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党组织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探讨[小编推荐]
摘要:社区自治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社区自治的先决条件。只有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完善社区自治,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武汉市社区党建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在完善社区自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对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中应发挥关键作用的途径创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社区党建;社区自治;作用发挥
一、社区建设中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这不仅是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是社区建设工作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会的社会阶层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倾向显著。同时,城市管理也由“经济主导型模式”向“社会主导型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弥补由于“单位化”到“社会化”转变而出现的组织形式的缺损,在新的基础上实现对市民的组织教育和管理功能。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就是需要通过社区党建促进社区建设。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社区内各利益主体形成共识,积极参加公共事务,完善社区自治,从而构建和谐社区。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及目的此次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社区居民,社区党员以及居委会负责人。调查活动采取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到武汉市多个街道、社区进行居民调查,还对多个社区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做到了资料的真实性、详实性和丰富性。调研活动中共发放居民问卷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如表1)。此次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基本符合社区居民的整体状况,具有较高的推论意义。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将针对武汉市社区党建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和制约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因素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对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中应发挥关键作用的途径创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表1 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表:
变量具体指标(%)变量具体指标(%)性别男 49.2 女 50.8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23.7 无党派 76.3年龄20岁及以下 0.820~30岁 16.130~40岁 27.240~50岁 17.850~60岁 18.660岁及以上 19.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11.0初中 22.0高中或中专 34.7大专或本科 28.8硕士生及以上 3.5职业学生 5.1专业技术人员 5.1行政人员 10.2私营企业主 10.2工人 5.9个体劳动主 10.2自由职业者 2.5服务业员工 2.5离退休人员 27.1下岗失业人员 4.2其他 16.9调查地点金昌社区13.5博文社区 8.5卓刀泉社区 10.2风光苑社区 5.1 省军区社区 3.4东亭社区 28.0新建社区 6.8百步亭社区 24.5三、武汉市基层党组织在加强社区自治,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主要做法社区党建工作如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崭新课题,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武汉市基层党组织在多年的摸索中形成的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几年来,武汉市基层党组织紧密结合社区发展的实际,以适应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需要,创新工作理念,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深化健康地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在加强社区自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领导作用。在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分析情况如表2),我们发现居民对所在社区党组织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对社区自治性的评价。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满意度越高,对社区自治性的评价也就越高。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加强党的领导,对推进社区自治、深化社区发展至关重要。表 2 二是激发党员在社区自治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是社区工作的践行者,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完善社区工作,促进社区自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社区基层党组织都在积极寻求如何调动社区党员积极性的方法,他们除了从思想政治上给予党员一定的关心和指导,工作上实施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外,并在生活上对那些困难的党员实行一些经济上的关心和补贴,以调动和激发广大社区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和模范带头作用创造条件。
(二)完善组织功能,形成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模式
1、加强党员的思想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党性意识加强党员思想意识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一直是促进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每届人大代表会的重要议题。社区党建是基础,而党员的思想意识教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提高社区党员的党性意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完善社区工作与促进社区自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在提高党员素质和党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我们对各居委会主任的个案访谈中了解到,党组织每月都会定期对辖区党员进行先进思想意识教育交流活动,特别是水果湖街道办辖区的新建社区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制度,如每月15日的党组织生活以及“群众在心中,服务践行动”思想教育活动等。在今年百年一遇的雪灾和抗震救灾活动中,各社区主任都反映党员干部带头扫雪,积极捐款,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2、完善党员的组织管理体制,积极促进党内和谐党内和谐是党员有效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的前提,积极促进党内和谐,建立完善、高效、健全的党员组织管理体制已成为武汉市各社区的共识。多年来,武汉市常青花园小区经过不断摸索,逐渐理顺管理体系,顺应城市社会管理中心下移的实际情,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党组织管理模式,把直接领导、双重领导和多方协调等领导方式结合起来,将社区党员紧紧的团结在了党组织周围,有效的发挥了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水果湖街道办的新建小区则采取了对党员进行社区干部分片包干管理的形式,并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区内党小组——党员门栋长“四位一体”的纵向管理模式,并有针对性的成立了以流动党员和退休党员为主体的吴天祥小组。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了吴天祥小组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和党委书记副书记制度,在加强对他们管理的同时,更给他们以展现自我、服务群众的平台。
