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起源之说

时间:2019-05-14 16:2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茶文化起源之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茶文化起源之说》。

第一篇:中国茶文化起源之说

中国茶文化起源之说

一.茶之为饮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在我国关于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有的认为起源于周,起源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堂代的说法也都有。

1.神农说:陆羽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锐志”为佐证。在《茶

经》“六之饮”中写:“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随后又在”七之事”中进一步进一步指出所谓“神农氏”就是指“炎帝”而在《神农百草经》中写“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为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说茶时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掉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如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常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由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身农有个水晶肚子,有外观可见食物在肠胃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子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的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食物为“查”,后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在武王伐纣时(公元前1066

年),巴蜀(即今四川东起奉节县,西至宜宾市宜宾县境,南极凌,北接陕西汉中地区)部落首领,已经将“丹漆茶蜜”联同当地其他大宗土特产作为供品晋献西周王室。文中还特别记载:“其果实之真者„„园有芳蒻香茗”.这说明茶叶在当时不仅被人们所关注,并且作为进贡的珍品而栽培种植。这大概是历史文献里最早关于种植茶叶的记录了。

3.秦汉说: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

王褒所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15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反正状况。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圆中拔蒜。”“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烹茶尽具”意为烹好茶并备好洁净的茶具,“武阳买茶”就是说要赶到邻县的武阳(今成都以南彭山县双江镇)去买回茶叶。这正好对应了前面的《华阳国际》所提到的“南安,武阳都出名茶。”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茶叶已经成为一种货物商品可以再市场上进行买卖。这也说明茶叶当是已经在中产阶级开始流行,足见西汉是饮茶已经相当的盛行。茶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有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口一笃”竹简文和木刻文,说明当时湖南饮茶已经有饮茶习俗。

作者:广西钦州市钦坭斋陶艺有限公司

第二篇:广东茶文化的起源

广东茶文化的起源

广东居民的饮茶习俗内容非常丰富:在物质文化的层面上,包括了茶树、茶叶产品,等等;在精神文化的层面上,则包括了广东三大民系的特色饮茶习俗.介绍广东居民的饮茶习俗,可以为广东的茶叶生产和贸易等行业的经营者提供参考资料.广东茶产业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代前就利用茶叶,西汉末年有少量茶叶外销,广东的茶餐饮文化虽然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充满了现代都市休闲消费的色彩,但其基本内涵却是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茶食文化一脉相承的,保留了许多古老的茶餐饮风俗内容。

广东地处亚热带,日照长、气温高、流汗多,人们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大量的水分。饮茶同喝水一样,首先是人类生存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入明以来,广州“茶市”与潮州“功夫茶”,这两朵岭南茶文化的奇葩破绽而开。至清代,广东茶文化进入第一个兴盛期,在茶市、茶馆、茶具、用茶方式,以及人们对茶的品味的文化心态等方面,均达到空前水平。

清康熙、雍正年间,一些记述广东风土人物的着作,大都谈到“茶”。较早的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明确指出,“西樵号称茶山,自唐曹松移植顾渚茶其上,今山中人率种茶”,曹松是唐代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曾南游广州,在西樵山停留时,把浙江顾渚名茶传入岭南。屈大均还列举广东茶的产地,如广州的河南三十三村、西樵山、鼎湖山、罗浮山、潮阳凤山、琼州等。继而有范端昂的《粤中见闻》,附和屈大均的看法。雍正十年(1732年),曾任广东按察使的张渠(河北武强人),在《粤东闻见录》中虽认为,“大抵粤茶不及闽中”,但同时指出广东并非不产茶,除人们常用的广州河南茶外,还有珍品如“肇庆之鼎湖茶,韶关之观辣树茶,惠州之罗浮茶,化州之琉璃茶”等。事实上,广东素来产茶,而且茶的生产发展颇快,近代广东已有茶叶出口,广东人“嗜食茶”,成为茶叶生产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茶叶的丰富,又为广东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广东茶文化,其产生与发展由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也是广东经济与文化发展所使然。渴,需要喝水,这是人的本能,但人们对喝水的要求却随社会的发展而提高,由生存的需要,到追求舒适和享乐,人们也就从喝生水,到喝白开水,再到喝茶,广东的茶文化的产生同其他地区的茶文化一样有着相同的原因。然而,由于广东的东南沿海一带商业活动的频繁,茶文化显得更加发达而富于特色,明清以后尤其如此。广州人的“饮早茶’与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广东社会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

第三篇:俄罗斯茶文化起源及茶叶贸易

俄罗斯茶文化起源及茶叶贸易

组员:王迪 唐雯雅 李果 江露悦 宋洁茹

俄罗斯茶文化起源及茶叶贸易

俄罗斯人饮茶的历史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追本溯源俄罗斯的饮茶文化源自中国。

1.第一次接触茶。

沙皇伊凡四世(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又称伊凡雷帝1530-1584年)统治时期,他对神秘东方的富庶之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悬赏开通前往中国的道路。

