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县级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的若干思考2
关于加强县级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的若干思考
李华国程伟达
近年来,随着临海市建设稽查执法体制的改革和调整,特别是在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尤为重要。临海市建设规划局稽查办公室通过创新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加强了稽查执法工作力度,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建立健全稽查执法机构,完善稽查执法工作机制 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
1、建立健全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机构。2007年6月前,临海市建设规划局下设城建监察大队,统一负责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稽查执法工作。2007年6月后,临海市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原建设规划局下属的城建监察大队成建制划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并将市容环卫、城乡规划、城市绿化、市政公用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划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使。临海市建设规划局还继续行使未划转的部分职能,如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1
建筑节能、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勘察设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及对上述领域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稽查执法。由于原城建监察大队已经划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临海市建设规划局局急需重建住房建设稽查执法机构。
2007年11月,根据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稽查执法的工作要求,临海市建设规划局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经市编委会批准,正式成立了临海市建设规划局稽查办公室。该办作为集中统一的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机构,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为8人,主要职责是负责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建筑节能、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勘察设计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稽查执法。据悉,临海市建设规划局稽查办公室是全省县级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中第一个成立的建设稽查执法机构。
2、建立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制度。临海市建设规划局稽查办公室根据案件稽查情况,分析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特点和规律,研究稽查执法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协同稽查、专项稽查、集体研判、分析专报等基本建设稽查执法制度。
一是协同稽查制度。稽查办公室与行政审批科建立相互抄告制度,行政审批科在规定时间内抄告相关批准文件,以便及时跟踪稽查管理,相关稽查执法处罚文件在第一时间抄告给行政审批科,对涉及违法违规的暂停审批;稽查办公室与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业务科室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相互交流日常管理、稽查执法中的信息,日常管理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移交稽查执法处理。
二是专项稽查制度。针对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稽查办公室通过事前制定稽查预案,找准稽查切入点,明确稽查任务和时限,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稽查执法工作。
三是集体研判制度。稽查办公室会同有关业务科室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体研究,利用业务科室技术方面的优势,综合分析案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努力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此外,对案件处罚的裁量进行集体讨论,以求精准把握自由裁量,提高办案透明度。
四是分析专报制度。稽查办公室根据建设稽查执法动态、重大案件的稽查情况和群众上访投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苗头,通过总结建设稽查执法经验,形成专项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开展稽查执法,查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临海市建设规划局稽查办公室成立近两年来,共查处建筑业、房地产业案件300多件。特别是重点查处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建筑节能、商品房开发销售等方面的案件40多件,涉及违法违规当事人100多人(单位),起到了“查处一起、震慑一批、规范一批”的效果,保障了建筑业、房地
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工程招投标方面,查处了一起涉及9家企业的串标案件,在取得大量规范、严密的证据后,依法作出了招标结果无效、没收投标保证金和非法所得、停业整顿、取消有关企业在临海市域投标资格及罚款的行政处罚。
在工程质量方面,查处了使用不合格钢筋的典型案件,查封了该批次不合格钢筋,对已绑扎及浇筑混凝土的责令拆除返工整改,责令停止使用该型号钢筋,并对相关施工企业及监理单位处以罚款。
在工程监理方面,查处了一监理公司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接监理业务、使用伪造监理岗位(资格)证书等的案件,将该公司列入建设工程黑名单,清退出当地建设市场。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由于业主群体性投诉、上访案件剧增,涉及房屋交付条件、景观设施、工程质量、建筑节能等方面的内容,稽查办公室通过稽查执法工作,认真把好商品房竣工验收关,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好工程质量整改,保障了业主的合法权益。
三、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稽查执法与城管执法职责有待理顺。各地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权,特别是成立城市管理执法局后,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与城市管理执法两者间的职能划分没有统一标准,无章可循,自行一套,造成两部门之间互相推萎或多头管
理,两者关系亟待理顺。
2、稽查执法机构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基础在地方,重点在地方。目前绝大部分设区市和县(市、区)都没有相应的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机构,这就导致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缺乏抓手,上级缺乏下级的执行落实,下级缺乏上级的支持指导,上下级建设稽查执法渠道不畅。
3、建设稽查执法操作细则有待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规条款多,有的相互交叉,有的法规规定比较超前,处罚幅度大、罚款起点额度高。有的缺乏操作细则,如对一些轻微违规行为的处理成为难题,若仅以教育了事,则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与教育作用;若严格按法规执行,则在现实条件下对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困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的对策建议
1、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要成立专职的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机构,使之成为开展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的重要抓手。有条件的县(市)要提请县(市)政府成立专门的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机构,协调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行业之间的稽查工作。暂时不能由县(市)政府设立的,建委或建设局要牵头筹建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机构,明确稽查执法责任处室,落实稽查执法专职人员,并逐步向专职稽查执法机构过渡。要加强稽查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稽查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
水平。
2、科学合理确定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的部门职能。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内部要集中行政处罚职能,将部门内部的行政处罚职能归并到稽查执法机构,实现政策制定、行政审批、监督处罚三个职能相对分开。要理顺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与城市管理执法的关系,明确各自执法的职能界限。
3、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律法规多、内容杂、覆盖面广,有些违法违规行为还可以同时适用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如房屋装修除涉及房地产方面的装修管理规定外,还涉及城市规划方面的管理规定。因此,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要编制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手册,形成相对统一的操作细则,方便开展建设稽查执法,提高稽查执法工作效能。
作者单位:临海市建设规划局稽查办公室
第二篇:关于下发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座谈会
附件: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稽查执法
工作座谈会传达提纲
2010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国建宾馆召开了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主管厅长和省、市、县级建设行政稽查执法机构的负责人,共计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云南、黑龙江、江苏、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河北省保定市等5个省市做了经验介绍。陈大卫副部长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2009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对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认为,2009年全国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加强协作,完善体制机制,共同推进建设行政稽查执法各项工作,取得了
-1- 积极成效。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稽查执法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理清思路,推动制度建设。去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一份指导性文件,对理清思路,务实推动稽查执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部稽查办会同相关司局,制订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方案》,统筹兼顾,明确了全年稽查执法工作重点;印发了《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稽查工作管理办法》,规范稽查工作程序和行为。
二是创新机制,强化稽查执法。坚持科学民主原则,建立集体研判机制;加强配合,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统计分析,建立违法违规预警预报机制;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建立警示震慑机制。
三是落实责任,加强体制建设。各地加强对重点稽查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动稽查执法机构建设,落实稽查执法工作责任,完善层级监督指导。云南、广东、湖北、宁厦、辽宁、西藏和内蒙古等7个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新成立了稽查执法机构。现在,全国283个地级城市中,已有180个分别在建设、规划、房地产、园林绿化等部门设立了稽查执法机构。总的看,部、省、市三级稽查执法工作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覆盖了住房城乡建设各个领域。
四是统筹协调,突出服务大局。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围绕落实中心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兼顾,统一部署,-2- 明确分工,有序开展重点稽查执法工作。去年,全国有20个省级主管部门转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订了具体方案。部、省两级主管部门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检查677次,受理投诉举报3248件,调研督导707次。
(二)促进扩内需保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一是通过专项检查,加快了保障性安居工作建设进度,提高了廉租住房建设质量。通过自查和实地督察,对廉租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的计划实施、资金下达、工程质量等进行了全面检查,促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落实。初步统计,去年全国廉租住房新开工204万套,通过购买、改建、租赁方式筹集11.5万套。
二是通过专项检查,提升建筑节能效能,推动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全年共对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建设领域节能专项监督检查,抽查83个城市(县)的912个建筑节能项目,下发《执法告知书》100份。部里还以浙江、黑龙江为试点,开展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专项检查,共检查195个在建项目,发出《整改通知书》33份。稽查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了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贯彻落实。
三是通过督察检查,保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如期建设和运行。去年全国共抽查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67个、生活垃圾处理项目112个;多次组织专家到现场,加强对全国特别是36个重点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督察
