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成伟)西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7:0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蒋成伟)西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蒋成伟)西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蒋成伟)西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西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黑泉学区明德小学蒋成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加强科学教育摆在了突出位置,在看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只有中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认识科学课程在学生终身发展和在社会中的作用、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才能从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出发,理性地关注科学课的改革,立足于教学本位工作搞好科学课程教学。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的比例相当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是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对于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不可推卸的任务。

一、农村科学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广大的农村儿童对科学以及科学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它的价值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基础学科无法替代的,如果不重视农村地区的科学教育,就等于在扼杀农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城市小学一样,大多数郊区、农村学校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因为不是主课,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

2.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状况很不容乐观。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

背景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

3.教学把握不当。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显得凌乱,深浅难易把握不够恰当。不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既不能适应经济、科学和社会发展,也难以转向其它科学领域。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不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忽视科学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这样的科学教育,难以发展创造、想象与怀疑的态度,难以在学生思想和态度的训练方面作出指导。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采取的主要还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背科学、学科学。有时甚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企图把更多的新的科学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很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加强科学教育,并不是堆积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4.教育经费缺乏,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配套设施缺乏。没有经费投人,教育设施奇缺当然难以适应和进行现代的科学教学。有些学校甚者连弹簧秤、天平、温度计和试管这些最常用的、基本的实验仪器也没有配备。这让搞科学教学的教师感到非常困难,要不就花费大量时间自己去制作仪器和准备材料,如果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做,就干脆带学生读课本,这样很多的科学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走过场”。

二、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一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促进未来国民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我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加强科学课程改革,首先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上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各小学校长及科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而要确保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学课程教师专业水平

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给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科教师在培训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给科学教师带来的却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学课没人愿上,没人会上。针对面前农村现任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和专业局限的状况,必须加强农村科学教师的师资培训。要把转变教师观念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适应和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各种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

3.因地因校制宜,提倡科学学习的多样化

各个学校在开设科学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是:一切从学

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师生用自己的特色实施该课程。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在科学学习上有各自的差异,所以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也可有各自特点。农村学校尤其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校内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现实生活中都包含着科学问题和科学道理,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素材。科学教师如果加以很好地利用,这对课程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地区是非常有用的。

4.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人,切实改进农村教学设备。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不足主要由于教育经费缺乏造成,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多向农村教育投人资金,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购置一些教学仪器和设备,帮助农村建立一些网络资源,那么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一些困难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组别:小学科学组论文题目:《西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作者姓名:蒋成伟工作单位:高台县黑泉学区明德小学邮编:734309职称(职务):小学高级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jcw00000@126.com

第二篇:西部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西方国家把科学放在语文数学前面,而我国则把科学放在语文数学之后,这一对比充分说明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因此,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常常被忽视,令人痛心,笔者在教学第一线就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肤浅的研究,期待引起共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村科学教育事业。关键词:科学教育的定义、意义现状对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也就是科技教育的竞争。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对 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为了使我国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应该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亟待研究和 解决的重大课题。值得高兴的是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各大中城市的学校已经开始重视科学课,他们有专业的科学教师,有标准的实验室以及配套的教学仪 器,科学课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在一些农村小学却相对落后: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原因

不重视科 学教育。一是许多人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内涵认识上有误区。有人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事实上,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仅靠个别科学家是远远不 够的,科学是从小培养学生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人们对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据有关专家分析,一个正常的国家建国35年左右就应该产生自己国家的诺贝尔奖得主:前 苏联是39年;捷克是第41年;波兰是第46年;印度是第30年;巴基斯坦是第29年。而我们国家至今还没有,这是与我们国家不重视教育、不重视科学分不 开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在幼儿园和小学里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育。例如,1983年美国国家 卓越教育委员会(NCEE)发表了致美国人民的公开信“国家处于危机之中”;1989年2月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发布了2061计划的第一份重要报 告;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发布了美国历史上 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了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并随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这个科学教育标准。1999年法国教育部决定在全 国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科学教育。与别人的重视比起来,我们的科学课常常把他叫做“副科”,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而是由语数教师兼任,由于应试教育的“毒 瘤”,科学课因而常常被语数取而代之。

科学教师素质不高,兼职科学教师多,教学方法落后,灌输多,动手实践少,科学精神、探究 能力培养不足。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科学课往往是兼任或由一些老教师担任,兼任的教师有其他教学任务,往往没有精力去精心准备科学实验,往往是拿 着书本照本宣科的满堂灌,许多实验没有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试想,一个老师要上数学课,批改作业,又要备科学课,还要自己去准备实验器材,谁有那么 多时间和精力,只好该省的省,该上的课不

