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若干意见
(建稽[2009]60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大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现对加强稽查执法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意义
(一)工作性质。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是指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住房城乡建设活动各方主体行为依法监管,以及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监督过程中,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稽核调查、检查处理的活动,是住房城乡建设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的重要内容。
(二)重要意义。加强稽查执法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行依法行政、创新体制机制、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工作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开展稽查执法工作,对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发挥了明显作用。但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违反城乡规划、违法违规开发建设、破坏风景名胜区资源等问题仍呈多发态势,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规范市场秩序的任务还很重。加大稽查执法工作力度,有利于强化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形成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确保各项政策制度落到实处;有利于实现监管关口前移,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有利于及时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促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
二、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三)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中心工作,将稽查执法工作与行政监管有效衔接,覆盖住房城乡建设主要业务领域。进一步强化预防为主的理念,从注重法律法规制定向法律法规制定和执法监督并重转变,从注重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事后查处,向注重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纠偏转变,实现全过程协同执法和闭合管理,将建设活动主体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有效预防和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四)主要任务。组织对城乡规划、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住房公积金、建筑市场、标准定额、工程质量安全、建筑节能、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城镇减排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实施稽查。组织城乡规划督察员对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及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完善稽查执法制度,形成分级负责、层级指导、协作配合的稽查执法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发现及时、查处有力、指导顺畅的工作机制。完善稽查执法信息系统,受理、处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投诉举报。
三、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五)加强对稽查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结合实际,将加强稽查执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已建立稽查执法制度的,要进一步完善职能和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稽查执法工作;暂未建立稽查执法制度的,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确立稽查执法工作机构和人员,落实稽查执法工作责任。
(六)强化稽查执法制度建设。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稽查执法工作制度,保障稽查执法工作的全面开展。稽查执法工作要覆盖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主要业务范围,注重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要根据稽查执法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案件稽查、专项检查、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理等工作制度,实现稽查执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七)建立协同预防工作机制。各地要围绕中心任务强化预防和监督,通过稽查执法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关口前移。各地稽查执法机构要及时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沟通稽查执法工作信息,分别依法限制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城市或项目的评优评奖资格,依法限制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企业或个人申报有关资质资格。对性质恶劣的,要依法撤销其有关资质、资格或奖励。
(八)严格案件稽查和专项检查。各地要在其职责范围内,通过领导批办、相关部门和单位移送、受理投诉举报和直接发现线索等途径,认真做好案件稽查。组织或参与对住房保障、城乡规划、节能减排、住房公积金、市场秩序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检查。完善案件督办工作机制,对转交下级相关部门稽查的案件,要落实稽查工作责任、明确办结时限;对未按要求及时办结或查处不力的,要采取派员实地督办、书面通报等方式强化督办效果。
(九)建立集体研判工作机制。各地在案件稽查过程中,要认真研究稽查任务,提出稽查工作要求,并组织力量实施稽查。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定性要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进行集体研究,综合分析案件发生的背景和因素,充分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运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手段进行依法惩治,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十)强化违法违规警示震慑作用。各地要加强与有关人民政府、执纪执法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的信息交流,及时通报有关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情况,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对市场行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类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和新闻媒体,对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充分发挥违法违规警示震慑机制的治本功能。