-3- 指导,加快了建设进程。截止去年底,全国设区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982座,日处理能力达1.05亿立方米;已投入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年处理污水量达279亿立方米,削减COD约772万吨,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三)查处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联合监察部开展房地产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专项治理。全国各地自查房地产项目6.8万个,用地面积33.45万公顷,发现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的项目1500多个,其中违规调整容积率的占91.1%,违规调整用地性质的占10.8%;违规项目用地面积0.55万公顷,补交土地价款等规费近75.45亿元,罚款近5.05亿元,撤销规划许可7项。去年共受理和处理群众举报123件,其中发函督办64件、现场督办17件。
二是开展在建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生产和市场主体行为督察。全年共抽查47个项目,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通报,强化了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规范了建设主体行为,从整体上保障了安全生产。
三是开展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检查。全年共抽查90个城市(县)的180项在建工程,建筑总面积537万平方米,对50个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工程项目下发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建议书》。还重点对部分安全事故多发地区和薄弱环节加强了监督检查,促进了全年安全生 -4- 产事故持续下降,较大以上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到40%以下。
(四)规范建设领域行政权力运行
一是通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同时,进一步推进行政许可公开透明,确保行政行为更加规范,监管职责得到落实。各地普遍设立资质资格行政许可统一受理窗口,推行受理和审查分离,实行专家审查制度,缩小自由裁量空间,防止政府公务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二是通过开展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进一步健全监管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堵塞监管漏洞,维护资金安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等六部制定了《关于2009年继续开展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项治理工作的进行了联合检查,共清理回收历史遗留的住房公积金逾期项目贷款和挤占挪用资金6.91亿元。
三是通过开展城乡规划督查工作,提高地方政府对严格实施规划的认识,减少了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的城市达到51个,督察员总人数达到68名,覆盖了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部派督察员全年共向派驻城市人民政府发出督察意见书5份,建议书38份,约见地方政府领导60余次,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提醒和警示,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和苗头百余起,增强了规划实施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部稽查办在郑州、-5- 石家庄等28个派驻督察员的城市开展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拓展了督察线索来源渠道。目前,全国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行了省级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
2009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稽查执法工作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稽查执法体制机制建设还须加强,部分地区稽查执法集体研判、预警预报、警示震慑等机制建设相对滞后,稽查执法力量缺乏整合,部门协调联动不够,层级监督还不完全到位,跨地区、跨部门违法违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查处。二是稽查执法工作责任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有个别省份至今还没有建立稽查执法制度,有些已建制度的省份,工作责任也不够清晰。三是部分地区稽查执法业务覆盖面不全,重城轻乡,重建轻管,工作深度不够,程序不严谨,行为不规范;个别地区稽查执法工作仍囿于事后查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力度不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对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稽查执法队伍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需要等。对此,大家要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会议还对2010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进行部署,会议指出,稽查执法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依法稽查,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稽查执法工作的目标是遏制违法违规行为,促使建设活动主体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 -6- 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2010年稽查执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住房城乡建设中心任务,进一步转变稽查执法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注重事后纠偏,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稳步提升稽查执法水平和效能。
(一)进一步完善稽查执法工作体制机制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树立发展理念,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增强服务意识,要按照《关于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继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稽查执法工作体制和机制。一要强化协同预防工作机制。各级稽查执法机构要配合业务部门,围绕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建设主体遵纪守法意识,注重事前预防,强化事中监督,实现过程管控,尽早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苗头倾向。二要畅通稽查执法信息渠道。拓宽信息来源,加强舆情分析,认真受理投诉举报,建立稽查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将建设主体行为臵于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之下,对获取的案源信息,要予以甄别分析,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三要继续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各级稽查执法机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动,积极推进内部协同联动,及时沟通信息,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行政监管目标要求,做好监督检查和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工作。积极推进部际、省际协同联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遏制违法违规现象。积极推进部省、厅市县协同联动,注意加强跨地区的协作配合,-7- 把不足整改到位,把问题处理到位,把管理提升到位。四要继续完善集体研判制度。探索通过建立联席会议、联络员制度、技术专家库等多种形式,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集体研判,必要时可以适当方式引导公众参与。对重大案件更要坚持科学民主原则,集体研究,准确定性,依法惩治。五要继续完善警示震慑机制。积极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市场主体不良行为信息上报和披露制度,完善稽查执法与行政许可、评奖评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检察、审计等部门建立案件查处情况内部通报制度,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曝光力度,增强综合惩治效果。六要继续完善预警预报制度。各地要尽快建立完善投诉举报及违法违规案件统计分析信息系统,定期逐级上报稽查执法工作信息和动态。要及时分析稽查执法工作信息,加强对问题多发地区、领域和环节预警防范。七要完善稽查特派员和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推进建立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制度。充分发挥稽查特派员、城乡规划督察员作用。稽查特派员、城乡规划督察员要忠于职守,认真履职。各地要创造条件,支持配合稽查特派员、城乡规划督察员开展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建立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制度,依法对公积金决策、管理、运作、监管活动进行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问题,保障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资金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二)围绕中心任务进一步做好重点稽查执法工作 今年稽查执法工作要围绕中心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制定 -8- 工作方案,做出具体安排。一是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进度、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情况进行督察。保障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政策执行到位,顺利推进。督促加强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保开工、促上市。二是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国务院要求,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特别要加大对违规拆迁、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和城市要进行重点督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开展巡查,保障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围绕住房公积金政策执行情况和资金安全情况,开展住房公积金督察工作。四是加大以城乡规划实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扩大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范围,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7个城市、17名督察员。积极推进省级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工作。继续推进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规划督察工作。继续开展房地产开发领域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对违规开展农村居民点调整、大拆大建、强拆强建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监督检查。五是加大对建筑节能、城镇减排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对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对城镇垃圾处理设
-9- 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建设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六是加大对建筑市场秩序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查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挂靠等突出问题。七是加大对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以建筑工程安全质量、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和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抗灾防震和村镇建设安全为重点开展监督检查。八是加大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力度。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管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细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各方主体责任。选取有关城市进行工程建设标准全过程实施监督试点,开展监督检查,强化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
(三)进一步提升稽查执法工作效能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稽查执法工作向纵深发展。一要继续转变稽查执法理念。树立发展观念,坚持惩防并举,强化过程监管,从单纯的案件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纠偏转变。二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对侵害群众利益、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案件要一查到底,依法严肃惩处。对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记入诚信档案,并公开曝光,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三要实现稽查执法范围全覆盖。稽查执法工作要坚持城乡统筹,覆盖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全部业务范围,并与行政监管紧密衔接,充分发挥稽查执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四要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根据国务院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开展规范行政 -10- 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相关工作。目前已成立由法规司、市场司、质安司和地方有关部门组成的研究小组,着手制订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拟先规范部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为全面规范住房城乡建设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探索和积累经验。五要更加注重稽查执法实效。认真研究解决制约稽查执法工作开展的问题,增强稽查执法的主动性,实现案件查处有力,惩治到位;提高稽查执法执行力,实现专项检查不走过场,促进行政效能提升。
