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税收分配应有制度规范
文章标题:区域税收分配应有制度规范
区域税收分配缺乏制度性规范
对纳税人来说,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税收法律义务就履行完毕了,至于把税收缴给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缴给哪个地方政府,并不重要。但是,对政府来说,由于存在多个层级,不同层级政府又有自身职责和利益,因而税收归属于哪个利益主体则是重大事项。而且这个
事项应由分税制决定。然而,分税制目前尚不完善,缺乏规范办法可以遵循以解决这些问题。
1994年分税制没有对区域政府与区域政府之间的税收问题提供具体执法依据。国务院决定于2002年对企业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享后,财政部制定了跨地区经营集中缴库企业所得税地区间分配暂行办法,2003年经过修改后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执行,规定跨区经营、集中缴库的企业所得税中,依法由地方分享的部分按照企业经营收入、职工人数和资产总额3个因素在相关地区之间分配,权重分别为0.35、0.35和0.30。可是,由于存在超缴退库和其他一些问题,这一政策并未执行到位。至于流转税和其他税种收入在区域之间不合理转移问题,也缺乏相关的基本制度加以规范。
区域税收分配不规范造成税收与税源背离
由于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税收在相关区域之间不合理转移,有税源区域无税收,无税源区域得税收,税收与税源脱节,区域之间税收分配扭曲。这种情形即为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
例如,由于现行财税体制允许企业所得税集中汇缴,尽管制定了跨区经营、集中缴库企业所得税地区之间分配办法,但因为执行不到位,引发了税收收入分配向中心城市集中、向发达地区集中问题。又如汽车消费税、烟草消费税本应在消费环节征收,但现行制度规定其在生产环节征收,导致税收收入由消费地转移到生产地。
从表面上看,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影响了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但从实质上进一步分析,它对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不利于实现依法治税和规范税收秩序。
区域税收分配应纳入制度规范
近年来,税收逐渐由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和中心城市集中、积聚,而且趋势日益明显。这样发展下去,后果将会十分严重,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从规范区域税收分配办法入手,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应尽快制定区域政府之间横向税收分配办法(即省际之间税收协定),形成适用范本,并建立向中央政府备案制度,补充、丰富和完善分税制,以确保横向税收分配依法、合理、规范,便于执行。
《区域税收分配应有制度规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区域税收分配应有制度规范。
第二篇:常修泽:分配制度改革应有三个“提升”范文
常修泽:分配制度改革应有三个“提升”
150年前,德国人拉萨尔曾抛开所有制问题,单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并把这一思想写入《哥达纲领》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批评,认为应该超越分配问题,从更深层次的制度层面来思考问题。今天,中国的情况与当年德国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超越分配,深入实质”的思维,对我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基于此,我在这里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三个提升。
第一个提升:由促进经济发展切入,向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提升
收入分配问题,有一个“工具论”和“实质论”的区隔问题。所谓“实质论”,就是真正站在“人”自身的立场,来谋求促进人的自身解放和每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如此失衡,从人的角度来研究,反映了人权的某种缺失,特别是劳权的缺失。我们只要研究一下最近这些年劳动者报酬在整个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大幅下滑,就可以明显看出。这里牵涉如何看待“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说”的问题。对此应一分为二。一方面,中国确实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的增长及其外汇储备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对此“优势”不应简单否定;但另一方面,也必须冷静地看到:这里确有劳动力价格被低估和扭曲的问题。而劳动力价格被低估和扭曲的实质,则是中国劳权的弱化。至于少数企业的低工资,已经跌破了文明的底线。上述“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同时也是一种“低劳权的劣势”,是利润蚕食工资。因此,现在讨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提升到人权特别是劳权的高度,要有保障人权特别是劳权的制度安排,使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
第二个提升:由分配制度改革切入,向产权制度改革提升
分配问题涉及深刻的产权制度,主要涉及如下三个:
1、土地制度。目前,中国社会的财富流向,第一位向哪里集中?经过大量的事实调查和资料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位的集中点是房地产行业。这里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土地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双重垄断”:一方面,面对土地的拥有者(特别是农民的土地),权力部门是“垄断买方”,土地要转换性质,必须首先“卖”给政府,而且价格较低,农民作为土地拥有者的地位未完全实现。另一方面,面对“购房群体”这一最终消费者,权力部门又是上游要素——土地的“垄断卖方”,消费者要购房实际上必须先从政府处购买土地。这就导致利益分配的扭曲,在权力与资本合谋中,房地产企业获取较高的收入。
