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突围》的读后感
怀着一腔感动读完了陈晓华老师的《班主任突围》,虽然都是些波澜不惊的小事,却被他用深沉的爱攒成一串闪动着理性光芒的心灵珍珠,捧一卷在手,默默分享着只有陈晓华或是如他那样成功的老师才能享受到的人生快慰。
一、合作是教育团队协调的核心
陈晓华老师在《班主任突围》中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就是合作,也正是这一环扣一环的合作,造就了他今日的辉煌。
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有合作伙伴,要在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找到班级工作的突破口,而学生正是绝佳的合作伙伴。陈晓华准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真诚地把自己融入学生内部,以自己的智慧和亲和力把孤军奋战转化为团队作战,使他的班级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他巧借学校内外的各种力量来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协调各种潜在的矛盾,妙用他的魅力磁场,吸引着班内外各种“分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自主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
陈晓华老师深谙学生心理,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激活每个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使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慰,享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他知道,教育的责任不是要塑成千人一面,而是要百花争艳,是要引导学生在个性飞扬的同时认清集体之于个人的意义,认清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让每个人融入到集体当中,使得班级管理自主,班级活动花样百出,看似从容不迫的身影背后,是他多年积累的智
慧和倾囊而出的爱心。
三、交流是引领家长参与教育的途径
这时候的陈晓华老师有如身处隆中的诸葛亮:干练的班级部落,各级责任人、齐心合力的家长拉拉队,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他呢?
四、爱心是突围教育桎梏的法宝
陈晓华老师说,教育需要敬畏,教育需要学生由心而生的仰慕,然而教育更是永远也离不开人性最本真的需求——爱!
“生日,幸福如我有几人”这句话中的骄傲和自豪显而易见,精心的策划、布局、礼物„„读到这里,谁能不为陈晓华的精彩而喝彩呢?谁会再问:“陈晓华,你的使命是什么?”他用真诚填平了师生间的沟壑,同时也找到了一条走进学生内心的捷径——对学生发自肺腑的珍惜与热爱!
痛苦的戒烟历程,成就了情意绵绵的绝情书——“戒烟,在幸福中享受戒烟”,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这句话从一位三十几年烟龄的铁杆烟民的口中说出呢?爱学生,师之责,爱老师,生之责,他是一个被学生爱在心尖上的老师,看着学生们留给他的字笺,看着他的幸福文字,谁能不为之动容?我们总以为学生是小孩子,可以哄,可以骗,但他却一针见血地指出,高中生是要真心实意地去对待的,假的友好,他们一
看便知。是啊,如果用一个字来评判他的《班主任突围》,那么我只能选择——爱!
打开《班主任突围》,就如同翻开他的班级日记,如同亲临了他的第一线,若我是他,我能不能一样的从容,一样的热诚?“也许几十年后,老大已经不在人世,假如你和她还有交往,倘不经意地说一句:‘其实老大对你挺好的。’相信她最终会明白老大的苦心„„”这样的一段话,负载了他的几多无奈,又蕴含了几多期望与爱怜啊!
地藏王说:渡尽众生方证菩提,陈晓华的心里是不是也怀着普渡所有班主任的爱心呢?一次次地翻看着学生和家长给他的留言,一次次感动,深深地觉得,陈晓华的《班主任突围》更像是教育向人性化的突围,是用一颗深沉的爱心引领我们走向教育的幸福彼岸的渡船。
《班主任突围》的另一主打是社会效益的突围——家长大军及时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是陈晓华老师工作的又一亮点。他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联系方式——家长会、电话、短信、QQ、博客和论坛,与家长们适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为形成内外一致的教育“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组织的家长会上不再是对学生简单的指责和家长们低眉顺眼的聆听,而是学生们认真准备,家长们积极参与,班主任激情放送,回荡在教室中的掌声,诠释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创意。
第二篇:《班主任突围》读后感
知道学校要我做班主任了,我特意从图书馆借来陈晓华的《班主任突围》,它山之玉,攻我之石。在‘幸福,让教育成为幸福’一章中,陈老师讲述了一个我曾经也遇到过的案例。案例中有位女生行为另类,语言张扬、无所顾忌、我行我素,和同学的关心很僵,她自己也是心情郁闷。陈老师跟她谈话语重心长最终失败,这引起更多学生对这位女生的厌恶和排斥,甚至有学生想去教训她。陈老师站得高望得远,及时扭转这种不良的思潮泛滥,于是,趁这位女生不在教室的一个晚自习的时候,跟全班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内容很长,很有教育意义,因此,我全盘照录:
同学们,近来班里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许多同学用手机发短信,有的用纸条表明心意,有的在网上,在信箱里留言。有鼓励,有劝诫,有理解,也有很生气的。你们的心意我明白,是为了老大好。有的同学心直口快,是老大你什么都好,就是太傻。对此我很开心,也很感动。
