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征管改革需要人文关怀

时间:2019-05-14 17:3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税征管改革需要人文关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个税征管改革需要人文关怀》。

第一篇:个税征管改革需要人文关怀

个税征管改革需要人文关怀

席月民

2012-09-10 21:51:53来源:学习时报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个人人格,维护个人尊严,是现代法治国家建设中个税改革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我国个税征管改革究竟应往何处去?现行个税能否改按家庭征收?个税如何确保税收公平的实现?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个税改革的税制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个税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从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法看,目前主要有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三种类型。其中,分类所得税制把个人应税所得区分为不同类型,并分别适用不同税率,其优点在于课征简单,但问题在于无法实现量能课税,不利于发挥个税应有的收入调节作用;综合所得税制把各项所得进行合并,综合考量家庭情况,其优点在于适用累进税率,能够量能课税,但对纳税意识、征管技术以及税收文化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对低收入者采用分类课税,对超过规定标准者加征综合所得税,其兼收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的优点,但相比之下,税务行政设计却较为复杂。

自1980年起,我国分别针对外籍人员、居民和企业主开征了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以及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1994年简化税制后,开始统一征收个人所得税。30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分类所得税制,虽然近年来个人所

得税法反复调整了工薪所得的起征点,但并未从根本上克服分类所得税制本身的缺陷,税负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个人固然负有向国家依法纳税的义务,但国家也需要使个税征收更具有正当性,并创设合乎人性尊严存在所需的个税负担条件。系统改革分类所得税制,是我国依法保障人权、充分发挥个税调节收入差距作用的必然选择。

个税按家庭征收是方向

就个人所得税而言,量能课税是税收公平原则的本质要求,纳税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个人财富、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综合比较与考量。判断一国个人所得税制是否公平,不能抛开婚姻和家庭这一重要因素。婚姻、家庭与税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婚姻自由是婚姻法倡导的重要原则,在坚持婚姻自由的前提下,单身与单职工家庭、单职工家庭与双职工家庭、无子女家庭与独生子女以及多子女家庭,在个人收入相同的情况下,其纳税能力会因具体支出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按个人还是按夫妻甚或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在衡量其纳税能力时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无论是劳动所得,还是资产所得,抑或是二者的结合,相比之下,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要比按夫妻征收、按个人征收更为公平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家庭支出是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支出,无视劳动者及其所抚养、扶养、赡养的家庭成员之生活必须支出,而只对比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多寡,并不能科学地体现不同人群收入的真实价值和纳税能力。不论家庭是否完整或破裂,对婚姻、家庭及其责任的体认和关怀是个税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按个人征收,这种税制客观地造成了已婚已育者所负担的税收与未婚未育者不够匹配,已育再婚者与未育再婚者以及单亲家庭的税负不够匹配。要确保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信赖感,长期维持其适用效力,就必须维护个人所得税的量能课税原则,在纳税单位和费用扣除的标准上重视基本人权的保障和国家税权干预的界限。个人生存权保障的优先性需要在个人所得税法中得以贯彻,纳税人的家庭抚养、扶养和赡养义务应优先于其纳税义务,从而使得每个人生存权保障的支出得以在家庭所得总额中减除,确保个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需扶养的兄弟姐妹以及父母生存和发展之必需。

个税改革呼唤更多人文关怀

个税负担水平的确定应依个人的经济支付能力来衡量。个税改革呼唤更多的人文关怀,个人所得部分只有超出其个人及家庭最低生活所需费用时始有负担能力。众所周知,个人所得税属于“属人税”,是对人课税,是对参与市场交易有收入的人课税,因此在衡量纳税能力时必须考虑其个人负担这一因素,斟酌考量纳税人的家庭状态,否则个人所得税无疑会沦为“营业税”,从而与现代国家民主宪政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