1618年,探险者伊万〃佩特林率考察队,在阿尔金汗蒙古部落帮助下抵达北京,受到明王朝的礼遇。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委托考察队带一封国书转交沙皇,由此实现了中俄两国在外交上的首次直接接触。

1636年,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Михаи́л Фёдорович Рома́нов 1613-1645年)派遣角斗士的儿子瓦西里〃斯塔尔科夫(Василий Старков)为使者前往中国。

1638年他带回了茶叶。这也是首次运到俄罗斯的茶叶。沙皇品尝之后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于是茶便成为俄国贵族的梦寐以求的稀罕物。

蒙元统治时期的进贡场景(壁画)

2.中俄茶业贸易往来。

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恰克图(布里亚特语:Хяагта),清代时是中俄交界处的一座边境重镇,这个城镇是中俄茶叶交易的集散地。从明朝在山西北部开辟茶马互市以来,晋商就将茶叶销往蒙古地区,俄国商人从蒙古得到中国的茶叶。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恰克图开市后,晋商的茶叶输往此处,俄商把买来的茶叶运往俄罗斯内陆获利。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

图:通往恰克图茶道上的行者 由此可见,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如下诺夫哥罗德等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公元1764年,俄国人米勒在他所写的关于赴华使团的意见中说:“茶在对华贸易中是必不可少的商品,因为我们已习惯了喝中国茶,很难戒掉。” 中俄之间的茶叶贸易主要被山西商人掌控,山西山人深入到华中地区的茶叶主产区,将茶叶集中到汉口一地,通过汉口-樊城-太原-恰克图的贸易路线,将中国茶运送到圣彼得堡,这条商路一走就是200多年,中国的茶商赚取了巨额的中间差价。

18世纪的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俄语意为“有茶的地方”。

俄罗斯商人当然也不傻,他们知道这买卖中国茶商赚得盆满钵满,但苦于大清国的闭关政策,这些商人只能在恰克图做买卖,没法绕过中国的茶商,深入到茶叶主产区内获得成本价。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商人的红利。俄国受制于自然地理的限制,要在本土大规模种植茶叶也不太现实,他们没法像英国人一样,培育自己的茶叶品种、自己开设茶叶庄园。俄国人一方面对茶叶有着强烈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又没有英国殖民地般的优越种植条件,那么,俄国人会如何破除中国茶商的垄断呢?

据《茶叶全书》记载,大约在1850年左右,俄国商人开始在汉口购买茶叶,打破了只能在恰克图进行互市贸易的管理。第二次鸦片战争,汉口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开放口岸,俄国商人可以由此直接深入到中国的腹地进行大规模商贸活动。汉口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我国生产茶叶的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川、江苏等省,均有水路与汉口直接相通,俄国人的商船可以沿长江水路将茶叶贩运出海,运往俄罗斯的敖德萨、巴统等地,运输成本较之于陆路大为降低。

俄国人对于中国茶叶的兴趣不止在运输方面,俄国的商人们来到赤壁、崇阳等地向茶农购茶;再者,俄国商人嫌中国茶商生产的茶砖质量不好,就大举出资直接把制茶工厂开在了汉口,生产更加符合俄国市场喜好的茶砖。著名的顺风、新泰、阜昌等砖茶厂,都是俄国人出资建设的,雇工均在千人左右,甚至2000多人。单单是俄国砖茶厂雇佣的工人,在19世纪末就占到汉口工人总数的40%,俄国人对于汉口这个茶叶枢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如此一来,俄国商人从原来的下游购买者,一跃而参与到茶叶收购、茶砖生产的中间环节,掌握了华中地区茶叶生产的控制权。

1877年,在圣彼得堡每担砖茶的成本平均是4.8两,售价则为10.7两,每担利润为5.9两,利润率为137%。当年,俄国砖茶一项就帮助俄国人获利87万两白银。

1886年对于中国的茶叶市场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中国的茶叶对外贸易由盛转衰,但俄国对于中国茶叶的进口需求却逆势高涨。1888年,俄国进口的中国茶叶只占中国茶叶总出口量的31.13%,但到了1898年,这个比重已经上升到了61.14%。1894年,俄国商人在汉口的茶叶采买量首次超越了英国。俄国人掌握了从茶叶收购、制造加工、外运销售的所有环节,牢牢控制了汉口的茶叶市场,汉口一地输出的茶叶占整个中国输出总量的50%以上,成为清末第一茶叶输出港。这些输出的茶叶又几乎全部被运到俄罗斯,汉口茶叶贸易进入到俄罗斯时代。

