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分级分类稽查管理办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分级分类稽查管理办法
作者:发布时间:2009-03-30选择字号(大 中 小)发布时间:2009-03-30选择字号(大 中 小)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税务稽查管理,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加大对涉税大要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税务稽查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分级分类稽查,是指在税务稽查工作中根据管辖纳税人的规模、类型和案件性质及标准进行分类,按照省、市、县(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分级确定稽查范围,对稽查对象实施税务检查的一种方式。
第三条 实施分级分类稽查,坚持分级管理与属地检查结合、分级分类稽查与联合检查结合、分级分类稽查与规范执法、提高征管质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分级分类稽查的推行,应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稳步实施、注重实效。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河北省国税系统各级税务稽查局所实施的税务检查工作。
第六条 分级分类稽查工作的实施分为三个层级:
(一)列入省局稽查局分级分类稽查范围的稽查对象,可由省局稽查局直接检查,或由市局稽查局检查;
(二)列入市局稽查局分级分类稽查范围的稽查对象,可由市局稽查局直接检查,或由县(区)局稽查局检查;
(三)列入县(区)局稽查局分级分类稽查范围的稽查对象,由县(区)局稽查局直接检查。
第七条 分级分类稽查的具体检查形式包括日常检查、专案检查、专项检查,以及日常发票协查以外的重大案件协查。
第八条 稽查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省局稽查局分级分类稽查范围:
(一)年度缴纳国税征管各税总额1亿元(含1亿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
(二)实行省级或省级以上企业所得税集中汇缴的企业;
(三)省局确定的由省局稽查局直接组织检查的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治理整顿的重点企业;
(四)总局督办、转办的重大涉税案件;
(五)省委、省政府领导交办的重大涉税案件;
(六)经初查发现对全省具有重大影响的涉税案件;
(七)省局领导交办的由省局稽查局直接组织检查的涉税案件。
第九条 各级稽查局于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分级分类稽查计划,确定稽查对象名单和检查方式,对未列入上级稽查局年度稽查计划的企业,下级稽查局可作为稽查对象,列入稽查计划,实施检查。
第十条 上级稽查局制定的稽查计划要及时通知下级稽查局,下级稽查局可根据上级稽查计划,制定本级稽查局分级分类稽查计划,并报上级稽查局备案。
下级稽查局制定的年度分级分类稽查计划与上级稽查局的分级分类稽查计划有冲突的,上级稽查局应及时通知下级稽查局进行调整。
第十一条 对纳入分级分类稽查计划的纳税人,各级稽查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及时调整分级分类稽查计划和稽查对象名单。
遇有总局临时下达专项检查计划、全国或全省大案要案的查处或发生地区有影响的涉税案件等特殊情况,可能影响当年分级分类稽查计划完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但要将计划调整情况报上级稽查局;上级稽查局对分级分类稽查计划进行调整的,也要及时通知下级稽查局。
第十二条 市、县(区)局稽查局直接受理的群众举报、上级交办、转办、协查等涉税案件,由受理单位或承办单位负责检查。
下级稽查局在对前款所列案件检查时,如发现属于上级稽查局分级分类稽查对象涉嫌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的,应及时上报上级稽查局,上级稽查局可根据案情决定是否由本级进行检查或继续由下级稽查局完成检查工作。
以上所称“重大税收违法行为”,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达到了《河北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税务总局大要案报告制度(试行)〉的通知》(冀国税发[2000]195号)文件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规定的标准。
第十三条 分级分类稽查案件查补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按属地原则入库。
省局稽查局查处案件的执行工作,由纳税人所在地市局稽查局负责督促落实,并向省局稽查局反馈执行结果。
第十四条 上级稽查局定期向下级稽查局通报检查情况;下级稽查局要及时向上级稽查局反映检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级稽查局要将检查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征管问题,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征管部门反馈,达到以查促管的目的。
第十五条 各市国家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局备案。
各市局分级分类稽查对象中的重点税源企业上限为年度缴纳国税征管各税总额1亿元(不含1亿元),下限在年度缴纳国税征管各税总额100万元至500万元以内确定,其他稽查对象确定可参考省局分级分类稽查管理办法,结合各市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相关附件如下:
第二篇:滁州市国家税务局分级分类稽查管理办法
滁州市国家税务局分级分类稽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税务稽查管理,明确检查权限,避免重复检查,整合稽查资源,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加大涉税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稽查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稽工作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分级分类稽查,是指在税务稽查工作中根据管辖纳税人的规模、类型和案件性质及标准进行分类,按照市、县(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分级确定稽查范围,组织优势稽查力量对稽查对象实施税务检查的一种组织方式。
