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团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4 16:0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社团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社团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论社团存在的问题

论社团存在的问题

社团是由一些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们共同发起并组建而成的一个以“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培养人民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非盈利非正式性组织。它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就像美食中的调味剂一样,使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因而每位大学生都会或多或少的参加一些社团,我也一样。刚入学时我就参加了“推拿社”和“美食与生活创意协会”等社团,在收获的同时却也发现社团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之一:社团活动缺乏规范性。

社团没有严格规范的章程,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运转。“推拿社”和“美食与生活创意协会”再招人入社时介绍了一些社团曾举办过的活动,看似吸引人,实则是积聚了三四年或者是五六年的成果,并没有形成必要的规范性,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学校要求有活动时就拼拼凑凑的凑出一两个活动来。解决方法:我想这个问题是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这需要社团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1.社团成员间本就是分工合作的,管理者也是各自分工的,但这种分工是不明确的,每个部门的成员并十分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这就导致了组织活动时的松懈与混乱。若想社团活动有一定的规范性就势必要改善这一现象。社团最好制定出自己的规章制度,制订成册,再新成员入社是人手一册。这样他们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承担什么,该遵守什么。

2.社团每次举行的活动最好详细地记录在案,如:活动的规划设计书,过程,结果等都应一一记录。

问题之二:社团活动缺乏特色与创意。

“推拿社”举办的活动就没什么创意,每次都是讲座,没什么吸引力;也么有自己的特色活动,没有能一届届流传下去的活动。

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使活动具有吸引力。

1.集思广益。可以征集大家的意见,大家一起商量商量,甚至可以全校性征 集金点子。

2.借鉴。实在没有金点子时,可以参考一下其他社团的经典活动,找一下灵 感。

3.与其以讲座的形式举办活动,不如真材实料的让大家亲自学一学,做一做。问题之三:社团缺乏凝聚力。

“推拿社”的成员众多,但往往互不认识。也有一部分人交了社费,参加了社团的第一次会议后就了无音讯了。也并不是他们不想联系,实在是社团成员间的聚会太少,少到错过了就没机会了。大家参加“推拿社”的初衷是喜欢推拿或者想学推拿,但真正加入之后才发现这些初衷并未得到满足,这难免让人失望不已。

解决方法:切实地落实“推拿社”的宗旨,让喜欢推拿,想学推拿的人都能得到满足。

1.定期开展推拿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让成员互相认识,联络联络感情;另一方面让大家真正地学习一下推拿,让他们觉得不虚此行。

2.有时间的话可以组织大家一起出去玩一玩,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

总结:社团是大家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社团更健康的发展,发展得更好。

第二篇:论银行业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很快,特别是银行业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迅速蓬勃壮大。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入世步伐的加快,金融业竞争将愈演愈烈,我国商业银行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自身暴露出的问题,急需认清和解决。

一、目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存款立行”,搞存款竞争,阻碍自身和经济正常运行

对各商业银行来说,“存款立行”几乎成了一条铁律,因此扩大存款规模成了各商业银行的头等大事。自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七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旨在促进内需的扩大,引导居民减少储蓄,扩大消费,以带动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日常监管中一些机构一旦出现存款下降,就把抓存款当作一个重要监管内容来看待,这样货币政策效应就被冲减掉了,妨碍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不利经济运行。

由于银行业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强,银行的投资活动需要找到足够的社会闲散资金,自然而然存款问题就被放在首要位置。目前,各商业银行每年都分级下达当年存款任务指标。特殊情况下,上级行还会给所属机构来个月度或季度的存款“大会战”,并且将完成存款任务与员工工资奖金挂钩、与评比先进挂钩。虽然央行三令五申,不准将存款完成情况与员工工资、奖金、福利挂钩,但很多单位依然我行我素,置若罔闻!在“存款立行”观念的支配下,各商业银行盲目拉存,只重视存款数量不重视质量,也给自身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1.过分强调抓存款,扰乱临柜业务的正常运转。为揽储一些机构公然将企业存款转入储蓄核算,为部分企业机关团逃避监督和大额提现开了方便之门,达到公款私用之目的。违规高息揽存、上门收款、借助行政干预等各种拉存手段的出台大大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同时也助长了少数顾客的陋习,例如经常违规大额取现,假币难以没收,对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等增加了临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精神压力。

