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的价值审视

时间:2019-05-14 17:0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的价值审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的价值审视》。

第一篇: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的价值审视

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的价值审视

摘要:回顾人类社会的历史,技术曾经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帮助人类实现了无数的梦想,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在此我们仅从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来论述。

关键词:科学技术;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整体。

首先谈谈现实中科学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以及发挥的重大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为下面的论述做准备。

一、科学技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发挥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少科技应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现代科技影响到现代人生活的几乎每一个方面,自然也影响到人类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但只有当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逐渐产生一个用于专门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技术学。

科学技术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最初的语言文字的产生为表达、传递和保存人类的文化成果提供了一种无以替代的信息载体。随后,纸张的发明、书籍的出现以及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又使得这种利用文字符号来记录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变得更如快捷和方便,教育变得日益大众化和普及比。到如今的信息社会,电脑科技网络更对我们的教育有更大影响,应用电脑在教学上是近三十年来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改革。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包括校园网在内的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校以及网络支持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网络教学新形式的形成。从

投影、幻灯、电影、电视、广播到计算机和网络,从投影片、幻灯片、教育电影、教育电视节目到CAI课件、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库和人工智能、智能导师系统、教学自动化设计,从远程网络到网络教育、移动教育、E-learning„„新技术大量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

(二)科学技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作用

科技在现实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摆脱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要知识接受渠道的模式,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有了完全的控制权,为创新思维的养成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网络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例如现今很多学校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教育,多媒体由于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能把抽象的知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一些用语言表达不甚清楚的理论,通过多媒体手段,运用一些动画效果、色彩效果、音响效果等,可使学生对传递的信息一目了然,简单明了。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因为它我们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已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同样(第16页)有研究者对教育技术的正价值和负价值进行了分析,杨瑛霞等人认为:“教育技术的实践和应用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价值也同样会有正负的双重性。”教育技术的正价值是指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有效性、高效性、功能的多样性等方面,而“教育技术的负价值是指教育技术的异化”,表现在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不当使用,违背教育规律,给师生带来不当压力和反感,以及对人类的创造力的抑制。

二、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

(一)科学技术在发挥作用时的有利方面

在现代社会上,科学技术继续发展,我们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是人类达到理想境界的阶梯,是创造财富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强大手段。科学技术的卓越表现是毋庸置疑的,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是得到肯定的,然而,世界万物都有两面性,无一例外,就算是我们崇敬的科学技术也是如此。从上述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直接促进了学校教学手段的进步,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到了教学组织形式乃至整个学校结构的变化。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刀,利弊共存。

(二)科学技术必然也会对教育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影响创新意识的发展。网络造就了学生读、写、算、实验动手等能力的相对下降;沉醉于与网络的交流,学生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也相对缩短。在网络环境下,课外阅读量的减少必然会影响学生知识的存储与平衡发展。久而久之,阅读能力下降了的学生甚至会对阅读、思考产生厌倦情绪,以致影响创新意识的养成。

2.影响价值观的形成。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其信息包罗万象,再加上当前人们还不能完全控制网络输送的信息,网络自然会孳生大量有害信息。这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但又极富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来说,其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负面影响。

在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上,似已达到了共识,即好像都承认科学技术有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不过,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很容易被低估。正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和公众意识现在都比较着重看到科学技术的正面作用,对科学技术的正面作用的期望值也比较高,而对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则估计不足,他们倾向于科学乐观主义。然而,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问题已相当严峻,我们必须直面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正确审视科学技术。

正因为科学技术特别是教育技术具有两面性,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科学技术以及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三、对科学技术价值审视的必要性及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一)对科学技术价值审视的必要性

首先,根据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我们需要对科学技术有正确的价值审视,以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弥补传统的人文精神之不足。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

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却落后了,而且后来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外部条件来看,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当然是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的束缚以及落后的生产力造成的。除此之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特有的“人文精神”也颇值得反思。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除少数学派以外,大多是轻视科学、鄙视技术的。近代欧洲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倡导一种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为旗帜的人文精神,使得西方的科技迅速腾飞。然而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明清以后,封建统治者还是按八股文取士,大批知识分子埋头于注疏、考据、钻研儒学经典的死胡同。在这种完全排斥科学技术的文化氛围中,在这种“人文精神”的遏制下,我国近代科学技术怎能不落后呢?

