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案服务过程
个案服务过程
陈绍平09102107
一、个案背景
杨某,女,1989年出生,今年22岁,是残疾人。高中文化程度,未婚。由于家庭境况,高中毕业后,就辍学打工,一直没有固定工作。与父母住在一起,由于思想观念不同,交流很少,关系紧张。
案主在高考时,由于紧张和心理压力,没考上好大学,父母经济拮据,让案主出来找工作。后来因为意外,颈部受伤,造成残疾,由于有疤痕,案主一直觉得自卑,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治疗。但由于家庭经济不好,一直没有去医治,为此还与父母闹了矛盾。后来有人推荐案主去某超市做营业员,一段时间后就被辞退,之后又做过两个月的餐厅服务员,就一直失业在家了。案主一向比较听从母亲的话,由于母亲经常催促案主出门找工作,造成她对母亲渐渐反感,与父母的交谈也逐渐减少,家庭气氛紧张。案主本身性格内向,且在工作方面经常失败,造成案主内心失调,不自信,加上自身残疾,自卑感很强。
二、接案
2011年3月2日案主母亲找到社工,讲述了案主的主要情况。在征得了案主本人的同意,社工接了案,帮助案主改善处境。
三、案主的挑战
1.案主对自己的残疾耿耿于怀,案主在就业过程中失败,使她非常灰心、自卑。2.案主残疾,学历较低,又无一技之长,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很难找到工作。3.案主长期闲散在家,无所事事,父母对其有埋怨情绪,家庭气氛紧张。父母没有能力彻底治好案主的病,案主心理一直有疙瘩。
4.案主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社工在与案主多次交流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是母亲代其陈述,案主本人只是低头默认,很少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眼神中流露出迷茫。
四、对案主问题的分析
1.针对案主残疾问题,社工应寻找相关的社会资源帮助案主进一步治疗残疾的后遗症。如寻求残疾人联合会,政府部门等社会支持。
2.针对案主残疾、就业失败的自卑情绪,从改善思想观念入手,为她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她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性。
3.针对案主性格内向,缺少与同辈群体的接触,生活迷茫,可以让其参加社会活动,增强她与同辈群体交往的能力,并及时地给予鼓励,使其性格开朗起来,更快地融入社会。
4.针对案主学历较低,无一技之长,提高案主的劳动技能,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
5.针对案主家庭气氛较紧张,社工认为应与案主及其父母共同交流和分析案主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母亲改善与女儿的交流方式。
五、介入理念策略
1.ABC情绪疗法,社工认为案主的内向、敏感、不善与人沟通、与父母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学历低、自身残疾、就业受挫。案主认为学历总比人低一等,加上自身残疾,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总认为别人看不起她而自卑。在家与父母的沟通很少,认为父母不花钱为她治病是不爱她,经常与父母发生矛盾。根据杨某的非理性想法,社工要驳斥杨某的非理性信念,最后建立正确的信念。
2.人本治疗模式理论,我们认为案主的处境是由案主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案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案主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社工希望通过个案辅导,创造一种积极的环境,促使案主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使案主认清事情的原委始末,有利于案主接受和承认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协调,主观上要求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3.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应关注个案辅导关系,社工应促进案主发现和认同自己优势和劣势。人的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个案中社工要重视案主在个案过程中积极的行为和思想。
4.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案主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的,因此在这一模式的运用中充分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案主的主要问题都可以明确界定,依靠案主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采用任务中心模式,为案主的治疗过程提供一个框架,以便更加高效地为案主提供服务。
5.案主与母亲的关系紧张,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运用家庭疗法,以改善母女的交流,使母女俩正确地对待案主的问题,共同朝着为案主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
六、介入的阶段主题与方法
总体目标:协助案主改变思想观念,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利用社会资源,提供残疾的康复机会,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改善母女关系,改善案主内向封闭的性格,促进其更快融入社会。
(一)了解案主的生活状况、主要问题,建立很好的专业关系。
(二)与案主进行交谈,改变其思想观念,让案主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弱点,树立新的人生目标。
(三)与案主的母亲进行沟通,缓解家庭气氛,让其用正确的方法与案主交流,改善与案主的关系。
(五)邀请案主参加社会活动,增强与同辈群体交往的能力,使其性格逐渐开朗。
(六)根据案主的个人特点和能力,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增强其自立能力。
(七)如果就业问题一时无法解决,那就帮助案主做好就业前的准备,鼓励她走出家门,寻找工作机会,结交同辈群体,使她能够独立地走向社会,而不是一味依靠社工的服务。