上。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跟不上科学教育发展的步伐。农村小学没有实验室,实验仪器陈旧且不足,教具不理想。没有实验员准备实验器材,导致实验准备不足;仪器的短缺,导致许多分组实验无法进行。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还不到GDP4%,更没有资金投入到科学实验上来。由于经费的不足,实验室无法建设,实验仪器无法添置。限制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对策研究

提 高认识,领导重视。首先,县级领导及校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是强国之基础,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其次,发掘科学人才,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教师充当 专职科学教师;再次,学校领导要严格要求教师按课排表上课,并加大巡视力度,采取强制措施确保科学课程的顺利开展,只有这样科学课才不会被挪用。

加大教育投入,满足科学教学的基本条件。每所学校至少建设一间标准实验室,配备足够的与教材配套的教学仪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一间数字化的实验室,满足科学教学的需要。

创 造良好的科技育人环境。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对学生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在实施科技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环境对学生的感染作用。就校园文化来讲 如可在学校里悬挂科学家的头像、名言;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每期举办一次小小发明家活动;读一本科普书籍;观看“神六”上天;参观科技展览;观看科技影片 等。让学生时时处处生活在科技教育文化氛围之中,从而实现外在环境与科技教育内容的统一,达到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目的。

培 养骨干科学教师,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提高科学教师素质。当前农村小学聘请科学专业的教师任教科学还不太现实,只有选派优秀教师出去学习,请名师 进来教的办法培养本校科学教师。提高科学教师素质,提高农村科学教育的质量。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贴近自然,发挥农村小学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上好科学课。在没有实验室、实验仪器不足的情况下,农村教师应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千方百计保证科学课 的顺利开展。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树叶、花朵、果实、石头以及蚯蚓、蜗牛等小动物,便于就地取材,上好科学课。如利用多样性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可以发 动学生采集各种动物和植物样本,制作标本;利用肥沃的土壤,进行土壤教学;利用天然的岩石,制作岩石标本。

建立考查制度,不考试不重要,只有考试才重视。记得九十年代,小学升中学自然成绩就占30分,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视自然,所以笔者认为,小学毕业应把科学纳入考查科目,提高小学科学的“地位”。

总 之,教育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基于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责任,我们相信科学界和教育界,以及全社会都会 携起手来,共同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加强科学能力的建设,加强国际合,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让中国的诺贝尔之花在祖国大江南北处处开放。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课堂。

但由于多种原因,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并不乐观,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困难重重,在改革中被“边缘化”。对此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探求改进对策。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 1.科学课程开设情况 

通过所在的本镇七所小学3600名学生和80名教师对科学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90%的师生对小学科学课的开设不满意,80%的师生认为科学课不如语文、数学课重要93%的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都很感兴趣。但是缺乏实验设施,学生的好奇心很难满足95%的学生喜欢上科学课90%的学生乐于动手,盼望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有极少数的小学生存在畏惧心理。教师一致反映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很难实现科学课程新标准制定的目标。

2、科学课难上了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科学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制作教具,结果在课堂上要么学生提不出问题冷了场,要么是瞎提问题乱了场;课前准备的材料经常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讨论、交流时,学生出不了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结果又收不了场。我们老师头疼了。

3、科学课难评价了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课堂上热热闹闹,掌声笑声都能听得到,气氛热烈又踊跃,有时一次探究活动下来,学生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这是不是一节好课呢?该如何看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我们老师又迷茫了。

二、科学教学改进对策

1、开足开齐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 1 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教育部门要重视小学科学课的开设,保证开足开齐所有的实验设计活动课。

2.加强科学课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学校科学课师资力量特别匮乏,亟待加强。这些教师中大多都是兼职的,有理化生专业背景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临时指定的。这样的安排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事实上这门课程比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还要难上。它需要既懂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又懂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验能力和很强的综合素质的教师来担任。

3、加强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部分教师舍不得让学生自己去花时间,总是把课堂时间占为己有。比如:准备了油菜花,没有让学生去观察;准备了挂图,没有让学生去细看;要求小组讨论,学生还没有来得及都开口,便组织交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把精心准备来的材料让学生用好用够?我想还得从老师身上找原因,习惯于主宰课堂的老师,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老师课前准备材料,必须经过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一个筛选、整合的过程,把真正有结构的材料展现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应有的功效,让学生“玩”得有兴趣、有意义。