我国现行分类所得税制广泛采用源泉扣缴的征税方法,这比较适合按个人进行征收。在不改变现行税制的情况下,直接改为按家庭征收并不可行,因为这无疑会增加征纳税的成本,不符合税收效率原则。我国目前仍处在城市化过程中,频繁的劳动力流动与传统的户籍制度之间关系一直较为紧张,个人所得税属于地方税,其“属人税”的性质与用于认定家庭关系的户口簿的地域管理之间短时期内无法实现统一,不便于家庭收入所得税的征收。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如果改为综合所得税制或者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并实行自行申报纳税,则按家庭进行

征收会变得实际一些。

当然,按家庭进行征收时,为真正实现税收公平,个人所得税法还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综合考虑基于维持本人和家庭最低限度生活的人的扣除,基于同正常人比起来会增加生活费用的残疾扣除、老年扣除、鳏寡扣除,基于降低纳税能力的杂损扣除和医疗费扣除,以及基于不具有担税能力的社会保险费扣除和鼓励社会公益的捐赠扣除等,同时还要对家庭收入的合算与分摊在税法上作出妥善处理,正确引导社会就业,以实现个人生存权、发展权、财产权以及就业权的全面保障。

第二篇:个税改革

4月20日,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就《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作出了说明。至此,从今年2月就开始放出风声的个税改革具体方案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根据谢旭人的说明,这次个税改革有两个大动作:一是拟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即免征额)由现在的每月2000元上调至3000元;二是拟将现行的9级超额累计税率修改为7级(见表一和表二)。该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后,最终方案或许会有小变动,比如,2005年9月,财政部向全国人大常委提出的1500元免征额标准,最终被提高至1600元。下文暂时依据财政部提出的“草案”,简单分析一下个税改革后不同收入群体其个税税负的变化。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目前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只有28%,而且个税是单位代扣代缴的,也许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个税是如何计算的,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个税的计算公式:应纳个税=[(工资-三险一金)-免征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一步,根据[(工资-三险一金)-免征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第二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个税的额度。特别说明一下,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个税计算而使用的一个概念,因为个税是超额累进制而不是全额累进制,如果用应纳税所得额直接乘以其对应的边际税率,相当于是算多了,需要减去一部分,在税率和级距不变的情况下,各档速算扣除数是一个常数。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工资─三险一金)为10000元,按照免征额为2000元的标准,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为8000元,查阅表一,其对应的税率是20%,速算扣除数是375元,因此,应纳个税的额度为8000*20%─375=1225元。

表一:调整前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 1 2 3 4 5 6 7 8 9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00-2000元的部分 2000-5000元的部分 5000-20000元的部分 20000-40000元部分 40000-60000元的部分 60000-80000元的部分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5% 0 10% 25 15% 125 20% 375 25% 1375 30% 3375 35% 6375 80000-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超过100000的部分

45% 15375

下面来看看个税改革后的税负变化。如果仅仅提高免征额,那么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都是不变的,个税改革后税负的变化相对容易判断一些──所有纳税群体的税负都会减少,且高收入群体税负减少的会更多一些。比如,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假设重新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依然落在原税率档,那么根据上面的公式,减少的税负将为(1000*税率),由

于高收入群体对应的税率更高,所以他们减少的税负也更多。

因此,从高收入群体的税负变化来看,仅仅提高免征额似乎没有“劫富济贫”,于是,财政部这次依据“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的原则,结构性调整了税率和级距,调整后的结果见表二。

表二:拟调整后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 1 2 3 4 5 6 7 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 1500-4500元的部分 4500-9000元的部分 9000-35000元的部分 35000-55000元的部分 55000-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5% 0 10% 75 20% 525 25% 975 30% 2725 35% 5475 45% 13475

这里主要的变化在于,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了5%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同时,还扩大了25%和45%两个中高档税率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将现行适用40%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采用45%的高税率。如果再加上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可以粗略判断,中低收入群体将获得更大的税收优惠,而高收入群体由于税率和级距的调整,冲销了免征额上调带来的税负减少,或许还将面临税负的增加。具体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工资─三险一金)调整前后税负变化趋势 3000元以下 3000-7500元 7500-12000元 12000-19000元 19000元 19000-22000元 减少0-75元,收入越高,减少得越多