(八)回顾整个过程,巩固几次服务的成果,对案主及其家人的努力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做好跟踪服务。
七、服务过程
(一)3月4日,第一次面谈,案主一人在家,对社工的到来表现得非常拘谨,说话吞吞吐吐。社工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社工聊到她的兴趣爱好时,她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社工顿时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案主告诉社工,她喜欢艺术方面,比如画画、手工等。2005年高考时由于心里太紧张,考差了。邻居推荐案主去某超市做收银员,两个月后被辞退,之后又做过一个月的餐厅营业员,就一直失业在家了。在此期间因为意外,颈部受伤,造成残疾,由于有疤痕,案主一直觉得自卑,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治疗,但由于家庭经济不好,一直没有去治医治,为此还与父母闹了矛盾。而且其母亲现在一直催促她出去找工作,使她感到很苦恼。
1小时后,案主母亲回来了,对社工的到来表示了欢迎,然后主动对社工讲述了一些女儿的情况,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工作屡屡碰壁,由于致残,心情不好,自卑,与父母的关
系渐渐紧张等情况。整个交谈中,案主母亲表现出了焦急的心情,希望社工及时地给予帮助。通过这次上门走访,社工和案主及其母亲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二)3月5日,社工与案主的母亲进行了交流,指出了她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女儿方
式的不足之处。母亲对社工的建议表示接受,愿意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之后,社工又向案主的母亲传授了一些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其母表示愿意有所改变。
(三)3月4日,社工联系了残疾人联合会,村委会等机构,这些机构经过评估,并承诺给予了案主一定的经济帮助。
3月8日,社工电话通知了案主“手工技能培训”的信息,案主表示愿意参加,并马上赶到社工点来,带上了身份证、《劳动手册》和照片,参加了营业员培训的报名。社工感到,对于一个长期呆在家的青年,能够独自来到社工点办理培训报名登记,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社工也对案主给予了及时地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次服务,社工看到了案主的母亲愿意改善与女儿关系的积极态度,对社工教授的沟通技巧也能接受。案主表现出的求职心切的心情,让社工意识到求职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缓解案主身上的其它问题。
(四)3月10日,社工通知案主来社工点,带她去“培训班”,在去“培训班”的路上,我们进行了交谈,了解到现在案主的已经与妈妈有了充分沟通,知道妈妈也是爱自己的。同时,其母亲给她的压力少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天天在她面前唠叨。社工告诉案主要体谅父母的心情,平时多帮母亲做点家务。到“培训班”时,社工向案主讲述了一些参加劳动的注意事项,要礼貌、虚心、细心。社工为案主引见了负责老师。
过了一天,社工进行了跟踪,来到“培训班”,此时案主正在请教老师问题,老师也手把手地教她,看到她全神贯注地样子,社工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这次为案主提供的社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符合案主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发挥了她的特长,增强了她的动手能力,给她创造了与人交流的环境,有助于她性格的改善。
(五)3月15日,电话通知案主近期社工要举办联欢会,并告之这次联欢会将有16位左右的社区同龄人参加,希望她能够加入。案主表示一定会来参加,并记下了具体的地址和时间。活动当天,案主提前了10分钟来到了活动举办地点。在活动中,社工设计了一些心理测试和互动的节目等,案主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了“三等奖”。这次活动,提供了案主与同辈群体交流的机会,她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她有结交同辈朋友的愿望,也有改变自身的愿望。她的发言和表情,流露出了她的心声。案主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话,虽然还有点怯场,但社工感到案主的心扉正一步步敞开,为她性格的改善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六)4月5日,社工通过电话和案主取得了联系,询问她的近况,她告诉社工她已通过了营业员面试,很开心,想找社工聊聊。到了案主家后,社工与她进行了交谈,她先跟社工聊了上次参加活动感到很开心,结识的几个朋友至今保持着联系,希望以后有类似的活动能够再邀请她参加。她的性格开朗多了,与妈妈的关系也缓和些了。通过案主自己的努力,她已能独立地走向社会,社工对她的改变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通过社工的帮助和案主自身的努力,她在思想观念、家庭关系、性格方面都有所改善,并且她已能够独立地走向社会,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社工了结案,并制定了跟踪服务计划。
八、服务评估
1.案主的自卑情绪得到了改善,对自己的残疾已经淡然。
2.性格也渐渐开朗,与母亲的关系趋于缓和,还能够主动出门找工作,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与接案时相比,有较大地改变。
3.社工与案主及其家人进行了多次交流,并能够把案主的问题放到家庭、社会层面上考虑。
4.对案主的改变不断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活动的参加,使案主性格的改善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九、个案反思
1.我觉得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案主及其家人的信任,是顺利开展个案的基础。
2.针对性格内向的案主,找到谈话的切入点非常重要,而且切入点通常是案主感兴趣的事物,比如兴趣爱好。
3.案主的许多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核心问题的解决通常能使其它问题得到缓解;
