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的构建

时间:2019-05-14 17:4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的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的构建》。

第一篇:试论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的构建

试论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和水平滞后,实际征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是导致我国目前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把建立和健全现代税收征管制度作为治理税收流失的基础工作来抓。

一、优化征管资源结构

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不仅要有一个合理的征管模式做保证,还会涉及到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人力资源等因素的系统配合和协调。因为征管模式只是贯穿于税收征收与管理过程中的一种运行方式,至于它是如何运行的,是否运行到位,运行效果如何,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去考察。正如我国现行的征管模式——“以纳税申报为基础,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从制度设计上角度看它无可厚非,但在运行中却产生了许多问题,如申报不实,漏管严重,税源不清,稽查低效,信息失真,计算机使用效率低,税务代理市场难以发育等,这些都造成税收直接流失。因此,完善税收征管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征管模式,还要将人力、设备、软件等税收资源合理利用,达到一个最佳的资源配置状态,以便从根本上降低税收成本。因为税收成本过大从相对意义上说造成了纯税收收入的减少,那么税收征管的高效率、低费用就无异于减少了税收流失的可能性。

二、加强税源监控

抓好源泉监控,强化税源管理是加强税收征管的基础,也是对税收流失的源泉性控制,因此应强调对以下各方面的源泉监控:

(一)加强对纳税户数的控制

完善税务登记制度是防止漏征漏管的首要环节;实行纳税人“户籍制”管理,设置片区户籍管理员,除办税大厅提供服务和专项、专案稽查之外对纳税户实行涉税事宜的动态跟踪管理,以落实责任,最大限度地杜绝漏征漏管。

(二)督促纳税人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对资金的控制

一方面是进一步从法律上规定和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主管的法律责任,对制作假凭证、假账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相关人员严格追究法律责任,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求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只能开设一个基本账户,避免多头开户;银行要进一步降低现金的发放标准,缩小现金的使用范围;加强税银合作,尽快通过税银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如果税务机关加强对企业银行日记帐和现金日记帐的检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通过“资金空转”等形式,如农副产品收购企业虚构农产品收购交易,由虚开农副产品收购销售发票导致税收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税源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要进一步认识到税源信息收集与分析的重要性,设置税源调查分析机构,配备专业人才,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了解、收集分析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准确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与预测,为征管、稽查工作提供依据。

三、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各国税收征管领域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各国的税收征管效率,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税务部门都设有税收信息中心或计算机中心。税收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治理税收流失的效率。“科技加管理”是近年来我国税务部门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切实有效的征收征管新思路。从前几年防伪税控系统、金税工程的实行到现在的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的推行上线运行,我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利用信息、网络等高科技进行税收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今后的税收征管工作中,我们还必须坚持这一工作思路,以增加科技含量、完善信息征管手段来提高我国税收征管的水平,向科技要税源,向信息要效益。

1、充分发挥计算机对税源和征管过程的监控作用,将纳税人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资金活动以及征税人征管查的全过程都置于信息化管理之下,不但使税务机关充分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税收来源心中有数,使偷税者受到有效监控,而且可以规范税务机关各岗位和各环节的工作,减少执法随意性。

2、通过信息化建设完成对各类信息资料的计算机存储和处理,以提高整个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便于稽查部门实施重点选案重点稽查,有效打击犯罪。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与银行、工商、海关、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以进一步强化防税效果,实现联手防范偷逃税的目的。

四、切实提高稽查工作水平

从性质和作用上看,稽查是税源监控流程的最后环节,是税收征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稽查体系的建设。

1、要在《刑法》、《行政处罚法》、《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为基本规范,逐步形成一套较完整,操作性强的稽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界定税务稽查的权限和程序。严格执行调查取证与处罚分开,听证、罚款与收缴分离稽查准则,既不能滥用权力,滥施处罚,更不能“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坚决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税。

2、健全对税务稽查的考核、监督制度,提高稽查管理的水平。加强对选案准确率、案件查实率、罚款入库率等的考核,促进稽查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从工作程序上要强化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等各环节的分离制约机制;在税务稽查部门内部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防止税务人员执法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3、采取多种稽查方式相结合的制度。如可以实行二级稽查制度,即一级稽查交给社会中介机构(如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等)进行一般的年度稽查,税务机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税务机关只需对大案要案进行直接稽查,以降低稽查成本,提高稽查质量和效率。为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上级税务部门还可以在稽查业务的组织安排上适当采取集中人力、分组跨地区交叉稽查的方式。这样以来,不但可以使检查活动由上级组织,避免地方干预;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有利于大案要案的集中、专项查处和稽查质量的提高,还便于交流各地稽查经验,有利于提高稽查干部的业务素质。

五、硬化税收制度约束

硬化税收制度约束,提高偷税者的违约成本,使偷漏税者的风险成本大于风险收益,是治理税收流失的一个有效措施。当税率一定时,偷漏税者的风险成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税务部门的抽查概率:抽查概率越大,即税务部门的抽查次数越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逃税成本越大,纳税人选择逃税的倾向就越小。二是税法规定的每次罚款率:罚款率越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逃税的成本越大,纳税人选择逃税的倾向就减少。对于精明的逃税者来说,只要逃税的收益大于逃税的成本,逃税的行为就会发生。因此,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要阻止偷逃税等税收流失行为的发生,可以通过查获概率与罚款率的一定的组合来实现。从查获概率与罚款率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看,查获概率较高时,罚款率可以在比较低的水平也能收到阻止税收

流失的效果;当罚款率高时,查获概率可以在比较低的水平也能收到阻止税收流失的效果。提高罚款率即加大对偷逃税等税收流失行为的惩处力度,是目前最为便捷有效的治理税收流失的方法。如果强调提高稽查概率,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稽查成本,这不符合税收的效率原则。因此,改革现行罚款制度,核心是要提高罚款率,甚至可以采取累进的罚款方式,这样既符合重犯重罚的原则,又具很强的操作性,较易对纳税人的违规行为起到遏制作用。

