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写1

时间:2019-05-14 16:5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引导学生写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引导学生写1》。

第一篇:如何引导学生写1

如何引导学生写秋游的作文

秋游是学生喜欢的野外活动。每年秋天时,许多学校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到郊外、到山川、到田野、到公园去秋游;还有许多家长会带着子女去秋游。秋游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种是到郊外、到公园去游山玩水、欣赏秋天大自然的美丽景物;另一种是在秋游中开展学生喜爱、活泼、有趣的活动。这样才能让秋游过得有意义、有趣味。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又是美丽的季节。在这金秋时节,我们看到了秋天景物的缤纷色彩,听到秋天的美妙动听的声音,闻到了稻谷、花、果的芳香,分享了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喜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秋游的作文呢?

一、教师带领学生游山玩水,欣赏秋天大自然的美景。

1.仔细观察,描绘出秋天的特色。秋天与春、夏、冬三个季节不同,要抓住“秋高气爽,天气渐渐转凉,燕子往南飞,树叶黄了,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橘子黄橙橙挂满枝头„„”这些秋天特有的景物特点。但在写之前,一定要用你的慧眼认真仔细地观察。只有“下马观花”,细致观察,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重点突出,描绘秋天的“形声色味”。

写秋天的景物要避免主次不分,样样都写的毛病,要重点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香味等的特点写生动、具体。

(1)描写形状。“形状”是指描绘秋天的花草树木、果实的形状,大小,模样。例如“秋天到了,成熟的橘子就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好像向人们炫耀它的风采。它的形状是扁圆的,剥开橘子的皮,就可以看见十几片的橘瓤,像亲兄弟一样围在一起,橘瓤像小船,像月牙,像镰刀。”这段话巧用比喻,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橘子的形状、大小。

(2)描写颜色。“颜色”是指描写花草树木,各种水果的颜色。例如“你瞧,那一棵棵柿树的叶子,有的红似火,有的黄如金,而有的却依然绿绿的。”又如“秋菊的颜色有金黄的、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两句话分别写柿树的叶子和秋菊的多种颜色。

(3)描写声音。“声音”就是响声,摹声可以描写秋风和树叶飘落的响声,果实掉在地上的碰撞声,农民丰收的欢笑声,小鸟的鸣叫声,河水的流淌声„„例如“秋风吹来,‘沙沙沙’,树叶们在举行‘沙沙沙’、‘哗啦啦’的‘大合唱’呢!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鸣叫,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叫,小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嗡’地采蜜忙„„”这段话写树叶的响声;写小鸟和布谷的鸣叫声;写了蜜蜂的摹声。

(4)描写香味。“香味”就是闻到花草树木的香味、气味,品尝到水果的“香、甜、酸”的滋味,尝到食品、蔬菜的“酸、甜、苦、辣”的味道。例如“未成熟的橘子酸酸的,成熟的橘子有甜的,有甜里带酸的”;又如“葡萄有酸的、有甜的,有酸里带甜的。”第一句话写了未成熟和成熟的橘子的味道;第二句话写了葡萄的三种味道。

3.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秋游的过程。

写秋游的过程,要有一定顺序,否则条理不清,层次不分明,语无伦次,杂乱无章。写秋游的顺序一般有下面三种:

(1)按照时间须序。可分早晨、中午、晩上;或者早晨、太阳刚刚岀来、太阳已升到半空中、快到晌午„„的时间顺序写。

(2)按照秋游的先后顺序。一般按照“首先——接着———然后——紧接着——最后”的顺序写。例如,一位同学写《快乐的秋游》,就是写到仙楼山秋游,是按照游览先后顺序写的。“首先来到方志敏广场”、“接着观看红十军纪念碑”、“然后沿着台阶游仙楼山”、“紧接着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后开展有趣的活动”。这样写秋游的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按照方位顺序。一般写秋游中,观看名胜古迹、庙宇、房屋等可以按照“左、右、前、后”,或者“上、中、下”,或者“前面、中间、后面” 的方位顺序写。例如,一位同学写《秋游五险庙》,是按照“前面是一块大空坪”、“ 中间是一座五险庙大殿”、“大殿后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按照方位顺序写,让人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4.巧用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要把秋天的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还要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的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