3、突出对党员的慰问与服务,加强对困难党员的帮助 据调查了解,武汉市社区党员总体上呈现年龄结构层次偏大的现状,老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偏多,困难党员也占据相应比重,活动能力不足已成事实。为了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党性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与影响力,武汉市水果湖街道办的东亭小区和新建社区经常开展针对老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七一慰问”和“春节慰问”,并适时开展针对困难党员的送岗位、送温暖等“四送工程”,以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三)积极寻求党员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 党员开展活动的情况是检验党员践行服务理念深入与否的标准,也是党员展示自己价值的最好平台,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促进社区和谐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武汉市各社区在寻求如何促进党员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实践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形成了一些特色活动。水果湖街道办辖区的风光苑社区在传统的社区环境建设方面寻求了新的突破,他们实行社区卫生环境党员分区负责的制度,建立相应的党员卫生包干区,让党员的责任感深入到每一块包干区的整洁中。与此类似,他们对社区贫困家庭采取了“一帮一”、“结队子”的方式,除了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家政事务外,还积极的为他们提供再就业岗位,不仅提高了活动的针对性,更确保了活动的持续性与长久性。在一些比较高档的社区,还兴起了一些以咨询服务为主的特色服务活动,党员们定时定点的在社区开展心理咨询、健康咨询等活动,解答了居民心中的困惑。在一些特色领域还形成了相应的服务品牌,像针对社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等,这些都是针对社区的复杂性而产生的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在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广泛现象从理论上讲,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是维持社区发展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但在我们所走访的所有社区中,大体上都是奉行社区书记和主任一肩挑的管理模式,究其原因,都是出于精简社区工作人员的需要。理论上,社区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引导示范效应对社区发展发挥引擎作用,能够很好的实现社区党组织意志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在管理体制上理顺了社区党委和居委的“两委”关系,并在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上有深远的影响,从管理机制上很好地实现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居民自治的有机结合。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却发现这种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相应的监督机制的缺乏,在社区管理层面上很容易出现权利过分集中的现象,如果把握不当,则很容易出现社区党委取代居委职能现象的产生.同时,大多数书记反映“一肩挑”的模式使得他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导致他们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考虑党务工作和社区发展问题,使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发展受到影响。
四、影响基层党组织在社区自治中作用发挥的主要问题近些年来,各级党委通过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探索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加强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思想导向作用、重要决策作用、组织保障作用和行为表率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较好地推动和促进了社区自治。但总的来看,基层党组织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发挥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随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改革,社区地域面积扩大,党员数量骤增,党员流动性增强,在职党员在社区的时间增多,社区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当前社区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表3 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调查分析表: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很好的发挥(%)较好发挥(%)发挥一般(%)没有发挥(%)不清楚(%)文体活动16.938.228.813.62.5环境卫生15.346.625.411.11.6社区治安13.652.522.213.11.6救困扶贫17.835.631.411.14.1再就业及创业11.931.429.722.84.2 在此次群众调查问卷中(调查分析如表3),我们发现大部分居民认为社区党员在社区事务,如文体活动,救困扶贫,再就业及创业等方面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还不够明显。在与社区党员的交谈中,我们得知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从单位转到社区后,与党组织的关系没有以前那么密切,导致党员的党性意识逐渐模糊。在与居委会负责人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社区党员中,绝大多数党性较强,愿意在社区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但是这些党员大部分是退休党员,普遍年龄较大,体弱多病,开展活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在社区党员管理上,特别是单位型社区,由于社区所辖党员大部分是在职党员供职于各个单位和组织,其很多组织活动在供职单位参加。这种状况导致不少党员缺乏社区意识,对社区没有归属感,一些在职党员不愿意在社区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不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少数离退休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党性观念不强,不愿意参加社区党组织的组织活动,不服从社区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活动难以开展,带头作用难以发挥。(二)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使得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成为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范围、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表 4
社区相关群体关系密切(%)比较密切(%)一般(%)没什么联系(%)不清楚(%)居民与党员11.035.628.82.522居民与党组织6.836.431.43.422 然而从此次居民调查问卷分析(调查分析如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汉市社区居民与所在的社区党员和党组织联系不是非常密切,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党组织方面信息完全不了解。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基层党组织通过每一个党员发挥着模范带头的作用,让群众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享受着家的温暖。一旦居民与党员、基层党组织的关系不紧密,直接制约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活动调动居民参与热情,深化凝聚力,加强社区自治建设的作用发挥。(三)社区党建工作载体不够丰富。社区党组织面对社区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必要的服务设施、活动资源不足的状况,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精心设计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社区活动不多,在调动社区党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促进政务、居务公开,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手段缺乏。
