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局卫生服务改革实施意见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区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功能,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关于本市贯彻〈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强化区、镇两级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把卫生投入重点、工作重心转向基层。
2、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3、坚持保障基本。保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
4、坚持资源整合。优化整合区域内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共享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和“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模式。
(三)改革目标
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机构布局合理、服务模式规范、运行机制科学、政府投入保障、医保预付管理、患者就医下沉、考核监督强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基本实现“医疗费用低廉、诊疗水平优质、服务功能规范、监督管理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切实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
1、减免门(急)诊诊查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就诊的居民可享受减免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的优惠,医保对象发生的减免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其余居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村卫生室也享受门(急)诊诊查费减免,费用由市、区、镇财政分担。
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约定服务的对象,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转诊至二、三级医院的,接收转诊的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给予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减半的优惠。
2、规范服务降低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机制上转变趋利性医疗行为,认真执行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3、降低社区的药品零售价格。
依托药品联合采购平台,降低药品成本,控制药品加价率在15%以内,积极推广临床疗效好的廉价药品的使用,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4、巩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补偿标准,人均资金拥有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逐步缩小与城保之间的差距。
小城镇保险参保人员同时参加合作医疗门诊保险的,人均所需资金由医保部门按有关文件精神从其个人帐户中予以划拨。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住院记帐式结算和村卫生室门诊实时结算工作,方便参保百姓。
(二)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1、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机制。制订鼓励和引导三、二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工作的有关政策。
完善骨干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推动建立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力争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下沉到社区诊疗。
2、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执业医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在岗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35%,在岗医技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
3、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力度,加强全科医师社区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临床医生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到2010年,全科医师占社区执业医师数的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返聘70岁以下的三、二级医院退休医师,转岗和返聘的医务人员都要经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并建立管理制度。
4、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和乡村医生培养。
制定和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水平。以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为基础,加强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
5、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要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逐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三)切实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和标准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人群和各类场所提供综合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功能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2、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根据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设置和布点。原则上一个街镇(金山工业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可根据社区地域、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设置分中心;原则上城区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个服务站点,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原村卫生室可予以保留。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设置,门诊以全科门诊为主,不设专家门诊和联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服务项目。
3、推广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居民家庭”“三站式”服务,落实责任区的健康管理责任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以户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全覆盖,实现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临床与预防工作间的信息共享。
4、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巩固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建设,加强达标创建单位建设,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和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四)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改革
1、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核定的合理收入与合理支出的差额部分,政府要予以全额保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全部业务收入上缴区社区卫生服务结算中心专户。
区卫生局、财政局建立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督查制度,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
2、实行医保费用预付制管理。
按照“保证医疗,减少浪费,促进发展”的原则,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预付额度。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医保费用控制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医保门诊均次费用、复诊率和住院床日费用,将费用控制在规定的医保额度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费用增幅控制在全市平均增幅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增医保对象就医所发生的合理超支费用,可由医保基金补助。
3、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机制。
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分配总量,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与服务工作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等挂钩的分配制度,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
4、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实现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的“五个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从事“六位一体”服务。
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挂钩的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提高乡村医生积极性。按照有关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相匹配,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满意度的考核,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区卫生局要加强业务考核和指导,强化行业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对医疗检查、治疗、用药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和医用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健全机构
组建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区政府办公室、区政研室、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规划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各街镇(金山工业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检查指导。