(1)巧用比喻。例如,《快乐的秋游》中,“一路上,看到金黄的稻谷摇摇摆摆,稻谷沉甸甸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这里巧用“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的比喻,把秋天金黄色的稻谷写得淋漓尽致。

(2)巧用排比。例如,《快乐的秋游》中,“我们来到越王台开展有趣的活动。有的歌唱跳舞,有的捉迷藏,有的猜谜语,有的跳牛皮筋„„”这里巧用四个“有的„„”的排比把各种各样活动写岀来,体现活动的多样、有趣。

(3)巧用拟人。例如,《秋游五险庙》中,“秋风一吹,火红色的枫叶便“沙沙沙”地响,飞来飞去,像一只只红蝴蝶翩翩起舞,舞姿多么优美。它们慢慢地打着卷儿投入了大地的怀抱。”这里巧“翩翩起舞”、“ 舞姿多么优美” 和“慢慢地打着卷儿投入了大地的怀抱”的拟人手法,把枫叶像红蝴蝶的飞舞写得活灵活现。

5.写秋景与联想,想象相结合,突岀文章的感染力。

联想是从此一事物联想到彼一事物,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看到古代建筑设计精美,联想到鲁班先师精湛的建筑艺术,或联想到古代建筑师的高超建筑设计。如《万里长城》一文,文章生动描写了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作者除了写长城的壮观、美丽迷人,还写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故事。文章巧妙地联想:“这虽然只是传说,却说明了正是千百万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已的生命修筑了万里长城。”这样

联想合情合理,起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想象是生命的源泉,有想象才有创造力。想象是指引前进的道路,是指路明灯。例如,《快乐的秋游》中,“高大的纪念碑上镶嵌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旁边有许多翠绿的青松,象征着革命烈士像青松一样万古长青。他们为我们后代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中。”这段话用“翠绿的青松”,想象“象征着革命烈士像青松一样万古长青”,想象“他们为我们后代抛头颅,洒热血”。这样想象表达了学生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要发奋努力,将来成为有用人才。这样写才就有感染力。

二、在秋游中如何写开展学生喜爱、活泼、有趣的活动。

写秋游的作文,如果单纯地只写观看到秋天的景物还不够,很单调,没有突出秋游活动的趣味性和实际意义。因此,还要写开展那些活动?内容是什么?过程怎样?怎样体现有趣味、有意义。

1.要点明活动内容。活动有两项内容:有一般活动和重点活动。可以采用“点面” 结合的方法。首先“面”上点明活动项目;再“点”上重点写

一、两项活动内容。例如,一位同学写《秋游五险庙》,在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有的猜谜语,有的顶气球,有的唱歌跳舞,还有的说相声。最有趣的是猜谜语,一个同学岀谜„„我翘起大拇指夸奖:‘真棒!’”这段话先“面”上写进行5项活动,然后,“点”上具体写猜“大象”谜语的过程。这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要突出趣味性。活动内容要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3.要描写好快乐的场面。不仅要写学生参加活动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而且要写观众观看活动的热闹场面。例如,《快乐的秋游》中,“有的人表演唱歌,有的表演学猫、狗、羊叫,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场面上到处是歌声、笑声、鼓掌声,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这段话把开展活动的热闹、欢乐的场面写得惟妙惟肖,突出了文章的生动、有趣。令人难忘。

总之,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步骤写,相信秋游作文一定会在你的笔尖流淌,你会写出生动、有趣、感人的作文。

例文一

快乐的秋游

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四(4)班王佳琪 353400

深秋的一天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们班级同学去仙楼山秋游。甭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首先来到方志敏广场,广场上有许多树木,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桂花树特别引人注目,树上开满了一串串桂花,有的红似火,有的黄如金,还有的白如雪,一阵阵桂花香飘来,哇,真香啊!难怪人们常说:“十里桂花香”呢!

