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闽台经济论述题(老师提供的答案)
试述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
参考答案或提示:
我们海峡两岸来自于一个祖先,两岸文化同流同源,今日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尤其是中华文化将两岸人民的感情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岸经济的整合与文化的交流,从中华民族的立场看,说明两岸是个生命共同体,是一种互生、互赖、互惠、互信的关系,政治的对立是暂时的,文化脐带的连结是永久的,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台湾八成居民祖籍地在福建。一个全面繁荣的“老家”,千千万万过着小康生活的亲属,会让台湾同胞有更多宽慰、更多骄傲、更多向往。海峡西岸的全面繁荣,减少两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落差,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当前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地区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西部的海域与陆地,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闽台的经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合作将有利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如果闽台经济的合作能够出现某种突破,它有可能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意义:
1、有利于闽台经济互补互利、共同发展。据统计,从1981年至2004年1月,福建省合同利用台资金额已超过140亿美元,实际到资过百亿美元,对台贸易310多亿美元。台湾成为福建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台商投资结构也已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并出现了行业性整体性转移、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发展的趋势,这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形成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2、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能够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通出闽通道。福建北连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东面与台湾一水相连,有利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对接,形成互动发展,拓展成为大华南经济圈。
3、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东部各省区在资源上的整合及优势上的互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珠江三角的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同时,把福建置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开放格局中,不仅可以推动台湾海峡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将提升中国东南沿海的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参与东亚乃至世界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能力,促进中国东南沿海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增长。
4、在目前的两岸关系形势下,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将对于我们推动两岸全面直接的三通,加速两岸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与促进祖国统一的有机结合,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蓝图的渐次展开,不仅有一般的经济意义,更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对台优势是福建最大的优势。请联系书本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并进一步阐述福建应该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参考答案或提示:
闽台一水之隔,地缘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且台胞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历史上多次的闽台间人口的交流,决定了今天闽台人文的一致性。闽台宗教、民间信仰、建筑、艺术、文学等都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是闽台联系的有力纽带。所以,对台优势是福建最大的优势。福建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整合已有特殊政策,寻求国家更多政策支持。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出,外资会集中流向国家重点发展和给予较多优惠政策的地区。由于福建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在大陆对台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直以来,中央给予福建诸如创办经济特区、建立台商投资区等一系列特殊政策,对福建经济发展以及闽台经贸合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这些中央赋闽特殊政策也正在淡化消失,福建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更深入的特殊支持,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支持、加大力度支持台商在闽投资等,在适当的时机,还可以考虑签订类似港澳与大陆之间CEPA的贸易协定,使台商投资福建进一步便利化,为闽台经贸关系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2)完善本地区产业链配套建设。
在引资过程中,福建应该把引进台资重点集中在那些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特别是其中的领头企业,通过吸引这类企业进而吸引与之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有效利用本地优势,弥补投资地产业链的缺陷。政府也可以出台某些政策,支持当地企业投资配套行业,提高本地制造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台商到当地投资建厂。今后,要通过强化海峡两岸的产业协作,加强产业对接和配套,延伸产业链,形成互补型产业分工协作的关联体系,进而提高区域内的投资与贸易一体化水平。彻底实现闽台产业对接,加强闽台经济圈的整体经济实力,构建闽台经济区。
(3)积极改善台商投资的软环境。
在利用台资的过程中,福建的投资硬件设施得到了良好的建设,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福建港口、网络、能源等方面的建设也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投资软环境能否同步发展的问题突显出来。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中的问题、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外商权益保护问题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台商对福建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所以对于福建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改善投资软环境是提升福建引资水平的重中之重。
(4)吸收借鉴引进台资先进地区的经验。
尽管福建曾经是台商投资大陆的热土,具有明显的引资优势,但是不能回避的是,目前江苏、广东等省更具引资竞争力,他们的一些独到的做法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苏州地区在吸引台商投资时明确打出了“亲商”、“富商”、“安商”的口号,上到党政领导,下到各级政府部门,服务台商的意识十分强烈。所以事易时移,福建省必须注意吸收借鉴这些地区在吸引台资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尽快缩小差距,争取开创福建吸引利用台商投资的新局面。
(5)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发挥人文优势。
什么是“五缘六求”?它对于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或提示:
“五缘六求”目的:“五缘”而求融合,“六求”而图发展。“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六求”:作为发展闽台关系新思路,即求紧密经贸联系、求两岸直接“三通”、求旅游双向对接、求农业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载体平台建设。