成立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设在区卫生局内,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二)强化公益,确保投入
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建立全区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补偿,并逐年递增。
20*年,确保预防保健经费达到户籍人口40元/人,外来常住人口20元/人;基本运行经费达到户籍人口50元/人,按实核拨,实行封顶;确保社区卫生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维修、人员培训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其中预防保健经费按上级有关要求执行,基本运行经费逐年递增。
(三)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区政研室负责政策调研,给予政策指导,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
区卫生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相适应的有关配套文件;推进区内卫生资源纵向整合,推进双向转诊和就医下沉;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考核,切实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投资,研究制订促进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的综合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收费、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和考核,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利民优惠政策专项经费。
区审计局负责对区、镇两级政府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使用情况加强审计和监管。
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定编定岗、岗位管理;制订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进社区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流动的有关政策。
区规划局负责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用房,并依法加强监督。
区民政局按照有关精神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区人口计生委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监督和管理。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是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领导,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按照有关文件要求,保证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根据行政区划设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二篇:医疗局救护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的救护培训工作,根据《*区20*—2010年红十字救护工作规划》要求,以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区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的通知》(金府办〔10*〕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救护培训工作的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20*--2010年全区需完成50名师资、4100名初级急救员的培训任务,实现常住人口每130人中有1人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率要达到常住人口的6 %,完成普及培训3.5万人次(包括救护员)。
二、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1、对社区居民开展避险逃生知识的普及培训。
2、对特殊行业进行培训。根据*市红十字会文件的要求,在机关、城市管理、公安、交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是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服务行业和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包括:交通民警、机动车驾驶员、游泳场馆救生员、生产一线职工、饭店服务人员、建筑行业相关人员普及培训。
3、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学校教师、学生进行普及培训。
(二)任务:
见附件1。
三、内容与标准
根据市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教学大纲要求,培训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各有侧重。
(一)师资队伍
师资人选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具有教学、带教经验,年龄小于60周岁,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或兼职人员。全面承担全区红十字急救员和社区的急救知识的培训任务。
师资培训工作由市红十字会承担,通过培训、考核获得*市红十字会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师资上岗证书。师资人选由区、镇红十字会选派。
(二)初级急救救护员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受训人员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作为非专业的第一目击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能自救互救,以减轻痛苦、减少伤残,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掌握现场初级急救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
(4)基本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与操作。
(5)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6)能指导社区居民了解现场初级急救内容,能辅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初级急救技能。
3、培训课时
16学时。救护员培训工作主要由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员由各单位选派,考核合格颁发急救员证书。
(三)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培训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社区群众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做出正确处理。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4)知晓现场初级急救概念:学会心肺复苏的操作,了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的正确方法。
3、培训课时
8学时。普及培训工作主要由各街镇(*工业区)负责,考核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四、组织领导和教学保障
(一)为使救护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区政府成立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长由分管区长担任,区政府办公室、区文明办、红十字会、安全生产监管局、旅游局、公安分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民防办、消防支队、各街镇(*工业区)等单位和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培训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红十字会,由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街镇(*区工业区)相应建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培训管理工作。
(二)救护培训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由市、区财政承担。各单位根据培训站需要可适当投入一定经费。
(三)区、街镇(*工业区)设立培训基地,依托社区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常年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及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
(四)培训工作办公室设立“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教研组”,负责培训师资日常管理,对培训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师资要服从区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街镇(*工业区)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的安排,准时到安排的培训点讲课;每2个月组织一次全区师资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帮助培训师资提高讲课水平。
(五)做好救护培训的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受训人员数据库,按规定向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上报月报表。
(六)各街镇(*工业区)在区红十字会的协调、指导下,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动员、组织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参加培训班;举办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切实保证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五、培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年*月—*月初宣传动员,制定培训计划、挑选培训师资、培训站落实阶段。
第二阶段:20*年*月—20*年*月,完成第一年初级急救员取证培训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结合世界急救日等活动,定期进行群众性现场救护演练,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并了解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
第三阶段:2009年*—*月,完成第二年培训任务并结合培训情况,从优秀的初级急救员中招募志愿者,进一步充实完善社区红十字救护队。为应对日常突发事件做准备。
第四阶段:2010年*月完成第三年培训任务并进行一次综合性全区群众性现场救护演练(设计情景、模拟演练),对3年的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三篇:局2011党风廉政实施意见
林组„2011‟号
黄山市林业局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
