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大念山字经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精选]

时间:2019-05-14 16:2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神农架林区大念山字经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神农架林区大念山字经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精选]》。

第一篇:神农架林区大念山字经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精选]

神农架林区大念“山”字经 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湖北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是中纬度地带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国土面积32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8%,保护区内达到96%,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各类野生植物3700多种、各类野生动物1060种。

神农架林区最大的潜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抓好林业改革发展工作,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充分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调整林业结构,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培育林业支柱产业,把山的潜力挖掘出来,把林的优势发挥出来,加快林业产业建设步伐,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能够为广大山区群众提供广阔的创业平台和致富空间,加快林区群众脱贫致富进程。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以林业生态保护为前提,充分利用神农架林区得天独厚、中外驰名的森林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园、农家乐和旅游产品,推动林区旅游业的发展。按照现代林业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了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目标,打造小康林区之路。(湖北神农架林区下谷乡林业站:王正兵 邮编:442400电话:***)

第二篇: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代林业具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为社会创造多种福祉。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发展现代林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县占全国总县数的66%,还有分别占国土面积18.1%和4%的沙地和湿地。山区、沙区、林区和湿地区生活着59.5%的农村人口,是林业建设的主战场,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发展现代林业,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发展现代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对耕地的利用已基本实现了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水平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0%,基本解决了全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对山地、林地、沙地、湿地的利用水平还很低。只有通过发展现代林业,充分利用好山地、林地、沙地、湿地这些非耕地资源,才能不断拓展农村生产发展的空间。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据实地观测,农田防护林能使粮食平均增产15%—20%,发展现代林业有利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有利于增加木本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各种能够替代粮食的森林食品供给,减轻基本农产品的生产压力,维护粮食安全。

发展现代林业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多种林业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福建省和浙江省200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已分别达到920亿元和1060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农民致富。福建省南平、三明等重点林区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林业;浙江省临安市白沙村把“砍”树变成“看”树,以森林旅游为依托,发展“农家乐”,普通农家一年的收入就达到5万元,多的达到20多万元。基层干部和农民们说:“绿水青山就是实现农村致富的金山银山。”

发展现代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绿化宜林荒山、构筑农田林网、增加村庄的林草覆盖、发展庭院林业,可以实现农民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倡导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可以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发展高效林业产业,可以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提供物质保障。许多地方通过发展现代林业,不仅实现了绿化美化,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改善了干群关系、村民关系,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发展现代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实践。我国集体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占国土面积约90%的广大山区、沙区和林区,乡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集体林地管理。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由农民自己管理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福建、江西、辽宁等省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在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民主管理进程。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镇杨梅岭村在转让

一片山场时,就先后召开了11次村民代表大会。当地干部群众反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村干部懂得了依法行政,群众懂得了依法维权。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是在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进程中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他们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二、发展现代林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潜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林业建设成效显著,林业产业总产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了7269亿元,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林业的多种功能还远未开发利用起来,林业的多种效益也远未充分发挥出来。

林地资源的潜力。我国林业用地是耕地的两倍多,但利用率仅为59.77%。林地生产力也很低,每公顷森林的蓄积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人工林每公顷的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同时,还有8亿亩可治理的沙地和近6亿亩湿地。三者合计相当于我国耕地总面积的3倍多。在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些资源显得尤为珍贵,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物种资源的潜力。我国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0000多种,还有1000多个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一些物种一旦得到开发,便会显现出惊人的效益。我国花卉资源已开发形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朝阳产业,年产值达430亿元;竹产业年产值达450亿元;野生动植物年经营总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特别是黄连木、绿玉树、麻疯树等种子含油率都在50%左右,开发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

市场需求的潜力。从国内市场看,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供给缺口也越来越大。仅木材一项,我国每年的供给缺口就达1亿立方米以上。从国际市场看,木材等林产品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紧缺商品。国内国外两个巨大的林产品需求市场,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解决劳动力就业的潜力。林业是一个与农民关联程度高、需要大量劳动力、且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是最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产业。我国农村大约有1.2亿剩余劳动力和1/2的剩余劳动时间。这些劳动力具有从事林业生产的许多便利条件。福建永安县洪田镇70%农村劳动力从事林业生产,人均年纯收入达4690元,仅5家规模竹加工企业就解决农村富余劳力1000多人,而且每年吸引外地民工800多人。如果把我国的林地资源潜力、物种资源潜力、林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和劳动力资源潜力紧密结合并充分发掘利用起来,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生态状况,还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有效解决亿万农民的收入问题,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三、发展现代林业的主要任务以及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为了充分挖掘林业的巨大潜力,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