(四)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对基层党组织如何服务社区群众,发挥凝聚人心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民问卷调查反映,43%的居民从社区党组织方面获得过一些帮助,而48%的居民没有获得过帮助,只有不到10%的居民获得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居民中,有34%的居民向社区党支部提出过建议或意见,但是其中只有55%的居民得到了反馈和行动。这说明了基层党组织没能切实的将“以民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工作过程中来,开展群众工作,提供居民服务的针对性不强。在访谈中,有居民表示,基层党组织很多时候都在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很少有时间能够深入了解、掌握居民的真实需要,把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第一信号,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2]。基层党组织如何切实满足群众需要,做好工作虚与实的有机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群众工作,服务居民,从而凝聚人心推进社区民主自治是当今和谐社区建设的重大问题。
(五)社区党建点多面广要求高,但有限的活动经费与日益扩大的支出不成比例,使社区党建现有人、财、物难以承载。社区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承担着组织协调社区各方面工作的任务。一方面社区党建工作设施和开展社区党建组织活动、党员培训教育等,必须投入资金,而目前大部分社区普遍存在财力、物力不足的问题,很难开展好党的活动。另一方面在社区职能转换的过程中,财力、物力没有相应转到社区,使得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缓慢。
五、加强和深化当前社区党建的对策和建议
(一)夯实基础,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要使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成为社区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关键是要强化其自身建设[3]。一方面以社区居委会换届和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不断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较好的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工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员队伍的素质。社区党组织要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对离退休党员,从思想上、生活上、政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定期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思想觉悟,充分发挥“余热”和“余威”。对流动党员,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或流动党员活动站等形式要关心困难党员的生活,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能力。对在职党员,要实行双重管理,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渠道。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切实把服务群众需要作为社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一是要开展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服务。社区党组织要着眼于党员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切实为社区群众排优解难。二是要开展体现人性化关怀的服务。要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人手,不断满足居民群众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到服务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服务向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相结合转变,服务性质由纯粹的扶贫帮困、排忧解难,向为群众实现自我价值、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舞台转变。
(三)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传统社区党建的许多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实践证明,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针对社区发展的实际和广大社区群众的要求,积极开展党员和群众便于参与的活动,并不断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是增强党组织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5]。如利用党员活动站,党员之家等阵地,开展一系列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义务劳动、法律援助、义诊义演等活动,定期的为社区群众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自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创建“卫生社区”、“文明社区”等方式,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以完成社区工作的各项任务。
(四)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 基层党组织是政府下属的基本行政单位,行政意识往往依附于上一级行政单位,加上近年来政府行政事务下压的现象严重,社区党组织行政职能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正日益缺失,开展活动的针对性不足,无法做到工作虚与实的有机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真正实现群众利益的定位服务。要走出这种职能困境,首先有赖于政府对社区党组织行政职能的释放,让广大党员有更多的空间有效的构建自己为民服务的角色,展现自身的价值,寻求服务理念虚实结合的有效机制。其次,要强化在职党员的社区意识,通过点面结合、分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增强他们社区建设主力军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处。
(五)建立和完善社区活动资金保障机制社区党建点多面广,活动资金缺乏的事实已成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社区财力有限,要保证基本的活动开支,维持活动的正常运行,政府必须介入相应的财政支持。首先,政府可以将社区党建活动经费部分纳入财政预算,财政投入要向党建工作倾斜,为党员开展服务活动创造条件。其次,在资金来源上,政府应积极鼓励社会投入,建立相应的活动基金,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民间投入相结合、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资金来源机制。参考文献:【1】臧杰斌.城市接到社区党建读本[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2】马西恒.城市社区党建内涵与体系[M].学林出版社.2005.【3】王红星.关于新时期社区党建的思考[M].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4】汪洋.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问题研究[M].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刘树森.前进中的天津社区党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第二篇:镇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转变思想 适应新常态
发挥农村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龙溪镇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在精准扶贫中作用的调研报告
牛 旺
龙溪镇党委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当前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冲刺期。农村党支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了新任务,遇到新问题,要采取新措施、新办法,转变观念,找到农村党支部党建与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才能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确保完成党的扶贫开发艰巨任务的重要保证。扶贫开发工作既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大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积极应对新局面的同时,对政策的理解、政策的把握、政策的解读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缺乏转变思路、转变态度、转变方法的认识和能力。