海西对于台湾来说,首先是文化上的优势,闽台之间具有同宗同根同源的历史渊源。其次是闽台产业的互补性。福建相对便宜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再加上台湾的资金和技术,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福建完全可以承接台湾传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在农业方面。闽台两地地理、气候相似,在相关产业的对接和承接方面,福建具有其他省份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再次,金融危机下,需求市场开始转向以内需为主,而对于台商来说,福建市场是台湾厂商的最重要市场,台商应该以福建作为内需的主要市场,并由福建向内地市场辐射。因此海西建设,对于金融危机下,亟需寻求市场和发展的广大台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第四则是与福建拥有对台“先行先试”优势的条件密切相关,即福建所拥有的良好投资环境。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力量的聚集,以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闽台之间存在的五缘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推进海西建设的重要的文化力。闽台两地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两地民间信仰、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建筑风格以及方言等源于一体。海峡两岸通则和、通则兴、通则强,加强沟通交流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
谈感情,福建人民与台湾同胞感情深厚;谈责任,福建应当担负起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前沿平台的责任。这些都彰显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把海峡西岸打造成对台工作的前沿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具体实践。
请谈谈闽台文化交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 参考答案或提示:
闽台一水之隔,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且台胞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种种民间文化艺术流传、盛行于闽台两地,备受两地民众共同喜爱,这为闽台文化交流奠定了独特的优势。
一、历史上多次的闽台间人口的交流。特别是福建向台湾的移民,使得闽台两地血缘相亲,同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人是文化的载体,闽台两地同宗同源,天然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今天闽台人文的一致性。
二、地缘相近。两岸隔海相望,地缘的优势使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三、闽台两地同文同语,有同样的文化起源。闽台人民自古以来密切往来,共同创造了一脉相承、渊源深厚的闽台文化,文化交流的隔阂小。海峡两岸使用的都是中文,这是两地人文一致性的又一表现,充分证明闽台两地人民都是龙的传人。两岸有相同的语言基础,而语言文字是一个族群的人彼此传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
四、闽台宗教、民间信仰、建筑、民间戏曲音乐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是两岸联系的有力纽带。
五、两岸骨肉相连,两岸人民强烈的愿望更加促进两岸交流。
可从以下措施来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建设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心,形成一批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与台湾同胞共同打造两岸文化产业链。同时,吸引台湾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共同创建科技创新平台,探索建立两
岸教育合作园区,开展两岸高校合作办学试点,积极推动闽台院校学生互招、学历学分互认、师资互聘。进一步推动闽台公共卫生、医学科研、医疗技术、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台商到福建投资建设医院和相关设施。推动两岸新闻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积极扩大出版物贸易与版权贸易,深化闽台文学艺术、广播影视、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大涉台文物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妈祖文化、泉州南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闽台缘博物馆对台交流功能与作用,挖掘和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
试述闽西北三市对台经济关系的共同点,并谈谈如何加快闽西北对台关系发展。
参考答案或提示:
闽西北三市指:三明,龙岩,南平。
1、在对台关系发展中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市对台经济发展较为迟缓,且与闽南等地相比,三市与台湾的文化渊源也并不深。三市第一家台资企业分别于1985、1988、1985年才成立。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两岸经贸交流的进一部发展,三市的对台经济才得到长足发展。
2、三市对台经济的发展都比较曲折,经历了探索,发展,调整三阶段。
3、三市对台经济通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都存在几点共同的问题,主要呈现在以下几方面:(1)台商投资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集中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例如三明市截至2000年底,台资企业批办了173家,其中从事农林资源的和投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就超过半数。(2)台商投资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实际到资率以及企业的成活率太低,甚至有些投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加快闽西北对台关系发展的具体对策:
1、加快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引资工作。
2、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闽西北三市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和水利资源,因此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3、农业开发前景广阔。闽西北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与台湾将近,雨水充足,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绿色经济尤其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至关重要。
4、提供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在闽投资。
5、以旅促商,带动台商投资热,可以加快发展以武夷山、泰宁金湖、永定土楼等为重点的旅游业。例如南平是福建主要风景区,武夷山誉满海内外,许多台商由旅游者成为投资者,由此带动闽北第三产业的发展。
6、注意吸引人才,提高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政府人员素质势在必行。人员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环境的完善和台商投资的积极性。
第二篇: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论述题答案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论述题答案
1.试述提高盈利的主要途径。
答:主要从市场竞争、挖掘内部潜力、加强流通管理及深加工增值等四个方面入手探索途径。
(1)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制订长期战略目标,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2)重视科学技术,应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的设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3)加强职工素质教育,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4)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强市场管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收入。
(5)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降低各种耗费,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在流通领域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费用。
(7)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进行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
2.试述发展我国饲料业的主要措施。
(1)大力开发能量和蛋白质饲料资源;(2)挖掘耕地潜力,增加饲料产量;
(2)饲料工业必须不断适应养殖业生产的现实特点,生产适销对路的饲料产品;
(3)加强宣传、推广和服务工作,抓好产品质量,提高综合效益;