各区县林业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2011年是实施林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扎实做好林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林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根据市纪委、省林业厅的部署和要求,现就抓好全市林业系统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2011年全市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和省纪委八届七次全会以及市纪委的相关部署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 1
题,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为打造和谐黄山、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1、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关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执 行情况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各级党组织、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中央和省、市关于林业工作方针政策特别是“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的情况的监督检查。
2、加强对林业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惠及林农民生等政策措施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中央扩大内需对林业投资项目资金、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及林业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
3、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和全面深化配套改革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林地承包经营和林地林木流转的监督检查。
4、加强《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安 徽省林地管理条例》等涉林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加强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反腐倡廉中群众反映强烈 的突出问题
1、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排查林业工程建设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林业行政审批、林木林地流转、林木种苗购销、林业物资采购,林
业科研生产和经营、工程招投标等商业贿赂易发多发领域的监督检查。
2、加强对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以及财政支持林业专项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抓好对林业公共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税费优惠等政策实施情况的检查,规范涉及林农的执法和收费行为,落实减轻林农负担的政策。
3、着力巩固林业系统治理公路“三乱”成果。进一步理顺财政供给渠道,改进执法方式,深入推进基层站所“三化”建设。加强巡查检查力度,积极参与政风行风热线活动,完善基层林业站所民主评议行风制度,建立和完善林业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4、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规定。巩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林业社会团体“小金库”治理工作成果,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开展庆典、论坛、研讨会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控制会议规模、次数和时间,严格审批程序,加强经费治理。严格控制检查评比项目、次数。
5、加强林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基层林业事务公开,加强基层林业干部的教育管理,督促落实效能建设制度。继续探索在集体林权改革中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严明林改工作纪律,健全林改操作制度,落实“四公开”制度,妥善处理林改纠纷。深入开展林业系统文明窗口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先进文明典型。
6、认真做好信访举报查处工作。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林业系统惩防体系建设
1、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在系统内继续开展廉政歌曲、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2、继续抓好廉政“十个一”工程。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有关领导讲话、会议精神以及上级纪委提出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相关规定。加强局机关廉政教育,确保反腐倡廉专题教育一年不少于10课时,中心组学习不少于4次,民主生活会不少于1次。
3、倡导阳光工作法、裸体工作法和快乐工作法,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不断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及时公开各类政务信息,完善各类办事制度,让政府工作公开透明,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认真落实2008-2012年《工作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认真执行和完善各项预防、监督、惩治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认真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提高制度执行力。
5、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强“三重一大”决策监督;认真落实“三谈两述”、函询、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监督制度。同时,切实加强党风行风监督员和新闻媒体监督,通过向他们及时通报工作情况信息、适时组织开展活动等措施,切实发挥党风行风监督员和新闻媒体的作用。
6、强化预防工作,着力营造有利于林业改革发展的环境。深化林业行政审批、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健全和完善林业投资项目科学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强预防涉林职务犯罪工作。继续推动各级林业部门与当地检察机关建立协作机制,深入开展预防涉林渎职等职务犯罪工作。落实林业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林业反腐倡廉工作的渠道。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系统指导和队伍建设
1、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和目标分解实施办法。加强责任教育,抓好任务分解,强化责任追究,做好履责报告。
2、根据市纪委和省林业厅的部署,加强对全市林业行业纪检监察工作指导。
3、各级林业纪检监察机关要继续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和能力建设,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加强调研和实践总结。进一步深化林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预防涉林职务犯罪、公职人员参与林业开发等方面工作的调查研究。
二○一 一年三月日
第四篇: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意见
平府发„2010‟ 号
平昌县人民政府
关于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央及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为逐步建立完整高效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平昌实际,特制定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深化卫生机构改革,建立完整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严格按照服务功能需要和区域卫生规划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县人民政府在县级只举办一所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即县人民医院;举办一所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即县中医医院;江口镇城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即江口镇社区 1 卫生服务中心,街道或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点纳入江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建制乡镇(中心)卫生院、地名卫生院由政府举办。每个村原则上设置一所村卫生室。
(二)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和充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站、妇幼保健院、卫生执法大队的业务力量,改善人员结构。成立平昌县采供血服务站,负责无偿献血业务经办和临床用血服务工作;成立平昌县精神病医院(挂平昌县精神卫生中心牌子)、平昌县应急治疗中心、平昌县120急救中心,人员编制和补助经费单独核定。精神病院、应急治疗中心设置为县人民医院病区,120急救中心挂靠县人民医院。
(三)优化城区卫生资源规划布局。整合城区卫生资源,不再设置县红十字会医院,其人员及编制整体并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步想法:方案一,县红十字会医院资产调整给二人民医院<江口镇中心卫生院、江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将二人民医院在西城新区的资产调整给县人民医院使用。方案二,考虑到二人民医院人员多,157人,老街和步行街都面临拆迁,业务场地和收入问题不好解决,则维持现状,红会医院人员只减不增,二人民医院西城新区作社区卫生总部,县人民医院西城病区收治精神病患者,互不干扰)。
完善平昌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平昌县红十字会办事机 2 构设置,配备工作人员。充实平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业务力量。各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服务功能定位发展,严禁超规模、低水平扩张。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竞争、有活力的用人机制(一)严格人事编制管理。县机构编制部门按照相关规定核定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机构编制总量,乡镇卫生机构按农业户籍人口1.5‰名的标准核定编制总量,并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地名卫生院)编制不少于8名,骨干中心卫生院不超过60人,严禁超编制聘用人员。改革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在职人员使用坚持“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超编分流 ”、“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对医德医风差、技术水平差、服务态度差、团队协作差等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员应予解聘。新进人员坚持“空编补员”、“按岗选人”、“凡进必考”、“择优聘用”的制度;新进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原则上除护士外应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县级医疗机构侧重引进重点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具备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技术职务的人员。
