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子》活动案例分析
《种子》活动案例分析
龙岗一小张建川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物种的繁多。
2、喜欢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投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对劳动的兴趣,学习简单劳动技能。设计思路:
1、寻找、选择和确定要种的种子。
2、种植活动。
3、照察记录。
4、照顾与发现。
5、收集小种子。
快放假的时候,小种子结出了什么样的果实?署假回来后,把自己观察到的,叶子变了,变蔫了,全部垂头丧气挂在枯黄的秧上。
孩子在种植活动中,亲自经历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全过程,孩子发现了什么?而在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过程中不但体验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还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物种的繁多。
教学反思
龙岗一小张建川 科学、兴趣这门课是引导孩子智力开发的良好机会,但这门课,许多孩子和家长是不重视的,如老师在讲这门课时,没有模式样板,教学时就难度极大。一至上这门课时,小朋友就不想拿出科学书,更不愿动手,所以,就在教室里“坐飞机”式的玩自己喜爱的玩具。这就说明没有把小朋友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提超来,自己也感上了没有收获和效果。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自己首先不要懒,做出模式样板,启发孩子,提高学习兴趣。让孩子感到老师的玩具很可爱、有趣。想老师的,就自己做。鼓励做得好的,纠正做得差的,然后叫孩子拿回家给家长看。这样,家长看了也觉得有趣,慢慢的家长也会重视这门课了。
第二篇:水稻种子案例分析
水稻种子案例分析
4.1 案情简介
(1)2003年8月农民反映水稻不灌浆,认为种子有问题。经专家调查鉴定是由于7月份水稻花粉母细胞形成时遇低温所致,属自然灾害。
(2)2005年8月羊毛工镇雷家塘村农民反映水稻稻瘟病严重影响产量,经鉴定供种单位种子手续齐全,病害发生是气候原因造成的。
(3)2007年羊毛工村农民反映水稻存在种子问题,经专家鉴定属水稻恶苗病造成的整齐度差。
4.2 案件结果
本案例中,农业执法部门在没有专家鉴定的前提下随意下结论认为种子有问题,向农民承诺让供种商赔偿100元/667m2,由于得不到供种商认可造成农民上访。后经组织专家鉴定,证明不是品种问题而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稻瘟病。
4.3 案例分析
(1)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因品种特性、插秧早晚、混插、病害发生等都会造成生长中期高低不齐。但截止目前,除水稻恶苗病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外,都不会对产量及品质造成太大影响。这三个案件发生后通过专家鉴定认为不是种子问题造成。同时教育了农民,在水稻播种时需用对路的浸种剂消毒才能防除水稻恶苗病。
(2)在执法过程中,种子执法部门在没有经过专家鉴定情况下不能够随意下结论,必须依照《条例》进行执法。同时也要求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理论,尤其是专业实践知识,避免在执法中不懂随意说,给农民造成误解,引发社会问题。1、2010年7月份胶州市铺集镇后岳家村村民张某反映:他种植的春玉米长势不好,有的不出苗,出苗的也发黄,长势不好,该村民怀疑用的肥料有问题。执法大队接到该村民的举报后,立即联系农业局土肥站、农技站的专家去现场进行勘察,在肥料经销商、种植户的现场监督下,农业局的专家就玉米的长势出现的问题与 肥料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勘查,并进行了肥料抽样,后经青岛权威部门检测,该肥料不合格,在执法大队的调解下,该村民与肥料经销商达成和解,肥料经销商补偿该村民2000元钱。化肥真假肉眼难以分辨,而农民又多看重价格,忽视品质,因此一些不法厂家就利用这一点,通过减少化肥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节省成本降低价格,以此来吸引农民消费者。还有一种则是通过利用虚假标识,如混淆标识、在总含量上大做文章、在重量上克扣、假冒名牌等来达到欺骗农民的目的。
第三篇:假种子案例分析
种子法律法规课程报告
假甜菜种子案例分析
假甜菜种子案例分析
摘要:2010年疆生产建设兵团农4师6324亩土地甜菜作物绝收,8个连队的101家农户、242人蒙受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余万元,属全国罕见。本文对该案例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和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针对本案中出现的非法经营销售种子、出售假甜菜种子、种子使用等问题提出了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假甜菜种子
非法经营销售
种子使用
案件分析
作制糖原料的糖用甜菜是两年生作物。甜菜浑身都是宝。甜菜的主要产品是糖。糖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食品工业,饮料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除生产蔗糖外,甜菜及其副产品还有广泛开发利用前景。在新疆,甜菜糖很有优势,这里光照充足,温差大,灌溉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非常有利于甜菜生产。目前新疆甜菜平均亩产达3.5吨左右,虽然只有全国25%的甜菜种植面积,但却可以生产出全国58%甜菜糖。” 疆伊犁州是新疆最大的甜菜种植基地,甜菜是伊犁河谷发展地方工业主要的原料之一,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一、案例介绍
