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票据发展中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票据发展中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票据贴现 票据市场 票据承兑
百姓金融网导读:近年来,基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发展迅速,但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凸现。
一是票据市场工具单一,金融机构间发展不平衡。辖内票据业务仅局限于全额质押银行承兑汇票,差额银行承兑和商业承兑业务还是空白,商业票据业务仍停留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背离了商业汇票作为一种支付手段的初衷,降低了其在资金融通中的重要作用,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充分利用。
二是办理贴现多、再贴现少。金融机构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指标,不惜代价争市场,通过变通方式将贴现利率降到再贴现利率水平之下,违背央行的利率政策进行操作。在转贴现上,由于央行没有特别规定转贴现利率,加之商业银行系统内部自上而下敞口转贴,基层商业银行在贴现资金紧张时,大多通过系统内部转贴予以消化。此外,企业之间的贩票、倒票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再贴现的市场份额。
三是查询困难,影响工作效率。对于汇票的真实性确认,系统内查询比较容易,但跨行查询相当困难。目前,受查复行的制约,查询时间往往过长,甚至有的查询书不给肯定答复。商业银行有时不得不采取双人实地票据查询进行核实,增加了票据业务成本,影响了商业银行资金的使用和收益。
四是利率执行不够规范,票据业务收益弱化。票据贴现利率没有统一标准,贴现率执行普遍偏低,贴现率低于再贴现率水平,金融机构有意竞相压价,个别金融机构甚至有票据掮客行为。
五是票据业务发展相对集中,银行风险因而也相对集中。由于目前大部分县域企业经营不景气,信用等级较低,又受银行汇票承兑保证金制度的限制,导致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和贴现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并且参与票据业务的企业多为上市公司和大企业,因而导致银行风险的过于集中。
建议,央行应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票据法要求规范票据行为,降低票据业务风险。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前,应明确贴现利率水平。同时,适当调低再贴现利率,增强其操作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全民的诚实守信观念,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对企业资信评级的方法,积极试办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挥企业信用在票据市场中应有的作用。建立票据业务信息系统,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解决票据市场效率和市场主体间缺乏交流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应加快网络系统建设,尽快明确其票据业务主体资格,畅通结算渠道,为其拓展票据业务空间创造条件。
第二篇:第四批环保督察反馈意见 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日前,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已全面启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8省(区)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进展,但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存在差距,一些环境保护问题依然突出。
第四批环保督察反馈意见 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12月22日电,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从12月22日开始,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向相关省(区)反馈督察意见,并同步移交督察发现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案卷。
2017年8月7日至9月15日,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等8省(区)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截至目前,督察组交办的40706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共立案处罚10806家,罚款54759万元;立案侦查335件,拘留424人;约谈4855人,问责6471人。
督察指出,8省(区)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进展,但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存在差距,一些环境保护问题依然突出,主要问题有:
一是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认识尚不到位,环保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的情况仍然存在。二是一些地区大气和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三是一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失,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保护,污水直排、垃圾乱堆等问题较为普遍。四是部分沿海地区违法围海填海和违规养殖情况常见,岸线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五是一些自然保护区局部生态破坏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违规审批、违规建设等现象依然多见。
督察要求,8省(区)应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编制整改方案上报国务院,并按要求向社会公开;应加强督察整改;应组织对督察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应不断推动发展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
第三篇:浅谈商业票据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浅谈商业票据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票据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集汇兑、支付、结算、信用、融资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票据业务的显著特点是“低信用风险、高操作风险”。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现就票据业务发展中的存在几点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票据风险日趋增强