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由于法律体系比较健全,西方国家一般对逃税实行轻罪重罚。重罚之法不仅可以降低均衡稽查概率,缩小实际稽查面,减少税务机关成本,而且提高了纳税人逃税的期望成本,从而对逃税行为构成强大的威慑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国税法中罚款率是比较低的,为偷税额的0.5-5倍,即使这样低的罚款率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经常有不罚、轻罚、“以补代罚”等现象的发生。如果我们把罚款率提高到5-10倍,执行过程中也决不手软,并且以严格的制度约束执行税法的税务机关,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税收监督机制,那么税收流失的现象一定会减少。因此,提高实际罚款率是有效制止逃税行为的重要手段。(李剑秋)

第二篇:税收征管体系(定稿)

较为发达的国家都有较为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和较为规范的税收征管体系。因为税务代理人可以更加有效的协助纳税人申报和缴纳税款,一方面节省了纳税人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有效的减少税款流失,同时减少了征纳双方的纠纷,节省税务部门的征收成本。另外,一旦发生税务纠纷,税务代理人可以代理纳税人同税务部门进行沟通,有利于纠纷的快速解决,同时也能够促进税务部门自身的提高。最后,税务代理人本身也是税收制度和法规的义务宣传员,他们可以更加贴近公众的解释和宣传税法,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2.3国外的税务检查的比较与借鉴2.3.1美国税务检查的基本情况

在美国,纳税人的纳税是建立在自行申报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和申报表进行客观和仔细的审查,以促使纳税人依法如实申报。美国联邦、州和地方的各级税务局中,均设有专门税务稽查机构负责税务稽查和审计工作。税务稽查人员首先通过计算机自动数据系统对纳税人的申报表进行分析,并结合来自其他渠道的资料判断出纳税人申报表中的误差概率,进而选择出现下列情况的纳税人作为重点稽查对象:纳税人申报的缴税额与其收入来源有明显的出入;纳税人申报的免税额明显过多;收入数额庞大且无预扣所得税;具有特殊避税的嫌疑;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比例极不协调;营业过程中有大量现金收入;历年所得、储蓄、投资等增长比例不合理;连续亏损多年等等。税务机关在确定稽查对象之后,可以选择使用通讯审计、案头审计、现场审计等方式对纳税人进行审查。美国的税务审计面非常窄,只有2%,但对审计出来的逃税处罚非常重,并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大多数纳税人一般不敢逃税,大都能自愿遵从。

2.3.2日本税务检查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内容的不同,日本的税务调查分为三种:按照税务署的更正决定、赋课决定而进行的调查;为履行迟纳处分手续而进行的调查;为确认纳税人是否有违反诸税内容而进行的调查。调查的方式有任意调查和强制调查两种。一般所讲的税务调查意味着任意调查,调查时就纳税人提交的申报书、所附资料、收据等对纳税人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质问。拒绝此种调查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会受到适当的惩处。强制调查是对违反法纪的可疑者采用临时检查、搜查以及查封等形式进行的调查。如果违法行为被证实,纳税者会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税务调查制度与税理士制度联系密切,在有税务调查的场合,大都是由税理士在场应答。另外,日本还通过特别立法把涉税犯罪和刑事侦查权授权给税务机关的一个特别部门,也就是税务警察。不同于一般的税务检查人员,税务警察的最重要的责任事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但是,他们同样是以税务检查为基础工作的。设12立税务警察的主要目的一是可以提高案件的查处效率,另外就是可以通过刑罚的威慑力震慑偷逃税款的违法分子。

2.3.3阿根廷税务检查的基本情况

阿根廷是私有制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和申报纳税行为的监控,除了利用大众监督和税务代理监督,形成社会典论压力之外,阿根廷税务机关还与有关政府部门,公共服务部门建立了覆盖面广阔的税收监控网络,从中获取了大量经济、税收信息,为深入开展税务稽查提供有力的依据.如经济部负责提供宏观经济或区域性经济以及行业经济发展情况;银行负责提供纳税人资金运动情况;卫星负责监控农、牧业生产及收成情况;房屋登记局负责提供不动产购进者名单;汽车登记局负责提供新车购买者及旧车报废名单;船舶登记局负责提供船舶购进名单:海关负责提供进出口业务情况;公共服务部门负责提供纳税人生产耗水、耗电情况等等。税务局与上述部门大多实行微机联网或通过软盘传递资料。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有银行保密法,但法令又规定,在税务机关面前不允许有银行秘密。国家的税收利益是第一位的,政府各部门及公共服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实行共享不仅使税收监控更为有效,而且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税收执法合力。

2.3.4国外税务检查的经验借鉴

税务检查是税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较为耗费征管成本的一项工作。如何能尽可能的节省成本,同时又起到警示违法分子的目的,使各国面对的主要问题。比较上述国家,基本有三点:第一,重点审计,节省税收成本。如上文所述,美国的审查率仅为2%,这样做固然与其国家公民纳税意识较强有关,但是节省税收成本的因素也不能忽视。目前世界各国已经认同的是,重点检查的目的是起到震慑纳税人的作用,而非补收税款。对于那些重点税源实施跟踪监控,努力提高筛选案件的能力,才是税务检查的基础和重点。

例如,加拿大税务部门提出的“重点与可能”的原则,重点检查那些重要的行业、领域、大公司和重点个人,在人力和财力可能的情况下,展开审计,同时对于不同的税种和纳税人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第二,处罚力度较大,并追究刑事责任。如上所述,纳税检查的威慑作用才是它最终的目的。世界各国在对待偷逃税款的违法分子时都不手软,一方面要处以较大金额的罚款,另一方面在刑事法律中明确规定违反税法的刑事责任。加之发达国家公民本身纳税意识较强,信用程度较高,因此违反税法的更严重问题是信用的丧失,这将使得偷逃税款的个人和企业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第三,各部门联合协作,共同打击犯罪。各国政府一般明确授权税务机关有13权审计纳税人的一切相关资料,同时要求各部门全力协助税务机关办案,提供相关信息。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各部门同时对纳税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发动公众积极参与举报,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税收监控网。