用,国家林业局提出要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着力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实施工程带动,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管理,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0亿元。要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兴林与富民是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只有把富民作为林业建设的目的,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兴林的积极性;只有人民群众生活富裕了,才能为林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要树立兴林为了富民、富民才能兴林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总目标和林业工作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予以坚持。

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现代林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消除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挖掘林业发展的潜力,发挥林业应有的效益,从而使农村和林区群众安居乐业;只有确保农村和林区的稳定,才能进一步凝聚人心、集聚力量,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改革的预期目的。因此,必须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稳定,以稳定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确保现代林业健康发展。

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现代林业的两大任务。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只有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满足了社会的生态公益和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更大的余地,发展林业产业;只有建立起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支持、保障林业生态体系的发展。要树立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理念,坚持林业生态和产业两个体系建设一起抓,形成以生态促进产业,以产业扩大就业,以就业带动农民增收,以农民增收拉动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双赢。

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首先必须保护好森林资源,同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是为了利用,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要努力转变林业增长方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观念,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到质量、效益上,既追求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保证较高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在确保扩大造林总量的基础上,强化科学管理,实行集约经营,保证建设效益。

四、发展现代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今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如何加快现代林业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显得十分重要。按照我国“十一五”林业工作总体部署,结合当前实际,要着重落实以下几项措施。

(一)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合各地实际,应尽快在全国农村推进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综合配套”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务林有山、有责、有利。

(二)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尽快组建国家林业科学中心、国家林业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和林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支持和鼓励直接为农民服务的龙头企业组建林业科技研发中心,建立对农村林业发展具有强大支撑作用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大科技培训和推广力度,以林业站和林业科研院所为主体,以远程林农教育培训网络为辅助,开展科技下乡等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发挥林业科技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的作用,促进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切实提高林农的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

(三)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稳定投资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和完善,使之与新农村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完善退耕还林工程的有关后续产业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耕农户继续得到实惠;在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同时,努力将这项工作扩展到土地沙化和石漠化严重的其他省区,并大力发展沙区产业,使更多的农村群众从工程中受益;尽快启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湿地保护工程,充分发挥其防灾减灾、涵养水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功能;保证重点生态工程和其他林业工程在保障国土安全的同时,成为农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载体。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带动作用。要加快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政策要点》,重点支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农民参与度高、农村受益面大的林业产业。在重点集体林区要把乡镇企业等农村中小企业作为发展农村林业产业的主要载体,培养“一县一主导产业、一乡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带基地带农户之路,增强林业产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要在农村培育一批新兴林业产业,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增强农村集体的经济实力。

(五)加强村屯绿化和四旁植树。把村屯绿化和四旁植树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以推进和实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地结合村庄整治规划,以公共设施周边绿化和农家庭院绿化为重点,实现学校、医院、文化站等公共设施周边园林化,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公路林荫化,河渠风景化,最终形成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村人居环境。

(六)着力解决“三林”问题。要把以林业、林区、林农为主要内容的“三林”问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要加强林区道路、电力、通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林区教育、卫生、饮用水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要加快林区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促进林农和林区职工群众增收。

(七)实施“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计划。国家林业局确定,2006年,林

业要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好16件实事。其中包括重点改善100个县的生态状况;粮食主产区农田防护林网控制率提高1个百分点;加强重点地区森林灾害防治工作;抓好100个县的森林经营示范工作;建设一批商品林示范基地;扶持100个名特优经济林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一批野生动物养殖等特色林业产业;指导和扶持建立林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立林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360万人次农村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建立一批林业科技示范点和示范户,培养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林农和林业科技“明白人”;完成退耕农户林权证发放工作;落实对农民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创建50个社会主义新林区示范点和扶持200个贫困林场脱贫;加强林业援藏、援疆和对口扶贫工作。林业部门每年都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办好几件实事。在此基础上,每两年评选表彰100个“绿色小康县”、1000个“绿色小康村”、10000个“绿色小康户”。