2、资源产权制度。与房地产行业相类似,另一个财富流向的集中地是矿产资源开发行业,比如人们议论的煤老板暴富问题。为什么煤老板这些年迅速暴富?这与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的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导致利益不合理分配。目前,中国资源企业的成本,一般都只包括资源的直接开采成本,而像矿业权有偿取得成本、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成本等尚未完全体现,形成不完全的企业成本。可以说,“不完全成本”是目前煤炭行业取得暴利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煤老板”们超常致富的奥妙之一。
3、垄断性经营制度。目前,中国垄断性行业改革相对滞后,有效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是市场准入环境不宽松,进入壁垒障碍依然严重。二是支配市场的原垄断企业与新进入企
业不对等,使得有效竞争难以实现。特别是垄断性行业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问题依然严重,民营资本进入困难。可以说,当前社会热议的“收入向垄断性行业倾斜”的问题,与上述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有直接瓜葛。
解决以上三个方面问题,都不能只停留在收入分配层面,而应由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入,向产权制度改革提升。
第三个提升:由财富创造和分配机制转型切入,向政府和社会方面的转型提升
财富创造和分配机制转型,不可避免地要触及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转型问题。为什么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为什么劳权明显弱化?关键在于劳动力要素所有者还没有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还缺乏一种制度性的安排。目前来看,资方力量(含国有资本)在一些地方还比较强大,相对来说劳方的力量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劳资谈判”协商的机制。虽然一些企业也有工会,但是在关键之处,人们看不到工会的力量。这就涉及深层的体制改革问题。还有,政府自身的转型更是刻不容缓。我们讲了多年的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至今未见全面启动,这也涉及深层的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问题。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第三篇:以税收管理员制度来规范税收征收管理
税收管理员制度实施以来,我局根据国家税收总局下发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办法》的要求,全面组织实施、认真部署,到目前为止,税收管理制度在我局已全面得到了落实,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情况
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为了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切实解决目前“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我局是从以下几方面贯彻落实的。
1、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实施税源源泉控管
税务登记管理是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最难管的一个环节,今年我们借助税源普查之风,要求各分局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纳税人进行全面摸底清理,使税收管理员清楚地知道辖区每户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纳税申报情况、税源动态情况,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户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工商、国税等职能部门的信息登记交换情况,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社会综合治税护税网络”,增强管理实效,实现了税源在源泉上得到了监控。今年,我局在税源普查中清查漏征漏管户179户,特别是浮山分局、永安分局在这次税源普查中清理漏管户成绩显著。
2、依托税收管理员手册,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较措施,我们根据税收管理员手册填写的要求,结合税收管理员规范,严格要求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从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巡查巡管、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进行掌握、分析、落实,且全部记载于税收管理员手册上,并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完整、清洁,所有的资料数据要与机上的数据相符,充分以税收管理员手册上的数据来衡量税收管理员每月所做的工作情况,并以手册记载的情况来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3、实行行业管理,责任到人。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对所有的税源实行分行业管理。对税收管理员明确监控任务和工作标准,使税收管理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同时各分局与各税收管理员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确定其任务和责任,按照制度的规定月月进行考核评估,并与当月的奖金挂钩,通过考核评估来调动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了税源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4、深化评估分析、增强评估实效。今年以来,我局对纳税评估更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涉税信息采集,严格了纳税评估程序,同时加强部门配合,增强评估实效,使我局纳税评估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7年,我局对“三合机电、三六电机、信用联社”等113家纳税人进行了评估,共评估出税款640多万元。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查、以评促收”的工作局面。