(十一)建立违法违规预警预报制度。各地要定期逐级上报稽查执法工作动态、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的稽查处理情况、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理情况等,建立全国稽查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稽查执法信息互通互连,资源共享。各地稽查执法机构要定期对群众投诉举报和稽查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苗头和规律,对问题多发地区、领域和环节,分别采取约谈、告诫、督导检查等方式进行预警。
(十二)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研究。各地要加强对稽查执法工作的分析研究,通过处理投诉举报和案件稽查,系统分析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稽查执法工作。认真查找行政监管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提出改进监管工作、完善法规政策的意见建议,并强化督促和跟踪,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十三)加强稽查执法队伍建设。各地要严把稽查执法工作人员进门关。要定期组织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针对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稽查执法工作专题研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强化稽查执法队伍作风建设,严肃纪律,完善内部考核机制,依法公开稽查执法工作信息,逐步开展稽查执法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稽查执法行为,防止滥用稽查执法权力,提高稽查执法工作效能。
(十四)加强层级指导和监督。上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稽查执法工作制度,规范案件稽查和专项检查工作程序,建立稽查执法信息交流系统,加强稽查执法队伍建设。对跨地区的或涉及本部门工作人员的重大案件,下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申请上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稽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九年四月十七日
第二篇:建设稽查执法工作总结
2011年建设稽查执法工作总结
上饶市建设稽查执法办公室
建设市场稽查执法对于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2011年我市建设市场稽查执法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指导下,稳步推进,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稽查机构,推进稽查执法体系构建
我办原为上饶市建筑管理站,隶属上饶市建设局,成立之初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2010年经上饶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上饶市建设稽查执法办公室并改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2011年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了法制稽查科和建筑市场诚信管理科等业务科室,负责上饶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市场管理和行政稽查执法,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活动的法律、法规;对建筑活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建筑法律法规的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近期向上饶市各县(市、区)建设局转发了江西省建设稽查执法办公室《关于对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稽查机构设立情况通报的函》(赣建稽查字[2011]6号),并要求各县(市、区)建设局按照通报的精神,根据省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执法机构建设的通知》(赣建办[2008]49号)的要求尽快成立稽查机构,构建
分级负责、层级指导、上下联动的稽查执法体系。
二、建立网上建设市场诚信管理平台,创办建设“稽查简报” 依托上饶市建设局门户网站,建立了网上建设市场诚信管理平台,在网上公布建设各方主体奖励行为和不良行为记录,设置了网上工程建设从业人员在岗查询功能,对所有在建工程的建造师、监理工程师、“五大员”的信息在诚信管理平台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利用网络信息功能,在建设市场诚信管理平台上开辟了“稽查简报”栏目,不定期地将每次检查的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在栏目上发布,内容涵盖了建设市场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一方面接受社会的监督,另一方面也督促有违法违规的单位进行整改。拒不整改的单位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记不良记录在诚信管理平台予以公布。
三、加大稽查执法力度,着重对工程从业人员在岗的检查 加大对建设市场的执法力度,首先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岗情况等市场行为进行检查。将所有的在建工程列出明细表,并逐一登记造册。在工程项目办理施工许可时对建造师、“五大员”、监理工程师实行押证上岗,并在建设诚信管理平台发布。同时不定期对在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工程从业人员在岗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核对是否与投标承诺时一致,对于长期不在岗或擅自变更的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列入不诚信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011年还与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联合对上饶
市保障性住房、引水工程等重点项目的施工、监理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岗情况进行多次检查,督促施工和监理单位的从业人员按照投标承诺到岗到位,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施工许可监督管理
加强施工许可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查处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违法行为,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依法进行处罚,记入不良信用档案。2011年由我办牵头在上饶市各县(市、区)开展了一次施工许可专项检查统一行动,各县(市、区)对在建工程的施工许可进行了专项检查,我办还会同市局其它职能部门组成督查小组到各县(市、区)进行督查。2011年我办对未办理施工许可擅自开工的共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1份,进行行政处罚的4个。
五、结合专项治理工作,狠抓市场监管