(作者: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

第三篇:打生态牌念山字经柏树乡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打生态牌 念“山”字经 柏树乡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柏树乡是典型的半山半川区,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产业单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扭转局面,抢抓机遇,乡党委、政府深挖资源优势,深入调研征求意见,明确了全乡总体发展思路是:围绕县委“文绿兴蔚”主基调,紧扣生态发展主题,以路边经济(京蔚高速、西大线、山前大道)为纽带,做好三篇文章(发展山上松枝口峪、马峪两大沟域经济;打造山下黎源、永宁两大农业园区;陪强山麓采摘、散养两大产业),抓好五项重点工作(精准脱贫、植树造林、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富民强乡目标。全乡定位为柏树生态公园,叫响“五台天路、田园乡村、塞外水乡、天然氧吧”口号。

大山更绿,生态更好。生态是柏树乡最大的优势,因此一面要广泛造林,一面要合理利用,保护已有成果。今年来,永宁山万亩荒山绿化工程借助人工造林项目、水土保持项目,植树造林4000余亩,整理梯田1000余亩,共栽植油松、灌木等40余万株。实施了全市首家光伏林业,在光伏设备空隙间,栽植油松、云杉和丁香20多万株,新增林地500亩。绿化村庄5个,栽植油松、侧柏等3万余株。在护林上,建立联防联控防火工作机制,实施科技防控,受到省林业厅长周金中等相关 1

领导的充分肯定。以高压态势开展禁牧执法行动,村干部带头处理散养畜种,转产转型,全乡散养羊减少80%。

产业更新,项目更优。农业上搭建平台,夯实黎源、永宁两大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春秋棚28个,种植万寿菊200亩。出台扶持引导政策,鼓励支持发展林果采摘业、散养柴鸡业,引进龙头企业,培育致富带头人,灵泉沟生态养殖基地开工建设。工业上发展风电、光伏新型能源。九宫口风电场实现并网发电。老爷庙梁风电场项目有序推进。光伏发电20兆瓦并网发电。旅游业上大力打造松枝口峪、马峪两大沟域经济。松枝口峪旅游开发项目成功招商,进行规划,即将开工。将带动附近村庄发展特色养殖、农家乐等附属产业。引进惠农商贸公司,对永宁寨、李家堡及马峪、绵羊峪进行综合开发,集温室采摘、花卉观赏、动物养殖、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休闲园开工建设。助力蔚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环境更美,乡村更靓。今年乡党委、政府提前谋划,主动出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柏树文化广场。将柏树村垃圾点改造建设为占地10亩,有水池、音乐喷泉、休闲小路、铜人雕塑的群众文化场所,已栽植国槐、云杉等树木5000棵。是柏树展示形象的一道风景线。绿化带建设。柏树村建绿化带400米,栽植侧柏、金叶榆、玫瑰、柳树共计15000余棵。充分展示了柏树乡发展建设新风貌。引水入村。2

利用松枝口峪丰富的水资源,修建水利工程,通过管道、明渠将水引入柏树、松枝口等村,既增加了灌溉面积,又提升了村庄的灵气。街道拓宽。为改变柏树村主街道狭窄问题,拆除13户临街房屋及围墙,加宽路面。环境整治。因村施策,制定方案,建垃圾池50个,聘请保洁员48名,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农村环境大幅改善。

扶贫更准,移民更实。建档立卡进行“回头看”、“挤水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确定全乡贫困户1896户2905人。组织实施入户项目54.8万元,基础设施项目134万元。移民搬迁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经过三次入户走访调查,确定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为291户467人,签订搬迁协议。柏树村移民安置点征地15亩,已开工建设。

同时,太行山高速征地拆迁、县道改造、禁种铲毒、农房抗震改造、低保核查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县委书记刘书锋在柏树乡调研时指出,柏树乡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充分挖掘了自身生态优势,做了大量工作。要求柏树乡党委、政府再接再厉,抓好美丽乡村、精准脱贫、造林绿化、旅游开发四项重点工作,相互结合,有机统一。在美丽乡村工作上要因村制宜、彰显乡情,早谋划,早动手。要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相结合、村情与全域开发相结合、乡村规划与人文和谐相结合。在精准脱贫工作上,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长远与眼前相结合、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相结合,既要实现如期脱贫,更要早日实 3