我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对筛选出来的评估对象我们按照预先设立的评估指标、预警值以及相关数据来开展纳税评估,在纳税评估对象的筛选上,我们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作为重点评估对象,另外对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负)税负申报、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列入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
对评估对象确定后。我们查看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了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纳税申报表、附送表及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请减免、缓批、退税、亏损结转,获利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了相关手续。
通过评估,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税务处理、并提出今后的管理建议;对有偷税、抗税行为的依法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
5、加强考核机制,强化事后监督。工作成绩的好坏在评比和考核中得出结论。我们根据《咸安区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及《咸安区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考核评分表》的要求,每月按照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填写的情况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地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的结果同税收管理员的经济利益、能级管理和评先评优挂钩,并且每个月及时地进行奖惩兑现,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使税收管理员制度做到“工作范围清、工作内容清、工作职责清、工作奖惩措施清”。到目前为止我局共有8人未按规定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受到惩罚,惩罚金额共计400元,6人能出众地完成税收管理员工作而得到300元的奖励。从根本上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思想上认识模糊
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规定了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虽然税务机关都组织了专门的培训,但许多税收管理员对自身的职责了解不清,在思想上仍然存在模糊认识。认为税收管理员制度与过去的专管员制度没有多大的区别。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员职责履行较好的是税法宣传、催报催缴等,而辅导纳税人健账建制,提供相应的纳税服务等开展情况不够理想,尤其是纳税评估工作,多数税收管理员对纳税评估不甚了解,不知如何着手开展工作。
(二)税收管理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税收管理员制度要求税收管理员不仅要熟悉税收业务、计算机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知识。而目前在征管一线的税收管理人员中,有些人已无法满足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虽然学历教育、后续培训不断在加强,但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人仍然存在。现有人力资源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三低”:一是计算机应用技能低,常出现错误操作的现象,有个别管理员甚至连打字都不会。二是管理质量低,致使管理工作滞留在催报催缴、政策宣传、发票审核审批等层面上,不能管得更深、更细。三是财务知识水平低,不能将财务知识与税收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致使纳税评估
这项重要的工作流于形式。
(三)管户与管事结合还不到位
目前,由于案头事务性的工作增多,已让税收管理员显得疲于应付,而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纳税户,管理员想扎实走访调查,深入了解税源确有困难。而部分税收管理员还存在“重管事轻管户”的思想,缺乏深入实际,脚踏实地的精神,调查了解不深入,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还有的管理员将更多的征管重心和注意力都放到了纳税大户的重点税源的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非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势必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的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存在较大隐患。
(四)人机结合存在脱节现象
税收管理员在使用税收征管软件中,存在着脱节现象,很多工作无法在税收征管软件系统中完成,相应的还要在纸质材料中去做,这样推行的信息化建设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会导致失去系统的全面监控
