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要给社会工作一个好饭碗
要给专业社工一个好“饭碗”
“目前,我所教的学生中,仅有五分之一的第一志愿是选择社工系的,与之相对应,这些学生在毕业后,也仅五分之一的人选择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贺立平昨天接受记者采访,谈及专业社工人才培养与流失问题时,一脸忧心。
贺立平介绍,自1988年北京大学设立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开始,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和课程。据统计,到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部分省市建立了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考试制度,初步形成了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体系,每年毕业学生近万人。仅广东省,就有中山大学、广东商学院等10多所高校设立了社工专业。
但是,让贺立平忧心的是,这些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大多都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我国的专业社工面临着严重短缺、严重流失的局面。比如,一方面,作为今年司法社工试点区的上海浦东新区,专业社工所占比例不到1%;另一方面却是复旦大学22名社工专业毕业生仅有2人从事社工行业。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贺立平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有二:首先,社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对口工作的并不多;第二,即使找到了比较对口的工作,工资待遇也比较低,学生不愿意去。贺立平举例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刚刚毕业,手头有两份工作可以选择,一是到老人院当工作人员,一是到电台工作。老人院的工资每月不足2000元,学生二话不说就去了电台。
“如此多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贺立平谈起这个很痛心。他说,要留住这些人才,关键在于两点,第一,学成之后能不能找到“饭碗”?第二,“饭碗”里的“饭”多不多?
贺立平认为,社会工作激励机制是实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以薪酬标准为主体,以“体现专业人才价值”为指导思想,设计及实行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工作激励机制。在薪酬设计上,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案,“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设立合理的社工薪酬标准,使其高于同等工作的一般从业人员,合理体现社工的专业人才价值。对于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的社工及机构,可设立各级各类灵活的表彰奖励措施,采取嘉奖、评优、培训、保险等多种方式,激励广大的社会工作者,吸引优秀人才。
第二篇:创业者要给自己一个梦想
创业者要给自己一个梦想-----马云创业演讲稿
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在95年我偶然有一次机会到了美国,然后我发现了互联网。所以回来以后我叫了24个朋友到我家里,大家坐在一起,我说我准备从大学里辞职,要做一个互联网。两个小时以后大家投票表决,二十三个人反对,一个人支持,大家觉得这个东西肯定不靠谱。别去做那个,你电脑也不懂,而且根本不存在这么个网络。但是经过一个晚上的想呢,第二天早上我决定,我还是辞职,去做我,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那为什么是这样呢?我发现,今天我回过来想,我看见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晚上出门之前说,明天我将干这个事,第二天早上仍然走自己原路的路线。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动,不给自己梦想一个实践的机会,你永远没有机会,所以呢,我稀里糊涂地走上了创业之路,我把自己称作是一个盲人骑在一个瞎的老虎上面,所以根本不明白将来会怎么样。但是我坚信,我相信互联网将会对人类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当时95年不太有人相信互联网,也不觉得有这么个互联网会对人类有这么大的贡献。所以我用了比尔盖茨的名字,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马云说,马云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没有人相信我,所以我就说,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结果很多媒体就把这个东西登了出来。但这句话是我说的。95年比尔盖茨还反对互联网。
有了一个理想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要把这件事情做出来,很多创业者呢,都想想这个条件不够,那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具备。该怎么办?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呢,一般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一般大家都觉得机会成熟的时候,我认为往往不是你的机会,你坚信事情能够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承诺说,我准备干五年,我准备干十年,干二十年,把他干出来,我相信你就会走的很久。因为七八年前阿里巴巴没有名气,我们没有品牌,没有现金。人们也不一定相信电子商务。那个时候非常难招聘员工,同事非常难招聘进来。我们,我们开玩笑说,街上只要会走路的人,只要不是太残疾,我们都招回来了。所以,但是经过了五六年,我们这些人居然都很有钱,大家都有成就感,为什么?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相信我们一起在做一些事情,所以我觉得,创业者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个承诺,给自己一份坚持是极其关键的。
