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4 17:2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年02月05日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科发政字〔2007〕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国防科工委(办)、财政厅(局)、科协,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有关直属机构科技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各单位: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现有基础,坚持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有关任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

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二、“十一五”期间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我国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1.推动科普作品创作工作,鼓励原创性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针对新时期公众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变化,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大力倡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专业科技人员与文艺创作人员、媒体编创人员相结合。使科普创作做到既要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又要掌握和创新科普作品的创作技巧,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既要引导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科普创作,又要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优秀科普作品将给予支持和奖励。

2.把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作为科普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科普场所建设和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及需求,重点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开发。制定科普展品和教具的技术规范,鼓励和引导一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和研究开发。

(二)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1.加大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综合类报纸、期刊和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设立科普类专题、专栏、专版或频道,增加播出时间、版面,提高质量和水平。要逐步提高编创水平,打造精品科普栏目,满足广大公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需求。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科普类节目收视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分离的改革,推动科普节目制作社会化,丰富节目来源。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打造和扶持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科普网站或栏目。拓展科普出版物的发行渠道,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采用市场机制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手段,推出一批科普影视作品、精品专题栏目和动漫作品。

2.推进科普场馆建设。根据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明确科普设施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分布、规模和建设方式等,加强对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和指导。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符合需求的科普场馆。加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场馆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专业科普场馆,同时推动科研机构、大学建立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制度,开展科普活动。建立科普场馆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普资源创新和共享平台,形成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加强基层科普场所建设。在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农民书屋、中小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功

能。通过开辟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配备科普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强化农村专业化科普设施建设,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服务。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将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情况作为文明社区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1.促进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倡导并要求各地初级中学逐步规划开设科学课程,推进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定期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评价,推广优秀的科学教育改革经验,促进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快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课程的改革,为中小学输送高质量的科学课程教师。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课程教师培训。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使中小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实验室数量、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科学教育的教学仪器、实验材料、工具及多媒体等多种科学教育资源的研发与配备,要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其操作和动手能力,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图书,扭转我国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图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类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主要依托现有力量,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咨询中心,为全社会提供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信息和服务。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制定并实施《2006-2010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推动中小学校与就近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

(四)完善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1.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普工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注重科普资源的开发,并将科技成果面向广大公众的传播与扩散等相关科普活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对于非涉密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及其它公众关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承担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公众发布成果信息和传播知识。

2.建立公众参与政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要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听取公众对科技规划和政策研究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公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社会伦理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扩大公众对重大科技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能力。

3.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发布机制。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发布机制,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掌握有关科技知识和信息。规范商业活动中科技信息传播。大众传媒要担负起向公众准确发布科技信息的责任。对企业产品发布中含有虚假科技信息的行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及时纠

正;对利用科技信息的欺诈行为,要依法给予查处。各级科协组织、有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咨询,建立通畅的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五)加强示范引导,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社会动员能力。

1.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搭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平台,继续集中开展一系列全国性的重大科普活动,为广大公众参与科普活动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科普活动组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形势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对重大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科普活动集中宣传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确保实效,形成地方和部门联动、集中性和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2.加强不同行业的科普工作。各行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把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行业性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行业的基层科普组织,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调动行业部门积极性,挖掘行业科普资源,体现行业特色,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

3.加强国防科普工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航空、航天、核、兵器、船舶工业的科普资源,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其功能并增加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展示手段,在科普宣传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安全保密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退役、待销毁的某些军工设施和军事装备等资源,进行适当改造和开发,建设一批国防科普教育基地。编辑出版多层次的国防科普作品,建设国防特色科普网站,适度开放国防科研院所和所属高校的实验室等设施,面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国防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4.加强企业科普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设施优势,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特点,集中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让公众了解和感受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鼓励企业捐资捐助社会公益性的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企业科协、企业研发中心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等活动。要把支持和开展科普活动,作为创新型企业试点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六)专兼职结合,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1.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壮大由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教师、科普创作人员、大众传媒的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场馆的展览设计制作人员、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经营管理人员、科普理论研究工作者等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适应市场化进程和现代传媒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方向,跨学科培养一批科技传播、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具有理工科和文科教育背景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普创编和策划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面向科普工作管理人员、科技场馆展览设计人员、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导游、科普讲解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传播队伍的素质。积极倡导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普事业,让更多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2.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支农支边支教活动,形成一支能够在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和西部地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的志愿者队伍。组织老专家、老教授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展城市社区、乡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培养科普宣传员。