(4)通过并购、托管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重组,形成企业集团化;
(5)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创新助推饲料业发展;
(6)加速饲料业标准化进程,解决好饲料安全问题;
(7)推广应用各种青贮和氨化秸秆饲料;(8)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盈缺,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3.畜牧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分析哪些方面?
答:畜牧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结构分析(2)饲料消耗分析(3)劳动力利用分析(4)资金利用分析(5)计划完成情况分析(6)工作和产品质量分析(7)产品成本分析(8)投资效果分析
4.论述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畜牧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2)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3)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4)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
应采取的对策:
(1)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优质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
(2)继续深化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畜牧业全面发展;
(3)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体系;
(4)坚持以节粮高效型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道路;
(5)开发利用草场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生产;
(6)加强畜牧业生产布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
(7)积极发展家禽生产,在稳定禽蛋生产基础上,大力提高禽肉在肉类中的比重;
(8)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禽饲料转化和产出能力;
(9)建立与畜禽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体系。
5.试述降低畜产品成本的途径。
答:(1)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单位产品中劳动报酬的支出;
(2)科学养畜,合理使用各种原材料,提高饲料报酬,降低单位产品中饲料、燃料、畜药以及各种原材料的消耗;
(3)充分利用各种机具、畜舍等固定设备,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折旧费; 严格控制间接费用,节约非生产性开支,精兵简政,改善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节约企业管理费用。
6.论述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经济体制,它包括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责权利关系等。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
(1)突破生产经营方式上过分集中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2)改革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实行购销体制和价格管理体制两放开;
突破条块分割体制,开展畜牧业横向经济联合和联系。
7.论述畜牧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意义。
答:(1)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正确认识经营现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2)经济活动分析可以使企业计划不断完善,对其经济活动实行更有效地计划管理;
(3)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也是企业实施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的重要手段;
(4)开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可以增强企业活力;
(5)经济活动分析可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8.论述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2)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3)产业化管理条块分割,政策引导失当(4)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对策:(1)加强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引导(2)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3)充分发挥科技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4)大力增加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投入
(5)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第三篇:地域文化(闽台经济与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1总共28题,第1题(已答).宋时大陆与台澎之间的经济贸易已十分繁盛,当然这种贸易主要还是发生在()之间。
A.大陆人民和南洋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B.大陆人民
C.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D.大陆人民和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参考答案】D 第2题(已答).2007年,闽北籍台资投资兴办了(),该校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闽北唯一的一所承接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学校,同时也被福建省台联选定为全省首家台胞培训基地。
A.武夷学院
C.龙岩学院【参考答案】A
B.华侨大学 D.厦门大学
第3题(已答).至(),福建居民对台湾居民的民风习俗、生产技术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济交往也进一步密切。此时台湾已成为中央王朝的羁属,但是中央王朝对台湾的管辖还是松散而不得力的。
A.秦代【参考答案】B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第4题(已答).清末及民国时期,不属于福建与台湾的海上交通主要线路的是()
A.福州与台湾航线
B.厦门与台湾航线
C.泉州与台湾航线
D.除汽船定期航班外,福建的帆船穿越台湾海峡,从事航运贸易,获利颇丰
【参考答案】C 第5题(已答).历经10多年倾力打造,()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与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简称“鞋博会”)两大展会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参展、参观的境外企业和客商比例逐年递增。
A.福州 B.厦门
C.泉州
D.莆田
【参考答案】C 第6题(已答).龙岩市利用台资的企业以()企业为多。
A.资源型【参考答案】A B.技术型
C.资金型
D.互补型
第7题(已答).()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台湾人民祖籍地有许多源于此地,两地人民情同手足。
A.福州【参考答案】B B.厦门
C.泉州
D.漳州
第8题(已答).古代,闽南和台湾都出现了经营海峡两岸贸易的商业组织是()
A.榷货务【参考答案】B B.郊行
C.巡检司
D.市舶司
第9题(已答).()对台小额贸易量一直稳居大陆县级第一,年贸易额约占福建的三分之一,为福建最大的对台贸易港之一。
A.霞浦【参考答案】D B.杏林
C.福清
D.东山
第10题(已答).()成立“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台商投资区等,通过举办两岸林博会、海峡两岸乡镇对口交流会、两岸特色乡镇交流会等,加强两地的经贸关系。
A.福州【参考答案】C B.南平
C.三明
D.龙岩
二、多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5分)
第11题(已答).以下关于明代闽台经济关系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A.明朝中央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完全阻止了福建沿海人民继续迁居澎湖的趋势 B.颜思齐、郑芝龙集团,他们在那里辟垦土地,建立部落,大大推动了台湾本岛的开发,从而也促进了闽台之间的经济交流
C.明朝中、后期,由于倭寇横行、海盗窜扰、殖民者侵入,对大陆、福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政治领属构成重大威胁
D.王审知在位期间,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为福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号称“明王”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1 第12题(已答).从贸易总额上看,日据后数十年来,台湾对闽贸易之趋势,有以下这些特点()。
