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第一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
《山中访友》《秋天》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湛蓝()玄奥()清澈()...
犬吠()肥()清().
2、文题为“山中访友”,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3分)
3、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3分)
4、《山中访友》第五段这样写道:“你好,山泉姐姐!„„你好,溪流妹妹!„„你好,白云大嫂!„„你好,瀑布大哥!„„你好,悬崖爷爷!„„”请模仿这种句式续写两个句子,意思和上文相同。(并补充省略的内容)(3分)
5、《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3分)
6、《秋天》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3分)
7、《秋天》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3分)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8、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4分)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9、在《秋天》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一是。(4分)
10、《秋天》一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11、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得体的话。(3分)
下雨天,一个妇女带着她的宠物上了公共汽车。那条小狗又湿又脏,妇女对售票员说:“我愿意替狗付钱,希望你允许它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一个座位。”售票员回答说:“可以,不过。”
12、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3分)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第二篇:(人教)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课课练
(人教)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课课练
基础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ān lián zào yīn fâi shuǐ ǒu duàn sī lián()()
()
()
二、辨字组词。
┌盗()┌嫌()┌即()
└盆()└谦()└既()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采用——()
企图——()
凉爽——()
盗窃——()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炎热——()
急促——()
坚硬——()
清楚——()
五、造句。
1.安然无恙——
2.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
六、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这种玻璃非常坚硬,()被打碎了,碎片()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2.()变色玻璃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又被人们叫做“自动窗帘”。
3.()嗓音难以对付,人们()相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4.报警的()值夜班的看守,()被划破的玻璃!
综合应用
七、课内阅读。
嗓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作者在介绍“吃音玻璃”时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2.“吃音玻璃”的特点是
,作用是。
八、课外阅读
大
象
远看大象,身躯是那样威武,那样高大,简直就像一堵厚实的墙,那四条圆滚粗壮的腿就像四根柱子,两只心形的大耳朵就像两把大芭蕉扇。最有趣的是它那又大又长的鼻子,伸过来卷过去,我们的胳膊和手兴许还不如它灵活呢!在象吃草的时候,用鼻子把草一卷,使劲甩几甩,大概是怕草不干净,看来大象还挺讲卫生呢!
大象看起来很笨,可它居然能用鼻子演奏口琴,还可以随着音乐,扭上几扭,那舞姿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更不可思议的是,大象有高超的吸水本领。它用鼻子吸入水,然后再把水均匀地喷出来,喷出的水柱成了喷泉,散出细小的水花,成了一颗颗细小的珍珠。我很担心,这大象吸水,万一吸到肺管里去了怎么办?一位饲养员伯伯告诉我:“大象鼻腔后面食道上方有块软骨,吸水的时候,马上把气管盖上,水就不会从鼻腔进入肺管了。”
大象怎样睡觉呢?我从来没见过,但我常看见大象一动也不动地站在草地上,眼睛闭着。
不知那是它正在睡觉呢,还是在回忆往事?
大象是热带动物
很凶狠
据说连兽中之王老虎也惧怕它三分呢
不过
大象从不随意伤害别人
它持重
善良
温和 1.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大象身躯的特点是
,四肢的特点是
,耳朵的特点是
,鼻子的特点是
,吃草的特点是
,睡觉的特点是。
3.作者描写大象的顺序是
→
→
→
,重点写的是
,第一段作者是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描写的,依次写了
→
→
→。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象的吸水本领高超?
5.大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你喜欢它吗?
拓展提升
九、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受到不少启发,也想发明创造吧。你想发明什么?写在横线上。
1.我想发明:
。2.特点:
。3.作用:。
第三篇: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17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修改后》《语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3、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4、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5.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理清文中云和天气的关系
教学难点: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1)注音:
峰峦(luán)一霎(shà)间一刹那chà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群策群力解决以下问题
1)、看看课文主要说明了什么,能否用一句话来回答。
2)、文中最县先提出云和天气之间存在联系的句子是哪处?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4)、“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还有何处与它相似?
5)、最后一段的大意是什么?对全文有何意义?
6)、全文的结构如何?