三、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政府推进科普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进一步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集成资源,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等措施,加强对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科协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科普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做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相关组织实施工作。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科普能力建设。

(二)加大科普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应推进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

(三)完善科普奖励政策。逐步将科普图书、科普影视、科普动漫和科普展教具等科普作品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范围。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多种形式的科普奖。加大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四)加强国家科普基地建设。在现有科技类场馆、专业科普机构以及向社会开放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开展国家科普基地建设试点,在提高展示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建立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普监测工作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地方、部门在科普政策实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调查和科普工作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加强科普的理论研究。针对科普创作、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创新文化、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监测等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研究。重点扶持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支持办好高水平的专业化科普理论研究期刊。

(七)加强科普资源共享。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相关科普信息,以建设中国数字科技馆为契机,建立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和共享机制,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尽快落实,认真执行。

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 育 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财 政 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

二OO七年一月十七日

第二篇: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01月26日

国科发政字〔2007〕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国防科工委(办)、财政厅(局)、科协,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有关直属机构科技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各单位: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现有基础,坚持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有关任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第三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现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1)综合国力, 科技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

2)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

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措施

1)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4)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行业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第四篇: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主题活动总结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协会

“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主题活动总结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协会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渝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按照中国科协与渝北区科协签订的•2008西部科普工程协议书‣要求,认真开展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 的“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主题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有力,部门协作齐心合力

“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主题活动涉及面广,需要各主管部门分工配合、齐心协力。渝北区科协一是成立了区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区科协主席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教委、区社会劳动保障局、区农业局、区妇联、团区委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渝北区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主题活动协调小组,具体协调有关事宜。二是召开了渝北区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主题活动动员会,传达了中国科协•关于组织开展2008年西部科普工程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科协普发基字„2008‟19号)文件和中国科协与渝北区科协签订的•2008西部科普工程协议书‣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习了渝北区科协•关于开展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抓好渝北区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主题活动的具体措施。三是下发了渝北区科协•关于切实开展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主题活动的通知‣,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任务及完成时限,为“四面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基础。

二、筹备有序,资料物资准备充分

在动员会后,区科协即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准备科普宣传资料,一是组织编印了•统筹城乡发展科普知识丛书---生活常识篇‣、•统筹城乡发展科普知识丛书---健康知识篇‣各1万册,•渝北区农村实用技术系列丛书‣1万册、•渝北科技画廊‣22期共8600份、甲型HINI流感资料宣传套图2000套。二是制作科普宣传挂图流动展板50块,防震减灾科普挂图3500套等科普宣传资料。三是筹集资金6.5万元建立了渝北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购买了钻床、锣床、锯床、磨床、电脑、投影仪、桌椅等模型制作室、信息技术室、科普讲座室的设备设施,和用于青少年纸质模型制作的参考书及操作工具。四是建立了科普资料室,增添了科普资料架,规范了科普资料的管理。五是增添了科普宣传设施,制作了不锈钢材质的科普挂图展板50块、长度10米以上的不锈钢材质科普画廊7个。

三、层层推进,广泛开展突出重点

此次渝北区“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结合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及“全国科普日”活动,深入开展了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着力抓好“面向未成年人、面向农民、面向城镇劳动人口、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四面向”科普能力建设活动。活动分步实施,层层推进,广泛开展,突出重点,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着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1、新建渝北区(市级)青少年科技工作室,下设模型制作

室、无线电定向室、信息技术室、科普讲座室四个活动室,根据青少年自身兴趣爱好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电脑机器人比赛、航模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2、结合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专家校园行”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到渝北中学演讲了•我的父亲是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邀请国家著名天文学家李竞教授到松树桥中学举办•大宇宙‣天文科普讲座,为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畅谈科技与人生。