比如有信用风险,支付风险,诈骗风险等。现在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假票风险。主要表现类型为:粗糙仿造类型,套写仿造类型,克隆仿造类型。可以直接通过一查、二听、三摸、四比、五照的辨别方法审查出票据的真伪。一查:即通过审查票面的“四性”——清晰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来辨别票据的真伪;二听:即通过听抖动汇票纸张发出的声响来辨别票据的真伪;三摸:即通过触摸汇票号码凹凸感来辨别票据的真伪;四比:即借助票面“四种防伪标志”比较来辨别票据的真伪;五照:即借助鉴别仪的“四个灯”来辨别票据的真伪。为了有效的防范风险,针对三种类型的风险分析如下:
1、粗糙仿造类型:汇票专用章略粗或略细、票据字母不符、加红水纹不符、票面颜色不符、纸张大小略短、深透性印油仅在票据正面有扩散印象、出票金额大写处无渗透性油墨水溶效果、微缩文字与真票行数不符、紫光灯下隐藏的行微不清晰。
2、套写仿造类型:内容与真票一致、采用套写方式、字体和字符间距与真票不同。
3、克隆仿造(此种类型票据为最新的也是最难以辨别的,该票据造假手段特殊,变造效果逼真,普通的紫外及放大等分析设备很难识别。)1 类型:采用连号票据变造 ;改动部分极少;欺骗性极强;纸张、油墨、印刷效果、特殊暗记等均和真票相同;传统的荧光、放大对比等手段基本无法识别真伪;查询系统无法辨别真伪。
二、票据流通兑付仍不完善
1、票据签发及流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现象
票据签章方面:签章不清、签章不完整、签章重复、签章不符合规范; 背书过程方面:被背书人名称填写时涂改、填写错误、非墨水笔填写; 金额方面:金额涂改、金额大小写不符、金额不清,由于上述种种错误,将会发生银行退票和拒付,致使购货方的付款延误。
2、现在的拒付理由,远远超出了以上经常出现的错误,银行往往针对大笔金额故意延迟付款,找出各种理由予以拒付,降低了票据的使用效率。比如:签章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往往只能依据承兑行说不清楚就不清楚,书写被背书人名称也是,甚至有的能找出理由说是因为粘单不符而拒付。
三、人员培训(不仅需要对企业员工的培训还需要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
1、因为企业员工有的对票据的接触只是刚刚起步的过程,所以并不了解票据的使用,正确的背书,更不明白经济责任及利益关系,所以在流通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错误。例如:通常在填写被背书人名称时随意潦草;有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填写被背书人名称,导致票据背书全部错误;有的因为自己背书转让了,也在票据上签章了,但最终票据因为他在最初签章或背书原因遭到银行的拒付,需要他出具说明时,他因为不了解票据,所以他拒绝出具说明,导致票据的流通及发展的困难。
2、银行工作人员往往因为对票据的不正确认识及为了考核业绩故意 2 押票,影响了票据的发展。比如,经常接到一些城市商业的票据在到期兑付往往就存在兑付困难的问题。记得有家商业银行的拒付理由是“粘单不符合规范”,可仔细看了又看也没什么问题,结果打电话过去咨询,他居然说以前我们也不拒付,后来有次他被他行拒付后,他们也开始拒付了。然而,背书过程中产生的拒付就更多了,比如背书过程中有字书写错误,有的商业银行不认可任何说明,必须要求企业在错误的企业在票据上再次签章,因为票据背书可能转让了十几手之多,托收时发现错误,要把票据寄给填写错误的企业可能性太小,只能从一个城市赶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恳求企业再次签章确认,给企业带来的不便可想而知,也失去了用票的意义。
四、规范性文件的迫切需求,能够明确票据的流通及相关规范的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于1995年5 月10日经第八届天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集会讨论正式议决,于199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配置的又一重大效果,它标志着我国的票据行为将有法可依,这对我国的经济生长将起到积极的推行动用。总的来说,它充实思量了我国的现真相况,但是,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票据业务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衍生了一些新的金融产品,使得《票据法》陷于滞后。比如,上述的一些问题,也需要予以规范,才能使票据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及意义。
五、电子票据的及时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更能促进票据的发展及流通。
电子票据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实物票据电子化,电子的票据可以如同实物票据一样进行转让、贴现、质押、托收等行为。传统票据业务中的各项票据业务的流程均没有改变,只是每一个环节的都加载了 3 电子化处理手段,使我们业务操作的手段和对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电子票据业务以成熟的网上企业银行为平台,将传统的商业票据业务与先进的网络银行技术相结合,创新出的一种新型支付结算工具,节约了人工成本,无空白票据遗失的顾虑,对于票据的诈骗风险可以有效直接的避免,以及上述所产生的流通中的错误及拒付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所以,我们应该加强针对企业的电子票据业务宣传,大力推行电子票据业务。但是,电子票据业务的日益普遍开展,作为调解商行为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法之一——现行《票据法》,却是显得非常滞后,使得新出现的电子票据行为不能创建在执法的框架之内,也使得电子票据的流通等行为的执法基础处于“空缺”状态,大大束缚了今世商业市场的生长,因此,《票据法》的修订及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将是摆在我们眼前的迫切的课题。
第四篇: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票据市场作为融通短期资金的场所,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基础市场的地位,发挥着其他金融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票据业务呈现持续快速发展势头,票据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票据业务覆盖面扩大,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再贴现业务已成为央行调控宏观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金融机构对票源竞争的日益激烈,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影响票据业务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不能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制约我国票据市场的深层次发展。
一、票据及票据市场的涵义
票据,是按照一定形式制成﹑写明有付出一定货币金额义务的证件,是出纳或运送货物的凭证。广义的票据泛指各种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提单等等。狭义的票据仅指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有价证券,即出票人根据票据法签发的,由自己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有价证券。在我国,票据即汇票、支票及本票的统称。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金融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要进一步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票据市场的发展。
