务社区化进程。一要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按照“人随事转、费随事转、权随事转”原则,推动公共服务领域人财物下沉。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大力推进养老、托育、就业、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资源向社区倾斜,根据社区人口密度和服务半径等合理布局社区服务设施,充分考虑每个社区对各类服务的不同需求设置服务项目,确保社区服务资源供给更均衡,让所有群众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二要提高社区承载能力。通过改造办公大楼、闲置物业等现有楼宇或新规划建设等方式,积极打造社区邻里中心(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体),并在建成后引入第三方进行统一管理和商业化运营,促进社区服务集聚集群发展、项目化系统化供给。加快推动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科学规划公园功能区,通过阵地共享、错时使用等方式,促进空间利用效率最大化,为社区居民各类文体活动提供场地,充分发挥其作为公共服务进社区的载体作用。

(三)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提高服务社会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社区服务格局,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利用市场化手段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源,提升社区服务社会化水平。一要加大社区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根据实际将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政府补贴等专项资金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明确购买服务项目立项、经费预算、信息发布、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长效配套措施,引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承接相关项目,广泛参与社区服务。二要加快完善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市场主体遴选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严格制定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鼓励优质企业开展连锁经营,让居民能够享受优质可靠的服务。三要加快培育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扶持、整合高校资源等途径,重点扶持*—*家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本地社会组织孵化机构,为全市培育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依托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举办社区公益微创投大赛等方式,孵化、培育符合社区需求的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四要积极动员其他社会力量。鼓励社区“两委”加快对接驻地单位、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筹措服务资金,整合场地设施等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服务。

(四)培育发展群众组织,提高服务自主化水平。

多措并举培育发展群众组织,推动社区居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加大孵化培育力度。以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群众组织孵化培育为重点,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探索建立群众组织培育孵化机构,通过“接受申请

—筛选评估—孵化培育—跟踪服务”的模式,提供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对处在成长过程中的群众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育和扶持,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充分挖掘社区退休干部、工人、教师等人力资源,探索建立社区专家库、能人库,筛选拥有一定人脉关系和资源、具有才艺、热心公益的居民骨干和意见领袖,引导支持其招募成员、成立各具特色的志愿组织、自治组织、自乐组织。二要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志愿组织、自治组织、自乐组织等参与社区管理、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的能力。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组织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等,推动志愿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常态化开展。通过开展居民恳谈会、见面会等活动,增强自治组织成员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不断提高居民对自治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鼓励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提供活动场地、聘请专业教师授课等措施,支持社区文化合作社等自乐组织因地制宜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活动,壮大自乐组织队伍,增强社区文化阵地功能。加强社区社会组织人才培养,鼓励驻洛高校开展社区服务相关培训,引导社区从业者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着力培养一批热心社区事务、熟悉社会组织运作、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业务骨干。三要加强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党建责任,提高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根据社区社会组织规模大小,完善分类管理制度机制,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自觉接受监督,推进内部治理、资金使用和活动开展规范化。

第四篇:城市社区建设

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一是社区组织建设

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

二是社区服务建设

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三是社区卫生建设

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科普、体普、娱乐活动。

四是社区环境建设

主要包括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

五是社区治安建设

主要包括社区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冶

安综合治理工作。

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况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

速发展应运而生。1986年,为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民政部首先倡导社区服务,旨在城市开

展以民政对象为主的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从此之后,社区服务进入千家万户,深受群众

欢迎,为方便城市居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区服务的发展,原有的社区服务项目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其他社区工作,如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也迅速开展起来。社区服务的概念已经包容不了全方位的社区工作,也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薄弱的问题。1996年江总书记提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之后,青岛、南京、上海等城市积极行动,大胆实践,改革创新,积累了初步的社区建设经验。各地

党委、政府开始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和城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职责到位,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切实帮助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

和问题。1998年机构改革中,国务院明确赋予民政部“指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对于建立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提高社区居民

生活质量,扩大城市基层民主,完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社区建设发展

进程中,“一手抓实验(示范),一手抓研究”成为民政部门推进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式和发展