同学们,我理解你们,你们都是为我好,但也请同学们理解老大,帮助老大,鼓励老大。我有以下几点理由,还请同学们好好想想,看看我想的有没有道理。
(1)从家庭的角度,每个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唯一的孩子如果教育失败,意味着全家的希望成为泡影。我是为人父母的,我理解父母内心深处的吁求与期盼。从父母的角度考虑,我只能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2)从你们同学的角度考虑,你们走到一起是缘分,同学一场,我们才刚刚努力,怎能轻言放弃
我们的路还很长,碰到一些坎,是很正常的。她一时拧不过来,我们要给她时间,要有耐心。原来我和几个班干部说过,在班上就像没事一样,淡化这个**,不必刻意走进她,更不能刻意躲避她,该说的说,该做的做,就像没事一样,给她一个轻松的正常的环境。许多时候,是需要自己才能买过去的,我们如果能够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情况下,让她在时间的洗礼下从容迈过去,让她在将来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好同学好同事好妻子好母亲,我们就做了一件胜造七级浮屠的好事。
同学们,我们将来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将心比心,在我们痛苦失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期盼什么,心里一定很明白————那就是,需要一双温暖的手,一颗能够理解并呵护引领我们的心灵。
曾经,做过短暂的两个月艺术班的班主任,碰到一个类似的案例,没有经验的我最终让一位女生与班级渐行渐远,与同学水火不容。
多读书,多汲取高手的经验,我将越来越成熟,教育的幸福将会纷至沓来!
第三篇:突围——读后感
《突围》——读后感
作为首个中国企业案例系列,《突围》一书引以前车之鉴如何教你(企业)在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可以长盛不衰。该书出于郎咸平教授,而书中案例大部分由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在其指导下完成,重点针对企业经营与战略管理和股市操控等课题的探讨。在我的感官世界里,郎教授是个直言不讳的人,而为民代言,披露现实的风格更加吸引我。
《突围》这本书大概写于2005年,反映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2004年)国内外企业如何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经历荣辱兴衰。概括的讲就是引用案例,通过理论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并且站在客观一面分析各个企业为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胜出或是淘汰的原因。本书共有四大部分,依次是战略分析、战略转型、战略整合和战略控制,而每一部分都有两章组成。9
第一部分“战略分析—我们在哪里?什么是企业应有的战略?”
郎咸平从目前国内的标杆性企业入手,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放眼中国经济的大环境,论述“我们在哪里”和“未来的财富规律是什么”等问题。文章一开始就提起联想,联想在国际化进展裹足不前、主营的PC业务也无法继续提升的压力下,想到了多元化战略。但其结果依然遭遇瓶颈,时至目前(05年左右)尚未摆脱。在这里,郎教授告诉我们并非企业有资金就可以随意投资某个行业(IT),也不能高估自身的实力而盲目的制定计划(联想打入世界500强,几年内营业额从200亿增长到600亿)。由于联想在进入新业务时并没有详细的发展蓝图,未能加以善用和融合该资产导致其资产回报率从2001年的19%下降到2003年的12%。究其根本是因为联想始终抱着那个“哪个行业有潜力。就进入哪个行业”的惯体位性思维。别外一点,在谈到企业是“先做大再做强”还是”先做强再做大”的问题。联想试图通过收购而扩展义务,但结果是一周内联想的CAR由10%下跌至-6%,原因在于联想根基未深,电脑品牌的知名度也仅限于中国大陆,很难开拓海外市场。对此,他认为正确的思维是先做强,然后做大。联想作为一个向高科技迈进的企业,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而盲目扩大企业规模,其结果必然失败。
联想如果想进入世界500强,必须在一下几方面有所突围:
1、认清事情的本质,选择正确的途径,而非盲目推崇和陷于僵化的思维——自主创新。
2、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的快速反应,控制成本,同时拥有一套完善的工序流程制度。
3、拥有整体发展战略,引进海外专业人才,建立与战略想匹配的文化。
4、解决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主营业务的影响。
我们要认清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金融政策尚未稳定;美国对于中国企业的态度捉摸不定;企业家对做大、做强的理念领悟不深。
现阶段国企是经济主流,如果把国企做好卖给大众然后让职业经理人介入,这就类似于英国的藏富于民,直接把财富由国有转给每个百姓。个人觉得这样做更好的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在产权国有的前提下是很好的。这些年来,企业私有化进程不断推进,符合中国产权改革的现实情况。但是,问题在于法律缺位下的合法性和买卖双方自定价格的交易,致使国有财产流入私人口袋。因此,完善法律体质相当的重要和紧迫。
当金融政策掌握企业家的财富,国家该如何应对?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想知道答案。本书认为,不能通过加息解决物价指数居高不下的问题,调整利率在以控制经济过热为目的的宏观调控中没有什么效果。而提高利率会使对利息调整敏感度高的企业(私企)带来打击,从而导致经济衰退。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固定汇率制,这个“动作”企业办不到唯有国家能办到。