(四)进一步加强对稽查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把稽查执法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稽查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要继续推动建立稽查执法制度。目前尚未建立稽查执法制度的省份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向省政府汇报,主动寻求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争取尽早建立制度。在建立制度前,先要明确承担稽查执法任务的具体部门,落实工作责任。二要继续加强稽查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稽查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加强稽查执法队伍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确保稽查执法队伍的战斗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三要进一步加强层级指导。上级稽查执法机构要继续加强对下级稽查执法机构的指导,形成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共同推进的稽查执法工作体系。加强稽查执法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稽查执法工作水平。
-11-
第三篇:甘肃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2010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情况汇总表
附件
甘肃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2010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情况汇总表
3注:1.如转发了建稽[2010]28号文或制定了本地区2010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方案请填1,如没有则填0。
2.立案稽查件数是指省级或地市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直接调查核实并作出处理的全部案件。
3.如某部门职责涵盖建设、规划、房产中的多方面,专项检查、案件稽查、受理举报三项应按方面分开填写。
4.可根据地市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机构设置情况调整表格。表格的电子版可到http://jcb.mohurd.gov.cn/网页上下载。
填表人:
联系电话:
第四篇: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冀建〔〕731号)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建设)局、城乡规划局、城管(公用)局、住房保障房管局、公积金管理中心,石家庄、张家口、保定市园林局,石家庄、承德、衡水市水务局:
现将《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全省新型城市化进程,以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和管理服务水平,保重点、搞攻坚、抓专项,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搞好农村新民居建设和危房改造,促进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目标
--城市(含县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增幅18%以上,设区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稳定达到85%,中水回用率达到30%,同步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村镇延伸,开工一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省新增园林绿地5000公顷以上,省级以上园林城市和县城达到50个,力争新增省级风景名胜区10个。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0万套以上(按35万套安排,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其中保障性住房15万套以上,棚户区改造住房15万套。完成国家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设区市初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全部完成房屋拆迁、村民安置和土地收储,初建成区范围内新增城中村50%启动改造。每市新创建旧住宅小区改善示范项目2个以上。主要街道景观容貌整治和旧商贸区改造全面推进。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完成1000万平方米,新竣工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率达到38%。加快县级市和10万人口以上县城供热计量改革,全省新增供热计量收费面积1000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完成产值4500亿元、增加值1400亿元,力争产值10-50亿元企业达到30家、50亿元以上达到10家、百亿元以上达到4家。建筑劳务输出80万人次以上。境外承包工程完成合同额增长1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完成环首都经济圈各项规划、沿海地区总体规划和冀中南城镇群规划。修编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县(市)总体规划,做好新城(区)规划,在部分县级市开展“城乡总体规划”试点。各市完善各类技术标准和导则,出台城市风貌特色管理规定,深化公共设施、综合交通、城市水系、景观风貌、有形文化建设等专项规划。制定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激励政策。加强重要地段、重点部位城市设计,培育一批精品街区、建筑和公园。抓好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在各市开展雕塑创作营活动。健全政府主导、专家领衔、专业论证、公众参与、规委会审议的规划编审机制。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和沿海地区规划展馆,设市城市、环首都县年底建成规划展馆并免费开放。提升延伸数字规划,年内县级市和中心城区统筹管理的县搭建起数字规划基本框架。开展规划执法检查,继续实施“零违”行动。
(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编制实施住房保障三年安居工程规划和计划。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扩大建设规模,多渠道筹集房源。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严格落实土地、资金、税费、配建等政策,加强项目管理和工作督导,抓开工、保配套、保质量、保竣工。优化项目布局和户型设计,每市打造2-3个示范项目。在确保资金安全、满足居民购房货款的前提下,争取扩大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范围。做好配租配售监管,严格程序、严把关口,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强化使用监督。完善数字住房保障系统,提升应用功能和效果。推进首都周边县市“人才家园”建设。
(三)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高起点搞好新城(区)开发,创新规划理念,健全标准体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瞄准一流、突出特色。深化城中村改造,坚持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同步改造,控制开发强度,加快新拆迁村回迁房建设,尽快启动剩余村改造。推进棚户区改造,力争三年改造完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棚户区。提升旧小区改善水平,对以前建成、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未列入旧城改造计划的旧住宅小区,逐个制定提升方案,年内改善1/3以上。突出老商贸区改造特色,完善
设施、加强养护、增加游憩空间,打造一批时尚精品街、休闲观光街、饮食文化街、历史风貌街等特色街区。
(四)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开展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便民设施、容貌环境、城市管理服务专项提升行动。加快“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提高道路特别是支路网密度,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新建改造道路同步建设“综合管沟”。强化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改造升级不达标的设施,加快排水管网、中水回用、雨污分流等设施建设,推进处理设施建设向村镇延伸。加大园林城市(县城)创建力度,多措并举增加中
心城区绿量,提升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和游园建设水平,推进城区河道水体整治,办好河北省首届园博会,创建命名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力实施“十小”便民工程,整治建设一批小街巷、小游园、过街天桥、小型停车场、小型体育设施、便民市场、社区卫生站、街巷地名标志及道路指引牌、无障碍通道、公厕等,推进便民设施进街道、进社区。深入开展违章棚亭、广告牌匾、马路市场、架空线缆专项治理,加强环卫保洁,做到主干道16小时、重要公共场所24小时保洁。升级更新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街道景观,既有建筑实施“穿衣戴帽换服装”改造,打造示范样板街道,开展“十佳景观大道”评选。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规范城管执法行为,健全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深化拓展数字城管和“12319”便民热线并向有条件的县(市)延伸。加强市政公用行业监管,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安全运行,定期开展产品和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
(五)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善改造模式和技术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能耗监测。深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设区市已改造和新竣工居住建筑全部按用热量收费,县级市和10万人以上县城开展试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开展十佳绿色建筑、十佳绿色小区评选,各市至少开工3个1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建筑示范小区项目。研究制定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沿海滩涂绿化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建筑业实用技术等八个方面实施科技攻关。强化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使用监管,适时开展绿色建材标识工作,及时发布推广使用、限制、淘汰产品目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认真落实省部合作备忘录,抓好唐山湾新城、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黄骅新城4个生态示范城建设。
(六)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和引导,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强化预售行为监管,切实提高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开发比例。继续优化房地产发展环境,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房屋产权登记办证“立等可取”。加强执法稽查,严厉打击违规开发销售、合同欺诈、虚假广告、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推行先安置、后拆迁,做好被拆迁房屋价格评估和拆迁补偿。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水平,积极推进组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认真落实物业管理承接验收制度,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监管,强化物业服务合同管理,重点解决“维修不及时、服务不到位、收费不规范”问题。
(七)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深入抓好行业对标和企业对标,建立企业升级激励机制,继续做大做强45家省内龙头骨干企业,指导各地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督促一级以上企业加强工法和专利技术研发,大力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创建科技示范工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省建筑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统一发布平台。专项治理虚假招投标、非法转包、违法开工和工程监理不到位等问题。强化进冀企业监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管理系统。认真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深入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工程勘察、施工图审查和工程检测质量专项整治,定期组织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巡查,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制定优质优价政策和国家级优秀建筑设计奖励措施,推进精品工程建设,培育一批标志性建筑(群)。深化京津冀共同建筑市场,建设蒙、川、晋共同市场,培育新的热点市场。培育发展劳务企业,搭建劳务企业与省外总包企业的对接平台。继续做好援疆工作。八)推进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规范农村新民居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推广农村新民居示范图集,分类抓好试点。支持新民居建设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结构体系。落实镇村体系规划,突出村庄规划特色,避免“排排房”布局。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省培育的省级重点镇和现状1万人以上的镇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年底前全部完成前期工作,力争30%开工建设。县级市、环首都和沿海各县及50%的其他县,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完成处理设施布点。强化县(市)主体责任,将镇乡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纳入县城统一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县均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与先进城市对标,完善指标体系。建立定期调度、专项验收、评估、全面考核相结合、省市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市要细化工作方案,制订各类规划和城市设计、专项行动详细方案并报省备案。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专项行动,适时开展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建立省市县三年上水平工作统计体系。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传统工作方式和方法。创新城乡规划体制,重点在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上实施延伸和拓展。创新城建投融资体制,重点壮大平台,提升融资能力和项目运作水平。创新住房保障体制,重点规范以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重点建立协调联动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课题研究,重点破解旧商贸区改造、新区开发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河湖水系景观打造等工作中的难点。