其次,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需要对科学技术有正确的价值审视,弘扬科学精神。想要使科学精神的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教育很关键。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在近现代的教育体制中,无论从教育对象,还是从教育内容来看,可以说占主导地位的是科学技术教育。近现代如此强大的理工教育不仅使科学家队伍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和改善,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地发展,而且也从根本上巩固和加强了科学在近现代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二)科学技术对于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是使得教育的时间变长了,终身教育观开始广泛的被大家认可和接受。二是教育空间变宽了。由之前的在校学习接受教育转变为现在的随时随地学习。三是教育的内涵变深了。以前教育只是面向少部分人的精英教育,现在转变为全人教育、全民教育。现代的学习强调实践、体验、感悟、建构、生成、交往,主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给大家构建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的平台。

四、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及建议

(一)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

当技术步入教育这个极为复杂的人文领域时,遇到了比其他任何领域更为激烈的论争和障碍。

教育不属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而属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教育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不仅是活生生的、有生命活力的人,而且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有自主活动能力的人;教育活动更重要的特点在于: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并不直接改变学生的身体(物质)状态,甚至不和学生发生直接的身体(物质)接触,而只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神态等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改变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意志结构,并通过这些心理结构促进和影响学生身心结构、社会实践活动结构的发展。因此,最初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技术工具不是人类肢体的延伸,而是书本、黑板、粉笔等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物质手段。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在物质生产领域里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望洋兴叹,但对于人类自身生产的教育领域却影响甚微,直到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视听技术在大众传媒中亮相之后,才迅速被引入到教学教育过程中来,由此展开了从媒体技术到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生动画卷,这一历史事实本身就是令人深思的。它启示人们: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仅要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而且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当代教育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大大深化了人们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由此推动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观念更新。显然,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哲学修养,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教育管理观、教研科研观等,才有可能按照先进的教育思想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先进的教育技术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杠杆作用。

近年来,我院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方面的改善十分显著, 教学手段现代化有很大进展,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与许多学校一样,在推进这一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硬件过硬,软件过软’的问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建设了几十间多媒体教室,学生用计算机也大量增加,多个院系都建了计算机房,但对软件建设的投入则明显不足,适合教学需要的软件很少,设备利用率较低,硬件设备的作用不能很好发挥。这一方面可能与评建指标体系中关于‘硬件’建设的指标比较具体,而‘软件’要求则比较原则有关。另一方面与硬件环

境建设相比,包括软件建设在内的科学合理的应用则要困难得多,在许多方面它要求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需要伴随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努力,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和改革,尤其需要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正确观念:一是要树立全面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本观;二是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价值观;三是要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观。

现代技术在教育方面的推广与应用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与其它领域的改革一样,存在许多困难和曲折,不可能一风顺,但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和钻研,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观,用正确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

近日,读了孔庆东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一书,感受颇深,也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洗礼,对今后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开始了更深刻的思考。以下先摘抄一段 编者的话:拯救语文

这是一本批判的书,但批判的对象不是老师,批判的方式不是谩骂。

这是一本控诉的书,但控诉的被告不是作家,控诉的结果不是宰杀。

这是一本伤心的书,因为再不伤心我们的孩子将不会说话。

这是一本拯救的书,因为再不拯救,我们的民族将由聋而哑。

悲惨的中学生朋友,我的弟弟妹妹,你们学了12年语文,居然写不好一张字条;你们学过数百篇的课文,居然听不懂一首歌谣;你们呕心沥血背诵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标准答案”,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几个小时的高考。假如你考上了中文系,大学老师第一天就会告诉你:“把你从前所学的,全部扔掉!”