减少75─350元不等,收入越高,税负减少得越多 均减少350元,不随收入变化

减少350元-0不等,收入越高,税负减少得越少 不变,处于临界点

增加0-150元不等,收入越高,税负增加得越多

22000元-38000元 均增加150元,不随收入变化

38000元-42000元 增加150-350元不等,收入越高,税负增加得越多 42000-58000元 58000-62000元 62000-82000元 82000-83000元 83000-102000元 102000元以上 均增加350元,不随收入变化

增加350-550元不等,收入越高,税负增加得越多 均增加550元,不随收入变化

增加550-500元不等,收入越高,税负增加得越少 增加500元-1450元不等,收入越高,税负增加得越多 均增加1450元,不随收入变化

可以看出,经过财政部精心的规划,(工资─三险一金)的收入,在12000以下的群体,其税负减少的额度相对于其收入比较可观;而在19000以上的群体,在个税改革后,税负

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83000元以上的群体,本来仅仅免征额提高后将使其税负减少400-450元,结果由于税率和级距的调整,使其税负增加了500-1450元不等。总体看来,中低收入群体最高将降低350元的税负,最高降低幅度在50%左右,而高收入群体最高将增加1450元的税负,最高增加幅度在5%左右。

从结果上看,这似乎是一个还不错的方案,让中低收入群体大大获益,而高收入群体增加的税负也不重,也做到了“劫富济贫”。但是,从“宽税基、低税率”的改革方向来看,却不尽然。

如果让高收入群体依旧承担更高的边际税率,那么,他们逃税漏税的动机将依然存在且被强化,将依然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征税,这样反而达不到“劫富济贫”的效果,因为往往就劫不到富了,根据财政部的数据,适用10%税率以下的纳税人群占比高达94%,想必适用45%税率的人群是凤毛麟角了。更何况,“劫富济贫”还不能指望个人所得税,因为很多高收入群体并不在工薪阶层之列。

特别是,如果改革后收入在两万元以上的人税负反而增加,也将让中规中矩、自力更生的城市中产阶级抱怨连连。不管怎样,个税免征额提高很有必要,但不能为了可望不可及的“劫富济贫”而调高税率。低税率才能激发民众的纳税意识,才能激起民众对于改革与和谐的共鸣,而且也不一定会带来个税收入的大幅下滑。从“金砖四国”的个税最高边际税率来看,巴西为27.5%,印度为30.9%,俄罗斯为13%,全球平均水平在30%左右,且大趋势是越来越低,中国要试着与国际接轨一下了。

第三篇:科技需要人文关怀

科技需要人文关怀——关于纳米技术的哲学对话

前言

今天的看法是一个人的看法。让一个人谈论这样一个问题,在理论上可能要钻得深一点,容易流于晦涩,但这篇对话却不是这样。薛先生长期致力于德国哲学研究,在三千多字的篇幅中,幽默而机智地把“科技与人”这样一个大问题说得深入浅出,的确很精彩。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给科技一点人文关怀,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现代科技生活理想,本期“看法”愿成为建造这一理想大厦的一块砖瓦。■甲:晨报记者王正鹏

■乙: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薛华科技知情权

甲现在,微技术或纳米技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听说您一直在留意这一技术的发展。一个哲学研究者倾心关注科技领域的问题,预示您对此一定有些新想法。乙: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分工已越来越大,而合作却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两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对方学习,并开始进行一种对话。

甲:这听起来有些叫人丧气,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乙:仅仅有这一点还不够。我们不只在哲学上去关心科技的发展,我认为这也是个人的一种权利和义务。甲:这话怎么讲? 乙: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有权利、有义务去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从而能够估量它们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利害。

甲:您是想成为科技发展的“监视者”。

乙:是的。确切地说,我是想履行自己知情的权利和义务。我认为,在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原因很简单,今天科技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甲:这一点从核技术的发展方面表现得最明显了。乙:所以,科技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了,而且现在讨论并不过时。它要靠双方的交流来解决。以前大家认为这是科学家、企业家和政治家的事,普通人没有能力过问,实际上,他们对于公众利害的认识决不能取代公众的想法。