2、银行经营管理重心偏移,风险加大。为扩大存款规模,许多机构以事先许诺贷款或信贷额度作为优惠条件吸引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进一步加大了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而且在实行存贷比例管理的情况下资产质量的计算上有个特点,就是贷款规模越大,反映出资产质量越好。因此在呆滞贷款或坏帐无法减少的情况下增加贷款规模不失为“提高”资产质量的一条好途径。而要扩大贷款规模,先决条件就是要保证存款规模,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能使经营陷入困境。银行作为投资业本应将重点放在投资环节上,确保资金安全,并使其有所增值,保持良性循环,增加收益,以此来扩大自身实力才是银行最终的经营目的。然而目前普遍的状况是存款没搞上去一切免谈,资产质量成了个别人的行为,并在本质上与存款工作相分离。

3、过分强调“存款立行”,最终将导致银行经营困难。社会上合理有效的资金投放空间受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制约,一旦超过这个幅度,资产风险必将加大。相反,如果银行不把一定比例资金运用出去,而自身却要负担相应的存款利息支出,这与银行本质是相悖的。这样,在拉存款和放贷款两种压力下,形成一个两难选择,将最终导致银行经营陷入困境。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效益,存款的增加并不等同于效益的增长,它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之一,盲目扩大存款规模是一种自杀行为,只有适度的增长才能保持良性的经济和金融运转。

(二)资产管理不善,不良贷款比率高,贷款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截至去年底止,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账面需核销的呆帐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百分之二点七,但加上需要核销的逾期和呆滞贷款,全部合计的坏帐比率为百分之八或九。按国内 四大商业银行贷款总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余额超过六成,百分之八至九的坏帐率,即达五千至六千亿元。而且上述的坏帐比率并不包括己剥离的资产和债转股在内。四大商业银行去年已有三千五百亿元的不良资产被剥离,经独立评估后,与企业签订债转股协议的也近一千亿元。(资料来源:< < 信息时报>>电子版< http://www.xiexiebang.com)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尽管中央从1995年全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会议以来,要求各国有商业银行要将不良资产比率每年下降一定的百分点,最近两三年银行的贷款质量虽有所提高,但是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信贷资产风险依旧很大。这种风险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经济背景,例如政府的干预和某些企业的盲目行为等客观因素,但商业银行自身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贷款“三查”制度真正落实,授信不统一。不少项目贷前调查流于形式,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发展趋势等主要因素预测不准,在方法上重定性轻定量,缺乏科学的分析;贷时审查不严格、不科学,在放贷时违反规定与操作程序,使“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等现象时有发生;贷后检查不积极,流于形式,重贷轻营的现象较普遍。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今后贷款的回收。另外银行对不同企业贷款方式(主要有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选择不当也是造成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我国商业银行从1997年开始实行授信制度,但由于授信不统一,往往出现同一借款人授信总额度超过其最大风险承受力的现象,造成信贷资金风险。

其次,由于目前很多机构现有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个别人员法制观念极差,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造成信贷风险损失,严重威胁信贷资产的安全运营。

最后,缺乏一套严密的监督机制,也是造成不良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完善,监管机制也不健全,银行内部稽核、监督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给不良资产的形成埋下隐患。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这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比较单一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必须加强内控建设,建立建全科学的资产风险管理系统。

(二)人员素质水平普遍不高,技术装备落后

现代银行是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对员工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般业务人员。不仅要求员工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注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创造力。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几家国有商业银行职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学历较低,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不高。这主要是一些银行缺乏一套完善的、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运作的劳动人事制度。员工录用要求不高、把关不严,很多人都是靠关系而不是靠自身实力进入银行;在岗人员缺少技术和业务培训,没有一套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岗位分工不合理,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大量临时用工人员充斥一线岗位,很多都是无证上岗,难以保证银行临柜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再加上这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教育,且由于待遇较低,往往很容易造成某些人心里失衡,从而走上犯罪道路。近几年来这类金融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呈逐年上升的势头,已严重威胁到银行资金安全和社会声誉。

服务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线,良好的人员素质还应配以先进的技术装备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在硬件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实现更大范围的纵向或横向联网,大多数行自成体系,且网络覆盖面也不广;ATM、POS等设备也不普及,数量少,一柜多机、一机一卡的格局普遍存在,给顾客带来很多不便。

(四)经营品种单一,缺乏金融创新

目前,国内银行功能都过于单一,一味注重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发展滞后。虽然在业务品种范围较之改革前有了明显的扩大,但还是缺乏创新。很多机构传统的业务仍停留在相当级、粗放的状态下。当前,各商业银行要在保证风险的情况下搞创新是必然趋势,否则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二、面对金融全球化,中国银行业要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在国内外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一)改变观念,保持存款适度增长