可怜的中学语文老师,我从前的同事,我永远的同胞,你们也明知这样的教材不对,这样的教法不好,可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大学,为了让家长露出微笑,为了能当上“优秀教师”,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指导”„„你们只好牙掉了咽下肚硬把老鼠讲成猫。你们在教研室也是愤愤不平,对“标准答”热讽冷嘲,可是一走进教室,你们就黑手高悬黑教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待学生的质疑和不满,你们失去了“人民教师”应有的气度和耐心,你们表现得比山大王还蛮横,比希特勒还粗暴。咱们是不是需要想一想:自己的饭碗和祖国的花朵,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陈旧的内容,极左的观念,荒谬的肢解,专制的答案,处处和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不协调,处处和科教兴国的总目标唱反调。辛辛苦苦的老师,他们已经丧失了独立讲解一篇文章的能力,每周到区里统一备课,就像文革时的早请示,晚汇报;凄凄惨惨的学生,被强迫着弄虚作假,穿靴戴帽,硬说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是因为“四·一二”大屠杀,硬说周朴园的性格是虚伪冷酷残暴;写作文必须“开门见山”,结尾一定要联系四化,形势一片大好。我小的时候拒绝写“批邓”文章,老师还夸我能够独立思考。今天学生写《我的1998》,忘了提“抗洪”二字,便被老师斥责为“傻冒”。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应该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可是今天的语文课成了艺术的屠宰场,成了情感的死囚牢。少数有个性有才华的学生,受压抑受苦闷,少数有锋芒有见解的老师,招嫉恨招烦恼。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从远古的圣贤,到我们共和国的三代领导,都把

语文问题看得十分重要。幸好,举国上下已经意识到当今语文的积弊,四面八方飞来燕山雪片般的声讨。这些声音难免有一点夸张和激愤,那是因为他们要拯救的,是世上最沉重最豪华的“泰坦尼克号”。拯救语文,就是拯救中华文明,就是拯救炎黄子孙圣洁的心灵和智慧的大脑。让我们的弟弟妹妹们;儿女侄孙们,绕过冰山和暗礁,在通畅无边的艺术公海上,自由地选择最适合他们性情的航道。(摘自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前言)

看了以上内容,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过去在语文课本里,尽管内容五彩纷呈,但真正能激起学生们内心兴趣的恐怕为数不多,不可否认,语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精神的传声筒,这种精神就是政治的精神、革命的精神,老师成了庄严的说教者和指导者,学生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主体,他们扮演着被灌输、被管教、被批评和被指导的角色,他们的个性特点。被湮没了,这种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脱离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他们渐渐地丧失了用语言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培养未来的‘奴隶’和‘奴才’”。但是,我们并不是否认语文教学不要精神的支柱,语文不仅是工具性学科,同时它还是人文性的科学,谈到语文教育之精神,钱礼群教授说到:“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我个人认为这种精神底子应当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的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至于走向绝对和虚无。就象《 红灯记》 里的李玉和说的那样‘有了这碗垫底的酒,什么都能对付’”。语文教育的精神是培养学生一种永恒的信念,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很多困惑便可迎刃而解。从这点上讲,语文学科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然而,“奴隶”或“奴才”式的教学很难激起学生内心真正的热情,很容易让他们的学习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因素,不能将他们的思维纳入一个早已设定好的没有个人意志的模式中。很多学生已经很习惯地见风雨就与革命的主题或人生的主题联系起来,有些甚至不沾边的,他们也能谈出很深刻的革命道理来。我们不能埋怨学生,因为很多教参上也在大做文章,如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开篇的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些书上都在“不宁静”上做文章,猜测着这句话中“革命”的含义,作者在美丽的荷塘中暂时忘却了烦恼,但学生们却抓住了“不宁静”不放,他们眼中的荷塘则带上了一层灰暗的色调。在写作训练时,则很多学生显地过于现实,过早面对世俗的丑恶,感情基调乐观不足,感伤有余。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这个做梦的季节,不要让成人世界里的现实击碎青年时期的梦想。梦想是可贵的,是富有生命力的,别林斯基说过:“年轻的时候应该追求做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要敢于做梦。在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就可以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没有了青春的亮丽色彩,没有了青春飞扬的个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足以吸引学生的兴