现富民。在造林绿化工作上,要注重因地制宜,更要讲究科学规划,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不要只为了眼前工作,而损坏长远生态环境,要处理好生态和旅游之间的关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共赢。在旅游开发工作上,既要按规划实施,又不能生搬硬套,要么不做,要做就要科学化、合理化,要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合理有序开发的关系。刘书锋强调,柏树乡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定要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将柏树乡打造成为蔚县东部山区的经济强乡、生态屏障和旅游圣地。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篇: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发展

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全面推迚现代林业发展

河南省新乡市林业局局长 赵秀志 2007年7月9日

随着现代林业理念的提出,林业建设由过去的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共存,逐步向现在的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幵重发展,特别是生态文化体系的发展,为建设现代林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国家林业局局长贾志帮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做出了关于生态文化建设的论述,全国众多学者和专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生态文化迚行了研究和探讨,为生态文化建设提出了挃导性意见,极大地丰富了生态文化的内涵。我们在深刻学习理解生态文化建设的有关精神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新乡实际,对我市生态文化建设迚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探索交流、思路梳理等基础性工作。下面,我从新乡林业发展的实践,浅谈一些对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解和想法。

一、建设生态文化,必须了解和认识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和谐的生态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迚步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是生态文明、社会繁荣的标志。建设生态文化必须有强大的林业生态建设为先导,有发达的林业产业为基础,有各种文化为底蕴,有科学理论为挃导,实现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建设生态文化必须了解其内涵和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更高的社会形态。因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意味着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有人把农业文明称之为“黄色文明”,把工业文明称之为“黑色文明”。特别是工业社会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困境,使生态问题逐渐成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在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生态危机影响到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的时代背景条件下提出了生态文化。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最强音,一个环境保护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这一浪潮冲击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预示着人类将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黄色文明”和“黑色文明”,积极推迚和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而构建现代林业正是建设“绿色文明”的基础和主体。

如何建设好现代林业,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课题。作为林业主管部门,必须从过去以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为主的物质文明建设转变为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幵重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建的现代林业,这样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因此,建设生态文化已不再是辅助性的仸务,而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涵之一,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仸务之一,是引领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建设生态文化必须有强大的林业生态建设为先导 林业生态建设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基础,在林业三大敁益中占主导地位,没有林业生态的发展也就不会有生态文化的产生,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本身就是创造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的过程。所以,生态文化建设必须有强大的生态建设作先导,必须建立完备的生态防护林体系、突出的林业生态工程、厚重的生态基地觃模、稳健的发展速度。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大力加强林业建设,幵取得了突出的成敁。目前,已经建成“十纵十横”生态防护林体系;积极实施了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日本政府贷款造林、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防沙治沙、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了“三圈四层次”林业生态屏障;觃划了大外环生态防护林带、20平方公里森林生态涵养带等林业生态工程。以每年30万亩的速度促使林业生态建设稳步发展,建成太行山区、黄河滩区、黄河敀道区六个比较厚重的生态基地。这些体系、基地和项目的建成,为我市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建设生态文化必须有发达的林业产业为基础

林业在整个国家地位中是个弱势产业,人们对森林作用的认识还不深刻,特别是建设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的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各级政府的“政绩观”和“招商”热中,森林法可以仸意践踏;在每次的机构改革浪潮中,林业机构成了各级政府的包袱,这些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还与森林在整个生态系统的作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要想促迚生态文化的发展,必须有发达的林业产业和较高的经济敁益做基础,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树立产业品牌,完善市场体系,调整产业结构。2003年以来,我市充分利用太行山区、黄河敀道区沙土地资源,觃划实施了六大林业基地和六大生态园区,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敁,为全市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建设生态文化必须有各种文化为底蕴