(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河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河北省燃气条例》和《河北省城镇住房保障办法》立法进程。深入开展房地产、城乡规划、公积金管理等领域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纠正不作为和乱作为,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加强行政许可案卷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结合案例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素养。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敬业奉献、苦干实干精神,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出一流成果、创一流业绩。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和窗口建设,预防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做好信访矛盾化解工作。继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干部培训,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建立培训档案,两年内对市县建设部门局长再轮训一遍。
(五)推进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预防腐败工作。依法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抓好行业宣传工作。加大文明行业创建力度,培育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切实加强行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
第五篇: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中共四川省委党委研究生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研究生姓名:
年级、专业: 2019级法学专业
教学分部: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22年3月
本人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本人将恪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绝不抄袭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保证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否则,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本人允诺:鉴于毕业论文是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就读研究生时期的学习研究成果,论文可在保护和尊重作品完整权、作者署名权的前提下,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基于教学和资料保存目的,予以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方式的无偿使用。
经统一查重,本文总文字重复率为 %。
签名:
日期:
论文提要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选题背景、选题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第三部分为介绍了全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是分析了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现状,包括县情、成效、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短板。第五部分是对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思考,包括大力强化规划引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大力提升住房品质、大力建设美丽村镇、大力实施建筑业转型、大力提升城管水平、大力提升要素保障七大举措,为十四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事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住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目 录
一、绪论 8
(一)选题背景 8
(二)选题意义 81、理论意义 82、实践意义 9
(三)研究方法 91、资料分析 92、对比分析 93、实证分析 9
二、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 9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政策出台脉络 9
(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11、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全新理论 112、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123、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重大战略 124、高质量发展与科学发展一脉相承 135、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136、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重要理念 137、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时代学术研究新视域。14
(三)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 141、涉及群众生活质量的指标 142、涉及经济结构优化的指标 153、涉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指标 154、涉及重大决策落实的指标 16
三、全国高质量发展城市分析 16
四、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现状调研 18
(一)沐川县情 18
(二)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成效 191、城市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192、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203、村镇建设发展加快进程 204、人居环境持续不断优化 215、建筑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226、建设行业秩序更为规范 227、城区五乱”治理更加有效 23
(三)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短板 241、城市规划统筹力度不够 242、老城建设尚有历史欠账 253、保障性住房管理尚不规范 254、村镇建设方面尚须提标升级 265、建筑业管理方面尚需优化完善 286、城市管理执法方面尚存在短板 287、资金人才保障方面尚存在不足 29
(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291、多规合一体制要求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力度 292、城镇化进程要求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293、生态文明理念要求进一步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304、宜居环境理念要求进一步推动美丽城市建设 305、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进一步城乡融合 306、城建投资需求加大要求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 307、和谐社会理念要求进一步规范城管执法规范 31
五、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31
(一)大力强化规划引领 31
(二)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311、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322、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323、提升城市安全防范能力 334、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335、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336、完善城市有机更新体制 34
(三)大力提升住房品质 351、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352、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363、重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 364、提升住房建设质量水平 365、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37
(四)大力建设美丽村镇 371、提升农村住房质量安全 372、推进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383、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384、加强中心镇建设 38
(五)大力实施建筑业转型 391、改革建筑业实施方式 392、强化建筑质量安全管理 393、加强绿色建筑推广 40
(六)大力提升城管水平 401、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402、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 413、全面理顺城管执法 41
(七)大力提升要素保障 41
主要参阅书目 43
关于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
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廖树斌
(2019级法学 190411123)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短短40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均GDP不断创造新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令世界为之瞩目。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通过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通过环保督察,保住了绿水清山,通过疫情防控,控制了病毒传播,经济得以复苏,GDP增速依然稳健。当然,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有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然有着差距,特别是对于本人从事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的质量来看仍然不够高。我国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就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通过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多维度进行探讨,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城市的向往,对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事业的期望。所以本人为探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特意选择了该研究题目。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高质量发展理论的研究,结合党和国家出台的系列高质量发展方针政策,系统梳理其出台脉络、理论内涵、评价体系等,让我们对高质量发展有了充分的认识,为我们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由于本人在住建局工作的便利,充分调研了解我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短板,通过分析,提出改革思路和具体举措,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研究方法
1、资料分析
通过研究接触大量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和专业书籍,为本论文的写作提出了理论基础。
2、对比分析
通过查阅全国其他城市高质量发展情况统计资料,对比沐川县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弄清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情况。
3、实证分析
通过笔者在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期间分管城建、乡建、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经历,原汁原味的了解到了沐川住房和城乡建设的现状,为本论文的写作提出了实践基础。
二、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政策出台脉络
2017年,“高质量发展”表述在我党第十九次全国人代会上首次提出,这说明我国开始意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由注重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同时,有党外人士也在座谈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
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为体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推进好我国的供给侧改革,要推进好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布局。同时,在2018年环保大会上也提出了绿色发展要求,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才能根本解决污染问题。
2019年,我国中央财委会会议也提出了要形成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以发展城市群为重点。
