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建设经验做法交流
拓展社区建设新内涵探索社区服务新路子
近几年来,**市**区在推进社区建设中,坚持探索与实践同行,精品与特色同建,按城市社区、场镇社区、农村社区梯次渐进强力推进,逐步推演“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楼院和谐—小区和谐—社区和谐”五和谐的“构建模式”,让社区建设为创新社会管理助力,走出了一条和谐社区建设新路子,为实施市委“两化
互动、统筹城乡”战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促进和推动作用。该区先后获得了“全国社会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等多项殊荣,在第**次全省民政会议上,区民政局被表彰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其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设置,推行社区基层组织新构架
(一)优化规模布局,方便社区为民服务。针对社区居民分布不均、机构设置分散、社区资源难以整合的弊端,该区科学地将全区的居委会及居民小组进行调整、合并,城镇社区一般按照3000户左右规模设置,农村社区一般按照“中心村聚集型、相邻村联合型”等不同模式,以巴山新居100户以上集中聚居区为中心设置,并辐射周边。截止2012年底,全区建成新型城镇社区93个,新型农村社区34个。
(二)优化党组织设置,为社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巴州区始终坚持从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入手,拓展社区党组织功能。一是建立起社区职业化党组织书记队伍,在城镇推行“社区大党委制”,选聘“兼职党委委员”,增加农村社区干部职数;二是建立起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社区党委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共建机制,构建起“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大党建工作格局;三是加强对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推行组织关系不在现居住地的在职党员、退休党员、人户分离党员等向现住地党组织报到、在社区内过组织生活等制度;四是要求社区辖内单位设立党员服务窗口、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区等,更好的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为社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三)优化运行机制,强化对社区建设的管理。在社区管理运行中,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建立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六个工作组,为社区施行纵向管理、横向服务、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强力推进社区建设;二是将社区建设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各相关区级部门工作整体部署,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综合目标考核,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考核。三是采取居民直选的办法,选好居民代表、小区单元组长、楼院长、社区民主监督委员会成员等,同时加强培训和管理,使其履职尽责;四是组织居民代表进行讨论,修改完善自治章程,约束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五是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实行部门工作进社区,部门工作从以前的“四进社区”发展到“十进社区”,大幅度地进行职能延伸、服务下沉。
二、夯实基础,搭建社区为民服务新平台
一是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制定多个规范性文件,将人、财、物下沉到社区、有效地保证社区“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为城乡社区建设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是为社区建设提供完备的功能支撑。严格按照省市提出的标准完善社区设施建设: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建成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综合用房和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设置 “五室两站两栏一厅一校一场所”(社区“两委”办公室、综治警务协调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资料档案室、居家养老服务站、计生卫生服务站、宣传栏、公示栏、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市民学校、文化活动场所)。功能定位是:一是社会事务管理和民生保障救助功能;二是医疗卫生防疫和计生功能;三是科技、就业培训功能;四是商业服务功能;五是宣传文化功能;六是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保障功能。
三是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把社区建设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社区人口多少、工作量大小等因素对社区进行分类,合理确定社区办公经费标准,每个社区每年办公费不低于3万元。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逐步增加投入,特别是对集体经济薄弱社区和建设任务相对较重、难度较大的社区,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二是利用特殊党费援建之机,向上级争取资金1.03亿元,建设成24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个社区阵地、144个远程教育站;三是抓住巴山新居建设项目的契机,协助区级各部门,把新型社区融入巴山新居公益事业中,为全区社区建设助力;四是鼓励有实力的老板善捐或来我区投资、打造社区,投资开办二、三产业企业、开办社会化养老院等,为社区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五是建立完善“以奖代补”激励机制,调动群众主动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提高政府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按照城市社区7至9人、农村社区5至7人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选齐配好居