特色。

第五篇:城市社区建设

城市社区换建设

1、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背景 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1986 年,为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民政部首先倡导社区服务,旨在城市开展以民政对象 为主的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从此之后,社区服务进入千家万户,深受群众欢迎,为方 便城市居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区服务的发展,原有的社区服务 项目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其他社区工作,如社区卫生、社区 文化、社区治安等也迅速开展起来。社区服务的概念已经包容不了全方位的社区工作,也不 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薄弱的问题。1996 年江总书记提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之 后,青岛、南京、上海等城市积极行动,大胆实践,改革创新,积累了初步的社区建设经验。各地党委、政府开始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和城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党委和政府的议 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职责到位,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切实帮助解决社区建 设中的困难和问题。1998 年机构改革中,国务院明确赋予民政部“指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对于建立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社会化服 务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城市基层民主,完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都具有重要 意义。在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进程中,“一手抓实验(示范),一手抓研究”成为民政部门推 进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式和发展特色。

2、城市社区建设中“一手抓实验,一手抓研究”、城市社区建设中“一手抓实验,一手抓研究”(1)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验 1999 年民政部先后选择社区服务和城市基层工作基础比较好的 26 个城区为社区建设实 验区。这些城区是:北京市西城区,天津市河西区、和平区,石家庄市长安区,沈阳市沈河 区、和平区,本溪市溪湖区,长春市朝阳区,哈尔滨市道里区、南岗区,上海市卢湾区,南 京市鼓楼区、玄武区,杭州市下城区,合肥市西市区,厦门市开元区,济南市历下区,青岛 市市南区、四方区,漯河市源汇区,武汉市江汉区,佛山市市区,海口市振东区,重庆市江 北区,西安市新城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这 26 个实验区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全面 展开提供了最宝贵的探索与经验。各地积极探索了社区居民自治的思路和对策,武汉、沈阳 等地率先出台了相关文件,开展了试点工作; 重庆江北区通过整合改革,解决了“没人办事、没钱办事、没地办事、没章办事”;武汉百步亭、青

岛浮山后进行了不设街道的社区建设探 索;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在老街道基础上进行调整辖区规模的探索,白下区更是大胆地打破 以往“区、街、社区”的传统管理方式,进行了撤消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 心的试验;宁夏进行了“一个思想,两项活动,三项改革”。各地积极探索了体制改革的方 向和方法:沈阳市坚持民主自治方向;上海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南京完善居委会自治功能; 杭州提高居民满意程度;武汉创新社区工作机制,等等。通过实验和探索,整合社区资源和 社区力量共同建设社区,倡导社区居民、驻社区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社 会团体“广泛参与”成为了大家的共识。社区建设实验中也逐步形成了党委和政府领导、民 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 设的整体合力。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中介组织或社区民 间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发展路子显露出来。(2)城市社区建设的研究 民政部门不断加强对各地社区建设的实验经验进行理论探讨和政策研究。1999 年 3 月,民政部在南京市鼓楼区召开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1999 年 4 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在青岛 市召开全省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1999 年 6 月,南京市玄武区召开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国 际研讨会;1999 年 7 月,民政部在北京召开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1999 年 8 月,民政 部在杭州市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座谈会;1999 年 10 月,民政部在沈阳市召开

了社区体制改革专家论证会,明确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思路。在各地实验区探索 和交流基础上,民政部于 2000 年 10 月 9 日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 区建设的意见》。这是民政部“一手抓试验,一手抓研究”的工作结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议专题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同意民政部的意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 2000 年 11 月 9 日向全国转发了民政部的《意见》(中办发〔2000〕23 号),确定了地方党委和政府领 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的社区建设工作体系, 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中办发〔2000〕23 号文件宣 告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2001 年 7 月,民政部在青岛召开全国城 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认识,部署任务,明确目标,掀起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 热潮。城市社区建设中“一手抓示范,一手抓研究”