接着,我们观看了红十军纪念碑,碑上有方志敏和4个红军塑像,方志敏高大威武,手指着前方,仿佛说:“革命取得胜利了。”我们向革命先烈鞠躬,表示对英雄烈士的缅怀之情。

然后,我们沿着169步台阶向上攀登,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一会儿,我们来到仙楼山。仙楼山是森林公园,满山遍野郁郁葱葱,一棵棵树高大挺拔。秋风一吹,火红、金黄的树叶飘飘悠悠地飞来飞去,像一只只花蝴蝶飞落下来,树下的野花有红的、金黄的、紫色的、天蓝的„„五彩缤纷;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嗡”地采密忙,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 尽情地歌唱,仿佛在欢迎我们来秋游呢!

紧接着,我们来到仙楼山的英雄纪念碑,高大的纪念碑上镶嵌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旁边有许多翠绿的青松,象征着革命烈士像青松一样万古长青。他们为我们后代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中。

最后,我们来到越王台开展有趣的活动。有的歌唱跳舞,有的捉迷藏,有的猜谜语,有的跳牛皮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圆圈,第一个人手持一束鲜花,中间一个人击鼓。如果击鼓停了,花传到那个同学手中,这位同学就要出来表演节目。有的人表演唱歌,有的表演学猫、狗、羊叫。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场面上到处是歌声、笑声、鼓掌声,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我们进行快乐的秋游,既观看大自然的美景,又进行有趣的游戏活动,真是一举两得。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唱着嘹亮的歌儿,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简评:

秋游是大家喜欢的活动。小作者按照先后顺序,巧用顺序词语把秋游过程写得生动、具体。同时还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惟妙惟肖。文章既写景,又开展活动,把在秋游中观看的美景和缅怀革命先烈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秋游活动的快乐、有趣、又有意义,令人难忘。

第二篇:如何引导学生仿写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仿写

执教人:江西省上饶县清水小学王春根

教学课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仿写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仿写。

2.结合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仿写。

3.指导学生寻找教材中一篇课文的仿写点。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从哪些方面对经典文章进行有的放矢的仿写。重点突破:寻找经典文章,引导学生寻找课文的仿写点。

教学难点:如何针对经典课文的原材料,进行仿写,仿写出新意。难点突破:教师亲自进行仿写引导,并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学方法:读文、悟理、仿写、学法迁移。教学准备:PPT课件及相关音视频。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计

如何引导学生仿写

问题导入

1.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就是没有学会仿写。2.什么是仿写,仿写的意义是什么?

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文章与题目所提供的文章、句式、修辞等,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文题相同相近的句子或文题进行学写。

仿写要注意文章的手法,寻找仿写的目标,像修辞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等,我们旨在通过仿写,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会仿写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3.从哪些方面对经典文章进行仿写? 互动学习

仿写有哪些方面? 1.仿写文章的开头。

《燕子》这篇课文是这样开头的:“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文章开门见山,直写燕子的外形,燕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其他小动物时,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本文的开头形式。我指导的一个学生在《奶奶家的鹅》一文中这样写道:“一身洁白光亮的羽毛,一对大蒲扇似的翅膀,一张扁扁的褐色嘴巴,一对枫叶似的脚掌,走起路来一摇三摆,那就是奶奶家的大白鹅。”看,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惊人仿写能力。

2.仿写文章的过渡。

过渡是指文章中的层次和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或中断的方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转换。由这层意思转换成另一层意思,或由这段落内

容向另一段落内容发展,在中间要用话语串联起来,这就是文章的过渡。常用的过渡有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特殊过渡四种形式。

例如:《赵州桥》一文中有个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句子过渡形式,这个过渡句子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一文是采用空行过渡形式;而自读课文《百泉村》是采用小标题过渡形式;《信箱》是采用序号过渡形式等。

3.仿写文章的结尾。

一篇好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常见文章的结尾方法也有多种。

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是这样结尾的:“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的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最前线。”这是自然结尾法;《小马过河》一文是这样结尾:“„„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不论做什么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应该自己去试一试。”这种结尾适合于童话、寓言故事,写作时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不要把话表露无遗。

4.仿写文章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桂林山水》,用比喻与排比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桂林山的特点。

5.仿写文章的词语。

A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关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火烧云》,排比,用实物加颜色来写颜色。

其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事物+颜色”仿写词语;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是句子仿写。