4.社工要善于运用社会资源为案主服务,比如推荐培训、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社区资源。但本案也存在一些问题:
1.案主本身的理论知识背景及经验稍有欠缺,有时不能很好的服务案主。
2.在做这个个案时,社工感到自己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在“助人自助”的理念中,前期还不能充分体现“自助”的宗旨,使案主形成依赖心理。到后期案主才慢慢独立。
3.案主的工作并不稳定,给案主的手工技能培训没有真正提高案主的综合就业能力,社工担心长此以往,案主以前取得的成果会慢慢消退。
第二篇: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一、基本信息
1、日期时间:2015年9月22日
2、个案编号:0001
3、工作人员:陈小姐
二、案主详细信息
陈某,男、42岁,初中文化,多年在外打工未有积蓄,生育一儿一女。因儿子上高中而向人借款,至今未还。女儿16岁,在读初中。全家靠妻子代教月工资800维持生活。家庭压力大,陈某多次向亲戚朋友透露“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三、设定目标
1、社工要清楚地了解案主陈某存在问题的客观情况,在于案主接触交流中了解问题所在,与案主的需求。
2、对案主环境周围的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以客观正确的制定解决方案。
3、社工要识别案主问题的主观因素,及了解案主个人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和真实想法。
4、通过对案主情况的核实,协助案主申请贫困辅助金,改善生活状况。
5、与案主接触聊天,让案主重拾自信,鼓励案主坚强面对生活,消除轻生念头。
四、制定计划
1、第一次访谈,接触案主。案主见面,自我介绍,简单讲诉一下机构情况。与案主聊天,认真听取案主的情况,并且简单重复叙述一下案主的情况,让他明白自己了解他的情况,明白他的想法。消除彼此间的距离,取得案主信任。
2、第二次访谈,社工全面收集案主的有关资料,直接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与案主谈话获得,间接资料是通过案主周围的人了解。在访谈中社工根据案主上一次的诉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开始开导案主。
3、第三次访谈,与案主的家人协商,与家人共同制定方案,带案主一起参加一些家庭的户外活动,例如野营,周边游等活动,以亲情打动案主,让他感觉自己依旧拥有很多,对生命重新有热情。
4、第四次访谈,等案主消除了轻生念头之后,与案主协商一起申请政府机构的辅助,帮助他获得社会和政府的帮助,改善生活的状况,减轻他的压力。
(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延长访谈的时间和次数,以实际状况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服务协议书 第一条 本协议当事人
甲方(委托方):陈xx
乙方(受托方):广东XX社工协会
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委托乙方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事项签订本协议。第二条 服务目标
1、帮助案主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绪,让案主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消除轻生的念头。
2、减轻案主生活压力,改善案主生活条件和情况,提高案主家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条 提供服务的内容和策略
1、对案主的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做基本的记录。
2、与案主的接触聊天,倾听案主的个人想法,社工给出建议和心理辅导。
3、社工与案主家人策划组织一些家庭聚会活动,鼓励案主参加。
4、社工对案主的心理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第五条 服务时间人数
1、服务期限2015年9月22日至2015年10月22日,具体访谈时间又双方协商决定。
2、服务人数两名社工,其中一名记录者。第六条 监控进展的方法 社工在合法的基础上,在案主允许下,对案主生活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追踪评估。
第六条 其他补充内容
社工工作者将遵循工作制度,在合法的前提下对案主的情况进行保密,绝不对外泄露。
2、本协议签订之日生效,双方可以在本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补充,以书面的形式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人:
代表人:
****年**月**日
第三篇:社会工作 服务方案(个案)
服务方案
一、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王婆婆,今年83岁,丧偶,半身瘫痪多年,无自理能力,唯一照顾她的弟弟近年因病离世,现无人照顾,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失禁,不愿入住敬老院,家人表示无法照顾,向居委会求助。
二、存在问题
1、心理问题,王婆婆丈夫离世多年,无儿女,属于独居老人,心理上缺乏家人关爱,加上半身瘫痪,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孤独和无奈,对生活失去信心。
2、个人卫生问题,王婆婆因半身瘫痪,没有自理能力,近年也因长期卧床,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失禁,个人卫生方面不能及时清洁,导致老人身体皮肤多处破损。
3、疾病问题,王婆婆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而且身体状况因长期卧床而比较差。
4、照顾问题,王婆婆没有近亲,弟弟的家人也难以照顾。
三、服务计划
服务目标
1、恢复王婆婆对生活、生存的信心。
2、解决王婆婆基本的生活问题,包括日常生活、饮食、个人卫生等问题,增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
3、缓解轻王婆婆半身瘫痪后所带来的身体疾病问题,减轻因疾
病带来的痛楚。
4、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发掘和运用社会和社区资源,提供王婆婆日常的照顾服务。
四、具体服务
1、根据认知行为理论,发掘社区专业社工服务资源,请专业社工与王婆婆谈心,让王婆婆正确面对自身的问题,包括弟弟的离世和现时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引导服务对象说出自己的感受,主动思考她的真正需要,她希望得到何种帮助。