只要传统的“应试教育”不退出历史舞台,只要“课程改革”的评价标准不能实质性地推行,真正的课程改革就只能是奢望。因为评价方式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的笔试评价方式,而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第四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教育现状

分析

对策

本人在农村小学任教七年来,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 发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转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现所处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发展不平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本人就所在 的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属民师转正或直转。表现为: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个别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总是自以为是,教师间缺乏探讨和交流,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新的教育理念不闻不问。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到位,对国家依法施教的政策视而不见,教学质量上不去,不从自身找原因,而采取违规施教,例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经常发生。纵观我县农村教师四十岁以上教师居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二)、学生及家长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学生入学较晚年龄较大,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有的较大年龄的学生还在低年级,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有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学生在家里根本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习了。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三)、学校办学条件

尽管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设施不完备,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新“三室”还没有完全配套,图书数量少、体育题材匮乏,微机室的微机一部分成为摆设,多数教 师依然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依然主要是靠“听、写、读、备、考”来学习。

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阴碍英语教学的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学校教研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三、四门课程,备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五)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 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学校为了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为了下一年能有较好的生源,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数和录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与经济挂钩,与晋升考核挂钩,用经济这根杠杆来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就设立高考奖、会考奖。达不到标准,非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挨批评,这样一来,教师即使不为奖金,也要为面子拼命干。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六)、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笔者所在的乡镇,煤炭和烟花是地方的两大支柱产业,由于国家对煤矿开采和烟花制作门槛的提高,加之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富余的劳动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状况使大量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 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对策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了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了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货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没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 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导处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认真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夯实“备”、“教”、“改”、“导”、“考”、“评”各个环节的工作。

1、认真学习《教学常规》,强化常规意识。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优良教风、学风的体现和量度。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学习常规,理解常规,强化常规。

2、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办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常规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各校必须根据常规管理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从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的原则出发,重视抓细节、抓过程、抓考评,制定本校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使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规范生动、有序落实,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创建学校的管理文化。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首先要加快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理念不转变,许多教育问题不可能解决。而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与教师一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以此提高学习能力,增进智慧生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强化校本教研,使教师要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教学。针对 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度和节奏,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集中精力抓好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打造“活力、高效”课堂,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兴趣和能力的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促成专业成长。

4、精心编选学科资料,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学生的训练是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有效,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训练效率低下,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使训练能针对学生实际,针对教学要求。学校要建立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监控作业布置、批改的有效措施,规范作业布置、批改要求,并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要控制考试频度,杜绝考试的随意性,提高考试的实效性。

5、加强监督管理,使常规管理经常化。

优良的常规管理最终要创建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做到。在常规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监督常规管理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评价方案,注重对教师教学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的杠杆作用,引导教师钻研教学、关注学生、提升质量。最终使常规成为习惯,成为学校优良文化,进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提升教师上课水平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随时收集所教学科的信息,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只有用系统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在实践中学习,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与同学科教师互相学习,在对比中反思,在切磋中进步。要认真上好 8 每一节课,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存在于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和原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备课成为九峰职校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上课是老师有步骤地、深入浅出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四)、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让校校有歌声、校校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育和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 培养人才服务。

(七)、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政府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上述观点,是我针对我校以及其他乡直学校近几年的教学成绩和我在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基础教育,奋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西部农村小学国学课程的开设现状研究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毕 业 论 文

题 目:西部农村小学国学课程的开设现状研究

系(专 业)别: 历 史 学

毕 业 年 限: 2022年

学 生 姓 名: 王 锐

指 导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制

年 月 日

西部农村小学国学课程的开设现状研究

王 锐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学)摘要: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国学教育是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国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格与国学素养。随着教育的改革,国学教育的不断提出,“国学课程”在全国中小学校也开始开设,因此,针对这些开设现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现实状况,尤其是西部农村小学,通过对西部农村小学已经开展国学教育进行的调研发现,这些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开设了国学课程,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有一些学校开展国学课程的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没有正式的国学课、缺乏专职教师、学习方式单一等。本文通过研究西部农村小学开设国学课程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西部农村小学顺利开展国学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学课程;传统文化;国学教育现状;对策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s in Western China

Pei li Zhang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gansu 741000,China)