2.4国外的税收法律责任的比较与借鉴2.4.1美国税收法律责任的基本情况

税务审计结束后,税务机关一般要发出通知,统称为“20天确认书”,即纳税人应在20天内决定是签章同意税务稽查结果,还是到上诉部门申请复议。纳税人申请复议应先填写一份内容详尽的“抗议书”,然后到上诉办公室与税务协调员进行面谈。上诉办公室是美国联邦国内税收署设立的一个专门裁定税收争议的机构,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85%的案件均可复议解决。纳税人若全部或部分同意复议结论,税务机关可先就已取得共识的部分加以确认,纳税人若反对复议结论,允许在90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美国是世界上税收法律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建立税务诉讼制度已有相当长的时期。有三种法庭可供纳税人选择解决税务纠纷:税务法庭、地区法庭和索赔法庭。税务法庭专门为审理涉税案件所设,完全独立于联邦国内税收署,使其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对税务争议作出公正的裁决。纳税人也可以选择地区法庭或索赔法庭提起诉讼,但纳税人必须首先支付税务部门要求补缴的税款后,才可以向税务部门要求退回认为是多缴的税款,如果索赔要求遭到税务部门的拒绝,或在6个月后仍未见该部门有任何的答复,纳税人才有权向地区法庭或索赔法庭对税务部门提起诉讼。纳税人无论选择向哪一法庭提起诉讼(税务法庭索赔部分的裁决除外),当事人双方都有权对该法庭所作出的判决提起上诉,若当事人双方对上诉法庭的裁决仍表示不服,则可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以获得最终裁决。

2.4.2日本税收法律责任的基本情况

日本在税务行政不服审查和税务诉讼上给予纳税人的权利救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即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其中行政救济称为“行政不服审查”或“行政不服申诉”,司法救济即税务诉讼。日本法律对一般的行政不服案件普遍适用“选择复议”原则,即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处罚的,可以选择先复议,对复议不服再提起诉讼;也可以不经复议而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但在税务处罚争议的解决上,考虑到其专业性强、处罚数额大等特点,日本《国税通则法》对此作出特别规定,即对税务行政处罚不服的,原则上应先进行复议程序,对处罚决定提起行政不服审查,对审查裁决不服的,才可提起税务诉讼,寻求司法救济。这就是日本的“不服审查先行主义”。14税务行政不服审查制度,是指纳税人不服税务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依法向作出该决定税务机关提出异议或向国税不服审判所提出审查申请,请求撤销或变更该处罚决定的制度。日本实行“二级复议"体制,即在通常情况下,应首先“提出异议”,然后才能“审查申请”。日本税务行政救济制度最为突出之处,就在于其有一个隶属于国税厅但又比较独立的机构——“国税不服审判所”。审判所成立于1970年,其职责是就纳税人提出的“审查申请”进行调查和审理,并作出裁决,以公正的角色和超然的地位,依法维护纳税人的正当权益。如果纳税人对国税不服审判所的裁决还是持有异议,则可进一步提起税务诉讼。但由于日本现代的司法诉讼除了需要巨额的费用以外,还需要相当长的诉讼时间,一审到终审一般需要10年左右,因此大多数的纳税人在这种讼案面前都望而却步,一般都以国税不服审判所的裁决作为最后裁决。2.4.3国外税收法律责任的比较与借鉴综合比较后我们不难看出,各国在税收法律责任的确认上都具有行政效率较高,重视纳税人利益的特点。首先,各国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纳税人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的时间、地点等基本条件;其次,各国都有接受纳税人申诉的机构,如美国的税务法庭和日本的国税不服审判所等;第三,为了重视纳税人的权益,各国司法都规定了上诉机制;第四,税务代理人和税务专家在纳税人复议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办事效率。2.5国外计算机在税收征管中应用的比较2.5.1美国税收征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美国在税收征管方面已逐步走上电子化道路,如今,虽

仍有部分纳税人采用传统的书面填表方式,但越来越多的纳税人选择了电子化申报方式,如电话申报、联机申报、1040PC表(即个人所得税计算机申报表)申报和因特网申报等,这些申报方式具有无纸化、无须邮寄、准确率高,更快的获得退税等优点。联机申报纳税是纳税人在家里通过联机服务公司填报纳税报表。联机申报可以提供各种基本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和分类报表。联机申报只需有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和软件即可。要用这种方法申报,纳税人必须通过计算机填好申报表,然后上网通过调制解调器将此表传送给联机服务公司或传送公司,联机服务公司和传送公司将收到的纳税申报表上的格式转变成国内收入局所需的格式,并传送给国内收入局。国内收入局会通过联机服务公司或传送公司通知纳税人纳税申报表是否被接收。在纳税申报表被接收后,纳税人将在8452-OL表(电子申报签名表)上签字,并将W-215表(即工资申报表)复印件和其他国内收入局所需的资料一同寄往国内收入局。有个人电脑的纳税人还可采用1040PC表直接向国内收入局申报。该表由国内收入局制定,实际上是将传统的11页打印纳税申报表缩减成只有2-2页的简易表格。它包含在专门的软件里,纳税人可在电脑软件商店买到这种软件。操作时,在2档“答题纸”格式中自动打印出申报表,只打印行数、金额,必要时打印出每行的填写。为了便于理解,纳税人在寄送1040PC申报表时要附一张说明书,用于解释每行填写的内容。如果纳税人选择直接储存退税,他将在申报后2周内取得退税,如果纳税人应该补税,他可以提前申报,并用支票缴纳税款。

2.5.2日本税收征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日本的税收电子化水平较高,有统一性、完整性、实效性的特点。统一性是指税务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根据税收征管工作需要统一开发运行,各级税务部门使用统一的信息模式和统计口径,各级计算机在统一状态下运行。完整性是指在税务系统内部不仅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而且各信息中心形成了由若干系统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具体包括:第一部分子系统是按税种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第二部分子系统具有税收统计功能,是对第一部分子系统的有效补充;第三部分子系统是公共通用系统,是对纳税人有共性的信息资源实行共享。实效性是指日本税务官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较高,其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是通过庞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的。