19世纪中国丝绸画中描绘的汉口港茶叶北上的最后阶段:称重、品味、装箱、搬运。

1917年,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新生的政权将茶叶视为奢侈品,严格限制进口与消费,中国与俄罗斯延续几百年的茶叶贸易急转直下,汉口的茶叶市场也跟着受到牵连,陡然间一片萧条。

同样面对中国茶商的垄断,英国人选择的道路是培育“自主品牌”,破除中国茶商的垄断;而俄国商人选择的道路则是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茶产业中,形成对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与控制,自己充当“垄断者”,从而控制茶叶价格。19世纪后,当英国市场逐渐摆脱对于中国茶叶的依赖时,俄国茶叶市场却与中国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与英国完全不同的道路。英国选择了抛弃中国,俄罗斯选择了拥抱中国。这是消费者对口味的选择,也是市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在19世纪末的这场“茶叶革命”中,后知后觉的中国人输掉了世界茶叶市场的主导权,一场由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世界茶叶市场大洗牌大幕拉开。

十八世纪,当时全球茶叶贸易被俄罗斯和英国两大帝国垄断:英国人通过海路贸易把茶运送到欧洲;俄罗斯人通过边境贸易把恰克图的茶叶运往内地。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成为苏联的主要茶叶产区。苏联不仅摆脱了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并且开始向许多其他国家进行出口。但是苏联解体后,茶叶种植园归独立国家所有。因此,俄罗斯又开始从印度、中国、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进口茶叶。

中国茶叶出口俄罗斯近五年统计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年进口茶叶约18万吨。

俄罗斯人饮茶习惯由来已久,茶叶是俄罗斯各家各户中必备的日用品,几乎每家都备有茶饮。俄年人均饮茶超过1.3公斤。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全世界都居于前列。跟所有以肉食为主的民族一样,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进口茶叶的90%是红茶。而俄罗斯人对绿茶和特种精品茶的兴趣也正在增长。散装茶占总进口量的77%。袋装茶占销售量24%。俄进口茶叶的主要供应国为斯里兰卡,进口量占俄年茶叶进口总量的近42%。其次是印度,进口量占25%,排在第三位的是印度尼西亚。我国茶叶占俄市场份额由原先的8%下降到7%。俄罗斯茶叶市场尚未饱和,正以每年5千吨以上的速度增长。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到2015年,对俄罗斯出口量和出口额逐年双双下降,前景堪忧。

参考:

1、郭蕴深:《中俄茶叶贸易初探》,《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2期。

2、刘礼堂、宋时磊:《信息不对称与近代华茶国际贸易的衰落——基于汉口港的个案考察》,《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

3、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 ———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

第四篇: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韵味。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历史起源

“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如是记载。传说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最后中毒却因茶而得救。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而巴蜀人偶然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作一种日常饮料。到隋朝时,由于茶的成本并不算高,大多数人奔着茶对于身体的益处去饮茶使之渐渐成为一种全民习惯。直到780年,陆羽著《茶经》,中国茶道文化终于发扬光大。《茶经》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它还探讨了饮茶艺术,并将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饮茶当中。

中国茶道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添加。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全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饮茶风俗

以茶待客”是中国人最高的待客之道。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讲究,斟茶、品茶、添茶都及其讲究,在中国,吃茶”一词还是青年男女恋爱求婚的代名词。以茶作嫁妆,是因茶多子,其性不移,而作为婚烟美满的象征。在传统婚礼中,新人要向双方父母敬茶,长辈也会发事先准备的红包作为见面礼。

无茶不华

茶是中国从内闭的封建王朝破壳而出,从明代直至20世纪

40年代之前,茶叶一直是各类出口商品的第一位,占出口总额的主要份额。当今,尽管时尚的潮流冲击着每个角落,但

醒目而林立的茶馆、茶楼、茶店,以及此起彼落的斗

茶、赛茶、茶艺比赛、茶展、茶书、茶说更是以从未有

过的规模、持续不断的热情、气度非凡的华夏文化的强劲构筑了一道中国特有的许多都市现代化进

程中亮丽而挺拔的风景线。而且凡是重视茶、普及

“饮茶与健康”

及茶的知识,搞得出色的地区、部门无

论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健康发展都成绩斐然。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必将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中国动漫营销之说

中国动漫营销之说

摘要: 动漫属于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有一个完整的经营链条,从生产到销售,到与各个行业的结合,这里面包含品牌授权、形象授权、衍生品开发等,从动漫作品创作之初,就需要全面考虑与市场接轨,与工业界和产业界结合,明确赢利点,从而进行整合营销。