一、龙溪镇贫困人口现状
龙溪镇有23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1个,非贫困村2个。2015年12月8日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各项比对数字已全部录入上报。全镇原有贫困户2412户,6122人,经“回头看”,出列1286户,3137人,新增1025户,3357人,现有贫困户2151户,6342人。其中2014、2015年共减贫2042人(2014年减贫1022人,2015年减贫1020人)。
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因残等11种。具体为:因病312户765人;因残82户238人;因学344户1317人;因灾3户8人;缺土地5户10人;缺水17户68人;缺技术599户1675人;缺劳力324户725人;缺资金414户1379人;交通条件落后23户58人;自身发展能力不足28户99人。目前,全镇各村正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针对致贫原因,结合实际,对接五个一批扶贫政策,进行一对一帮扶。
二、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农村党支部是精准扶贫政策在农村落地落实的关键。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合力,扩大张力,把各种农村组织的力量汇聚到精准扶贫工作上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担当起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地生效的主力军。
一是农村党支部发挥表率作用不够。龙溪镇大部分村仍属于贫困村,贫困村之所以贫困落后,有其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是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缺乏斗志。部分贫困村党组织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缺乏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创业激情 与本领,一味地把贫困原因归结于自然条件和投入不足,对帮扶的内涵理解不深,观念阵旧,意识封闭,认为帮扶就是拿多少钱,习惯于请求政府拨款,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处理新情况,不考虑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闯出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二是农村党支部联系群众不够。贫困村的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比例偏低,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够明显,开展组织活动困难。如小东彰村大部分农民党员外出务工或跟随子女进城伴读,农村党员外流现象严重,留守党员以60岁以上老党员为主,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较难,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威信有所降低。贫困党员也是各行其是,作为基层党员,本应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但由于生活贫困,自顾不暇,很难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文化素质高、有劳动技能、懂经营、会管理、能闯市场的党员带头人,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出现流失现象,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农村党支部对发展产业认识不够。村民文化水平低,使用陈旧的传统模式生产,且生产能力薄弱,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增收渠道较少。我镇现有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普遍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在推动扶贫开发、带动农民增收方面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在产业培育上,力度不够,大多数贫困村没有形成一村一品等具有稳定解决温饱和促 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
四是农村党支部对扶贫政策的转变理解不够。大多数农村党员干部都还停留在原有的扶贫模式上,不能适应现在的“大扶贫”格局。农村党员干部不能有效地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只是片面追求眼前经济效应,简单地要钱要物,没有在思想上“脱贫”,整体设计规划全村的脱贫措施,因而“扶贫—脱贫—返贫”这一怪现象在贫困村中仍然存在。
三、推动精准扶贫的建议和措施
(一)着力抓好“四支队伍”的建设。第一,抓好“第一支书”这支队伍。市、县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各贫困村的“第一支书”,要抓好这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树立优秀“第一支书”的榜样,为贫困村脱贫贡献力量。如:南坡村第一支书牛红玲、寺南凹第一支书吴桂林等同志,利用自己的影响、专业,为村里引资金、上项目,干事热情高涨,得到了村干部和群众的认可,为贫困村脱贫走出了新路。
第二,抓好支村两委这支队伍。帮助贫困村建好一个富有旺盛战斗力的班子,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基础,也是促进贫困村稳定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摸清班子状况,及时调整配备。对贫困村班子,尤其是村两委班子的结构、能力、作风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建立完善的村班 子名册。对素质能力较低、工作不够落实、关系不够协调、群众信任度不高的班子,要加强教育引导,规范工作制度,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增强基层领导班子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第三,抓好大学生村干部这支队伍。
1、要宣传好精准扶贫政策。要经常入户贫困户家中,用贫困户能听得懂、听的进的语言和道理引导其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身发展动力。
2、要收集好贫困户的信息。定期开展调研走访,掌握贫困户的发展状况和存在困难,及时向党组织反馈信息,主动当好贫困户的信息传递员。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各类致富信息,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
3、要提供好致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如养殖、种植技术等。引导贫困户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使贫困户尽快脱贫。
第四,抓好全体党员这支队伍。一方面,在贫困村党员中深入树立“用扶贫的精神,做脱贫的事业”的思想,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使党员思想“活”起来,形象“树”起来,使农村党员干部从等、靠、要的思想转变到立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自觉行动上来。另一方面,建立党员联户制度。带头致富党员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找准致富门路,掌握致富技能,带动他们共同致富。使自己真正成为农村致富的先锋,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
(二)抓好发展产业这个关键。第一,发展产业要有持续 性。“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使贫困户不但要脱贫,更要稳定脱贫。以寺南凹为例:2015年,通过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养羊项目,购进绵羊500余只。实行“政府监管、集体实施、农户受益、滚动发展”的模式,目前,全村13户养殖户,其中6户贫困户。每年上交羊羔50余只,可新覆盖贫困户10户,使这些贫困户稳定脱贫,继而使全村贫困户受益,实现脱贫致富。
第二,发展产业要尊重贫困户意愿。要尊重实际,不搞强制命令,不能为了脱贫而脱贫,更不能有“被脱贫”,要使贫困户有“获得感”。佛堂岭村,在实施光伏发电项目之前,做了充分的调研,与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反复了解,然后,广泛征求贫困户意见,将实施条件、实施程序、项目效益等向贫困户论证,贫困户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回报,主动积极申报、安装。目前第一期安装的30户,90千伏已并网发电,单日最大发电量18千瓦时,最低发电量4千瓦时,预计每年可收入3000——3500元,可以是贫困户稳定脱贫。