2.5.3阿根廷税收征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作为较为富有的发展中国家,阿根廷税务部门的计算机应用起步较早、水平也比较高,其计算机应用方面有两个特点值得重视:一是部门网络化。目前,阿根廷税务部门不但己经建立起内部总局与大区、省局之间的计算机广域网络和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电子邮件信息收发系统,作为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其税务部门与海关、银行、商检、卫生等其他部门也都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税务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的目标己经实现,其应用已从单纯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通过税务机关与银行的联网,纳税人可以方便地在开户行办理纳税申报手续,税务机关可以及时地掌握纳税人经营资金等运作状况,同时,目前其已经开始的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网上划转税款更是为纳税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也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功能网络化。阿根廷税务部门计算机软件模块之间的网络联接是其计算机应用的第二大特色,其功能模块是以税务登记和会计处理为龙头。联接发票管理程序、出口退税程序、稽查选案程序、偷税司法诉讼程序、清欠司法诉讼程序、破产清算诉讼程序,形成了一个从企业诞生开始,直至灭亡、消失的全过程的计算机监控网络。纳税条件的、产生纳税义务的经济行为,都应当交纳税收,税务机关也应当对其征税。但是,我国现行社会环境中,不少纳税人对履行纳税义务非完全自愿,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纳税征收模式也使得不少纳税人存在寻租行为,或者是侥幸 行为,“应收尽收”在目前也仅仅是税务机关的一个工作目标。另外,现行税收征管机构设置与税源分布不相称。随着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经济税源向城区(经济中心区)转移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税制的改革,这个变化趋势将更加必然、更加显著。但是,我国税务机关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发达、发展中、欠发达地区的税务机关的设置是完全一样的,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的机构设置完全按照行政区划统一编制、统一职能,造成税务征管的机构设置与税源没有关联性,税收征管资源与税源分布不相称,二者的结构性差异的矛盾十分突出。

3.2.5税收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虽然大范围的实现了计算机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但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和应用水平却远远跟不上形势的要求。特别是,税收征管信息的准确性、可信度不高,各种税源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税源信息应用水平较低,大部分征管业务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现有的信息技术没有充分使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征管信息化统一性尚未解决好。目前全国国税系统正在推行的CTAIS没有解决与原征管软件的接口。二是信息化的准确性和相关性存在问题。“金税工程“只能采集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普通发票信息和其他涉税信息仍游离于CTAIS之外。三是信息化的双向监控功能作用有限。要发挥CTAIS本身独具的对纳税申报和税务执法“双向监控”功能,就需要科学技术、信息质量和数量、机构设置和干部素质的综合配合,然而现行征管软件还不能胜任。四是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落后于信息化管理的步伐限制了信息化手段的有效发挥。3.2.6西部和广大农村不能适应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征管模式忽视了各地区的差异。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由于征管基础较好,纳税意识较高,具备实行新模式的条件,但是中西部和农村的并不具备较好的征管基础,纳税人的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对税法的了解甚少,而且税源特别分散,再加上税务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低,甚至连起码的征管机构和设施都不存在,在这样的条件下,新的征管模式势必勉为其难,脱离实际,达不到良好的征管效果。

税收征管经验

一是税收审查抓住重点。美国联邦税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财年税务审查面为1.3%。其中小企业审查面0.9%,大型企业审查面16.8%;大型企业是指资产表上千万美元资产的企业。“二八定律”法则说明,20%的群体占有80%的市场份额和拥有80%的社会财富。因此,税收管理与税收分析也要根据这一规律,轻重有别,抓住重点,运用信息技术实施专业化管理,抓好大型企业税收审查可控80%的经济税源。二是税收审查要抓住流量监测。税收检查在于审查流量而不是审查交易,流量即经济周期内总量与循环。我国增值税管理以发票或报关单等信息审查市场交易,不计其数的税收案件证明,这种“混凝纸”信息比对不过是符号游戏,“混凝纸经济”仍在虚构交易掩盖出口骗税或财富外逃。机会成本原理警醒我们,将大量工作时间投入采集与比对发票信息,必然会导致投入财务审查的时间不足,而财务审查恰恰是揭示经济体资产交易的价值转换内在联系与规律性问题。我们监控这80%的经济税源,应主要进行会计审查,以发票审查为辅。三是发票功效与管制的困境。国外税收管理制度规制了发票信息披露责任,从此确定纳税人协力义务与法律责任。我国发票管理制度以限制当事人行为能力,延伸出审批、销售、代开、核销、发票器具管理等系列行政权力。信息不对称与不完整本是公认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而权力者力求用发票管理追逐市场信息的完整与对称,这是反规律的。换言之,公共社会的会计信息管理,是靠社会公认的会计准则与审计规则,还是用行政代位印制财务报表或代理记账来减少财务虚假信息?答案显然不是后者!我们应该尊重市场客观规律,发票管理政策应该更客观,才能大量减少税收成本。四是推行纳税评估核定征收。在国外税收管理制度中,纳税评估(Assessment)行政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它是税收检查之后行政确定的税收估值。在信息不对称与不充分的环境下,这不失为降低行政成本、定纷止争的有效制度安排。我国纳税评估办法罗列出繁多数据分析公式,实为构建行政技术过程而非构建行政效力,在我国,纳税评估最终还应以“核定征收”行政过程获取效力,否则无异南橘北枳。通过以上国际经验比较,我们认为:一要抓大企业管理要推行专业化管理,要提高电算化查账能力;二是税收审查应尊重经济规律、尊重社会公共语言与计量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更具说服力与可信度;三要学习国外税收征管经验切忌望文生义,要关注行政作为的制度背景。

第三篇:如何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如何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基层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征管基础逐步夯实,依法治税全面推进,征管流程不断优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但是目前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执法刚性有待加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刚性。二是信息管税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网络的先进性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调查显示,基层有