Abstract: Sinology i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but also 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ulture, sinology education is the core content of sinology ,sinology education is aimed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sinology quality.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proposal of Guoxue education ,”Guoxue curriculum” has been opened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cross and country.Therefore, in view of these opening phenomena, we need to ha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its actual, especially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western China.The investigation and discovery of the Guoxue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western China.But there still some schools to carry out sinology curriculum work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such as no formal sinology class, lack of full-time teachers, single way of learning and so on.Based on to find out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sinology course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western China.Key words: Courses of Guoxue;Conventional culture;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sinology education;Countermeasure.目 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农村小学开设国学课的意义

三、西部农村小学国学课程的开设现状

四、西部农村小学中开设国学课时存在的问题

五、西部农村中小学开设国学课的建议与策略

六、结论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国学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沉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宝贵的教育资源。目前,教育学界对“国学”内涵界定的基本共识是:“国学”的名称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是西学东渐后产生的名称,所谓国学也就是“中学”,从狭义上讲,是数千年来形成的以文字记载的中华文化典籍,最普遍的观点是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而国学教育是以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1]

随着经济不断地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社会道德却严重滑坡,精神层次有待提高,各种社会不良风气蔓延,此时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寻回民族的根,将这根深埋人们心中,可以使得整个民族的素质得以提升,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对维持社会秩序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所培养出的文化教养和公民道德素质息息相关。

在国家大力倡导全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国学教育,小学生不仅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西部农村小学为例,在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下,目前该地区的部分小学在开展国学教育上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在此,基于对该地区近5年已经开设的国学课程进行研究,目前小学开设国学课程的形式、内容以及程度,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农村小学开设国学课的意义

国学教育的内容是以中华传统学术文化为基础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在自我意识中,更多的培养文化意识与国家认同意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学在现如今的价值当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教育之首,德育为先,教育的基础是德育,而德育是教育的结果。小学是教育阶段的开始,这一期间,小学生很容易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知识,通过国学教育当中的国学经典来教育小学生,可以让小学生从小接触国学经典的德育资源,接受传统美德的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现如今大家流行学习国学,推广学习国学,不是说复古,以及安于故俗,而是从中归纳总结,学习优秀文化,弃之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国学教育有助于道德人格和道德信念的发展,而且对于发展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上有很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支柱,不断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因此,继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之后,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要求,并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以及教师培训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2]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随着千年沉淀形成了国学经典,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国学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不可分割。在现如今,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在小学时期,开设《国学》课,可以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旨,所学内容多,目标性强,较为复杂,插入点多,社会功能性和塑造性强,在素材来源上有着丰厚的民族内涵,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小学生从小接受这种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好的培养其文化涵养,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继承传统文化,防止文化危机

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千百年的文明沉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璀璨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是民族延续的核心和根基,于国家而言,是存亡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文化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各种争端,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着冲击并迎接着各种各样的考验。韩国抢走了我国上千年的端午节,并且中医、筷子、象棋、越来越多的中国“特产”,很快的被贴上了其他国家标签,成为他国的遗产和象征。在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面前,那些曾被我们祖先敬仰的重阳节、七夕节、清明节等节日无力抵挡,中国传统文化在逐渐变得衰弱。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克服自身危机能力不足,以及缺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现如今的教育中,从小学阶段起,开设国学课程,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地区,让学生从小接受国学教育,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继承我国传统文化,防止文化危机。当然,传承并不是一味的复古,而是有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也要有现代意识,在继承文化的同时,留精华去糟粕,让中华传统文化朝气蓬勃,展现其生机勃勃。

过去的几年中,不少中小学进行了诸如诗文素养教育、国情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考察、影视文化教育等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由于这些活动仅限于学校课程之外的延伸活动,且不够系统和连贯,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其教育效果远不尽如人意。我们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然是“主旋律”,就应当寻找一种核心的支柱性的载体,在中小学的各学段持续、系统、深入地进行。这种核心和支柱载体,就是在中小学设立作为校本课程的《国学》课。这门以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的课程,其内容多,继承性强,目标性强,切入点多,具有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门课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经典内容和多种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族文化的“大餐”,有效地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能力,铸造学生的“民族魂”和“中国心”。[3]

(三)丰富个人内涵,培养健全人格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经历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有助于小学生丰富个人内涵,培养健全人格。

国学课程的载体是以国学经典为主的,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美德,拥有很深层的民族底蕴,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以及民族智慧。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言必行,行必果”、“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这些都是国学文化中传递的文化魅力,是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这些国学经典中拥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从各方面展现出内在美,体现道德智慧和品德修养,在人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