2010年4月,一些兵团农户发觉甜菜种子有些不大对劲,因为在甜菜发芽育苗后与以往情况不一样,有的叶子形状不同,有的茎干颜色、粗细不一样,农户们非常奇怪,急忙请专家分析想办法,但尝试多种挽救办法却没有多大好转。结果,兵团农4师71团的101户农户的甜菜减产或绝收。而这些种子都与硕丰种业有限公司有关。
新疆硕丰种业有限公司是石河子一家规模不小的种业公司,该公司法人是刘力宏,他的姐姐刘红艳一直在帮忙经营打理公司业务。2010年春天,刘红艳在一个叫左贺的人牵线下,与71团种子站签订了5吨甜菜种子合同,农户们的种子都是从团种子站购买的。“硕丰”种子公司,昧良心出售假种子、伪劣种子,造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4师6324亩土地作物绝收,8个连队的101家农户、242人蒙受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余万元。这起坑农害农案件引起了公安部高度重视,公安部领导作出专门批示。据介绍,这起案件是新疆兵团公安已侦破涉及农户最多、亩数最多,案值最大的案件,是自2010年底以来开展“亮剑行动”的农资打假第一案。(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二、案例分析
1、经营销售权的分析
首先甜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部规定的新疆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新疆具有广大的种植面积,对于甜菜品种的经营销售必须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我国《种子法》明确规定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种子经营者必须先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凭种子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本案中的“硕丰”种子公司经查证并无“KWS9103”甜菜种子的经营销售权,属于违法销售行为。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也明确规定: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涉案人黄达交代,他曾在酒泉等地以17元的价格收购了9吨假种子,然后冒充“KWS9103”甜菜种子,拉到硕丰种业有限公司进行销售。涉案证据显示,自2008年3月起,刘红艳等人用购置的伪劣种子假冒“KWS9103”甜菜种子10余吨,装入由黄达提供的“KWS9103”假冒甜菜专用包装袋后外销。他们的行为已严重侵犯了“KWS9103”甜菜品种所有权人的权益,所有人可对该公司依法提起诉讼保护自己的利益。
2、假冒伪劣种子的分析
刘红艳交代她此次总共拉来伪劣种子35吨,实际卖掉20吨,因为种子出芽率低,就被低价卖到阿克苏、奎屯、霍城县清水河等地。老百姓种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不对了,结果到收获的时候,发现甜菜地里居然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来,有菠菜、芹菜、香菜、胡萝卜,还有体积非常大的、用来做猪饲料的甜菜。随着多名涉案人员的先后落网,经侦队民警弄清了事件的全部真相,其中的非法利益链条也呈现出来:成本仅几元的陈年的混杂种子,被十多元的价格收购后运至硕丰种业有限公司,然后以每公斤50元的价格卖给了左贺,刘红艳从中赚取10元,但在发票上显示是60元。左贺以100元的价格卖给了71团种子站,并与其中一名工作人员瓜分了非法获利的12万元,共计4.8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经营的种子质量应当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的种子质量标准,并附有种子检验、检疫合格证书。经营种子严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第二十五条:调运或者邮寄种子出县(市)的,必须持有检验、检疫合格证书。据查证刘某他们销售的种子质量严重不符合标准要求,对于从外地调运种子时也没有经过质检部门的检验,根据《种子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可以认定他们所售种子为假种子、劣种子。
销售伪劣种子罪,是指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种子,或者种子生产者、种子经营者以不合格的种子冒充合格的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一般以2万元为起点;“重大损失”,一般以10万元为起点;“特别重大损失”,一般以50万元为起点。按照本规定涉案公司人员销售假、劣种子的行为已经造成了生产遭受巨大的损失,仅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400余万元,他们的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执法部门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现场鉴定的分析
《种子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规定现场鉴定由种子管理机构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专家鉴定组由鉴定所涉及作物的育种、栽培、种子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必要时可邀请植保、气象、土壤肥料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参加鉴定的专家应当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相应的专门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工作 5 年以上。纠纷所涉品种的选育人为鉴定组成员的, 其资格不受前款条件的限制。专家鉴定组人数应为3人以上的单数, 由一名组长和若干成员组成。