67%的纳税人和75%的税务人员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充分。三是征管流程应进一步优化,征、管、查三大系列衔接和共享机制还需完善,办税流程应根据信息管税的特点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四是征管绩效考核有待改进,进一步解决干得多反而扣分多的现象。五是基层人员素质与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不相适应。

根据目前基层工作实际,提出优化征管体系建设的五点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是突出科学管理,提高收入质量。以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挖潜堵漏,坚持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努力提高税收管理质量。从我县情况看,目前新的税收增长点还没有显现出来,税源结构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工作存在着一些困难。这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坚持抓早、抓实、抓好,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千方百计组织税收收入。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收入监测、预警和税源变化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税源与税收收入分析监控。要建立健全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有机协调、良性互动的机制,推动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收入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性和科学性。

二是推进依法治税,完善考评机制。积极推进税务管理法治化进程,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过错追究制,规范税收执法。建立税收执法案卷定期评查制度,开展案卷讲评活动,相互交流提高。修订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每个岗位的工作量、质、绩及过错进行科学评价,依托计算机技术,建立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绩效考核机制,使考核分值更能体现实际工作水平。

三是优化征管流程,征管查有效衔接。在现行征管模式中,征收、管理、稽查三个部分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征收是模式运作的目的,管理是模式运作的核心,稽查是模式运作的保障。只有将三个部分内部理顺、彼此衔接、特点突出,才能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应积极探索行业管理新模式,加强征管查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和业务对接,明确并落实征、管、查各系列岗位在税源管理、纳税评估和纳税服务以及涉税信息收集、分析、报送的工作职责。

四是实施信息管税,注重效能提升。进一步加强税收综合征管软件和两个系统的运行维护,努力提升信息管税效能。抓好内、外网站建设,发挥税收宣传、信息交流、涉税服务主渠道作用。完善内外部信息交换制度,促进相关职能部门信息交换常态化。在推进信息管税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现(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有人员计算机操作技术水平的提升,近年基层计算机硬件配置水平不断提升,但应用能力和水平还没有跟上,迫切要求尽快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同时,适应信息管税的要求,最大限度简化办税流程,特别是目前一些双规运行的业务,应尽快取消纸质资料的报送,为纳税人及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减负。

五是强化税务稽查,打击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税务稽查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稽查力度,发挥税务稽查职能作用,依法打击各类涉税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稽查案件复查机制,提高办案质量。密切与公安、地税等部门协作,依法查处各类涉税违法案件,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加大稽查案件的执行力度,对违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罚,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执法到位,维护公平竞争的税收法治环境。加大新闻媒体曝光力度,打击和震慑不法分子,不断净化税收执法环境。

第四篇:齐心协力 构建税收“大征管”格局

齐心协力

构建税收“大征管”格局

开发区国税局

郑军农

为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和新财税体制的需要,2001年4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颁布了新税收征收管理法,2002年9月7日朱熔基总理签发了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总的来看,新《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以来,对实现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新《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取得成效

近几年来,区局紧紧围绕“增强纳税意识、提高执法水平”的主题,采取上下结合、内外并重的方式大力开展新《税收征管法》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力求在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上下功夫做文章,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进一步地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有力地推动了区局各项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征管“六率”逐年提高,征管基础建设绩效斐然:2004我们区局征管“六率”的平均分为95.75分,2005提高为96.44分,列全市第一名。

(二)经济户口持续增长,地方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底我们区局正常营业企业有1324户,2005年底有1356户,2006年6月底有1360户。

(三)税收收入高速增长,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财力: 2005年含免抵税额国内税收累计收入3271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5508万元增收7202万元,增长28.23%。2006年上半年共组织国内税收总收入19323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5235万元增长26.84%。

(四)执法质量有效提高,执法环境明显改善。近几年来,区局能够统一思想,提高税收执法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项税收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总局、省局的指示精神,尚未发现虚假企业和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擅自做出减免退税行为,税收执法没有出现大的偏差。

二、存在问题

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因而在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工作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税务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规章建设滞后,工商、税务登记信息不畅。《税收征管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工商部门应当向税务部门通报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的义务,同时“通报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但“通报办法”至今未能问世,使现有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增加了基层税务机关税务登记管理工作成本。

2.管理手段弱化。《税收征管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都明确地规定了纳税人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义务,第六十条也规定了纳税人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第三十七条也赋予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义务采取税收强制措施权。而实际税务机关对那些拒不履行税务登记义务的“钉子户”很少采取上述法律手段,尽管税收管理人员不厌其烦多次向其送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应纳税款核定通知书》。除少数拒不履行税务登记义务的“钉子户”外,在小规模纳税人中转借、转让、买卖税务登记的现象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地解决,税务机关后续的税收征收措施将难以落实。诸如纳税主体、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纳税款等问题的如何确定。

3.账薄、凭证管理仍旧是一个薄弱环节。检查发现,一是建账建制工作推行难。近年来区局一直不断完善《个体工商户建帐管理暂行办法》,试图从个体工商大户入手,积极推进和加强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然而收效甚微。二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制度没有落实。

(二)税务检查方面存在的的问题

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稽查人员在涉税案件的调查取证时不注重证据的“三性”,即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较为常见的是所取书证上不标明出处,亦无当事人认可的签章;二是在进入一般程序的案件调查中,只注重直接证据的取得,而忽视相关证据的提取。注重外部证据提取,而忽视了行政机关内部形成的证据,所取证据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三是是稽查报告不规范且过于简化,未用所取证据清淅地表述违法事实,有时适用法律法规失当,因而对案件的性质也确认不清。

2.对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缺档。《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稽查工作规程》都对应立案的情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是税务机关内部对税收执法权进行监督制约的一种机制。据了解这项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而没有立案查处。

(三)税务行政处罚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违反税务管理、发票管理规定,情节严重或是累犯的违法行为应适用一般程序而实际上用了简易程序进行处罚,使之产生一种错觉,继而为之。如,在纳税申报环节愈期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都从属于持续违章状态,都没有通过一般程序进行调查给予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