A.第一期呈现出绝对之萎缩 C.第三期复返初期状态【参考答案】ABCD
B.第二期稍有增加
D.总体趋势则呈萎缩状态
第13题(已答).莆田市具备加快发展对台经济关系的诸多优势有,包括()
A.区位优势 C.亲缘优势【参考答案】ABCD
B.港口优势和产业平台优势 D.妈祖文化优势
第14题(已答).由于郑清对峙,清政府对郑氏政权以台湾、澎湖、闽浙粤沿海作为反清复明根据地的态势采取()的对策。
A.海禁【参考答案】ABD B.坚辟清野
C.开海
D.迁界
第15题(已答).台湾建省时,闽台两省沿海几乎所有的进出口大宗贸易都为外国资本主义所垄断。但是除了官办的招商局轮船往来于台湾基隆、淡水到厦门运送米、盐、茶、煤等货物外,民船贸易仍十分活跃。这有以下几个原因()A.民船机动灵活 D.台湾设常关
【参考答案】ABC
B.木船开销小.运费低
C.民船有到大陆航程短的优势
第16题(已答).以下哪些属于漳州对台交流的成果()
A.截止2010年底,台资企业已达2500多家,涉及农业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力等行业。
B.台塑集团在此建立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火力发电厂华阳电厂。C.灿坤工业园成为亚洲最大的小家电生产基地。
D.天福集团为大陆台资农业企业规模第一、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并创建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天福茶学院。【参考答案】ABCD 第17题(已答).闽北开发建设对台农业合作功能区有以下类型()
A.特色农业合作区
B.现代农业合作区
D.创意农业合作区 C.农业机械生产合作区【参考答案】ABCD 第18题(已答).台湾建省时,闽台两省沿海几乎所有的进出口大宗贸易都为外国资本主义所垄断。但是除了官办的招商局轮船往来于台湾基隆、淡水到厦门运送米、盐、茶、煤等货物外,民船贸易仍十分活跃。这有以下几个原因()A.民船机动灵活
B.木船开销小、运费低
D.台湾设常关 C.民船有到大陆航程短的优势【参考答案】ABC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3分)
第19题(已答).商周时代,闽台原始住民已经生息繁衍出一支大的族群(即闽族或“七闽”)。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0题(已答).台湾在地理上与福建最为接近,人文上则绝大多数台湾人均为福建之移民,所以自有历史以来,其与福建的关系就极为密切,两地之间很早就开始贸易往来。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1题(已答).海沧台商投资区是位于厦门。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2题(已答).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多山,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享有福建省“绿色宝库”和矿产聚宝盆之美誉。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3题(已答).曹操远征夷州之举在对台关系上打破了海峡两岸隔离的铁壁,揭开了大陆政权以政治、军事力量统治台湾的序幕。“夷州数千人”到大陆定居,这是闽台之间人口交流的第一次。
对
【参考答案】错 错
第24题(已答).福建本身也是一个产糖的省份,大量糖输往台湾,号称“亚洲糖库”。
对 错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台湾号称亚洲糖库
第25题(已答).漳州港是国家首批对台定点直航试点港口之一,是福建省最大的粮食、木材进口港和第四个千万吨级港口。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6题(已答).日本占据台湾以前,台湾对外贸易的最主要对象是福建,剩余物资常就近运送福建,使台湾有“福建谷仓”之称。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7题(已答).2001年1月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两岸合作协议《两马协议》,率先形成了“两马先行”的格局,这里的“两马”指的是马尾与马祖。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8题(已答).元政府为经营台湾,于“大德元年(1297年),立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图琉球也”。这里的琉球就是指今天的台湾。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地域文化任务2
客观题 共28题(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
第1题(已答).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与其他地方相比,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即()
A.务求新鲜【参考答案】C
B.汤料足味
C.讲究食补
D.调味奇特
第2题(已答).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的显著特征是()
A.间接贸易迅速发展
B.台商大规模投资福建
D.经济互补性 C.单向性、间接性与不平衡性【参考答案】D 第3题(已答).2009年,成立全国首个海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是在()
A.福州【参考答案】C B.漳州
C.厦门
D.泉州
第4题(已答).农业利用台资位于我省第一,在全国位居前列的是()。
A.福州【参考答案】D B.厦门
C.泉州
D.漳州
第5题(已答).天主教传入台湾应为()。
A.元代【参考答案】B B.明代
C.唐代
D.清代
第6题(已答).以下反映福建佛教和台湾佛教密切关系的提法错误有()
A.台湾庙的创建.与福建人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B.台湾佛教的派系仅有部分与福建佛教有密切的关系.C.闽台两地在修建佛寺时经济上相互支持.【参考答案】B
D.闽地僧人入台定居弘法.第7题(已答).闽南、台湾有些节庆习俗是其他地方罕见的,饶有情趣。台湾有俗话说:偷得一根葱,嫁个好老公;偷得一根菜,选个好女婿。菜园主人成人之美,往往主动放开菜园,任人去偷。这反映的是()节庆活动的习俗。
A.元宵节【参考答案】A B.春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第8题(已答).台湾人民的过节习俗与()一带颇为相近。
A.闽东【参考答案】C B.闽西
C.闽南
D.闽北
第9题(已答).()现已成为台湾南部佛教中心,为台湾最大的佛寺。
A.大仙寺【参考答案】A B.开元寺
C.竹溪寺
D.法华寺
第10题(已答).关于闽台岁时佳节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有()
A.些岁时佳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农业生产相关,其节庆活动表现了闽台人民勤劳勇敢、奋发进取的精神及渴望征服自然、期盼丰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B.节庆祭祀活动,虽各有侧重,但都不外乎求钱财的主题,表现了闽台人民不甘屈服,敢于斗争;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
C.祭祖和会飨、放烟火是所有传统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表现了闽台人民饮水思源,不忘根本,崇德报功,尊老爱幼;亲近邻里,团结族人;乐善好施,扶危救困等种种美德。
D.所有节庆活动都是个人娱乐活动,具有劳逸结合,苦中作乐;促进团结,加深友谊;惩戒邪恶,鼓励向善;传播知识,展示文化等多种功能。【参考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5分)
第11题(已答).闽台宗教关系包括()
D、A.闽台佛教关系教关系
B.闽台天主教关系
C.闽台妈祖关系
D.闽台道
【参考答案】ABD 第12题(已答).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的特征表现为()
A.间接贸易迅速发展是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B.单向性、间接性与不平衡性是闽台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C.经济互补性是闽台经贸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
D.台商大规模投资福建是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ABCD 第13题(已答).ECFA的协商签署为两岸经济合作方式的调整与变化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A.早期收获清单推动闽台两岸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B.后ECFA时代两岸将加强新兴产业合作.C.后ECFA时代闽台两岸将加强现代服务业合作.D.后ECFA时代闽台两岸将加强农业合作和金融合作.【参考答案】ABCD 第14题(已答).以下反映福建佛教和台湾佛教的密切关系的有()
A.台湾庙的创建,与福建人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B.台湾佛教的派系也大都与福建佛教有密切的关系。C.闽台两地在修建佛寺时经济上相互支持。【参考答案】ABCD
D.闽地僧人入台定居弘法。
第15题(已答).以下关于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描述正确的有()
A.闽台饮茶风气之盛.堪称全国之最 B.闽台民众的副食以闽菜为代表.讲究食补
C.台湾菜受闽菜影响很大.在烹调上更为讲究.品种也更为繁多.所以总的特点与闽菜相去甚远 D.闽台还有很多体现出浓郁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
【参考答案】ABD 第16题(已答).祭灶,即农历腊月二十四日祭祀灶神,其习俗主要是()。