开展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新形势下的重要反腐倡廉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决策,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要举措。2011年我办在上饶市治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对全市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进行重点检查,主要集中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施工过程、项目分包等方面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等工程领域方面的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进行限期整改。在整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
度,实施企业诚信守法公示制和“黑名单”制度,健全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既加强了建筑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又加强了建筑市场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健全和完善执法监督约束机制。
六、加强建设市场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建设市场执法队伍建设,是保证建设市场监管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抓好内部各项工作管理体制的同时,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标本兼治,长效管理。
注重执法队伍业务学习和培训,组织了专业知识培训,学习行政执法程序,2011年派员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在南昌和昆明举办的建设市场稽查执法人员的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按照程序执法,提高执法水平,严肃执法纪律。
七、2012年工作要点
1、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注重业务培训,更新观念,全面提高全体人员稽查执法水平。
2、继续抓好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建设市场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3、加大工程从业人员在岗情况巡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建筑工地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4、严把施工许可资料审核关,按法定程序规范市场行为,坚持依法办事,遵纪守法,实行“阳光操作”坚持“三公”原则,使建筑市场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5、进一步完善建设市场诚信管理平台的建设,办好上饶市建设稽查简报。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工作意见
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工作意见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切实加强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城市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履行城市管理执法职能,现制定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和保障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大发展为目标,以“执法管理创新”为主线,以正规化建设为平台,以强化责任追究为手段,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以主题活动为牵引,以“政治思想,执法能力,执法勤务,作风纪律,执法保障”建设为全年工作重点,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力求全市城管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整体形象、执法保障、工作绩效”有新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环境支撑。
二、工作目标
按照“执法管理创新年”的要求,加快执法队伍全面建设,努力实现“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勤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建队目标:
(一)全市城管执法大队实现50%正规化建设达标。
(二)正规化建设全项达标中队,争创全项达标标杆中队。
(三)中心城区所有中队全部实现正规化建设全项达标。
(四)开发区执法大队有一个中队实现全项达标。
(五)远城区各有一个中队实现全项达标。
三、工作任务
(一)着力抓好思想教育,在增强队伍政治素质上有突破。
1、抓好“四个理念”教育。理念教育要以执法大队集中统一组织教育为主,中队自行组织为辅。上半年集中组织抓好“四个理念”教育:即“严格、文明、公正执法理念;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理念;执法重心前移的理念”。教育中要组织大讨论,强化“四个意识”,即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意识,进一步端正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切实把执法队员思想统一到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政治要求上来,使“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大队、中队在组织理念教育中,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计划,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确保教育效果。
2、抓好爱岗敬业基础教育。结合城管执法工作实际,针对执法队员思想现状和执法工作中常见易发问题,抓好随机教育,强化热爱城管事业,热爱执法工作,热爱自己岗位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强化敬业精神,挖掘源动力,调动积极性,激发执法队员大胆作为、积极作为,营造健康向上的“干事文化”氛围。
3、抓好学习先进典型活动。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标杆和示范作用。全年要继续开展向学习活动,要结合各自岗位,重点学习其倡导“恪尽职守、忠于事业的政治品格;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实干精神;顾全大局、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祥和友善、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要丰富学习形式和方法:学习中要紧密结合不同的岗位,采取事迹宣讲、报告会、演 讲会及借助大众媒体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确保学习效果。大队、中队要善于培养、发现、挖掘、总结本单位、本岗位的先进典型,营造“培养典型、爱护典型、学习典型、彰显典型”好氛围,树立“风正、气顺、团结、上进、干事”的健康向上的风气。
(二)着力抓好勤务管理,在规范执法执勤上有突破。
1、试点先行,探索破解执法难题方法。市局在城管执法大队组织以“落实路段管理责任制”为重点,在城管执法大队组织以建立社区城管工作室为重点的试点先行工作。着力解决“复杂区域、重要路段、结合部、插花地带、易发生问题部位如何管理等问题,研究如何科学组织执法勤务,解决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等困难。适时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全面推行试点经验做法,提高执法效能。
