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克山: 关于转发省教育学会征集科研成果的通知
关于转发省教育学会征集科研成果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地总结交流教育科研成果,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省教育学会决定开展29次学术年会教育科研成果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科研成果征集对象
省内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等。
二、科研成果形式
学术论文、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小课题研究成果、教育反思、教育叙事及著作。
三、科研成果要求
第29次学术年会主题为我与课程改革同行,对课程改革中的小课题研究成果予以政策倾斜。
四、科研成果的申报与评选
1、由成果承担者申报并填写《科研成果申报评审表》(附表1)。
2、经县区教育学会初评,(按2∶4∶3∶1比例评出一、二、三、淘汰)并填写《科研成果评审登记表》(附表2),统一报送,未按评审比例进行初评概不受理。
五、报送时间
1各校将成果和表
1、表2文本材料一并报送,报送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10月25日。
六、要求与注意事项
1、每人限报一项科研成果。
2、科研成果要真实反映承担者的研究与实践,发现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者,取消其参评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
3、要清楚、准确、完整地填写《申报评审表》和《评审登记表》的各项内容,并将《申报评审表》附在成果的封面上,贴好。
4、按规定时间报送,超过时限,不再受理。
联系电话:李芝旭 ***
胡获秋 ***
邢影 ***
克山县教育科研所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说明:同时征集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成果,内容同上。(附:附件
1、附件2,可复制)
第二篇:关于转发《关于征集党史教育讲稿(课件)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转发《关于征集党史教育讲稿(课件)的通知》的通知
各镇、社区(街道)党委(党工委),区委各部门,区政府各委、办、局党组(党委),各区级机关党组,各人民团体党组组织部门:
现将市委组织部《关于征集党史教育讲稿(课件)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附件:关于征集党史教育讲稿(课件)的通知
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组织部
2010年10月15日 附:
关于征集党史教育讲稿(课件)的通知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提出:“开展党史学习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党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全党广泛深入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活动。”为认真贯彻中央党史工作意见和中组部《2009-2013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切实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代代相传。市委组织部决定在本市开展征集党史教育的讲稿(课件)活动。
一、征集要求
党史教育讲稿(课件)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理想信念、宗旨、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等基本主题,可以纵向选择我党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或党史人物进行深度挖掘,也可以横向按专题进行综合、总结。讲稿(课件)要求党史资料真实可靠(重要史料要注明出处),要做到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内容翔实,力求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讲稿(课件)字数一般在5000-10000字左右,选题由作者自定。
二、征集对象
党史教育讲稿(课件)主要向党史研究、宣传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教师以及其他有研究的社会各界人士征集。
三、投稿方式
稿件从即日起可以采取网上发送和信函投递的方式,网上发送要在邮件标题注明“党史教育讲稿(课件)征文”字样;信函投递,也请在信封正面注明“党史教育讲稿(课件)征文”字样。
邮箱地址:电子邮件请发shjcdj@163.com.信函方式:伊犁南路215号,上海市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邮编201103
征集课件的活动目前不设截止日期。
四、录用及奖励办法
市委组织部将邀请有关专家组成党史教育讲稿(课件)征稿评审小组,对征集的党史教育讲稿(课件)进行评审,一经采用,即支付4000元至5000元稿酬。
采用的讲稿(课件)将在基层党建网有关栏目发表刊用,优秀的讲稿(课件)作者将邀请本人进行现场讲课,或通过上海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直播课堂”进行直播授课,以及制成远教视频课件、电子读物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党内教育使用。讲课和制作视频课件将另外支付合理报酬。
党史教育讲稿(课件)为党内教育使用,如进行市场开发,必须征得作者同意,未录用发表的讲稿(课件)将做好保护工作,应作者要求可予以退回。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 2010年9月25日
第三篇:转发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通知
各位教师,现转发市评选文件,请认真阅读文件,按要求理材料,于2009年11月10日之前传送到相应网站上,并同时把电子稿发到学校教科研信箱:zgcjks@sina.com 教科研中心 2009-10-9
转发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通知
各区县德育与心理研究室及中小学: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决定联合主办“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北京地区)评选活动(优质课例及实践活动案例已另行征选完毕,单独评审)。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以北京地区广大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为主。欢迎其它地区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 和老师参加。单位和个人均可报名。
网上报名网址:www.xiexiebang.com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2009年9月
第四篇:征集省科技会议交流材料通知
苏人口计生科函[2011]2
3关于征集、遴选全省人口计生科技服务工作会议
交流发言材料的通知
各市人口计生委:
根据工作安排,全省人口计生科技服务工作会议拟于11月召开。为更好搭建工作交流平台,组织好大会发言,现就征集会议交流发言材料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会发言的选题范围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落实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省“十一五”的工作,部署“十二五”重点任务,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服务工作创新发展。
大会发言的选题范围如下:
(一)城市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挑战、实践与思考)。
(二)“世代服务”提质工程的目标、内容和举措。
(三)计划生育服务在体系上如何向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平台转型,在内容上如何向儿童早期发展、青少年健康教育、老龄健康等家庭保健服务领域拓展。
(四)人口家庭公共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探索。
(五)城乡统筹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体系建设、机制创新、工作推进与质量控制。
二、征集的时间及要求
以市或县(市、区)为单位,围绕上述选题,自拟题目,撰写交流材料,字数控制在4000字以内。
要求材料内容真实,求新、求精、求深,力戒写成科技服务工作的全面汇报。材料所展现的理论思考或工作实践均应具有较强的引领性、指导性和普适性。
请各市于11月2日前收集齐交流材料后,电子版报送省人口计生委科技处。联系人:蔡隽、曹扬
E-mail:kxjs_fpc@js.gov.cn
省人口计生委科技处
2011年10月24日
第五篇:关于总结表彰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的通知
关于总结表彰“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的通知
教发基函【2009】04号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院):
2006年3月,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设立了“中小学教师科研专项奖励基金”,联合开展了“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兴校与学校优质发展的研究”,相关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和应用,使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建设服务,根据广大参研单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决定举办“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总结交流、评选表彰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30日为申报时间;2010年3月30日至4月20日为评审时间;拟定4月底为开会表彰时间。
