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简介

时间:2019-05-14 17:1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简介》。

第一篇: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简介

2012-01-09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依托于东北农业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级大学科技园之一。2008年开始筹备建设,2011年正式落成,同年注册成立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科技园以有效整合学校与社会综合资源为主导,以发展农业生物科技产业、强化现代农机装备开发为主要特色,坚持政府引领、市场化运营、公司化管理,政、产、学研三方合作,社区、校区、园区三区联动发展的建设模式。重点强化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饲料及添加剂、生物制剂等领域及其配套支撑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截止到2011年7月,科技园累计有入园企业40家,涉及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肥料及制剂及服务行业5大类,其中教师创办企业30家,约占75%。学生创办企业2家、校友创办企业4家和4家配套服务性企业。全部企业中36家为科技型企业,约占90%,这些企业科技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且企业在技术、成果、人才方面均与东北农业大学有实质性的联系。

园区现有管理人员9人,本科生以上学历占100%,年龄结构合理,管理人员素质高,学历高,凝聚力强,业务水平高。园区下设企业发展部、科技信息部、教育培训部和财务部4个部门,各职能部门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共同承担科技园各项工作。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孵化能力,将逐步形成以科技园为引擎,三个专业园(化工路农业示范专业园、黑龙江省畜牧业科技园区、江北食品科技产业专业园)为骨干,若干个产业基地为联动的三维一体化纵深部署格局。科技园将在校东侧化工路与闽江路交叉口处规划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大厦和约1万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中心,利用强大的平台优势,撬动大学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立足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使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成为资源集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生物产业科技园。

第二篇: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

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 2003年4月学校将原农学院教学实验站、园林与艺术学院教学实验站、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学实验站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学实验站建制整合组建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经营、建设江西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基地。2010年7月被省科技厅授予“省级农业科技园”称号。

科技园现有果树蔬菜教学示范园(含盆景园2公顷)约13公顷亩;绿化苗木教学示范园约10公顷,农业教学示范区园约11公顷;建有育种、耕作、绿肥、农学院实训基地,拟建水产基地、昆虫测报站;另有后山林木教学区174公顷。

科技园的组织机构主要有:科技园管委会,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管委会下设综合科(含二级财务)、科教科、经管科和园林工程部。

五、今后工作重点

农业科技园是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基地,今后,农业科技园要着力创造条件吸引师生进园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大名、特、优新农产品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示范。在建设和谐科技园区的同时,依据学校总体规划,大力做好“一个基地,二个平台”建设,即校内实践教学和科研基地建设,高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示范推广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全员劳动合同制的用工制度,优质优酬、高效高酬的分配制度,全成本核算的核算制度,按服务等级考核的考核制度等企业运行机制。加大产、学、研结合和校企联合开发的力度,积极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资金和人才,把技术、资金和人才有机地融合,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高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提升为“三农”服务水平。争取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积极申请进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分会理事单位。

第三篇:东北农业大学社会学作业(范文)

社会学复习题

第一章

一、选择

1、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D)﹡

A描述功能B解释功能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二、填空

 1、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一词。﹡

2、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评功能)、(教育功能)。﹡﹡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学:它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四、简答

答:

社会学的认识功能:

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将来怎么样。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社会学的实践功能:

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维护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从而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的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 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章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一、选择 1、1、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发表的(B)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A《经济与社会》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 D《中等市镇》

2、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B)。﹡

A马克思 B韦伯 C涂尔干 D戴维斯与摩尔

3、把人类社会的精神成就称作文化,而把物质成就称为文明的是(B)。﹡

A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B19世纪德国学者 C19世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D2 0世纪美国学者

4、把社会学看作科学之“王后”的社会学家是(A)。﹡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5、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C)。﹡

A.交换理论 B冲突理论 C中程理论 D宏观理论

6、(B)是中国较早讲授和研究社会学的先驱者之一,1923年曾担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A陈翰笙 B瞿秋白 C许德珩 D孙本文 7、1979年(B)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学等需要赶快补课。﹡

A胡耀邦同志 B邓小平同志 C胡乔木同志 D费孝通先生

8、有人将社会学喻之为“社会医学”,把社会学家称为“社会医生”,这说明了社会学具有的(C)功能。﹡

A社会管理 B社会教育 C社会批评 D社会控制

二、填空

1、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是(圣西门)。﹡

3、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4、马克斯•韦伯把权威分成三种理想的类型,即(传统型权威)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