2、推行先进执法管理方式。一要大力推广‘一巡’,执法工作做到‘两先’,服务群众做到‘三导’,中队建设做到‘四勤’工作法;要学习推广“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为民价值理念,核心内涵是“在服务上下功夫,在平等上做文章”的“六平”具体形式。二要将信息化管理、电子化办案等科学手段运行导执法管理中。以更好更有效探索科学的执法管理方式,提高为民执法的服务效果。三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执法勤务管理数据库,完善路籍档案和执勤方案,为科学有效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3、细化管理责任区域。为有效解决长期因责任区域不明确,导致相邻管理单位因结合部、交叉地段、插花地带管理扯皮、闹矛盾的问题。市局拟采取实地勘察,现场办公,以文件形式进一步明确有争议的管理责任区。提高全市市区环境管理效果。
4、规范执法车辆标识。市局拟定一季度规范统一全市城管执 法系统的车辆标识颜色、部位、内容、字体、图案等,提高执法勤务管理标准。
(三)着力抓好业务培训,在提升执法能力上有突破。
1、强化业务培训。市局在年内要分批组织各区局主管队伍建设领导、执法大队领导、中队长、支部书记和大队科室负责人培训,重点提高谋划、组织指挥、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协调沟通、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在年内组织部分督察队员培训,重点提高督察队员管理队伍、检查指导、督察能力。各区局要采取不同形式组织全体执法队员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重点提高执法队员执法、办案、处理应急事件、宣传、协调、做群众工作、化解执法纠纷、独立工作能力。
2、抓实岗位练兵。执法中队在积极参加市区两级培训,完成规定集训任务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开展“小项目练习、小案例分析、小案情研讨、小内容考核、小经验交流”的五小练兵活动。中队要制定科学的岗位练兵计划,处理好工作与业务训练的矛盾,确保每个月集中组织一次业务训练,大队要采取案例分析、问题研讨、执法经验交流等形式定期组织业务训练活动,提高队员执法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市局将结合国庆60周年和城管执法队伍换装,组织检阅执法队伍仪式,展示城管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3、开展“大练兵”活动。市局将采取以大队为单位参加业务比赛的办法,上半年组织法规知识竞赛,下半年组织执法技巧比赛及队列会操。各执法大队年内要统一组织法规竞赛、执法技能比赛、队列会操,推动执法业务训练深入展开,确保执法业务训练人员、内容、时间、效果四落实。(四)着力抓好作风纪律,在提升队伍整体形象上有突破。
1、抓队风队纪专项教育整顿。上半年市局统一计划部署在全市城管执法队伍中开展队风队纪专项教育整顿活动,重点解决纪律观念不强、作风不实、队风队纪不严、仪容仪表不端庄、着装不规范、形象素质不好等问题。各执法大队在不同时期和工作阶段,有针对性抓好作风纪律教育的整顿,切实提升队伍形象素质,努力实现“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
2、抓队风队纪养成。大、中队要建立和完善队员穿衣戴帽、仪容仪表、精神面貌、言谈举止、生活工作习惯检查考核具体内容、标准、方法和具体措施。要形成制度,用制度约束队员日常言行。中队每月要安排1次队列、礼仪训练,时间不少于2小时,培养良好形象素质。大队要发挥督察队伍作用,定期组织办公场所、执法现场执法人员的队风队纪检查,并纳入月度、季度等考核评比。
3、严格协管员管理。要按照新出台《城管执法协管员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协管员的招聘、使用和管理。要建立责任机制。大、中队聘用协管员,大、中队为管理责任主体。街道聘用协管员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明确责任主体,大、中队要主动沟通、协调、理顺街道聘用协管员的责任关系。要严格执行协管员协助城市管理工作规定。协管员力量比例大的中队,要合理编设勤务组,由正式队员任组长,在执法活动中由执法队员牵头带队,落实协管员不准执法的规定。要完善协管员管理教育制度,协管员的学习、教育、日常管理、业务培训与执法队伍同步计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检查考核,并在协管员中实施末位考核淘汰制,落实协管员管理制度。协管员管理情况纳入大、中队考评。
(五)着力抓好“硬件”投入,在加强执法保障上有突破。要继续按照“实用、合理、高效”的原则,加强执法装备,办公场所设施建设。已全项达标的中队要按照提升档次的标准,落实执法硬件保障建设;争创全项达标的中队,要重点解决执法办案基本装备、器材及办公基本条件建设。争创执法大队达标单位,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基本办公器材、办公用品,按需要的标准抓“硬件”建设。大、中队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主动争取区、局、街道的支持,落实上下内外联动,确保基本保障建设落到实处。
四、主要措施
(一)创新工作机制,提升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1、创新执法队伍培训机制。市局要以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依托,建立相对稳定的培训基地,完成培训任务,结合培训实践活动分类编写城管执法队伍培训大纲、教材,研究制定规范配套的培训制度,为建立城管执法队伍培训机制做准备。
2、创新督察工作机制。加强全市城管执法队伍督察工作,实行“以小组为单位,包大队”定向指导督察责任制。加大督察力度;市局将以执法大队督察机构为单位组织督察工作先进评比活动,每半年组织评比一次,年终组织综合评比,调动督察队伍大胆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督察队伍职能作用。并建立全市督察人员上岗考核机制,凡是担当督察工作人员必须经报市局相关部门考核后,方能上岗督察,并建立督察机构人员档案,落实“区局督察机构人员调整必须报上级相关部门备案”规定。强化责任追究,城管执法大队要建立执法队员末位考核制,协管员末位淘汰制,严格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制。
3、创新队伍建设激励手段和机制。
(1)研究制定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奖励办法,并设专项奖励基金,用于队伍建设激励。
(2)开展“城管执法标兵”、“优秀大队长、中队长”评选活动,调动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3)执法队伍建设达标考评排序通报,按季度报市政府主管城管工作的部门和领导、各区委区政府主管城管工作的领导批阅,以争取各级领导对队伍建设重视和支持。
5、创新便民服务机制。建立便民服务示范岗。各执法大队都要设置执法勤务示范岗,在主干道、窗口地段等便民服务部位设置2个以上便民服务示范岗。
全年开展“便民服务月、服务周、服务日”活动。每年春节当月为全市城管执法队伍“便民服务月”,每季度后一周为“便民服务周”,每月首日为“便民服务日”。各大队都要有便民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通过服务扩大城管执法队伍正面影响,增强市民认同感。便民服务活动纳入执法大队、中队正规化达标考评。
6、创新社会监督机制。强化社会监督作用,通过定期发放征求意见卡、召开座谈会、联谊会、聘请义务监督员等方式,听取社会各界对城管执法及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二)开展主题活动,推进队伍建设有序发展。
全市城管执法队伍要围绕“执法管理创新年”这条主线,开展主题活动,强力推进队伍争创达标工作。
1、开展“便民服务月”活动。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春节之前因地制宜推行便民新举措,重点推进城管社区工作室建设和文明执 法示范岗建设,用优质的服务展示城管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2、开展教育整训活动。市局统一筹划部署,各执法大队集中组织执法队员、协管员进行执法心理教育,组织体能、执法法规知识、执法办案技能培训,强化执法人员休养,增强执法管理能力。