趣的。

[6] 同上,第12页

[7] 龚春燕等《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第53页,中国青年出版社

[8] 同上,第59页

第三篇: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寿县二中化学教研组:熊祖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也一样,我们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无论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教学中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这样会让学生的学习由感性到理性认识有一个突破。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初中我们大多数学生只能算是初识化学,有的学生对化学学习还没有真正的入门,进入高中对该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会有些迷茫,进入高中阶段后难度加大,加上知识学习的枯燥性,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丧失。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基于此,我想能否让学生学好化学应该首先从兴趣抓起。在平时教学反思中我深感化学实验的魅力是无限的。案例(1):在过氧化钠的教学中我问学生:“水能灭火,我说水也能生火,你信吗?”于是,我用脱脂棉包上一点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用胶头滴管彺上滴两滴蒸馏水,脱脂棉及其迅速地燃烧起来。如此”奇怪”的问题强烈地激发学生去一探其究竟。案例(2):初中学习燃烧的条件有两个:着火点和氧气,在学习氯气性质的时候,我启发学生没有没有氧气可燃物照样能够燃烧你们信吗?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案例(3):铝的性质及应用”一节中,我常设计演示了易拉罐 先变瘪后又鼓起的实验,学生情绪非常好,抓住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就引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盛有二氧化碳的易拉罐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封闭后会变瘪?为什么变瘪后又鼓起?若事先充入的不是二氧化碳,是否会出现类似现象?学生对这些趣味实验感到很好奇,哪些实验产生了很大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们。

二、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在新教材编写一大特点就是把教学重难点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质疑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药充分发挥实验探究教学的优势,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人才。

1、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由自己来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案例(4)要求学生根据课本的有关信息,完成一个证明加碘食盐中碘的存在形成的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知道加碘食盐中的碘可能以碘单质、碘离子、碘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假设可能是它们中的一种。根据碘元素所形成的粒子的性质,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由方案设计到试剂选择,由实验操作到结论的得出,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在实验探究中能真正的体会到化学实验所带来的快乐。

2、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如在《金属的防护与回收》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组探究“铁生锈的原因”的趣味实验,学生根据预先拟定的实验方案,先分组在自己家中完成实验,课上由各组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心得体会。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有些能力稍微欠缺的学生在组内同学的帮助下,也真真实实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的基础上,还设计出许许多多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些方法虽然不具有可操作性,却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对这类有着较强实际价值的实验的探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化学与我们生活实际及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研究化学并不神秘。

三、化学实验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微观的概念宏观化、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书本上的理论、概念,比较的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困惑,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我们只要很好的利用化学实验就能让学生很快的把理论知识具体化.案例(5)在胶体的制备和性质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对氯化铁胶体的制备及丁达尔效应的产生。学生对胶体性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能从本质上对胶体和溶液进行区别。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为直观、最为形象、最具说服力的好方法。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 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化学实验的魅力所在可见一斑。

第四篇: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新课标》积极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所起的功能与价值也就十分重要。结合理论与教学实践,我认为化学实验的功能与价值有以下几点: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化学实验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探究的动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师的演示实验,我们学校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力争做全、做好,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成效。我校蔡建老师和程伟平老师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的省优质课评比中获省一等奖。

3.化学实验是学生合作学习、促进知识理解、培养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的良好平台。为了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在学习中建立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化学分组实验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要经历“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过程,实验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化学的认识与发展过程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化学实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反应前:色态、硬度;反应中:钠浮在水面,熔成小球滚动,逐渐变小消失,伴有嘶嘶声;反应后:溶液无色透明,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为此,使学生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科学的观察顺序、严肃的观察态度,良好的观察品质灵活的观察方法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得到落实。

4.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是化学教育的内容分之一,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方法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实验中的实验条件,途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至最后得到结论,每一个过程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精神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锻炼。

总之,化学实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的最好的载体之一。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此,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多种教育教学功能,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五篇:对科学技术的价值蕴涵的理解

浅析科学技术的价值蕴涵

摘要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科学技术的作用在于满足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以造福于社会,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同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过去的数百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大的技术革命,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推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结构的良性变革,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更高文明发展。但是,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明显的带来了一些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源浪费、失业加剧、互联网的负面效应等等。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蕴涵,引导其发挥积极功能,控制和减少其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正向和反向两个价值层面就科学技术的价值蕴涵展开探讨。