甲:谁也不能越俎代苞,只能靠大家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个“大家”已不仅仅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公众,而是全世界的公众。

乙:今年,人们又开始讨论“下一次工业革命”了。其实我对“工业革命”这类说法有一些看法,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夸张。我们不能否认,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有些人在谈论“培育人类”,有些人在设计机器人的“进化”步骤,使它们能与人脑相当,甚至超过人脑。在这一潮流中,人们把微技术当做革命先锋。美国科学家雷恩二月份在给美国国会的一封信里说,与信息和生物技术相比,微技术将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正式向我们宣告“微技术时代”已经到来。

甲:您能否描述一下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样子?

乙:这个我做不到,也不应该这样做。首先我了解有限;其次,这事正在酝酿之中;再次,专家们的看法分歧也很大;最后,这一技术涉及许多专业,它们相互也还没有连通。

微技术的影响

甲:那我们能从别的方面了解微技术时代是个什么样子吗?

乙:有一个权宜的办法是介绍一下专家们的看法。美国科学家麦克尔是推动微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说再过十几年我们就能生产出微型电脑,生产出比细胞还要小的微机器人用于医疗,这些小机器人能穿过人的身体,为我们清理血液,清除影响我们长寿的不利因子。他还说,非常便宜的微太阳能设备将代替煤炭、石油和核能。他介绍说,不久将制造出一种材料,糖块大的面积就可以把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信息存进去,当然,饥饿、营养缺乏这些问题将成为过去。

甲:听起来有些浪漫主义味道。

乙:科技发展需要浪漫主义,想象也是科技发展的一个条件嘛。问题是这不是瞎浪漫和纯想象,而是一种被相信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那位科学家还说,他上面说到的一切都将变成现实。在这方面科学家们并不存在分歧,他们的分歧在于这些事什么时候成为事实。

甲:这是一个梦想,但按科学家们的说法,这种梦想有可能在今后十几年内变为现实。

乙:在美国,这件事在年初已提到总统和国会的议事日程上了。

甲:这个动向值得关注,不然我们可能又会落后一步。乙:我想,我国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件事不仅涉及微技术,也涉及电脑学、遗传技术、人脑和人工智能研究,还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等的学科与技术。甲:这件事儿也涉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乙:它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我们要全面看待这一现象,从整体上看待这一过程,在更大的范围内讨论这一问题。这种讨论还不够多,人们对技术的了解和技术的发展之间还不成比例。为此,德国总统也不得不在去年呼吁,要加大这一工作的透明度。甲:关于微技术可能带来的益处,您刚才已说了不少;但对微技术可能带来的害处,您怎么看待?

乙:这需要讨论,我们还不敢断定科学家对于微技术的后果已有了清楚的认识。估量微技术的害处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还与人文学科密切相关,我想,我们至少要考虑到“生活世界”这个问题。一种福音吗

甲:大家最关心的微技术危害是什么呢?

乙:我在此同样可以转述麦克尔的观点。他说,微技术可以生产出微武器。这种武器具有前所未有的杀伤力。谁拥有这种武器就等于拥有一种不寻常的优势。防备这种武器是否意味着另一种军备竞赛呢?更大的问题恐怕是在于这种武器被哪种国家和组织所掌握。

甲:谁也不能担保这种国家不会出现。根据销毁核武器的经验,即使要销毁这种武器,也可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麻烦。

乙:对,我们只需看看柬埔寨等地的扫雷是何等的困难就会明白这件事了。美国人塞雷斯说,自从青霉素发明以来,不知不觉地出现了大量的细菌,我们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对付它,因此他认为我们今天可能正处在一场瘟疫爆发的前夜。甲:这么说来,我们的问题倒不是去消除现有一切疾病,争取活到1200岁,而是首先得对付这种可能爆发的瘟疫。