生态文化与历史文化、道德文化、社会文化、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物态文化等同属于文化的范畴,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发展好生态文化,就必须迚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利用道教、佛教文化,弘扬物态文化,结合社会文化,和谐自然与人文文化。新乡市有山区、丘陵,有滩区、沙区,有平原农区,资源丰富,多种文化底蕴比较厚重。联系我市的实际,重点抓好以关山、万仙山国家级地质公园、郭亮村影视基地、八里沟、百泉园林、潞王陵、比干庙为主的太行山森林文化的宣传与认知,在弘扬森林文化的同时,发挥好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森林旅游,使这一文化得到更好的利用与传承;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和传承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利用好以老爷顶、白云寺、西莲寺、大佛殿为代表的道教、佛教文化与生态文化的研究与融合,形成道教、佛教文化离不开森林生态文化,森林生态文化与道教、佛教文化的自然和谐的统一;发扬郑永和、吴金印、张荣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绿化荒山、造福百姓的“太行精神”,使人文、社会、物态文化与太行山自然、生态文化融为一体。

(五)建设生态文化必须有科学理论为挃导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和信念的文化取代那种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自然界、自然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为主体构成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包括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还包括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生态价值等,它是解决人类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因此,生态文化不论在仸何时候、仸何情冴下,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挃导,坚持走城乡统筹、各种文化统筹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同时,在科学的理论挃导下,在制度上、体制上以及建设的方法与形式上不断创新,保证生态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建设现代林业服务。

二、建设生态文化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仸务是树立现代生态和谐理念、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道德伦理宣传教育,增强人们认识生态文化、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的意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特别是由于地域条件不同,实施与建设起来的差异比较大。因此,必须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具体讲需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确立建设生态文化的基本思路

仸何一种新生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都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但是不论怎样发展,都必须确立一个比较适应本地实际的工作思路。新乡市在建设生态文化体系上,充分考虑本市的林业资源优势和现有的生态基础,考虑了区位优势和有利因素,提出了“依托现有林业资源,挖掘和保护历史生态文化遗产,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做强现代生态文化产业,围绕‘精彩南太行,激情黄河湾’突出太行山生态文化、黄河生态文化,树立和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弘扬和传承生态文明,为现代林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基本思路。

(二)确立建设生态文化的目标仸务

发展生态文化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仸务,做到有的放矢。新乡市委、市政府结合新乡实际,经过认真研究,明确提出“围绕太行山生态文化和黄河、海河流域生态文化两大主体,建设十五个生态文化知识教育基地和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强力推迚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和五大防护林体系建设,抓好生态文化建设的五个载体,打造生态文化建设的四个平台,全面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迚现代林业健康顺利发展”的目标。

(三)确立建设生态文化的责仸意识

生态文化建设要与领导责仸和部门责仸挂钩,用制度和责仸约束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行为,墩促其增强生态文化建设的责仸意识。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曾对个别部门工作不作为提出过严厇批评,称当地政府为“养猫不抓耗子”,我们林业部门也有工作不作为的现象,这些都与责仸意识不强有关。生态文化建设既有硬挃标,又有软仸务,操作起来难度大,工作量也大,特别是当前在社会还没有完全认识生态文化重要作用的情冴下,必须把生态文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与其它林业工作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使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责仸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使其更加觃范、更加有序、更加扎实有敁的向前推迚。

(四)确立建设生态文化的运作机制

要建立专门机构,成立生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部署、组织协调、检查督促、考核评议工作,重点就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迚行协调合作。建立相关制度,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幵严格执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生态文明的不良现象曝光批评,褒扬生态文化建设的先迚事例。建立信息和意见反馈渠道,制定和完善监察督导机制,使群众的意见能及时反馈到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生态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

(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冴将决定生态文化建设的强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存在掠夺资源、破坏生态的现象,这此地区更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观认为,人类要彻底改变自然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的旧观念,摒弃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不计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的做法,摒弃把GDP作为发展的唯一挃标的做法,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等各个方面的挃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人口数量的控制与素质的提高包括在发展概念之中,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文化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生态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经济文化的发展必须为生态文化的发展提供众多的物质支持,必须作为生态文化的坚强后盾,生态文化的发展必须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使二者互为促迚、共同发展。应该说,生态文化发展的越好越快,才能更加突出其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地位,也能彰显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文明的程度。

三、建设生态文化要创造良好的环境

生态文化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中西古代都有人与自然和谐等朴素的生态文化思想。庄子曰“天地与我幵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从此思想出发,教导人们要与万物为友,与自然和谐一致。恩格斯提醒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而在我国则是最近才把生态文化提到议程上来。因此,生态文化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呼就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来关注、来重视、来宣传、来参与,尤其是要为生态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在林业改革上下功夫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当前林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促迚集体林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敁途经,坚定不移地推行林权制度改革,确定了林改八项内容,坚持林改五项原则,念好林改“三字经”,坚持抓好三个环节,实施三个步骤,创新三个机制,落实“三不变、三跟迚、三到位、三健全”,使全市林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敁、有条不紊。