第三条 实施分级分类稽查,坚持分级管理与属地检查结合、分级分类稽查与联合检查结合、分级分类稽查与规范执法、提高征管质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滁州市国税系统各级税务稽查局所实施的税务检查工作。
第五条分级分类稽查的具体检查形式包括日常检查、专案检查、专项检查,以及日常发票协查以外的重大案件协查。
第六条 稽查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市局稽查局分级分类稽查范围:
(一)以前缴纳国税征管各税总额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未列入省局稽查局稽查范围的重点税源企业;
(二)实行市级或市级以上企业所得税集中汇缴的企业;
(三)市局确定的由市局稽查局直接组织检查的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治理整顿的重点企业;
(四)市局批办的由省局督办、转办的重大涉税案件;
(五)经初查发现对全市具有重大影响的涉税案件;
(六)市局领导交办的由市局稽查局直接组织检查的涉税案件。
第七条各级稽查局于每年年初制定本分级分类稽查计划,确定稽查对象名单和检查方式,对未列入市局稽查局稽查计划的企业,下级稽查局可作为稽查对象,列入稽查计划,实施检查。
第八条市局稽查局制定的稽查计划要及时通知下级稽查局,下级稽查局可根据市局稽查局稽查计划,制定本级稽查局分级分类稽查计划,并报市局稽查局备案。下级稽查局制定的分级分类稽查计划与市局稽查局的分级分类稽查计划有冲
突的,下一级稽查局应及时调整;不调整的,市局稽查局根据《稽查案件复查办法》可以在稽查计划外对下级稽查局已稽查案件进行复查,也有权直接派员介入检查,发现问题的,按规定予以责任追究。稽查管理办法授权对查过的企业进行复查。
第九条 对纳入分级分类稽查计划的纳税人,各级稽查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及时调整分级分类稽查计划和稽查对象名单。
遇有省局、市局临时下达检查任务等特殊情况,可能影响当年分级分类稽查计划完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但要将计划调整情况报市局稽查局;市局稽查局对分级分类稽查计划进行调整的,也要及时通知下级稽查局。
第十条市、县(区)局稽查局直接受理的群众举报、上级交办、转办、协查等涉税案件,由受理单位或承办单位负责检查。
下级稽查局在对前款所列案件检查时,如发现属于市局稽查局分级分类稽查对象涉嫌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的,应及时上报市局稽查局,市局稽查局可根据案情决定是否由本级进行检查或继续由下级稽查局完成检查工作。
以上所称“重大税收违法行为”,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达到了《国家税务总局大要案报告制度》(国税发〔2000〕156号)中规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分级分类稽查案件查补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按属地原则入库。市局稽查局查处案件的执行工作,由纳税人所在地稽查局负责督促落实,并向市局稽查局反馈执行结果。
第十二条 市局稽查局定期向下级稽查局通报检查情况;下级稽查局要及时向市局稽查局反映检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级稽查局要将检查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征管问题,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征管部门反馈,达到以查促管的目的。
第十三条 对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应征求同级嵇查部门意见。对被评为A级纳税信用等级单位的纳税人,除举报,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原则上两年内可以免除税收检查。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滁州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负责解释。市稽查局应将本办法执行情况列入岗责考核。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信息来源:滁州市国家税务局
[打印][关闭]
第三篇:稽查案例-北京国家税务局
稽查案例二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2005年2月至4月,某市地税局税收违法举报中心先后三次收到举报信,举报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咨询公司”)采取“大头小尾”手段开具发票、设立两套账的手段偷税,并列举了咨询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市地税局稽查局对此案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检查。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某咨询公司1999年4月1日办理税务登记,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认证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会议服务。
该公司2003年自行申报营业收入73万元,应纳税所得额-13万元;申报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费4万元,申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0.2万元。2004年自行申报营业收入26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2万元;申报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费1.4万元,申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0.9万元。
二、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
(一)违法事实 1.营业税方面
某咨询公司2003年开具发票112张,发票金额421万元。某管理咨询公司虚假申报偷税案 已申报纳税的营业收入73万元,少申报营业收入348万元,少缴营业税、城建税及附加税费19.1万元;2004年开具发票60张,发票金额469万元,已申报纳税的营业收入26万元,少申报营业收入443万元,少缴营业税、城建税及附加税费24.3万元。该公司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两年共少缴营业税、城建税及附加税费43.4万元。