乙:在预防这种可能爆发的瘟疫时,我们要防止因此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细菌与病毒,引出新的危险。要有未雨绸缪的的思想准备。甲:不仅要未雨绸缪,而且要坚持不懈。乙:科学家库兹威勒认为,微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其利大于弊。但他也强调,必须建立技术防范系统。他的同事焦伊则主张放弃某些技术,认为技术防范系统可能反过来又威胁人类。其实,微技术和其他新技术一样,即使防护和免疫系统也可能是利害双全。这是一个怪圈,仿佛是新科技的天生特性似的。

甲:对这一点,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乙:我们刚才只讲了微技术的有限几个方面。微技术的最大的危险不是它本身,而是人用这种技术来反对人。至于这种技术将如何影响人的生存、人的精神和人的尊严,我们就不多谈了。

甲:这方面有大量的历史经验可以作证。

乙:从历史经验看,我们不能把新技术简单地看作新福音。上个世纪人类在这方面已有了惨痛的经验,我们无权说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未来总是美好的。

甲:何况新科技理论家中的确有一些让人不放心的东西,有些东西现在我们就不能接受。

乙:牛津大学的道金斯教授说人是延生的机器,是被设计用来维持自己身上那些自私基因的机器人。这句话非常有名,但我们怎能断定这句话不会被从另一方面误解呢?在我们人类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当过分幽默。哲学家莫拉威克认为,人们关注机器人的社会意义并不重要,理由是反正人类不久就会被抛在机器人的后面的,未来的机器人也不会去关心人类的命运的。相对于它们,人类不过是一场失败的实验罢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说法是严肃的。

甲:对,人不是地球的统治者,但也不能说人的价值不如机器人的价值。

乙:当然,我们不应当对这些观点不屑一顾,而应当认真思考它。我们需要问问他们,对机器人的向往是否包含着对历史和社会的批判呢?如果我们自己也在这样或那样地批评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弊病,但却不能正确对待他们的批评,那就是自相矛盾了。我们需要的是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而不是树立科技派和人文派的门户与障碍。与社会互动

甲:大家都有一起关心社会与科技互动关系的任务。乙:今天,我们首先需要学习。比如学习分辨利害,因为一般说来,人在盲目地追求幸福与成功时而犯了重大的错误,但很少清醒地估量它带来的艰险与痛苦。有一次,我从德国到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去作报告,在火车上碰巧遇见了未来学家雍克,谈话中他一再强调学习《易经》的重要性。《易经》中提倡明辨好坏,要有忧患意识。它不仅仅给我们设计好,而是同时也提示坏。如果要说什么是智慧的话,这就是一种智慧。

我们的观点不是问微技术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我们对它应持乐观的态度还是持悲观的态度,而应当问它在什么情况下可能是有益的,在什么情形下可能是有害的。甲:就是说判断微技术的标准需要作一些改变。乙:与此相对应的是先了解情况,或者说“掌握信息”。这样做就立即会出现一种情况:政府、有关研究团体和开发企业在道义上乃至法律上要承担义务,不向公众隐瞒他们的设想、计划和活动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危险性,促进有关这件事的公开讨论。

甲:对,因为新技术的发展确实关乎我们所有人的祸福。乙:这也关系到直接参与研究、试验和生产的人。他们也是人,也处在这个由他们设计的为“自己复制自己”的系统之内。他们不可能逃脱这一系统。诚然,我们必须避免731细菌部队的暴行再发生,避免德国科学家在纳粹时期所犯的那种难以想象的罪行重演。

但我们也不能接受像冰岛德考得生物技术公司这样的研究所这几年来的行为,事先不加说明和不经国际社会同意,就把几乎人类的遗传体与资料收集起来,进行分析试验,还把这些作为自己的专有财产,在国外上市,在全球进行交易。如果我们对这类做法听之任之,无异于把我们的命运交给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了。

这些事情处理不好,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我们的亲属,关系到我们的后代。

甲:听说在冰岛有个同德考得公司抗争的公众组织,他们把自己叫做“人类保护”,这个名字起得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乙:这件事可以让我们明白一点:在基因上没有一个人是单单的个人。这句话是德国哲学家修莫尔说的。甲:他说得很精彩。乙:的确很精彩。《北京晚报》

第四篇: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教育在握:

教育需要人文关怀精神

文/王一丹

事件一:2012年3月9日,湖南湘潭湘机中学晚自习,一场意外的停电引发了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事后学生称此举是表达对学校长期补课的不满。事件二: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一名将在国旗下演讲的学生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事件三:《南方周末》曾报道过盐城一中的一名高一学生跳楼自杀,很重要的原因是承受不了过大的学习压力。这三件看似无关的事件却反映着同一个现实——学生们真的不高兴了,而且后果很严重。

若问当前教育最突出问题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就现状来看,教育对人的关怀还远远不够。早在五四时代,先贤们已经提出以“立人为本”的论题,教育的宗旨应当是育人。当代社会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应贯穿在教育的各个层面,教育理应挥发出温润的光辉,但现实和理想往往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中国的学生便开始了唯分数论的考试历程。小升初、初升高、再到终极的高考,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教师追求升学率的工具、家长大学梦的延续甚至家长们相互攀比的资本。传统的教育理念,往往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下,教育承载着许多像升学、就业、致富等它本不应该承载的压力。同时,在这种情况之下,教育不过是单

一、教条、笼统、墨守成规的知识传输工具。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更多地以“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填鸭式教育是苏联一位教育家凯洛夫发明的,是一种灌输式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老师单一地将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毫无创造性可言。所以,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之下的课堂上,我们会发现,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很少参加课余活动,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多学生甚至上讲台发表一个极为简单的演讲,都会两腿发抖,不知所言。教育问题的根本症结,除了教育制度层面的问题以外,还与全社会抱持的教育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社会缺少对教育中所需的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视,把教育仅仅当成了考试的战场,而不是人文教育的课堂,没有真正把受教育的对象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来培养,作为有个性、有情感、有尊严、有情怀的人来关怀。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呢?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品格与公民意识,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涵养学生的情商,与学生的平等

交流,营造健康、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教育符合人性发展与现代文明的潮流就是教育中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可是,中国的教育者,尤其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多数教师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将学生视为已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中国的传统还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私有财产,对他人而言,神圣不可侵犯,对自己而言,作为家长完全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塑造孩子,孩子是家长的附属物,最致命的是,孩子在家长眼中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家长式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常违背学生意愿,没有也不愿充分尊重学生,结果就是令人唏嘘的失败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地视学生为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施教,体现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教育是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关于祖国未来的工程,不仅是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体系,形成人人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的新风尚,更新观念,创新教育。其中,家长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时对孩子的终身教育负有不同推卸的责任。家长应该认识到抓好孩子的教育既是自己拥有的权利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切不可找出种种理由将失败的教育的责任都归咎于社会、学校、教师。所有人都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实现从以灌输知识为本位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位的转变,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加强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倡导尊重学生的教育观,提倡平等交流。目前,国内的学生在学校基本经历着被管理、被排名,在家里被呵护、被宠爱,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缺乏独立人格。传统理念之下的教育往往以扼杀学生天性为荣。在该教育理念之下,好动的学生或者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变成为了打击对象。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禁锢在教师的思维模式之中,受到教师的引导,如果学生有另外的想法,则会被认为是顽皮的,缺乏教养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并不应该去抹杀他们的天性,而是要尊重并且保护他们的天性,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出其积极性。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天性,还学生尊严,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将学习看成父母老师强加的任务,而是其个人成长的动力。

此外,加强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还要倡导学生智商与情商兼修并重的教育理念。目前的教育普遍过于功利,唯分是从,一切以成绩为评价标准,分数高、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就是人才,分数低、成绩差的就是差生,就会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另眼”看待,这种有失偏颇、甚至错误的人才价值观,成了当前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和观念基础。从而导致我们的教育普遍缺少人文理想、社会抱负、道德信仰,缺少对家庭和朋友的关爱,缺少对社会责任的培养。这样程式化,工具化教育的教育是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卓而不群的人才的。我们的教

育培养出很多“有知识,却没文化”的“人才”,真乃教育的大悲剧!今天,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有知识的人,真正缺少的是一批既有知识,又有思想和人文情怀的现代知识分子和管理者。