关键词:科学技术;价值;

1.科学技术的正向价值 1.1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发展阶段。在这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来,并向着越来越高的水平进化发展,表明科学和生产的关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正不断的卓有成效地推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工创造的、对实物以及其它类型的材料、能量和信息进行改造的手段。劳动者正式掌握了科学技术,才成为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通过掌握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发明,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管理成为生产力的一种新要素,现代科学为科学管理提供了一整套知识、理论和方法;同时,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也为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前,我国的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劳动者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比较低,就连一般的自然灾害也不能预测和防备。致使经常遭受台风、旱涝、地震、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既影响生产的发展,又会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受到外来势力侵略和掠夺,造成生产停滞不前,国弱民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科学技术技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批批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劳动者脱颖而出,社会生产力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新兴科学技术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未来科学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将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1.2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功能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这样说到:“标志着现代经济的时代创新特征,是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解决经济生产的难题。”这种情况最早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这一方面源于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一方面源于企业界和政府的支持。长期以来,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在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看来,这是明摆的事实,觉得好象没有必要去论证。问题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粗放经营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低水平技术的重复生产,而集约经营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投入要素综合利用率的提高使产出趋向于最大化。亦即只有科技进步才有可能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进行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粗放经营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的集约经营的转变。从历史来看,科技作为人类器官的延长,它不但提高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推动人类对资源的加工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小投入换取高产出,实现人类的经济原则,很显然,只有现代化生产技术装备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产生,才会使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集约化经营出现;只有在几次技术革命发生之后,现代工业的机械化、专业化、自动化、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发展才成为现实。

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全都是凭票供应,作为大多数人来讲,能住上普通的房子、粮食够吃,家里能买得起收音机、电视机几乎是奢望。现在住楼房,水、电、气、暖,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的成果,更要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3科学技术提高人类社会物质生活质量的功能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且推动着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扩大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扩大了人类的交往方式,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内容,也增进了人类的健康;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改变生活的事例越来越多。今天从人们普遍使用的手机、电视、MP3、笔记本电脑等日用家电产品,到看病时用的B超、X光、CT和PET照相等,无不深深的植根于科技的发展之中。不论是缓解交通紧张,还是解决能源短缺;不论是保证食品安全,还是增进心理健康;不论是治理环境污染,还是规避气候灾害;不论是解决两地通讯,还是解决跨海交通,我们的生活里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产品的丰富,科学饮食、科学养生、科学生活、科学决策等科学技术问题也都更深入地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进入各领域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可以预见,在未来科技发展的道路上,科学技术成果将会使人类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1.4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

科学技术对的社会的推动作用,除了直接创造物质文明外,就是创造了新的更多的精神文明。科学技术是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科学技术为多种文化生活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对道德和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对社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信仰有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推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进步;科学技术是战胜迷信和愚昧以及解放思想的精神武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直接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成果还被越来越广泛的吸收和应用到文学、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中去,有力的推进着整个人类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进程。

科学的普及和发展把人们从传统的观念解放出来,改变了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如电子计算机、电视、电子出版物、信息互联网等等,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骑到积极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的技术运用将微观、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以二位、三维数字模拟技术通过图像形式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多途径的接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质量。以互联网技术为例:网络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发展迅速,中国的网民1997年只有62万,到2001年达到2650万,在2005年突破1亿,且每年以超过10%的增长率增长,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强了科技人员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特别是技术交流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实现个体与他人、本土与国际自由的互动,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事也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和条件。

1.5科学技术与社会变革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制生产关系终于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取代;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它不仅推动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等思想上层建筑的变革,也推动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会影响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促进政治的民主化和社会进步。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领域的革命,是社会外部因素与科学技术自身进步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一系列崭新的科学、技术的诞生为标志,促进生产力的变化,同时对经济活动、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并逐步引发人们在世界观、方法论、思想等领域的变革。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在不同领域,系统思维、科学模糊思维和战略思维都正在成为主要的思维方式。