A.拂尘【参考答案】AB B.送灶
C.普渡
D.食补
第17题(已答).()是所有闽台传统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表现了闽台人民饮水思源,不忘根本,崇德报功,尊老爱幼;亲近邻里,团结族人;乐善好施,扶危救困等种种美德。
A.祭祖【参考答案】AD B.舞龙
C.赏灯
D.会飨
第18题(已答).福建道教对台湾道教的影响,表现在()
A.闽台两地道教交往频繁,大大促进了两地弘法活动。B.闽地道士入台定居弘法。
C.两地道士法师的道场科仪基本一样。
D.台湾区域性的道教神仙信仰,大多由大陆(特别福建)传去。
【参考答案】ABCD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3分)
第19题(已答).在近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吸引台资投资农业及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已成为一个新的亮点。两岸气候相似,农作制度相通,作物品种相近。同时,闽台两岸的农业又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表现在资源互补、产业互补、市场互补。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0题(已答).两岸发展经贸交流合作,给台湾带来了巨额顺差,同时对两岸都有利。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1题(已答).佛教是传入台湾最早的宗教。
对
【参考答案】错 错
第22题(已答).明清以后,福建婚嫁风俗有所变化,改变了原来的六礼习俗。
对
【参考答案】错 错
第23题(已答).2001年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的经贸关系开始进入新的跨越阶段,称之为ECFA时代。
对
【参考答案】错 错
第24题(已答).ECFA的签署对两岸经济合作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5题(已答).台湾佛教与福建佛教关系极为密切。台湾几乎所有著名的寺庙都与福建人有关。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6题(已答).春节的一个重要活动是拜年,一般由初一延续到初五, 这一习俗现今仍然十分盛行。
对
【参考答案】错 错
第27题(已答).ECFA普惠性覆盖了整个中国大陆,福建的区位优势有弱化的可能,对福建而言,应是巨大的挑战。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28题(已答).福建的工业化尚未实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刚刚起步。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地域文化3 客观题 共17题(满分72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4分)
第1题(已答).闽台植物崇拜突出地表现在()崇拜上。
A.树木【参考答案】A B.花草
C.灌木
D.森林
第2题(已答).()是众多木构寺庙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其特点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A.泉州开元寺【参考答案】A
B.泉州孔子庙
C.台北保安宫
D.台北龙山寺
第3题(已答).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关系密切。
A.福建文化【参考答案】A
B.广东文化
C.浙江文化
D.东南亚文化
第4题(已答).一般认为,台湾的传统民间音乐分为以下几种体系,不包括的是()
A.原住民音乐体系
B.汉族民间音乐体系
D.畲族音乐体系 C.同乡会式汉族音乐体系【参考答案】D 第5题(已答).以下关于台湾戏曲表述不正确的有()
A.台湾戏曲可分为大戏、小戏、偶戏三种,但是这三种戏曲都与福建有着密切的关系。B.大戏的主要演员只有一到三个,情节简单,内容大都有调笑逗乐的意味。C.台湾布袋戏由泉州传入,泉州是布袋戏发源地。布袋戏传入台湾后,经过台湾艺人的创造,特别是经当代著名艺师的努力,已名闻遐迩,成为台湾广大人民喜爱的艺术。
D.偶戏,也称偶人戏,是由艺人操弄的各种类型傀儡式影偶戏。偶戏包括傀儡戏、皮影戏与布袋戏。
【参考答案】B 第6题(已答).关于闽台民间神祗描述正确的有()
A.所谓民间神祗,是指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所信奉的诸神之外,民众所信奉的神灵。
B.是指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所信奉的诸神。C.闽台民间供奉的神祗主要有观音、保生大帝、上帝、清水祖师等。D.闽台民间供奉的神祗主要有妈祖、关公、真主、开漳圣王等。
【参考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5分)
第7题(已答).妈祖信仰是民间信仰,但又兼具()的特点和色彩。
A.佛教【参考答案】AC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天主教
第8题(已答).关于诗钟正确的描述有()
A.诗钟的创作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
B.早在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闽藉爱国英雄林则徐就写有折枝诗句。到了道光年间(1821-1850年),福州人已在当地和北京等地组织诗社,开始定期有组织地进行折枝吟活动。总之,据目前所知,折枝始于清嘉庆年间,道光以降乃盛行。福州为诗钟发源地,被称为“诗钟国”。
C.闽派诗钟在唐景崧入台前就传入台湾,唐景崧是位诗钟迷,赴台前在北京就曾与许多闽人诗酒酬酢,而诗钟之聚尤繁。到台就任后,其组织的诗钟活动规模更大,盛极一时。D.闽台诗钟活动大都采取组织诗社、定期集会吟咏的形式。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已答).闽台诗钟之盛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包括()。
A.闽台闭塞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使中原文化原型得以较完整的保留.B.福建文人大量进入台湾.把诗钟带到台湾.并成为台湾诗钟发展的主力.C.日据时期.闽台诗人组织诗社.开展诗钟活动.以抒发亡国之恨.D.诗钟在台湾本土创作并获得巨大发展.【参考答案】ABC 第10题(已答).台湾民歌主要有()和()两种支脉,这两种支脉与福建关系最为密切。
A.粤剧民歌【参考答案】BD
B.客家系民歌
C.越剧民歌
D.福佬系民歌
三、判断题(共7题,每题4分)
第11题(已答).福建的民间信仰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活动频繁。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12题(已答).闽台一水之隔,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且台胞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种种民间文化艺术流传、盛行于闽台两地,备受两地民众共同喜爱,这为闽台文化交流奠定了独特的优势。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13题(已答).偶戏是相对“大戏”而言,主要指演员只有一到三个,情节简单,内容大都有调笑逗乐的意味。
对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1 错
第14题(已答).闽台两地的寺庙在保留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之外,还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大多体现了共同的闽式建筑风格。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15题(已答).早在明末清初,就有福建知名作家到达台湾。近现代以来,闽台作家来往更加密切。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16题(已答).杂乐指兼具各音乐系统的乐种。其主要为歌仔调和潮调。其音乐来源多方,源自民歌、各种传统戏曲和歌舞等。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第17题(已答).近代台湾作家在台湾沦陷后,除了身体力行积极抗争外,也运用手中之笔鞭挞揭露帝国主义的野心和丑行,对当局的无能表示愤慨。如丘逢甲在《离台诗》中写道:“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诗歌痛斥李鸿章的卖国丑行,感叹抗战的失利,台湾的沦陷,民族的劫难,充满深沉的悲伤和无奈。
对
【参考答案】对 错
四、简答题(共1题,每题28分)
第18题(已答).请谈谈闽台文化交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
【参考答案】闽台一水之隔,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且台胞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种种民间文化艺术流传、盛行于闽台两地,备受两地民众共同喜爱,这为闽台文化交流奠定了独特的优势。
一、历史上多次的闽台间人口的交流。特别是福建向台湾的移民,使得闽台两地血缘相亲,同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人是文化的载体,闽台两地同宗同源,天然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今天闽台人文的一致性。
二、地缘相近。两岸隔海相望,地缘的优势使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三、闽台两地同文同语,有同样的文化起源。闽台人民自古以来密切往来,共同创造了一脉相承、渊源深厚的闽台文化,文化交流的隔阂小。海峡两岸使用的都是中文,这是两地人文一致性的又一表现,充分证明闽台两地人民都是龙的传人。两岸有相同的语言基础,而语言文字是一个族群的人彼此传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