(村)民小组长、楼院长并落实考核措施。按照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多渠道选人用人,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等方式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事业心强、爱岗敬业、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逐步实现“一社区一名大学生、一社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加强社区为民服务的工作力量,增强政府为民服务的活力。
三、优
化服务,实现社区统筹管理新模式
一是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实行准入制,将党建、文化、社保、法律、警务、卫生、计生、体育、科技、环保、环卫等部门工作延伸到社区,并对部门管理的内容和社区协助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将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同时规定职能进社区“费随事转”的标准。
二是创新社区社会服务。该区逐步探索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进社区的新路子,培育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组织。一是搭建“第三方平台”,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对城镇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困难群体和受灾群体等特殊人群实行高效率、专业化社会服务;二是鼓励和支持发展社区服务业,培育新型社区服务业和服务品牌,如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政、物流和再生资源回收等;三是鼓励邮政、金融、通信、供销、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公共事业服务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
三是提升社区安全防控服务。各社区均设立警务室,建起社区调委会、治保会和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巡逻队,深入开展院户联防;在各小区实行物业管理(要求新小区必须实行、旧小区逐步实行),设立保安、保洁,确保社区居民过上文明祥和的生活;建立起楼院长责任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等特定对象的管控,逐步实现社区居民共享和谐成果。
四是加强社区文化服务。从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全民身体素质出发,普遍建立了市民学校、图书室、健身会所,并利用社区广场、绿地、小区和驻社区单位资源广泛开展了各种社区文化体体育、娱乐活动。一是开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为主题的健康体育活动,组织了万人长跑赛,成立了篮球、网球、羽毛球俱乐部;二是开展突出民风民俗、倡导孝道文化的“十佳孝子”表彰活动;三是开展川剧座唱、健身操、健身舞、腰鼓等各项娱乐活动;每天早晚,南坝广场、巴人广场、南龛公园、王望山等地随处可见健身的居民;四是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融洽了邻里关系、人际关系,增强了亲和力、感染力,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第二篇:正规化建设经验做法
坚持高标准
落实高要求 不断推进人武部正规化建设上水平
——广元市利州区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做法
(2012年8月)
今年初,我部受领军分区正规化建设试点任务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两级军区和军分区党委、首长关于加强正规化建设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武部正规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子,坚持高标准,落实高要求,不断在基础性、经常性、规范性上下功夫,推动了人武部正规化建设科学发展水平。
一、明确思路,提高认识,打牢正规化建设思想基础近年来,我部各项建设发展成绩较为突出,先后被省军区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但在如何抓好正规化建设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抓好正规化,首先思想上要正规化。为此,我们从思想根源抓起,凝心聚气,打牢了正规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认真学、反复学,在学习中理清思路。学习是提升思想观念、思维意识的唯一途径。学理论,先后采取党委会、干部职工大会,反复学习胡主席依法从严治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两级军区首长批示,认真领会两级军区和分区首长的重要指示,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清了正规化建设是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要求。学要则,反复学习成都军区下发的正规化建设要则和省军区考评标准,对战备工作、军事训练、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工作、装备工作、国防动员7个方面32个大项168个小项进行了逐一学习,为做好正规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学业务,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岗位练兵和岗位成才活动,熟练掌握各自岗位目标要求,明确了培养“全能型”干部的思路,将职工作为“准干部”,划分了3大类28个岗位,为确保正规化建设顺利开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党委统、群众议,在讨论中掌握标准。