5、当代现代化理论中的“信息社会论”的代表有:《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和《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

三、名词解释

社会学“本土化”:就是社会学中国化,也就是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四、简答

1、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2、(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五、论述

(1)情感方面:情感性——情感中立。

(2)义务方面:扩散性——专一性。

(3)规范方面:特殊性——普遍性。

(4)地位方面:先赋性——自致性。

(5)利益方面:集体——个人。

第三章 社会

一、选择

1、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C)。﹡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利益关系 D人际关系

2、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社会关系是(B)。﹡

A氏族关系 B家庭中关系 C村庄中关系 D朋友关系

3、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A)。﹡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志缘关系

4、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C)。﹡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

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

5、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区域的边际处,产生的一种混合文化,就是(B)。﹡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 C文化圈 D边际文化

6、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B)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A同心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半圆形

7、《新人口论》的作者是(C)。﹡

A马尔萨斯 B阿尔弗雷•李维 C马寅初 D丹尼斯•梅多斯

8、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即(A)。﹡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联系 B提供食物、提供空气、生态平衡

C提供食物、补充能量、提供热量 D生物交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9、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区域的边际处,产生的一种混合文化,就是(D)。﹡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 C文化圈 D边际文化

10、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A)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A同心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半圆形

11、社会作为一种关系系统,其主要特征是(ABCD)。﹡﹡

A.社会以人群为主体 B.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C.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D.社会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

E.社会有丰富的文化

12、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关系称(C)。﹡﹡

A社会关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社会规范

13、研究社会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平衡关系与相互协调的规律的学说,孔德称之为(D)。﹡﹡

A社会物理学 B社会学 C社会动力学 D社会静力学

二、填空

1、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口)、(环境)、(文化)、(劳动)。﹡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制度:它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2、文化濡化: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相互接触,其中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

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

四、简答

1、(1)他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要。

(2)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和其他动物不同,并不仅仅满足于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满足不会解决需求,只激起更大的欲望。

(3)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4)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5)失范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是不利的。

2、(1)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

(2)简单和初步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但复杂的关系是由简单的关系组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们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是人们之间通过语言和行为直接发生的关系。(4)人们之间交往最密切,相互最了解和最有影响的关系。

(5)初级社会关系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邻里关系。

3、(1)时空上的普遍性(2)变异性(3)相对稳定性(4)强制性(5)阶级性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一、选择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D)对个体社会化的必要性。﹡

A大众传播媒介 B家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

2、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关系称(C)。﹡

A社会关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社会规范

3、研究社会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平衡关系与相互协调的规律的学说,孔德称之为(D)。﹡

A社会物理学 B社会学 C社会动力学 D社会静力学

4、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ACDE)。﹡

A技能社会化 B结构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5、社会学界对个人社会化研究的角度有(A)(B)(D)()()。﹡﹡

A文化的角度 B个性发展的角度 C历史的角度 D社会结构的角度 E整体的角度

6、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包括(A)(B)(D)(E)()。﹡﹡

A获得人格和自我 B培养社会角色 C满足情感需求 D实现文化转移 E完成世代交替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B)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B)。﹡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二、名词解释

1、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改善。

2、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3、预期社会化:是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

三、简答

1、简述个人社会化的特点。(1)强制性。

一方面,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个人在受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2)能动性。

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都有一定的选择性。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

四、论述

1、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外界社会环境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

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一生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③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1.学校:对于进入学校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在社会化方面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作用逐渐超过了家庭和家长的教育作用,从而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

同辈群体:①在同辈群体中,大多数活动并非由某种权威所安排,他可以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在平等的基础上和他人进行交往,建立或中断某种人际关系。2.②个人在同辈群体中可以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

1.工作单位:①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②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和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很大。

第五章 社会互动

一、选择

1、根据社会约束力的强弱,以下排序中正确的是(C)。﹡

A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宗教 B法律、宗教、风俗习惯、道德

C风俗习惯、道德、宗教、法律 D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2、“入乡随俗”是一种(D)行为。﹡

A和解 B妥协 C容忍 D顺从

3、社会行为是一种(D)。﹡

A无意识的行为 B偶然性行为 C反射性行为 D有意识、有意义的行为

4、从众行为是一种(C)。﹡

A消极行为 B积极行为 C既有消极的,又有积极的 D价值中立的

二、填空

1、社会互动”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1908年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