(二)严格执业资格管理。卫生技术岗位,严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专业的规定学历、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学校毕业生和无执业资格的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执业资格。专业人员从事原专业以外的岗位必须通过 3 学习进修或考试,依法取得相应资格。
(三)严格岗位员额管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确保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不低于80%、乡镇卫生院不低于90%。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乡镇卫生院后勤服务人员不再占用编制。各专业科室的专业人员不得突破所设置岗位数上限。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服务功能和设定的岗位数配备各科专业人员。中医药人员超过岗位设置数的实行自然减员;其他专业超过设置数的,应予分流。医疗机构因业务发展需要和特色科室建设需要突破岗位设置数时,应按程序报批。严禁超岗位设置数使用低水平人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绩效分配为核心的分配机制
(一)严格收入分配管理。坚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财务人员,加强成本核算,严禁负债分配,严禁将收入全部用于个人分配、分光吃尽,严禁将共同占有卫生资源形成的收入作为极少数人的贡献进行分配,严禁平均分配。
(二)严格收入成本核算。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包括医疗服务收入、公共卫生服务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它捐助收入等。收入中除去服务成本,按规定提取设备折旧、房屋折旧、公业务费用、人员进修培训、社会保障经费、医疗风险基金等费用后,余下部分按制度进行职工个人分配。
(三)严格绩效分配制度。职工个人分配以医疗卫生业务服务能力、服务规范、团队配合协作、医德医风、基本任务完成情 4 况为基础,形成有差别的绩效报酬。医疗服务岗位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和业务贡献为核心的绩效分配制度;公共卫生岗位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核心的绩效分配制度;管理岗位人员建立与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发展水平、目标任务整体完成情况、职工队伍建设情况相挂钩的分配制度。科室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可实行一定的岗位津贴。
(四)落实特殊津贴制度。建立留住和引进优秀卫生专业人才机制,对学科带头人实行政府津贴,县财政按卫生事业经费的0.5--1%单独预算补助经费和学术活动经费,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选和补贴到人。
四、深化财政补助制度改革,建立财政预算约束和激励机制(一)预算原则。
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改变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由医疗收入、药品收入、政府补助投入三块补偿为医疗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两块补偿的投入机制,着力体现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
(二)补助核算办法。
公共卫生预算:对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卫生、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任务,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 5 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应上缴财政的要全部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120急救中心、县应急治疗中心(传染病院)、精神病院所核定的编制内人员工资财政全额预算到县人民医院,用作所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项目的补偿。各医疗卫生机构所承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按专项补助标准进行预算;对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政府按其服务成本核定经费;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任务,按村内人员人均不少于3元的标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考核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乡镇卫生院、地名卫生院、江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补助收支差额。其“任务核定”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由卫生部门核定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目标任务;“收支核定”以全县乡镇卫生院2009年人均收支差额为基数,结合核定编制人数和其它变化因素进行补助;“绩效考核”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兑现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核定的公共卫生、合作医疗经办服务岗位及财务管理岗位纳入财政全额预算;救护车按每车每年2万元人员补助、3万元燃修费用进行补助。
县级医疗机构预算:县级财政对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实行专项预算,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 6 任务给予专项补助。
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人员经费、日常运转、工作经费等纳入财政全额预算。
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减少的药品收入由财政在“核定收支”中一并补偿。
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绩效工资按统一的政策规定执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前的退休人员待遇按政策规定予以保障。
(三)加强预算约束。财政预算补助资金要充分体现购买公共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性质。建立以服务质量、数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调整、便于操作、易于考核、与医疗卫生机构职能职责履行情况相挂钩的预算约束机制。县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预算数与实际兑现额的系数为0.8-1.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分配监测,医疗机构分配总额原则上不得低于事业单位平均水平,根据实际承担的工作量和风险因素,合理核定报酬水平,允许超常付出获得超常报酬。
五、深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改革,建立以服务透明公开、内部民主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一)公开服务信息。政府举办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要面向社会公开,确保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需要公开的信息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等级、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医护人员从业基本信息、服务政策、服务价格、医疗保障报费、服 7 务程序、自主查询信息方式等内容,以方便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医疗机构、选择医生,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二)内部民主管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民主管理的,对涉及人员聘用、工作调整、目标任务、发展规划、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人员考核、进修培训、年初预算、年终决算、收入分配、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情况,应按相关文件规定的内容、范围、程序、方式进行内部公示、公开,重大事项应通过院务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付诸实施。
(三)加强社会监督。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事关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全县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全体卫生职工的基本利益。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卫生
综合改革
意见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1月 日 印
(共40 份)8
第五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建瓯市卫生局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市政府领导下,由市卫生局统一规划和组织,以乡镇(街道)为范围,实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所(室)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规范管理的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福建省卫生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闽卫农社〔2010〕8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把村卫生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加强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卫生
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
二、工作目标
根据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办法,2011年9月前每个乡镇先行试点20%的村卫生所乡村一体化管理,至2012年底,在全市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使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基本设施较为规范、齐全的村卫生所,有一名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乡村医生,建立起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和适用、有效的乡村卫生管理机制,促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共同发展,满足农村居民初级卫生保健的需求。
三、实施内容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照市卫生局的委托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所的业务管理和指导职责。村卫生所承担行政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