3、交流反馈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小结:
1)课文主要介绍了如何看云来识天气,即写云和天气的关系。
2)“云是天气的招牌”,它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3)天上挂着什么云,就会有什么样的天气
4)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也是我们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第六段的开头一句
5)指出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看云识天气(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
(分)怎样看云识天气形态
云彩
(总)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具体把握:
1、细读课文: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粗略板书)
2、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3、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
4、学生发言,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边演边完善板书)
5、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课外延伸: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五、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俗语、诗词、文章片断等;小组交流。
2.、观察整理: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
六、总结:今天,你会看云识天气了吗?
七、板书设计:
(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看云识天气(分)怎样看云识天气形态
云彩
(总)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看云识天气》17词语意思
峰峦 fēng luán 山峰和山峦
预兆 yù zhào 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 qīng yíng 本文只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匀称 yún chèn平均
崩塌 bēng tā 倒塌
弥漫 mí màn(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 zhēng zhào 即将出现的迹象
一霎间 yí shà jiān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千姿百态 qiān zī bǎi tài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姿百态
变化无常 biàn huà wú cháng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人教新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设计教师:
授课课时:105课时左右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一、具体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本书的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家庭亲情
第二单元:学习生活
第三单元: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感悟人生
第五单元:科学世界
第六单元:想象世界
2、教材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其中一、三、五三个单元包括阅读和写作两大部分,二、四、六三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三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二)课程目标
1、《课程标准》与本单元有关的目标叙述: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单元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单元课文特点,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课程内容:
第—单元(16课时)
《散步》
2课时
《秋天的怀念》
3课时 《羚羊木雕》
2课时 《散文诗两首》
2课时 《〈世说新语〉两则》
3课时 《从生活中学会写作》
2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第二单元(16课时)
《我的老师》
3课时 《再塑生命的人》
2课时 《我的早年生活》
1课时 《王几何》
2课时 《〈论语〉十二章》
3课时 《说真话 抒真情》
2课时 《漫游语文世界》
1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第三单元(16课时)
《春》
3课时 《济南的冬天》
3课时 《风雨》
2课时 《秋天》
1课时 《古代诗歌四首》
3课时 《文从字顺》
2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第四单元(17课时)
《紫藤萝瀑布》
3课时 《走一步,再走一步》
2课时 《短文两篇》
2课时 《在山的那边》
2课时 《虽有嘉肴》
3课时 《突出中心》
2课时 《成长的烦恼》
1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第五单元(16课时)
《化石吟》
2课时 《看云识天气》
3课时 《绿色蝈蝈》
3课时 《月亮上的足迹》
2课时 《河中石兽》
2课时 《条理清楚》
2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第六单元(18课时)
《小圣施威降大圣》
3课时 《皇帝的新装》
3课时 《女娲造人》
2课时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2课时 《寓言四则》
3课时 《发挥联想和想象》
2课时 《少年正是读书时》
1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课外古诗词背诵
4课时 名著导读
2课时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 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五)课程评价
1.阅读评价上注重激发和鼓励,重视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2.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要有自评,互评,教师评,并有记录。
3.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4.单元学习水平测试可采用纸笔测试形式。
第五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课课练 (新版)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
、、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逾矩()()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
笃志()....
三、解释加粗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义:
;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义:
;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
通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辩证关系
如《论语,意思
习,古。从,古))的句子
中所
”
》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十一、《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4分)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态度,其中哪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贤哉,回也!”是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之词。这一则孔子所举的事例中,能体现颜回怎样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与这一章相对照,谈谈你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论语〉十二章》后,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结合本课所学的相关知识,改写成一副对联。下面是小明同学给出的上联,请用文中的语句对出下联。(2分)上联:博学且笃志;下联:□□□□□。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按时复习2.(从)
3.(了解)(生气,发怒)4.(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每天)(多次反省)6(真诚,诚实)
7.(老师传授的知识)
8.(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迷惑,疑惑)10.(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有害)14.(可以)(凭借)(做,当作)15.(忍受)16.(懂得)
(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以„„为乐趣)18.(吃)(粗粮)(冷水)19.(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正当的手段)21.(对于)
22.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好的方面,优点)24(河边)25.(流逝)(这,指河水)26.(舍弃)
27.(军队的通称)
28(普通的人,男子汉)29.(忠实,坚守)30.(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 1.(替)(成为,做)
2.(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不译)(了解)(懂得)(得到)4.(愉快,快乐)(以„„为乐)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名词作状语,按时)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5.(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3.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7.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十一、1.(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3.忠 信习品德 4.略
5.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6.体现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7.符合题意即可。8切问而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