相对于联想,韩国的三星、LG、现代将对我们有所启示。就三星而论,它作为电子产业的后来者,完全认清企业与其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去开发若干年后未必领先的产品和技
术,不如花较少的资金直接购买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IT技术是不可能被隐藏的。
第四篇:《班主任突围》读书笔记
陈晓华,2009,《班主任突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痛苦郁闷厌倦的教育生涯走向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2005到2008年,从师生关系到家校合作到自主管理到享受教育,作者成长为一位真正富有教育智慧的有创意的幸福的教育者。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使命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真心善待我的学生。
一、自主管理----给学生松绑,也给自己松绑
(一)管理理念
1.原则让学生有尊严,他才会去维护尊严,进而保护他生活环境的尊严。
2.目标:打造高贵典雅、秀外慧中的班集体,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展现自己的风采而充满自豪感,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她的尊重而且拥有尊严。
杜威说过,“希望得到尊重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
“人类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并以得到赏识为满足。”詹姆斯(美国心里学家)
3.要素:一个坚强的、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自己集体的核心团队;健康向上、达成共识的主流舆论
4.策略:激发学生智慧,在全班征集最佳自主管理方案
我这么自豪,是因为有你们,所以我要真诚地感谢你们!(深深地鞠躬)
首先感谢大家精彩的表现
班级活动仪式化。(聘书、演讲、班会交接)
(二)操作流程
1.通过公开演讲,民主选出7位德才兼备、声望高、有热情的部长,颁发聘书,然后“组阁”自己的部落成员,包括纪检部、文娱部、生活部、宣传部、文化部、学习部、体育部等。(自由组合、双向同意)
2.各部长抽签确定组次,部落成员坐在一起。
3.每个部落负责值日一周,包括一日常规管理,如班级卫生、擦讲台、擦黑板、早操、眼操、管纪律等。卫生部长只要和值日的部长交待清楚注意事项,责任会分摊到各部,而各部又会落实到个人,人人负责到位。自修课纪律的交叉管理:部长全权负责,纪检部持久督察,班长关注,学习氛围营造,再加上纪律的约束等。
4.每周班会时间,由上周值日部落和班长进行小结,给下一任部长提建议。下任值日部长进行施政演讲和承诺。然后由本组之外的其他所有同学进行评分,一轮过后,优胜部落将获得一定的奖励。
5.大轮回结束后,选出优秀部长,颁发奖品,送别上任部长,再重新组合,重新挑选各部部长,新部长就职演说。
首先从全班同学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性格外向、在同学中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照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将学生编排到每组,每组6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1-6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
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评选出得力的小组长、创设组名、形成组训、制定目标。小组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的阶段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包括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习成绩等方面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在团队中预期要达到的水平。
二、学生心理
(一)其实,人人都在承担着各自生命的压力与痛苦,我们无法逃避,只好负重前行。
1.每个人都有心理危机;2.树立目标,给自己添加学习的动力;3.根据目标制订详细的计划;4.找到一个与你实力相当的同学作为竞争对象,借以刺激自己的好胜心,激发自己的行动。
(二)毕淑敏:《我的成长我做主》;吴维库:《塑造阳光心态》(讲座)
(三)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尽早树立职业理想,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由于年龄的有限和在阅读中增长知识的有限,在一定的阶段内(广为认同的为到18岁),孩子的思想深度、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可能同一个有阅历的成年人处在同等水平。因此孩子要学会从成人那里借鉴经验教训,以汲取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营养。如果孩子误以为平等就可以无视长者的建议,那是孩子最大的损失,是我们教育上的偏差。
走上社会,不是每个人都赏识你,要有经受挫折的能力。学会赏识别人。
班会:“身边的美丽”
(五)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六)应该提高听课效率,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路。
(七)面对挫折:如果你把头埋进琐碎的细节之中,那么你会认为这是失败。但若把心放在高处,俯瞰人生,俯瞰整个高中……:你会发现:这平凡生活中的点滴酸甜、丝缕苦辣,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呢?