(五)信息掌握不完整准确 影响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工作是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广泛、准确、完整的涉税信息是做好纳税评估的基础和前提。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数量、质量情况来看,要对企业进行正确的纳税评估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从社会信息来看,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生产、销售、利润、纳税等情况要有横向比较;其次,从现有税务机关掌握的企业信息来看,申报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征收人员对数据更新不及时;第三,从涉税相关信息来看,与工商、国税等部门信息沟通不及时,造成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人员变化情况不甚了解,重点行业的生产经营数据无法取得等问题,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税收形势分析以及对税源实施有效监控,也直接影响了纳税评估的效果。
三、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几点建议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强化税源管理,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的主要着力点,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实现最佳税收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
税收管理员既要负责日常检查,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等日常管理工作,又要负责核实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等信息,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还要负责所管税源户的调查,采集相关的涉税信息,并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环节。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过程中,要加强征管部门力量,优化税收管理业务流程,由征管部门实施信息化比对和开展纳税评估。一方面对纸质资料与电子信息进行比对,以确认电子信息的准确性,夯实税源监控管理的基础。另一方面根据从不同渠道获取的相关信息,开展纳税评估,针对评估结果,提出采取监控措施的建议,进而提高税源监控水平,为税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税收管理员综合素质培训
现阶段,税收管理员不仅要完成税收征收管理的各项组织管理和协调配合工作,还承担着纳税评估等一些研究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这就对税收管理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有关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一方面,制定征管业务培训计划,采取网上授课、以会代训、一案一分析等形式,开展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财务会计、分行业税收政策等培训或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其开展税源监控管理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教育引导,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素养及其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税管员的税源管理水平和效率逐步提升。
(三)正确处理好管事与管户的关系
税收管理员担负着管户与管事的双重职责,两者不可偏废,而且同等重要,要对税收管理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管事较多的同志,责任区要相对小一些,管户要少一些;相反,管事较少的同志,管户的任务要重一些,使工作形成梯次搭配,科学、合理、最优化、有效地使用税收管理员。另外,税收管理员的时间和精力也要作合理的分配。在同志们之间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妥善安排时间,既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辖区巡查巡管,又要及时处理工作流程上的业务,做到管事与管户工作“两不误”。
(四)细化税收管理员职责
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和任务是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现对税源有效监控的基础。一是税源划片管理。税收管理员按片划分管理范围,负责对辖区内纳税人税务登记审核、定期定额核定等日常管理,及时了解辖区税源变化情况,定期撰写税源分析报告;“追踪入户”,核实停业户、非正常户的真实性,清理漏征漏管户。二是税源分析评估。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料以及日常检查了解的情况,加强对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申报真实性的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或及时提供纳税咨询服务。三是税源建档监控。税收管理员负责对所管纳税人综合资料和分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纳税人档案,准确记录管户基本情况、税款征收情况,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变动情况。四是税源分类管理。税收管理员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情况,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抓大不放小”,严格对重点税源户进行日常监管,提高税源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以信息化为依托 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充分依托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与其他部门信息交换工作机制,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充分依靠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强化税源管理,以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提升税收管理水平。一是实现税收管理员制度与纳税评估制度相结合。将纳税评估与责任区管理相结合,强化监控管理,不仅为纳税评估提供详实的信息源,保证纳税评估的信息需求,而且便于纳税评估与其他征管手段的衔接,也便于纳税评估促使征管整体推进。