第三,发展产业要加强教育,培养新的致富出路。针对贫困农户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对贫困人口进行培训。对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自身就业能力,挖掘自身发展动力,不等不靠,自主发展;对愿意在家务农的,组织相关专家、能人,传授实用技能,帮助贫困户掌握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增强“造血”功能;通过讲身边事、说小道理、传致富经,着力培植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党员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致富示范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
(三)在“大扶贫”格局下,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十三五”期间,“大扶贫”格局将出现,水利、林业、民政、卫生、交通、金融、教育等相关部门将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上来。各农村党支部要抓住这个有利机会,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主动联系驻村工作队,做到精准帮扶。党支部要转变思想,求新求变,精准谋划,精准施策,做好五年规划和当年计划,实现精准脱贫。
(四)发挥党员作用,完善扶贫网络。要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第一,健全扶贫网络。每村要有一名专职扶贫信息员,要全面掌握本村贫困人口信息,包括贫困户信息、脱贫对象、贫困户需求、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脱贫原因等信息,做到早了解,早处置,早变更,为精准脱贫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第二,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与上级部门沟通。及时掌握最新的扶贫工作动态,端正态度,调整思路,更好地为贫困村脱贫寻求政策依据和争取政策支持。第三,树立先进典型。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及时上报,扩大精准扶贫的影响力,影响带动贫困户增强自身发展动力。特别是先进党员干部事迹,如:佛堂岭 村种植大户张民贤,种植党参5亩,每亩产党参400斤,每斤15元,年收入3万元。这些事迹能够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的热情,继而使贫困户受益。
(四)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精准扶贫的推进,关键在落实;精准帮扶的对接,关键在落实;精准脱贫的实现,关键在落实。农村党建好不好,关键要看责任能否落实。“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不是一句空话,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尤其需要充分发挥基础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的作用,要重点抓好党建工作,调动发挥好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吹响精准扶贫攻坚的号角
第三篇:浅谈基层党组织在维稳中的作用
浅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稳中的作用
——以新疆“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例
摘要:“四知四清四掌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层党建的基本工作机制,着眼于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是从根本上改变基层组织情况不明、信息不灵、掌控能力不强、处置措施不力等被动局面的有力措施,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维稳;四知四清四掌握
2008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城市街道社区全面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12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召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在2009年的自治区组织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将2009年确定为社区党建工作落实年,将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作为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3月19日,自治区召开了全区基层办主任例会,“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开始由城市街道社区向全区推广,自此进入全面深入推进阶段。
“7·5”事件以来的实践证明,新疆自治区党委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推行在确保新疆社会大局稳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批示:“新疆自治区党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很有特点,很有成效,他们的经验可以在各省推广。”
一、“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内涵
“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基本内容包括:“四知”,即对居民家庭做到知道辖区住户的每个家庭基本情况及其社会关系;知道每个家庭经济状况;知道每个家庭成员的政治表现;知道每个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四清”,即对辖区人口做到对辖区居民就业情况清;对重点人员情况清;对流动人口现状清;对贫困群体状况清。“四掌握”,即对辖区情况做到掌握辖区基本情况及社情动态;掌握辖区宗 1 教管理情况;掌握辖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辖区各类积极分子发挥作用情况。
二、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是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强化基层基础管理服务功能、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增强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搭建服务群众第一平台的重要手段。稳定始终是新疆的大局,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消除影响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隐患,始终是基层党组织最重要的政治责任。
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及时了解掌握各种信息,把影响稳定的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是基层党组织掌控社会复杂局面、履行维护稳定职责的有效抓手,对于筑牢城市基层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自治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培训班上,王乐泉书记对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如果真正落实了,维护城市稳定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服务群众始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认真做好体现群众意愿、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困难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助贫济困等工作,为弱势群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利于针对居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水平。
三、“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运行
(一)核心是为民服务
“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核心就是为民服务。知信息、清现状、掌握问题的过程就是及时了解民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及时掌握民众所思、所想、所盼,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民众解决困难、提供服务。实现党组织的执政方式的转变,党员干部的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改变了以往社区工作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的状态,党员干部不再仅仅是“喊喊口号”、“发发文件”,做着一方的“地方官”,而是实实在在地了解民情,真真正正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父 2 母官”。这一工作机制的实施,使得党员干部主动“放低姿态”,从办公室走入民众家里,走入民众的生活当中,切切实实地感受民众需求。民众需要什么,党员干部都能第一手地掌握资料和信息,结合民众的实际需要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
(二)重点是防患于未然