2.企业所得税方面
因某咨询公司未提供任何会计核算资料,税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按15%应税所得率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核定2003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2万元,应补企业所得税17万元;核定2004年应纳税所得额为66万元,应补企业所得税22万元。该公司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合计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39万元。
3.个人所得税方面
某咨询公司2003年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82万元,2004年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78万元。两年共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60万元,已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万元,未扣缴个人所得税259万元。
(二)处理结果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二、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二、三、四条、《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三条及《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五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追缴该公司少缴的营业税39.54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2.7万元,教育费附加1.16万元,企业所得税39万元。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从滞纳之日起至实际缴纳入库之日止,对滞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二、三、八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责成该单位补扣个人所得税259万元。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虚假申报造成少缴营业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定性为偷税,处一倍罚款,合计81.24万元。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处以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款一倍的罚款259万元。
鉴于该单位的偷税行为已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和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及有关规定,将该单位偷税案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篇:河北省国家税务局所得税管理处专题
关于印发《所得税管理处 2009工作要点》的函
各市国家税务局:所便函„2009‟1号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部署和省局《税收管理跨越年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为做好2009年企业所得税和利息税征收管理工作,我处制定了《所得税管理处2009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供工作中参考。
附件:所得税管理处2009工作要点
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所得税管理处2009工作要点
2009年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主题,按照全省国税工作会议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税务系统企业所得税管理和反避税工作会议提出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完善和落实所得税政策,大力组织所得税收入,进一步推进所得税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做好全年各项工作。
一、切实做好组织收入工作
(一)加大组织收入工作的力度。在继续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基础上,按月跟踪各市企业所得税、利息税收入计划完成情况,高度重视经济危机及税收政策带来的减收因素,努力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对完成收入计划较慢的地区,实施重点督导,确保完成全年收入计划。
(二)深化收入分析预测工作。在坚持按月收入分析的基础上,拓宽分析数据来源渠道,进一步改进收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深化按行业、按经济类型、按地区的细化分析,通过收入分析发-1-
现征管漏洞,改进和加强征管。继续做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征管措施等因素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分析。深化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增长下滑趋势、金融危机、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对企业所得税收入影响的分析预测工作。加强对暂免征收利息税等减收因素的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性措施,保证企业所得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研究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的分级跟踪管理制度,探索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办法。
二、做好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工作
(三)加强企业所得税预缴征收工作,确保税款均衡、足额入库。