存款不是银行的本质特征,从整个经济运行环境来看,只有适度合理的增长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首先,各商业银行要及时转变观念,变“存款立行”为“效益立行”,在增强银行实力过程中,应以利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禁止下达硬性存款考核指标,但也不能忽视存款,要将存款数量与质量一起抓。其次,要在信贷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把信贷管理工作从实质上提高到银行经营管理中心地位上来,充分体现赢利对银行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扩大业务范围,提供多种融资服务诸如大力开展房屋按揭贷款、高档耐用消费口信贷等方式以缓和储蓄的增长与社会经济总循环的矛盾,保持金融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

(二)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做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处理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困,也有自身管理不善的因素。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实现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首先,要重点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和统一授信制度,强化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各商业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分析客观环境的变化,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投量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综合企业领导素质、经济实力、信誉状况等各种指标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在贷款发放前通过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估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通过量化方式测算企业信用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尽量避免对信用等级低于贷款标准的企业给予贷款。而且要根据资信等级对贷款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将贷款总额确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要做好贷时审查工作,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对贷款风险度进行验证,以确定贷款方式、额度等具体事项,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最后由决策部门审批。最后还应把好事后检查关,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及时监测贷款资产质量的变化;加强对贷款使用状况的监督。定期对其进行测算和分析,可借助电子计算机系统对贷款全过程实行风险预警,确定风险度。

其次,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也是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关键所在。根据风险分散的原理,实行贷款方式多样化,合理控制信用贷款的范围、数量,扩大贴现、抵押、担保贷款和其他风险相对较小的贷款种类。限制贷款的集中程度,控制同一主体贷款比重,对于大额的贷款可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以达到分散贷款风险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协商,要求其办理财产保险,以便转嫁风险。虽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控制、分散、转嫁风险,但不可完全避免损失的产生。所以建立一套贷款风险救助机制还是必要的。可运用法律手段对责任人提出财产清理诉讼,挽回部分损失,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等办法提取一定比例利润,作为风险基金,用于弥补贷款坏帐损失。

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强化稽核内控制度,加强信贷队伍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现有信贷人员思想觉悟和严把人员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推行金融监管手段法制化,尽可能降低金融风险。

各商业银行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同时,还要及时清理遗留的不良资产。将其控制在一定的额度之内。对不良资产和健康资产实行分账管理,将分离出来的不良资产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可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如拍卖资产,更换经营管理人员,另组公司进行运营,剥离给专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方法予以化解和处理。另外商业银行也可主动参与企业改制,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效益,力求保全信贷资产。

(三)狠抓软硬件建设,积极发展现有业务,努力开拓新兴业务

一流的技术装备加上一流的人员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国外一些著名大银行常通过安排员工轮岗训练或派驻海外机构工作等方式,以拓宽员工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做法给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员工队伍素质建设,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并可通过建立一套激励型的劳动人事制度,从员工的录用、培训、考核、收入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让忠诚能干的员工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加强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知识的学习,切实增强员工遵纪守法观念,避免违法乱纪事件发生,使每个员工以为银行做出贡献与实现自我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全体员工倾心敬业。

各商业银行还要把更新技术装备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来对待,加快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更新办公室设施,改善营业环境,使软硬件同步发展,为客户提供一套高效运作机制。

面对目前过于单一的银行功能,在全新的国内外经济金融背景下,积极致力于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按市场经济法则和现代商业银运作规则,在有效控制风险基础上,进行业务创新,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增进效率。首先就要对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存款业务的科技含量,开发多功能银行卡,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大力发展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利用覆盖全球的GMS网络实现在手机中完成账户查询、转账、缴费等各类理财功能,发展和完善ATM、POS和电子转账业务;积极开拓信贷业务,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并购贷款(为企业兼并、收购等资本活动提供贷款)等新兴业务,加大非信贷领域如购买企业债券、国债的投资力度;改革传统结算业务,变坐等客户为主动上门服务,在大企业设立资金清算中心,建立流动资金结算中心,开通对公业务通存通兑,使客户办理结算、查询等业务更加方便、快捷。大力推行代理业务、管理业务、委托业务等传统中间业务,积极开拓新兴中间业务,例如可为企业制定改革方案,设计更为合理的股本结构,为企业购并、资产重组策划,利用自身的信誉、技术和雄厚的研究力量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等等。

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我国的银行也将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力量的挑战,认清自我、改造自我、创新自我,才能立足于世界金融大舞台。

第三篇: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社团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一)社团缺少长期规划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明确的培养目标。(二)社团文化的出发点大都满足社团成员的兴趣爱好上,忽视了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那么社团的质量,教育性,创造性等都不行。(三)社团缺乏总体规划工作的系统性和计划的延续性,对活动的创意,培养目标,活动宗旨等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再加上经费的不足,指导老师的缺乏,使得社团活动流于简单的形式,在低水平上徘徊。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必要的资金投入,往往使得学术研究停在较低的层面,缺乏深度,难以担当引领社团文化的重担。