另外个呢,我想创业者一定要想清楚三个问题:第一,你想干什么?不是你父母让你干什么,不是你同事让你干什么,也不是别人在干什么你需要干什么,而是你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想清楚干什么的时候,你要想清楚我该干什么,而不是我能干什么。创业之前,很多人问,我有这个,我能干这个,所以我一定干得比别人好。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上比你能干,比你有条件干的人很多,但比你更想干好这个事情的人全世界应该只有你一个。这样你就有机会赢。所以想清楚干什么,然后就要清楚该干什么,该干什么要明白自己不该干什么,在创业的过程中,四五年以内,我相信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会面临很多的抉择和机会。在每个抉择和机会过程中,你是不是还是和第一天,像自己初恋那样,记住自己的第一天的梦想,至关紧要。在原则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在诱惑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原则。在压力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原则,最后想干什么,该干什么以后,再给自己说,我能干多久,我想干多久,这件事情该干多久就干多久。
所以呢,九年的经历告诉我,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只要你有梦想,你要你有良好的团队,坚定的执行,你是能够走到大洋的那一岸。现在外面有很多写阿里巴巴如何成功,如何不错的书,说实在的,没有一本书我看过的,也没有一本书我自己写的,或者接受过采访的,我觉得将来我想写一本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我们犯的错误非常之多,所以呢,最好我想跟所有的创业者和准备创业的共勉,还是我自己每天跟自己讲的那句话,今天很美好,明天更残酷,但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我们必须每天努力面对今天。谢谢大家。
第三篇:你需要给自己一个机会
你需要给自己一个机会
给自己一个决定未来的机会。记得在入学教育会上,老师们说大学里收获最多的人一定是对自己有规划的人。提前给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可以参考家长、老师、朋友的意见,但是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自己。提早规划就可以提早执行,脚下的路也会越来越坚实。
给自己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大学里增长见识的机会很多,参与学生组织、进行科研立项、做兼职、实习等等都是特别好的方式,按照自己的规划,如果毕业想上研究生那就多去跟导师学习,多参与科研项目;如果毕业准备保研,那就在努力提升绩点的基础上多参与学校活动获得奖励;如果准备工作,就多去接触社会,去实习去拓宽人脉。总之,就是要跳出自己的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给自己一个体味艰辛的机会。你体验过独自一人去陌生的城市实习吗?一个人找房子,和不认识的人合租;做着一份工资微薄甚至没有收入的实习;付出很多却不确定能否留任„这是很多应届大学生的缩影,辛苦才是生活正常的面目,你过的舒服只是因为有人替你承担了本该属于你的辛劳。
其实,所有的内容汇成一句话就是“去做吧,坚持住”,走过这些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更优秀。
我是从大三开始找实习的,经过深思熟虑确定自己暂时不会上研究生之后,就开始准备找实习了。学院的安排很有人情味,给大家充分的实习时间,是我很多实习的小伙伴超级羡慕而不得的
找实习的过程还算顺利,首先是对自己能力和兴趣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这样找的时候也没有很盲目。后来自己有在找也有贵人相助,最终决定去中国青年报的校媒联盟秘书处。当时一起实习的有各个区域校媒的主席和专业技能超强的学霸,都很厉害,确实是每个人身上都有我要学习的东西。我把大家各自最擅长的技能都列了一遍,发现如果我在实习期内能向身边的这些小伙伴学到他们最擅长的技能的皮毛也已经很厉害了,更不必说在实习期内还会有中青报老师的指导。当时,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在这么多牛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实习工作。所幸,大家都很愿意教我,慢慢的也找到了感觉。
后来因为回校处理一些事结束了第一次的实习。处理完之后,再找实习时被推荐到了腾讯视频。说来很巧,推荐我去腾讯的姐姐是因为觉得我在中青报实习的时候心态很好很靠谱。到了腾讯视频以后,算是在做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了,运营一档自制的综艺节目。在这里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像一所大学,你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功课,同时你还要不停地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这里很关注你的成长。因为是第二次实习,有经验,所以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当作是正职员工来要求。每天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也经常和老师们开会商量如何能做的更好,后来也因为表现不错被奖励参加腾讯北京分公司的年会。
之后,看到中青报一个我很喜欢也觉得很适合的部门在招聘,于是毅然投了简历。经过紧张的面试、笔试,我终于进入了最后一轮实习试用,因为是差额试用所以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两周的实习期安排了9个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活动方案到新媒体运营再到新闻稿件撰写,不论以前是否接触过都必须完成,第一次觉得媒体人真的都是全才。在实习前部门领导对我们说,希望大家来不管多久不管结果如何,都能学到东西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听到这些心里很暖,中青报还是我心目中的那个中青报。后来,凭着对于报社的了解和对部门工作发自内心的喜欢,在最后实习结束的面试中成功留了下来。