2.《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送达滞后。据调查,按简易程序处罚的,没有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按一般程序处罚的,已制作的《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不按期限送达而与《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的的问题仍有存在。这种行为不仅在程序上违法,而且相应的剥夺了当事人的合法辩解权力,使处罚告知行为失去相应的法律效力。

(四)税务文书使用、送达不规范的问题

税务文书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活动中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制作的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书面文件。它即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依法履行权力和义务关系的重要书证,又是税务机关进行税法宣传和依法征管的主要载体。它具有较强的程式性。在税收征收管理实践中,税务人员都必须对具体税务执法工作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按照法定依据、法定程序,按照填制要求认真制作相应文书,以记录税务行政执法工作全过程的真实情况,明确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促使征纳双方依法办事,依法履行权力和义务。并借以衡量税收征管工作质量,进行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然而,仍有一些税务人员对规范使用、送达税务文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不规范制作、引用法律条文不当、税务文书的滞后送达或送达对象错误之现象较为常见。

三、解决措施

近几年来,区局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建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征纳行为,强化了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建立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完善了岗责体系,密切了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加强征管质量考核和日常税收执检查工作,严格过错责任追究。这二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税务机关应从开展调查研究入手,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标本兼治,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工作。

(一)切实做好“重点建立和完善四个方面的机制”的工作。一是基层税务机关要加强调查研究,为立法机关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税收征管机制。要进一步推行集约化管理,上收税收执法权;要实行专业化管理,分解税收执法权;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网上考核监督力度,制约税收执法权;要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权。三是完善和落实以执法责任为核心的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分解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规程,坚持开展评议考核和日常执法检查监督,严格过错追究。坚决查处税务干部违法乱纪案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疏于管理干部的责任,切实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四是建立健全严密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特别应当加强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执法监督。

(二)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普及税法知识并加大税务机关权力和义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开设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热线,设置咨询窗口,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使税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通过设置举报专线电话、意见箱、局长接待日,聘请义务监督员,虚心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反映和意见,使广大知法、守法的公民都成为税收工作的支持者、监督员、贴心人,营造依法治税的外部环境

(三)建立部门协作护税机制。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堵塞税收上的跑、冒、滴、漏,确保国家税收收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单靠税务部门一家完成这样繁重的历史重任,显然是有很大的困难,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税务部门联系与配合,建立各类纳税人信息共享制度,经常核对纳税人的信息资料,准确掌握户籍税源动态数据。同时要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加大贯彻和落实《税收征管法》的力度,不断推进依法治税,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自觉纳税、人人护税”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完善税收征管监控机制。《税收征收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我们做好日常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级税务部门为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税收征管办法和制度,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执行落实这些已成文的制度,把税务部门内设科室工作交叉业务不衔接的问题研究解决好。同时,把一些单项管理软件和工作与常规性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税收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真正形成基层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上的合力。税务机关的法规、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认真开展经常性的专项税收执法检查,从制度上和机制上确保《税收征管法》的贯彻落实。

(五)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在政治学习上,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的教育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教育。认清形势,端正思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在业务学习上,除利用执法监督检查、征管质量考核等专项工作以及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税务干部进行培训外,应举办中期培训班对税务干部的税收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运用知识进行系统的轮训,并严格地组织考试考核,纳入人事管理档案。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的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切实提高税务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税务干部队伍,确保税收征管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第五篇:关于建立专业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探讨

关于建立专业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探讨

国家税务总局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税收工作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十五”期间征管改革的奋斗目标:“通过进一步完善新的征管模式,初步建立以信息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这里指的税收征管体系是在信息化支持下的征收、管理、稽查的专业化分工管理体制,即征、管、查分权的管事制。它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成立三个专业机构,进行权力制约,三者之间既明确分工又有机联系,形成税收管理的一个有机整体。本文就此作一粗浅探讨。

一、建立专业化征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建立专业化征管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税收征管体系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和形式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它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受其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特别是当前企业的e化经济迅猛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大量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这些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要求税收工作提高征管水平,适应形势的发展。而由于税收征管现状与经济形势发展的不对称性,致使税务部门不能及时、全面掌握纳税人信息,造成征管质量低下,重复劳动过多,征管成本加大。而专业化的征管查格局,则以大型数据库和广域网为依托,实现数据的高度集中处理和共享,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征管质量,堵塞征管漏洞,提高征管质量,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二)实行专业化分类管理是依法治税的需要。

据有关资料表明,1999年我国的税务行政“官司”中,税务机关胜诉率只有15%,败诉率却高达32%,53%则是通过做工作后撤诉的,而败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执法程序不当造成的。这一数字充分说明原征管模式在执法程序的内部监督管理上存在着漏洞,再加上部分税务干部执法素质不高、专业化不强等因素,导致税收执法权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出现执法随意、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等现象,而实行专业化分类管理后,一方面可以在内部执法程序上对税收执法权力进行分解制约,加强权力监督,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税务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执法技能,从而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

(三)建立专业化的征管格局是WTO透明度原则的要求。

我国已经加人WTO,透明度原则是WTO的重要原则之一。税收是国际国内贸易政策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WTO成员国(方)税收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也必须符合透明度原则的要求。税收行政的透明度首先取决于税收程序的透明度,它的关键在于对纳税人的税款核定、审计及对税收违法事实的认定和对税收违法行为处罚的程序、依据和标准都应当规范化和确定化,尽量减少和避免税收行政行为的随意性。而专业化的征管格局则正是通过对权力的分解制约和明确岗责划分,来对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减少或避免随意执法行为发生的。

(四)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建立专业化征管体系提供了技术条件。

专业化征管的前提是岗责划分,形式是专业化分工,需求是部门协作。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则恰好为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所以只有将岗责划分与现代化科技有效结合起来,贯彻科技加管理的方针,才能充分发挥专业化征管体系的效能。

二、建立专业化征管体系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建立理想的税收征管模式的目的在于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实现税收利益的最大化,充分体现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使各项税收政策通过征管模式落实到位。所以建立专业化征管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实行权力分解和制约,推进依法治税,提高征管质量和水平,降低税收成本。