2、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是(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行为者相互依赖)。﹡

三、名词解释

1、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四、简答

1、(1)不能胜任角色,即某人不具备一定承担角色的能力,但却阴差阳错地被安排到某一位置上。

(2)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即“大材小用”、“此材彼用”。

(3)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

2、(1)竞争是指以超过对方取胜为动机,互相争胜的行为方式。

(2)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公开的对抗性社会行为。

(3冲突的特征在于双方必须直接接触,冲突各方在利益、意见和态度方面的根本对。

(4)而竞争并不要求直接接触,也没有情绪上的对立,更不必彼此打击。

3、(1)它必须是人们对于一个相同目标的追求,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争。

(2)它这个被追求的目标必须是比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即一个人或一些人夺取了目标就意味着另一个人或一些人失去了得到的机会。(3)竞争的目标主要在于获得目标,而不在与反对其他竞争者。

五、论述

1、(1)所谓冲突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冲突的产生是由于个人或团体间的利益、意见和态度方面存在根本对立。(2)冲突的负功能:冲突的破坏性

(3)冲突的正功能:由于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以及冲突的潜在力量,有可能使社会更好地调节不同群体、阶层之间的利益,经常地沟通意见,实行对话,避免矛盾的根本对立。(4)对冲突的调适的重要性。

(5)强调发挥冲突的正功能,加强社会调适机制。

第六章 社会群体

一、选择

1、人类的第一种家庭形式是(A)。﹡

A专偶婚制家庭 B偶婚制家庭 C伙婚制家庭 D血婚制家庭

2、群体动力论最早由(D)提出。﹡

A霍曼斯 B克里斯蒂 C米勒 D勒温

3、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C)。﹡

A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群体 D组织

4、婚姻总是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主要包括(ABCDE)。﹡﹡

A血缘关系 B民族 C宗教信仰 D阶级 E身体

5、人类群体的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有(ABCDE)。﹡﹡ A它是生产活动的需要 B它是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

C它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它能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

E它是个人物质生活的要求

6、群体动力论的局限性表现在(ACDE)。﹡﹡

A强调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忽视了其他关系

B强调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C没有看到群体行为产生和变化的根本动因

D研究对象还未达到普遍意义

E心理学方法多于社会学方法

7、(B)曾把群体分为家庭群体、工作群体、社区群体和利益群体。﹡ A达伦多夫 B巴克 C列宁 D马克思

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断代家庭

9、下述判断中,(D)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的特点。﹡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二、填空

1、家庭的结构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四种。﹡

2、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把家庭的历是形态历史形态分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

三、名词解释

1、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

2、通常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3、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地域范围,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

四、简答

1、一般来讲,群体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初级社会群体的正负功能。

正功能:(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3)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1)从微观心理学角度看,初级社会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从而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2)从宏观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社会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五、论述

1、(1)性生活功能;

(2)经济生活功能;

(3)精神生活功能;

(4)教育功能;

(5)抚养、赡养功能

(6)稳定社会功能 *请举例分别说明之。

第七章 社会组织

一、选择

1、组织平衡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D)之间的平衡关系。﹡

A组织目标与成员需要 B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 C组织与环境 D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

2、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C)。﹡

A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群体 D组织

3、帕森斯把社会组织分为(ABCE)。﹡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整合组织 D文化组织 E文化维系组织

4、现代形式的组织结构有(AC)。﹡

A矩阵制 B直线职能参谋制 C事业部制 D职能制 E直线制

二、填空

1、在组织理论意义上,(马克思·韦伯)是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简答

1、(1)特定的目标体系。(2)成员的角色化。(3)正式而明确的规定。(4)权威体系和科层化的管理。(5)组织是一种历史现象。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选择 1、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是(B)。﹡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在(abcd)。﹡﹡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C闲暇时间的增加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E生产关系的变化

3、下列各项判断中正确的是(ABC)。﹡﹡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超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转移属于结构性社会流动

B社会结构开放程度的提高既是社会流动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流动的前提

C从重视个人发展的先赋条件到重视个人后天获得的条件的转变,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D在现代社会中,先赋条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不存在了

E从流动的方向看,空间流动属于水平流动

4、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BCDE)。﹡﹡ A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根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一些特征决定的 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 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

D消除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 E地位的获得是以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为条件的