二、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票据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票据市场已成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
(一)票据业务量金额稳步增长,但在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自2011年至2013年以来,全国使用票据办理支付业务的总笔数依次分别为11.9亿笔、9.8亿笔、8.8亿笔,占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笔数的比例分别为9.2%、6.33%、4.81%;票据结算总金额分别为224.6万亿元、236.5万、235.1万亿元占非现金支付工具结算量比例分别为47.9%、39.88%、39.71%。票据签发业务量 1
具有笔数占比小,这是因为,相对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而言,票据是一种大额支付工具,是单位而非个人常用的支付工具。从其绝对发展趋势看,票据业务笔数呈下降趋势,金额呈缓慢增长趋势;从其相对发展趋势看,其笔数和金额均呈下降趋势。这主要由于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商业银行行内汇兑系统、银行卡跨行交换系统的建成运行以及网银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资金转账速度明显加快、效率明显提高,支付工具总体朝着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对纸质票据的功能产生了很强的替代效应。
(二)票据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
各商业银行都陆续成立了票据中心、票据支行等业务模式的经营管理机构,使票据业务在专业化水平和人员素质上都得到显著提升,规模化经营也为银行机构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益,提高了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工商银行自建立票据营业部以来,票据业务实现了迅猛发展。由于对票据业务的认识逐渐提高,央行要求把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改善金融服务、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各商业银行则利用票据业务,达到拓宽收入来源、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的目的。因此,票据业务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三)票据使用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资金交易频率和规模是衡量社会经济活跃程度和活跃规模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比较我国不同地区的资金交易规模,长期以来东部地区的票据、银行卡等分现金支付业务发展始终保持较快水平,其交易规模大于中西部地区。具体到票据使用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山东等六大经济发达省市。以2011年上半年的数据为例,六省市的票据业务总笔数及金额分别占全国票据业务总笔数和金额的40%和60%以上。但在国家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随着国家各项支持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实施效果的逐步显现,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渐加快,资金交易规模增幅不变超过东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票据业务增速快于经济发达地区
(四)创新化进一步增强
在当代金融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票据发行便利”业务,拉开了当代金融“四大发明”的序幕,票据业务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在此启示下,国内商业银行要以票据业务为载体的创新冲动十分强烈。但是由于国内的宏观金 2
融管理规定的限制,票据业务在理论和品种创新力度不大,但在业务模式上的创新已初见端倪,2011年12月19日,中国诞生了第一家票据业务专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它的建立翻开了我国票据业务发展的崭新一页,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步入了一个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的新阶段,它的成立必将带动中国票据市场的创新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票据市场是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载体,在规范和引导商业信用、发挥票据市场融资、强化宏观调控、降低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充分肯定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票据市场作用明显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票据市场在迅猛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票据市场信用基础薄弱,信用风险加大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市场资源的配置过程实质上是决定物质支配使用权的价值再分配过程,也是一个通过订立一系列契约、有偿让渡价值的信用过程,故市场经济是信用化的经济。
票据的基础是信用。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据市场的发展。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作为商业票据市场的筹资主体,其信用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制约着商业票据融资的可能性和效率,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制约市场主体及理性投资者的介入。由于部分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即使是信用好的企业签发的票据也难以被接受。“劣质信用驱逐优质信用”,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极大地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并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属初期,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淡化了信用观念,导致信用制度和信用关系不够完善,信誉价值较低。
从企业方面看,票据融资是一种手续简便、使用灵活、成本低廉、容易管理的直接融资方式。但是,由于部分企业信用观念的淡薄,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以国有企业为例,虽然近几年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企业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效益仍未转换和改善,加上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这些都制约了市场主体及理性投资者的介入。受其影响,商业承兑汇票在大部分地区仍难以被接受。目前,流通中的银行承兑汇票占95%,商 3