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各级意见建议,在讨论中掌握了正规化建设标准。向上请教,对正规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积极向分区党委和首长请示,请首长检查指导正规化建设进度,不断在建设中发现不足,改进提高。纵横分析,通过党委会和干部职工大会,纵向分析,认清人武部的发展趋势在上行,还是在下滑?是发展还是徘徊不前?横向分析,认清人武部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单位自身的优势和弱项是什么,统一了标准。深入讨论,及时采取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广泛征求干部职工和基层武装部对正规化建设的意见建议,反复讨论“正规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怎么抓出成效”等,经过3次党委会和5次干部职工大会讨论研究,制定了《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实施方案》。
(三)走出去、请进来,在借鉴中明确目标。参观见学,先
-2-后组织5批人员共22人次,到南充军分区、广安军分区、眉山东坡区人武部、乐山市中区人武部等单位参观见学,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现场解疑,邀请分区机关业务人员、区国土、城建、林业、环境、文体等单位人员到人武部现场进行指导,对设施的配备、环境的规划、建设的标准、安全的防范等多方面进行了现场答疑,明确了正规化建设的目标方向。
二、立足标准,着眼长远,提升正规化建设质量水平硬件设施是正规化建设的基础,是完成中心任务的物质要求。软件建设是正规化建设的依托,决定着硬件本身作用的发挥和功能的拓展。制度建设则体现了正规化建设的成败,是落实正规化建设要求的关键。我们按照正规化建设标准要求,统筹长远与当前,兼顾硬件和软件,深化创新和发展,提升了建设水平。
(一)抓硬件,确保硬件过硬。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对办公楼进行了装修,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信息化建设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在建成集电视会议、作战指挥、视频传输、营区监控、智能(指纹)门禁为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需要,修建了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国动委第一主任办公室,健全完善了食堂、保密室、车船库、炮库、民兵训练基地等建设,改造了退伍军人档案室,配置了手摇式密集资料柜,使人武部的网络化运用、电脑化处理、信息化传输日趋完善。二是办公设施与以人为本相结合。在统一办公室桌
-3-椅的配备、物品的摆放、设备的设置基础上,重新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碎纸机、干扰器等。注重做到以人为本,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文体娱乐室、阅览室,配套了干部职工公寓楼和食堂,安装了电梯和中央空调,使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是库室装备配置与应急应战相结合。紧密结合应急应战需要抓好各库室建设,武器库设置了警示牌、值班职责制度牌、温湿度计等,安装了脉冲电网、红外夜视监控仪和联动报警装置,各库房实现了“三铁一器”,装备摆放做到了“一垫五不靠”,达到了“四无标准”,采取干部住库值班,双人双锁制;应急连装备库按照三分四定要求,购置了一套156人的民兵应急连战备物资器材,规范了机关指挥所和民兵应急连维稳处突、抢险救灾、通信指挥器材;同时还配置了3艘冲锋舟、1辆野战宿营车,确保部队能及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四是环境美化与政治氛围营造相结合。按照30%绿地面积要求,对营区的绿化进行了改造整治,基本达到了营区绿化标准。同时,大力抓好营区政治氛围营造,按照一流的标准对荣誉室进行了装修设计,达到了声光电效果;将“五句话”总要求、军人核心价值观和胡主席对新时期军队要“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要求悬挂在营区重要位置;在营区中央设置了12个灯箱展板,建成了一条“政治文化走廊”;英模挂图悬挂在楼道醒目位置,每名干部职工的座签牌和1-5楼电梯门上都制作了军人核心价值观
-4-的具体内容,营造了浓厚的政治氛围。
(二)抓软件,确保软件齐全。按照省军区考评标准要求,按照7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认真规范,保证了“三个做到”:做到既抓全面又抓细节。结合实际制定了《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实施细则》,依据新颁布的《战备工作条例》,补充修订各类预案28个,落实了战备教育计划,完善了战备教案,规范了各种战备值班秩序,加强了战备演练。对40类表、本、册进行统一制作和规范,完善各类工作计划、记录、教育教案38本,做到了全面规整,整齐划一。同时,抓好对各类表册、登记、笔记和计划、教案的格式规范,做到了记录工整,一目了然。做到既抓重点又抓亮点。突出对值班考勤、军容仪表、营门警卫、营院环境、车辆使用、经常性教育、对外交往、安全防范、专武干部管理等重点工作和内容的规范,抓好倾向性问题整治、党风廉政建设、“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预防犯罪等重点教育整顿工作的开展。同时,抓好“五项活动”的开展,即“三责”活动、经常性谈心活动、“帮二助一”活动、家访活动、每月法制教育活动,使正规化建设各项内容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做到既抓结合又抓创新。结合使命任务需要,突出对应急应战、维稳处突课题研究,抓好推演、演练,使“拳头”力量作用发挥明显;结合倾向性问题整治,突出对“六个管好”进行规范细化,尤其是针对私家车多的实际,统一了车辆申报和使用制度;结合建设实际,对库室器材进行了分类细化,对
-5-电视、电话、网络平台进行了集成规范,使创造性开展正规化建设的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