四、闽台宗教、民间信仰、建筑、民间戏曲音乐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是两岸联系的有力纽带。
五、两岸骨肉相连,两岸人民强烈的愿望更加促进两岸交流。可从以下措施来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建设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心,形成一批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与台湾同胞共同打造两岸文化产业链。同时,吸引台湾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共同创建科技创新平台,探索建立两岸教育合作园区,开展两岸高校合作办学试点,积极推动闽台院校学生互招、学历学分互认、师资互聘。进一步推动闽台公共卫生、医学科研、医疗技术、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台商到福建投资建设医院和相关设施。推动两岸新闻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积极扩大出版物贸易
与版权贸易,深化闽台文学艺术、广播影视、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大涉台文物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妈祖文化、泉州南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闽台缘博物馆对台交流功能与作用,挖掘和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
什么是五缘六求?它对于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五缘六求目的:五缘而求融合,六求而图发展。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六求:作为发展闽台关系新思路,即求紧密经贸联系、求两岸直接三通、求旅游双向对接、求农业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载体平台建设。海西对于台湾来说,首先是文化上的优势,闽台之间具有同宗同根同源的历史渊源。其次是闽台产业的互补性。福建相对便宜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再加上台湾的资金和技术,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福建完全可以承接台湾传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在农业方面。闽台两地地理、气候相似,在相关产业的对接和承接方面,福建具有其他省份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再次,金融危机下,需求市场开始转向以内需为主,而对于台商来说,福建市场是台湾厂商的最重要市场,台商应该以福建作为内需的主要市场,并由福建向内地市场辐射。因此海西建设,对于金融危机下,亟需寻求市场和发展的广大台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第四则是与福建拥有对台先行先试优势的条件密切相关,即福建所拥有的良好投资环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力量的聚集,以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闽台之间存在的五缘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推进海西建设的重要的文化力。闽台两地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两地民间信仰、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建筑风格以及方言等源于一体。海峡两岸通则和、通则兴、通则强,加强沟通交流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谈感情,福建人民与台湾同胞感情深厚;谈责任,福建应当担负起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前沿平台的责任。这些都彰显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把海峡西岸打造成对台工作的前沿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具体实践。
对台优势是福建最大的优势。请联系书本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并进一步阐述福建应该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参考答案】闽台一水之隔,地缘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且台胞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历史上多次的闽台间人口的交流,决定了今天闽台人文的一致性。闽台宗教、民间信仰、建筑、艺术、文学等都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是闽台联系的有力纽带。所以,对台优势是福建最大的优势。福建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1)整合已有特殊政策,寻求国家更多政策支持。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出,外资会集中流向国家重点发展和给予较多优惠政策的地区。由于福建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在大陆对台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直以来,中央给予福建诸如创办经济特区、建立台商投资区等一系列特殊政策,对福建经济发展以及闽台经贸合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这些中央赋闽特殊政策也正在淡化消失,福建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更深入的特殊支持,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支持、加大力度支持台商在闽投资等,在适当的时机,还可以考虑签订类似港澳与大陆之间CEPA的贸易协定,使台商投资福建进一步便利化,为闽台经贸关系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2)完善本地区产业链配套建设。在引资过程中,福建应该把引进台资重点集中在那些
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特别是其中的领头企业,通过吸引这类企业进而吸引与之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有效利用本地优势,弥补投资地产业链的缺陷。政府也可以出台某些政策,支持当地企业投资配套行业,提高本地制造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台商到当地投资建厂。今后,要通过强化海峡两岸的产业协作,加强产业对接和配套,延伸产业链,形成互补型产业分工协作的关联体系,进而提高区域内的投资与贸易一体化水平。彻底实现闽台产业对接,加强闽台经济圈的整体经济实力,构建闽台经济区。(3)积极改善台商投资的软环境。在利用台资的过程中,福建的投资硬件设施得到了良好的建设,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福建港口、网络、能源等方面的建设也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投资软环境能否同步发展的问题突显出来。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中的问题、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外商权益保护问题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台商对福建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所以对于福建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改善投资软环境是提升福建引资水平的重中之重。(4)吸收借鉴引进台资先进地区的经验。尽管福建曾经是台商投资大陆的热土,具有明显的引资优势,但是不能回避的是,目前江苏、广东等省更具引资竞争力,他们的一些独到的做法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苏州地区在吸引台商投资时明确打出了亲商、富商、安商的口号,上到党政领导,下到各级政府部门,服务台商的意识十分强烈。所以事易时移,福建省必须注意吸收借鉴这些地区在吸引台资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尽快缩小差距,争取开创福建吸引利用台商投资的新局面。(5)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发挥人文优势。
第四篇:、经济论述题doc
1.为什么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答:(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适合和促进现代化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形式实现的。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实践的选择。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真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则必须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邓小平同志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奠定了基石。
2.为什么党中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抓大放小”?