二是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纳税评估质量。按照总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适时、积极地开发和使用纳税评估软件,充分利用税务系统内部现有的信息化成果,逐步实现税企联网,实现征收管理信息化监控。从企业纳税申报资料中精选出与日常税收管理相关的信息,比如纳税人的异常扣除、申报表中的毛所得、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同一类型企业的综合情况等数据制定一定标准,让税收管理员利用掌握的信息分析企业纳税申报情况,并从中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异常纳税,从而为税收管理员纳税评估提供可参考的相关数据,提高纳税评估和税收管理水平。三是提高纳税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选调一批思想作风优良、业务水平过硬的干部充实纳税评估工作岗位,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现代化网络技术等相关科学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第四篇:区域活动制度
区域活动制度
区域活动是我园开展无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活动中宽松愉悦的氛围、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为了使我园的区域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区域活动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教师和幼儿培养创造性能力的重要平台。
二、要根据幼儿的特点,教育目标和本地资源,创设班级的特色区域活动。要及时补充、添置、完善区域活动材料(材料放置整洁安全、分类清楚、标注明确、高度适宜、便于幼儿取放),以提高幼儿活动兴趣,形成特色成果。
三、各班级的特色区域活动一旦确立,不得随意更换,需更换的要报请园部,统一调整。各班特色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登记纳入班级资产管理,班级调整时,要进行交接。
四、必须保证区域活动时间,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真正地投入游戏。每天要使幼儿在班级区域的活动时间达到1-2小时。每周在园的专用区域(科学发现室、玩土区、攀岩壁、种植园、动物园、戏水河、玩砂池等)活动不少于三小时。
五、平行年级组之间要按月定期互换区域进行活动,每班留一名教师指导互换班级的幼儿游戏,每天互换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每次活动结束后,能主动收拾活动材料,保持区域玩具整齐、清洁、完好。
六、平行班之间教师要定期交流、学习、研讨各班区域的活动流程、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及教育价值,教育功能。
七、加强活动的指导,使活动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自主活动中渗透整合各科教育内容。幼儿的区域活动以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要同幼儿一起研究活动的内容,不断开发活动的教育价值,教育功能,尤其要开发与区域活动内容相关的延伸性教育活动,使之成为系列的活动体系。
八、妥善存放幼儿作品。教师要善于整理、收集幼儿作品,做好展示、分类、保存、发放事宜,对每个幼儿的优秀作品,要通过影像进行保存,并收录到幼儿个案中。
九、班级的特色区域活动,要逐步编写出关于特色区域的创意、流程、操作说明,以及延伸性教育活动,汇编成册。
江苏油田第二幼儿园 2006年12月7日
第五篇:防静电区域着装规范
防静电区域着装规范
1.目的规定株洲市高远电池防静电区域的工作着装,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树立公司高科技企业的企业形象,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株洲市高远电池所有防静电区域。3.管理内容
3.1.防静电区域,是指有实墙围隔的生产区域,包括:参观通道,物流通道,操作区域等等,有标准办公位的办公区域不属于防静电区域。3.2.工衣
3.2.1.面料:0.5cm网格状防静电绸; 3.2.2.款式
短夹克,公司内部人员穿着; 长大褂,外来人员穿着; 3.2.3.颜色
白色:一线员工,工程人员,贵宾与公司领导; 粉红色:品质人员; 3.3.工鞋
3.3.1.本地公司员工及清洁工:黑色软底防静电工鞋或黑色防静电凉鞋; 3.3.2.外来人员(非贵宾):防静电布鞋套;
3.3.3.参观人员(贵宾):在参观通道上可不更换防静电工鞋与鞋套; 3.4.工帽
防静电0.5cm条纹面料的防静电工帽,,在规定的区域内使用,配戴工帽要求将头发全部纳入帽内; 3.5.发放及使用寿命
3.5.1.生产线员工的工衣和工鞋,每人每年发放两套,员工需自行用中性洗涤剂洗涤。要保证在工作现场着装干净整洁;
3.5.2.非生产线员工由各部门根据需要发放工衣、工鞋、工帽;
3.5.3.粉红色与白色工衣为两年;
3.5.4.防静电工鞋或防静电凉鞋的最长使用寿命为两年; 3.5.5.各防静电用品的有效期内经测试不合格立即更换; 3.6.使用要求
3.6.1.本地员工进入防静电区域,必须更换工衣和工鞋,规定区域需要戴工帽的必须同时戴好工帽,且头发完全纳入工帽内,防静电区域内不得作脱衣、脱帽、脱鞋动作。工衣、工鞋、工帽不得穿离防静电区域或进入食堂; 3.6.2.外来人员进入防静电区域,必须有本公司员工带领,且在前台登记和借用并穿好规定的工衣,且套好鞋套(规定区域需要戴好工帽)后,带领员工有责任提醒外来人员整齐穿着工衣与鞋套(工帽),方可进入防静电区域。离开时归还原处;
3.6.3.任何人进入黄线规定的操作区域内必须套防静电布鞋套或更换工鞋;接触单板必须套防静电布鞋套或更换工鞋并戴手套;进行单板操作,必须防静电布鞋套或更换工鞋并戴手套、手环;
3.6.4.清洁工进入特殊区域需要按照该区域要求作好防静电保护; 3.7.责任与义务
3.7.1.公司员工有责任与义务严格执行公司制度,在进入防静电区域时整齐穿着防静电工衣、工鞋,如有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将处以50元/人次的罚款,并通报批评;并责令所在部门立即整改;
3.7.2.公司员工有义务保证防静电区域人员的防静电服装的整齐穿着; 3.7.3.公司任何员工有责任要求未整齐穿着防静电服装的人员离开; 3.7.4.公司任何员工有责任与义务将未整齐穿着防静电服装的情况,与违反者的情况反映到上级主管领导。
3.7.5.外来人员由带领人负责收发防静电工衣,鞋套;并让所带人员整齐穿着工衣、鞋套;
3.7.6.客户用工衣由清洁工清洗,3.7.7.检查结果执行机构为PACK车间; 3.7.8.罚款所得款项用于公司静电防护建设;
4.本规范由株洲市高远电池负责解释、修订,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