2、必须明确社团的发展方向:激发潜能,发挥特长,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把学生社团建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时间平台,让同门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和综合素质。

3、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精神,通过演讲,竞赛,讲座等等方式来对成员进行培训,提高社团管理干部和社员的整体整体素质。不断加强社团干部与社员的凝聚力,在社团内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精神,积极营造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社团文化,以人格人品,才能才华和良好的集体氛围增强社员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到内塑精神,外属形象。

4、社团管理体制及内部运转体制不够完善,组织松散,缺乏凝聚力。学生社团是志向、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张扬个性,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也是共青团工作延伸的重要载体。[1]深入做好学生社团工作,对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一.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状况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一直保持着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近期,我们对高校的学生社团骨干、一般成员和部分老师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做了专项调查。调查形式有:匿名问卷调查、上网查询、抽样分析和座谈等,然后对调查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对我省高校学生社团的概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1.学生社团的数量规模,从人数和类别来看;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各校学生社团规模的大小,一般在20个左右,多则30、40,少则10个左右,而规定各社团的规模必须35人以上,一般而言其成员大都是百十人上下,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15%;高校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学艺术、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综合等六类。这些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锻炼成熟,能力的提高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成为大学校园中最活跃、最丰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2.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总体来看,呈现出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自愿性表现在,加入社团与否,实全由自我决定,社团成员自愿聚集在一起。[3]这种在共同兴趣、爱好基础上形成的社团组织,能促使学生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积极主动探寻新的知识领域。同时,学生社团组织机构比较松散,对成员没有强制的约束力,有相对宽松活泼,畅所欲言,平等相处的良好氛围。灵活性则指社团活动可以定期举行,也可以不定期举行,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走向社会。正是这种自愿参与,活动灵活的特点,适应了当前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学生社团另一特点就是开放性。社团成员结构打破了院、系、专业和年级界限,具有不同知识结构,本科生、专科生、进修生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纵横交错的学生交流;并且由于共同的定向、爱好和兴趣,使社团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发展态势。呈现出由以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务实型并重转变,由人文型为主向人文型和科研型并重转变的趋势。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参加社团逐渐从纯粹的兴趣到现在的“兴趣+务实”转变。面对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社会,他们的目光不再是单纯希望在社团这个群体丰富自己的生活,更希望能在社团活动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社会竞争力,是当代大学生的求实态度。过去的学生社团更多地注重人文知识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满足于人文氛围的营造。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再满足于社团活动的文化层面,而是注重将科技元素充实到学生社团的文化内涵,以促进自身的成才。于是,高校中的各类学术研究协会、科技协会和科技创业团队正悄然兴起。

4.学生社团活动的覆盖范围。形成了由校园型向社会型扩展的态势。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区域,过去是以校园为主,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趋势的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与社会需求接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认识到,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培养锻炼各方面的社会技能,对于缩小校园与社会的距离,对于缩小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距离,将来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因此,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不再局限于校园,逐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于是,家教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学生社团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大学生与社会保持联系的常规载体。

二.学生社团发展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加强大学生社团管理和科技创新的改革发展,事关大学生群体,大学老师群体和校方管理者三个方面。虽然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健康、蓬勃发展,在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在调查中还是发现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从大学生群体的角度进行分析:

1.大学生对科技创新与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关系缺乏理性认识,参与热情逐年降温,没有持之以恒。A.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年龄比较小,层次比较低,多为低年级学生,其中一年级者又居多(他们参加社团的动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占受到调查总人数72.1%,即占绝对数,而且呈低年级向高年级逐年递减的态势。如大

三、大四,特别是研究生的比例较小,仅占2.3%。B.认为加入学生社团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者,所占比例仅为20.6%。

2.社团成员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真正到位,甚至有各种模糊,甚至有错误的看法。A.学生认为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非常重要,应当积极参与者占受调查总人数的42.3%。B.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参与科技活动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5.3%。C.学生认为缺乏科研兴趣和基础者占调查总人数的32.8%。D.学生认为专业课压力太大者和英语过级压力太大者占调查总人数的35.6%。

3.学生社团的活动规律不够正常,制度缺乏和管理不善,成员参与活动缺乏主动性。据统计,每学期开展一次到二次活动的社团比例为32.5%,认为社团制度缺乏者占24.3%,认为社团干部水平不高和管理不善者所占比例为39.2%。