对于我国来说,新一轮科学、技术领域的革命不仅是挑战,更是契机,是有

利于中国的历史机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纷纷将复苏的希望寄托在新科技革命上,希望能够提前判断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并进行相应的规划与部署。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走出一条既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又能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道路,从而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

2.科学技术的负向价值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但也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关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爱因斯坦曾指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运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2.1科技进步带来物理威害

科学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影响,在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也有巨大的危害性: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的伟大发现,原子物理理论的发展,使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也带来了广岛和长琦的核灾难,带来了人类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可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也使得地球开始感冒发烧;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这也带来了伦理的紊乱;现代工业飞速发展使得生态问题日益尖锐,非再生资源的枯竭使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等等。

2.2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价值带有阶级性和主管倾向性

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观规律危害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但是,我们知道,核能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不该将之运用于战争;石油勘探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对立的利益团体或阶级之间的争斗,利用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去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对抗对方;生物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它挑战了人类伦理与道德的界限,形成了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现代工业发展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它牺牲了过多的资源代价......发展正从个人趋势走向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而这种追求与依赖正在以一种独特的价值观的形式变成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科技已经变成这个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方向,一切与之违背的思想都要为之让路。是的,问题只在于科技代表了谁的意愿,只在于科技被谁掌握为谁服务,只在于人类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恶意利用科技的负面力量去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夺对方利益。随着人类社

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既可能带来繁荣与进步,也可能带来隐患与灾难的未来,人类,尤其是掌控着科技的那少部分人,将如何规范自己,将怎样利用科技,让这把双刃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类而非相反。

2.3科学技术反作用于人类

有人说,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科技发展的独立性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而反过来主导着人类,甚至某些问题的日益严峻,已经或者即将引发的全球性的重大灾难性后果,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技术能力所能够解决的范围。科技被神化,人却被工具化,这个毁灭性的趋势多么可怕!

当然,这种说法未免危言耸听了。是的,对于未能预料却降临而来的灾难,正如佛教所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只能说人类发现的脚步甚至还落后于未知的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压力。但科技的负面影响不能归罪于科技,恰恰相反,同时也正是人类未能从整体上科学地认识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恶果,是由于人类受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在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对科技负面影响的来不及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才形成灾难的发端。

3.总结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但它不是万能的;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同时要限制和克服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当然要靠科学技术本身的继续发展,还需要依靠社会的进步。这就是科学技术的本质,这也是我们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的理论依据。

[1] 李新惠,卢家昆.论科学技术价值观及科学精神.理论纵横,2007(1)[2] 李晓芹.科学技术价值浅说.中共贵州省党委校学报,2010.4 [3] 朱法贞.现代科学技术的技术审视与伦理建构.辽东学院学报,2007(3)[4] 徐祥运.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J].东莞理工大学学报,2007.3.14.[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0.

下载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的价值审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的价值审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审视我们的幼儿园教育

    有效管理教师队伍 切实提高办园水平内容摘要:《有效管理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办园水平》全文围绕“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这一主题,从岗位职责规范、情......

    规则教育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规则教育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规则教育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本文关键词:在我国,规则,价值,体育,教育规则教育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本文简介:摘要:在立德树人重要教育原则......

    23教育与科学技术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

    科学技术在身边主持稿

    科学技术在身边主持稿(定稿) -——二年四班《我们爱科学》主题班会 李:当远古时代的原始人,开始用火做饭、取暖、照明; 朱:当1800 年前的蔡伦纸出现在市井、宫廷; 李:当爱迪生发明......

    从教育日记中审视家庭教育

    从教育日记中审视家庭教育 出于将来的某一天能借助文字来对昔日教育生涯的回忆,我走上了写教育日记之路,慢慢的,成了习惯;渐渐的,开始反思教学。每每在教育学困生,找其犯错根源时,......

    阅读课“问题教学”有效性审视

    阅读课“问题教学”有效性探究 景阳乡茨沟中心小学 黎从宝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运用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衡量阅读教......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论文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游戏,以就地取材的形式为幼儿设计有趣的教育活动,为幼儿了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园必须根据幼儿的心......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摘要:良好数学观形成的阶梯;学习热情激发的养料;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的载体;人文思想教育的参考;爱国情怀的培养 我国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徐利治先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