(四)根据“明确主体,规范程序,优化服务,提高质量”的汇算清缴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汇算清缴质量和水平,认真做好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做好汇算清缴工作的宣传、指导工作,提高实施《企业所得税法》后的汇算清缴质量和水平,确保汇缴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五)按期完成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申报软件的修改和测试工作,做好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工作,为申报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六)做好汇算清缴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工作。
三、强化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七)做好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的贯彻落实工作。贯彻落实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文件精神。按季发布-2-
已办理企业税务登记未作企业所得税税种登记的纳税人信息,防止出现漏征漏管企业。
(八)做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工作。研究探索企业分规模、分行业、分信用等级、分征管方式的管理方法。按照“抓大、控中、核小”原则,遵循“全程、集约、监控”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税源大小进行归类,实行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层级管理,探索属地管理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征管模式,在属地管理基础上,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化管理优势。
(九)规范减免税管理,制定减免税审批备案办法。根据总局文件精神,对新税法框架下的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本着方便纳税人、便于基层国税机关工作的原则,明确审批、备案程序及内容,为基层国税机关执行减免税政策提供审核指引。
(十)继续强化纳税评估工作。依托税源管理平台,充分利用采集的行业即时信息、企业的历史信息等相关数据,科学、合理地补充、更新、完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分行业企业所得税评估方法,逐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分行业纳税评估体系。
(十一)建立企业所得税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按照数据管税的内在要求,抓住业务优化和机构职能整合的契机,理顺省、市、县管理职能,完善岗责体系,逐步实现管理环节流程化、管理手段数据化。配合有关处室做好管理员平台拓展为税源管理平台的-3-
业务需求及测试工作,所得税的管理今后要依托税源管理平台,利用各种区域性指标、专业性指标和行业性指标,对各级国税机关的管理质量和纳税人的纳税水平,实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多纬度、立体化扫描预警,包括分区域的企业所得税评价体系,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和行业预警体系三个主要部分,逐层揭示管理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对各地区重点税源企业和重点行业进行评估、分析和预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
(十二)以培养专业化、实用性人才为出发点,侧重财会知识、预警分析和计算机应用,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坚持专业培训与业余学习相结合,加大对从事所得税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使其在政策咨询、资料受理、税款征收等各个环节,与现代高效、快捷的税收管理相吻合。举办两期业务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相关知识,对象为各级所得税业务骨干,每期50人。通过培训达到各级至少有一名师资力量。
(十三)做好日常工作。完成日常文件运转、各部门的征求意见、会签文件反馈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篇:浅议税务稽查分级分类模式的构建
浅议税务稽查分级分类模式的构建
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税源管理的模式不断科学化、精细化,同时也在客观上要求税务稽查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近年来,鹰潭市国税局稽查局本着“合理分类、分级稽查、确定比例”的分级分类稽查原则,结合鹰潭税收征管现状,对分级分类稽查模式的构建进行着有益的尝试。
一、税务稽查分级分类管理的定义
稽查分级分类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稽查工作模式。分级是指省、市、县不同层级的税务稽查局,分类是指按规模区分不同类别的纳税人:分级分类稽查就是不同层级的税务稽查局分别将不同类别纳税人列为稽查监控对象,并对其分别开展稽查工作的一种组织方式。推行分级分类稽查,就是要引入风险管理概念,强化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减少重大税收流失,提高稽查对完成税收中心任务的保障力度。
二、实施税务稽查分级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一)推行分级分类稽查将有助于提升税务稽查执法的质效。分级分类稽查采用集中检查、交叉检查等组织方式,抽调各级稽查部门
人员组成检查组实施检查活动,从机制上突破了稽查工作的地域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省、市、县(市)三级稽查部门之间的互动,形成分级负责,职责明确的工作格局,有利于整合现有稽查资源,提高稽查工作效能,实现省、市、县(市)三级稽查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一个规范互动、协调高效的稽查网络平台。同时,也有利于上级稽查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管理、监督和考核,规范下级稽查部门的规范执法,提高案件查处质量,同时减轻当地执法部门的压力,减少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有效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