5、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包括哪些基本阶级(ABDE)。﹡

A小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知识分子 D工人阶级 E农民阶级

6、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B)。﹡

A马克思 B韦伯 C涂尔干 D戴维斯与摩尔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分层:它是指一种有等级的社会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不同社会地位的拥有者之间被不平等地分配。

三、简答

1、(1)农村改革与城乡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城乡流动。

(2)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3)所有制改革与阶层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职业流动。(4)教育结构的变动促进了阶层流动与代际流动。

2、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3、从一定意义上讲,引起社会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社会。这是因为:(1)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重要原因。

(2)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也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常见原因。(3)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的原因。

(4)由发明创造引起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5)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是社会分层体系分化、组合的原因与社会继替的原则。

第九章 社区

一、选择

1、世界上人口城市化最早的国家是(B)。﹡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在联合国人口司划分的九类地区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C)。﹡

A西欧 B美国 C前苏联 D发展中国家 3、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发表的(B)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A《经济与社会》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 D《中等市镇》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在70年代开始出现了逆转,主要表现在(ABD)。﹡﹡

A人口从以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向边缘地区流动

B人口向城市郊区扩散蔓延

C城市结构由多核心式、一城多镇式向方格网状、同心圆式发展

D出现了由交通线连成的长达数百公里的城市群或城市带

E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城市经济中作用下降,而代之以服务业与知识产业

5、邓肯提出的“人文区位结丛”模式中,强调了哪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ACDE)。﹡

A人口 B权力 C环境 D组织 E技术

6、人文区位学理论的创始人是(ABDE)。﹡﹡

A F·膝尼斯 B R·派克 C O·邓肯 D R·沃伦

7、我国城市系统金字塔的底部是(BC)。﹡ A 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D小城市

8、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A)。﹡﹡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9、城市化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取决于(BD)。﹡﹡ A新建城市的兴起 B农业发展水平

C城市工业与服务业的就业增长 D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 E人口的机械增长

10、梅多斯等人认为,为了实现长期保持生态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全球均衡,就必须(ABE)。﹡﹡

A停止人口的增长 B停止工业投资 C加速工业化 D加速经济增长 E达到“增长为零”的全球均衡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即(A)。﹡﹡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联系 B提供食物、提供空气、生态平衡 C提供食物、补充能量、提供热量 D生物交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2、新正统区位理论把社区研究从空间的分布转移到(A)。﹡ A人口适应 B生态环境 C立体结构 D社区发展

二、填空

1、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区)时提出了文化失调理论。﹡

三、名词解释

1、膝尼斯的“社区”概念指的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乡村。这种社区的特征是:其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他们重传统、重感情,相互全面了解。

四、简答

1、(1)城市社区相对地由大量、密集、异质的人口聚居而成。(2)居民基本上都是从事众多行业、职业的非农业人口。

(3)次级关系占主导地位,人际关系比较肤浅,相互交往注重功利,社会控制主要靠正式的组织和正式的规范。(4)科层组织遍布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5)居民以其职业为中心来进行纷繁多样的活动,业余时间可以利用现代城市的有关机构和设施,或从事专业进修,或从事文体娱乐以及各种社交活动。(6)人口的异质性促进文化交流,因而居民思想开阔,乐于变革。

五、论述

1、社区概念是相对于社会而提出来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主要表现在:(1)社区是指具有某种共同联系的社会集合体,其内部关系同质性较高,也就是说,社区强调共同性的一面;社会则是由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关系纷繁复杂,盘根错节。

(2)社区包含着一种区域或空间的存在,既然有空间和区域范围,那么就意味着社区实际上有一种边界,尽管这种边界有时不太明确,相对含糊,但它总是存在的。而社会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泛指各种社会关系。(3)一种类型的社区结构通常是单一的,其内部的各种要素主要有某种共同之处而连接起来;而社会结构非常复杂,社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按各种各样的方式结合起来,而且通过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合力,维持着整个社会体系的均衡。

社区与社会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1)社区可以被看作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社区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

(2)社区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之一,理解和认识社区的结构、形式和发展历程,有助于人们认识社会的结构和变迁。

2、(1)经济生活的功能。经济生活的功能亦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功能,这是社 区的首要功能,主要表现为社区通过生产或进口,为其成员提供衣、食、住、行 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担负这一功能的经济组织通过社区的纵向格局和横 向格局进行经营活动,前俱在社区内部,也在更大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作 用。