“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重点是防患于未然。这一机制着眼于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将矛盾与危机遏制在萌芽时期,及时疏通,将其社会危害性降到最低,尤其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矛盾冲突较为严重的地区。这一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党组织情况不明、信息不灵、掌控能力不强、处置措施不力等被动局面的有效措施,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这一工作机制的落实,使党员对周围群众的生活、思想动态更加关注,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以及特殊人员的关心,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动向,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一己之能,加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使党群关系更加和谐
“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以往的党员组织生活就是听听报告、学习文件或者集体活动之类的,组织生活方式比较单一,党员如何在日常发挥作用并没有受到重视。“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入户走访,广泛与民众接触。在调查与交谈的过程中,党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在帮助民众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民众对党员的信任感也增强了,一个政党也好,一个党员干部也好,与人民群众贴不贴心,与人民群众的心贴得紧不紧,关键在于是不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心之官则思”,心不为民所动,亲就无从谈起,就没有了对民的热爱,也就不会去老百姓家里“揭锅盖,摸被褥,看粮袋”。党员与群众一条心,党群关系也就更加和谐了。
第四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飞速发展,社会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社会管理日趋艰难。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理想愿望有着最直接、最真切的了解,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政主要领导。基层党组织没有好的带头人,就会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工作上就会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基层党员干部就会团结不起来。基层领导班子是基层党组织的灵魂,只有基层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互相交流沟通,共谋发展之路,才能带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治理好社会。
(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稳定。
(三)提高治理社会能力,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要
不断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依法办事,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第五篇: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高举民主和法治的旗帜,通过民主和法治建设,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同样有一个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要把基层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基层党建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使基层治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举措。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国家层面的各项治理决策和部署,如果离开了基层的探索和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改革的统筹性、耦合性大大增强,许多举措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又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把二者结合好是必然选择。
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以及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基层党组织和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群众的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位人”为主变为现在的“社会人”为主的条件下,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我国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新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鼓励它们发挥好在社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特殊优势。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贯追求。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要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员的作用,就有党组织的服务。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要求。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建设搞好服务;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要从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我们党是政治组织,应当履行政治组织的职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与服务作用统一起来。既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又要教育引导群众,用党的理论武装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带领群众前进。要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通过考核评价,促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坚定不移地发展基层民主、加强法治,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民主和法治。民主和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基层治理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必须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发展民主和法治,基层最重要,基层也最紧迫。依靠民主和法治的方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已经成为最重要、最有效、最为群众认可的方法。所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高举民主和法治的旗帜,通过民主和法治建设,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关心、爱护、支持基层干部,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人、关键在用干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基层干部是基层组织的主心骨和带头人,是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对群众最熟悉、最了解,面对的矛盾和困难也最直接,承受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而许多基层干部长期收入偏低,工作生活环境亟待改善。不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不相适应,与群众的期望有差距。因此,对基层干部,一要关心爱护支持,二要严格教育管理。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树立在基层建功立业的自觉意识,提高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提高他们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制定和落实激励关怀基层干部的政策措施。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的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让基层干部留下来有干头、走出去有通道,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