鉴定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农业用种安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司法部门对种子质量案件查处和审理结果,从而影响到对种子质量受害者权利维护及对种子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甚至是司法公正。本案中农户们发现种子有问题,请来的农业技术专家又是怎么鉴定的呢?所谓的请农业技术专家对甜菜种子进行鉴定,竟是刘力宏导演的一个骗局:刘力宏扮作驾驶员,把农业技术员接来,其事先已经买通这位技术人员。面对农户们的质疑,技术员昧着良心说什么要么是化肥没跟上,要么是病虫害,等到丰收时就好了等等,把人们糊弄过去。此案中该技术员根本不具备鉴定资格,而且为了谋取私利收受贿赂并出具假鉴定结果,对案件的正常处理造成阻碍,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4、种子的使用分析
《种子法》第三十九条:种子使用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种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产品质量法》第11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排斥非本地区或者非本系统企业生产的质量合格产品进人本系统,本地区。”按照这一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不得采用任何手段对合格产品搞地区封锁,包括不得以检验标准、检验方式不同为由要求重复检验;不得违法设制准人证、准销证;不得违法要求事前特许及办理其他审批手续,或采取互认等办法限制异地或不同系统的合格产品在本地区、本系统生产、销售等。据悉,本案中刘红艳在一个叫左贺的人牵线下,与71团种子站签订了5吨甜菜种子合同,农户们的种子都是从团种子站购买的。之所以会出现地方性大面积甜菜假种子的违法销售,并造成大面积绝收,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团场对农户种植作物及品种的不正当管理。在新疆的兵团中,农户所种植的农作及品种很大程度上受到团场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易造成非法垄断,也易出现更多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种子经营存在问题
种子经营单位多而杂,经营条件普遍较差。经营单位过多,往往不便于管理,同时也会引发非正常竞争,出现坑农、害农现象。无证经营户较多,他们经营随意性较强,法律意识淡薄,常常发布错误的种子信息,制造种子经营混乱,误导广大农户,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种子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从事经营。《种子法》第二十九条要求经营种子必须具有能够正确识别所经营的种子、检验种子质量、掌握种子贮藏、保管技术的人员方可从事经营。
规范种子经营秩序,加强岗位培训 切实规范好种子经营秩序 建议工商部门严格抓好种子经营资格审查,凡是从事种子经营的单位必须进行经营资格申报(包括种子代理)。在种子经营旺季,严查无证经营商户,取缔流动商贩。在每年营业执照年检时,进行经营情况和经营环境评估,淘汰不合格的经营户,切实规范好种子经营秩序。建议尽快出台种子经营实施细则,规范好从事种子代理经营户的经营条件及其经营必备的专业技术要求;对种子包装规格进一步细化,迎合农户购种时的不同需求,避免种子经营户拆零供种。加强岗位培训 农业执法部门对审查合格的经营单位要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培训学习现行的《种子法》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每年的春季和供种旺季,举办安全用种知识培训班,以提高种子经营者的专业素质。
2、种子市场管理的难度依然很大
种子标签少量不符,种子经营档案大多不全。有的地方种子管理人员编制少,有的和执法大队合署办公,人员流动性大,工作经费不足,缺乏基本的工作条件和设备,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加之种子经营业户多,分散性大,部分营户依法经营的意识淡薄,隐蔽性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种子市场管理增加了难度。在种子市场中还存在着少量种子标签不符合要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种子类别不符、产地不明等。另外,种子经营档案大多数还没有健全,有的经营户甚至没有销售发票,这给农户维权带来了困难。
执法、管理部门要严抓源头,保证种子质量。农业执法部门协同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齐抓共管,严把种子流通的各个关口,严抓种子供应源头。加强对种子批发单位的种子标签和种子质量的抽检;在种子销售旺季,组织力量对所有种子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经营单位的进货帐、销售记录,检查种子标签和种子质量,检查有无拆零供种现象,以及检查种子审定情况、适宜范围等,以保证农户能够买到放心的种子。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完善种子执法体系,壮大执法力量,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开展多形式执法检查,采取日常巡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县区普查与市县联查相结合。