在小学开设国学课程,对于正容易接受知识的小学生来说,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国学经典中包括的人生格言,充满着民族智慧,让小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获取精神力量,逐步建立自我的精神境界。例如国学经典中所传授的“仁”、“义”、“礼”、“智”、“信”等,给出一个道德准则,用于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中的美好德育内容,并进行教育,可以有助于道德素质的形成。在培养上,可以以国学经典为载体的国学课程进行教育,这种方式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诵读的好习惯,培养爱好古文的兴趣,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更能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是一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加强国学课程的培养,让小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进行学习,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孩子开始,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健全良好人格,提高自身内涵。

(四)培养传统美德,加强国家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代表着国家软实力,体现着文化凝聚力。现如今,面对全球化经济,政治、文化的挑战,提高以国学文化为标志的国家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学带来的软实力所起的价值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此讲话不仅反映了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还彰显文化复兴带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对于实现中国梦而言,必须要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并且国学经典是其精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引导现代社会公民的道德发展,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实现,有着不可厚非的作用,最终提高文化软实力,而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儿童进行国学教育,开设国学课程,以国学经典中所传播的正能量去抵制社会中出现的腐败。在国学课程当中,把国学经典和学生的道德培养相结合,让学生从小接触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魅力,培育美好品德,引导人生方向,更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且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对处于当今各种文化冲击下的中华民族来说,将国学经典与时代精神融合,推崇属于中华民族所属的内在美德;加强中华民族的精神修养;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在处于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三、西部农村小学国学课程的开设现状

(一)国学课程开设情况

(1)缺乏专业教师

据调查访问,多数小学没有开设正式的国学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专业的国学教师。尤其在师资力量不足的西部农村地区,从调查中当中得知,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国学教育时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更严重的是部分地区,有些教师担任好几科教学,更不要说有专业的国学教师。

(2)与其他科目融杂

经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可从中得知,尽管大部分的教师国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但从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其开设的情况并不乐观,几所学校将这一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的专门课程,但教师却经常占用来上其他课,另外几所学校则是教师有意地将国学内容融入到相关学科,如语文、历史等。每个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都在进行着国学教育,实际情况差别很大。更多的是与其他科目融杂,开设的国学课反而名存实亡。

根据教育的三大要素分为教师、学生和媒介。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主动性,重视学生的需要和诉求。而在西部农村小学当中,从部分的学校考察与访问得知:在开设的国学课程中,教师基本是通过上课讲授为主的方式,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

因此,通过问答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理想学习国学学习方式的需求,比如:“更倾向于哪种形式来学习国学”,“是否愿意主动学习国学”,“上课讲授学习国学的方式的满意程度”等问题,当学生被问到更倾向于哪种形式来学习国学时,除了“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学习方式外,而大部分的学生倾向于“媒体学习”、“朗诵活动”和“其他”等丰富的国学学习方式。

(二)国学课程实施情况

随着国学的兴起,社会中有些机构为了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开设所谓的国学课堂,机构从中谋取利益,家长和学生只是盲目学习,这样并未达到国学教育的效果。而有些学校里为了普及国学,开设的国学课,也只是拘泥于形式。然而要弘扬国学,就应该将学习引向更深的思考,让国学回归高尚的境界,在西部农村小学中,教育资源都有限,所以教育部门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目前,西部农村小学开设的国学课处于起始阶段,各方面都处于无序化发展,主要在课程设置,教育方式,教师培训等方面。

(1)课程设置。未实现校本化,而且在课程选择上,倾向性较为严重,例如,有些小学会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以文学和历史为主,开设文学和历史课程,无法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

(2)教育方式。西部农村地区所开设的国学课程中,因为经济,地区,师资的原因,在课堂上,学生接受国学的教育方式很少,甚至比较单一化。

(3)教师培训。西部农村小学的教师培训较为松弛,而且师资力量很薄弱,只要是和国学相联系的课程,这些授课老师就可以进入国学师资序列。因此,学生在学习国学过程中处于盲目阶段。

(三)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情况

通过对已开设国学课程的西部农村小学的调查,部分教师误把历史知识当国学课进行。国学有着复杂的定义。现在所说的国学,即指中华民族形成自身学术文化的根基,具有完整的学术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而针对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的总和所进行的教育,即是我们一般所称的国学教育。[4]

古代的语文教育也就是国学教育,与现在所学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在古代所进行的语文教育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流传千古的经典著作,而现在我们语文教育学习的内容能称之为经典的却少之又少。

四、西部农村小学中开设国学课时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学课的逐步开设,同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当中,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均衡