业承兑汇票则不足5%。在单一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下,票据业务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既不利于银行防范票据风险,也不利于企业扩大票据融资。此外,由于银行一直认为中小企业信用薄弱,很少接受中小企业作为出票人,中小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大企业的票据背书转让,这也大大限制了票据的使用范围。
在银行方面,有的银行机构受手续费和赚取利差的诱惑办理超过自身能力的银行承兑汇票,一旦到期无款垫付,就借故拖延或无理拒付,造成到期承付率下降,银行承兑汇票无条件到期付款的信用基础受到质疑。即使是银行之间也存在信用差异的问题,不是所有银行的票据都可以被贴现或转贴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票据的流通。
(二)票据市场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1、票据市场工具单一
目前票据市场上,我过法定的票据种类主要以银行承兑汇票为可操作的交易工具,其数量和规模占主导地位,占比高达95%,而商业承兑汇票占比不足5%,进展缓慢。票据业务的发展过多依赖于银行信用,这既不利于金融机构防范票据风险,也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交易工具单一,极大地影响了票据的规模化发展和产品创新的能力,况且各方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统一票据市场的范畴存在极大地不确定性,间接地影响了全国统一、有形票据市场的建立。
2、市场缺乏正确定位,票据结构失衡,商业承兑汇票缺失
目前,票据市场重“银”轻“商”现象普遍存在。在票据市场中存在积极推崇银行承兑汇票和消极对待商业承兑汇票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商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信用高于商业信用。市场认为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小,流通性高。相反,商业信用由于企业间相互拖欠贷款形成“三角债”而受到极大的损害。银行承兑汇票于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过度不均衡,增加了银行业的信用压力,以及金融风险诱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从本质上看,银行承兑汇票就是以一定的成本将国际贸易的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第三者的一种金融工具,在进出口双方相距甚远且无法确认对方的信誉时,如果没有银行的介入,交易难以顺利达成。正因为双方认可的银行信用替代了双方并不熟知的商业信用,交易双方的利益才得到有效的保证,也使得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和投资者免遭信用风险。这正是为什么银行承兑汇票起源于国 4
际贸易,并大量地应用于国际贸易中的原因。在发达国家,银行承兑汇票很少应用于国内贸易。这是因为企业面临更多的融资渠道,其中一些,如商业票据、银行信贷额度等,有着更加优惠的市场利率。此外,国内交易双方比较容易了解对方的资信和财务状况,在完善的商业信用制度下,供货方通常愿意直接向购货方提供短期贷款(也就是应收账款),而并不一定非要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然而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方面,我国的货币市场不发达,企业所面临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短缺,除了银行短期贷款,几乎没有其他融资工具。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尚在建设之中,人们的信用观念比较淡漠,特别是商业信用很不健全,企业的信用不透明,信用活动缺乏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企业之间以应收账款方式提供短期贷款,必将形成企业之间的债务拖欠。导致商业承兑汇票在我国票据市场中未得到积极的推广。
3、票据市场尚无统一、完整、充分的交易平台,发展相对滞后。
健全的票据市场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从交易主体看应包括企业、商业银行、大型企业财务公司、票券公司、经济人队伍、中央银行等,从市场结构看包括有票据的贴现,转贴现、抵押、回购、买卖、再贴现市场等。而我过的票据市场只有贴现和再贴现市场,市场交易主体也只是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票据市场发展严重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票据市场的基础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业务信息系统,票据的签发、承兑以及流通、转让和查询查复等,都是采取实物券形成和手工操作。与票据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同业拆借市场相比,票据市场发型、交易的现代化程度很低。
(2)票据业务经营模式相对滞后。票据业务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风险集中、资金周转快等特点。因此票据业务特别适合进行专业经营,而目前我过票据市场上涉及票源的承兑和贴现业务还是分散在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网点,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分散基础上的集中。
(3)票据业务处理手段滞后。目前,我国票据的一级市场已经形成但缺乏有效的市场基础功能也不完善票据流通市场还局限在系统、局部和区域性之中。票据从签发、承兑、背书转让到贴现、转贴现,仍采用手工操作。这使得票据市场 5
不能摆脱实物票据上的制约,难以形成统一的登记保管和交易清算体系。同时也为个别商业银行故意压票、退票等提供了机会,不利于规范票据流通秩序。
(三)票据市场缺乏完善的法制环境和内部监管机制,存在大量可诱发金融风险因素。
票据市场的短期资金融通功能,一方面,决定了市场工具不仅要包括以真实性贸易为基础的交易性票据,还应该包括单纯以融通短期资金为目的的融资性票据。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主要是以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为目标进行的制度设计,如票据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贴现的资金提供者限定为商业银行等,其结果不仅排除了商业信用,还使融资性票据的发行难以实现,从而限制了我国票据市场的规模,导致市场缺乏广度和深度,票据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短期资金融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宏观经济使企业强烈要求融资性票据的大量存在,全额保证金项下的承兑和贴现,导致了票据业务量的泡沫,同时巨额的融资性票据在贴现后流向股票市场或期货市场,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四)票据市场经营模式相对落后,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
票据业务因其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风险集中、资金周转快等特点,适合进行专业化经营。从国外票据市场发展多年的经验来看,中介机构的存在便于市场交易和管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活跃市场、提高效率、保证价格的相对稳定。而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至今,参与主体仍然主要是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没有专门从事票据发行、管理、经营于一体的中介机构参与,区域性经营票据业务的票据公司或贴现银行等票据市场中介机构和市场专业主体的严重缺乏,导致票据流通不畅,变现性差,致使我国商业票据市场举步艰难。