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也应体现在教育公平上。现代社会人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当前城乡间、地域间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的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得到妥善解决,城乡教育差距无疑会越来越大,农民后代将更难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城市的分层教育机制,将使越来越多的底层平民子女丧失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这样趋于两极分化的教育将会导致占人口大多数的平民子女得不到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长此以往,全民族的教育质量与人口素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关乎道义,更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的质量在本质上取决于学校的质量。学校所做的一切、学校教给学生的一切、学生在学校中所感受的一切,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有什么样的道德风尚,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教育若想把对学生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就必须让学生吸收丰富的精神养料。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学生能够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能拥有广博的人文情怀,能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那么当他们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不管遇到什么,他们的心灵深处都会始终燃烧着一支崇高精神的火炬。

第五篇:人文关怀

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论工商管理学院人文关怀

通过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的学习生活,以主人翁的角度论述个人在工商管理学院所感受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第一次蒋院长在B308给新生交流会上的讲话,让我感受到自己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的被认可。作为管理学院的学子,必须要有管理学院学子该有的精神和文化气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公共场所穿拖鞋,必须要有昂首挺胸的自信精神。在大

一、大二的两年里,更多的感受到老师在精神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培养,同样感触很深的是陈延童副书记给贫苦生演讲时候用到的“经济上贫穷,精神、文化上的不贫穷”以及陈副书记在后来的就业工作中所表现的人文关怀,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在精神、文化上的提升,一个成功的学院首先就应该承认它的学子,它的教师不仅是物质生命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生活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学院众多组织社团的欣欣发展充分表现了学院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另一个表现,极大的认可了学生在学院的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发面所处的核心地位,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加强和改进,学院设有学生就业促进会和心理健康协会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院,必须承认学生和老师无论是在推动学院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者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现在的社会,想要追求个人价值必须要以社会价值作羁绊,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学院尊重人的主体性,不仅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而且放心学生的社团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努力为改善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服务,在经济贫苦生中,学院努力为学生争取贷款,争取社会资助来帮助经济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通过勤工助学,既守护了学生的尊严又解决了经济贫困生的生活问题,通过诚信教育、安全演练等来提高学生生活品质。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物质层面,学院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环境,努力争取更好的住宿环境给学子,在夏天开放本来给研究生上课的空调教室,甚至在教室处于非上课时间的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使我们能够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我想一个好的学院应该不仅仅只会传授好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个学院所形成的人文魅力。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百度知道、百度文库

下载个税征管改革需要人文关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个税征管改革需要人文关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人文”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汉语中“人文” 的最初意义与“天文”相对应,在古代中国指的是礼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人文” 泛指人类社会的......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管理在外科护士孕期间运用效果评价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护理人文关怀管理对临床孕期护士关心帮助由为重要,护士长运用以人为本增强管理水平同时促进护理质量、......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主体的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 而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道主义立场,尊重人情人性,在新闻采访......

    个税改革亟待“劫富济贫”

    每个月工资单上的扣税数额,渐渐成为工薪阶层拿到工资后最关注的栏目。在XX某国营企业上班的朱小姐每月拿到手的工资3000元左右,平均每月扣税数额在200至300元不等,所扣税额占她......

    个税改革亟待“劫富济贫”

    每个月工资单上的扣税数额,渐渐成为工薪阶层拿到工资后最关注的栏目。在XX某国营企业上班的朱小姐每月拿到手的工资3000元左右,平均每月扣税数额在200至300元不等,所扣税额占她......

    需要事实更需要人文关怀

    题目:需要事实更需要人文关怀 通俗地说,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尊重人的理想、个性与尊严、隐私,把人作为观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

    法律需要人文关怀和民本精神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法律需要人文关怀和民本精神 ——兼评《道路交通安全法》 李彦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是中国道路交......

    个税征管方式革新思索论文[范文模版]

    本文作者:张永合 单位: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国贸系个税征管模式的流程步骤1:建立税务关联账户制度和自然人纳税人的单一税务代码制度,实现全国范围内个人收入信息联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