(二)要求。

1.明确岗责划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专业化分工后,必面对征管查三个机构在内部分工和外部协作上明确各个机构及各个岗位的职责,并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增强各岗位人员履行职责的主动性,减少和避免因推诿扯皮而造成的工作脱节和不连贯,进而影响征管质量和水平。

2.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和共享。专业化分工后,征管查各成体系,只有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数据的集中处理和共享,才能真正建立起专业化的征管格局。

3.收缩机构,精简人员。我国拥有近百万税务大军,素质参差不齐,税收成本较大和不适当性已勿庸讳言。要适应在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征管体系,就应提高人员素质,实行集中征收,收缩机构,精简人员,降低税收征管成本。

4.优化纳税服务,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按照集中征收的要求,大力推行包括电子申报在内的多种申报方式,实现税、银、库联网,减少纳税环节,简化纳税程序,方便税款的申报缴纳入库,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5.提高税源监控能力。专业化征管体系建成后,由于机构收缩,县局是一线征管单位,科室进大厅,撤销了全职能征管机构,甚至县以下的税务所也要撤掉,这样势必要影响到对税源的监控力度。所以在专业化征管格局下,如何提高税源监控力度、减少漏征漏管是摆在改革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6.提高稽查质量。通过加大稽查力度,提高稽查质量,打击震慑偷税行为,发现、反馈、堵塞征管中的漏洞,使征、管、查协作并进,促进专业化征管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三、建立专业化税收征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基层改革目标不明确。

税务人员对改革的步骤、要求及结果不能准确把握,靠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方法,只能加大工作量,影响改革进程和质量。如现行的征管软件TMSIS,由于在当初设计时不支持多元化申报功能,但为了适应改革进程,尽快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就不得不对TMSIS进行增强补订程序,重新构造功能,这对于市地级以上的国税管理部门而言,只是进行修改程序的编写,而对于县区级以下的税务部门而言,则要面对的是几千户纳税人、多个数据库的整理修改,增加的工作量及因此而增加的税收成本是可想而知的。而即将推行的CTAIS软件本身就具备这种功能,所以能否在CTAIS运行以后再进行多元化申报改革是当前不少基层税务干部存在的疑虑。产生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缺少对改革的前瞻性和预测性,缺少对改革内容的了解和准备。所以建议我们在推行CTAIS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真正了解什么是CTAIS,具体功能和要求是什么,充分做好CTAIS推行前的准备工作,以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岗位不明,责任不清,工作程序脱节。

成立征、管、查三个专业机构,它的运行保证就是要建立一整套内部各岗位和各专业局之间的岗责体系。我省虽然在改革的初期也制订了过渡期的业务协调方案,但由于对具体工作没有达到最细化,岗位责任划分不清,分工不合理,缺乏考核等监督制约机制,造成内部手续传递混乱,业务繁琐复杂,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影响改革的进度和效果。

1.发票发售问题。现在基层税务所发售的普通发票必须先与征收局签订代售发票协议,在形式上虽然取消了税务所直接发售发票的权利,但实际上仍然履行发票发售的功能;另外还存在管理局因管理需要,对某纳税人采取停票措施,但由于手续传递或责任不强等问题,该纳税人利用“时间差”仍能从征收局领出发票,造成工作脱节。

2.代开发票问题。目前运行的代开发票的程序是:县局审批,基层税务所缴税和办税服务厅开发票三个环节,手续更加繁琐复杂,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

3.金税工程岗位设置问题。金税工程在县局设9个岗位,综合科负责登记岗、发票发售岗、税控设备管理岗;政策法规科负责一般纳税人认定岗和数据采集岗;计划征收科负责认证和报税岗;管理局负责日常稽核岗和税源管理岗。运行的主要程序是计划征收科将认证和报税信息传到政策法规科,进行一般纳税人稽核系统软件的数据采集,然后上传至市局。但政策法规科对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易把握,这样数据采集岗设在政策法规科就形同虚设,极易出现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现象。而将数据采集岗划到计划征收科后,认证、报税、数据采集在同一单位,便于业务协调,增强责任心,更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认证、报税与申报之间存在的问题。一是时间及地点问题。目前运行的模式是企业于例征期前先到办税服务厅进行进项发票认证,然后于例征期再到办税服务厅进行销项发票报税,最后回所在税务所进行申报纳税。这种运行方式不但给纳税人增加了负担,大大提高了纳税成本,而且容易产生纳税人利用认证、报税、申报的时间地点不一致、税务机关报税信息不共享的这一弱点,进行虚假申报,产生偷税现象。所以在远程网络申报还未开通的情况下,对于住址在城区或

业务量较大的企业可以在例征期前进行认证,而对于边远农村、业务量较小的企业则可将认证、报税、申报三个环节进行合并,统一在例征期由办税服务厅负责受理。二是区间问题。由于抄报税的区间是以自然月为准的,而现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区间则绝大部分不是以自然月为准的,造成了报税数据采集的时间范围与申报数据的时间范围不一致,加大了征前审核和征后稽核的工作量,特别是将来CTMIS运行后,如何能保证报税与申报数据的一致性,是我们目前应尽快解决的问题。所以建议应由政府进行协调,在全省范围内对会计区间进行修改,统一以自然月为准。

5.办税服务厅管理及权限问题。按省局要求,取消征收局后,县(市)局各业务科室前台人员进入原征收局办税服务厅办公,这一改革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两个问题:(1)办税服务厅的管理方式问题。办税服务厅应由谁负责管理以及如何管理,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如果是县(市)局业务局长直接进入大厅办公,会出现因业务分工不同,权力受限而无法拍板决策的问题;如果指定一名大厅主任或进驻大厅的业务科室负责人轮流管理,更容易出现扯皮现象;(2)办税服务厅的权限没有明确。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县(市)局各科室不具备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但实行新模式后,大厅要面对的直接的税务行政执法及处罚问题,如加收滞纳金等一般性税务违章行为,办税服务厅是否有权作出处理决定,它究竟享受哪一级的权限,建议上级税务机关及时予以明确。