3、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在重庆市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渝北区青少年参加了除绘画以外的所有大赛项目,荣获团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1 个,个人一等奖 1名,二等奖2名,渝北区松树桥中学也被评为全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4、广泛动员青少年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普知识竞赛,贴近生活、浅显易懂的小科普知识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据统计,参与平面媒体答题的青少年有586人,参与网络答题的青少年人数更是突破了12000人。

†二‡面向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1、继续壮大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伍,加强对区级学(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在渝北区果树良种展示园、龙兴镇奶牛协会、统景御临果品销售协会开展科普惠农活动,建立渝北区果树良种科普惠农服务站,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果树栽培及奶牛养殖,引导农民群众科学务农,种植优良品种,提高种养殖收益。

2、与渝北区农业局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一起,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后开展了汽车美容、建筑装饰、计算机操作与维修、餐厅服务员、中式烹调师、车工、焊工、钳工、电子装配等10个工种50余个班次的实用技术培训,培训2500名农民子弟,帮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更快的实现转移就业。

3、继续抓好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建设。重点打造渝北区御临果品销售协会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渝北区放牛坪梨园基地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其中,渝北区御临果品销售协会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2009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4、抓好农村“一站一栏一员”及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加大对基层农村科普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突出地抓好科普橱窗、专栏和科普活动室建设,即“一站一栏一员”的建设。对达到规定要求的镇街、村居,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和资料赠送。一年来,为6个镇街科普活动中心、36个村居科普活动站完善了科普设施,新增科普读物1.5万册。

†三‡面向城镇劳动人口,开展就业能力培训,着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1、结合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普广场日活动,联合区委办、区委宣传部、区教委、卫生局、农业局等部门,在渝北广场开展了主题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包括文艺节目演出、科普知识抢答、科普挂图展览、科普知识咨询、科普宣传资料发放、•科普大蓬车——天象奇观日全食‣节目展播、医务人员义诊等七大项内容。摆放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等科普挂图50余张展板,医务人员义

诊120人次,接受群众科技咨询360人次,发放•统筹城乡发展科普知识丛书--生活常识篇‣、•统筹城乡发展科普知识丛书--健康知识篇‣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等各类科普宣传资料12000份(册)。

2、重点建设社区科普活动站。争取重庆市科协专项经费的支持,建立了龙塔街道鲁能星城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争取中国科协及华硕集团的资金支持,在回兴街道双湖路社区建立了“华硕科普图书室”,为社区青少年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区人事局及社会劳动保障局在龙塔街道、回兴街道、双龙湖街道等社区开展了23场次的就业再就业培训。培训专业涉及电脑操作、文秘写作、家政服务、财会、机械加工与修理等,培训人群涵盖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工人、城镇失业人口、农村转移就业人群等,培训人数达3200人。

4、加强与辖区内企业科协的联系,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围绕企业的重点难点技术问题开展科技交流,为企业职工开展专业技能、生活科普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围绕企业技术进步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员工创造活力,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举办科普知识报告会,着力提高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1、在全区重点联系的部门和机关举办•全民科学素质‣报告会,学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让全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认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责,调动他们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2、与区委宣传部、区妇联合作,区卫生局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广大干部关心的问题做专题讲座。区委宣传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陈远木教授针对干部关心的健康问题作了有关运动与健康的专题讲座;区妇联邀请重庆色彩西曼工作室设计师王倩女士针对女干部关心的仪表服饰问题作了有关色彩搭配的专题讲座;区卫生局邀请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首都体育学院学院客座教授赵之心作了•健康需要管理‣的专题讲座。

3、在日常科普宣传中,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纳入重点科普人群。每月向各机关各部门发放一期•渝北科技画廊‣、随时通过党政内网向各机关发送•渝北科普动态‣,对有需要的干部免费发放•统筹城乡科普知识丛书---生活常识篇、•统筹城乡科普知识丛书---健康知识篇‣等科普读本。将近期的热点科普内容制作成不锈钢展板长期在区委机关门厅展出,深受广大干部的好评。