B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鸟的天堂》,用词准确。

6.仿写文章的线索。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颐和园》,移步换

景写景,先点明地点,再详细写。

7.仿写文章的修辞。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世纪》运用了设问手法。

8.仿写文章的结构。

A文章的结构就是指文章如何来安排内容与材料的。从结构上一般可以分为这几种形式:总分形式、分总形式、总分总形式。从线索上一般可以分为以事情发展为线索、以地点转换为线索、以时间变化为线索等几类。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路上——洞口——外洞——进洞——内洞——出洞”的地点转换顺序写的,一般游记类文章都可以采用地点转换顺序,移步换景来安排材料与内容;《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写的,写出了小兴安岭四季之美,写出了它的物产丰富。

B《百泉村》是一篇组章式文章,全篇采用小标题安排结构,分为“山——泉——小小山村——家”四章。

9.仿写文章的标点。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白杨》,冒号和双引号的用法。

10.仿写文章的体裁。

文章的体裁就是文章表达内容时采用的形式。传统上我们把文章分为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四种形式,其实这种分类形式过于粗干化,还可以再分成细枝细叶,对文章进行较细的分类,再逐一指导学生去仿写,有利于让学生快速掌握各类文章写法,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是用采访对话形式写的,《延安 我把你追寻》一文是用现代诗的形式写的,《半截蜡烛》一文是剧本形式写的,《打电话》一文是相声形式等。

11.仿写文章的标题。

(1)采用新奇的比喻。如《香港,璀璨的明珠》。(2)采用鲜明的比对。如《严母慈父》。(3)采用词语反复。如《老师啊,老师》(4)采用巧妙的象征。如《灯光》《乡间那条小路》。(5)采用语意的回环。如《“老师”和“学生”》。

(6)采用倒装句子。如《再见吧,母校》《再见了,亲人》。(7)运用双关语。如《野菊》、《校园的早晨》。(8)运用拟人。如《小河在微笑》。(9)运用设问、反问。如《你知道吗?》。(10)成语翻新。如《不知足者常乐》。(11)化用诗词。如《我想再拍灵山500年》。(12)词语并列。如《冬阳.童年.骆驼队》。(13)短语为题。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自己的花是让他人看的》。交流展示

1.出示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段落,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该段写的好,好在哪些地方。

2.让学生进行尝试仿写。老师巡视指导,加以指点。3.小组派代表展示仿写的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对仿写出的内容进行评价. 巩固拓展

1.仿写有哪些方面?

2.说一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你认为要从文中哪些方面进行仿写? 作业布置

1.仿照下列句子,写一写灵山或你家乡的美。原文: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桂林山水》,用比喻与排比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桂林山的特点。

仿写段落:

﹍﹍﹍﹍﹍﹍﹍﹍﹍﹍﹍﹍﹍﹍﹍﹍﹍﹍﹍﹍﹍﹍﹍﹍﹍﹍﹍﹍﹍ ﹍﹍﹍﹍﹍﹍﹍﹍﹍﹍﹍﹍﹍﹍﹍﹍﹍﹍﹍﹍﹍﹍﹍﹍﹍﹍﹍﹍﹍

2.仿写词语。

A 仿佛 梧桐 源源

————

————

———— ———— ———— B 雪白 灰黄 桔黄

————

————

———— ———— ———— C 黑白相间 青黄不接

————

————

———— ———— ———— 3.仿写句子。

历史是一本书,时间是一支笔; 历史是一艘船,时间是一张网;

第三篇:引导学生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我们知道,阅读对语文的学习很是重要,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更不重视读书,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读物。尤其是等他们分科以后的理科班的学生,整天是数理化,学语文的时间很少,我们老师看到这种现象很是着急,但又不能听之任之,所以只得自己想办法让他们主动去读书。我觉得读书是一个兴趣问题,要想使学生喜欢读书,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用过一下几种方法:

一、影视导读法

就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的播放相关的影片资料,用鲜活、生动、形象的影片资料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记得在第四册 讲授小说单元时,配合教材,我播放了《祝福》《陈换成上城》《红楼梦.》《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影片,看了这些直观的东西,学生的阅读热情很高,认真阅读课本,课堂上积极讨论发言,我顺势给学生布置了课外的阅读作业。让他们读读鲁迅的其他小说,读《雷雨》的其他章节等,学生完成的很好。