以种子生产销售旺季、种子集散地、重点经营户为检查重点,严厉打击套购、套牌、假冒等投机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3、农民自我维权意识差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缺乏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良种的识别能力差,盲目求新,有的购种时不索要发票,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正确的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自己承担经济损失。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保护意识 利用近年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对农户进行《种子法》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以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对农户进行科学用种知识培训,以提高农户安全用种意识,减少因用种带来的风险。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质量风险保险保证金。近年来,种子纠纷问题多,种子案件久拖不解决,甚至不了了之,老百姓得不到合理赔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妨从建立种子经营质量风险保险基金和风险保证金两方面考虑。风险保险金由种子生产经营公司、总代理、经销商按比例各出资一部份,通过保险公司给农民赔偿;风险保证金由种子生产经营公司、总代理、经销商各出一部分给当地政府或种子执法部门作为风险保证金,没有问题如数退还,发生问题时便于及时赔付。
参考文献
[1]曹雪仙,陈人慧.浅谈种子备案制度在县级种子管理中的重要性[J].种子科技.2010(06)[2]王勇.产品范围比较研究———以产品责任法为视角[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3]赵相林,曹俊.国际产品责任法[M].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4]赵新华.斩断制售假种子的黑手[J].新农业.1996(01)
[5]涧中石.兰西假种坑农案一波三折为哪般?[J].农村工作通讯.2005(04)
第四篇:种子旅行记 案例分析与反思
种子旅行记
——大班语言活动案例分析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大自然的各种神奇现象,都有较强的探究意识。种子是幼儿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事物。种子传播、发芽、生长,这些都是小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语言和科学活动的结合,介绍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让幼儿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并借此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活动目标
1, 通过丰富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2, 在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活动过程 1.经验准备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2.材料准备
(1)《种子旅行记》幻灯片
(2)场景大图,小兔子,苍耳,蒲公英,莲蓬,豌豆图片;(3)游戏大转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旅行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出去旅行过吗?” 幼儿:“去过/没去过。”
教师:“去过旅行的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们是怎么去旅行的呢?” 教师:“没去过旅行的小朋友,请你们想想,如果你们要去旅行的话,你们想怎么去呢?” 幼儿:“坐车/坐飞机/轮船/步行等。”
二,向幼儿展示种子的图片(幻灯片 第2页)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种子,它们也想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出去旅行,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呢”
幼儿:“苍耳/蒲公英/莲蓬/豌豆”
教师:“你们帮它们想想办法,可以怎么去旅行” 幼儿:“坐车/风吹着就去了„„”
三,故事讲述
教师:“小朋友们的办法真多!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看看这些种子是怎么去旅行的。”(播放故事幻灯片 第3—8页)
四,引导幼儿说出种子借助什么力量得以传播 1,回答故事结束后的问题
教师:“听完故事,让我们来想想刚才的故事中植物们是用什么方式去旅行的呢?”(幻灯片第9页)
2,再复述故事
教师把背景大图拿出来变回忆故事,边贴上相应的图片。加深孩子们对故事的印象与理解
幼儿:“蒲公英是被风带着旅行的/豌豆是自己蹦出去的/莲蓬是被水带走的/苍耳是粘在动物的皮毛上”
3,总结,植物的四种传播方式(幻灯片 第12页)
教师:“你们看看这些种子有哪些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传播,有哪些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传播的呢?”
幼儿:“XX是借助XX力量才能传播的,XX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传播的。” 教师:“原来这些植物这么聪明啊!那小朋友再想想,借助风力/水力/动物/自身力量的植物有什么特点?”