4.学生本人参与科技活动的形式有:其中小发明、小制作和技术转让所占比例为23.5%,参与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产品维修服务者,所占比例为30.7%。参加学校、市局和国家级举办的高校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者,所占比例为12.1%。其中获奖的几率较低,获奖的等级也不高,能参加大学生全国“挑战杯”的作品更是少得可怜。

5.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当中,学生对学校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的评价不高,其中:认为良好占10.8%,认为较好占8%,认为较差的占52.3%,认为很差占28.9%。

6.现有的20多个学生社团,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横向联系,仅仅停留在学校组织的少数大型活动层面上,或者局限于社团主要骨干的一般性交际应酬,甚至少数社团的领导有时会为各自的某些利益,缺乏精诚合作和平等竞争的意识,从而造成互相攻击、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还有的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生命力。相当一部分的社团活动存在着忽冷忽热,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对社团核心人物的依赖性过大。社团核心成员在位时,重视活动是轰轰烈烈,而忽视必要衔接,以至核心成员离伍,社团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一些社团成立时招收会员无条件限制,来者不拒,致使社团成员之间层次不一,缺乏梯队建设,使社团发展后劲不足。

其次,从老师参与大学生社团管理和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 1.大学生社团活动和科技创新没有老师指导和老师不力者排在首位,占调查总数的48%。

2.要求聘请德才兼备的指导老师,占受调查总数25.5%。

3.不少老师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压力大、任务重,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介入学生社团活动,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

4.一些教师感到学校与系部对该项工作没有长期系统的计划,且有关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管理竞争机制,而且在经费、场地、设备、计算工作量等方面扶持的力度也不明确,因此造成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5.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认为:学校的部分单位领导和一些教师对于大学生社团建设和科技创新都没有明确的认识,片面强调社团的自主性活动原则,采取的往往是被动应付,甚至敷衍的态度,任其自我发展。

最后,从学生社团自身发展和校方管理的角度分析:

学生认为社团经费缺乏,活动场地不足是阻碍和制约社团发展的占56.8%。学生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对社团的投资占58.1%。虽然不少学生社团正在尝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活动并取得明显的成效,但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社团绝大部分筹资能力薄弱,使社团发展受到限制。在活动场地方面,除一小部分社团有固定场所以外,绝大部分没有固定的场所,这给社团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不利活动的管理和策划,这也是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学生社团管理,不断完善社团建设的对策。

高校共青团、学生会组织一定按照党的要求承担对学生的指导、服务、管理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在学生社团建设的核心作用,经常研究社团工作,把握社团发展的规律,争取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争取政策,完善机制,抓好队伍,推动高校社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学校各级领导首先高度认识大学生社团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能使社团管理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文娱体育活动上,也不能满足于学雷锋、做好事、家电维修等一般性社会服务上,而应聚集于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科技含量和创新点方面,力求将科技活动的普及与提高,精英教育与通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领导者应当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认真制订长期和全面的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2.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大学生社团,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创新实践学分制,科研专案攻关的招投标制。师生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横向合作制度等制度,以教学科研课题立项的形式,给予承担科研项目师生的优惠。要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聘请德才兼备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实行责、权、利相配套,教学工作量,业务考核与职称评定相结合的鼓励措施,从而以点到面,逐步形成群体效应。

3.在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时,首先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促进各类社团的有序发展。特色出材,特点出效益。一个社团生命力的强盛与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团是否有自己的特色工作,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应立足于创办、发展有特色的学生社团。要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不同规律,进行分类指导,要按照“大力支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性社团,积极倡导志愿者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既要在重大问题上严格把关,又要在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放开学生的手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社团工作局面形式。同时,要加强各大学生社团的交流,积极引导“邓小平理论研究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协会的优势,带动高校学生社团共同发展。4.规范管理,抓好骨干,推动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高校团组织要着力抓好四项工作。第一,要健全学生社团各项管理制度,使学生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学生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第二,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科学合理配置,因势利导,量体裁衣,使有关学生加入适合其本人发展的相关社团,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防止学生社团出现低年级热情高涨,高年级一落千丈。第三,要适当稳定好社团的骨干队伍,抓好新老骨干的成员搭配,搞好传、帮、带,要防止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发生。第四,要加强社团的规范管理,避免出现因管理或监督不到位而导致社团“出轨”的现象,同时还要争取学校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给社团发展提供经费、场地、设施等必要条件,这样才能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社团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社团衰,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作为自发性群众组织,在个性化与流行化并存的时代里,越来越彰显出它存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它在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它独特的积极作用。我们要立足于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人才的全局战略高度,与时俱进,务实创新,重视学生社团工作,谋划学生社团工作,加强社团管理,支持学生社团发展,让各级各类高校学生社团真正走上健康、规范、有序、有效的正常发展之路。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要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品位,鼓励社团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广大的社会空间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展示自身价值,塑造社团形象。这些品牌社团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校园特色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大学生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长期的实践和与他人的切磋、协作不断提升着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社团中浓厚的人文气息也促进着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品牌社团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无疑为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二)三、建立和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一)成立社团管理中心,由专人负责,全校的学生社团均纳入社团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以加强对社团的宏观引导和有效管理,确保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把好三个关,即社团成立审批关、社团负责人资格审核关和社团活动内容审查关。