3、继续开展“结对共创”活动。通过实施中心城区执法大队及基础好的大队于远城区执法大队和基础较薄弱的大队结对共建,管理责任区域相邻的中队“结对共创”的方法,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力量互补、优势共用的思路,推进城市管理整体水平提高。各大队、中队都要结成互学、互帮、共创的对子,并作为的重要工作实施考评。
4、开展“守规章、正队风、树形象”的队风队纪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市局统一计划,专题部署,以执法大队、中队为单位组织学习规章制度,对照执法勤务保障制度及队风队纪要求,认真查摆,遵守纪律、仪容仪表、执法着装、日常管理、办公秩序、执法工作等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组织整改,整改情况作为季度考评的主要内容。协管员同步执法队员参加学习教育整改活动。
5、组织“大练兵”活动。市局拟定上半年组织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竞赛,下半年组织一次执法技能比赛、队列基础动作及中队长组织指挥会操。各区局执法大队都要组织相应的“大练兵”比武活动,推进执法能力和队伍形象提升。
(三)强化考评措施,大力推进正规化达标工作。
1、继续坚持分类达标考评。全项达标的中队,依照标杆的标准,争创全项达标标杆中队;其他中队按照40%比例争创正规化建设全项达标中队。市局正规化建设专班将分类组织考评。
2、开展执法大队正规化建设达标考评。市局制定城管执法大队正规化建设考评内容、标准和考评方法,并与中队达标考核同步实施考评。
3、实施季度检查考评排序通报制。市局拟对“双月考评”调整为季度考评。依据各执法中队承担的不同管理执法任务,按照直属中队、驻街中队、中心城区执法中队、远城区执法中队不同基础和职能调整达标考评内容,分类实施考评排序通报。
第四篇: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浅析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浅析
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频发环节
第一,选案环节。主要表现有:一是违法选案,现在大多数稽查单位还是主要依靠人工选案。人工选案缺乏一套客观、科学的选案指标,完全依赖于选案人员的个人经验和知识水平,带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如果选案人员个人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势必会影响选案的准确性。人工选案还容易产生掺杂人情私利的选案行为。此外,税务稽查部门在确定稽查的范围和频率时也有较大的自由度,容易滥用手中的选案权,任意扩大检查范围和检查频率;二是泄密侵权,案件信息特别是举报案件信息属于应进行保密的信息。如果举报人、被举报企业的基本资料和违法事实等重要信息没有从源头做好保密措施被泄露出来,就容易出现稽查人员以举报信息进行谋取私利的违法行为,不仅会使稽查实施环节陷入被动,还可能会因未能保护举报人,甚至侵犯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引发举报人的诉讼。
第二,实施环节。主要表现有:一是程序违法,现行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对稽查实施环节的程序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违反稽查工作程序的行为仍然经常发生。二是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稽查实施环节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监督漏洞,未能限制稽查人员的权力,较易引发稽查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首先,在检查内容上,由于缺乏相关约束机制(如没有规定必查项目和检查程序、稽查人员对提交审理的证据资料有取舍权等),使稽查人员在检查内容上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这就可能导致稽查人员以稽查时限太紧、取证难等为由抓大放小而未查深查透,或者干脆为谋私情私利避重就轻而对重大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其次,由于缺乏内部案件讨论和问询机制,对于政策上模棱两可的问题,稽查人员在无法得到上级或者税政法规部门明确的情况下,往往擅自决定对违法事实不进行处理或不提交审理环节;三是泄露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在对一些涉及国家机密的特殊纳税人,如军工部门、军工企业、金融保险部门进行检查时,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过失泄露国家机密。在检查上市公司时,如涉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情况、重要合同的订立等可能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稽查人员应对内幕信息保密,同时不能利用该信息进行交易,否则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在对一般企业的检查中,稽查人员对于检查中获取的秘密信息(生产的工艺流程、技术指标等),如公开披露,也有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第三,审理环节。主要表现有:一是审理的范围和标准不合理,首先,在审理范围上,审理环节对稽查实施环节提交的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审查时,仅针对稽查实施环节发现的违法事实及相应的证据进行审查,未对被查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因此不能发现稽查实施环节遗漏的违法事实。其次,目前在审理标准上的尺度不一。在标准过低情况下,审理人员对案件证据根本未进行审查,或审查不严,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资料不全的案件未要求进行补正,草率定案,容易造成税款的多征或少征;在标准过高的情况下,如提高取证要求又往往会使得一些案件的违法事实因为过严的证据标准而无法成立,最终以下稽查结论结案或长期挂案不结。二是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未能按照情节的轻重适用“比例处罚”原则,往往对有相同情节、相同事实的违法行为,却使用了大相径庭的处罚比例,处罚显失公平。三是涉嫌税务违法犯罪案件不移送或无法移送。
第四,执行环节。主要表现有:一是程序违法,在文书送达上,一些稽查部门没有严格履行“先告知后处罚”的程序规定。二是行政上的不作为造成税款未及时组织入库,由于在稽查实施阶段没有掌握和监控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资产情况,而造成没有按规定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财产;税务处理、处罚决定书下达后,税务机关未及时敦促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时将税款足额入库,而导致国家税收流失。三是滥用强制执行措施,在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过程中,未按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执行。
二、当前税务稽查执法监督现状及原因
在《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统一要求下,税务稽查工作形成了以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为主的内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对促进稽查权力的依法规范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税务稽查由于受