(三)抓管理,确保制度落实。细化制度要求,制定了《人武部“六个管好”实施细则》,完善了各类工作考评机制,落实了“三个狠抓”:一是狠抓安全管理。重新修订完善了《人武部安全管理规定》,落实“每日定时安全检查、每周安全隐患大排查、每月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对重要目标、重要岗位、重点人员进行定期排查和政审,尤其是对涉密文件、电脑和移动存储设备加强管理,签订了责任书,防范了失泄密事故案件的发生。二是狠抓岗位管理。明确岗位目标、要求和职责,抓好对值班、值勤岗位24小时不定期检查,定期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思想摸排、政治审查;落实廉洁从政各项制度规定,对新进人武系统人员进行岗前诫勉谈话,使岗位管理透明化、规范化。三是狠抓考评问责。制定了《人武部工作考评细则》,实行量化打分、考评问责,明确考评时间、对象、组织,突出德能勤绩,每周总结,每月评比,考评结果与福利、奖金、评功评奖、晋职晋衔挂钩,增强了各项制度落实力度。
三、紧盯症结,破解难题,确保正规化建设科学持续发展近年来,人武部全面建设取得较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影响正规化建设的问题和难点。部党委认真研究,制定措施,破解难题,确保了正规化建设科学持续发展。
(一)针对部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不强的问题,建立健全激
-6-励、培养、关怀机制。部分人员抱有“收摊子、混日子”和“到了武装部,不要想进步”的思想,对待工作消极懒散,制约了正规化建设的整体落实。为此,我们从健全激励机制入手,鼓励干部职工岗位成才,倾力开展军地人才培育活动,并抓好人才牵引转换,使每名干部职工都有用武之地。同时,健全进出渠道,积极推荐优秀干部晋职晋衔,将专武干部的使用纳入区委干部队伍调整统一规划,表现优异的职工调整进民兵训练基地和民兵武器仓库职员队伍,激发了工作激情。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力度,想方设法解决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氛围,使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充满活力和后劲。
(二)针对部分人员一日生活制度坚持不好的问题,强化制度养成和奖惩力度。以加强作风养成为抓手,强化制度养成,严格规定了干部职工着装、仪容、举止、礼节、早操、点名、交接岗、战备值班等各项制度要求,从一点一滴培养干部职工良好行为习惯;加强8小时外管理监督,随时保持电话畅通,遇有紧急情况能做到随时到位;加大奖惩力度,迟到、早退、着装不整等除了扣奖金外,还要在每月讲评中作出书面检查,刹住了歪风,正规了秩序。
(三)针对民兵应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加强“五员三手”培育。民兵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作用发挥与当前队伍的训练和人员素质存在脱节现象,专业性不强,综合素质不全面,-7-导致训练成效不明显,作用发挥不好。为此,我们针对应急处突实际情况,调整民兵队伍建设思路,全力培育“五员三手”,即情报信息员、防次生灾害员、网络管理员、心理辅导员、安全员、神枪手、爆破手、冲锋舟操作手。对民兵应急连重新整组,抽调精兵强将进行优化组合;以班为单位划分专业,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基础上,各专业班重点练自身专业;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比武和各项训练演练,提升了队伍的应急应战能力。
第三篇: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与体会
**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体会
**在社区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资源共享,共建共驻;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展开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现已初步建立起基层社区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社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明显改善,社区建设作用突显。
主
要做法:一是配强班子,建设阵地。2004年6月,**按省委、市委的安排,根据《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组织开展了第一届社区“两委”班子选举工作。3个社区党支部中,共选出社区党支部委员15名,其中党支部书记3名、副书记2名;3个社区居委会共选出居委委员9名,其中白龙、威远两个社区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选出副书记、副主任各1人,支委5人和居委3人;杧乡社区选出一名支部书记一名社区主任,副主任1人,支委4人和居委3人。为使社区内居民了解社区、认识社区、帮助社区,各社区居委均成立了社区联席会议,动员社区全体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区建设基本做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会议室和党员活动室,各社区的内部设施逐渐增加。
二是完善机制,加强管理。社区“两委”班子组建后,立即深入居民小组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为加强管理,各社区居委会班子按照工作任务实际情况,作了分工,成立了各种工作领导小组及“社区议事委员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评议委员会”、“综合治理治安委员会”、“人民民间纠纷调解委员会”、“爱国卫生环境保护委员会”等各种委员会,制定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并进行公示,让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监督居委会的工作。
三是深入群众,尽力服务。一是积极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的深入居民小区,了解居民生活情况,关心贫困户、五保户、病灾户,积极为他们提供帮扶服务,如白龙社区下岗党员罗斌因患重病长期在外地住院治疗,社区得知消息后,用个人私车组织去看望,该同志及家人深受激动,说“社区没有忘记我,社区才是我们的家”。二是认真做好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目前,3个社区享受低保政策的达921户,1782人。三是注重再就业服务工作。由于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深化,下岗失业人员、无职人员越来越多,4年来开展12期1126人次的再就业培训,并努力提供再就业信息。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每年各社区都组织召开社区运动会,有门球、气排球、陀螺等项目,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团结,共建社区。