2020年,我国中央财委会会议又提出了加强供给侧改革、创新产业链,加强进出口结构性调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后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对于新基础设施建设、5G网络,新能源汽车、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防灾设施进行重点建设。习近平考察宁夏工作时也提出了要转变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量增长质升。第七十五届联大也提出了关于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也作出了庄严承诺,即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值达到顶峰值,206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值达到中和水平。党中央制定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年规划中也提出了全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国际间竞争能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维护好国家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党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使发展成果更好让全体人民惠及,实现路径就是高质量发展,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动力、质量、效率变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具体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主要涉及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国务院也批复同意了相关部委关于《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党十九届六中全会也提出了创新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把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把协调作为内在基础,把绿色作为外在表现,把开放作为重要路径,把共享作为发展目的。关于《必须实现高质量发量发展》一文中也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宏观稳定的发展模式,打造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抓手,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生态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住建部也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工作部署。
2022年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国新办举行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相关领导介绍了下步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举措。
(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全新理论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通过对发展的高度重视并坚定不易的持续实施,我们国家实现了富起来。接下来,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要发展先进生产力。随后的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更是要求我们的发展是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高质量的新要求,这一创新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时代内涵,最终目的是使我们的国家进一步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有部分人认为,由于新时代的发展不能维持前些时期的高速度,所以现在提出高质量发展来弥补发展速度下降的问题。其实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我们可以反问,如果经济发展速度没有下降,是不是就可以不顾及发展质量了呢?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因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我国经济发展很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供给短缺是突出问题,只有用高速发展来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而时至今日,经济社会发展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矛盾已成为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之间的矛盾,单靠粗放型的高速增长显然也不再能解决矛盾,还需要再发展的高质量上下功夫。
3、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重大战略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发展战略,有的是局部性单领域战略,有的是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我国现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经济发展战略,如大湾区发展战略、脱贫攻坚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东西协作战略等,尽管其也都涉及发展质量,但均非综合性高质量发展战略。而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我国一种涵盖全国、内涵丰富的综合性重大战略。在它的面前,其他战略均属于从属地位。
4、高质量发展与科学发展一脉相承
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来看,凡是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发展必定带来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反之,凡是违背科学、崇尚伪学的发展必定带来经济社会的大倒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相互关联的,而高质量发展其实就是一种科学发展,它符合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高质量发展能使稳定经济运行、提高发展效率、增强可持续性。
5、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和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是发展方式的两种类型。前者依赖高投入、高消耗实现高产出,效率质量低下。后者关注效率,其发展方式相对于前者有了大幅提升,是质量与效率的结合。发展的质量关系着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不再是简单的计算投入产出,而是在注重提高产出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出内涵和质量,提升发展的品质。
6、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重要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的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一是高质量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相适应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理念的完美体现,是“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原则的完美诠释。二是高质量发展是注重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并不是单选题。我们要摒弃顾此失彼的现象。过去我们对规模和速度的重视并没有错,讲发展就必然涉及速度,没有速度的质量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错在只是对质量和效益的相对忽视,这才是我们需要纠正的。今天,我们要的是对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共同追求,有机统一。
7、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时代学术研究新视域。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是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解决的是落后国家的人口、贫困、粮食安全问题。而在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人口、贫困、粮食安全问题,而是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美好城市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将带来一个新的发展课题,这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关注度不够的,需要对高质量发展就行全新系统的研究,开辟全新研究领域。
(三)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
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需要有合适的评价体系予以衡量。近年来,浙江等个别省市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上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设置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定量和定性指标,让高质量发展这一综合性课题有了衡量标准,我们可予以借鉴参考,从而找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从已有指标分类来看,大致有以下四类指标:
1、涉及群众生活质量的指标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初心,这也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一是考核评价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调查失业率、人均公共产品拥有量、社会消费总额水平、恩格尔系数等直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二是考核评价人们的健康状况、人均寿命、幸福指数等直接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指标;三是考核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环境基础设施运行水平、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反映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指标。通过这样的指标设置,充分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使命。
2、涉及经济结构优化的指标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供给、需求、投入产出、收入分配、经济循环的高质量,我们需要紧紧围绕促进设置指标,主要是考核评价第一、二、三产业占比、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镇化率、社会资本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区域经济占比等。通过这样的指标设置,能够充分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3、涉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指标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抓发展谋未来就要重视创新驱动。我们需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设置指标,主要是考核评价营商环境指数、政府政策配套、研究经费比例、大学生就业比例、高新产业占比、科技园区数量、专利授权数量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指标设置,能够强化创新驱动导向,积极良好营商环境,从要素驱动变为创新驱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4、涉及重大决策落实的指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其落实情况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工程。我们需要紧紧围绕重大决策落实设置指标,主要是考核评价一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落实情况,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二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的落实情况。三是政府债务风险化解、金融风险防控、固定资产投资的落实情况。四是安全生产、森林放灭火、应急管理、疫情防控等落实情况。五是保持社会稳定、信访化解程度等落实情况。通过政治引领落实工作责任,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从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
三、全国高质量发展城市分析
通过收集国家统计部门相关资料,特别是《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排名2021》【1】。从地区排名看,南方超过北方,东部领先西部。
从创新能力看,深圳以71.7分居首,创新之城名符其实。从绿色发展看,上海以91.5分居首,突显其城市建设的先进性。从人口潜力看,深圳以87.2分居首,坐拥粤港澳大湾区从不缺乏人气。从经济发展看,北京、上海并列第一,符合两个双子星在国内的定位。从民生改善看,北京、上海、广州作为老牌一线城市,民生改善效果明显。
从总排名看,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居首,属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四、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现状调研
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笔者在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结合沐川实际县情和自身岗位,对沐川县“十三五”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沐川县情
沐川县位于四川西南边缘的五指山北麓、地处金沙江、大渡河、岷江的腹心地带。全县面积1408平方公里,辖8镇5乡,人口25万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沐川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乌蒙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省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县、四川首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森林覆盖率达77%,空气质量高,誉为 “中国天然氧吧”。县城距乐山100公里,距成都240公里、境内有G213线、S103线、乐宜高速等,正在建设仁沐新高速、乐西高速等,已跨入乐山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天府新区1个半小时经济圈。2017年,县城规划区范围约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7万人,建成区范围约5.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5.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