(二)推行分级分类稽查有助于以查促管、以查促查。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分类查处,有利于深入分析、总结和研究稽查过程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征管问题,提出加强税收征管的建议和意见,促进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通过对查处案件的剖析,有利于发现偷税、骗税的手段和规律,总结和提炼案件查处的方法、手段和经验,促进税务案件查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查处,特别是对大要案的查处,有利于发挥稽查的震慑作用,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规范税收秩序。通过在重点税源企业检查过程中,稽查与征管部门查前、查中、查后的沟通和反馈,有利于征管和稽查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
(三)推行分级分类稽查有助于提升税务稽查干部业务水平。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检查,有助于税务稽查干部人员政策业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企业规模比较小的县(市)的稽查干部,参加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检查,对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和查帐技能有很
大帮助。集中检查、异地检查、省市联动和市县联动等稽查工作方法,为税务稽查干部创造了交流、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助于提高税务稽查干部应对各类涉税违法行为的能力。
三、实施税务稽查分级分类管理的组织模式
(一)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经营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稽查分级分类的实施范围。对税务稽查和被查对象进行分级和分类,税务稽查按照行政管理级次分为三个层次,即:省、市和县(市)稽查局。被查对象按照重点税源户划分标准分为三种类型,被查对象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重点税源的确定标准以及稽查局的人员状况等因素,规定相对合理的分类标准。
鹰潭市主要的税源构成是铜加工业与再生资源行业。在推动分级分类管理时,应根据行业特点进行划分。
(1)特大重点龙头型企业。江铜及其下属的18家企业组成的江铜集团,其2011年共入库增值税5.46亿元,企业所得税8.13亿元。此类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大,纳税数额较大,且企业自身内部存在一定的内部交易结算关系,建议由省、市两级稽查联动,重点进行针对性的稽查管理。
(2)集中特色行业型企业。鹰潭市以再生资源行业为其特色产业。2011年全市共有再生资源企业132户,其中一一对应再生资源企业92户。再生资源企业2011年合计缴纳税款25.33亿元,其中“一对一“再生资源企业缴纳15.47亿元。此类企业,拥有相同的经营模式和大致相同的工艺流程,在税务稽查的方法上,有较强的共同性,建
议由市县两级联动,采用异地交叉稽查的方式,开展重点行业的分类稽查。
(3)除特色行业外的其他大型企业。根据鹰潭市经济发展规模的实际情况,年纳税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可以划分为大型企业,2011年此类企业合计缴纳税款3.3亿元。此类企业行业涉及较为广泛,生产经营情况各不相同。建议采用市县两级联动,重点由县一级的稽查局组织对企业的个案的稽查。
(二)建立省、市、县(市)稽查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上级稽查部门要加强对分级分类稽查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实现对分级分类稽查从方案制定、检查实施到成果实现的全过程监控,并及时通报分级分类稽查工作开展情况。
(三)建立分级分类稽查的分析制度。总结分析稽查过程中发现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并反馈给征管部门,通过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规范整个行业的税收征管。建立案件解剖制度,认真总结查处的经验,研究发案规律,形成工作指南,并有意识地收集、制作和保存典型案例素材,加大对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
四、推行税务稽查分级分类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欠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既是稽查职责要求,又是提升稽查效率和稽查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既是以查促管、提高征管质量的有效手段,又是规避执法风险的有效渠道。目前,征收、管理、稽查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不够通畅,主要表现在信息交流共享
层次不高、利用水平较低、协作运转效率不高、协作范围不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分级分类稽查的全面推行。
(二)征管信息质量整体不高。由于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所管辖重点税源户的涉税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只能通过征管系统信息了解重点税源户的涉税变动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征管信息内容不完整,更新不及时,审核不严格,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管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稽查选案的准确。
(三)税务稽查体制的制约。稽查机构的形式设立、职能配置、权限划分、上下级稽查部门间的管理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分级分类稽查管理的要求。如:抽调人员的检查权限、异地执法权限以及的文书使用、稽查案件的审理、执行及入库级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