四、完善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对策
(一)增强票据贴现的货币性功能
票据贴现是一种短期融资行为,货币市场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低的特点在票据贴现交易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它是企业及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重要手段,能够按照市场功能配置资金,发挥效益。货币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吸纳票据和控制信贷计划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而且其作用的时效性较强。
(二)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引入规范的票据风险评价机构。
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资产业务之一,对其风险管理的要求尤为重要。票据市场有主体多元性、交易连续性、地域无限性和风险速发性的特点,要求监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有分布全国的监管网络;二有跟踪监测的工具;三有足够的调控实力。因此,要促进票据市场的发展,就要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央行通过对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管,完善汇票业务管理机制,整顿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改善市场环境,防止金融机构以降低利率等为条件的不正当竞争。
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强内控,严把票据审查关、承兑关和贴现关,保证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防范融资风险。同时,应规范票据业务的操作,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企业办理承兑的条件,降低保证金比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敞开银行承兑之门,增强企业运用票据进行结算的主动性。
另外,我国票据市场还应建立权威性的资信评估机构,严格信用评级制度,这不仅能为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决策、降低风险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能为办理票据贴现的金融机构提供判断参考。商业票据评级有利于形成市场准入机制,降低市场非系统性风险,保护票据投资者利益,推动票据市场的稳定发展。由于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规模小、业务范围不统一、机构松散、人员素质不高等缺陷,所以有必要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票据信用评级机构。商业票据评级的实施评级机构可以考虑先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组建,待时机成熟,重组为独立的市场中介机构,以增强其公正性。
(三)统一票据市场,构筑票据交易平台
针对票据业务本身具有专业性强和业务连续性强的特点,培育票据市场中介机构不仅可以为市场交易提供一个平台,还可以有效的促进票据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首先,要继续组建票据专营机构——票据公司。票据公司的业务范围,可先经营票据二级市场业务,在当前主要是票据的贴现、转贴现业务,将来待市场条件逐步成熟,可逐步扩展到一级市场业务,并广泛吸收国外专业性票据公司的经验,使其业务逐步多样化,有条件的可开展成为兼营货币市场各子市场业务的综合性机构。
组建票据专营机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防范票据业务经营风险;二是有利于改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贷款资产占比过高, 资产流动性较差的现状,从而为加强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增强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经营水平, 提高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四是有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能力。
其次,要大力发展票据交易中心,主要为市场提供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票据信息系统,提供票据信息查询服务。参加票据信息系统的银行和企业通过统一的平台,将签发或交易的票据的各项要素输入查询系统,使接受票据的企业、银行能利用这一系统查询票据的来源,跟踪票据的流通交易。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建立专业化的票据交易中介机构,采取票据业务集中经营的方式,在有效防范票据风险,提高市场效率,实现规模效益同时,也发挥了市场中介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建立专业化的票据交易中介机构,是现阶段票据市场组织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采取具体措施,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在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金融机构集中、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设立专业化的票据交易中介机构。
(四)放开贴现利率,实现票据利率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票据发行的多少不仅能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也能体现市场资金的供需状况。我国目前的贴现利率由再贴现利率加点形成,实际上仍是官定利率,不能真实、完全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原先对贴现利率管制放开后可能出现的无序竞争和价格混乱的担心,可能不会出现。
(五)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完善票据市场的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在当今的金融体系下,货币市场不断开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以波及全局,因此,完善票据市场必须要在法律基础上形成信用关系的全面契约化。票据市场的法律关系有其特殊性,其交易中的基本规则,除了有明显的强制性以外,还有明显的国际性,可适用刑法条款进行制裁。但是,我国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本身存在理论误区,把早已过时的“真实票据原则”作为立法基础,阻碍了票据市场化进程;把融资票据排斥在商业票据之外,缩小了票据市场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就要从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 8