答:(l)大型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①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和骨干。②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是实现整个经济体制转变的中心环节。③大型企业集团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依靠力量。④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⑤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了生产要素和国有资产战略重组和产业结构高级化。
(2)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命脉中基本不处于主导地位,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改革的形式和具体做法上更加灵活,放得更开一些。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就必须做到: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优化国有中小企业资源配置。②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健全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融资和信贷机制。③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④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体系,构建权责明确的投资营运主体,加强政府监管。⑤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等多方位的支持和服务。③加强中小企业立法,完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3.为什么说在一定意义上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答:(l)是市场经济内在要求。
(2)是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求有法制来协调,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制协调、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调节机制要求法制协调。
(3)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法制是建立和健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重要保障、法制是市场经济公正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法制是政府加强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保障。
4.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必然会削弱公有制基础,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吗?答:(l)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5.为什么要把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答:(1)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
(2)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
(3)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重大突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1)是对计划和市场关系认识的重大突破。传统的观念认为,商品经济是同公有制不相容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人,我们逐步摆脱传统观念,形成新的认识。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市场经济体制是当今世界效率最高的经济体制;其次,我国17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取向才有无穷活力。
(3)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生活国际化以及实现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对接的需要。
2.试述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深化国企改革要抓好的重要环节。
答:(l)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2)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目前仍不合理。主要是重复建设严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没有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和规模经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3)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4)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尽快改变相当一部分企业决策随意、制度不严、纪律松弛,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
(5)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社会负担。逐步解决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资本金不足、社会负担重等问题,对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要根据宏现经济环境和国家财力,区别不同情况,有步骤地分类加以解决。
(6)做好减员增效、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减员与增效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转岗分流,创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要规范职工下岗程序,认真办好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7)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8)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搞好宏观调控和相关的配套改革。
(9)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
(10)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实质和特征。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宪法制度对改
革道路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宪法制度的内容决定了改革的内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政治制度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宪法制度的变化决定了改革的方式。中国渐进式改革在原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边际性调整,逐步修改原有宪法制度的内容,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内涵。渐进改革的本质还决定了这种改革方式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1、强制中的诱致性,2、双轨过滤,即不实行一步到位的市场化改革,而广泛采用行政协调与协调并存的双轨制,并通过逐步扩大市场调节的比重来稳步向市场经济过渡。
3、从局部到整体,强调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分部门、分企业、分地区各个突破,由点到面,最后实现经济体制的整体转换。
4、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制的主导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深化国有经济的改革。
5、改革、发展与稳定相协调,6、经济的市场化与政府的多元化相分离。
2、试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工业化的过程。这种转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发展目标的转换。由不计代价、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作为发展目标,转变为在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条件下,以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出发,协调需要结构与供给结构,促使总量增长与结构转变相同步作为发展目标。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3、经济发展重心的转换。由片面追求产值、产量的增长转变为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使效益与速度相统一。
4、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由以重工业为中心的超前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使重工业转移到为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服务的轨道上来,5、经济发展步骤的转换。由急于求成、不分阶段的发展转变为选择目标明确、分阶段实施的发展,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经济波动过大、过频。
6、发展手段的转换。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组织资源、推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形成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和运行机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所区别,也不同于改革中形成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它是制框架主要由以下五个部门组成。
一、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三、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四、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对则。
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必须配套改革,整体推进。
4、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度政府干预。
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所面临的艰巨的发展任务,决定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十分必要的。适度的政府干预不仅有利于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而且能够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政府应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1提供公共服务。对内职能是包括对科、文、卫以及公共道路的建设和投资;对外职能是军队建设、从事外交活动等。2维护市场秩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来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3直接参与某种经济活动,国家通过直接投资来提供公共产品或发展自然垄断行业,克服市场失灵问题。4财政功能。国家通过税种和税率的变动,实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5进行制度创新。政府应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6影响收入分配。通过微观的收入分配政策来调节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公平目标。7政府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影响。如通过立法或行
政干预,控制环境污染,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等。8财政、货币政策目标。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9必要的行政控制。
5、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包括了以下一些基本理论。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成效的标准上,邓小平提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结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滞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强调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照搬别国模式的做法。
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经济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五、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六、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未,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也再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6、试述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一、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1、由政府筹资创设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企业。
2、政府直接任命或罢免这类国有企业的负责人。
3、对进入和退出的控制。
4、对收入分配的控制。
5、控制价格与确定财政补贴数额。
二、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处于基础产业的垄断性国有企业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明确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的约束方式。
2、由于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垄断性国有企业不权要追求利润目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而且还需要满足某些社会目标。国家作为所有者,有必要为企业设置一套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即应当为企业设立明确的社会目标。
3、国家对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
4、国家对价格形成的监督。
5、国家对垄断性国有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竞争性大中型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经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与其他非国有企业一样受《公司法》规范,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参与市场竞争,以法人资产承担责任。国有小企业宜完全放开。
1、一指国有小型企业可通过拍卖或股份转让改造民营企业或被其他非国有企业所兼并.2、一批国有小型企业可租赁给私人或法人机构。
3、一批国有小企业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
4、通过引进外资,对一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
5、对于少数长期经营不善、资不抵渍、无法挽救的国有企业,应依《破产权》进行清算。
1.试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进程与成就。