(三)要制定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关社团经营的理念、策略、领导与沟通;社团未来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以及招新、迎新、训练、成果展、出版、成员大会、改选大会、经费申报、送旧、监察制度、财务制度、档案建立与管理、成立社友会等活动,都要整体全面规划,认真执行,从而使社团明确工作的目标,做到有章可循,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构建合理结构。以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务实型并重转变;由人文型为主向人文型和科研型并重转变;要大胆放手,留有空间,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构建社团发展的合理结构。日常活动开展中,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鼓励科技服务型社团,培育充实社会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方针进行分类指导。

(五)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制定干部岗位责任制及考核细则和奖惩措施,重点扶持科研学术性团体,定期检查评比,在各方面完善社团星级评定,及时整顿,优胜劣汰,确保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总之,高校的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其建设与发展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但随着社会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关注、对社团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并在高校党、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高校学生社团必将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新世纪高校的一道亮丽

第四篇: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是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个论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一)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开始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1.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明晰,从而有利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2.民营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民营经济中体现得最充分,因而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4.民营经济具有相对分散、规模小、易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5.民营经济有助于调动多种积极性。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所以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6.民营经济促进了工业化进程。近年来,民营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领域的生力军。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7.民营经济加快了城市化脚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打工或创业,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城市面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8.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营、管理人才。当然民营经济也具有一些消极作用,在有关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法制规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更需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克服和避免其消极作用,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新华网广州2006年10月31日电(记者梁钢华)随着广东民营经济发展不断提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因发展大提速而在全省经济棋局中不断“加砝”。广东省经贸委31日举行的季度新闻通报会传出的消息称,今年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即更为强劲,头3个季度虽只实现工业增加值1610亿元,但同比增幅却高达31.2%,占全省工业比重为20.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据介绍,内源型经济今后在广东经济挑“大梁”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强,成为这个省经济新一轮快速、健康、理性增长周期的“第一推动力”。根据部署,广东力争用5年至7年的时间,使全省民营经济由目前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发展成“半壁江山”,即在未来几年里,使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6周年的日子,中国企业家论坛在深圳的第三届高峰会上给企业家们提出了一个带问号的主题:什么改变中国?应邀出席峰会并发表演讲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开宗明义,“只要看看深圳就知道了其中的答案”。黄孟复还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到快速发展的进程解读,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民营经济正在改变中国。

二、民营企业的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民营企业产值已

“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

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即由靠领导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制度向建立完善的制度性保障过渡,民营企业正向着

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

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

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

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

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 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2.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的情况依

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子女入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

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3.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处于萌芽阶段,规范市场和竞争秩序的法规不成熟、不完善,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十分突出:权钱交易、逃税

漏税现象严重;生产国家政策禁止生产的产品或从事国家禁止的生产经营;强买强卖,大打“关系营销”,通过行政隶属关系进行不公平交易,利用虚假广告夸大自己产品的效用或功能或是诋毁竞争对手的声誉进行

不正当竞争;乱采滥伐,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大量排放废物、制造环境污染的产品;生活腐化,挥霍浪

费;等等,一方面造成严重不良的社会后果,另一方面大大地毁坏了自身的信誉。从深层次上看,民营经济

遇到的上述各种歧视和非国民待遇,多少同其较差的声誉有一定关系。那么,民营经济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解决其声誉问题就不可回避。

(二)管理水平低下,开拓创新精神不足

1.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用人机制陈旧,企业业主偏重经验而缺少创新,基本是“有管无理、有战无

术、有销无营”状况。2.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满足于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思进取。特别是有一些

改制企业,经营者存在短期行为,拚设备、拚消耗,不愿投资扩大再生产,不愿进行技术改造。3.还有一些

私营企业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4.私营企业家开拓意识不强,客观上造成了私营企

业竞争力低下,严重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

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和强盗逻辑,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

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

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任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五)决策盲目, 风险增加了企业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

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三、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一)健全法律制度

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严格执法。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1.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2.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3.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4.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三)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四)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1.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变弱化的调控管理职能为高效的服务职能。2.政府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近年来,各部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