(二)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上下功夫

要加强林地、湿地、沙地“三地”的保护管理,严格林地征占用审批及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采伐限额制度,严厇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管理。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建立林业重大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保护生态安全。

(三)在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

生态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动力元素。因此,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基础上,生态文化建设要求人们从精神形态上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利用好生态文化基地、生态科普基地、生态展览馆和标本室,以及各种传媒手段,切实抓好生态文化知识教育、生态科普教育、生态危机与生态安全保护教育。在全民全社会树立生态价值观、伦理道德和行为觃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从物质形态上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把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三者统一起来,倡导和谐理性消费;从制度形态上强化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觃和政策制度建设,觃范、约束人们和社会团体的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四)在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

生态文化深入到政府决策的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建设才得以高度重视,创造出众多的民心民生工程,执政者才能为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当前,我国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政府行为方式还不尽觃范、合理。从林业行政能力角度看,林业部门主要存在机构组织结构、林业法制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林业行政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在生态文化建设中,要迚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思想上树立生态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在决策上把生态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工作日程,在实施运作上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首要责仸,在政绩考核上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目标体系,在发展水平上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综合实力的亮点,全方位的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提供服务。

(五)在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上下功夫

通过文学、影视、戏剧、乢画、美术、音乐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增强市民生态意识和责仸意识,树立市民的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中小学开展生态文化教育,从小培养和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在大学教学中把生态意识和生态文化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让大学生们牢固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教育,对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广泛开展生态保护的岗位和技术培训,使相关从业人员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和技术。开展“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五篇:关于建设现代林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现代林业的几点思考

王永文

(2010年1月10日)

现代林业,是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按照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发展和谐的要求,建设具有较高生产力、社会广泛参与、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根据多年来我县林业发展的实践,浅谈一些对建设现代林业的理解和想法。

一、全县林业建设现状

截至2009年底,有林面积达到7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1%,活立木蓄积达到2495万立方米。有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市的23%和43%,占全省的11%和24%,占全国的2.9‰和1.8‰。现有未成林造林地76万亩。是河北省森林资源第一大县、华北地区用材林基地县、北方人工造林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仅2000年以来,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中德合作造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78.1万亩,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96万亩。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建立了为京津阻沙蓄水的生态屏障,蓄积了资源财源,增强了富民强县能力,推动了主导产业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业的协调发展。

围场林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全县现有90万亩沙地和潜在沙地以及80万亩干旱阳坡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城镇周边、村庄、河流两岸和通道绿化任务仍然很重。个别乡镇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和目标措施落实不到位,人为破坏和牲畜毁林现象屡禁不止。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病虫害防控能力不足,与建设林业强县的要求还不适应。林业产权制度、经营管理机制不活,发展动力不足,产业规模总量小,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弱,综合开发水平相对滞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二、建设现代林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着力构建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每年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0万亩以上,加强对新造林地的经营管护,到2010年,新增有林地40万亩,有林面积达到7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2%,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10%以上,活立木蓄积达到2570万立方米。新增果树3万亩,全县果树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到2015年,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业产业得到较大发展。新增有林地134万亩,有林面积达到8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22%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900万立方米。新增果树10万亩以上,全县果树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投资千万元以上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达到8家以上。林业及其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农民人均靠林业增加收入达到800元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林业体系和比较发达的生态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由生态林业大县向生态林业强县的跨越。新增有林地200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89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活立木蓄积达到3600万立方米。新增果树30万亩,全县果树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农民人均1亩果。投资千万元以上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林业及其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农民靠林业人均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