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所实行“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即对村卫生所的规范建设、人员队伍、业务工作、药械配置、绩效考核进行统一管理;村卫生所的法律责任独立、财务核算独立。具体如下:
(一)统一机构规范建设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
制定村卫生所设置规划,确定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和人员,报同级政府审批。设置规划要综合考虑农民医疗服务需求、人口分布、交通条件、病人流向等因素,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设置村卫生所。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一个村卫生所,人口较多和自然村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村卫生室;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可合并设立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再设立村卫生所。没有村卫生所的,实行乡镇卫生院设点或周边村卫生所包干责任制,采取统一派驻、巡诊等方式,满足当地居民就医和公共卫生服务等需要。市、区)卫生局对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要统一机构名称,统一制作机构标识牌匾,统一制发机构印章和工作制度牌。
逐步实行村卫生所由政府或集体举办,村卫生所业务用房由村委会统筹安排并无偿提供。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所(室)建设,按卫生部《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进行标准化建设。即:业务用房面积至少60平方米,常驻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卫生所面积可放宽至40平方米。应设置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达到三室分开、相对独立、分区布局合理。适当配套建设供水、卫生厕所、宣传栏、资料室等,统一集中处置医疗废弃物,保证村卫生所业务工作区的相对独立性。
(二)统一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
村卫生所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应达到《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或《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条件,新进入村卫生所的医生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或者符合福建省政府《关于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人员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暂行规定》(闽政〔2008〕11号)。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人员必须进行公开选聘,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考试或考核的方式择优聘用,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户籍关系在本村或本乡镇的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大专学历以上资格的人员优先聘用。聘用人员由市卫生局审核后,统一办理注册或变更注册手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及时建立乡村医生档案,对其聘用、考核、奖惩等情况建档管理。乡村医生可在乡镇范围内统一调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确保村卫生所人员队伍稳定。
(三)统一业务管理
建立健全村卫生所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常规,健全乡村医生岗位职责,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服务。市卫生局要统一制定村卫生所处方、诊疗日志、药品、院感、急救、双向转诊、公共卫生服务、财务等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行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对村卫生所的业务指导,推广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基本药物和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督促乡村医生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和常规,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要为农村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合疾控、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日常公共卫生管理等工作。
实行在岗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度。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制定村卫生所从业人员培训计划,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所的业务指导,切实提高村卫生所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村卫生所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 技术水平。
(四)统一药品与器械管理
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所配备使用《福建省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2009版)》内的药品。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规范抗菌素、激素类药物使用,严格输液管理。在市卫生局的组织下,村卫生所药械可由乡镇卫生院统一代购或由具备资质的药品企业统一配送。禁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市卫生局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切实维护群众用药安全。村卫生所应按照卫生部的村卫生所建设标准,配备一般诊疗设备和急救设施,加强器械管理,保证器械正常运行。
(五)统一绩效考核
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乡、村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转变。受市卫生局的委托,按照《福建省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村卫生所进行绩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的发放依据。
(六)财务独立核算
村卫生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债权债务独立承担。村卫生所应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价格,提供收费凭证。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收费项目规范、票据齐全,接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可结合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制度的推行,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的业务收入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和票据管理。
(七)责任独立承担
村卫生所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村卫生所应由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申请设置,其法人代表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市卫生局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卫生局负责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督查验收等工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组织实施、落实方案、考核建档等工作。在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我市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办公室的作用。受市卫生局的委托,市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办公室可协助承担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工作。
(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成立乡村一体化管理领导小
组。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工作进度。可选择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所率先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力争2011年各乡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达到60%以上,2012年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制度。市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办公室要协助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总结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经验,逐步完善制度建设,巩固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
(三)落实政策,稳步推进。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
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凡已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优先作为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门诊特殊病种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机构,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津贴和绩效补助。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动员村卫生所人员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使所有村的卫生所人员都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使其老有所养,充分调动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四)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行医。根据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市卫生局要组织开展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为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五)加强监督管理。市卫生局要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对村卫生所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推动医改各项任务在农村的落实和医改目标的顺利实现。
建瓯市卫生局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