从西部农村小学的调查中了解,在已经开设国学课程的学校里,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数是诵读经典,如背诵或朗读一些选择《论语》、《千字文》、《三字经》等。这些经典读物中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会出现差距,学生在理解上有问题。最主要的是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课程设置差别较大,低年级以学习经典书籍象棋等内容,高年级以背诵古诗词为主,这些诗词也是在语文学习当中所需要的。甚至在此之后有些学校的高年级不会再开设国学课程。

而且从开设的次数比较,大多数学校两周进行一次国学教育,时间跨度较久,反而让教育大打折扣。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西部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是不均衡的。

(二)校园活动开展形式单一

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校园活动形式主要是经典诵读,其他形式的活动(如画展、书法展、器乐演奏、朗诵会、国学讲座)偏少。学生参加国学比赛活动的学校只有那么几所,参与电视剧拍摄或电视台节目录制的学校更是稀少。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较强,形式单一的国学教育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当中的乐趣也是比较少的,这种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国学课程的教育。

(三)教师国学素养欠缺

西部农村地区的小学开设的国学课程只是起始阶段,国学培养模式没有形成体系,尤其是教师的国学素养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从而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在绝大数学校中,关于教师的培训方面,缺少一定的计划和目标,且培训次数也少。大部分小学平均一年进行一次教师国学素养培训,而部分学校甚至一年以上都没有开展过教师国学素养培训的相关活动。并且有些教师认为所开设的国学课只是副科,没有深入认识到国学课的作用,所考察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一带而过,在教授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引导和启发很少,更多的是以完成“任务”而已,学生在接受这种国学教育的状况下,自然就很难受到其影响。

(四)课程经费短缺

处于西部农村地区的小学,这些学校的学生只是接受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很难有能力提供其他的经费来进行国学教育,在国学经费的投入上极其匮乏。而且学生的家庭条件很一般,很难有能力提供学习国学的费用。由于缺乏经费,教师培训或外出进修的机会很少。当有社会的捐赠费用,也只是比较短暂的,并不是长久之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所接受国学教育的范围有限,自然学生所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深入。

因地方经费不足,许多西部农村学校出现长期缺编的情况,这些学校的教师队伍也迅速老龄化。

(五)师资力量薄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兴,则学校兴;教师强,则学校强;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有效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农村学习的软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交通各方面不通畅,很多教师不愿意在西部农村小学施教,尤其是在处于较偏远的西部农村小学,这些地方的环境较差,设备不足,也造成了其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学生较少,另一方面,当地教师极其少,和大城市是比不上的,大多数的人还是希望在一个好的环境里教书,并且许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太愿意到农村教学,因此,这些地方的优秀教师很快就会流失。尽管开设国学课程,那也缺乏任课的教师。

五、西部农村中小学开设国学课的建议与策略

在国学盛行的初期,有很多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传播、文学素养教育、影视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这些活动只是学校课程的延伸教育,在连贯性和系统性上不够完善,比较随意。因此,这些教育活动还是不能完成想要的效果和目的。

要想积极地推动国学教育在小学的展开,并使其进入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轨道,应对之策是政府给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从国学的当代教育价值入手进行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和架构;必须强化国学教育的课程意识,在组织实施方面强调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原则,强调再现生活和回归生活的学习策略;应该加强对国学教师的管理与培训;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是政府职能部门不可忽视的环节。[5]此时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寻回民族的根,将这根深埋于人们心中,使得整个民族的素质得以提升,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对维持社会秩序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针对西部农村小学在开设国学课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构建完整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完整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国学教育质量最重要的途径。

(1)制定国学教育课程的总目标可以设定为:把国学教育贯彻到师生学校生活实践中,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校园特色,让教师,家长,学生认识到国学的魅力,大力普及和开设国学课程,通过国学教育培养身心德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小学生。

(2)国学的学习,是一条漫漫长路,因而在小学六年教育中要不断贯彻,设置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参考当前的语文教学目标,每个年级应该有各自应该达成的目标。在目标设置上要适量化,比如几年级应该学习哪些篇目,可以掌握背诵哪些篇目,当然,每一个学段的目标也要清晰量化。例如,小学中较低年级的可以设置为: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亲和力为重,进行启蒙教育。小学高年级的可以设置为: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知力为重点,进行认知教育。

(3)最后学校和教育部门进行跟踪成果,加强影响。国学教育到底对小学生有没有积极影响?仍有人表示不清楚,或者少部分人觉得开设国学课无关紧要,部分家长觉得与升学没有关系。所以我们需要跟踪记录参与国学教育的学生,考察他们的思想、实践、学习成绩,与其他没开设国学课的学生整体差别,做出调查报告,用成果来检验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引起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们的关注与认可。这一过程还是要进行长期跟踪。