只要不放弃,一切不可思议的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终点就在前面,千万不要放慢你的脚步!
面对今天,我们分秒必争;面对明天,我们信心百倍!
1.高三的学生,说不希望考个好大学那是假的。因此必须得在这个诱惑颇多的世界里沉下心来,用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萌芽的种子。
2.每个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歌曲;3.每个部长准备一个幽默笑话
4.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三、学生学习
1.要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被老师拖着扯着被动地应付。学习的主要任务不是做作业,而是掌握有关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认真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再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然后反思做过的习题,加以整理和总结,再理出要点一二三,这样的学习才是主动学习。
2.要重视课堂大餐。认真听好每堂课,随时记下要点,不明之处课后立即消化,不能拖到以后。掌握要点和有关知识系统后,通过适当的题目巩固。要把基础掌握牢固,晚上要系统地归纳、整理每天的所学,最好储存在记忆里。
3.要用心学习: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处处留心记忆处处嫁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链。
4.要快乐学习:以学习为快乐的事情。人生来事实上不平等,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将享有不同的资源。社会也是永远不公平的,所谓的公平那是法律意义上的。而当今的高考却是现代中国人必须面对的最平等和平公平的事情。因为高考的门槛对于所有的考生来说,它没有年龄的差别,没有城乡户籍的差别,它给人从“生来不平等”的开始到获得一个“公平的结果”提供了一个公平的机会。当然,要达到这个公平的结果,是需要你的努力付出与奋力拼搏的。
我们为了自己的前程,在公平、公正的状况下参与竞争,有什么好郁闷的?当你是主动学习,摒弃了那种被逼着学习的无奈,你就会多很多学习的乐趣,你就会计划安排自己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后你就会有成就感。如果你是用心学习、自己安排计划,你就会有一种我的学习我做主的怡然自得。
人生道路上我们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高考只是一个人在成长中面对的第一次社会挑战。高考挑战的是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毅力品质,挑战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挑战的是一个人拼搏的精神、为了达到目标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对历届将要参加高考学生讲座的基本思想就是:
战略上藐视高考,战术上重视高考。
坚持不懈地从自己的薄弱环节抓起。
坚持每天问每门课老师至少一个问题。
坚持每天背至少十个英语单词。
坚持处理好三大关系(和同学朋友的关系,和父母亲人的关系,和“ta”的关系)。坚持制定每天的《任务时间表》,从睁眼到闭眼。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
能坚持这样做,不仅仅是高考成绩能改变,更重要的是能改变自己的个性品质和人生道路。
坚持每天晚上计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排好第二天的“任务时间表”。充分利用每天可以利用的时间。尤其是晚上,自己安排好时间,每一个时间段完成了任务,就奖励自己吃一点好吃的,休息一下。呵呵,零食选好一点的,高质量的,但是只是作为自己奖励自己的物品。
坚持每天每门课至少问一个问题。坚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最薄弱的知识环节上。坚持每天背至少十个单词。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录在录音机或者手机里,每天“迫听”。还有,在自己学习的桌子上,放上一个“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激励自己!
不抛弃!不放弃!
5.我很想帮同学们,最大限度地为同学们营造出一个适合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我很想为大家做点什么,只要大家心情愉快,高效主动用心快乐地学习,你们要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6.毛主席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7.组织班级同学给生日的同学唱生日歌(寿星上台)
8.建立班级博客。
四、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1.衡量校园生活质量的三个维度:愉悦的、充实的、有成就的,即愉悦感、充实感、成就感。
2.策略:打造集体环境,营造集体欢娱的氛围
(1)让班级成为展现个人风采的舞台
(2)让班级成为异性间互勉互励的平台
(3)让集体成为同学们进步的动力和见证人
五、家校合作
第一次和家长见面,必须赢得家长的信任,树立起教师的威信。而家长会是班主任实现自己理想教育的最佳平台。
批评与表扬的艺术: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某个学生,你伤害了他;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某个学生,你伤害了全班同学。不是不要表扬批评,而是要注意尽可能“纵向”表扬和批评,因为“人比人,气死人”。
第五篇:苏东坡突围读后感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1看完《苏东坡突围》,是的,他突破了眼红者一拳一脚的糟践,突破了那越发起劲的搓捏。在我看来。苏东坡被贬谪黄州,确是一种突围。
如此璀璨的光芒环绕在这位大文豪身边,越发的明亮,就越显出它周围的暗淡无光。忌妒,多么可恨的字眼,不敢说每个人会有这种心理,但至少我承认自己曾经有过那么一秒钟。于是我知道该提升自身的修养,或许我也需要突围,突破这丑陋人性的羁绊,追求一种宽阔的胸襟,才能超脱自己。
我替苏东坡哭泣,就如同一颗珍珠被一股酸溜溜的唾液慢慢腐蚀着。美好的篇章被加工得面目全非,原本作诗那种优雅清静的心境被浮华的纷世扰乱了。太过优秀却成了罪名把他扣压铁栏中。更可悲的是,还得亲口扭曲自己作诗的心情以求息事宁人。我没有华丽的文藻,可作为执笔者,和苏东坡一样我也爱护自己写下的一字一句,因此,倘若要我说这是一篇反帝的文章,该是多么的痛苦啊!