(2)社会化的功能。任何一个人的社会化都是在这个或那个社区里进行的。也正是通 过这一渠道接触更大社会的文化。对社区成员起社会化作用的包括家庭、邻里、学校等正规与非正规组织,还包括社区之外的大众传播媒介等,其中学校最能体现社区的社会化功能。

(3)社会控制的功能。在各种控制力量中,当地政府拥有更多地是通过各种组织和规章制度来进行外在控制。在各种控制力量中;当地政府拥有最大的强制性权力。

(4)社会参与的功能。社会越是人们就地直接参与社会事务和活动之所,人们往往通过与社区事务来参与更大的事务,社区参与功能的组织。

(5)社会福利的功能。社区社会福利功能的特点是提供就地直接及时的帮助,农业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执行功能的组织。

第十章 社会制度

一、选择

1、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关系称(C)。﹡ A社会关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社会规范

2、下列关于道德的论述,正确的是(ACDE)。﹡

A道德由习俗发展而来 B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弱

C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强 D道德相对于法律,约束力更广泛

E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形式

3、下列行为中哪些不属于社会行为(BC)。﹡﹡

A“追星族”对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 B口渴想喝水

C过度疲劳时产生幻觉 D受到伤害时对对手进行报复

E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

4、制度必须由以下要素组成(ABC)。﹡﹡

A组织体系 B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体系 D意识形态 E强制权力

5、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B)。﹡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利益关系 D人际关系

6、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社会关系是(A)。﹡

A氏族关系 B家庭中关系 C村庄中关系 D朋友关系

7、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C)。﹡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志缘关系

8、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A)。﹡﹡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 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

二、名词解释

1、社会规范是协调人们的相互交往与相互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与社会共同生活,并以各种形式表现的行为方式和准则。

2、社会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三、简答

1、(1)任何社会需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一套社会控制体系,没有社会控制,无法维持个人生存和群体活动。

(2)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一个社会也要求其成员处于某种协调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3)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失控”现象进行制止或制裁。

(4)社会控制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运转的一种自行调节机制。

2、(1)时空上的普遍性(2)变异性(3)相对稳定性(4)强制性(5)阶级性

四、论述

1、社会制度的正功能:(1)行为导向功能(2)控制功能(3)社会化功能(4)文化传播功能(5)整合功能 社会制度的负功能:(1)制度本身的惰性

(2)制度内部结构可能出现的混乱(3)人为因素 *联系实际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

一、选择

1、“入乡随俗”是一种(D)行为。﹡

A和解 B妥协 C容忍 D顺从

2、社会变迁的形式有(ABCE)。﹡

A社会进化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社会发展 E社会倒退

3、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DE)。﹡ A和平遗愿 B静坐抗议 C骚乱 D集会游行 E暴力革命

4、美国社会学家挨·弗里阿基安提出了几个说明革命即将来临的经验指标,它们是(ACE)。﹡

A都市化程度的增长 B社会普遍的不安 C性的混乱的广泛扩展 D知识分子对政府忠心的转移 E非制度化的宗教现象极大地增长

5、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C)。﹡

A直线式的前进 B循环式的前进 C波浪式的前进 D曲折的倒退

二、填空

1、根据社会变迁的方向,它可以分为(社会进步)、(社会停滞)、(社会倒退)。﹡

2、(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三、简答

1、(1)现代社会变迁的速度日趋加快,这在当今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显著。(2)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变迁的影响越来越大。(3)现代社会变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4)现代社会变迁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5)现代社会变迁的相关性日趋增强。

2、(1)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包括基本制度、基本结构和基本面貌三方 面的内容。

(2)社会变迁是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3)社会变迁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即由低级向高级、落后向先进的方向运动。(4)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并非直线的,往往有曲折,呈波浪式的态势。(5)社会变迁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性的变化。

3、(1)作为社会存在基础的、又不依赖于社会而独立存在、既影响到社会又受到社会 影响的自然环境因素,即自然因素。

(2)经济因素对社会变迁的影响是巨大的,马克思主义将它视为社会变迁的决定力

量,或是最终的决定力量。(3)与政治组织有关的权威因素。

(4)文化因素,即人们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中形成的一

套观念、社会价值、知识、技术等。

四、论述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结构性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新中国的的建立是对中国向何出去的回答,也是对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作出的正确选择,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的开始,社会结构发生重组。