(二)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国学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不只有《三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传统戏剧、书法、传统剪纸、唐诗宋词等都是其课程资源。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开发者要对国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合理编写国学校本课程教材,坚持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选取课程内容,让不同阶段的学生接受与他们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理解能力基本相称的国学教育。

将国学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在小学的课表上加上一门国学课,只是开展国学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教材要选择国学经典的典籍,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也应涉及到国学方面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语文课上适量与国学经典进行结合,不仅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也可以加强学习国学内容。从实际需要考虑,既要保留传统文化,还要进行适当创新。例如,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古代的故事、传说以及书法等内容;历史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古代历史故事、人物及古代民俗文化等内容……因此,学科教学当中也可以与国学教育适量结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要注重学科之间、年级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发展性的教学指导。

(三)采取多样的教育方式

(1)国学课程的实施方法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注重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在时间安排、教学组织做到整体把握。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把国学教育和其他学科课程进行结合。当然,还要与学校各项常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让国学教育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在点滴中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

(2)在课余之外,组织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去感受身边的国学文化,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国学教育现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直观培养学生国学素养。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突出其主体地位,从实践中锻炼,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物遗迹,实地考察孔庙博物馆、纪念馆等具有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的场所,在论语墙下诵读论语,切身实地感受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经典国学名言的含义;对有关学者专家进行专访,从而加深学生对国学的认识。以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可避免只在教室中死记硬背国学知识的弊端。[6]

(3)国学内容中有一些小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句,若一味强调诵读,将会降低学生对国学学习的热情。因此在采取记诵方法的同时,就要注意多种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游戏巩固、图片展示等,或者借助微视频制作,调动学生区域探索与均衡发展。在教育形式上,以朗读、背诵为主,辅之以点拨,同时在朗诵时加上音乐诠释表现古典诗文,激发孩子们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学子们读之、诵之、背之,不仅将许多经典故事、名言警句铭记在心,背诵了大量精美诗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砺志怡情,明理启智,从中受到了艺术熏陶和人文教育。[7]

(4)开设传统剪纸、国学诵读、书法课堂等课程,而且在日常教学中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讲授对称内容时以剪纸为教具,直观又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什么是对称。让校园活动形式丰富,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国学、受教育。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开展公开课、班队会、祭祀大典、竞赛、文化剧等国学活动。例如,举办多期国学公开课,邀请校外专家为全校师生讲授国学;通过举办祭孔大典,让学生能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紧抓“礼”“孝”两大德育核心主题,以阅读《弟子规》、感悟《弟子规》、践行《弟子规》三部曲为教育步骤,并进行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画、上下楼台阶梯等地方张贴国学标语和图画。[8]

(四)加强教师国学素养

教师国学素养培养体系化培养教师的国学素养,应从“源头”“当下”,即从师范生教育与在职教师培训方面入手。

(1)培养高校师范生的国学素养

目前,大部分国学一线教师都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在校期间所培养的国学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在将来工作岗位上对学生的影响。所以对于教师国学素养的培养应在进入学校后通过不同的形式提升国学素养,即从源头开始。一是可以在师范院校增加与国学相关的专业课,使师范生增加国学基础知识的储备。二是开展具有特色的国学公共选修课,加深学生的国学底蕴。三是可以举办一些与国学教育相关的各种比赛或业余活动,让师范生从中学国学、展才艺。通过在高校3~4年日积月累的学习与熏陶,师范生所形成的国学素养会融入到未来教师的职业技能之中。

(2)提高在职教师的国学素养

进行相关途径提高提高在职教师自身的国学素养。培养教师国学素养方面主要有教师培训、教师比赛和教师调研三方面。教师培训可以使国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教师比赛是每个学校之间的优秀国学教师交流的有效途径。最后,教师教研也是教师提升自身国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或有关教育部门可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如:每周小范围的校内、组内学习沟通,每月的校际交流学习,每季度派优秀教师去其他省市地区学习培训、调研,每年定期举行国学讲课比赛……以学习交流为主,相应的奖励机制为辅,形成一套规范的教师国学素养培养体系。上述措施有利于学校形成较规范的国学教育体系,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与技能,更有利于实现国学教育的创新性发展。[9]

(3)教师可由社会机构的教师担任

由于现今各中学内缺乏大量专职的国学教师,就算拨调教师参与国学教育培训也难以立即投入教学,所以可以和社会上的国学班合作教学,或者聘请他们的专业教师致力于国学普及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他们的优秀教师,或者以合作办学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到较为系统的国学知识。