但我也替苏东坡高兴。虽说被贬谪了,可落得两袖清风,一身清闲,不是一种解脱吗?脱去那件华丽却又沉甸的外衣,当一个渔樵于江渚之上的闲人,他在大起大落后豁然开朗,一笑泯灭了过去的恩仇。40岁左右的他已知晓风残烛的老人那份看破红尘的心态,那刻,他成熟了许多。也是这份豁达,他不会像我们一样记恨那张张向自己吐过口水的嘴脸,而是洒脱地挥挥衣袖作别那浑浊的空气。
总是要在这时,才知道自己有多幼稚,有多自以为是,才发现曾苦苦追寻,引以为傲的都是过眼云烟,我渴望有一泓清泉洗涤心灵里的污垢,渴望狭窄的心胸会开阔起来。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2很喜欢读余秋雨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不仅仅因为他是文学大家,更是因為他的作品深邃,引人深思,读时思想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文字游走,时而高兴,时而叹息,时而惊奇!
他在《东坡突围》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读到这里时感觉很心酸,众人都觉得苏东坡这样一位享誉千年的大文豪一生都是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的,但余秋雨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疲倦,他的狼狈,他的孤独……
东坡一生被贬很多地方: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站。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屈辱,失意之感不时袭来,在这里,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四周一片静寂,只听得到自己心跳的声音。黑夜里,他不止一次问自己:是选择抗争,还是选择忍辱?
于是,他独自徘徊在这偏远而又荒凉的黄州,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这么走着,从白天到晚上,一直到深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将他的无助记录了下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他就这么走着,直到有一天晚上,他来到一个地方。这里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这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不正是周郎赤壁吗?他思绪万千:“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破荆州,下江陵,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固一世之雄也,然而现在他又在哪里呢?自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又何羡乎?
于是,浮动的心开始归于平静,圆润而不腻耳的声音在耳旁回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3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下,苏东坡的形象似乎变得更加清高,更加豁达。在本文中也列举了几个与东坡有关的人物,运用它们在东坡遭受乌台诗案的举动来反衬出东坡的无助与无奈。
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在那一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竟没有打击他内心的信念,换来的是一篇篇乐观积极的诗篇。他没有放弃,他一直坚持着,尽管三番四次的被冤枉。在字里行间,似乎流露出作者对东坡的同情,不!与其说同情,倒不如说是对他那种精神的敬佩,一生曲折的东坡,在黄州的生活,更加体现了他人格的魅力。他成全了黄州,同时黄州也成全了他。在此地饱受精神痛苦,这种痛苦比乌台诗案所受的严刑逼供更让人不堪。但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东坡并没有带给我们过多的悲伤失望,而是将悲伤化为动力,不断积极向上,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了那种被嫉妒后的宽容,体验到在困难前的无畏,对于人生的无奈以及对万事万物的博大胸怀,这是东坡给予我们的力量。
东坡乐观,这似乎也是一种洒脱,不求名利,清高自许也是他做人的宗旨。“苏东坡突围”,他要突的是小人的围攻,文化的围攻,因此,坎坷人生成就了他,也给予我们读者莫大的启示!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4说到苏东坡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横溢,文学了得。这人倒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乐观。老师说,苏东坡这个人,既有作为道者的“因缘而适,随遇而安”,又有作为儒者的“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我喜欢苏东坡的乐观精神,笑对人生,一切都会过去。后来,在老师的介绍下看了余秋雨写的《苏东坡突围》。终于明白,这让人惊叹的笑对磨难的乐观,就是磨难一手培养而成的。我不禁在心里,把磨难比成了一柄雕玉刀。