2、与王婆婆弟弟的家人进行沟通,希望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每周抽出不少于一天的时间探望王婆婆,让王婆婆感受家人的关怀,减轻她的孤独感。
3、发动社区志愿者、义工队和邻居,定期到王婆婆家,每周四次,陪她聊天,为她读报,留意王婆婆的情况,留下社区或者社工的联络方式,如发生情况,可以及时联系。
4、帮助服务对象申请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解决王婆婆在生活料理和个人卫生上的问题。
5、发动附近的小食店为王婆婆提供送餐服务,并与邻居配合,解决王婆婆的饮食问题。
6、向社区残疾方面的工作人员咨询,连同社区医院,提出针对服务对象瘫痪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救助,如医生的上门会诊服务。
五、服务期限
与服务对象订立开展服务的时间,为期6个月。6个月后,通过评估让服务对象发挥自决权,决定此服务方案是否有效,如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可向服务对象提供关于转介到老人院的建议。
六、联系方式
治疗者和服务对象采取直接见面的方式。
第四篇: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同时,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所持有的观念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其现实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因此了解个人早年经历对于了解其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家庭和社会角色对超我和理想自我的建立都有重要影响。小虹面对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其早期经历的那件事情有关,并且一直被“亲妈”、“姨妈”等问题困扰,一旦能够好这些问题,将会有助于小虹的健康成长。
四、案主需求
由案主目前面临的困境可知,案主亟需对一些自己比较敏感的问题的解答,而且这些解答必须具有一定说服力,能够说服自己,还能够说服他人;其次,案主需要一个充满温暖与关爱的成长环境;最终需求是圆满解决两家人之间目前存在的矛盾,营造和谐的亲属关系。
五、服务过程与计划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可按七天为一周期:
1.建立关系(第一星期):社工开始与案主接触,并进行初次会谈。初次会谈时,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案主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运用相关技巧赢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过与小虹玩一些小游戏,增强小虹对工作者的信任,工作者要在多种场合给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励案主的成长动机,并制定治疗计划目标等。
2.进行心理社会研究(第二星期):社工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关资料。需收集的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是指直接通过与案主会谈直接获得的资料,可以在与小虹进行初次和二次访谈时,可以使用宣泄治疗法,一方面让小虹不满的情绪和困惑得到宣泄,另一方面获得有用资料,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对宣泄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导。间接资料是在访视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姨妈和自己亲身父母家。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案主的内心冲突和目前的行为状况等。
3.对案主及相关问题进行诊断(第三星期):在整理、归纳及分析所得资料的基础上,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评估和推断。重点包括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过程;家庭环境与家庭心理动力;案主个人生活经历和行为特征等。在这一阶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较关心的或比较敏感的问题,为下一阶段计划的实施做好铺垫。
4.治疗(第四星期并持续一个月):工作者与案主进行深入接触,并对案主进行治疗。目标是减轻“人——情境”系统的功能失调,缓解案主郁闷的情绪;改善案主的社会及生活环境,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能力,促进成长。
在治疗过程中,社工要重视案主的成长经历,积累起来的情绪冲突和不愉快等,努力引导案主去发现自己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帮助案主逐渐忘记过去不愉快的经历,比如那一件令小虹十分伤心的事情。在此可以帮小虹理清事情的过程,认清事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而亲戚们的玩笑并无恶意。
同时,社工还要协助当事人修正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克服不良的自我防卫机制,鼓励小虹在面对问题是能够勇于回答,并且社工可以帮助小虹如何有技巧性的回答问题,通过一些情景模拟训练等来提高小虹的应变能力,和有效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社工还可以对小虹进行间接治疗,可以与小虹的姨妈及小虹的生父母进行沟通,包括给予小虹更多的关爱,多和小虹谈心,增强小虹的信心;协调好两家关系,并且尊重小虹的选择(愿意在谁家成长),还可以与小虹所在学校联系,通过改善小虹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来达到小虹不良行为的改变、人格的完善。
六、成效评估
主要通过观察和测量小虹的生活态度和性格变化进行评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测量表对小虹进行周期性测量,还可通过询问小虹的姨妈、生父母或老师同学了解小虹的近况。要对小虹的一些转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前后形成对照,吸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技巧与教训。