二、评选条件及奖项
(一)“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1.评选范围
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单位。
2.评选条件
(1)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定期研究全校科研工作,并能带头参加教育科研,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2)科研组织机构健全。学校领导有专人分管科研工作,学校有科研管理专职部门及负责人。
(3)科研制度完备。有开展教育科研中长期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落实;有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具体要求;有教科研工作的学年、学期总结和考核、检查制度;有课题申报、评审、成果奖励等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
(4)科研管理规范。课题申报、论证、立项、指导、结题和成果奖励、推广工作能按照制度规范管理,运转有序,科研档案完整。
(5)科研投入有保障。科研管理机构和人员有必备的办公设施和图书资料等设备,有固定的科研经费。
(6)科研活动正常。科研管理机构能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举办科研讲座;积极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定期编印科研信息资料,反映所在地区或本单位的科研动态。
(7)科研骨干队伍初步形成。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在科研知识普及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质、热爱教育科研、能胜任教育科研需要的科研骨干队伍,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
(8)科研工作成效明显、气氛浓厚,大多数教师能承担科研课题,重视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并定期进行交流,有获奖成果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推广科研成果取得一定成效,在区域范围内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二)“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1.评选范围
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单位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2.评选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热爱教育科研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2)科研管理成绩显著。主持、参与所在地区或单位教育科研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工作;拟订、实施有关教育科研的规章制度,组织课题的申报、论证、立项、检查、评审、推广;使所在单位教育科研制度化、规范化,运转有序。
(3)积极承担教育科研课题。重视自身的理论学习,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评审中获奖,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成为所在地区或单位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4)积极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5)积极为各级领导和教师提供信息服务,主动宣传教育科研,热心参加所在地区或单位教育刊物的编写、撰稿等工作,主动为所在地区或单位教育科研的发展献计献策。
(6)积极从事先进教育理论普及和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对所在地区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3.参评名额
每单位申报名额原则上不超过2人。
(三)“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
1.评选范围
“十一五”期间已结题的研究成果。
2.评选条件
(1)“十一五”期间,县级以上的基础教育类、职业教育类、学前教育类课题,2010年3月30日前已通过结题鉴定与验收的研究成果。
(2)参评人以第一负责人的名义申报,占其所在单位的参评名额,同一人作为第一负责人只能申报成果1项。
(3)参评成果应当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基础理论研究应在原有理论研究的广度上有所拓展,深度上有所创新;应用研究应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具有可行性。
(4)申报人要直接参加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并作出主要贡献。
(5)参评成果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方法和经验,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决策出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研究成果有应用推广的价值。
(6)参评成果必须是原创研究成果, 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须注明出处。不得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如有抄袭他人成果的,一经查实,取消评审资格,并通知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并由当事人承担因抄袭所造成的一切后果。
3.参评要求
(1)申报单位根据本通知要求对申报成果进行资格审定,择优推荐。
(2)每个单位申报课题成果原则上不得超过3项。
三、申报办法
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院)统一组织各地的申报工作。
(一)申报材料
1.“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1)《“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申报表》(见附件2)。
(2)申报材料1份(2000字以上)。
(3)办学许可证或法人机构代码证的复印件。
2.“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1)《“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申报表》(见附件3)。
(2)申报材料1份(1000字以上)。
(3)免冠半身2寸彩色照片2张。
(4)教师资格证或工作证的复印件。
3.“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
(1)《“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申报表》(见附件4)。
(2)课题立项通知的复印件。
(3)结题报告。
(4)课题结题鉴定验收的复印件。
(二)材料要求
1.申报材料须经所在单位和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参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申报材料,须客观总结参评单位或个人在“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的先进事迹和经验。
3.申报材料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格式,要求word文档格式。纸质版要求A4纸打印,一式3份。
(三)申报方式
申报表格和相关材料请申报单位和个人从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网站
(http://。电子版材料只需报送申报表、申报材料及参评成果的研究报告则可,无须报送相片、复印件。
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日期:2010年3月30日。
四、参评费用
本届活动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公益性的原则,申报单位和个人无需交纳任何评审费用。
五、评选程序
由中小学教师科研专项奖励基金管理办公室对参评材料进行初审后,专家评审组对参评材料进行专家评审。对于通过专家评审的单位、个人及成果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网站(http://)公示。
六、表彰形式
对于通过评审批准授予有关荣誉称号的单位、个人和成果,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拟于2010年4月底在北京召开会议予以表彰。
通过评选的“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小学教师科研专项奖励基金管理办公室等单位联合颁发奖牌和证书。通过评选的研究成果,颁发优秀成果获奖证书。
七、成果推广
在表彰大会上,邀请教育科研成果突出的获奖代表在会上交流经验,推广优秀研究成果。受表彰集体、个人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果,择优推荐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报刊上发表,向全国教育系统推广。受表彰的研究成果,择优结集出版。
八、联系方式
(一)中小学教师科研专项奖励基金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陈志明,电话/传真:010—62011042,手机:***。
(二)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联系人:王淑惠、马福如,电话/传真:010—66059552。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院)及时转发文件,协助中小学教师科研专项奖励基金管理办公室做好申报工作。
特此通知。