(2)因为摧毁旧的社会结构很难,这就决定了整个社会结构重组的道路必然是坎坷不平的。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结构性发展的第四个转折点。

(4)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次改革对于结构转型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5)整个社会结构由于这一变革而静悄悄的转型,但结构性冲突也变的愈加明显和激烈。

&(答题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十二章 社会现代化

一、选择

1、A·G·弗兰克提出了(D)。﹡

A增长极限论 B后工业论 C依附论 D世界体系论

2、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A)。﹡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3、“世界体系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弗兰克 B梅多斯 C沃勒斯坦 D贝尔

4、“信息社会论”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信息社会同工业社会相比,有许多崭新的特征(ACD)。﹡﹡ A信息成为战略资源

B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

C先进的通讯与信息系统成为社会改革的手段 D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⑤技术成为战略资源

5、中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ADE)。﹡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欧化” C杜绝剥削现象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E对外开放,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道路

6、英国的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提出了(D)。﹡

A社会进化论 B社会革命论 C社会改良论 D社会循环论

7、社会运行的评价最主要是(A)。﹡

A协调程度评价与发展程度评价 B运行程度评价与协调程度评价

C社会运行的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 D社会运行的满意度评价

8、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D)。﹡ A人口多 B交通发达 C生活水平高 D集中度高

9、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A)。﹡

A工业化 B农业发展 C人口众多 D科层化

10、我国对小城市的发展方针是(D)。﹡

A积极发展小城市 B控制小城市的数量 C稳妥发展小城市 D合理发展小城市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现代化:它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三、论述

1、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2.3.4.    社会现代化是一项革命进程; 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全球化进程; 现代化是一向复杂的系统进程; 社会结果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 个人角色分化 社会组织分化

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地位的分化 理性化

理性化;

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变革和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持续而迅速发展;

经济不断而迅速的增大 经济结果的改变

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农业相互促进 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1.2. 

1.    1.2.城市化; 人的现代化。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

一、选择

1、《世界观察》研究所的L.R.布朗认为,人口增长的负作用有(ABCDE)。﹡

A通货膨胀加剧 B个人收入下降 C个人自由受到限制 D野生动物灭绝 E矿物资源枯竭

2、人口的社会构成包括(ABCDE)。﹡

A民族构成 B家庭构成 C宗教信仰构成 D文化教育程度构成 E职业和行业构成

二、论述

1、在转型社会期间,角色失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冲突:它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

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角色不清:它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

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或怎样去做。

1.角色中断:它是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

的现象。

1.角色失败:是指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现象,是由于

多种原因是角色扮演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 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

到更多的矛盾。

&(答题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十四章 社会控制

一、选择

1、舆论控制属于(BC)。﹡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E微观控制

2、罗斯认为,社会控制包括(BDE)。﹡

A对社会行为的控制 B对意志的社会控制 C对社会关系的控制 D对情感的社会控制 E对判断的社会控制

3、“社会控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B)提出的。﹡﹡

A库利 B罗斯 C米德 D萨姆纳

4、离轨行为包括(ABC)。﹡﹡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 C违规行为 D适应性行为 E从众行为

5、社会控制的工具性手段包括(ABCDE)。﹡﹡

A身体惩罚 B精神惩罚 C经济处罚 D组织处分 E说服劝告

二、名词解释

1、社会控制是指社会成员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2、是由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控制。

三、简答

1、(1)任何社会需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一套社会控制体系,没有社会控制,无法维持个人生存和群体活动。

(2)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一个社会也要求其成员处于某种协调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3)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失控”现象进行制止或制裁。

(4)社会控制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运转的一种自行调节机制。

第十五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选择

1、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ABCD)。﹡﹡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历史法 E实证法

2、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包括(BCD)。﹡﹡

A问卷调查技术 B社会测量技术 C资料收集技术 D资料分析技术 E社会学方法论

3、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包括(ABCDE)。﹡﹡

A关于社会问题方面的社会学 B生活形式方面的社会学

C关于自然现象与社会关系方面的社会学 D关于意识形式的社会学 E边缘学科性质的社会学

4、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有(ABCD)。﹡﹡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E帕森斯

二、论述

.1、(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

(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

(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联系实际举例论述

第四篇: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招生协议书

主办方: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始称东北农学院,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现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以东北农业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学设施为依托,以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全新的教学模式,面向全国发展高等农业现代远程教育事业。