执法环境、监督手段、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对稽查权力的监督制约还相对弱化,产生了一些不廉行为,甚至还导致了个别刑事案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稽查权力分解不尽合理,缺少相对制衡。虽然稽查按照选案、实施、审理、执行等程序进行了“四分离”,对稽查执法权力进行了分设和权限划分,初步形成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体现了对稽查办案全过程的相互制衡和监督。但是,上述四环节相分离的工作机制只是在同一个稽查局内部形成的,权力依然还集中在稽查部门,这样的“权力链”极易使问题被“内部消化”,不能对稽查执法权力运作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不能起到真正制衡的作用。
(二)部门监督制约不够到位,外部监督乏力。现行对稽查案件的审理主要由稽查内部审理部门和上级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各地对划分案件审理的权限设定标准不一,有的对稽查内部审理权限设置过大,有时达到标准案值需提请上级审理却被指定下级审理,造成内部监督不到位。外部监督常常形同虚设,被查单位常常慑于稽查部门的权力,对执法中的不当行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纪检监察部门往往掌握不到真实情况和实质内容,只能做做形式上的工作。
(三)稽查执法空间较大,法规制度还不完善。目前稽查执法工作仍然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国发1199副226号),对如何实施税务稽查各环节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没有具体的法规性条文,使得实际操作缺乏应有的权威和刚性。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税务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给税务稽查人员的执法随意性留下了过多的余地,也给违法违纪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四)监督制约手段落后,考核指标不完善。目前稽查“四环节”相互监督制约主要是通过对相互间传递的资料进行审核和审查,审核和审查主要靠人的经验和业务素质进行判断,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有的问题不是从资料上能反映出来的,存在主观因素和随意性。虽然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但目前其功能仍体现在简单录入状态,满足不了对稽查工作监督的要求。同时,对稽查工作的考核也不完善,稽查质量难以真实反映。考核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稽查质量考核指标与实际税务稽查工作质量不对称的现象。比如,检查的深度一直是稽查工作控制的难点问题,目前主要采取复查的手段,从复查的差错率来衡量检查深度,而复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复查率有限,就难以全面衡量检查深度。
三、强化税务稽查执法风险与监督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规范执法意识。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是提高办案质量、强化税务稽查监督和制约的根本。由于税务稽查工作特殊性,稽查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不廉的泥潭。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要加强法制教育,克服执法的随意性,增强秉公执法的自觉性。同时,在稽查队伍建设方面要采取定期轮岗的方式激励稽查人员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不仅有利于将思想素质好、稽查业务强的同志充实到稽查工作岗位上来,而且有利于增强稽查工作的活力。
(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内部监督。要在认真贯彻落实稽查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案件复查力度,强化对执法权力的制衡,防范执法风险。
1、严格落实制度,深化执法制约。针对稽查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四个环节的业务流程、操作程序、办案权限、质量标准、执法责任等有关规定,进一步研究细化,出台一系列稽查工作规程和稽查工作制度,有效规范检查人员的执法权,促进稽查执法的规范、公正和效率。积极探索和建立如《税务案件限时办结管理办法》、《稽查建议制度》等一系列稽查工作管理制度,使稽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章可循,既保证了稽查人员正确行使执法权,又防止了稽查人员滥用职权,保证了稽查权力的依法、规范、有序运作。
2、完善案件复查,加大检查制约。按照“内外监督、两级监控”的原则,完善案件复查复审制度,通过全面深入案件复查,查出稽查案件中存在的问题,纠正检查中的不足,区分不同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加大对稽查人员执法权的监督,规范稽查人员的行为,确保执法不出错,干部不出事。
3、完善执法检查机制,突出过程监控。成立执法检查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稽查异常数据信息的监控和考核,形成以异常数据分析—核查—复核—整改—追究为核心的执法检查机制。充分研究稽查考核指
标体系,分析执法过错信息,及时核查整改,定期通报,突出对程序合法性、实体规范性和适当性、执法效率性的监控。
4、严格贯彻落实总局“一案双查”制度,强化内控制约。积极主动与监察部门建立查办涉税违法案件的联系制度,对涉税案件实施稽查中发现的直接举报税务人员有廉洁问题的、检查中发现有税务人员廉洁问题的以及重特大案件和区域专项整治中发现有不廉行为的,实施“一案双查”,对有关线索和事项及时报告纪检监察部门,扩大案件检查的监督效力,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时期的监督制约力度,着力构建稽查反腐体系,强化稽查自身的内控制约。
5、积极推行绩效管理,提升工作绩效。建立科学的稽查绩效考核体系,正确引导稽查工作方向,切实改变给稽查下达收入任务或以收入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稽查工作主要指标的做法,结合稽查相关工作制度的要求,出台绩效管理的具体办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规范、高效的要求,对稽查各项工作指标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标准化的稽查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增强其可操作性。以深化稽查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充分挖掘稽查人员的潜在能力,引导稽查部门通过查处高质量稽查案件来促进稽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稽查工作质量与效率。
第五篇: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浅析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浅析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承担着“外促整规、内促征管”的重要职责,极易成为征纳关系矛盾和法律法规冲突的焦点。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纳税人的税收法制观念和税收政策掌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税务稽查工作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税务稽查的执法风险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成为目前税务稽查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税务稽查的执法风险是指在开展税务稽查活动过程中因为稽查执法人员的过失或过错,造成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享有,或因其渎职、舞弊行为而有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可能。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税务系统的制度规定,税务稽查执法人员可能承担的各种责任大体可以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包括:(1)警告;(2)记过;(3)记大过;(4)降级;(5)撤职;(6)开除。此外,执法不当,造成税务机关赔偿的,可能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如果稽查人员行为过错的社会危害性较大,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设定的职务犯罪与税务稽查人员较为紧密的有以下四项:(1)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2)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3)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4)索贿受贿罪。