4、积极推动人事行政部门将科普教育纳入公务员教育培训计划,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在党校各类培训班中开设科技知识课程,举办科技知识专题讲座,将科学普及纳入公务员日常培训范畴。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协会

2009年10月19日

第五篇: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与评估指南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与评估指南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6 年 12 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促进和指导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保障“沿海发达地区国家质检中心在 3 至 5 年内波术设备和科研能力达到国际水平、其他国家质检中心在本行业或专业达到国内领先”的目标,特制定本 《 指南 》。

第二条国家质检中心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五条基本原则:发挥技术优势、服务主导产业、争取地方支持、避免重复建设、建设一流中心。

第三条本 《 指南 》 对国家质检中心的能力建设和评估作出了基本要求,通过建立考核、评估定级、升降级和调整相结合的动态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对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绩效考评。

第四条本 《 指南 》 适用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已批准成立和批准筹建的国家质检中心的能力建设和评估工作。

第五条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开展国家质检中心的能力建设和评估工作。

第二章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六条

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技术能力、科研水平、科技人才团队、运行业绩以及建设发展情况等。

具有必备的实验场地和环境条件,并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配有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精、尖仪器,配套设备、确证或验证手段齐全,仪器设备配置的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二)能够及时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和信息,能够承担指导和解决全国相关专业领域技术执法把关疑难问题的工作,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发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在相关专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技术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权威性。

(三)具有在相关专业领域进行前瞻性、深层次研究的科研攻关力量,并形成一批较高水平和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从事科研工作的整体人员水平较高。

(四)重视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人员结构层次合理、稳定,后备力量充足,拥有相关专一业领域内具有知名度的权威专家或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熟悉掌握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和准则的关键技术人才,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比例达到 65%以上。

(五)专业化建设特点.显著,在相关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业务范围与当地或区域主导产业结合紧密,实现了“做专、做精”。

(六)建立了现代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具备创新和发展能力,后续建设发展有保障。信息化建设和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工作业绩突出,对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的相关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建立起与国内外同行间畅通有效的交流渠道,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三章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

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能力、科研水平、人才状况、运行状况和工作业绩、建设情况与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

第七条

评估国家质检中心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关键检验项目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配置及水平、实验室环境及硬件设施状况:

(一)关键检验项目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1)是否在相关专业领域内技术优势项目上具有权威性。

(2)是否具备承担指导和解决全国相关领域技术执法、把关疑难问题工作的能力。

(3)授权检验范围和检验能力。

(4)关键检测项目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检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及水平

(1)仪器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包括:

一相关专业领域内的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一关键的、高精尖设备与当地产业特色结合的紧密程度。

一关键的、高精尖设备的利用率和功能充分利用情况,在科研或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一合理配置国产化设备,避免.盲目攀比、资源浪费。

(2)相关配套设备的齐全性。

(3)确证、验证或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的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

(三)实验室环境及硬件设施状况

(1)实验室环境和硬件设施状况。

(2)关键的环境控制条件是否满足授权检测项目的要求。

(3)实验室环境是否具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八条

评估国家质检中心的科研水平主要包括科研成果和水平、科技开发、创新能力及科研管理:

(一)科研成果和水平

(1)科研成果完成情况,时间、内容、数量、水平等,包括:

一承担和完成的科研课题 一获奖项昏

一学术技术论文、专著和译著 一专利

一参与标准制(修)订情况 一检验检测技术的开发 一前瞻性研究

(2)科研成果的水平评价。

(三)科技开发、创新能力及科研管理

(1)科研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及科技信息收集渠道建立情况。

(2)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3)科研工作在提升检验能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中发挥的作用。第九条

评估国家质检中心的人才状况主要包括学术技术带头人水平、人才培养和引进措施、科技人才团队建设的情况:

(一)学术技术带头人水平

(1)学术技术带头人在相关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2)相关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技术水平,包括:

一工作经历和业务水平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发表的相关学术技术论文及专著 一学术技术兼职和参与行业活动情况

(二)人才培养和引进措施

(1)相关专业的高学历(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和高级职称人员引进或培养情况。

(2)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学术技术交流、继续教育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三)科技人才团队建设的情况

(1)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情况,统计数量和比例。包括:

一正高级人员和博士数量

一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数量和比例 一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数量和比例 一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数量和比例

(2)关键岗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总体技术水平和能力,人才结构、梯队和储备情况。

第十条

评估国家质检中心的运行状况和工作业绩主要包括承担国家任务和业务开展情况、现代化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一)承担国家任务和业务开展情况

(1)与国际同行(认证、检测机构等)开展互认、合作的情况,以及完成出口(认证)检测的情况。

(2)完成国家指令性任务的情况及工作质量,包括:

一国家监督抽查

一生产许可证发(换)证检验 一“ 3C ”检验

(3)业务开展及拓展情况,包括:

一近年来的检验收入和批次 一质量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开展情况 一委托检验开展情况(4)少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及技术支持的情况,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化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1)调查现行管理体制运行的情况。

(2)在机制和制度方面实行先进、灵活、高效的现代化管理运行模式及所发挥的作用,包括:

一经营管理制度,以市场为主导。

一收入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激励和约束并举,充分调动积极性。一现代人事管理制度,确保队伍的稳定。一成本管理制度,科学的全成本核算。一其他具有改革、突破和创新的做法。

(3)机构整体精神面貌状况。

第十一条

评估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后续建设发展目标、规划及措施:

(一)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情况

(1)具有与当地产业特色结合紧密的优势检测项目,形成了“点”的优势,重点发展方向明确,实现了“做专、做精”。

(2)机构具有品牌优势,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

(3)实验室资金投入、新增仪器装备、环境条件改善、技术能力提升情况。(4)各级政府给予的关注、支持情况。

(5)资源整合、、检测平台建设情况。

(二)信息化建设情况

(1)跟踪、收集、整理和利用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信息的情况。

(2)电子化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业务管理系统的完各性、功能性、有效性。

(3)国家质检中心网站的建设情况,包括:

一界面与内容 一信息收集与发布 一客户咨询与反馈 一更新与维护 一访问量

(三)后续建设发展目标、规划及措施

(1)发展目标明确,规划切实可行,与国家质检中心的地位相适应。

(2)对国家质检中心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清晰。

(3)建设发展、保障措施切实可行。

第四章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评估办法

第十二条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以及国家质检如心能力建设的需要开展评估。

第十三条

评估分为国家质检中心自查并提交报告和相关材料、现场调查评估、结果通报、落实整改。实施评估的动态管理,依据本 《 指南 》 对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对表现优异的国家质检中心将予以表彰、对严重不达标者将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评估组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制定实施细则及有关工作文件、确定被评估的单位、建立评估专家库并组建评估专家组、评估并形成评估工作报告、通报评估结果等。

第十五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所属技术机构承担建设的国家质检中心进行指导和日常管理,督促、协调各中心按总局要求进行建设与发展,受总局委托,受理异议和投诉,并指导整改。

第十六条

专家组负责开展现场调查评估工作。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本 《 指南 》 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十八条本 《 指南 》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治理能力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17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

    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意见范文

    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意见各处(站):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培养打造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农经干部队伍,推进我市农经农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

    金坛市档案局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意见

    金坛市档案局 关于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科室: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决战之年。全面实现目标任务,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加强机关能力作风建设至......

    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商谈国家科普信息化基地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等一行五人到新华网调研考察。新华网 贾振 摄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黄浩 普韵乔)7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科学技术部推进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建设(5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科学技术部推进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建设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技文化素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科学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背景材料:1、面向未来的许多挑战,我国把“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战略,并且在十一五规划中,政府提出“把增强自......

    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改革?试点 引领骨外科学继续教育发展 1 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骨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在京召开...[查看全文] 2017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