3、城市社区建设中“一手抓示

示范,一手抓研究”(1)城市社区建设的示范 各地在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区活动。2001 年,民政部下发《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同年,一些工作基础较好的 城市,已经开展了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尤其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都率先行动,提出了“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区”的响亮口号。有一些省份还相继制定了社区建设示 范活动实施方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精心规划,周密部 署,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城市的基础性工作抓起,从薄弱环节抓起,从社区 居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出发,使示范活动真正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过 程。2002 年民政部在吉林省四平市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现场会,经评审确认,民政部 命名河北省保定市等 27 个市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北京市西城区等 148 个区为“全 国社区建设示范区”。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建设的任务、目标、思路和要求,同时要求以 社区为平台,社区组织为依托,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城市民政工作。同时,各地在总结示 范单位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向面上推广,促进了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2002 年,在示 范活动的基础上,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目前,全国已有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党委、政 府名义召开会议,统一思想,部署任务;有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 31 个省(自治区、有 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社区建设五年规划,把社区建设纳入了地方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十五”计划。(2)城市社区建设的研究 2002 年,民政部门关于社区建设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入。一是加强立法调研,为加 快居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加强社区建设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服务。通过调研,民政部 组织专家草拟了居委会组织法的修改稿。就建立社区管理体制、居委会设置规模、居民的界 定、社区居委会的任务、居委会成员的民主选举和居务公开、社区党建以及社区自治组织的 性质、组织机构代码类型、主体资格、工作人员的职业类别及社会保险、工资福利政策等问 题提出了初步修改意见。二是加强探索调研,为指导地方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城市基层管理 体制服务。民政部重点研究和总结一些地方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实行社区“一门式办公” 的经验。积极探索和开展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强化社区功能的试点,实行政府与

社区直接 对接,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和城市基层政府机关转变职能,理顺与社区的关系。三是加强工 作调研,为完善社区管理规范,建立良好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服务。针对各地社区居委会的 直选面不断扩大,社区中介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显露,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 的水平不断提升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民政部加强了规范管理的专题调研和工作指导。

4、城市社区建设的创新、●城市社区建设体制创新。目前,大部分城市实现了科学合理划分社区,社区体制改

革步伐加快。在此基础上,各地逐步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社区 组织建设逐步完善,社区中介组织发展迅速,在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此外,各级政府加大了社区基础建设的投入,通过政策扶持、多渠道筹措资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等多种办法,很好地解决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办公经费、工作人员补贴等问题,改善了社区服务条件,社区基础建设和各项事业有了较大发展。1991 年《居委会组织法》 颁布实施以来多数地区已完成 4 次换届选举,上海、北京、南京、沈阳和青岛的少数社区还 开展了居委会的直接选举,普遍建立健全了社区居委会。全国大部分城市进行了社区规模调 整,社区居委会由 10 万个减至现在 8 万多个,数量得到减少,功能得到加强。截至 2002 年底,全国设有居委会(社区居委会)8.5 万个,比上年减少了 7.6%;居民小组 124.4 万个, 比上年减少 1.5 万个;居委会成员 39.7 万人,比上年减少 6.7 万人。●城市社区建设机制创新。目前,各地社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 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社区 建设正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人大和政协的建议案、提案显著增多;政府各有 关部门根据“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本职工作,在建立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寻 求结合点,深入开展社区为老“星光计划”、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计划生育、社区教 育、社区就业、社区物业管理、社区治安等工作,并制订了相应管理措施。各地充分利用媒 体,采取多种形式争相报道社区建设,使社区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大社区居民树立 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驻区单位发挥协同力量,最大限度 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城市社区建设思路创新。通过积极培育社区意识,增强了居民和驻区单位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着重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居民的

下载关于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社区调查i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 目录 一、 导论„„„„„„„„„„„„„„„„„„„„1 二、 基本概念与理论„„„„„„„„„„„„„„„1 三、 旺山社区的基本情况„„„„„„„„„„......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创先争优、固本强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双滦区创先争优活动以社区建设为载体取得突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双滦区委、区政府把“四有一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作为“创先......

    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铁岭——关于我市社区建设的调查及建议

    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铁岭——关于我市社区建设的调查及建议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建设文明社区的,构建和谐铁岭关于我市社区建设的调查及建议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铁岭——关-于我市社区建设的调查及建议 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铁岭——关于我市社区建设的调查及建议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

    关于移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

    关于移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背 景: 本调查报告出于2009年7月份湛江东海岛钢铁厂基地首期移民搬迁工作基本完成之后,通过对东海岛移民新区中部分居民进行的随机调查。得知,移民们......

    关于建设生态城市情况的调查

    关于建设生态城市情况的调查 关于建设生态城市情况的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总结成绩和经验,揭示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因素,研究思路及对策,确保 年建成生态市目标......

    我市社区建设与管理规划

    我市社区建设与管理规划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材料 基本思路:深化认识,强化基础,立足服务,创新社区,提升水平,最终把我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一)完善社区居......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调查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调查 ——以临安、嘉兴市为例 (城市管理112班施祺炜201122010328) 【摘要】 社区管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当前社区管理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