确立票据的无因性原则,引导票据市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票据法的完备性和执法的有效性,是决定票据市场能否正常运行的首要因素。全社会要广泛宣传信用意识,重构企业信用体系,推广使用商业票据,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登记、咨询体系和严格的监督执行体系,构筑信誉良好的交易平台,使全社会特别是企业从传统的信用观念中解放出来,使其充分认识到信用票据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只有在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信用环境的双重保障下,票据市场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六)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扩大票据市场规模
现阶段,我国应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印制、登记、查询和鉴证机构,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托管和清算中心,并在全国中心城市区域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上,由国家组建全国票据市场,由政府、央行、各类金融机构、保险、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参与,央行具体负责票据市场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票据市场多元化发展,并最终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完整、快捷的商业票据交易平台,实现建立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设想。
从全球市场上来看,票据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票据市场更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票据市场本世纪初就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起到了令人瞩目的积极作用。在票据市场的发展关键时期,面对种种风险、信用膨胀与创新缺乏,票据市场的前途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银行业、企业、金融监管部门等社会各界应加强沟通与交流,拓宽研究与合作领域,共同为我国票据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峰.融资型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金融,2010(08):43-44.[2] 李宗彦.我国银行票据市场问题与对策研究[J].金融天地,2010:217-218.[3] 任昌霞.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70-71.[4] 应俊惠,肖斐.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展望[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06).[5] 程璐.陕西省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西部金融,2011:67-68.[6] 郭瑞丽.我国票据市场现状及对策分析[D].河南:郑州大学,2004.[7] 郑现中、张俊:《信用资源开发与票据业务发展问题研究》,《金融时报》2006-02-20。
[8]赵慈拉:《我国票据市场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中国金融家》2006-12[8]
第五篇:票据遗失问题
普通发票遗失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之规定,发票丢失,应于发票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体上公告声明作废。
票据(汇票、本票、支票)遗失的:《票据法》第十五条规定:票据丧失,失票人可以及时通知票据的付款人挂失止付。但是,未记载付款或者无法确定付款人及代理付款人的票据除外。收到挂失止付的付款人,应当暂停止付。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结算办法对各种不同票据的挂失止付作了规定:
1、持票人遗失现金银行汇票时,可立即向兑付银行或签发银行请示挂失,在银行受理挂失前被冒领,银行概不负责。如果遗失的是填明收款单位或个体经济户名称的汇票,银行不予挂失。遗失的银行汇票在付款期满后1 个月,确未被冒领的,可以办理退款手续。
2、银行本票见票即付,不予挂失。但遗失的不定额本票在付款期满后1 个月,确未被冒领的,可以办理退款手续。
3、已签发的现金支票遗失,可以向银行申请挂失。挂失前已经支付,银行不予受理。已签发的转账支票遗失,银行不受理挂失。定额支票不记名,不挂失。
《票据法》还规定了另外的补救办法: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3 个月内,或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公示催告是指票据丧失以后,票据权利人向法院提出申请,请示法院以公告的方式通知不明的利害关系人限期申报权利,逾期未报者,则权利失效,法院通过除权判决宣告所丧失的票据无效。
《民事诉讼法》第193条规定:“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人民法院收到公示催告的申请后,应当立即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后,应当在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的3 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期限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6 0 日。公示催告期,票据不能承兑、贴现、转让。公示催告程序在申请人申请下开始,在申请人撤回申请或者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终结。如果没有人申报权利,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判决,宣告票据无效。判决应当公告,并通知支付人。这种判决的直接法律后果是使票据权利与票据相分离,持有票据的人丧失了票据上的权利,而丧失票据的申请人有权请求支付人支付票据中全部票面金额。《民事诉讼法》
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一百九十五条 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适用本章规定。
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写明票面金额、发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票据主要内容和申请的理由、事实。
第一百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
第一百九十七条 支付人收到人民法院停止支付的通知,应当停止支付,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
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
第一百九十八条 利害关系人应当在公示催告期间向人民法院申报。
人民法院收到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后,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支付人。
申请人或者申报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一百九十九条 没有人申报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判决,宣告票据无效。判决应当公告,并通知支付人。自判决公告之日起,申请人有权向支付人请求支付。
第二百条 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