2.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联系实际论述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答:在中国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中国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的必然结果。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加快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引进市场机制,不仅在总体上经济增长速度比改革前要高,而且地区经济发展的事实也表明,哪里市场作用发挥得好,哪里经济的活力就强,哪里经济发展就快。
2)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根本出路
社会资源能通过市场机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各种生产要素都能随着市场决定的价格在全社会范围内自动及时地进行调整,这就能促使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保证国
民经济协调发展。
1)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必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只有奋力拼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富国富民之道
要实现富国富民,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则只能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因为人民的需要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要把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收集起来,用以知道生产和经营,依靠计划经济体制很难做到,必须借助市场这个高度灵敏的指示器,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的必然结果
1)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我国要扩大开放,走向世界,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必须在体制上与国际惯例接轨。
2)这是更多更好引进外资的必备条件
要更多更好地引进外资,就必须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和市场法规,尽快地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3)这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中,中国的企业首先要通过国内的市场竞争,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通过兼并重组和联合,实现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才能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认真抓好几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第一,改革所有制结构,寻找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第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培育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
第四,转换政府职能,建立国家宏观间接调控体系。
第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上述五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总之,这五个环节各有其作用,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点,是缺一不可的。
第五篇:闽台经贸专题闽台经济交流合作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闽台经贸专题》
课程论文
授课时间 2013 — 2014 学第 二 学期
学号:
学生姓名:
完成时间:2014年5 月30 日考生成绩:_____________ 评 阅 教 师 :
闽台经济交流合作
【摘 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伴相随,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联盟三大区域合作发展趋势明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分析福建与台湾区域交流与合作历史、经济现状、积极作用,提出加强闽台经济合作可以通过加强高科技产业、港口体系、贸易等领域合作,共促两地经济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关键词】闽台经济合作;福建 台湾 经济合作;优势
一.闽台贸易发展历史概述
闽台经济合作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之初,福建就是祖国大陆对台贸易、吸引台资的重点省份。21 世纪初两岸入世后,台湾当局决定将两岸间接贸易改为直接贸易,放宽大陆产品的进口范围,同时两岸实现部分直航运输,闽台贸易发展势头良好(见附表一)。2008 年底大三通启动,两岸海运不必再弯靠第三地,周末包机扩大为平日包机,闽台经济合作迎来了新的契机。台湾成为福建进出口贸易中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第一大的进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
二.福建台湾经济现状分析
(一)福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快速发展,到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10863亿元,增长13%;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0亿元,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848亿美元,增长13.9%,其中,出口569亿美元、增长14%。进口279亿美元、增长13.7%;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3】。
第一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5430亿元,增长15%,其中工业增加值4770亿元,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4;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增加358家;电子、机械和石化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2.6%;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值1674.44亿元,增长26.4%。第三产业增加值4258亿元。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7亿吨,增长14.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40万标箱,增长7.9%[【5】。
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数达7008.28万人次,总收入810.74亿元,增长18.3%。建立各具特色的生产力促进中心7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5个,福州、厦门、泉州软件园和一批高新技术园区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发挥。电子信息、新材料、医药和农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投洽会和多届海西论坛,海交会、商交会、旅博会、林博会、台交会、艺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成效明显。但是,福建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够合理;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较少,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外贸出口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发展还不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等【1】。
(二)台湾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战后中国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从一个农、工并存的二元经济社会进入农业、工业、服务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跻身于“新兴工业地区”的前列,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2006年台湾地区生产总值3539.17亿美元,居全球第20位,人口2304万,人均15361美元【3】。1980年代后台湾经济从1970年代调整期开始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过去得以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即廉价的能源、迅速扩大的国际市场和充沛的人力资源状况发生了变化,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改变这种状况,加快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经济的均衡发展,台湾制定了“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基本方针和路线。
1980年后代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经济转型和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台湾第三产业从1980年代初开始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1980年代-1990年代初台湾地区先后发生了以轻纺工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石化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大举外移,由此引发了岛内学者对台湾地区产业空洞化的担忧,后来由于台湾地区快速推进向以资讯电子、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产业外移造成的转型压力。
台湾经济在2001 年出现50 年来首次负增长后,2002 年、2003 年维持着低增长,2004 年在国际经济景气带动下呈反弹复苏,经济增长率达6.07%,是1998 年以来最高水平,但2005 年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2】。
三.闽台经济合作现状分析
闽台经济合作起步早,发展快,是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台经济合作从小额贸易开始,逐渐形成闽台间接贸易、劳务合作、台商投资与通航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在整体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中扮演着先行者或试验田的重要角色【3】。福建与台湾有较强的文化与地缘优势,是台商投资最早的地区,也曾是投资最多的地区,在1990年代前,福建省居台商对大陆各省市投资首位,约占投资总额的30%以上。此后,由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的迅速兴起吸引大批台商,对福建省投资有所减缓。依台湾方面统计,1991年,台商对福建省投资金额所占比例为32.13%,1992-1998年在7%与15%之间,2000年台商对福建省投资出现低增长。2001年,福建省采取应对措施,台商对福建投资回升,依台湾方面统计,到2006年底,台湾当局核准台商对福建投资项目累计达5097项,核准金额为44亿美元,分别占对大陆投资的14.3%与8%。制造业投资中,对福建省的投资项目为109个,仅次于江苏省的234个与广东省的205个,投资金额为4.6亿美元,仅次于江苏省的26.9亿美元与广东省的13.2亿美元【3】。2008年,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台资22.7亿美元,增长25.1%;对台贸易额75亿美元,增长8.7%
四.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的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竞争力目前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但从长远观点来看,海峡西岸却蕴涵着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强大的后发优势。
(一)区位优势竞争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崛起的优越条件。从区位上看,它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台湾海峡西岸,邻近港澳,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道,既有连接台湾、港澳地区的枢纽功能.又具备连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的辐射作用。区位经济发展的纵深地带既可辐射内陆。亦可延伸到台湾,是我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
份之一。
(二)资源优势竞争力:
资源因素是是发展经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必要的支撑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区域福建省是一个资源和物产相对丰富的省份,构成了经济崛起的雄厚物质基础。
一是海洋资源优势。位于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是我国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拥有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陆地海岸线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引进高新技术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二是森林资源优势。福建省林地面积达764.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96%,活立木总蓄量为4.967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具备较好的发展木材加工业、竹产品、山珍产品养殖的基础和条件。
三是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我国其他省市相比,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厦门鼓浪屿、武夷山、青云山等29个4A级$u2个5A级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除上述旅游景区之外,还有许多前景广阔的有待开发的景点。
(三)招商引资优势竞争力:
位于海峡西岸主体区位的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现有旅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侨达1000多万人.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如此,独特的“五缘”优势为海西发展对外贸易、旅游、吸引外资、对台农业合作等经济项目架起了便捷的桥梁,形成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深厚基础。
(四)地方政府作用竞争力:
近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逐步消除了一些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制定了一系列富有开拓性和前瞻性的政策举措,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实施以来,海西的投资与创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建设正在形成日臻完善的体系,地方决策机关已经把自己的首要任务定位到制度创新层面上来。研究结果显示(李建平,2009),福建省政府作用竞争力在全国排在第八的位置。显示福建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较强。
参考文
【1】黄小晶.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N],福建日报,2007-2-26
【2】邓利娟.台湾经济现状与前景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5-91
【3】王建民.闽台经济合作发展的几点观察[EB],华夏经纬网,2007-5-22
【4】逯寒青.福建将继续加大闽台港澳经贸合作力度[N],厦门日报,2007-10-3
【5】邓本元.惜“五缘” 福建致力建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