沐川县成功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永丰纸业、金石集团、舟坝电站、魔芋精粉厂等,形成了造纸、化工、水电、食品等工业支柱产业,全县浆纸产能40万吨、水电装机28万千瓦,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林浆纸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并投运国家4A级景区桃源山居、国家3A级景区沐川竹海、醉氧天街、龙门大峡谷漂流、全国首台自编自导自演的原生态大型山水实景剧《乌蒙沐歌》、辅以樱花公园、底堡荷塘月色等,旅游事业不断发展。
(二)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成效
近年以来,沐川县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勇于转型、加速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极大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城市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十三五”期间,随着新城建设的加快推进,全县建成区面积从2016年的5.2平方公里增长到2020年的6.4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全县已累计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投资3.5亿元,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城市路网持续优化完善。完成国道213线沐川新城区段改造工程、狮子山南路建设、新区龙门溪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全县建成区道路总长度33.94公里,平均路网密度5.3公里/平方公里。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建设了一批公共停车场项目,新增公共停车位2500余个,我县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完成新区“四桥三路两景观”市政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建成绕城路、新区主干道和供排水、电力、燃气、通讯管网,建成投用草龙广场、紫薇公园、幸福小学、实验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游泳池,优化城市公交网络和增加公交运力,完成新沐川中学、中医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品质不断增强。三是城市形象得以塑造提升。完成醉氧天街、三通桥等园林景观工程,实施城市空间彩化,对城区主要街道、桥梁、平台种植大面积花卉和有香味的植物,让老城美化了起来。
2、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沐川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城乡居民住房水平逐步提高。一是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结合棚户区改造需要,采取“政策性贷款+地方配套”的模式推进棚改工作,共争取落实各类棚改资金15亿元,实施危旧房棚户区改造3356余套,帮助近1.17万棚改居民“出棚进楼”。同时,2016-2020年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434户约243.66万元。全县住房保障范围从城市低收入家庭扩大到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二是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开发了外滩印象、白鹭洲、水映长滩、天下沐川、龙玺台等房地产项目16余个,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约18.43亿元,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约54.13万平方米,全县现有8家房地产企业。
3、村镇建设发展加快进程
“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着力补齐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短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推动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如期完成。2016-2020年投入改造资金8995.25万元(上级补助2264万元、县自筹6731.25万元),共计改造农村危房553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23户),为全县农村群众提供了住房安全保障。推进百镇建设试点镇建设,舟坝镇、利店镇分别于2014年、2018年列为省级“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共计10730万元,获得省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试点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聚集能力不断增强,在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创建四川“最美古村落”1个、省级传统村落4个、市级特色村落18个。截至2020年底,全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8.02%。
4、人居环境持续不断优化
一是污水处理能力快速提升。完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污水处理能力从0.5万吨/日提升至1万吨/日,出水标准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水污染区出水标准》(DB51)。完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改建2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0.8万吨/日,出水标准达到一级A标。二是“垃圾革命”初显成效。从2016年起,建立并正常运行“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县先后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且每年县财政预算1100余万元,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运行。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130个、购置农户垃圾收集桶2万余个,建成片区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2座。全县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城乡面貌大幅提升。三是“厕所革命”工作推进有力。2016-2020年县自筹资金约800万元,全县新改建城乡公厕65座,切实改善了人居卫生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四是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成效显著。建立巡查监管督办机制,不断压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全县建筑施工场地扬尘长效治理,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保治理成效。五是着力实施风貌改造。完成对G213、G348等公路沿线和工业集中区风貌改造,着重突出沐川特色,丰富文化涵养,提高乡村建设美感。
5、建筑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建筑业发展持续提升。2016年至2020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达21亿元,总体呈向上增长趋势,建筑业增加值占比GDP(对经济的贡献)保持在6%左右。全县建筑业施工企业也从6家增加到11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2家。建筑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可控。建立和完善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工程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五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签署率达100%,竣工标志牌设置率达100%,全县在建工程竣工一次性验收质量合格率100%,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6、建设行业秩序更为规范
一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落实中央、省、市、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部署,共开展专项排查182次、接到涉嫌黑恶线索0条;排查行业乱点乱象5条,办结5条,办结率为100%;建立健全覆盖全县房地产开发商、中介机构、小区以及各棚改拆迁 “打、治、建”长效机制,行业秩序不断规范。二是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沐川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时间节点要求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实现“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的改革目标,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70个工作日以内。
7、城区五乱”治理更加有效
一是着力市容管理。常态化对城区座商经营行为实行限时段、限区域占道审批管理;规范开业庆典和促销宣传活动;着力加强城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每日上学放学时段定人定点维护校园周边秩序;常态化对座商宣传噪音、车载喇叭噪音、游摊叫卖噪音进行整治。二是严管广告店招。加强城区户外广告和店招设置审批,坚持审批前实地查勘,并强化设置过程监管,确保规范设置;对巡查中发现的不符合标准、破旧不全、亮化不全的广告店招全部拆除,确保美观、安全;落实专人常态化清理城市野广告和“牛皮癣”。三是规范工地管理。对在建工地进行台账管理,按照“六不准,六必须”的要求,规范场地和车辆管理。同时,采取“定点+巡查”的方式,常态化对经过城区道路建材运输车辆抛洒滴漏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防止污染路面。四是规范车辆停放。常态化对公园、广场、人行道、绿化带上各类车辆及车行道上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进行整治;配合交警开展车行道上机动车乱停乱放整治,每天在农贸市场周边、学校上放学路段和上下学高峰期安排执法队员定时、定点疏导交通,确保交通顺畅;常态化与交警、特警联合开展城区市容、交通秩序整治,全力保障城区交通秩序良好。五是整治乱搭乱建。严格落实执法队员巡查责任,加强对违建行为的巡查、处置及监管,并与沐溪、幸福、建和等乡镇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确保及时发现、查处违章建筑和违规搭建,有效遏制新的违建行为产生。
(三)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短板
当然,沐川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还有一些短板和弱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城市规划统筹力度不够
城市总规和各专项规划是引领统筹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但当前沐川县城市规划还存在更新不及时、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导致规划实施落地难等问题。一是规划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沐川县城市总规最后一次修编是2005年经省政府批复,距今已有17年。期间国家先后提出发展管廊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城市双修等新的城市发展政策,沐川城市建设近几年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原有城市规划已不再适应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急需修编。目前,新一轮的空间规划尚在编制中。二是专项规划没有融合统一。各专项规划都是由各部门单独编制,专项规划间的统筹融合不够,甚至存在各专项规划相互冲突的情况,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路网规划对接不够,部分规划道路侵占基本农田,在项目实施办理土地手续过程中需多次调规。各部门规划项目在各自专项规划上有重叠。
2、老城建设尚有历史欠账
相对新城而言,老城区原规划起点低、规划起点不高,尚有建历史欠账。在社区调研过程中,集中反映老城区、老旧社区、改制企业雨污水、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改造建设力度不大。一是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老城区除近两年改造的道路同步开展了雨污水分流改造外,大部分道路和末端雨污水收集管网还是合流制。二是老旧社区污水管网老化严重。相当多老旧社区都反映现有污水管网标准低、年限久、破损严重,污水堵塞溢流情况频发,已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三是公共配套不足。因历史原因,老城区绿化配套不足,与当前居民迫切希望多建小绿地、小游园、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景有很大差距。老城区的停车设施比例不足,造成乱停乱放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城市建设统筹协调不够。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市政道路、雨污水、绿化、路灯等建设推进相对较快,但水、电、气、通讯等管网建设时序难以与道路建设同步,造成项目建成后,相关管网等重复开挖,带来资金浪费。
3、保障性住房管理尚不规范
一是房源分配存在问题。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方式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目前沐川县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分配主要分为三类:1、面向社会公开分配占30%。2、根据县委县政府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中直管公房等拆迁安置的占65%,这部分由拆迁办具体负责分配、安置。3、信访交办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特殊或困难家庭占5%。二是公租房、廉租房租金收取难的问题。部分租房户外出打工不能及时返回,有的甚至联系不上,影响按时交付租金。有的住户存在完全依赖政府的心理,不愿主动交房租。有的住户一直按时交房租,由于听取个别住户反面宣传就拖欠房租。还有个别住户生活实在困难,确实无力交房租。三是物业管理难的问题。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存在一大难题就是管理费收缴难,拖欠现象严重,由于入住保障性住房的都是低收入家庭,大多处于社会的底层,家庭收入不稳定,管理难度较大,且原来居住的地方从来没有物业管理,就没物管意识。目前沐川县公租房、廉租房的小区没有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小区管理只能维持基本的打扫卫生的服务项目,本来收缴的管理费就很低,但有仍有部份住户不交。四是退出机制难以执行的问题。由于保障对象的信息涉及住房保障、民政等多个职能部门,缺乏共享系统查询平台,动态管理信息收集不健全,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家庭收入变化基本依靠社区等基层渠道提供的统计信息,个人收入变化核定、跟踪管理难。还有部分人群经过一段时间,即使生活稍有改善,经济基础好转已超过了保障房的收入线,但仍然买不起房或不愿意买房造成无法退出。主管单位不能也无法将其硬性迁出。
4、村镇建设方面尚须提标升级