主要体会: 一是必须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一是强化领导,健全网络。**三个社区均设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负责督促检查社区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二是目标管理,整体推进。**将社区建设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关规定。三是完善制度,规范推进。为建立领导和运行的长效机制,保证社区建设的稳步、有序推进,各社区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二是必须构架完善的社区组织体系,为社区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一是大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基本上做到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同步建设、同时到位。二是切实抓好居民自治组织建设。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社区居委会干部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三是积极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培育发展了社区互助类、群众维权类、文体娱乐类等各类社区中介组织30多个。
三是必须建立稳定的财力保障体系,为社区建设夯实坚固基础。一是努力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今年初,在县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将社区书记、主任补贴从410元增加到560元,副书记、副主任从390元增加到530元。二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除县上每年对每个社区安排1500元工作经费外,要求镇党委、政府每年再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社区正常运转。
四是必须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形抓手。一是社区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各社区基本上建立了单位、部门、居民小组三级社区服务网络,一支庞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正在形成。二是社区服务的内容和领域得到不断拓展。四年来,社区服务已经扩展为面向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以及面向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的再就业及生活保障服务等系列服务,服务项目也拓展到30多种。三是社区服务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
五是必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扫除障碍。**围绕建设“六好”新型社区目标,引导社区不断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议事会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公
开办事制度、社区居民公约等一系列制度,使社区建设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正轨。
六是必须抓好共驻共建,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搞好社区建设。**各个社区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探索建立社区建设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引导、动员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挂钩,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群众广泛参与,单位共驻共建,形成了整体的工作合力,保证了社区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镇社区换届经验做法
“四个强化”确保社区换届稳步推进
党委政府在区社区换届工作动员会后,及时展开了社区换届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先后召开了党委会议和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会议,制定了《
镇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镇城市社区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工作指导意见》和《
镇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市区要求进行,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组。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下设六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指导和协助所联系点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
二、强化程序,把握时间节点。制定了《芦集镇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和《芦集镇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日程安排表》,对选举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每一程序该做什么、怎样做都做了明确规定,确保社区换届按时顺利完成。
三、强化沟通,合理设置职数。这次社区换届选举,芦集镇共有6个社区。依据各社区的党员数和社区居民数,积极与区组织部、民政局联系沟通,镇党委确定了各社区党支部委员和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数,合理设置了社区两委委员职数。
四、强化排查,抓好信访稳定工作。镇工作组人员和社