(通过描述植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等来说明)4,问题探索
教师:“嗯,你们说的都很好,那你们再动脑筋帮助苍耳想想,核桃/松子是怎么旅行的呢?”(幻灯片 第11页)五,游戏《知识转转转》(幻灯片12页)
教师给幼儿准备大转盘(上面写上植物传播的方式)把幼儿分成两组来比赛,转到那种传播方式就说出一种植物,答对多的组获得胜利。(加深孩子对本次活动四种传播方式的认识)
六,播放视频,给幼儿带来直观感受让孩子了解更多知识(幻灯片第13页)
给幼儿呈现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的视频
教师:在我们刚才的故事中已经呈现出了几种不同的传播方式,为了让小朋友了解到等多有趣的知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不同植物传播方式的视频,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和了解了植物的传播方式,它们分别是借助风力传播的蒲公英,借助水力传播的莲蓬,借助动物的苍耳和依靠自己力量传播的豌豆,最后让我们一起像种子一样去旅行吧!(模仿种子传播的动作从而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活动前,鼓励幼儿事先了解种子的种类,形状,生长环境等; 2.画一张种子旅行记的图画,发挥其想象力。3.编排独幕剧经行表演、。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由旅行这一话题把孩子们带入到下一个环节——听故事。听故事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我事先出示了植物的照片,让他们形象直观的观察图片,观察这些植物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对故事理解更加深刻,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故事,他们是怎么去旅行的?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了形象生动的配音故事,这样孩子们更能专心故事。讲完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来说出哪些种子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传播,有哪些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传播的呢?加强他们对风力、水力、动物、自身的传播方式。做游戏加强孩子们的记忆,整个活动幼儿在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动一动中学习与理解。最后我还给他们找了有关植物的四种传播方式的科教片供他们更直观的去了解植物的传播方式。虽然我准备了大量的视频和影片来加强幼儿的理解,但是在整个活动中我发现如果用种子的实物来进行讲解和演示是否课堂效果会更好?最后一个环节给幼儿播放他们不曾见过的植物和其传播的方式,这个环节作为结尾是否合理,或是放在延伸活动更加好呢?
教学评价:
1、教学活动目标设置符合大班年龄段的幼儿。
2、教学活动的过程围绕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行,通过丰富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在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没有偏离主题
3、活动过程中利用视频音乐、故事动画、游戏等环节引起幼儿的广泛兴趣,幼儿与教师互动较好
4、完成了教学活动目标,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第五篇:种子案分析参考
案情:2003年5月27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种子赔偿纠纷案时,遭遇法律冲突问题。在庭审中,就赔偿损失的计算办法,原告(汝阳县种子公司)与被告(伊川县种子公司)争议激烈,原告主张适用《种子法》,以“市场价”计算赔偿数额;被告则要求适用《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政府指导价”计算。经审判,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2003)洛民初字第26号民事判决书,原告和被告都不服判决,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洛民初字第26号民事判决书写道:“《种子法》实施后,玉米种子的价格已由市场调节,《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作为法律位阶较低的地方性法规,其与《种子法》相抵触的条(款)自然无效。”
洛阳中院判决书的这一表述激起河南省人大的强烈反响,河南省人大认为“洛民初字第26号民事判决书中宣告地方性法规有关内容无效,这种行为的实质是对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的违法审查,违背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侵犯了权力机关的职权,是严重违法行为。”10月18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中违法宣告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有关内容无效问题的通报》,要求河南省高院对洛阳市中院的“严重违法行为作出认真、严肃的处理,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依法作出处理”。洛阳市中院党组根据要求作出决定,撤销判决书签发人民事庭赵广云的副庭长职务和李慧娟的审判长职务,免去李慧娟的助理审判员,该决定最终未履行。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向最高人民法院进行了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3月30日作出《关于河南省汝阳县种子公司与河南省伊川县种子公司玉米种子代繁合同纠纷一案请示的答复》,指出《立法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性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解释:
(一)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性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为依据。”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为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应当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维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原判。(参考曾金胜:李慧娟事件再调查,人民日报《时代潮》2004年第9期)相关消息:2003年11月19日,肖太福、涂红兵、陈占军、朱嘉宁四位律师依据立法法规定,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递交了“关于审查《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建议书”。建议有两条:一是依法审查《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法律效力,并向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二是尽快审查和清理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各地的地方法规,责令制定机关废止或修改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问题和评析:
1、人民法院是否有权做出宣布地方性法规无效的决定? 人民法院无权做出宣布地方性法规无效的决定,但具有选择适用更高位阶法律规范文件的职权和责任:第一,按照我国立法法第79条第1款的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上文中的《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其法律效力低于作为法律的《种子法》效力。第二,我国宪法第100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因此,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之类的地方性法规,但前提是,该条例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从该案来看,《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与《种子法》确实发生了矛盾和冲突。第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关于如何理解和执行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第18点中指出:“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订的法律相抵触,应当执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该文件虽然是针对行政诉讼适用法律的解答,但对本案有借鉴作用。何况上文中,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3月30日作出的《关于河南省汝阳县种子公司与河南省伊川县种子公司玉米种子代繁合同纠纷一案请示的答复》中也指出,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为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应当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宣布与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无效。第四,我国现行宪法第67条第8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的职权。立法法第88条第2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同时第4项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因此,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级人大才享有对地方性法规的审查权,而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各级法院都无权直接宣布地方性法规无效。第五,清华大学宪法与公民权利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孚律师事务所肖太福律师认为,在目前我国宪法框架和司法体制下,人民法院没有合宪性审查权是毫无疑问的,但人民法院有无合法性审查权却是值得深思的。当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时,司法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可以选择三种方式:其一,中止审理,逐级上报,等候裁决。其二,直接使用上位法,避开下位法。其三就是行使“有限司法审查权”,审查下位法的效力,适用上位法。即在判决中明确审查下位法,指出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地方,并根据宪法的精神和立法法的依据宣称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条款无效。(曾金胜:李慧娟事件再调查,人民日报《时代潮》2004年第9期)其中,第1种做法没有体现司法的公信力,不能给当事人以信服的理由,也不符合司法文书以理服人的特点;第3种做法与我国法院的宪法地位不相称,因为我国法院没有明确得到关于违宪审查的宪法授权,不同于美日的司法审判体制;因此,只有第2种才是比较可行的做法。
2、地方人大与人民法院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人民法院接受人大的监督,但人大不得干涉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行为:第一,我国现行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根据有关资料,在洛阳中院对本案进行合议前,该案审判人员先后收到洛阳市政府、市政法委、主管院长与副院长转来的批示,以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要求省高院对洛阳中院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的意见等,都是对司法独立的挑战。第二,不错,根据我国宪法126条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7条的规定,法院是人大体制下的法院,它必须接受人大的监督,向人大报告工作。可是,人大与法院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在人事安排和法律实施方面,体现为事后监督和法律监督,而不是事前、事中监督与个案的具体监督。法院与人大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隶属关系。法院首先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重任。长期以来,我国的法院体制仿照行政体制,带有浓厚的地方主义和部门主义色彩,地方法院因为财权、人事权等原因受制于地方,往往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对于各级人大来讲,对法院的监督也应通过法定程序通过对本级法院工作、法官的选举、任命与罢免、对法院存在重大问题的质询和调查等方式来进行。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与社会组织、个人对法院的监督不能演变为对法院具体行使审判权的监督和干涉。
3、公民是否存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的权利?
公民享有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的权利。根据《立法法》第90条第2款的规定:“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建议”。4位律师依据立法法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递交了“关于审查《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建议书”,正是公民主动行使宪法和法律监督权的的表现。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法定的违宪法审查权,如现行宪法第67条第1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和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第4项规定其享有解释法律的职权;第7项规定其享有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的职权;第8项规定其享有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的职权。立法法第90条、第91条也做出了类似规定。2003年5月1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5月14日,俞江、滕彪、许志永三位法学博士,以传真形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认为1982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应予以改变或撤销。该事例也是公民享有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的权利的表现。