一是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尚有难点。主要表现在现有农房保障补助政策倾向于特殊群体,而不支持大部分的一般群体,而特殊群体由于自身建房能力非常薄弱,加上政府补贴政策只是杯水车薪,所以特殊群体建房意愿往往不强,然一般群体中有建房意愿者却又得不到政府补贴,所以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尚有难点。二是农村个体工匠水平参差不齐,虽每年均进行了技术培训,但部分农村个体工匠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仍需提高。三是大部分农房建设按照过往经验进行施工,参考农住图集建设的比例不高,而委托专业人员进行施工图设计的更是很低。四是农房建设监管尚有薄弱环节。沐川县目前已建立乡镇为主体监管、部门为辅助督查的农房建设监管体制,但乡镇人员虽然位于属地,但事务繁忙,而部门人员辅助督查间隔时间长,所以农房监管到位率尚有差距。五是乡镇污水收集还有短板。主要是乡镇房屋密集,管网布置有技术难度,且雨污分流成本高,造成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低、进水浓度不高,场站运行不稳定。六是农村垃圾分类率低,大部分农村群众垃圾分类意识不强。七是农村传统风貌保护意识不强。对于有一定风貌的传统建筑保护程度不佳,由于保护意识和保护资金的局限,部分建筑还面临着安全隐患。八是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做的不够。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后,被拆并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应优化调整的力度还不够,存在大牛拉小车的情况。同时,对于合并后的中心镇研究出台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
5、建筑业管理方面尚需优化完善
一是建筑业招投标方式还需优化。目前,招投标中仍存在大打价格战的情形,过于低价的中标对于项目今后的建设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因数。二是政府投资项目存在某些霸王条款。如建筑材料波动只许降不许升,非施工单位原因延误工期只许延期不予索赔等等,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公平公正。三是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制度还推行的不多。目前,大部分工程仍沿袭传统的分段式承包制,设计、地勘、施工多环节实施,实施效率不高。四是建筑质量安全监管还存在漏洞。现有监管信息化平台有待完善和整合,行业征信体系尚未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尚未跟上新时代的要求。五是县内建筑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有待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单一。
6、城市管理执法方面尚存在短板
一是执法力量不足。随着县城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执法范围步断扩大,现有执法人员不能满足当前城市管理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二是规划执法不畅。机构改革后,规划执法职能已转入到自然资源局,采用执法文书由自然资源局出具,具体执法由城管执法人员执行。实际操作过程中,从巡查发现,到走执法流程由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分管领导到主要领导逐级审签,最后由城管执法大队执行。整个过程耗时较长,不能快速进行处置,违法建设行不能有效终止,给违法建设方造成更大损失的同时也增加了后期执行难度。
7、资金人才保障方面尚存在不足
沐川县于2020年刚刚脱贫,且属于乌蒙山连片开发的农业大县,工业不发达,第三产业发展尚有差距,县财政资金保障力度有限,而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又需要大量财政投入作为保障。另外,目前的建设用地指标管理非常严格,作为农业大县,分配到县的建设用地指标十分有限,对于部分项目建设造成了阻碍。再有,城市规划建设需要的规划、管理等相关高级人才,而沐川的发展现状和待遇水平相对来说又难以吸引大量的人才。
(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和人民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
1、多规合一体制要求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力度
目前,城乡规划法已要求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统筹推进多规合一体制,大部分规划职能由其统一行使,客观上已要求加强规划统筹工作,实现一只笔审批,一张纸规划。
2、城镇化进程要求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沐川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较为薄弱,如城市道路、城市老旧小区、城市雨污管网、垃圾清运处理、燃气设施安全等均存在有机更新的问题。另外,对于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人防安全等应对能力仍需提高。同时,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智慧管理已提上议事日程,如大力完善城市地下管线、桥梁隧道、房地产等信息管理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在建设与管理、地上与地下、常态与应急方面下足功夫。
3、生态文明理念要求进一步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等,形成绿色低碳的城镇建设运营模式。如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大力提升污水垃圾收集率、大力运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技术、大力保护保护现有湖泊、湿地、田地、山体等,实现低成本、可持续的城镇建设。
4、宜居环境理念要求进一步推动美丽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不是一味的建高楼、不是一味的摊煎饼、不是一味的大拆建,应按照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留下乡愁、诗意栖居为原则进行建设,挖掘城市地域人文特色,传承城市地域文化内涵,全面系统推进城乡宜居环境建设。
5、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进一步城乡融合目标是以国土空间统一规划建设为抓手,到2025年,初步形成鲜明特色、共进互促、联动协作的发展格局,基本建构合理梯次、有序衔接、城乡融合的镇村体系。
6、城建投资需求加大要求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
城建投资对于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财政投资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建资金需求,须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一是可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解决资金问题,如PPP、BOT等模式。二是可加强政府债券资金的争取,如包装一般债和专项债等模式。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政府予以购买服务模式等。
7、和谐社会理念要求进一步规范城管执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城管执法过程中要求更加注重程序和人性,禁止暴力执法。
五、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结合沐川县情,特别是《沐川县“十四五”规划纲要》【2】。笔者对沐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大力强化规划引领
一是及时修编规划。按照“总规引领、控规覆盖”的原则,聘请全国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修编规划,根据国家新的城市建设政策,做好城市顶层设计,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深化细化各类规划,形成规划全方位覆盖,做到城市规划覆盖城区每个角落、覆盖每个方面。二是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县政府主导的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专项规划开展多层次、多部门、多方位的论证,从是否满足总规和控规给定的条件、功能是否完善、与其他规划的对接等全方位进行审查把关并组织修改完善,杜绝照搬照套,严防华而不实,切实解决规划间冲突等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
(二)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城市是人生活、工作、休闲的重要场所,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关系着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城市建设要跟的上时代步伐,我们应以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市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和群众需求。
1、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一是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完善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建设配备,将“断头路”打通,实施道路白加黑,改造加固病灶桥梁,让城市道路更加畅通;二是实施绿色出行工程。大力发展共同交通,完善公交场站,优化停车场布点,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完善停车信息管理,实现停车资源共享。加快完善步行、自行车等出行体系,满足绿色低碳出行需要;三是加强市政管网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供气、排水、弱电线路等管网系统建设,建设过程中要有预见性、前瞻性,提高管网系统建设标准,不反复重复建设。条件具备的区域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四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持续开展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开展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问题排查,基本完成老旧管网问题修复、雨污分流改造,延伸建设城镇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同时,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置,基本实现污泥全部焚烧处置,加强污水再生利用,确保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以上。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2、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城市人口的规模和密度,合理布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重点补齐城市教育、托育、医疗、日间照料、便民中心、社区服务场所、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多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同时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重点补齐城市口袋公园、市民广场、体育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市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功能性。
3、提升城市安全防范能力
一是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网体系,因地制宜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推进排水泵站建设,开展城市内涝隐患点排查整治;二是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维护管理,加强常态化巡查维护,更新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储备城市排水防涝设备物资,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水平;三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意识的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城市雨水系统的有张有弛,实现城市水循环的生态、安全、可持续。
4、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编制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有针对性的确定改造内容,着重完善城市老旧房屋排危加固、老旧建筑加装电梯、小区停车设施配套、小区消防设施改造、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小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要注重群众参与机制,在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维护等全过程加大群众参与力度,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后的长效维护和规范管理,不断巩固提升改造成果。资金筹集要由政府和小区群众合理分配共担。
5、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按计划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满足住房保障需求。保障性住房应按程序公平、公开、公证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分配。多用货币化安置办法解决因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人员的住房问题。这样即可减少因拆迁安置入住公租房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可缓解商品房空置问题。按照财政部《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租金收取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议根据承租人收入状况分档核定房租费收取标准,对经济特别困难住户采取最低标准收取或按程序申请减免,房租的收取由社区工作人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配合收取,给予相应的办公经费。保障房小区物业公司的问题,建议按照“以房养房”的思路,采取市场化物业管理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不足部分由财政每年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补贴,让物业管理公司入驻按商品房小区模式进行管理。在小区中成立业主委员会,街道和社区要落实专人专抓专管,并保持人员的稳定,负责协调解决业主委员会履行职责、隐患排查及矛盾调处等具体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指导考核辖区物业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业主委员会的覆盖率,逐步提高业主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完善保障对象的动态监管机制,妥善解决退出问题,住房保障管理人员应坚持复核和动态跟踪管理,保障住户对象每年应提供家庭收入、人口及住房变动情况,由社区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复核,加大动态管理监管力度,从而引导住户主动退出,打破廉租住房“终身制”,使更多的困难家庭切实得到保障。
6、完善城市有机更新体制