七、社工反思
由于该案例尚未实行,只是计划,因此,主要反思是如何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整套计划中,深深认识到理论知识的不足,在某些方面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但缺乏理论的储备而无法表达,因此以后需要加强理论素养。纵观整个计划,认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具有不少优点,例如效果会较明显,但可能花费的时间会更长,花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会更大。
第五篇:顾客服务过程总结
顾客服务过程总结
公司通过与顾客的沟通,确定并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从而保证满足要求而达到顾客满意;通过监视顾客关于公司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使公司得知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获得改进的机会。公司制定了《顾客服务过程控制程序》、《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等管理文件,对混凝土供应前、供应过程中、产品交付后各阶段全面做好顾客服务工作。
一、混凝土供应前:
1、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与顾客沟通、了解并确定顾客与产品有关的要求。
2、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意见与建议是公司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信息,同时也为了顾客有效地使用公司的产品,取得顾客的信任,公司在以下几方面与顾客进行沟通:
⑴ 公司广告和上门推销的各种承诺真实可行;
⑵ 公司提供的预拌混凝土使用说明书明确、具体、正确、无误,便于顾客理解,对顾客使用公司产品应有指导意义。
3、由营销部主持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充分分析顾客要求,确定公司能否满足,必要时,相关部门配合营销部再次与顾客沟通。
4、对新工地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发放《预拌混凝土使用说明书》等文件到在供项目,提高企业技术服务水平。
5、试验室技术人员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确定特殊外加剂用量或其它技术要求:如试块送检、产品养护等。
二、供应过程中
1、生产提供过程直接影响公司向顾客提供的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公司对生产过程进行预先的策划,对工艺参数、人员、设备、材料、搅拌、监视和测量方法、环境、运输和交付等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加以控制,使其始终处于受控条件下。
2、由生产部接单人员接收施工单位《生产通知单》,《生产通知单》提前48小时传递,生产部的《生产任务单》提前24小时下达。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公司接受施工单位用传真件、短信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对《生产通知单》作出的临时修改。不接受施工单位以口头或打电话方式提出预拌混凝土供应要求。
3、生产供应服务过程中,公司对材料贮存做到:
⑴ 水泥贮存设施按生产厂家、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区分,并能防止水泥受潮、结块和污染;
⑵ 集料的贮存设施保证集料的均匀性,应防止颗粒离析混入杂质,并应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
⑶ 外加剂的贮存设施按不同的生产厂家、品种、型号分开,并应防止其质量发生变化;
⑷ 掺合料的贮存设施按品种分开,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物混杂; ⑸ 原材料贮存变更按规定清理并重新标识,同时修改材料库位分布图。
4、生产供应服务过程中,混凝土运送频率,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不得脱节,也不应积压。
5、产品交货时,随每一运输车向需方提供所运送预拌混凝土的发货单。
6、试验室试验人员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通知司机发货;检验不合格,混凝土不出厂。
7、交付混凝土时,试验室的现场试验员按有关规定配合施工单位共同进行交货检验工作,合格当场交付,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评审和处置,或退货。
8、现场试验员协助施工单位制作试件,并协助施工单位妥善保护和处理交货检验所制作的试件;
9、搅拌运输车在行驶期间,其卸料溜槽口挂有残浆收集桶,避免撒落拌合物对道路造成污染。
三、产品交付后
1、试验室进行混凝土浇筑后的质量跟踪,与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养护等待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建议。
2、试验室按合同约定送检试件,并协助施工单位做好试件送检工作。
3、构件强度龄期达到后,公司试验人员配合施工单位进行对构件部位的强度回弹检测工作,确认构件混凝土强度。
4、为促进对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公司吸收顾客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例如寄送反馈意见表,公布投诉电话号码,不定期调查或走访顾客等。
5、质管部组织人员进行顾客回访。自2016年至今共同开展顾客回访50余次。质管部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将相关意见及时提交公司领导审议。对采取措施进行跟踪,必要时反馈给顾客。
6、接收顾客投诉,及其他渠道发现的面向外部的供应和质量问题,对投诉、供应和质量问题进行调查以及分析处理。自2016年至今累计登记、处理相关问题100余件次。
7、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向顾客发放问卷,征求意见。针对顾客的意见进行改进,对采取措施进行跟踪,必要时反馈给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