不得不说余秋雨先生果然是一代散文家。苏东坡被贬黄州前的经历在他的笔下一点点展现。关于苏东坡,我惭愧地表示我只知道他那光鲜亮丽的外表,并不知道他背后的艰辛。在余秋雨的笔下,苏东坡的形象在我面前一点点地开始展现,然后色彩一点点地开始显现,轮廓一点点地开始鲜明,他人生最为艰苦的一段,通过余秋雨先生的笔,在我面前,如同展开的一幅画。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举世闻名的人往往有着你难以想象的过去。很多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人们都望着他们的外表艳丽的光华,而忽略了他们背后所经历的故事罢了。我倒是要感谢余秋雨先生了,他把苏东坡的磨难呈现在我面前,如要把这比成一道菜肴,品一品,自然是苦的。
苏东坡的才华横溢,锋芒毕露。这个超时代的文化名人,竟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小人们因妒忌而排拒他、糟践他、毁坏他,最后终于让他被送入狱牢,命悬一线。而把他送到到这离死亡就差一步的路上的,不是别的,是诗句,是诗句把他推上了死路。所幸还有一些人懂得他的价值,在皇帝面前数次求情,终于,他得以释放,被贬黄州。他开始自省,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从而作出了举世闻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些千古杰作。遭遇磨难不仅是痛苦,更是一种磨砺、一重洗礼。磨难,就像一柄雕玉刀,而苏东坡就是一块玉。让苏东坡变得坚强,成熟的,正是这柄雕玉刀。风雨过后是彩虹,他已经熬过了风雨,接下里,属于他的彩虹,那三部千古杰作,就在这里,在黄州,诞生。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已然变成了他成为伟人的催化剂!促使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感谢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彩虹背后必曾有过风雨。苏东坡那乐观的精神,史诗级的作品,终是由挫折这把雕玉的刀雕成。“玉不琢不成器”感谢那把雕玉刀,造就了中国史上一代文学奇才。而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时不时被自己的雕玉刀雕刻,请不要因为疼痛而放弃,因为,属于你的明天,马上就要到来!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5有人将评论余秋雨先生的历史散文见诸报端,言语之间颇有些不恭之词。秋雨先生十分恼火,于是连篇累牍地一通发泄,他发表的一些散文中,这种情绪溢于文字之间。最具代表性的是他最近出版的《山居笔记》当中一篇叫作《苏东坡突围》的文字。
我喜欢读散文,当然也包括秋雨先生一些写得不错的散文。但对他以历史为题材的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情绪和理念,读后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特别是那篇《苏东坡突围》。英雄气短,伟人困厄,这本来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带有规律性的事情,更何况是在黑暗的中世纪。因为他们杰出,因为他们超越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他们不被常人所理解,特别是不被世俗所理解是很正常的。东坡先生也常有“高处不胜寒”的感受。东坡先生在宋代文坛独树一帜,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其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位文学天才,一位书法大师,他是出类拔萃的。他又是当时一位着名政治家,显赫一时。由于他代表的`利益集团,政治主张及自身的历史局限等十分复杂的原因,而遭到排斥,贬谪,这也是历史中很正常的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正因为这种特有的身世与经历,才造就了东坡先生大气磅薄的词风,酣畅淋漓的书意与不同群伦的政治才干。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去考察历史人物,那种被理想化了的,既在文坛得意,又在政坛显赫,名利场中双双获利的杰出人物,实在难寻难觅。
文学上的不同观念,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可以,而且也应该交换意见,甚至可以展开评论,批评,这才是正常的现象。如果听到某些批评意见,也许这种批评中有偏颇之处,便给人扣上“群小”、“陷害”、“围攻”等等罪名,那谁又敢再批评阁下呢?别人不批评了,难道就证明自己“杰出”了吗?这恐怕也是一种“霸道”作风吧?东坡先生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逆境中没有沉沦,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他那些着名的词篇,散文及书法代表作,大都是在他被贬黄州的十年中所作。