一是坚持城市体检常态化,健全体检评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入查找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中的弱项短板,系统治理 “城市病”突出问题;二是加强城市有机更新规划编制,预先确定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实施内容,提前储备城市更新项目并尽快开展项目入库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群众主动参与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四是探索市场化城市更新方式,加强社会资本参与,为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丰富的资金保障。1、强化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运用金融、税收、土地供应等杠杆,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引导健康的住房消费,打击投机炒房行为。加强部门联动会商监管机制,强化房地产市场源头监管,提前实施风险监管,完善房地产开发预售监管、住房交易过程中备案制度、住房验收交付制度、行业信用管理制度等。加强部门综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防范化解好市场风险,整顿好市场秩序。政府方着力打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健全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完善规模化住房租赁体系,进一步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保持租金水平稳定。
(三)大力提升住房品质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民群众对住房的要求已从注重住房保障逐渐提升为注重住房品质。要坚持“房子是只住不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多渠道保障和供给、租房与购房并举的新型住房制度,大力提升住宅品质,促使全体人民宜居安居。
1、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利用好新型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如城市道路、管网、桥梁等智能化运行维护和监测预警,智能调度停车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监控平台,加强“5G+城市治理”系统建设,完善汽车智能充电设施布局等,打造一个实用、智能、安全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2、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城市园林绿化关系着城市的环境和风貌,要加强城市绿道和公园体系建设,科学布置绿地系统,基本要求是市民出行时200米看绿,400米有园。加强城市园林建设的特色化、文化性,加强城市雕塑和小品的布局,打造园林化街区。
3、重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
城市文脉需要保护、延续、传承,持续开展历史建筑认定、挂牌保护工作,打造好城市记忆,让居民记住历史和乡愁。在城市空间规划过程中划定城市特色风貌区,分类实施文化保护和修复,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规范建筑外立面和广告标识标牌统一管理,保护传承好传统建筑文化和街巷肌理。落实经济、适用、美观、绿色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彰显地域魅力和特色。
4、提升住房建设质量水平
加强新建商品住房质量品质和功能配套,不断提升住房规划设计水平。发展绿色住宅、装配式住宅、节能环保型住宅,引导推行商品房全装修交付,完善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住宅质量管理水平,落实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强化住宅项目建设质量责任。
5、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将物业管理工作纳入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加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四方主体参与力度,同时加强部门联动管理,形成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合力。二是提高物业服务的覆盖率、服务质量和水平,引入信用评价体系,推进星级物管评选,兑现奖惩。同时,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促进社区居民生活服务多样化融合发展,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生活服务需求。三是加强物业维修基金的管理与使用,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提高维修基金使用效率,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可度。
(四)大力建设美丽村镇
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美丽村镇,全面提升农村和城镇人居环境品质。
1、提升农村住房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二是提高农房设计建造水平,培育农村建筑工匠队伍,加强农村个体工匠培训,切实提高农房建设品质。三是完善村镇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布局和建设,特别是文化、体育、聚会场所等。提供具有本土建筑风貌特色的标准化图集供农户选用,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容村貌,推广装配式农房建设,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材料。四是完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制度,建立乡镇监管为主体、部门抽查监督为辅助的农村房屋建设监管体系,确保农房建设质量安全。
2、推进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一是农村污水设施建设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个体农户污水处理采用化粪池、沼气池、湿地池等简易处理设施,场镇周边农户污水处理尽量纳入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按照“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池、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压缩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配备完善垃圾转运车辆。同时,严格控制新增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推进餐厨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建设,建设完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场,提高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3、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称号,加强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和保护。加强村落传统风貌和文化的保护传承,完善村落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禁止开展破坏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的破坏性建设活动。同时,探索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和文化多元利用的新型发展模式,如推广“传统村落+民宿”文旅融合等发展模式,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
4、加强中心镇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改革统领、分类培育、产镇融合、集聚要素”的原则,打造“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完善配套、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省级百强中心镇,推动其由镇到城转变,建成现代化小城市。通过以点带面,以面托点,共同发展。
(五)大力实施建筑业转型
1、改革建筑业实施方式
一是优化建筑业招投标方式,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推行评标定标分离,优化合理低价中标制。二是落实建筑材料价格异常波动风险共担机制,降低发承包双方的建设风险,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有益于建筑市场的公平公正。三是改革与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如招投标、施工许可、工程计价、项目管理等制度,大力推进引导工程总承包方式,鼓励社会投资项目、PPP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政府投资项目应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
2、强化建筑质量安全管理
一是高度重视工程五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监督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提供的相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抽查,首次应抽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工程质量行为抽查的重点应包括有关责任主体的履职到位情况,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签署情况,参加验槽、基础、主体结构及有关重要部位工程质量验收和竣工验收,签署、出具质量合格文件情况。二是切实加强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对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实施全面监督管理。重点抽查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实施情况,抽查关键工序和部位的施工作业面的施工质量,抽查涉及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的主要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及见证取样送检资料,认真填写《工程质量监督记录》,提出明确的抽查意见。三是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实体抽测。对于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钢筋数量及主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厚度等进行抽测。四是加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对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监督,发现有关质量责任主体在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行为、或者工程存在有影响使用安全或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时,监督机构应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建设单位停止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监督建设单位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工程责任主体的名称和项目负责人姓名。
3、加强绿色建筑推广
按照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创建绿色建筑行动,加强绿色建筑材料推广,加强装配式建筑推广,提升建筑节能标准,降低建筑能耗,加强创建绿色社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六)大力提升城管水平
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工作目标,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1、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管理新体系,加强地下管网普查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智慧城市等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推进公共空间、城市楼宇、地下管网等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和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城市管理良好氛围。
2、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
维护管理好公园、绿地、广场、停车场、体育馆等开敞空间,加强城镇燃气、供水、排水、窨井盖、道路桥梁等设施的巡查维护,加强疫情临时安置场所和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持续深入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排查台账和销号台账。
3、全面理顺城管执法
加大城市管理设备设施经费投入,完善数字城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高效、快捷管理城市。县城管执法大队承担的违章建筑查处仅是规划执法的一个小版块,按照职能调整和分工的要求,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执法工作全权交由自然资源局行使,从巡查发现,到立案调查,到最后处罚结案,由一个部门“一支笔”审签,真正实现快速、高效处置,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发生。
(七)大力提升要素保障
一是可通过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争取乌蒙山扶贫开发资金和上级部门专项资金,争取纳入上级专项工作试点,加强包装一般债和专项债。进一步开辟筹融资渠道,做大做强城市资产经营公司、沐源市政公司、交通发展公司等国有企业平台,注入优质资产,提高融资能力。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采用BT、BOT模式运作城建项目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尝试通过发行城市建设债券、信托计划等形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多方化解城镇化发展融资难问题。二要着力破解用地紧张难题。采取抬高入住门槛、建设标准化厂房以及“腾笼换鸟、资产重组”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占补平衡”指标异地调剂、土地整理开发、土地收储等方法,破解用地紧张难题;同时把整合土地资源与村庄改造结合起来,盘活土地资源。三是在吸引人才方面加强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现有人员培训力度,定期开展轮训。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这正者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者未来努力的方向和不懈的追求。相信通过努力,我们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一定会更美好,更宜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阅书目
【1】壹城智库.《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排名2021》[N].新华网,2021-9-8(2).【2】沐川县发改委.《沐川县“十四五”规划纲要》[N].沐川新闻网,2020-1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