区主要领导认真排查影响换届选举的不稳定因素。对排查出的可能影响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相关人员,落实镇领导专人负责,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妥善解决好群众的诉求,保证换届环境稳定。
第五篇:两学一做经验做法交流
两学一做经验做法交流
两学一做经验做法交流
**团丰富载体 搭建平台 争做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七十九团党委着眼兵团新定位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夯实基层基础,通过丰富学习教育载体,引导全体党员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以分层分类联系服务活动为载体推动合格党员队伍建设。围绕团党委领导核心、基层党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积极开展从团党委到基层党组织的分类分层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群众工作作为第一工作、把为民服务能力作为第一能力、把走群众路线作为第一方法,实现了党组织服务全覆盖。一是团党委班子成员“6+1”联系服务,示范引领。(“6+1”联系服务即团场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管行业和工作分工,每人联系一到两个党(总)支部,一户贫困家庭,一户维稳重点户,一名创业人员,一名空巢老人,一名留守儿童,至少解决一项职工群众关注的难点焦点问题,并负责指导联系党(总)支部的学习教育工作。)7名团领导共联系基层党组织12个,联系困难家庭7户,维稳重点户9户,创业人员7名,空巢老人5人,留守儿童2名。今年以来,7名团领导共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53天,上专题党课7堂次、帮助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1件次。二是“双挂三创”引领党员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双挂三创即单位挂连队(社区)、党员干部挂户,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团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创群众满意工作业绩。团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16个非公企业中的128名党员和党员致富能手个人出资60余万元,与有脱贫能力的贫困户结成“一帮一”、“众帮一”挂钩帮扶对子97对。同时、8个连队(社区)党组织和10个“双挂”单位建立结对共建关系,形成了组织建设共抓、党员人才共育、科学发展共谋、党建资源共享、贫困群众共帮的长效机制。三是党员分片包干服务群众。各连队(社区)按照巷道、居住区、楼栋划分党员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确定2-3名党员负责责任区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让职工群众少跑路,让党员多上门。今年以来,各连队(社区)党员干部义务帮助群众代办婚育、户籍等方面的急事难事241件;与辖区职工群众结成“一帮一”、“众帮一”联系对子125对,帮助解决辖区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73个,投入帮扶资金31万元。
搭建三大平台,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发挥作用争做合格党员。一是搭建典型示范平台。以实施“党员致富工程”为抓手,引导全团党员自主创业,建立党员创业项目7个,党员创业园2个,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15名,设立农牧连队党员“科技示范田”7个,“科技示范群”4个,党员多元增收示范户10户个,党员创业示范户10个,带动周边173户群众发展相关产业致富增收。二是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在全团7个农牧连队开展以“带头学习讲政治星”、“带头干事谋发展星”、“带头创新建佳绩星”、“带头服务比奉献星”、“带头自律树形象星”党员星级管理活动。上半年共评出“五星级”党员户41户,四星级党员户61户,三星级党员户32户,两星级及以下党员户3户。学校党支部“大手牵小手”党员结对帮扶贫困后进生活动,全校35名教师党员个人出资4000余元与35名贫困和后进生“大手牵小手”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从生活和学习上对他们进行关心和帮助。三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领岗位、亮身份、当十员”志愿服务活动,机关及团直单位131名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岗154个。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3次,服务群众4398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3条,化解矛盾纠纷17件,解决难题35个。
扎实开展“树身边人、讲身边事、育身边人”活动,引导全团党员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一是将团场曾受到兵师表彰的萨尔山别克、伍为民等13位表现突出的兵团及师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集结成册印发到基层单位,同时团电视台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制作成电教片发送到各基层党组织。二是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身边优秀共产党员上微党课活动,通过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现身说事,教育其他共产党员争做合格党员。三是结合庆祝建党5周年在全团选树了15名优秀共产党员,2名优秀党组织书记和2个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过选树先进群体,带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标看齐、实干争先。今年以来,各级党员干部参加抗洪抢险1500余人次,由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义务劳动2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