效率,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了鼓励和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但也要看到,有些执法部门虽然提出首犯不究,不举报不罚,仍然有罚款下指标的现象,执行层面会用变通办法,进行罚款收费。3.从最近有关对南京100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上可以看到,认为所在地有关部门对民营企业有乱罚款、不合理收费等行为的达到52.83%,认为政府对民营企业有歧视的达46.15%。因此,还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宣传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民营企业、民营业主是为国家聚财的纳税人、依法致富的带头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全市营造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发展民营经济有功的氛围,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奖励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公正的法制环境、宽松的金融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

(五)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解放思想,树立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的真正转变。

(六)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1.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2.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3.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参考文献:

①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第6期;

②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南方经济》2001年1期;

③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纵横》,2000年10期;

④乔新生:《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制约》,《现代工商》,2001年7期 ;

第五篇:论社团影响力

如何提高社团自身影响

当代高校的学生社团以其影响的广泛性、活动的多元性以及内容的充实性,在塑造大学生人格、价值观以及整体素质、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高效的发挥学生社团的平台效应,从学生社团这一平台上走出更多整体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需要学生社团探索高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社团干部及其成员进行培养和塑造,包括社团品牌塑造,学生社团干部人格、价值观、领袖气质、办事风格等诸多方面。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自治组织,由于体现学生自身主观意愿、植根学生、服务学生,所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深远的影响力。当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大部分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组织开展的,而学生社团则成为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成就自我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只是将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身份或者兴趣爱好,更多的学生将其视为实现自我、塑造自我的一项事业。

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优势,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关系着整个学生社团文化的发展,而这种高效的产生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学生社团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社团指导老师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引导。

一、夯实社团基础,塑造社团品牌

学生社团自身是基础,而当今高校的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各类学生社团的数量与日俱增,大有泛滥之势,数量的过快增长必会导致质量下降,因此,越来越多“挂名”的“死社团”相继而生。庞大的学生社团群体渐渐退败为空壳子。没有强大学生社团为支撑的校园文化必定会成为空中楼阁,与此同时,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则成为天方夜谭。夯实社团基础、塑造社团品牌则成为学生社团锦上添花的第一步。

1.缩小数量,提高质量。在原有学生社团基础上,将学生社团职能作用交叉部分的社团进行合并,减少学生社团数量,增强单个学生社团的实力,使每个学生社团都能“动起来”,社团主要骨干都能“忙起来”;与此同时,精简学生社团内部机构设置,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上提高社团内部成员间的竞争力,竞争是前进的源动力,不竭的源泉是社团质量的保证。

2.塑造社团文化,打造社团品牌。学生社团经过一系列的合并、整合,其自身实力会增强,人员的精英化、资金的集中化使整合过的学生社团具备承办中大型活动的能力。此刻,集中精力塑造社团文化,明确社团发展思路,加大力量打造属于社团自身的品牌活动,增强社团的影响力,从而提升社团骨干的社团荣誉感,而荣誉感本身会进一步推动社团的品牌建设,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使学生社团的执行力过硬,竞争力提高,影响力加深。最后,社团主要骨干会得到更多锤炼自我、展现才能的机会。机会的到来才会为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开启成功之门,通过学生社团有的放矢的培养与引导学生提高全面素质才有着力点。

二、有的放矢的培养与引导

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大体可分为几个方面:人格魅力与价值观;领袖气质与政治思想觉悟高度。