二、税务稽查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
不当的税务稽查行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它不仅侵害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还损害了税务机关的形象和权威。稽查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法律法规数量众多,变化频繁,稽查人员掌握和适应的难度较大;
(二)稽查活动本身对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备财会、电算、税收政策、法律、犯罪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当前纳税人偷税手段日益科技化、团体化、隐蔽化,使税务稽查人员对案情的判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四)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相关法规日趋完善,对税务稽查的执法责任要求越来越高;
(五)税收相对人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三、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易发环节和表现形式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不但表现形式多样,而且分布广泛,贯穿于税务稽查的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四个环节。
(一)选案环节
1、违法选案。现在大多数稽查部门还是主要依靠人工选案。人工选案缺乏一套客观、科学的选案指标,带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如果选案人员个人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势必会影响选案的准确性。人工选案还容易产生掺杂人情私利的选案行为。
2、案件泄密。案件信息特别是举报案件信息属于应进行保密的信息。如果举报人、被举报企业的基本资料和违法事实等重要信息没有从源头做好保密措施被泄露出来,就容易出现稽查人员以举报信息进行谋取私利的违法行为,不仅会使稽查实施环节陷入被动,还可能会因未能保护举报人而引发举报人的诉讼。
3、侵犯举报人合法权益。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稽查部门未能依法保障举报人的权利,容易发生举报后交办转办流程不明晰而无法及时将核查情况及时反馈给举报人、对举报属实检举有功的纳税人未及时发放奖金等侵犯举报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二)实施环节
1、程序违法。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以及省局制定的《山东省地方税务局税务稽查执法工作规程(试行)》中对稽查实施环节的程序均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严格的遵守。例如,不按规定报请审批擅自调取企业当年账簿资料、先调账后发《税务稽查通知书》等。
2、滥用检查权。调查取证阶段,稽查人员经常会遇到被查对象不配合检查,甚至拒绝接受检查的情况。税法只赋予了稽查人员索取纳税资料权,此时如果税务稽查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将有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罪。特别是当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与住所一致时,能否进行必要的检查,相关法律并无规定,此时若检查权行使不当,将构成非法搜查罪。再如询问中,为取得证据对当事人进行引、诱、逼供,侵犯了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容易构成滥用职权罪。
3、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稽查实施环节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监督漏洞,未能限制稽查人员的权力,较易引发稽查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首先,在检查内容上,由于缺乏相关约束机制,使稽查人员在检查内容上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这就可能导致稽查人员以稽查时限太紧、取证难等为由抓大放小而未查深查透,或者干脆为谋私情私利避重就轻而对重大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其次,由于缺乏内部案件讨论和问询机制,对于政策上模棱两可的问题,稽查人员在无法得到上级或者税政法规部门明确的情况下,往往擅自决定对违法事实不进行处理或不提交审理环节。
(三)审理环节
1、审理的范围和标准不合理。首先,在审理范围上,审理环节对稽查实施环节提交的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审查时,仅针对稽查实施环节发现的违法事实及相应的证据进行审查,未对被查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因此不能发现稽查实施环节遗漏的违法事实。其次,有的审理人员对案件证据根本未进行审查,或审查不严,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资料不全的案件未要求进行补正即认定处理,草率定案,容易造成税款的多征或少征;但如果制定的取证要求过高又往往会使得一些案件的违法事实因为过严的证据标准而无法成立,只能草草结案。
2、税务处理处罚决定错误。在对偷税行为的认定上,为尽量规避行政诉讼的风险,审理人员往往倾向于对税法的偷税行为进行限制性的解释,尽可能不认定被查对象偷税;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案件,在税收政策不明晰或者政策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审理部门未能和税政部门建立职责明确的日常协作机制,往往因不能得到正式的税收政策解释而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决定;在运用罚款上的自由裁量权时,未能按照情节的轻重适用“比例处罚”原则,往往对有相同情节、相同事实的违法行为,却使用了大相径庭的处罚比例,处罚显失公平。
3、涉嫌税务违法犯罪案件不移送或无法移送。虽然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案件发案数在逐年增长,税务机关查处的案件也在增加,但是移送司法机关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很少,可见当前对涉嫌税务违法犯罪案件的移送尚存在诸多问题,这其中有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审理人员的素质、案件移送程序不够完善、地方政府的干预、检察机关对案件移送处理的监督难以有效开展等。
(四)执行环节
1、程序违法。在处罚文书送达上,一些稽查单位没有严格履行“先告知后处罚”的程序规定。