承办方:学习中心依托单位名称:承办主学校简介:

经我院考察,通过了严格的专家评审和认真细致地筹备建设的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同时也符合教育部 “教高厅[2003]2号”文件《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的有关规定,具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的条件和管理能力。

授权项目、学费标准及授权期限

主办方同意承办方在地区为授权方开展非全日制(高起专、专升本)、(高起专)、(高起专、专升本)、(高起专、专升本)、(高起专、专升本)等等专业的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市场宣传、招生及教学服务、教务管理、考试组织与管理等支持服务工作。

学费标准确定为元/学分(高升专),学费标准确定为元/学分(专升本)本项授权期限为 2009年全年招生结束

授权管理约定:

此授权的生效以《东北农业大学与XXXX学校远程教育合作协议》为前提,承办方需遵守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统一制定的校外学习中心相关管理规范文件。承办方若违反主办方的相关规定,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按照相关规范文件的规定进行处理。

主办方: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盖章)承办方:XXX学校(盖章)负责人:负责人:

2008年11月日

第五篇:黄鹤楼科技园简介

黄鹤楼科技园简介

2007年9月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时任湖北省常务副省长周坚卫为黄鹤楼科技园揭牌。在参观黄鹤楼天然本草香精香料研究所、产品设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后,姜局长对科技园给予了高度评价:“耳目一新、很受鼓舞”,“有特色、有目标、有成效”。

黄鹤楼科技园始建于2004年,座落于武汉市金银湖生态区,是湖北中烟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精神,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而创建的,是湖北中烟创建的开放性、集合型“创新源”基地、集合科研力量基地、实施创新活动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内设天然本草香精香料研究所、原生态烟叶研究所、减害增香型薄片研究所和天然植物烟用研究试验室等多家科研机构。外延创建了黄鹤楼(云盘)烟叶生态园、黄鹤楼(红坪)神农百草园及黄鹤楼(柏泉)天然香料生态园。同时,联合20多家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的力量,吸纳上千名社会各界精英人才的智慧,开展核心技术课题攻关,完成200多种天然本草单体香料的研发合作,形成上百种复合本草香料,累计申报各类专利逾300项,为黄鹤楼品牌开创淡雅香品类提供了技术支撑。黄鹤楼科技园坚持大力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创新,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本草香精香料提取研究,打造广纳社会高端智慧的平台,实施人本科技、效率管理,建设从实验室到工业化无缝对接的通道,实现从智力到智能再到智造的转化,目前已成为黄鹤楼成就高香低焦低害舒喉独特品质的关键支撑,并适时向保健、护肤、饮料等产业延伸。

未来,黄鹤楼科技园将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素质队伍和高效率运作的思路,打造集国际合作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信息文献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型技术创新园区。

下载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哈尔滨理工科技园简介(大全)

    哈理工国家科技园简介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自2003年创立科技企业创业中心(孵化器)起,历经区级、市级、省级孵化器......

    中华西瓜科技园简介

    中华西瓜科技园简介中华西瓜科技园位于宝城街道西北部,处于昌乐、青州、寿光交界地带,309国道两侧高效农业区中心部。科技园以突出西瓜特色为主,其它瓜类作物为辅,已成为国内西......

    全省优秀教师----东北农业大学xxx事迹材料

    全省优秀教师----东北农业大学xxx事迹材料 王洪斌同志是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师,博士,教授,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198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工作第......

    东北农业大学电机厂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性 质: 生产实习学 年: 2016- 2017 班 级: 机械1403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强哥&刘中原 实习起止日期:2017年6月12日—2017年6......

    东北农业大学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

    东北农业大学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 _编辑时间:2010-10-25 浏览次数:270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激励全校广大同学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扶持学......

    东北农业大学教学事故认定书

    背景材料二 关于东北农业大学学生感染布病赔偿责任解决方案 法律论证意见 受黑龙江省教育厅及东北农业大学委托,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王歌雅教授、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王跃......

    新疆农业大学简介

    新疆农业大学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前身为新疆八一农学院,是经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由王震将军于1952年创建的本科高校。1995年4月21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

    云南农业大学简介

    学校简介 云南农业大学位于春城昆明,北依龙泉山、东傍盘龙江,毗邻著名风景名胜昆明黑龙潭公园,是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张海翔,校长盛军。 历史沿革学校创办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