可是东坡先生当时并没有“突围”的意图,也没有怨天尤人的愤慨,反而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英雄气概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豁达与傲岸。抛开历史的真实性不谈,单就一个替苏东坡突围的命题,会不会使人有借题发挥之嫌呢?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6这个暑假在姐姐家,看到姐姐研究生的论文研究课题是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文学发展历程,处于对这个的好奇,我偷偷的翻看了姐姐的书,对其中一篇文章印象深刻,这篇文章就是余秋雨写的《苏东坡突围》。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就是苏轼,余秋雨先生说:“苏东坡是那种中国文化史甚至是世界史上即不可遇又不可求的文化伟人。”开始我并不怎么理解,我只是知道几篇苏东坡写的词,虽然不是怎么能读懂,但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我开始对这样一个大文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姐姐的讲解下,我看完了《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不是很长,但是把苏东坡的经历写的很详细。在“乌台诗狱”之前,苏东坡的声誉与成就就很大,他的诗文、他的书法、他的为官之道,都足以使他流芳百世,但是这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苏东坡来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只有乌台诗狱过程中所受的苦难与折磨、也只有在四年黄州的众叛亲离、也只有在朋友一个又一个地远离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子虚乌有的罪名泼向自己时,这位大文豪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端旅程。在四年孤寂独处的过程中认真地反思自己的际遇、世界的无常,终于自己大彻大悟,才能真正地认清了人生间的真面目。创造了《前后赤壁赋》。
苏东坡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孟子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苏东坡正是经受住了这样的磨难,才成就了今日的辉煌,体验到了在大难临头后的无畏、体验对于人生的无奈、体验对于天地万物的博大胸怀!这也许是苏东坡先生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许比诗词歌赋更珍贵。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7记得当时看到赤壁赋左边的苏东坡画像时,还满脸失望的对小小说:“怎么这么丑呢,拜读他文章和诗歌的时候总幻想着应该是一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眉宇间透露出的豪气逼人,应是一个炯炯有神的美男子,可现在看来不过是个糟老头。”
实话说来,我也并未见过苏轼的长相也更不愿相信那画像是他真实的长相,因为自从看过《人生若只如初见》后,对诗歌便有了喜爱,借阅时也最爱东坡的诗,总是灵气逼人,东坡式的独特神韵和气概贯穿始终,是他人仿不来也写不来的。且不说豪放词,怕是悼念诗也写得比谁都痴情,看得我流过泪,心里念叨:若此生能遇到像东坡这般的好男人,可是三辈子福气,赶紧嫁了。他的人格魅力不论几经岁月流转也始终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
看《苏东坡突围》余秋雨写东坡被贬的那段史实心中直替他喊冤,整件事从头到尾无不只有莫名其妙可以形容。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虽不值得与此事相提并论,但那种被推到风尖浪口,周围的所有人不论是家长老师甚至是朝夕相处的同学都冷语相加,冤不知何处申、理不知何处出的心酸和苦楚我是感受过的,被打入谷底无助挣扎的感觉我是晓得的。更何况是一代文豪,受尽了追捧和喜爱,拥有无数“挚友”,甚至当朝皇帝都为自己的忠实读者,这种得天独厚,这种殊荣无不直引他登上了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但也就是这个时刻他狠狠地摔了跟头。那得多疼啊!仿佛从百丈高的悬崖失足跌落,竟可笑的捡回了一条小命,弄得一身湿,半身不遂,仰天长叹,叹自己苦命不幸,天不惜怜眷顾,又何用?
而他站起来了!这就是我们所崇爱的苏轼,苏东坡,苏大文豪,他就是有这般不倒的意志和挺着疼痛依旧迈开大步走自己的路的能耐,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得来的。你看他失足后都做了什么?他没有怨天,痛斥那些小人伪君子,而是在寂寞中反省过去,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看清了那些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无情抛弃他的客面之友面具下的真实面孔,明白了人世间的冷暖原也不过如此;他拿起了锄头,自己耕种,抛弃锦衣玉食的过去,自给自足;他发现一切都不算太糟,河岸边原是一片“桃林”;他不恨将他拽至谷底的他所挚爱的诗词,而是更加疾笔,留下了不朽诗篇!