(三)税源监控力度不够。

对税源的监控仅仅停留在表面和静态管理,征管的“死点”和“盲点”仍然较多,漏征漏管户依然存在,这已成为专业化管理的源头障碍。虽然新《征管法》作了在税源管理上与工商和银行两部门进行联控的规定,但由于个体、私营业户的大量存在和逐渐增加,经营方式更加灵活,他们可以储蓄存款或个人名义开设银行帐户来满足其经营业务的需要,规避监控,在未进行税收清算或有欠税的情况下而一走了之,造成税款流失。所以在税源的控管上已不能停留在静态管理的思路上,要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全面实施监控。在静态管理上,要继续落实税源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职责,增强责任心;同时在占有大量的纳税人生产经营数据资料的前提下,全面引入纳税评估制度,对纳税人实施预测性监控,对个体户按照《最低税额标准办法》进行双定征收,对小规模纳税人落实《小规模纳税人评估制度》,对一般纳税人参照涉外企业管理的评税制度进行预测,全面对税源的动态进行预测和分析。在动态管理上,通过政府协调,打破部门信息各自占有、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局面,建立税务机关同工商、银行、民政等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在纳税人进入或退出任何一个渠道时都能得到监控,从而达到动态管理的效果。

(四)多元化申报问题。

多元化申报是指为纳税人提供的自主采用的方便、快捷、准确、低成本的申报方式,它的目的在于降低税收成本,实现集中征收。但我们的改革应着力于适应中国现代经济的“二元”结构,不能让现代化的征管模式超越现实的征管条件和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县城城区采取集中征收、管理、稽查是合理和必须的,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特别是山区、老区,就必须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灵活、多元化的措施进行税收征管,稳步、循序渐进地推进专业化征管改革,切不可操之过急,超越经济发展水平,摘模式化和一刀

切。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由于旧的税收宣传观念的存在,以及受经济发展水平及纳税人素质的影响,社会大众的纳税意识普遍不高,对税法的遵从程度较差。以辉县为例,全县山区面积占2/3,1 700余户农村个体纳税人散布在全县20多个乡镇农村,知识结构、文化水平较低,纳税意识不强,即使目前实行的“一元化”的税务所大厅申报,也是在催报催缴的情况下完成的。电话申报和银行网点申报方便、快捷,但其前提是纳税人已在银行存够当月的应纳税款,就目前农村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承受能力而言,很难实现。第一是不容易接受。由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较差,在心理上和行动上不愿意接受,另外,农村纳税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电话申报方式来说,因数字较多,不易记忆,操作确有困难。第二,即使纳税人乐于接受,就目前农村的经济状况而言,在税务所进行申报纳税时,又可以同时办理领购发票、税法咨询等涉税事宜,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在推行多元化申报过程中、由上级要求进度,下级税务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政策变形,片面提高多元化申报比例。据了解已经出现税务所通过验证时机,大量注销那些规模小管理难度大的业户,将之转为临商户进行管理,在数字上片面地达到了多元化申报的比例要求,但实际上却造成了大量的税源、税款的流失,这与我们推行改革的初衷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在农村进行多元化申报改革中,应切合实际,加强宣传,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行。

(五)加强稽查管理。

稽查管理上,目前存在着由于岗责不清,分工不明,对信息资料不能实现有效的共享,造成选案准确率低,查案不透,制约机制不力,处罚不重的现象。应进一步完善计算机选案指标,提高准确率,严查重罚,并分析税源管理、征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堵塞征管漏洞,促进税收征管水平和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的提高。

(六)关于税收成本问题。

我们作为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激发了改革的活力。但我们还应冷静地思考,改革是否也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即改革的成本问题。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消除负面影响,降低税收成本一,也是摆在改革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关于隐性成本。由于改革力度大,要求高,税务人员思想波动较大,患得患失,对改革认识不清,造成工作推诿滞后,影响改革进程,无形中加大了税收成本。另外,纳税人对改革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增大了开展工作的难度。其他诸如人员的隐性超编、中心所功能闲置等问题,同样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改革的成本。

2.关于显性成本。推行CTAIS硬件设备要求较高,需要更换正在运行的大量的低档次的微机,然后进行网络化建设,据测算,每个税务所租用DDN线路一年的费用为7 200元,而建网所需的路由器、集线器等网络设备一次性投资最少在11000元左右,这对于年税收收入任务不到百万元的税务所来讲,是否能达到相应的回报值?另外,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撤销税务所,将来必将造成现在投资建设的这些网络设备的闲置和浪费,所以,我们应从降低税收成本的角度来探讨,使用拨号网络传输数据是否能符合CTAIS的运行要求。因此,应尽早建立我国的税收效率指标评价体系,对每项税收工作进行指标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成本,降低税收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下载试论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的构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菏泽市国税局立足实际 强化措施 积极构建税收征管体系

    菏泽市国税局立足实际 强化措施 积极构建税收征管体系 字号:【 大 中 点击次数: 112 小 】 菏泽市各级国税机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对前一阶段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总结,并......

    关于加强税收征管(本站推荐)

    基层单位如何加强税收征管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突飞猛进,规模经济不断壮大,为税收培育了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税源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如何......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征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最终版)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征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 陈庆厦 税收征管绩效评价是税务机关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税收征管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概括性的评价。 税收征收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

    加强自然人税收征管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加强自然人税收征管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白彦锋:加强自然人税收征管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我国针对自然人的税收征管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仅将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性和充沛性受到......

    税收征管相关测试题

    1、《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适用范围是:( )。 A.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 B.各种税收 C.海关和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各种税收 D.税务机关和财政机关负责征收的各种税......

    税收征管一般程序

    税收征管一般程序 税收征管的一般程序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环节。税收征管法对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各环节的权利、义务......

    税收征管总结

    遵化市地税局 二OO四年度税收征管工作总结 2004年度我局在唐山市局和遵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省局倡导的 “管理年”、“落实年”活动,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

    税收征管改革

    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改革创新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不竭动力。 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保证了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