二、故事导读法

就是在授课时,讲故事但只讲开头。促使学生自己主动通过读书了解之后的情节。在讲《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我给学生讲了其他章节的几个故事,讲到关键处戛然而止,同学们正在兴头上,他们就会自己去图书馆借阅的。记得那一周几乎成了三国周,同学们课下也相互探讨。还有讲《柳毅传》时也采用了这个办法,阅读的效果不错。

三、自备图书法

就是我把自己的图书杂志拿给同学们,要求他们去看。我先是把自己的一些杂志像《读者》《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意林》等等十几本书一次性放在教室。同学们便会你一本我一本的拿来看,看到同学的兴致很高。于是,我又组织同学们举行了“一人一本”献书法,就是每人从家里拿来一本课外读物(内容不限,但要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收集上来统一编号后找专人负责管理,把这些图书作为班级阅读资料库,大家可以互相借阅。这样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很高。当然不能白看,我要求每周同学们写出上千字的读书笔记。这个办法效果很好。

通过想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慢慢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读书方面有一定积淀以后,对于他们形成独立思想、形成个人见解,作用是非常大的。

当然了,作为老师就是想办法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方法是灵活多变。

第四篇:如何引导学生乐学

如何引导学生乐学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要把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一、从现实生活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

。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让他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一个篮球60元,一个足球45元,老师想买两个篮球和3个足球,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根据需要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展开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知识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四、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 使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数学教学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为此,注重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讲出很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时,甲老师说:“这也算对的。”乙老师这样说:“你的想法真是妙极了!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要谢谢你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 学生无疑是喜欢乙老师,因为他的课堂用语体现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另外,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

第五篇:如何引导学生节约粮食

如何引导学生节约粮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在于提醒人们:节约粮食要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做起。营盘路小学作为城区唯一一所公办寄宿制小学,每天都许多学生在学校就餐,在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作出了很多努力。让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家访家庭,制定计划

为了使孩子的浪费粮食有效制止,我们需要家长的帮助,首先针对挑食严重的孩子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制定有效的方法,合作完成。并教导孩子家长,孩子做错了事,甚至做了比较严重的错事,父母要及时批评指正。虽说谈不上什么所谓“品质问题”,可这样对孩子优良品质的形成十分有利。适当地批评对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非常必要。为了从小培养孩子饮食正确观的辨别能力,并能从中悟出正确的道理,就得从小抓起,对其良好饮食习惯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

二、班级管理,有效表彰

孩子如同幼苗一样,需要精心培土、合理施肥、经常浇灌、恰当管理,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茁壮成长。因此,在教育孩子不浪费粮食方面,方法要得当,利用学校每周五的一次班队会开展健康饮食和浪费粮食的危害,再利用一次班队会进行辩论会,增强了班队会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孩子对“浪费粮食可耻”的认识,利用品德课讲解节约粮食的价值。让孩子明白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三、、提升技术,饭菜可口

学校要不断改善住宿学生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生活得更加舒心。为了让孩子们吃上可口的饭菜,学校食堂一方面可以在采购上下功夫,直接由批发商供货,让学生享受到了实惠,吃到了安全、有营养的饭菜。另一方面,我们抓食堂工作人员技术提升。如开展切、炖、炒基本功比赛,有效地促进炊事员常练基本功,让他们做的饭菜适合学生口味。每当学生打饭,都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吃多少打多少啊!学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下载如何引导学生写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引导学生写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

    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到了重要学习日程,并明确提出了各学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比如: 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

    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荆州市江陵中学杨建华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觉得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个话题确实得进行深入研究,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略懂了些,再加上通过这次网上学习,更是使我受益匪浅,现就说说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学......

    如何引导小学生写好字

    如何引导小学生写好字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题意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题意 作文的前提把握题意,重点是确定立意。不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首先要把题目和要求看清楚,找准“文眼”。 从题目入手,明确其所用的是一种......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五龙卡森希望小学 应双燕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如何引导学生诵读积累

    如何引导学生诵读积累 比大海更广阔的是蔚蓝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一个人的心胸。一个人要想内心强大,那就多读书,一个学生想要学好语文,也要多读书。有名言说得精辟:一个人的......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厚重的文化积淀,一直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