4:李惠娟法官是否有权宣布《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无效.解析:李惠娟法官在判决书中宣告: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条例》因与国家制定的种子法相冲突而自然无效。因为中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宪法上实际上实行的是人大至上,行政和司法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立法、行政、司法有分工,但没有制衡。人大制定法律,同时解释法律和监督其他机关执行法律。法院没有权力审查人大的立法是否具有合宪和合法性。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在我国,法官在办案时发现地方性法规或行政法规与国家法律相冲突时,应中止案件审理,报告所在法院,由所在法院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立法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要求,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和做出决定(或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查,向法规制定机关提出审查意见,法规制定机关据此对相应法规进行修改),最后,法院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或经法规制定机关作出修改后的法规,恢复对案件审理和做出判决。
联系到本案,基层法院和中高级法院只应有权选择适用相应规范,而不宜由它们直接和最终对法规、规章确认违法或宣布无效.思考: 本案件引发之问题实际上远不是谁对谁错的争论,而是一系列的深层次上的制度合理性问题的思考。
问题之一,法官在第一线判案,而制度上没有给法官充分的解释法律和适用法律的权力。一是法律的最终解释权不在法院;二是法律适用冲突的决断权不在法院。这样,给法院审判带来的困难是法院的终审判决可能不是终局的,因为它对法律的解释可能是错误的,而最终被立法机关纠正。如果审判中遇到法律法规相冲突时,法官按制度只能中止审判,而将冲突的法规提交有权机关裁决。而这个裁决机关最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而常委会2个月开一次只有5-7天的会期,所以,依此制度运行,很多案件无法审判,要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规合法性的裁决。现在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法官很大程度上回避了这个矛盾,有选择地适用一种法律,有时有抵触的法规也适用,一般也没有人追究。但是,随着法治的深入发展,类似本案的矛盾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我们这一制度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法官权力分离现象的改革将越来越迫切。
问题之二,这一问题再次提出了法官是国家的法官还是地方的法官的问题。从这一矛盾冲突导致的结果看,在没有国家违宪审查机制的情况下,现行法官任免体制使法官只能是地方性化的。在地方法规与国家法律冲突的情况下,“明智”的法官选择优先适用地方法规更安全。但从我国的法律理论性质上,所有法官都是国家的法官,他们头顶国徽都是以国家的法律名义在审判。随着法制的发展,这一理论上的国家法官与制度设置上的地方性法官的矛盾将更突出。
问题之三,随着人大的地位提高和作用的加强,人大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问题将更突出。需要对行使权力的界限和程序提出更明确的要求。此案给人们的担心是人大的权力滥用、不慎用也可能成为现实了。地方人大可能利用法律上的权力优势不适当地干预一些事情;再说,一些地方人大行使权力的行政化和权力机关化也是个问题。
问题之四,此案更迫切地呼唤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像此案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需要进行违宪审查的争议,如果我们还是视而不见,全国人大的立法和法制统一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也影响宪法的权威。法官在适用法律时不能有作为,而立法机关又不去作为,一些违宪违法的法规就会得不到纠正。同样这种状况对执法者也是一种伤害。法制越活跃,法律冲突会越多,它对宪法和法制的损害就越严重。因为它涉及对宪法法治的信念和信心问题
行政法的效力等级
效力等级问题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效力等级,二是规范冲突的处理规则,三是冲突处理权限。
(一)效力等级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不具有从属效力关系,不存在谁服从谁的当然效力等级。
解释的效力等级。从法律上件,解释的效力等级,与解释机关的法律地位相等,而不是与被解释的法律文件的效力相等。
(二)规范冲突的处理规则
何谓立法或规范冲突?表现形式上就是不同、不一致。但是,这仅仅是表现形式,虽然该表现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准,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不同判断规范冲突。规范冲突是一个有实质内容的概念,是指在立法或规范的实质上或内容上不一致。可以由两种情形:一是积极冲突,即此法与彼法都对同一对象有规定,但是,此法规定的内容与彼法规定的内容不一致。另外就是消极冲突,即此法没有规定,彼法增加了规定。无论是积极冲突还是消极冲突,核心就是二者的规范本意不一致,法的内容、精神、原则等不一致。文字的不一致不等于内容和规范本意的不一致,但是规范本意或内容实质的不一致,无疑是规范冲突。
规则之一,高法优于低法。
规则之二,新法优于旧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规则之三,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对于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不同机关制定的效力相同的法律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处理规则分别是: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处理冲突的权限
制定立法的机关,有权撤销和改变自己制定的法律文件。
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法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或改变本级政府的规章。具体权限如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
上级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附:
《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第三十六条 种子的收购和销售,必须严格执行省统一价格政策,不得任意提价。省没有规定统一价格的种子,由市(地)、县级农业行政部门和物价部门共同商定。
地位、效力与冲突
《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
根据该《条例》制定的《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种子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种子法》 《立法法》
《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其法律效力低于作为法律的《种子法》效力。根据该《条例》制定的《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种子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为规范性文件。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之类的地方性法规,但前提是,该条例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从该案来看,《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与《种子法》确实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为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应当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级人大才享有对地方性法规的审查权,而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各级法院都无权直接宣布地方性法规无效。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 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性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