他在自己的人生的波谷另起一条抛物线从而达到了另一个顶峰。许多伟人都声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我言东坡乃是站在小人肩膀上的巨人,用小人的小,成就了自己精神的大,突出了邪恶、低贱、粗暴的重围,成就了自己不朽的人!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8说起苏轼,无论在书法上,绘画上,还是在诗词文坛上,均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时候,觉得他拥有和孔子一样的地位,又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在世界上,有三种对社会有益的影响的三种人,一种是名人,他在这个阶级里,属于最低层,其流传的时间与影响不是很大,但多方面仍基本可以接受:另一种认识伟人,流传时间与影响比名人更深一层,但这阶级的人,人正反两面人都很均匀。而苏东坡,也是这三种人之中,最高级阶级的人——贤人。所被当时接受的人微乎其微,但对后代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受到赞赏也是最高的,而作为当时的苏东坡过着连平民的生活都不如,受到了比任何人都残酷的刑罚,受到比任何人都大得冤屈,受到比任何人都多的嫉妒。连苏东坡的弟弟也说:苏东坡所受的这一切,源于大的才华太高了。是的,某事有好的开端,并不一定有好的结尾。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虽在生活条件艰苦的环境下,被受监时,但苏东坡仍甘愿在人民中为人民做贡献,尽自己所能,把知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改良环境,改善生活,使他们过上好日子,这,也是苏东坡高贵情操,乐观,智慧,为别人着想,如促完美之人,却交上世俗之友。这也使苏东坡孤独一生,一无知己,也无知音。
作为一代贤人,真不容易,同时,也为他们的经历感到悲哀。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9乍看这个题目我着实很纳闷:怎么,一代文豪苏东坡也曾投笔从戎?读完全文才知道,他突的是文化之围,是小人的围攻。
“苏东坡”是什么?是大江东去的豪放诗词?是独树一帜的美妙书法?是超凡脱俗的高超画艺?我只能说他是一个集全美于一身的出色的人。就是因为他太优秀,才遭到一些品格低劣的人的围攻。用他弟弟苏辙的话就是:“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于是就有了臭名昭著的“乌台诗案”,就有了文坛上的“赤壁之围”。
作者把这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说“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被捆压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精辟之斯!于是我想到了不甘以皓皓之百而蒙世之温蠖自沉汨罗江底的三履大夫;同时被贬且处以极刑的太史公;不被曹操所容的才子杨修;及清朝大兴的文字狱。也许作者是对的。中国的文化史一直在被统治者或灵魂卑劣的小人所控制的阴影里畸形的发展。这是中国的“独特”国情吗?中国人不是向来以宽广的胸襟、谦逊、厚以待人而自诩吗?
我又想到了毕加索。这位伟大的画家的作品在他生前无人问津,同时期的画家对他总是嗤之以鼻,百般讽刺。他逝世很长一段时间后,作品才被世人认可,从此价值连城。“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是的,也许这是人类的通性,使人性中卑劣的一面。
呜呼!我一说不出话来。但愿今日的苏东坡们不再被围困!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10今天翻开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忽的便翻到《苏东坡突围》一文,便觉兴趣突起,于是便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读起来。这位当代文学巨匠会对这位宋朝的文学骄子作出怎样的评价呢?不,苏东坡不应只属于宋朝,他属于整个历史、整个中华乃至整个世界。
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已被无数人颂扬,我也就不在多说了。读了《苏东坡突围》之后不知为什么总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就想把它写下来。
东坡才华横溢、名震九州、官居太守,有太多的荣耀和光环,越锋芒毕露,危机就越来越深重,终于有一天,它在一群文学小人的鼓捣下爆发了,既像一场毫无预警的地震又像是一个蓄积已久的堰塞湖轰然崩塌。最终他被流放到了黄州,落魄孤单。因为他的才气、他的锋芒最终造成了自己的被贬,而又是同样的原因造就了千古传诵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造就了这个伟大的诗人。
前几天补课时,我的一个同学和我聊天时说到她自己在班上太默默无闻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怕在班上出风头会有人背地里说她闲话。我想了一下,答道:“你要知道,若没有人说你的闲话也就没有人说你的好话呀!”古往今来的伟人们哪一个没有被这种“闲话”困扰过?有的人正是这种“闲话”铸就了他,就东坡一样,而又有多少人在这种“闲话”下害怕了、屈服了,失去了他们的可爱、高贵与魅力,却得意了那些邪恶、低贱与粗暴呢?在历史长河中,这个叫做“闲话”的旋窝不知旋进了多少英才,消逝了多少伟大,使这些本该大展宏图的人失了勇气、消了锋芒,史书上又不知失去了多少本该有的才华横溢,整个中华又不知失去了多少精神食粮。
这些人退缩了,“闲话”战胜了他们。他们没有了“闲话”的干扰,但也失去了历史的褒扬,不管他们有多少才华,也就从此淹沉了。而有的人战胜了“闲话”便达到了更高一层的境界,达到了一个永垂青史的高度。而东坡正是突破了这个围,才达到了这个历史的高度。
不要害怕展现自己,不要畏惧那些只会躲在暗处的小人的闲言碎语,因为那是世人对你的肯定,是你汗水的结晶,但也不要在成就下眩晕,理智的面对你所拥有的一切,才能把握住这一切从而走向更高更远。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相关文章:
1.《苏东坡突围》读后感范文
2.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读后感
3.《苏东坡突围》读后感1200字
4.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节选)》练习及答案
5.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全文
6.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
7.余秋雨《苏东坡突围》阅读答案
8.苏东坡突围读书笔记精选
9.《苏东坡突围》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