(4)整合教育资源,整合师资结构

一方面,改变教师年龄结构。在农村教师编制管理上,充分考虑农村区域广、教学点多的问题,满足这些地区教师编制的基本需要。另外还要不断坚持清理在编不在岗和不合格教师。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加大支持,补偿农村现实条件,农村教师队伍中有大量学历不合格的教师,相关部门要给予经济补偿和政策扶持,学校也要及时安排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学习,确保教师队伍的基本合格。

(5)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重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腹有诗书气自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在文化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不断创新,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鼓励西部农村教师不断学习,以在职学习或研修的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学历层次。对农村教师进行定时定量培训,如1年内对每名农村教师培训不少于70学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适当向农村教师适当倾斜,向适当的农村教师专业梯队发展。推广信息化教育,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西部农村教育质量。

除了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还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和心理素质。一方面要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教师行为世范和乐于奉献精神。具体应做到:1.教师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域关于教育话题的重要谈话,了解国外教育动态,使教师明白教育事业对社会的发展,民族融和的重要性,激发自身爱校、爱生之情。2.请先模名师作报告,以他们的思想认识、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为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3.扎扎实实开展师徳师风评议工作,要设计简要明了、易操作的师德师风表,并让其他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评议,最后学校合评,通过客观评价,得出教师师德师风的整体认知,并让教师加强自我认识,提高自身素质。农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自然也要一步一步加强,并以其建设为战略重点,完善农村教师管理制度,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以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

(五)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

投入教育经费,一步一步解决物质问题。一方面实行政策倾斜。没有优先发展、政策倾斜,就无法快速缩小城乡教师差距,解决农村教师待遇低、教学水平差、队伍不稳定等间题。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比如任教农村工资待遇福利大于城市、任职满5年以上优先调职)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城市优秀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并把支教情况与教师晋级晋升和工资待遇挂钩,支教期问给予教师一定生活补贴和资金奖励,另一方面增加经费投入将教师工资和各种津贴、补贴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教师的教育经费和教师培训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配齐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保证每一所学校都是合格学校,提高公用经费标准,拓展经费来源来保证教学过程所需经费等。

六、结论

综上,国学教育的开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不完善,比较欠缺,要想办好西部农村小学的国学课程的开设教育,需要各系统合力进行。如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的通力合作,需要建立教育的完整体系,并借助现代科技大范围传播传统文化,教育部门需要出台更多引领相关的国学教育政策,组织专家编纂适合学生学习的国学教材,提高国学教育经费,培训合格的国学教师,完善教师素养,制定系列组织方式与学习方式,录制优秀的网络课程。学校应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意愿,以学生为主体,多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课堂教学多样化。教师应提高自身国学修养,在课堂在渗透国学知识,逐渐让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培养有人格、有内涵、素养高的学生。家长应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学校的教育进行配合,让孩子在生活中与学习进行结合,以此达到国学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昆伦,李琳烨,王晓天,李娜,冯春莹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 2018,36(17):10-13.[2] 方铁名.国学经典进校园[J].半月刊,2018,119(10):47-50.[3] 陈培瑞.浅谈在中小学开设国学课[J].当代教育科学,2003,18(10):14-16.[4] 杜刚.国学教育的基本问题论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2,29(01):11-14.[5] 王素贞.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2):24-25.[6] 谭诤.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4(8):19.[7] 陈海青.建议在中小学开设国学课[J].当代教育科学,2003,18(06):9-10.[8] 黄济.在中小学如何开展国学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2):3.[9] 王明洁,董海伦.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现状——以徐州地区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22):89.

下载(蒋成伟)西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蒋成伟)西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推荐]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政和县农村小学校长培训班讲稿(2012.10.17) 许青坪 当前,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坚固化,校园围墙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正......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大有改进。但是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师不重视习作教学,习作教学缺少应有的连续性,习作......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梅塘完全小学陈海元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亲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与壮大,如今的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坚固化,校园......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亲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与壮大,如今的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坚固化,校园围墙化、学校教学的......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宁化县泉上卫生院游瑞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是食品安全卫生网络的重要部分,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农民......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的食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山丹县霍城中心小学 葸爱华 陈丽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我们不但应该看到改革带来的成效,更应该找出课程改革过程中存......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及对策研究 汪应洲 (甘肃省康乐县莲麓初中甘肃·康乐731516 )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化已经是教师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