1.人格魅力与价值观。学生社团从组织机构、运行模式上类似于学生走向社会后从事工作的企业,只是这个“企业”不存在明显的利益分配问题,但同样具有选拔和竞争,可以通过选拔和竞争提升自我,即使失败,也不会带来重大的损失,只会为将来的工作道路积攒经验。因此,学生社团成为学生为完成从稚嫩到成熟,完成从学生到“职工”蜕变的舞台。不存在利益分配,学生社团的各项工作不是以利益驱使,而是以学生的激情和责任为动力开展。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社团成为形成学生价值观,塑造学生人格的课堂,而且不是理论课堂,是一个生动、真实的实践课堂。这样,有针对性的对社团骨干进行培养和引导对其人格魅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培养超强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要想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要分两步走,首先要让学生在学生社团中找到归属感,让其感受到自己是学生社团的一分子,培养学生与社团之间浓厚的感情。学生与社团的感情归根到底是学生社团“战友”之间的感情,感情从何而来,感情来源于事业。学生通过共同协作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共同努力,相互帮持,一起吃苦,共同克服困难,最终胜利完成任务,这一过程是体现学生自我价值的诠释,能够感受到自身对于其他人的价值,对于学生社团的贡献,自然就会萌生对“战友”、对学生社团的责任感。这就需要社团管理者在学生社团中倡导团队协作,打破社团天然机构职能的限制,强调“担子”不是某个部门扛,其他部门事不关己,而是有担子一起扛,目标相同,分工不同。这同时也要求社团指导老师把握平衡,活动有主办、协办之分,担子有轻重之分,在意的是参与其中的态度,要根据其在活动中的位置权衡其贡献值,从而进行奖惩。第二步则是树立学生社团的品牌,将学生社团的活动做精、做细,不是一味地追求活动的数量,而是追求活动的质量、规模、影响力,可以少一些小活动,但一定要打造属于学生社团本身的、影响力大的大活动,一个集体没有荣誉是不能前进的,没有荣誉的社团自然培养不出有极强荣誉感的学生骨干。与此同时,通过举办大型品牌活动给社团骨干提供了锻炼自身的机会,也提供了彼此之间交流、帮助、增加进社团感情的平台,既收获集体荣誉感,又收获责任感,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领袖气质与政治思想觉悟。学生社团是精英团队,从精英团队中走出的学生工作骨干应该具有学生领袖气质,这也是竞争意识下翰浪淘沙后的必然结果。学生社团主要干部所具备领袖气质会成为特定时间内代表社团文化的名片,而这些在学生社团中培养出来的能力对其自身的发展及其重要。因此,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者要搭建平台,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①创造更多“登台”机会,磨练“嘴皮子”,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准,“嘴皮子”是否利索,是否有感染力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重

要的意义,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要放在首位。作为学生社团管理者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登台的机会,讲演、工作汇报、工作交流等等,皆是学生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绝佳时机。

②养成学生社团骨干关注时事,关注学校动态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敏锐性,培养社团干部的敏锐性,要从其日常行为习惯抓起,强制其每天浏览学校、学院的主页,BBS等信息发布地,养成读校报等各类学校主流报刊的习惯,长此以往,其自身思想政治敏锐性会有长远提高。

④开展主题活动,落实主题教育,学生社团在国庆期间、两会期间、建党纪念期间、纪念12.9等重要时期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落实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社团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三、办事风格与心理素质

办事风格与心理素质即是学生通过社团磨练出来性格优点,这些性格优点可以帮助社团骨干脱颖而出。性格优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细致、踏实、勤奋以及极强的抗压能力。细致: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般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学生的思想与注意力一般只停留在活动的外在,场面是否宏大,参与人数是否众多,是否在学生中引起轰动效应,而对活动当中暴露出来的小细节大多不予关心,不做总结。作为社团指导老师,就要从细微入手,不能被成功的喜悦所蒙蔽,在肯定整体工作的同时,就细微处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时刻给学生社团干部敲响警钟,塑造他们细致入微的做事态度。踏实:踏实是当代大学生身上最缺少的性格优点,当代大学生过于骄躁,做事很容易眼高手低。社团指导老师就要竖起踏实做事这杆大旗,表彰以及提拔学生干部均以踏实做事作为首要标准,杀掉学生干部队伍中“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风气。勤奋:勤奋的范畴很大,对于社团学生干部来说这里的勤奋主要指勤奋学习,学生社团工作会占用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干部将社团工作繁忙作为懒惰的借口。社团指导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社团工作,更要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督促其勤奋学习,挤时间学习,时刻保持勤奋向上的态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极强的抗压能力:社团工作很苦,社团干部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这同样也是历练的过程,就如凤凰涅磐一般,能够承受痛苦,经受挫折,才能成就自我。学生社团指导老师要敢于给学生干部“压担子”,让其发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是胜利后的喜悦是幸福的。经历得越多,学生的抗压能力越强,会像不倒翁一样,打不倒,扳不垮。

作者:戴博

2014年5月28日

下载论社团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社团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我校社团

    论我校社团 文/时健 (一)我校社团现状 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校团委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学校的社团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发展。至此我校共有包含学术......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在历史长的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但如今人们在......

    论诉讼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范文

    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即对侦查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审判活动是否合法,以及监狱、看守所的刑罚执行和监管......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范文模版]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曾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推动着进步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但随着经济、科学等方面迅速发展,我国社会道德问......

    论市政道路桥梁设计及其存在的问题

    论市政道路桥梁设计及其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作为经济发展基础的交通运输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就目......

    论依法行政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依法行政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4年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及一系列的新行政法规的出台,昭示着我国在法治行政、法治治国的道路上已初具规模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社会价值观趋向于......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精选]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发生的,具 有鲜明的社会转型期特征。正视这一点,是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