2、未及时组织税款入库。由于在稽查实施阶段没有掌握和监控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资产情况,而造成没有按规定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财产;税务处理、处罚决定书下达后,税务机关未及时督促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时将税款足额入库,而导致国家税收流失,这些行为都将构成玩忽职守。
3、滥用强制执行措施。在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过程中,未按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执行,或查封、扣押纳税人个人及其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在纳税人缴清有关税费后,没有按规定及时停止或者解除查封、扣押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以上行为都将构成滥用职权。
(五)共性风险
除了以上四个环节特有的风险外,还有一些环节具有共性的风险,也就是在整个稽查工作中都普遍存在的风险,如未按规定送达文书、文书使用不规范、违反回避制度、违反保密规定等造成的风险。
四、防范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措施
稽查风险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整个稽查活动全过程中,它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不能控制的,稽查人员只有在取证、处理处罚等环节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以准备应诉的危机意识开展工作,才会最大程度的降低稽查执法风险。
(一)树立和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起,使稽查人员充分认识到税务稽查风险对个人前程和利益的影响,自觉践行职业道德,从而进一步强化法治和责任意识;其次要从技能着手,加强稽查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实现稽查业务的规范化操作。
(二)建立健全稽查工作制度,全面规范稽查工作流程
建立健全稽查工作制度,全面规范稽查工作流程是防范和降低税务稽查风险的根本途径。
1、选案环节
(1)健全稽查选案管理办法,增强选案的计划性和公开透明度。选案应遵循“先评估后检查”和“公开选案”的原则,对于选案所采用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结果要予以公开。
(2)明确举报的受理部门和受理方式,实时跟踪举报案件的办理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举报人,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案件要及时转由具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下级对上级督办的举报案件要实时反馈办理情况,对达到规定标准的举报案件要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
2、实施环节
(1)制定统一稽查取证标准,对证据形式(包括电子证据)、取证主体、取证客体、取证程序和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通过规范和提高取证标准,保证取证行为的合法性和提高证据的证明效力。
(2)建立稽查实施环节的首查责任制,确定案件的主查人员和辅查人员,以明确责任;建立理由说明制度,要求稽查人员即使对于认定为无涉税违法行为的企业也应阐明对企业实施的具体检查方法以及认定依据,由集体讨论通过;检查小组成员应实施定期轮岗,避免人员长期固定搭配。
3、审理环节
(1)为避免审理人员在罚款过程中不遵循“罪责相当”的原则,应对具有一定处罚比例或额度自由裁量权的相关规定进行细化和量化。对于无法细化和量化的处罚规定,可通过建立税务稽查执法先例制度,参照稽查执法先例做出处罚。
(2)应建立与税政法规部门的日常工作联系制度。在审理过程中,对于政策理解有分歧的问题,应书面请示并取得税政法规部门的正式答复。对重大问题产生分歧的,由稽查局召集相关部门召开部门联系会议,对会议内容和会议结果须做好详细记录备查,会议记录须经相关部门签字确认。
4、执行环节
(1)健全案件移送的相关制度。进一步与公安机关明确案件的移送手续,以及公安机关认为案件未达到移送标准后的退回手续。健全与公安机关的联合办案机制,加强相互间信息共享,遇重大涉税案件线索,应由公安机关提前介入。
(2)在追缴欠税过程中,为防止稽查人员因滥用权力或行政不当而导致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规定冻结、扣押、查封等税收保全措施和从存款中扣缴税款、拍卖或者变卖等税收强制措施的使用条件、实施程序和解除条件。
(三)把稽查复查落到实处,从内部强化稽查质量检查
税务稽查质量检查是督促税务稽查人员提高税务稽查质量,降低税务稽查风险的有效途径。每年,本级稽查局和上级局都会组织对查结案件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复审,包括案卷复查和延伸检查。当前,该种强制性的交叉检查关键是应避免走形式、走过场,真正发挥对稽查质量检查、监督的作用。对复查出来的问题应当按照责任制进行追究。
(四)建立外部监督体系,加强稽查外部监督
在税务稽查执法过程中,与税务稽查人员接触最密切的就是被查对象,被查对象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发执法风险,因此,加强外部监督的重点是加强被查对象的监督。可以通过制作廉政公约和稽查廉政监督卡来加强被查对象的监督。除了加强纳税人的监督,还需畅通其他外部监督渠道,构建起全方位的税务稽查执法外部监督体系。一是通过在社会上广泛聘请兼职廉政监督员,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二是增加税务稽查的办案透明度,实行案件公告,接受媒体舆论监督;三是在稽查各个环节都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和检察部门的监督。
(五)加强调查研究,不断促进政策和制度的完善
建议上级税务机关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应注意文件的合法性,避免与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冲突。针对税收政策的漏洞和制度的缺陷,作为基层税务稽查部门,虽然没有修改完善的权力,但可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积极向上级提出解决完善的对策,用舆论的造势推动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
(六)加强税务稽查文书制作和案卷整理的规范性
稽查文书和案卷可综合反映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的所有情况,是税务机关了解税务违法案件的重要稽查档案,加强文书制作的规范性能为稽查执法行为的合法性提供相应凭证,因此是有效避免执法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在实施检查、调取帐薄、对纳税人进行询问等程序时,保证执法程序的合法、有效。
(七)强化宣传,做好行政协调,构筑稽查与纳税人的和谐关系
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如果能做到让纳税人和社会理解、支持、配合税务稽查工作,那么就会减少或降低稽查风险,提高工作效率。要做到以上工作,税法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多年来,税务部门在进行税法宣传时比较注重纵向宣传,即对纳税人的宣传,忽视了对政府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橫向宣传。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有些工作如果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得不到有关人员的理解,就很容易使工作陷入被动,这不仅不利于税务稽查工作的开展,而且会提高稽查风险系数。因此,在强练内功的同时,做好税法宣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争取社会各界对税务稽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构建平安稽查,创建和谐稽查,才能有效防范税务稽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