关键词:动漫产业 营销 现状 制约 突围

中国动漫面对美日韩等动漫强国的步步紧逼,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动漫产业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始对动漫产业大力扶持,在利好政策下,国内动漫产业迅速发展,动漫营销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animation)和漫画(comics)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动漫”。动漫不是低幼的消遣娱乐的方式,动漫的价值在于通过片子影响消费。受众对动漫剧情的热爱,对动漫人物的认可,会带动他们有意识地购买与动漫相关的产品,这种消费给商家带来的收益是极具诱惑力的。动漫产业应运而生,动漫以其极具亲和力、极富人性化的特点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这也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显企业特色、营造企业形象、拉近企业与消费者距离的绝佳途径。动漫在企业营销领域的应用,我们称之为“动漫营销”。

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连环画、漫画等流传甚广,但随着广播与电视的迅速普及,它们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大批国外的动画片涌入中国,而当时国内原创的优秀动画片却屈指可数,即便创作了优秀的动画片,也因为缺乏动漫营销模式和产业先机的概念而失去塑造动漫品牌的机会。

事实上中国动漫市场有无限的开拓空间。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原创动漫,这直接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各地动漫产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更是如火如荼,纷纷打造自己的“动漫之都”。北京开始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在利好政策推动下,我国原创动漫产业正以势不可挡之势迅速发展。

但是,中国的动漫却受着各种因素的制约:

1)动漫作品脱离市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动漫被国人贴上了“低幼”的标签,大部分动漫制作和播出企业并没有将成人作为目标消费者,创作出的作品脱离生活,内容幼稚,一味走儿童路线,极大地制约了购买力的提升,导致营销受限。

(2)创意和营销人才缺乏——近年,国内动漫制作人才迅速成长,但行业突出的问题是动漫技术制作人才日渐成熟,但有创意的编剧、导演、策划人才缺乏,导致国内动漫作品缺少民族特色及本土创意,无法吸引观众,故衍生产品发展不起来,营销受到制约。而动漫营销人才的缺少,使得一些优秀的原创产品缺乏销售平台,影响了产品升级营销。

(3)产业链不成熟——日、美等发达国家的动漫产业有一条清晰、完整的产业链:在杂志上连载漫画作品——选择读者反馈好的发行单行本——改编成动画片——根据漫画造型制造玩具、服装、日常用品等衍生产品――开发游戏。而国内大多动漫杂志社、动漫公司原创的动漫作品“重动轻漫”,直接投资制作动画片,投资大,市场推广不足,使衍生产品市场开发受到大大的限制,这种不成熟的做法直接导致动漫营销的尴尬困境。

中国动漫市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中国动漫究竟如何进行营销突围?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进一步加强基础创意人才的培养

加强人才的培养,解决创意和营销人才缺乏的问题。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有创意的动漫品牌,以推动动漫产业发展。

(2)丰富产品形式

避免国内动漫产品“低幼”倾向,提高动漫作品的艺术性,丰富衍生产品形式,以适应市场日益增长的多种文化需求。

(3)完善产业链,加强产业协作

遵循国际动漫营销规律,重视漫画这一动漫产业的基础环节,将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的漫画应用到动画片、游戏、影视、文学作品和玩具等产品形态中,贯穿起动漫产业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依靠政府干预,完善产业链。充分利用各地区在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政策资源上的优势,统筹安排,实现整个产业链的高效协作。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中国的动漫就能突出重围。

中国的动漫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我国的动漫营销还在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并制定出适合本国实际的市场营销方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下载中国茶文化起源之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茶文化起源之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 第一部分 茶叶的类别 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

    中国茶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茶文化论文 这个学期选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使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 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 在品味中国茶......

    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姓名:陈皖湘 学号:0902020203 系别:中文与传媒系 摘要:中国茶历史悠久,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我们所敬仰。但是国际化的趋势是否......

    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中国茶文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涪陵实验中学高2013级4班 苟珈瑞(组长) 刘菲菲 张鑫 冷雪妃 杨英培 李红伶 指导老师:杨寿文 一、问题产生的背......

    介绍中国茶文化

    介绍中国茶文化 教学对象: 成人汉语班 教学目标: 1。让学员了解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2。了解中国茶的产地,茶的采,制,品。 3。了解中国茶的品种, 4。茶具和如何品茶 教学准备......

    中国茶文化演讲稿

    Ladies and Gentlemen,It’s my honor to stand here and make a speech. My name is. I am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中国茶文化演讲稿

    中国茶文化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如一朵奇葩,不断地盛开绽放,日积月累,积淀的如此深厚。茶文化,便是根深蒂固的成长在中国人心中,中国茶文化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

    中国茶文化大全9

    中国茶文化大全9 黄茶有:蒙顶黄芽。 花茶有:龙都香茗,成都茉莉花茶。 紧压茶有:康砖等。14、重庆名优茶 重庆市出产茶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真香茶、都濡高枝、茶岭茶、多陵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