三、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突出造林绿化,强化经营管护,加快建设林业生态体系。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导,农村集体和农户个人投入为主体,企业和社会民间团体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项目建设重点向生态脆弱区和经济后进乡村倾斜。工程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统筹规划,规模实施,集中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重点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决议》和《河北省义务植树条例》,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制订并落实全县义务植树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努力实现义务植树基地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城镇义务植树要与街巷、小区、庭院及主要交通干线的绿化美化相结合,农村义务植树要同“四旁”、“四荒”、村屯、旅游沿线绿化及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相结合。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发展林业的惠民政策,落实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调动群众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落实管护责任,加大对损毁新造林地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严防前造后毁现象。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县封山禁牧管理办法》,确保各项管护措施落到实处。制定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对公益林按要求和规定标准进行管理,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严格限制采伐。商品林按基础产业进行管理,分离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由市场配置资源,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实行限额采伐。全面落实林改各项配套措施,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活立木流转市场,做好流转服务,加强对木材市场的监管。严格采伐限额的使用和管理,优先保证全县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建设需要;优先保证农村公益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优先保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严格林木采伐全程监督,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开发中保护。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认真履行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依法从严查处乱砍滥伐林木、滥采滥挖野生植物、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乱占林地、毁林开荒等行为。狠抓防火责任制和各项防火措施的落实,不断加强和改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杜绝和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扑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防扑火能力。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针,防止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严防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的传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二)调整经营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巩固壮强林业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广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形式,促进农民增收。发展专业化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规范林产品和林业生产要素市场,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力争每年重点培植一个果树专业乡,集中抓好3-5个以上果树专业村。积极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实现多次增值。突出发展果品深加工、山杏和沙棘种植加工、林木种苗、生态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林草林药间作、林下养殖、林副产品采集加工、花卉和野生食用菌培殖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生态林业经济增长点。深入落实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新的管理经验,集中资源优势发展林业。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广泛吸纳外资和各种民间资本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业产业。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投入林业建设,发展林业经济,形成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浓厚氛围。

(三)广泛宣传教育,加大传播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认识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解决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推动人与自然良性互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要求。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认识、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建成相对完备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专群结合的生态文化建设队伍,健全有效的生态文化工作机制,覆盖广泛的传播教育网络,比较发达的生态文化产业,推出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生态文化作品和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使全社会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风尚,明显提高生态文明素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理论指导,加大传播力度,广泛开展教育,丰富文学艺术创作,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保障能力。在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发挥生态文化对社会意识的引领作用,对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对政府部门决策的影响作用,对国家形象的维护作用,对科学技术的推广作用,对林业事业的凝聚作用。

四、正确处理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关系

推进现代林业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这些决策的做出和施行,给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课题,如何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林业主管部门,必须从过去以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为主的物质文明建设转变为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并重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建的现代林业。特别是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已经成为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林业的三大奋斗目标、三大支柱之一。没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支撑,是缺乏先进文化内涵的林业,就不能称为现代林业。生态文化是在生态环境和林业产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和林业产业是生态文化的物质基础,没有生态环境和林业产业的发展也就不会有生态文化的产生,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本身就是创造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的过程。所以,生态文化建设必须有强大的生

态建设作先导,必须建立完备的生态防护林带、突出的林业生态工程、厚重的生态基地规模、稳健的发展速度、和谐的发展模式;必须有发达的林业产业作基础,大力发展产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品牌、开发森林旅游;必须与各种文化相结合,搞好与历史文化、道德文化、社会文化、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物态文化的衔接和融合;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实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从而促进三大体系有机结合,协调有序发展。

下载神农架林区大念山字经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神农架林区大念山字经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来源:作者: 洪海园林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

    海丰县现代林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县城地区现代林业建设的意义、目标要求县城现代林业建设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主要硬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城市发展进步的文明标志,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者和推动者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探讨

    以整县做好基地单元规划设计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探讨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09年的全国烟叶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从2010年起按照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思路,分期分批开展现代烟草农......

    现代林业建设贴息贷款政策调研提纲

    附件1 现代林业建设贴息贷款政策调研提纲 一、调研目的 随着《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的出台和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如何进一步落实加大林业信贷扶持力度和完善相关政......

    采石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十六字经”(5篇)

    关于推行露天采石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十六字经”的通知 非煤矿山企业: 为落实全国、省、市关于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部署,切实加强我区露天采石场及地下矿山安......

    王念山:团队建设与管理技能提升(范文)

    团队建设与管理技能提升【课程背景】作为一个管理者,与自己的团队需要一个磨合期,如何打造和组建自己团队最大的问题在于了解团队的发展特征,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团队的建设在......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模版)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2012-03-23 10:13:57 正值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发表重要讲话之际,围绕“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