现在回头看实习经历觉得很好很幸运,但是在独自一人去北漂的时候还是经历了很多北漂都经历过的辛酸,真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对于后来人还是想说,提早准备;在实习的时候别把自己当实习生;多去尝试,说不定留下的那个人就是你
第四篇:总要给梦想一个机会美文
她是个绘本作家,打拼数年,有了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但总觉得心底空落落的。为了那个蛰伏的梦想,她辞职隐居,专心画画。她的处女作《独生小孩》曾经不想出版,但一经发表却入选20xx年《纽约时报》十佳绘本作品,囊括美国八项童书大奖。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作者创作的绘本作品登上世界舞台,获得权威性的国际大奖。她就是郭婧。
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大部分时间里,她被父母反锁在家中。一个人的时候,她就搭积木,有时扮京剧演员,穿着妈妈的高跟鞋,披上床单,在想象的小舞台上咿呀唱戏。更多的时候,她趴在窗户边看外面。后来,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发泄孤独的方法,拿起笔来涂鸦,想到什么画什么,在忘情的画画中忘记所有不快乐,从此,再没有停下来。
上学了,别人的课本都干干净净,郭婧的课本却被她涂抹得满满当当。父母发现了女儿的特长,主动为她找老师,专业的训练开启了郭婧的坎坷学画路,她成了老师口中倔强的熊孩子。以前,她的画没有章法和技巧,完全随心所欲,但现在要按照老师教的来,很多时候,她认真画出来的画,被老师批得一无是处,这让她很不服气。她被推荐学油画,但担心颜料贵,每次只舍得挤一点点;又去学国画,不得要领。老师看她素描画得好,建议改学雕塑,认真做出的人物,老师却帮她修改成有棱有角,仿佛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样子。学来学去,老师最后的评语是:不按套路来,哪个也学得不好,也就速写还凑合。
大学五年,宿舍的女孩都捯饬得漂漂亮亮参加社团、谈恋爱,忙得看不见人影。郭婧却活不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一个人躲在角落画自画像,仿佛她的世界里只剩下画画。
毕业后,郭婧在父亲的安排下,做了一份轻松又稳定的工作。每天对着CAD图纸,单调得让人发疯。终于,郭婧哭着告诉妈妈,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妈妈心软了,同意她找喜欢的事情做。她将简历挂到网上求职,插画师、绘画老师、游戏原画师等,只要跟画画有关的就可以。终于,北京一家游戏公司抛来橄榄枝,她做了游戏原画师。3年后,郭婧漂到新加坡做动画,这是一个前景可期的职业,收入也很不错。每天的业余时间里,她也和朋友们一样,一起逛街吃饭消闲时光。但即使在最热闹的时候,心中的那份孤独也无法填满,像个黑洞,让她陷入了一种平静的绝望中。
某个清晨,郭婧醒来,辞职念头强烈地盘踞在她的脑海。她下了决心:“人的一生,总要给梦想一个机会,才不会遗憾啊。”但母亲第一个就反对:“全世界画画的人那么多,有几个能画出作为的?你一个姑娘家,好容易稳定下来,不赶紧找对象结婚,辞什么职啊?”同事也不理解:“这年头,还真有人把梦想当饭吃啊?”但郭婧不管这些,一张机票将自己送回了家乡,一切从零开始,从心底的那份孤独开始,从那个走失的故事开始。
小时候的某天,郭婧一个人在家看相册,相片里的姥姥温暖地对她笑,她突然就疯狂地想去看姥姥,后来,她迷路了……郭婧要把这个潜伏在心底的故事画出来。但刚开始心却怎么也静不下来,故事的大纲是什么?能不能画好呢?杂念像翻滚的海浪将她打翻在地。但这样的日子不是自己选择的吗?不是要给梦想一个机会吗?她这样想的时候,心也突然踏实下来:“只需要按自己所想的画,把故事讲出来就可以了。”
一年半的日子里,她没有任何收入,也很少上网,只有两套出门的衣服,其余时间都穿着睡衣,安心在家中画画。草稿画了厚厚几大本,不满意就推翻重来,往复五六次,才最后定稿。画本中,她为孤独的小女孩画了一个玩伴,一只麋鹿带着她,在云上翻滚、游戏,还认识一个海豹朋友,在大团的云朵之上,有着与万物共通的爱和情感……终于,故事讲完了,她突然发现心底的黑洞没了,孤独被治愈了!
不经意间,郭婧画出了享誉世界的绘本,治愈了无数孤独的心。但她却很低调:“我只是听从了内心的选择,给了梦想一个机会,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别的都不强求。做一个简单的人,挺好。”
第五篇: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文档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研读了李吉林老师创设的情景教学,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悟颇深,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显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及各省课改经验对自己的启示。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学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职、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孩子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比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色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可见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多么丰富。2.在实践中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学生自然而然受到熏陶。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经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因此,我们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引导,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学到语文。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它关系到所有孩子的未来和整个民族的发展。而我们教师更是课改的实施者、传承者,我作为一名普通而光荣的人民教师,更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研修,并运用到今后的教研教学工作中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